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重在“养正”
童蒙养正读后感教子有方

童蒙养正读后感教子有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和越来越高的期待,越来越多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好的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有效的启蒙教育,会对孩子全脑功能有所开发,促进孩子的脑部发育;好的启蒙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孩子创造力,令孩子在今后岁月长河的赛跑中领先于别的孩子。
家长们对启蒙教育重视,但随之而来的是困惑。
启蒙教育市场的混乱,面对琳琅满目的鱼目混珠的启蒙产品,如何做出选择?《童蒙养正》作者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毕生从事教育事业。
《童蒙养正》更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为教科书,是影响了几代日本人的经典童话。
足以看得出这本书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分量。
以这样一本童话书籍作为早教的教材也是蛮不错的。
《童蒙养正》整本书从29个方面,用106篇童话故事,教给孩子做人应该具有的人格和品行。
106篇童话故事的篇幅都比较短一些,内容也很好理解。
识字量稍大点的二年级学生应该可以独立阅读。
再小一点的孩子大约需要家长的陪同了。
恰好又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的机会了。
106篇童话故事涉及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育孩子要爱护动物,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平等地对待大自然的万物。
教育孩子要珍视家人,给了我们生命的父母,血浓于水的手足兄弟姐妹,关心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
教育孩子要乐于交往,人生在世,友谊是不可或缺的,要与人为善,学会与人交往,拥有着人类很美好的一种情感。
教育孩子要遇事的沉着应变,告诉孩子们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临危而不乱,如此,他们才有独自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还有关于人格方面的故事,教育孩子要诚实做人,交易公平,爱惜名誉,有借有还,不取私财,信守承诺,言戒虚妄,为人着想,以礼相处。
还有关于性格方面的故事,教育孩子要知足常乐,戒生骄横,学会克制,温和稳健。
启蒙养正 让廉洁文化浸润儿童心灵

启蒙养正让廉洁文化浸润心灵——宁波市中城小学廉洁教育工作汇报中城小学创办于1904年,迄今已有一百一十一年历史。
学校原址孔庙,现在与孔庙仅一街之隔。
一百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诚、谨、勤、俭”的校训,形成了慎选良师、从严治校、注重特色、全面发展的传统。
近年来,学校依托地域文化优势和办学传统,以弘扬慈孝文化为抓手,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等区级以上荣誉七十余项。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学校廉洁文化教育工作做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秉承校训,从传统中构建廉洁教育。
我们认为贴近小学生的廉洁文化,一定要利于言表,才能真正使廉洁教育能够付诸于行,润之于心。
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们努力从学校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廉洁教育的生长点。
我校校训“诚、谨、勤、俭”已经沿用了一百多年,是中城小学文化的核心。
“诚”就是诚信,要真诚待人,信守诺言;“谨”就是自律,要谨言慎行,遵守规则;“勤”就是勤奋,要刻苦学习,勇于担当;“俭”就是俭朴,要戒奢戒贪,不图小利。
而这又恰恰契合当今廉洁文化在小学的教育要求。
因此,我们把学校的百年校训作为我校廉洁文化教育的核心,提出了“启廉洁之蒙,养德性之正”的廉洁教育理念。
学校把廉洁文化教育与学校特色教育和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创建具有中城特色的校园环境,构建廉洁教育活动序列,形成了具有中城特色的廉洁教育体系。
二、有机融合,在课程中体悟廉洁文化。
为促使廉洁文化教育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引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悟廉洁文化。
1、与慈孝教育相结合。
我校自2006年起依托慈城慈孝文化底蕴和学校办学传统,全面推进慈孝文化教育。
我们把“责任、孝敬、和善”作为现代慈孝的核心品质,构建了慈孝教育体系。
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慈水涓涓》,让学生“读慈孝文章、悟慈孝文化、做慈孝之人”。
从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以来,我们把廉洁教育与慈孝教育有机融合,在《慈水涓涓》中挖掘廉洁文化内涵,从中选择了24篇文章作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

蒙以养正:《周易》中的启蒙教育思想《周易》蒙卦阐述的启蒙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它主张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要求学习,强调“蒙以养正”,把培养良好的品德放在第一位。
这种教育理念,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不可更改的。
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我们知道,《周易》第一卦是乾卦,第二卦是坤卦,第三卦是屯卦,为什么第四卦是蒙卦呢?按“序卦传”的说法,是因为“有天地(乾为天,坤为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蒙”即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
“穉”即“稚”,“物之穉”指万物的幼稚蒙昧时期。
当万物生成以后,就要接受启蒙教育,所以《周易》的作者把蒙卦排在屯卦之后。
除有以上含义外,《周易》前四卦的排列方式还显示了贯通全书的卦序规律。
从卦形来看,乾卦六爻纯阳,坤卦六爻纯阴,如果把这两个卦摆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可发现相同位置的爻都阴阳相反,如乾卦初爻是阳爻,坤卦初爻是阴爻,二至上各爻也是如此。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错”,即乾坤二卦互为“错卦”。
再看看屯卦和蒙卦的卦形,屯卦是坎上震下,蒙卦是艮上坎下,如果把屯卦倒转过来,就成了蒙卦,反之也一样。
这种卦形的变化,称为“相综”,即屯卦和蒙卦互为“综卦”。
第四卦之后的各卦,也是两两配对,其关系不是“相错”就是“相综”(其中有些配对卦既“相错”又“相综”),如第五卦需卦与第六卦讼卦的关系是“相综”,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与第六十二卦小过卦的关系是“相错”,而泰卦和否卦,既济卦和未济卦,则“相错”又“相综”。
《周易》各卦的这种排列方式,在“系辞”中已有暗示,即“参伍以变,错综其数”,表明事物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观察事物的变化不仅要看事物本身,还要从相对的角度看,以及从相反的情况看。
启蒙教育要以培育品德为首要任务言归正传,现在来探讨一下蒙卦的“卦辞”和“爻辞”的含义。
“蒙以养正”的启示

使 孩子 具有 我们 所希 望 的美好 品德 , 并不 是 我们 能够 将 这些 美好 的 品德强 加给 孩子 , 而是 我们 的 教育 唤醒 了他 们 内心 原有 的 、 因种种 原 因而被 暂 时遗 忘 的优秀 品质 , 并且通 过我 们 的教育 来精 心 呵护这 些优 秀 的品
香港 中文 大学 教授 、 香港 教育 研究 所所 长 卢乃 桂 在 一 次 国际教 育研 讨会 上 , 指 出“ 禁” 与“ 防” 是华 人 品 格 教 育 的两大 缺 陷。 明显地 , “ 禁” 只是 采取 消极 的手
段 使孩 子服 从 规则 , 或用 威 吓、 灌输 , 乃 至撮 合 亲睦 关 系等 方法来 限 制孩 子 的 自由。 “ 禁” 妨碍 了青 少 年探 索
本 性都 是好 的 , 都具 ‘ 仁、 义、 礼、 智” 四大 善 端 。 这 正 是 我们 教育 的前 提和 基础 。 我们之 所 以能够 通 过教 育
笔者认为, 出 现这 种 情 况 的原 因是 : 我 们对 孩 子
的不信 任 。 而 导致 我们对 孩子 不信 任 的根本 原 因则是
我们 对 教育 的一 些本质 性 的 问题 认识 出现 了偏 差 。 其实, 早 在 先秦 时期 , 我t 1 ' ] 的先 民们 对 教 育就 有
F U J I AN J I A0 YU XUE b e r , 2 01 3
“ 蒙以养正 ’ ’ 的启 示
陈 以理
( 福建 泉少 I ' l 第 一 中学 ,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 易经・ 彖传》 指出: “ 蒙以养正, 圣功也。 ” 意思是说, 通过“ 养正” 来发展教育是神圣的功
最新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谨而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谨而信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泛爱众而亲仁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泛爱众而亲仁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余力学文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余力学文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谨而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谨而信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班主任管理心得——浅谈“童蒙养正”

班主任管理心得——浅谈“童蒙养正”发布时间:2021-06-22T15:32:57.0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第6期作者:赵廷元[导读] 古往今来人们把教育分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即是幼儿养性、童年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赵廷元河南省郸城县实验小学 477150古往今来人们把教育分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即是幼儿养性、童年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0至3岁,童蒙时期:4至13岁,少年时期:13至18岁,成年时期:18岁以后。
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
《易经?序卦传》:“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指出“蒙”是事物在幼稚阶段的状态。
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儿童生长规律亦然,“童蒙”即指少儿阶段的特点,因此古人把少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教育”。
《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
孩子的教育是全方面的,童蒙养正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中,如果一棵小树从根基处就长歪了,后期再想矫正那就事倍功半而收效甚微了。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正是这个道理。
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或是一般人成长的经验,我们了解:四岁到十三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
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培养孩子一生品行端正的最佳阶段。
养正,乃正其心、正其德、正其见、正其行(四正),我们尚且把“养正”理解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孩子犹如一棵树,在幼苗时期,若根正苗直,修繁去冗,小树就可以经受狂风考验、暴雨洗礼,长成为参天大树。
蒙以养正的名词解释

蒙以养正的名词解释蒙以养正,源自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
它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怀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呼吁和要求。
蒙以养正的实质是要求个体通过对自身的修养和整顿,达到内心沉稳、品行端正的境地。
蒙,即教育。
蒙育在中国古代就是从小教育儿童,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礼仪道德规范,培养出君子风范。
而以养私下可以说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强调个人在修身养性方面的努力和培养,注重个体内心素质的提升。
在蒙以养正的观念中,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是根本的一环。
从小培养儿童的习惯,引导他们遵守道德法则,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为了将来成为品行端正的人。
蒙育并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追求对人品塑造的关注。
当下社会中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往往源于个人道德观念的淡漠和弱化,因此,蒙育对于孩子们的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蒙以养正的核心是整顿自我的内心。
它要求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谈,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
蒙以养正提倡人们关注自身,修正思想,净化心灵,提高道德自觉性和道德修养水平。
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够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蒙以养正不仅仅是个体的修养,也是整个社会的精神追求。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将蒙以养正的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塑造自身品格,做到言行一致,善良守信,那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稳定和有序。
蒙以养正的理念也可以延伸到家庭教育中。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教育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自身的教养对孩子的影响,要从自己身上做出榜样。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成长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蒙以养正的观念也可以应用于职业教育。
在职场中,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前途,还关系到整个团队和组织的效率和信誉。
通过养正自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个体才能在职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国学经典蒙以养正,圣功也

国学经典蒙以养正,圣功也国学国学表面是国家之学,实则是个人之学。
对自己的情绪生命成长运筹帷幄的人,就是在提升个人修为。
只有将自己修行好了,方可融入大国文化之中。
国学启蒙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
正如《易经》中所讲:“蒙以养正,圣功也。
”儿童时期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
培养孩子纯正无邪的品质,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东方公学| 源自北京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有着16年的国学教育经历。
期间培养出了许多德才兼备的学生。
那么古代是不是和现代一样,有着专门的“教材”、乃至于有着全国通行的“标准教材”呢?事实上,和想象的不太一样,即便在古代人眼里,“四书五经”一类也属于深层次且珍贵的书籍。
书中的内容会经过筛选作为启蒙教材。
学习儒家经典,也往往需要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渐进式的浸润。
比如官学制度较为严密的明朝为例,地区“社学”就以识文断字、粗通文化、了解法律为主,至多教授《论语》、《孟子》。
之后,优秀的学生考入地方县学、州学、府学,按规定也只需要习一经。
直到考入国子监,才会全面的学习四书五经。
国学的作用学习国学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而且在道德修养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
① 国学帮助形成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知不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② 国学可以让孩子博古通今。
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
国学是智慧凝结,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孩子们既能在每个故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又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③ 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
古代国学启蒙古人教育孩子不像我们如今,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他们主要是以教人学礼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学习内容最广为人知的和影响最深的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孩子走上正道 ,这是神圣的事业 。人在童蒙 时期 ,一片天真 ,未 心从 此 不 在 。
染邪恶习气 ,如果有刚正之德的老师来发蒙 ,教他笃志勤学 ,实为
其 次,不 良成长环境时刻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田。如不 良网站
人生最大幸运之事。而成功教 育的人手功夫就在一个 “正”字 。 以淫 秽枪 杀打 斗等 内容 腐蚀 着青 少年 的灵魂 。用 鲁迅 先生 的
孩子优 秀或顽劣 的总根源。为人父母者应该深刻反思 ,孩子 良好
一 个人纯正之心被保持得越久 ,他 日后 的生命将越新鲜 ,越
品质离不开 自己的辛勤培养 ,孩子一切毛病的形成都是受 自身影 充满活力 !著名儿 童文学家秦文君说 ,“大 自然不需要早 熟的果
响的结果 。正如《论语 ·子路》中孔子云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 子 ,因为那是生涩的 、不甜美的。人类需要渐渐长 大的儿童 ,揣着 不正 ,虽令不从。”因此 ,启蒙者要不断提高 自身素养 ,完善 自我 , 童心的儿童样子 的儿童 ,那才是长久的 、健康 的、醇美无 比的。”
能力 ,因此 ,启 蒙者 的教育能力提升非常重要 ,幼儿生理 、心理 、教 充分 。现代教育理论认 为,孩子是学 习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实验 、
育理念 、方法等多方 面知识 ,启蒙 者都要不断地学 习、学习 、再学 创设情景 、讨论 、合作探究等学 习方式都是为 了激发 孩子的学 习
习,才能掌握 ,才能做到 因势利导。
管 理 篇 ·德 育天地
启 蒙重在“养 正”
史 万 里
(平凉市崆峒 区教育局 ,甘肃 平凉 )
摘 要 :启蒙教育是为 了培养孩子走上正道 ,养成 良好 的品德。做一名合格 的启蒙者任重而道 远,而保护孩子一颗 童真之心 至关 重要 。
关键词 :启蒙;养正;童真
《易经》说 :“蒙以养正圣功也 。”意思是说 ,启蒙教育是为了培 一 种负担 ,勤奋会是一种煎熬 ,一切 的动力都是为 了获得 ,童真之
才能承担起启 蒙养正 的职责 。
保护了孩子的童真之心 ,也就是保持 了孩子 的长久 的学 习动
好的师长都是 引领者 ,就像从 山脚石缝 中引 出涓 涓细流一 力 ,也就是保持 了孩子做人和学 习的根本 。
样 ,不断地启迪孩子的智慧。做一名合格 的启蒙者需要多方面 的
再次 ,孩子作 为学 习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主动性 发挥还不够
孩子对世 界的感觉 ,就如同刘姥姥 对大观园的感 受一 样 ,一 践活动做起 ,早期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孩子学 多少 知识 ,而在于孩
切都那么新奇 、那么有诱惑力。他们总是怀着强烈 的好奇心去探 子参 与到活动当中去 ,让他体验学 习和 劳动 的快 乐 ,培养 良好 的
究未知领域。在童心世界 ,思维 、想象没有边界 ,而对事物的态度 , 兴 趣 爱 好 ,也 就 是 不 断 强化 孩 子 主动 探 究 的 心 。
孩子成长过程 中 ,首先接近 的人是 父母 、亲人 、老师 ,这些 人 话—— “救救孩子”,我想 ,也不是空穴来风 。
负有教育孩子 的权利和责任 ,是人生教育的启蒙者 。启蒙者具有
孩子还 在懵懂求知的状态下 ,父母要用 自己掌握的圣贤真知
正心 、正德 、正见 、正行 ,必然给孩子 以正面示范作用 。比如说 ,父 灼见 ,来培养孩子纯真纯 正纯美无邪的 品质 ,以此来拒绝精 神垃
孩子们又坦率真诚 ,毫不掩饰。孩子的这些天性 ,也就是所谓 的童 2017年全 国学前教育 宣传 月主题是 “游戏——点亮快乐 童
真之 心 ,会 为孩 子将 来探索世界 、融入社会提供无穷无 尽的动力 年 。”这一提法 ,得到很多教育界人士的赞 同,是 因为有 见识 的教
源 泉 。
育工作者认识到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 ,也
大 ”。有些家长 为了让孩 子“不输 在起跑线上 ”,不考虑 孩子 的天 幼 儿 身心 发展 的 活动 ,让幼 儿 尽情 地 、自主地 玩 耍 ,幼 儿 就会
赋 ,给孩子报各 种特长班 、辅 导班 ,孩子玩耍的时 间被大量挤 占, 健 康成 长 。反 之 ,幼儿常玩 网络上一些打打杀杀 的游戏 ,那将 贻
童真之心既然好奇而朴实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厌学 ,为 是 儿 童 的学 习 方 式 。所 以 ,一 些 幼 儿 园 教 学 小 学 化倾 向是 错 误 的 ,
什么有的孩子会成为不 良少年 呢?
让三 四岁孩子学语 文或算术 ,都 是拔苗助长 的行为 。如何选择游
我认 为 ,首先是 成 人急 功近 利 的教 育理 念迫 使孩 子 “被长 戏 ,这里 面大 有学 问 ,营造和谐 、健康 的游 戏 环境 ,设 计 有利 于
母环保意识强 ,能随手捡起小 区内的垃圾 ,父母的身体力行 孩子 圾污染。“良师”不仅指那些关爱儿童的教师 、家长 ,也包括那些蓬 看在 眼里 ,记在心上 ,就会 自觉形成保护环境观念 。反之 ,孩子的 勃向上 、富有智慧 、能培养高尚质的书籍 、影 视作 品。所以 ,保护孩
不 良习气 ,都可以从父母言行 中找到影子。可 以说 ,父母 的素质是 子的童真之心 ,也是全社会 的责任 。
孩子 亲近大 自然的机会被剥夺 ,这种不合时宜地让孩 子 “被长 害无 穷 。 大 ”,不经意中拿走 了孩 子的童真 ,使孩 子的童年过早结束 ,不仅 启蒙 教育 ,就是让 人在不知不觉 中受到 良好 的影响 ,正如杜
背离 了教育的初衷 ,也不利于孩 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成人 的名利 甫在诗 中写的那 样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 入夜 ,润物
兴趣和创造精神 ,当童趣融入了课堂 ,孩子也就成为学习的主人 。
父母 、亲人 、老师在孩子启蒙教育中应怀有怎样的初心呢?答 《易经》里说“困蒙之吝 ,独远实也”,就是说教 育不可脱 离现实 ,切
案是 :保护孩子一颗童真之心是养正之关键。
忌好高骛远 ,要从 当下事做起 ,从 学习 、生活小事做起 ,从 实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