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上)知识点总结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建筑构造》上册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笔记

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部分民用建筑构造第1章概述1.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建筑功能-主导作用;建筑技术-对功能具有约束和促进作用;建筑形象-功能和技术在形式美方面的反应;2.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3.建筑物分类}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其他类型结构;按建筑层数1~3低层建筑;4~6多层建筑;7~9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高层建筑;按建筑总高度分类:公共建筑总高度24m以下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物总高度超过100m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按建筑物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4.建筑标准化包括: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建筑标准设计;5.几种尺寸: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标志尺寸-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物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构造尺寸-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实际尺寸-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6.定位线: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也是施工放线依据;^用于平面称平面定位线;用于竖面称竖向定位线;设横向定位轴线(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编写)和纵向定位轴线(拉丁字母从下向上编写);7.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和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值);}8.建筑物标高:建筑物在竖向对结构构件的定位,用标高标注;绝对标高、相对标高、建筑标高与结构标高;9.建筑构配的竖向定位线包括:室内地坪、楼地面、屋面及门窗洞口的定位线;10.建筑节能要点:(1)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2)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平面和体型;(3)改善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并尽量避免热桥;^(4)改善门窗设计;(5)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6)采暖系统的节能;/\第2章地基与基础'1.地基概念:是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载荷的土层;分类: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指天然土层本身就具有足够承载能力,不需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以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对地基的要求:强度要求、变形要求、稳定性要求;人工地基的常见做法:换土法、压实法、挤密法;2.3.]4.基础概念:是建造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对基础的要求: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经济方面的要求;3.基础埋深概念: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室外地坪分: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根据基础埋深深度的不同:浅基础(基础埋深深度不超过5m)和深基础(超过5m);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地基土层构造、建筑物自身构造、地下水位、冻结深度、相邻基础的埋深;/4.基础分类按基础所用材料分: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按材料受力特点分: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常用基础构造: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5.基础沉降缝三种处理方式:双墙式处理方法、交叉式处理方法、悬挑式处理方法;6.管沟三种类型:沿墙管沟、中间管沟、过门管沟;,7.地下室分类按使用性质分:普通地下室、人防地下室;按埋入地下深度分:全地下室、半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砖墙结构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8.地下室构造:一般由墙、底板、顶板、门和窗、采光井等部分组成;9.目前我国地下工程防水常用做法:防水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塑料防水板防水、金属板防水层等;10.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形式有:直通式出入口、单向式出入口、穿廊式出入口、竖井式出入口、楼梯式出入口;@第3章墙体1.墙体的作用:承重作用、围护作用、分隔作用;2.墙体分类按墙体受力情况分:承重墙、非承重墙;按墙体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钢筋混凝土墙、砌块墙;按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按施工方法分:叠砌墙、板筑墙、装配式板材墙;]3.墙体设计的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墙体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墙体隔声、其他要求;4.叠砌墙体:由砂浆将砖或砌块等块体按一定规律和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砌体;5.砖按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分: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6.砖砌墙体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砂浆强度等级有M15、M10、M7.5、M5、M2.5五个等级);7.勒脚构造勒脚的作用:保护墙体防止各种机械性碰撞、防止地表水对墙角侵蚀、对建筑物立面的处理产生美观效果;勒脚处墙体的构造做法:(1)在勒脚部位抹20~30mm厚1:2:5水泥砂浆或水刷石;(2);(3)用天然石材或人工石材作为勒脚贴面;(4)勒脚部位的墙体采用天然石材砌筑;8.过梁作用:承受上部砌体传来的各种荷载;常见的门窗过梁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9.窗台分类:内窗台和外窗台(外窗台作用:防止雨水集聚在窗下侵入墙身和向室内渗透;外窗台构造要点:(1)窗台表面做不透水面层;(2)窗台表面做10%左右的排水斜坡;(3)悬挑窗台下做滴水或斜抹水泥砂浆;10.圈梁概念: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连续闭合交圈的按构造配筋的梁;作用:与楼板配合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振动荷载而引起的墙身开裂;"11.构造柱概念:在多层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厚浇筑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构造柱的构造要点:(1)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每层楼面上下各适当加密;(2)施工时,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3)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梁内;12.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13.轻质隔墙按构造形式分:砌墙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14.幕墙特征:不承重,但要承受风载荷,并通过连接件将自重和风载荷传给主体结构;按材料分: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幕墙安装构造:有框式幕墙、全玻式幕墙、点式幕墙;15.墙体保温提高墙体保温性能的途径:(1)增加墙体厚度;(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3)(4)&(5)做复合保温墙体;(6)加强热桥部位的保温;(7)采取隔汽措施;(8)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漏;外墙保温有:内保温、外保温、中保温三种形式,外墙保温目前应用最广泛;常用外墙外保温构造:外贴保温材料、单面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现浇会混凝土外墙外保温、胶粉聚苯保温颗粒浆料外保温;16.墙面装修墙面装修的作用:保护墙体、改善墙体性能、美化和装饰等作用;·墙面装修按所处部位不同分:室外装修和室内装修;按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分: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和铺钉类;抹灰层由:基层、中层、面层组成;其中中层起找平作用(5~10mm),面层起装修作用(2~5mm);第4章楼地层1.楼板层由:面层、结构层、顶棚层、功能层组成;2.楼板层设计要求:(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具有防火、隔声、保温、隔热、防潮、防水等功能;…(3)合理设置各种管线;(4)具有经济合理性;3.楼板类型按所用材料分: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组合楼板;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分:板式楼板、、无梁楼板;~单向板、双向板、井式楼板4.装配整体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种类:实心平板和空心板;5.顶棚按构造做法分:直接式顶棚和吊式顶棚;吊式顶棚由:吊杆、基层、面层组成;6.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基层组成;~7.楼地面按所用材料和施工方式不同分:整体类楼地面、块材类楼地面、卷材类楼地面;整体类楼地面:水泥砂浆楼地面、细石混凝土滚压楼地面、现浇水磨石楼地面;块材类楼地面:地面砖、缸砖、陶瓷锦砖楼地面;花岗石、大理石、预制水磨石楼地面、木制、竹制楼地面;卷材类楼地面:塑料地毯、橡胶地毯、化纤地毯、纯羊毛地毯、麻纤维地毯等;)第5章楼梯和电梯1.楼梯组成楼梯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栏杆扶手组成;)梯段的踏步级数一般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楼梯段宽达三股人流(1650mm)时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2200mm)时加设中间扶手;2.楼梯类型3.楼梯的尺寸梯段宽度计算依据:每股人流宽度为550mm+(0~150mm);楼梯梯段净宽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征按人流股数计算,并不少于2股人流;。

(完整版)建筑构造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建筑构造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构造上册复习资料第一章1.1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的物质实体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1)基础: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2)墙和柱:墙体作为承重构件,柱和梁形成框架承重结构系统。

(3)框架承重:柱—承重;墙—分割,遮蔽风雨,防光墙承重:承重,分隔,防风雨,光(4)楼盖层和地坪层: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维护构件楼盖层:支承荷载并传给墙柱,分割空间地坪层:作为底层空间与地基之间的分割构件作用:水平承重(5)饰面装饰: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改善建筑物理性能。

(6)楼梯和电梯:作用:上下楼层,紧急疏散(7)屋盖:其作用支撑风霜雨雪荷载,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袭,太阳辐射热,施工荷载。

(8)门窗门(围护构件):开闭室内外空间并通行或阻隔人流。

窗(围护构件):采光和通风。

1.2建筑的类型宏观上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从事工业生产和生产服务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要求而设计)农业建筑(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六大分类:使用功能、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层数、民用建筑耐火等级、耐久年限、承重结构材料1.2.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1.2.2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1)大量性建筑(2)大型性建筑特点:不重复1.2.2按建筑的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1.2.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一二三四级)耐火极限:从受火作用时期,到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被破坏,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时间段,用小时计。

燃烧性能:非燃烧体(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燃烧体(木材)难燃烧体(沥青混凝土,木板条抹灰)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耐久年限:一级大于100年重要高层二级50—100年一般性建筑三级25—50年次要建筑四级小于15年临时性建筑1.2.5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一类建筑(5年),二类建筑(25年),三类建筑(50年),四类建筑(100年)1.2.6按承重结构材料分类木结构:古代多,现代少砖石结构:要求抗震及软弱地基上不宜用钢筋混凝土:广泛钢结构建筑:超高层,大跨度1.3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1.3.1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外界环境的影响(2)使用者的需求(3)建筑技术条件(4)建筑经济因素1.3.2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1)坚固使用(2)技术适宜(3)经济合理(4)美观大方1.4建筑模数协调1.4.1模数定义: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3REPORTING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建筑构造概述•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墙体构造•楼地层构造•屋顶构造•建筑装饰构造目录20232023REPORTINGPART01建筑构造概述定义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艺术造型要求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指导建筑细部设计和施工,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

分类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民用建筑构造和工业建筑构造两大类。

民用建筑构造又可分为居住建筑构造和公共建筑构造;工业建筑构造可分为单层厂房构造和多层厂房构造。

历史建筑构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构造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从原始的木构架建筑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建筑构造的形式和材料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建筑构造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都对建筑构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建筑构造的重要性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01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合理的建筑构造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提高建筑物的艺术造型02建筑构造不仅是技术性的工作,还涉及到艺术造型的问题。

通过巧妙的构造设计,可以使建筑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提高建筑物的观赏性和文化价值。

促进建筑技术的发展03建筑构造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对于推动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构造方法和材料,可以促进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023REPORTINGPART02建筑材料包括软木、硬木等不同类型的木材,以及它们的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质。

木材的种类与特性木材的构造与等级木材的加工与防腐讲解木材的细胞结构、纹理、缺陷等,以及不同等级木材的划分标准。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饰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2、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饰、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5、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6、基本模数:1M=100mm。

7、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3、6、12、15、30、60M。

分模数的基数:M/10、M/5、M/2。

8、模数数列的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为: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 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数列为M/10-2M、M/5数列为M/5-4M、M/2数列为M/2-10M。

9、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水平基本模数数列:门窗洞口、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数列: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洞口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10、定位轴线: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

1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12、构造尺寸:建筑构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的设计尺寸。

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即为构造尺寸。

第二章墙体1、块材墙中常用的块材有各种砖和砌块。

2、砖的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力学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总结。

1.建筑结构系统:建筑结构包括梁、柱、墙、板、框架等构件组成的整体。

常见的结构系统有平面网格体系、框架体系、拱形体系等。

不同的结构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载荷条件。

2.结构材料:常见的建筑结构材料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和石结构。

每种结构材料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可塑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混凝土结构具有耐久性好、抗震性能好等特点,适用于多层建筑。

3.荷载分析: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包括常设荷载和可变荷载。

常设荷载包括自重、固定设备和人员负荷等;可变荷载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等。

荷载分析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4.结构静力学:结构静力学研究建筑物在静力平衡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常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有平衡法、位移法、截面刚度法等。

静力学分析可用于确定结构的内力分布、变形情况等。

5.建筑构造体系:建筑构造体系是指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形式。

常见的构造体系包括悬挑结构、桁架结构、拱形结构等。

构造体系的选择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6.结构构件设计:结构构件设计包括截面设计和连接设计。

截面设计要满足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通常采用截面形状优化的方法。

连接设计要确保构件之间的受力传递和满足使用和安全要求。

7.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为了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减小破坏风险。

抗震设计包括选择适当的结构体系、采用合适的抗震措施和计算破坏风险等。

8.结构施工:结构施工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将设计的结构构件建造起来的过程。

结构施工要求精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9.结构检测与评估:结构检测与评估是对已建成的建筑结构进行性能评价和安全评估。

常见的检测和评估方法包括非破坏检测、结构监测和结构安全评估等。

建筑构造上册

建筑构造上册
具有保温功能 满足隔热要求 满足防火要求 满足隔声要求 满足防潮要求
1)结构方面的要求 结构布置指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 体布局。
①横墙承重:适用于横墙较多且间距较小、位置比较 固定的建筑。房屋空间刚度大,结构整 体性好。
②纵墙承重:横墙较少,可以满足较大空间的要求, 但房屋刚度较差。
③纵横墙双向承重:可以满足空间组合灵活的需要, 且空间刚度较大。
④局部框架承重:内部框架承重、四周墙承重,可以 满足大空间需求,房屋的总刚度主要由 框架来保证。
2)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与隔热要求 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做法: 增加外墙厚度 选用孔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 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形成保温构造系统解决保
2)按墙体受力情况分类 承重墙 非承重墙:自承重墙、隔墙 、框架填充墙、幕墙 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 4)按施工方法分类 叠砌墙、板筑墙、装配式板材墙
墙体按受力情况分类
(a)砖混结构 (b)砖混结构 (c)框架结构-填充墙 (d)框架结构-幕墙
2.1.2 墙体的设计要求
隔声、防风
2021/5/14
41.2 建ຫໍສະໝຸດ 的类型一、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
工业建筑(工业厂房) 生产性建筑
农业建筑(养殖场房)
建筑物
居住建筑(住宅、宿舍): 非生产性建筑 (民用建筑) 公共建筑(办公、影剧院、
体育馆、旅馆、教学楼、车站等)
1.2. 建筑的类型
1.2.1 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③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 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④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 门窗洞口尺寸。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材料、力学、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知识。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造的选择和设计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因此,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结构体系1. 结构体系的分类建筑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框承结构、框剪结构、板壳结构、索结构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如平房、高层建筑、体育馆、桥梁等。

2. 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这需要考虑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变形和振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建筑系统的协调。

3. 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如力的平衡原理、变形补偿原理、强度和刚度的优化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非常重要。

二、结构材料1. 结构材料的分类建筑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玻璃钢结构、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成本特点。

2. 结构材料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所在地的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这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3. 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和可塑性、木结构具有轻质和美观等特点。

了解这些性能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三、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的原则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承载力、变形控制、施工性能、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等原则。

2. 结构设计的方法结构设计可以采用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建筑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和振动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完整版)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漏窗高度一般在1.5米左右,与人眼 视线相平,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 景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用于面 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 感,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 江南宅园中应用很多。
苏州留园园墙的漏窗
思考题二
1、常用墙体的厚度为多少? 2、实砌砖墙有哪些砌式? 3、试简述过梁的作用与类型。 4、什么是圈梁?圈梁有哪些作用? 5、构造柱一般设置在什么位置? 6、园墙所用的材料有哪些? 7、试简述墙面装修的作用与类型。 8、门窗的开启方式分别有哪些? 9、洞窗有哪些形状?洞门有什么作用?漏 窗的花纹图案可用什么材料制作?
洞门
园墙设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 扇。
形式:圆形(又称月亮门、月 洞门)、六角、八角、长方、 葫芦、蕉叶形等。
作用: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 间,本身又成为园林中的装饰。 通过洞门透视景物,可以形成 焦点突出的框景。
苏州拙政园月洞门
漏窗
漏窗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 的窗。
花纹图案有套方、曲尺、回文、万字、 冰纹等,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 制作,清代更以铁片、铁丝作骨架, 用灰塑创造出人物、花鸟、山水等美 丽的图案。近代和现代园林漏窗图案 有用钢筋混凝土或琉璃制的。
地基的分类
天然地基:天然土层 不需人工加 固或改善
人工地基:人工加固(预压法、换 填法、强夯法、振冲法、深层搅拌 法)
基础、地基的设计要求
对地基的要求:
1、地基应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与较小的压缩性。 2、地基的承载力应分布均匀。 3、在一定的承载条件下,地基应有一定的深 度范围。 4、尽量采用天然地基。
比如门编号: TSM0921AS
TSM—塑钢推拉门;A—窗式样;S—带纱扇 09—门洞口宽900mm; 12—门洞口高21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绪论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类楼地面 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 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1) 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等。

2) 公共建筑:教育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 3) 工业建筑4 )农业建筑 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1) 基础 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

作用: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

必须坚固稳定可靠。

2) 墙或柱 ① 支承荷载及自重;② 分隔空间(墙体);③ 围合与保护(墙体)。

1 •承重:承受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等水平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2 •围护: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的作用;3 •分隔: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设计要求:根据墙体功能的不同,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能 力,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3) 楼盖层和地平层楼板层和地坪(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

作用:1 •承重:承受楼板层本身自重及外加荷载(家具、设备、人体的荷载) ,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2 .分隔楼层:按房间层高将整栋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3 •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设计要求:1.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能力; 2 •具有防潮、防水、防火能力。

地坪是建筑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担着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

由于地坪下面往往是夯实 的土壤,所以强度要求比楼板低。

不同地坪,要求具有耐磨、防潮、防水和保温等不同的性能。

① 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的各种平面; ② 将荷载传递到支承它们的垂直构件上去。

③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4) 饰面装修作用: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改善建筑物理性能。

应满足美观、坚固、热工、声学、光学、卫生等要求。

5) 楼梯电梯建筑物上下楼层之间联系的交通枢纽。

作用:1.供人们上下楼层的垂直交通联系和紧急疏散; 2.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设计要求:建 筑 构 造 组 成附属部件组合构成'外围护墙围护结构 “内墙 饰面装修 “屋面 顶棚f 承重结构基础承重墙体 内外墙面1.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2.具有足够的强度;3.防火、防水和防滑。

6) 屋盖①支承屋面荷载;②围护作用(防水、隔热保温):③与建筑造型息息相关。

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外围护和承重构件作用:1.围护:抵御自然界不利因素的侵袭:风、雨、雪、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2.承重:承受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墙(或柱)等承重构件。

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2.具有良好的排水、防水、保温、隔热的能力7) 门窗提供交通(门) ;通风采光(窗) 。

门的作用:1.交通:供人们内外联系交通联系用;2.隔离房间;3.兼有通风采光的作用。

窗的作用:1.通风和采光2 .分隔和围护门和窗均属非承重构件。

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则要求门窗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盗的能力。

建筑的类型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1) 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2) 公共建筑:如:⑴生活服务性建筑:如食堂、菜场、浴室、服务站等;⑵文教建筑:如教学楼、图书馆、文化宫等;⑶托幼建筑:如幼儿园、托儿所等;⑷科研建筑:如科研所、科学实验楼等;⑸医疗福利建筑:如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⑹商业建筑:如商店、商场、餐馆、食品店等;⑺行政办公建筑:如各类办公楼、写字楼等;⑻交通建筑:如车站、航空港、水上客运站、地铁站等;⑼通信建筑:如电台、电视台、电信中心等;⑽体育建筑:如体育馆、体育场、训练馆、游泳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11)观演建筑:如电影院、剧院、音乐厅、杂技厅等;(12)展览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13)旅馆建筑:如宾馆、旅馆、招待所等;(14)园林建筑: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15)纪念建筑:如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纪念塔等。

2.按建筑层数分类1) 层数在1~3 层的被称之为低层住宅;层数在4〜6层的被称之为多层住宅;层数在7〜9层的被称之为中高层住宅;层数在10〜30 层的被称之为高层住宅。

2) 公共建筑超过24m 的,除了单层的以外,均为高层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为 超高层建筑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划分界限,各国规定都不一致。

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95)(2005年版)中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以及建筑总高度超过24m 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按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又可以分为一类高层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 4类:为9~16层,最高50m ;为17~25层,最高75m ; 为26~40层,最高100m ;为40层以上,高度〉100m 。

3 .按建筑修建量和规模大小不同分类:1)大量性建筑:指建造数量较多,建筑规模不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分布面广的民用建筑。

如住宅、 中小学教学楼、医院、中小型影剧院、中小型工厂等。

广泛分布在大中小城市及村镇。

2)大型性建筑:指建筑单体规模大、耗资多的公共建筑。

如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火车站、航空港等。

与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数量是很有限的,这类建筑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具有代表性,对城市面貌 的影响也较大。

4. 按耐火等级性质重要的或规模宏大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按一二级设计大量性的或一般的的建筑按二三级设计 次要的或临时的建筑按四级设计5. 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 外界环境的影响 (1)外界作用力 (2)地理气候条件(3)人为因素2) 使用者的需求 3) 建筑技术条件 4) 建筑经济因素建筑构造设计原则1)坚固适用2)技术适宜3)经济合理4)美观大方建筑模数建筑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间互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包括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1)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定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为 100mm ,其符号为 M ,即:1M=100mm 。

整个建筑 或建筑物的一部分或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均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2) 导出模数:由于建筑中需要用模数协调的各部位尺度相差较大,仅仅靠基本模数不能满足尺度的协调要求,因此在基本模数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相互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导出模数。

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①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 3M 、6M 、12M 、15M 、30M 、60M ,相应的尺寸分别是: 300mm 、600mm 、1200mm 、1500mm 、3000mm 、6000mm ;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 、6M ,相应的尺寸是:300mm 、600mm 。

(1) 低高层建筑 (2) 中高层建筑 (3) 咼咼层建筑 (4) 超高层建筑②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 分模数的基数是1/10M 、1/5M 、1/2M ,对应的尺寸是:10mm 、20mm 、50mm 。

2 .模数数列3 .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1) 水平基本模数1M — 20M 的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等处。

2) 竖向基本模数1M — 36M 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和 构配件截面等处。

3) 水平扩大模数: 3M 为 3-76M 、6M 为 6-96M 、12M 为 12-120M 、15M 为 15-120M 、30M 为 30-360M 、60M 为60-360M 的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

4) 竖向扩大模数:不受限制,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和门窗洞口等处。

5)分模数:1/10M 为M/10-2M 、1/5M 为、1/2M 为的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截面等处。

墙体与基础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墙体的作用1•承重作用:活、恒荷载 2•围护作用:抵御风、雨、雪等侵袭砌体结构特点 优点:经济①省材料(钢筋、水泥、模板);②省人工(施工快捷T 构造简单) 缺点: ①整体性差T 抗震性差; ②空间布置不够灵活;墙体类型内墙:分隔内部空间1)按所处位置*丄外墙:俗称山墙实体墙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3) 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1空体墙 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空心板材墙 组合墙钢筋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构成的复合板材墙(承重、保温隔热)Lr块材墙4) 按施工方法 -版筑墙板材墙墙体承重方案1、 横墙承重(1)优点:a.横墙多T 横向刚度大T 抵抗外力较强; b •纵墙非承重T 纵墙上开窗自由。

(2) 缺点:a.横墙多T 材料费T 造价较高;b.板的布置T 平面布置不够灵活。

(3)适用于:开间尺寸较小的建筑物。

女口:宿舍、小型办公楼2、 纵墙承重3•分隔作用:把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横墙:按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纵墙2)按受力情况自承重墙 隔墙填充墙幕墙(1)优点:a、横墙少T材料省T经济;b、板的布置T空间划分较为灵活(2)缺点:a、横墙少T横向刚度差T抵抗外力较差;b、纵墙承重T纵墙上门窗洞口开设受限制。

(3)适用于:开间尺寸较大的建筑物。

3、纵横墙混合承重(1)优点:平面布置灵活,建筑物刚度较好。

(2)不足:楼板类型较多,施工相对较麻烦。

(3)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

4、局部框架承重外墙保温做法与特点「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保温与隔热2、防止外墙中出现冷凝水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保温形式1、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2、增加墙体实密性及厚度功能方面的要求隔声要求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1、防火要求2、防水防潮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3、建筑工业化要求1•外保温1) 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2)热桥”部位少,隔热保温效果明显;3)集保温、防水一体,具有多功能性。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1) 增加外墙厚度2) 选用空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3 )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形成保温构造系统解决保温和承重的双重问题(2)防止外墙中出现冷凝水:隔热气层常用卷材、防水涂料、薄膜等材料(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墙体内外加抹灰层,加强构架间的缝隙处理2. 内保温优点:1)对于材料防水、耐气候要求不高; 2 )施工方便,不需搭设脚手架;3)对既有建筑改造,多采用内保缺点:1)热桥部位多,热损失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