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精简版

《建筑构造》 第一章 建筑构造概述☆建筑的分类(一)按使用性质分: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 1(1)低层:1—3层(2)多层:4—6层(3)中高层:7—9层 (4)高层:≥10层(5)超高层>25层 2、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总高度大于24m 或10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为高层(不包括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3、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 为超高层建筑。
4、工业建筑:(1)单层(2)多层(3)混合层数厂房。
(三)按建筑规模和数量分类(1)大量性建筑:建筑规模不大但建筑数量较多 (2)大型性建筑:建筑规模大和耗资多的建筑 (四)按主要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1)土木(2)砖木(3)砖混(4)钢筋混凝土(5)钢结构 (五)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1)墙承重式(2)骨架承重式(框架结构式)(3)内骨架承重式(半框架结构式)(4)空间结构承重式☆民用建筑六大主要组成部分: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
☆民用建筑的等级划分 (一)按防火性能分类:耐火等级分为四级,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确定的。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 耐火极限:用小时(h )表示。
具体判定条件:1、失去支持能力2、完整性被破坏3、丧失隔火作用❖ 大量性的或一般的建筑按二、三级耐火等级设计;很次要的或临时建筑按四级耐火等级设计。
(二)按耐久年限分为四级:❖一级 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 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 ❖三级 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 2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三)按建筑的重要性分类❖ 特等、甲等、乙等、丙等、丁等五个等级☆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外力的影响、自然界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
☆建筑设计要求 : ❖ 1、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 2、有利于结构安全❖ 3、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 ❖ 4、经济合理 ❖ 5、注意美观 ☆工业建筑的分类❖ (一)按工业用途分为: • 1、主要生产车间 • 2、辅助生产车间 • 3、动力用厂房 • 4、仓贮建筑 • 5、运输用建筑• 6、技术设备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 7、全厂性建筑(二)按层数不同分为: • 1、单层工业厂房• 2、多层工业厂房:指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厂房• 3 厂房。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5篇范文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5篇范文第一篇: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基础(1)基础的类型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
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
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
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桩基。
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
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
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
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建筑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挑结构等。
框架结构采用柱、梁和楼板的组合,适用于多层建筑。
壳体结构以厚度较大的壳体作为主要承载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悬挑结构是指将结构的一部分悬挑出去,适用于需要营造轻盈感的建筑。
2.力学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涉及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问题,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动力学则关注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包括振动和承载能力等。
3.荷载与荷载组合荷载是指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力,包括永久荷载(如建筑物自重)、可变荷载(如人员、设备等)和特殊荷载(如地震、风荷载)。
荷载组合是指不同荷载的组合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对结构产生最不利影响的组合方式。
4.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中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挑结构等。
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构造材料常见的构造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和砖石材料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特点,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常见设计要点1.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
通过计算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确定结构构件的尺寸和材料,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2.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控制。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避免结构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挠度,从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3.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采取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支撑和减震器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防火设计防火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对火灾的抵抗能力。
通过选择防火材料和设置防火分隔等手段,尽量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害。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指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示例应用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变形控制等。
建筑构造(上册)总复习PPT

2、门窗洞口构造 1)过梁 过梁做法:砖砌平拱、砖砌弧拱、钢筋砖过梁、钢
筋混凝土过梁(前两种已很少采用) (1)钢筋砖过梁 适用于跨度不大于2米、上面无集中荷载以及清水
墙的孔洞上,施工方便,整体性较好 (2)钢筋混凝土过梁 当门窗洞孔宽度较大或洞孔上出现集中荷载时采用,
对房屋不均匀下沉或振动有一定适应性。有现浇 和预制两种,一般预制。有矩形、L形截面几种 形式。
配件尺寸、门窗洞口尺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实用文档
四、预制构件的三种尺寸 1、标志尺寸 2、构造尺寸 3、实际尺寸
实用文档
第二章 墙体 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类型 1、按所处位置及方向 外墙(外围护墙)和内墙、纵墙和横墙(山墙)、窗间
窗受到一定的限制。 c、纵横墙承重结构 优点:空间刚度好,建筑组合灵活 缺点:墙体材料用量较多 适用建筑:房间开间、进深尺寸较大,而且房间类
型较多或平面复杂的建筑,如教学楼、医院、实 验楼、点式住宅和幼儿园等建筑。
实用文档
纯框架结构 (2)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与隔热 (2)隔声要求 (3)其他方面要求 防火、防潮防水、装饰、建筑工业化
墙、窗下墙 2、按受力情况 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自承重墙和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3、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 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实用文档
2、墙体的设计要求 1)结构方面的要求 (1)结构布置方案 砖混结构承重墙体的结构布置 a、横墙承重结构 优点:建筑物整体性好,横向刚度大,对抗风力、
实用文档
a、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 b、建筑有错层且楼层高差较大(超过层高1/3或1m) c、各部分刚度、质量和结构形式截然不同 砌体建筑的防震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遇下列情况时宜设防震缝: a、建筑平面不规则且无加强措施 b、建筑有较大错层 c、各部分结构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且未采取有效措施 d、地基不均匀,各部分沉降差过大,需设置沉降缝时 e、建筑物长度较大需设置伸缩缝时 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对于兼具沉降缝作用者,
房屋结构与构造知识点归纳总结

房屋结构与构造知识点归纳总结房屋结构与构造是建筑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房屋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
以下是对房屋结构与构造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房屋结构类型:常见的房屋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适用的建筑类型和环境条件。
2. 基础:房屋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重量的关键部分,它必须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并传递给地基。
基础类型包括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等。
3. 墙体:墙体是房屋的围护结构,它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还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墙体材料可以是砖、混凝土、石材、木材等。
4. 楼板:楼板是房屋的水平分隔构件,它将房屋分为不同的楼层。
楼板的类型有现浇混凝土楼板、预制混凝土楼板、木楼板等。
5. 屋顶:屋顶是房屋的顶部覆盖结构,它需要有良好的防水和保温性能。
屋顶的构造方式有平屋顶、坡屋顶、曲面屋顶等。
6. 门窗:门窗是房屋的开口部分,它们不仅提供通风和采光,还具有安全和美观的功能。
门窗的类型和材料选择应考虑其耐久性和节能性。
7. 楼梯与电梯:楼梯和电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设施,它们需要满足安全、舒适和便捷的要求。
楼梯的设计需要考虑踏步的尺寸和坡度,电梯则需要考虑载重和速度。
8. 结构连接:结构连接是确保房屋各部分协同工作的关键,包括梁与柱的连接、墙体与基础的连接等。
连接方式需要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9.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措施。
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烈度、房屋用途和结构类型等因素。
10. 耐久性与维护:房屋的耐久性是指其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耐久性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老化、环境的影响以及维护的便利性。
房屋结构与构造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建筑的功能要求、经济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可以确保房屋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材料、力学、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知识。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造的选择和设计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因此,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结构体系1. 结构体系的分类建筑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框承结构、框剪结构、板壳结构、索结构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如平房、高层建筑、体育馆、桥梁等。
2. 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这需要考虑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变形和振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建筑系统的协调。
3. 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如力的平衡原理、变形补偿原理、强度和刚度的优化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非常重要。
二、结构材料1. 结构材料的分类建筑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玻璃钢结构、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成本特点。
2. 结构材料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所在地的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这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3. 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和可塑性、木结构具有轻质和美观等特点。
了解这些性能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三、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的原则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承载力、变形控制、施工性能、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等原则。
2. 结构设计的方法结构设计可以采用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建筑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和振动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建筑构造(上册1)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建筑的构造组成 1.2 建筑的类型
1.2.1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1.2.2 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
1.2.3 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1.2.4 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1.2.5 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1.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1.3.1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1.3.2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4 建筑模数协调 1.4.1 1.4.2 基本模数
1.4.3 导出模数
1.4.4 模数数列
1.4.5 模数协调
第2章墙体 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2.1.1 墙体类型
2.1.2 墙体的设计要求
2.2 块材墙构造
2.2.1 墙体材料
2.2.2 组砌方式
2.2.3 墙体尺度
2.2.4 墙身的细部构造
2.3 隔墙构造 2.
3.1 块材隔墙
2.3.2 轻骨架隔墙
2.3.3 板材隔墙
第3章楼地层
3.1 概述
3.1.1 楼盖层的基本组成及设计要求
3.1.2 楼板的类型及选用 3.2 钢筋混凝土楼板
3.2.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2.2 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2.3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3.3 地坪层构造
3.4 阳台及雨篷
3.4.1 阳台的类型、组成及要求
3.4.2 阳台承重结构的布置
3.4.3 阳台栏杆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
点总结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饰及附属部件组合构
成。
2、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
层和地坪层饰面装饰、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
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5、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6、基本模数:1M=100mm。
7、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3、6、12、15、30、60M。
分模数的基数:M/10、M/5、M/2。
8、模数数列的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为: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
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数列为M/10-2M、M/5数列为M/5-4M、M/2数列为
M/2-10M。
9、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
水平基本模数数列:门窗洞口、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数列: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洞口
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10、定位轴线: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
的线。
1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
12、构造尺寸:建筑构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的设计尺寸。标志尺寸扣除
预留缝即为构造尺寸。
第二章 墙体
1、块材墙中常用的块材有各种砖和砌块。
2、砖的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
MU7.5。
3、常用的实心砖规格为240mm*115mm*53mm,加上砌筑时所需的灰缝尺寸,正
好形成4:2:1的尺寸关系。
4、砌块是利用混凝土、工业废渣(炉渣、粉煤灰等)或地方材料制成的人造块
材。
5、建筑砂浆通常使用的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三种。
6、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七级:M15、M10、M7.5、M5、M2.5、M1、M0.4等。
7、砖墙组砌标准缝宽为10mm,要求错缝搭接,避免通径,主砌块的总数量在
70%以上。
8、墙身防潮层的构造做法:防水砂浆防水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水卷材防
潮层。
9、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它的构造做法:勒脚表面抹灰、勒脚贴面、勒脚用坚固
材料。
10、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夯实素土上铺三合土、混凝土材料。散水应设不小于
3%的排水坡,散水宽度一般为0.6-1.0m。散水与外墙交接处应设变形缝。
11、常用的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平拱砖过梁。
12、过梁宽度一般同墙厚,高度按结构计算确定,过梁两端伸进墙内的支承长
度不小于240mm。
13、窗台的构造要点是:a.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
窗宽120mm。
b.窗台表面应做抹灰或贴面处理,侧砌窗台可做水泥砂浆勾缝的清水窗台
c.窗台表面应设一定排水坡度,挑窗台下做滴水槽或斜抹水泥砂浆。
14、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密合成圈的梁,作用
是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15、构造柱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设置部位:外墙四角、错层部位
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16、构造柱的施工顺序: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
17、变形缝: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第三章 楼地层
1、楼地层包括楼盖层和地坪层,是水平方向分隔房屋空间的承重构件。
2、楼盖层由面层、楼板、顶棚组成。
3、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根据其截面形式可分为平板、槽形板、空心板。
4、现浇肋梁楼板由板、次梁、主梁现浇而成。
5、勒梁楼板布置时应遵循:a.承重构件如柱、梁、墙等应上下对齐
b.自重较大的隔墙和设备宜布置在梁上
c.满足经济要求,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主梁的经济跨度为5-8m。
6、井式楼板的梁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同位相交、呈井字形,井式楼板的板是
双向板。
7、井式楼板宜用于正方形平面,长短边之比不大于1.5的矩形平面也可采用。
8、无梁楼盖往往在柱顶设置柱帽。无梁楼板采用的柱网通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
方形。无梁楼板常用于商场、仓库、多层车库。
9、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还可以设附加构造层:找平层、结
合层、防潮层、保暖层、管道敷设层。
10、凹阳台的阳台板可直接由阳台两边的墙支承。
11、挑阳台的结构布置可采用挑梁阳台、挑板阳台。
12、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六层及六层以下),阳台、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
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时(七层及七层以上),栏杆不应低于
1.10m。
第四章 饰面装饰
1、抹灰一般分成三层:底层、中灰、面灰。
2、装饰抹灰按面层材料中石碴类包括:水刷石、水磨石、干粘石、斩假石。
第五章 楼梯
1、楼梯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2、踢面/踏面=150/300=1/2。
3、2h+b=620mm,h+b=450mm。
4、楼梯扶手常用:木材、塑料、金属管材制作。
5、栏杆与扶手连接:木材、塑料:槽口榫接,木螺钉固定;金属:焊接,铆接
6、栏杆与梯段、平台连接:预埋铁件焊接,预留孔洞插接、螺栓连接
7、扶手与墙面连接:预留孔洞,将扶手连接杆件伸入洞内,用细石混凝土嵌
固。当扶手与钢筋混凝土墙或柱连接时,一般采用预埋钢板焊接。
第六章 屋盖
1、平屋盖的排水坡度应小于5%,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
2、有组织排水可分为:内排水、外排水。有组织排水包括:檐沟外排水、女儿
墙外排水、内排水。
3、卷材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分为:顶棚层、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
层、保护层。
4、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现浇或预制。
5、找平层:采用20mm厚1:3水泥砂浆,也可采用1:8沥青砂浆。宜留分隔
缝,缝上应附加200-300宽卷材和胶粘剂单边点贴覆盖。
6、结合层:在基层与卷材粘贴剂间形成一层胶质薄膜,使卷材与基层粘结牢
固。
7、防水层:a.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铺贴法有:冷粘法、热熔法。
b.高分子卷材防水层。
8、卷材一般由屋面低处向高处铺贴,铺贴时要求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不能拉得
过紧。
9、保护层:保护防水层。保护层的构造做法:a.不上人时,撒粒径为1.5-2mm
的石粒或沙粒作为保护层;浅色保护着色剂b.上人屋面,既保护防水层又是屋
面面层。构造做法:用沥青砂浆铺贴缸砖、大阶砖、混凝土板等,在防水层上
现浇30-40mm厚细石混凝土。
10、块材保护层或整体保护层均应设分隔缝,设在:屋盖坡面的转折处,屋面
与凸出屋面的女儿墙、烟囱等的交接处。
11、泛水是指屋面与垂直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
12、泛水的构造要点及做法:a.将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
泛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b.在屋面与垂直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半径20-150mm的圆弧形
或45º斜面,圆弧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铺贴密实
c.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面上下滑
13、刚性防水屋面是指用细石混凝土作防水层的屋面。
14、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有:防水层、隔离层、找平层、结构层。 (结构找
坡)
15、分隔缝:设置在刚性防水层中的变形缝。作用:a.防止热胀冷缩引起的混
凝土开裂b.防止荷载作用下屋面板的挠曲变形。
16、平屋盖保温层有两种处理方式:正置式保温、倒置式保温。
17、正置式保温的构造(由下而上):结构层、保温层、防水层。
18、倒置式保温的构造(由下而上):结构层、防水层、保温层。
第七章 门和窗
1、建筑门窗的能耗约占到围护结构总能耗的40%-50%。
2、门窗节能设计包括:选择适宜的窗墙比、加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第八章 基础
1、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包括:条形基础、独立基础、联合基础。
2、联合基础类型较多,包括:柱下条形基础、柱下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
箱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