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_人权外交_的历史演变_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

chapter three1.isolationism: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2.idealism: 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第28任务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前发表著名演讲,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象征着“理想主义”的浮现。
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是用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的理论。
3.collective security: 集体安全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T.W.威尔逊为实现“领导世界”的对外政策目标,竭力抨击传统的欧洲强权政治与均势外交,从而倡导的体系。
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国际联盟为中心,力主航海与贸易自由、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自决、缔结和约、实现裁军等,并将这些作为“永远结束战争”,缔结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
集体安全政策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
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4.political realism: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E.H.卡尔,美国的H.J.摩根索等。
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理想主义的破产,促成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_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精品课件
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原则分为四个学派
汉密威尔主义、威尔逊主义、杰 斐逊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的对外政策: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
精品课件
汉密尔顿主义者(商人)认为: 国家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强大联盟是 国内稳定和国外有效行动的关键, 他们长期关注国家以有利的条件 融入全球经济的需要。
精品课件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 对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精品课件
威尔逊主义者(传教士)认为:美 国负有向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社会 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际 社会的道德义务和重要国家利益
精品课件
杰斐逊主义者(律师)认为:美 国外交政策应当少关心向外传播 民主,多关心国内的安全。
精品课件
杰克逊主义者(战士)认为:美 国政府在外交和国内政策方面最 重要的目标应该是美国人民的物 质安全和经济富足。被称为人民 主义学派。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第九讲 卡特和里根时期的 美国对外政策

一、卡特总统及其“人权外交” 政策
1、卡特政府面临的挑战
1) 苏联全球扩张势头强劲
2) 美国国内对“缓和”政策的批评
“缓和”未能达到当局许诺的效果 过于关注美苏、美中关系 缺乏道义原则
3) 总统公信力遭到水门事件损害
4) 总统班子决策混乱
卡特本人缺少外交经验 主要外交政策制定者之间意见分歧
二、里根总统及“推回”政策
1、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
1) “制止苏联的全球野心” 2) 以实力求和平
2、“里根主义”:推回苏联势力
1) 以支持“民主自由”为由对抗苏联势 力扩张
“低烈度战争”
2) 主要内容:
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苏“自由战士” ——支持阿富汗“圣战者” ——继续支持尼加拉瓜反“桑地诺”组织 促使亲美“独裁政府”民主化 ——杜瓦利埃和马科斯下台
针对第三世界国家
——对外援助与人权挂钩 ——促使独裁政权民主化
3)对人权外交的批评:损害了与盟国的关系
3、继续推动“缓和”
1) 美苏裁军和军控谈判
SALT II (1979年6月)
2) 中美建交
美方接受同台湾“断交”、“撤军”、“废 约”等三项原则
4、调整地区关系
1) 巩固盟国间关系:三边主义
3) 伊朗门事件
3、里根政府第一任期内的对苏强硬 政策
1) 军备竞赛
增加军费开支 星球大战计划 冻结美苏裁军谈判
2) 实施经济制裁
4、第二任期内的政策调整
1) 由军事遏制向和平演变转化
强调综合国力的竞争 较量方式多样化
2) 美苏首脑会晤
五次首脑会晤
签署《中导条约》( 1987年12月 华盛顿)
世界历史中的人权运动

世界历史中的人权运动人权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尊严的基本权利。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权运动在世界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权运动,并探讨其对世界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美国独立宣言与人权运动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宣布人权的文件,它于1776年7月4日通过。
宣言中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并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一声明对后来的人权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现代人权的基石。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初期,一些重要人物如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等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人权理念的观点。
他们主张民主、平等和个人自由,为后来的人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法国大革命与人权运动法国大革命(1789-1799)是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大革命旨在推翻君主专制,争取自由、平等和公正。
1789年8月26日,法国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自由、平等和法律保护的原则。
这一宣言是现代人权宣言的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人权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第三部分:联合国人权宣言与人权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重大人权侵犯事件,这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人权问题的关注。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
宣言中规定了人类普遍的人权,如生命权、言论自由、思想宗教自由等。
该宣言奠定了现代国际人权法的基础,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标志。
第四部分: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是20世纪美国社会运动中最重要的一场。
这场运动旨在争取非裔美国人的平等权利,反对种族隔离和歧视。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是该运动中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非暴力抗议和组织行动,非裔美国人争取到了选举权、公共场所平等使用权等基本权利。
这场运动不仅在美国,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人权的发展。
第五部分:女性解放运动女性解放运动是20世纪女性权益争取的重要运动之一。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冷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人权外交的新特点

冷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人权外交的新特点罗会钧2012-9-10 15:18:53 来源:《当代世界》(京)2004年10期自卡特政府正式推行人权外交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点对象。
冷战结束后,美国没有放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并继续推行人权外交。
但在新的形势下,美国的对外战略有所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也具有新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对象冷战结束后,美国以“胜利者”自居,不仅没有抛弃冷战时期的思维方式,反而变本加厉地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在其对外战略中继续推行人权外交,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成为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
冷战后美国之所以继续推行人权外交,并把人权外交的主要矛头指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出于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
美国国内尽管有人批评人权政策过于“理想主义”,损害了国家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但不少外交决策者和学者认为,从长远观点来看,人权外交实际上对美国的利益是有利的。
他们认为,“人权政策的出现不是一场纯粹的观念对利益的胜利,而是证实了观念在重构对国家利益的理解上的威力。
人权政策的采纳并不意味着对国家利益的忽视,而是在对国家长远利益理解上的根本转变。
”“外交政策中对人权的进一步承诺,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对国家的安全目标的实现也是大有裨益的”。
事实上,历届美国政府均把人权外交看作是实现美国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人权外交的目标与美国国家战略的目标是一致的。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为了独霸世界,美国通过人权外交干涉他国主权,以达到控制他国、实现美国对外战略的目的。
其次,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使得西方国家有必要并有可能改变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社会主义的苏联看成头号敌人,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极力争夺第三世界。
为了使自己在这场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美国对第三世界的一些人权记录极为糟糕的独裁政府提供了庇护和支持。
美国

美国霸权主义评析回顾国际人权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一方面看到联合国为促进和保障人权所建立的历史性功绩,推动了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异,国际社会对人权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权行为的判断标准相去甚远。
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硬是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塞进国际人权领域,挑起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激烈斗争,造成世界的对抗、冷战、动荡和战争。
一、美国在国际人权公约问题上的霸权主义表演《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草案)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草案)经过联大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委员会长达十余年的审议,终于在1996年第21届联大上通过了。
它的通过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人权理论的垄断,赋予了人权以完整的概念,突破了西方国家传统的人权观念,特别是突破了将人权仅仅理解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框框,丰富了人权的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容,确立了民族自决的权利,对于维护和促进实现发展权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产生重要影响,为日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视两个人权公约的通过并相继在1976年1月和3月生效的事实,企图继续垄断对人权的解释权和评判权,坚持以西方的标准作为衡量人权状况的唯一标准。
为了打破西方对人权领域的垄断局面,维护1968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权会议所通过的《德黑兰宣言》的精神,发展中国家经过周密的准备,又成功地促进了1977年12月第32届联大通过的《关于人权新概念的决议》。
当时表决时,有126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表示赞成,而以美国为首的11个西方国家投了弃权票。
这表明,他们在人权问题上是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立的。
进入70年代,人权作为西方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工具的作用骤然上升。
表现之一是,1975年7月召开的欧安会第三阶段会议所签署的《赫尔辛基协议》。
从美国的外交政策看美国人的价值观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挑战,美国不断调整其价值观外交的策略和手段,
试图通过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方式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维护国家利益。
05
评价及启示意义
积极评价: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1 2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通过强化国防、打击恐怖主义等方式来保障国 家利益。
经济利益优先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政策更加注重 维护国家经济利益,推动自由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
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美国外交政策 更加关注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 问题,并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
02
美国人价值观核心要素
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和个人责任 ,认为政府应保护个人自由和权利, 个人应追求自身利益和幸福。
美国通过外交手段,如援 助、制裁等方式,试图在 全球范围内推广其民主制 度。
人权保护
美国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 ,对违反人权的行为进行 谴责和干预。
价值观外交
将民主、自由、平等等价 值观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 考量因素,与盟友共同维 护这些价值观。
经济利益与全球化战略
自由贸易
美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 通过签订贸易协定等方式 ,降低关税壁垒,促进全 球贸易自由化。
多边合作选择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大国的崛起,美国也 逐渐意识到多边合作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 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发展。
民主和平论
美国在后冷战时期提出了“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 之间更不容易发生战争,因此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民主 价值观。
当代挑战:应对全球化及地区冲突问题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 0- 1 1 - 1 2 作者简介:杨帆(1 983-),男,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ZhengZhiYanJiu
☆政治研究☆
义”的倾向。
上发表声明“:我们必须承担对人权的绝对责任。……由于
三、二战时期的“人权外交”
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不能漠视其地方的自由的命运,我
本质仍然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仍然是其推行全 区的外来力量将被认为是对美国切身利益的侵犯”,美国
球霸权的一种表现。
“将不得不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这篇咨文
四、冷战初期的“人权外交”
后来被称为“卡特主义”,它表明,美国政府对苏联的政策
随着二战的结束,反法西斯阵营的战时同盟逐渐瓦 虽然不放弃缓和,但同时也开始走向更加倚重军事实力来
美国的安全”,美国将“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少数武装分子 权外交”自卡特政府之后被历届美国政府所继承,已经成
和外来压力的政府”,并大肆吹捧“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 为干涉他国内政外交的一种惯用手段。
自由选举、对个人自由之保障”等。然而由于冷战的全面展
开与深入,现实主义外交在美国外交中逐渐占据主导地 参考文献:
Theory Researc h
学 ★★ 理 ★★ 论
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 ——从 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
杨帆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 要: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
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 977 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
但“人权外交”在实践中并没有收到原来预期的效果,
张国际化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扬弃了威尔逊的国际人权 尤其是在卡特执政后期,美国在第三世界失去了不少战略
主张中的理想化和空洞化色彩,完善了美国的国际人权理 要地:伊朗巴列维国王被推翻;苏联和古巴在非洲的影响
论,使人权迎合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潮流,真正地成为了国 逐渐扩大;1979 年苏军入侵阿富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2]刘杰.美国与国际人权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6. [3]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M].北
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 4 ] 周琪.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 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周琪.美国人权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6]梅孜.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M].北京:时事出版社,1 994. [7]杨生茂张友伦.美国历史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一、美国建国初期的“人权外交”
奠基人的第二十八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之所以
从美国建国初期起,美国外交就呈现出“现实主义”与 能够提出所谓的“理想主义”人权外交,究其根本原因是从
“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特征。前者是一种毫无掩饰的侵略 当时美国所处的国家战略地位的考量出发的。威尔逊时代
扩张,而后者则是对美国政治体制的自我吹嘘,以意识形 的美国,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并开始步入世界
我们从美国“人权外交”的提出及其发展起伏的过程
了人权的因素。
可以看出,它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美国战略目标的转
1947 年 3 月 12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 移而不断调整的。实际上是美国用来争夺世界霸权、实现
会议上发表咨文,公开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 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强权政治的表现。美国的“人
界大战爆发后,罗斯福总统更加积极地推动人权国际化运
卡特在当时打出“人权外交”的旗号,主要意图在以下
动的开展。1914 年 1 月 6 日,在请求国会通过的《租借法 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对苏缓和路线的继续,在外交政策上
案》的咨文中,罗斯福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的主张:即 辅以“人权”这样一个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成分,可以扭转
家中的人权和正义起见,完全战胜敌国,实为必要。”该宣 移的义务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问题。……世人必须
言不仅体现了美国对人权理想的期望,也体现了国际社会 知道,支持人权是美国的坚定立场。”由此可以看出卡特政
对人权的普遍追求。
府已经将“人权外交”作为其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依据。
正如中国学者刘杰所说的:“罗斯福作为美国人权主
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观念。”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罗斯福 卡特总统本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1980 年 2 月 24 日他
的以“四大自由”为核心的人权主张顺应了人类社会对人 在致国会的咨文中猛烈抨击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侵略以
权理想的追求,有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但是究其 及在海湾地区的军事扩张,宣称“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
为第一位将人权概念引入外交领域的美国政治家,其“理
美国建国初期几届政府对人权问题都有或多或少的 想主义”人权外交的思维方式对之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
涉及,但都是简单化的,没有形成固定的思想和体系。正式 决策都构成了深远的影响。20 世纪 40 年代,富兰克林·罗
56
将人权概念推向国际化的,则是被视为美国人权外交思想 斯福总统的一些外交政策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理想主
态的渗透达到侵略扩张的目的,是一种内敛的手段。美国 政治舞台。虽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还
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正是属于后者。
难以和欧洲列强一争高下。于是,威尔逊就利用美国的经
最早产生将人权的理念推向国际化的应属美国第三 济优势,提出“理想主义”人权外交来与欧洲的强权政治竞争。
任总统杰佛逊。他在建国初期就曾说过:“整个世界迟早会
宣言”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指出:“美洲大陆由于其自由和 交基石,也是对“理想主义”议事日程最全面的概括和威尔
主权地位,从现在起不应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 逊主义的终极体现。但是“十四点计划”根本意图是要利用
对象,……我们不干预任何欧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也不想 美国的经济优势,打破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的传统势力
1914 年 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威尔逊以和平主
从我们所主张的人权问题上获得好处。”同时他还认为美 义者的身份出现,利用美国的地缘优势,宣布美国保持中
国将通过纯洁和完善的范例和成为不幸者与受压迫者的 立。当两个交战国阵营彼此厮杀了两年多后,美国又于
避难所而最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这里就包含着他所认为 1917 年 4 月宣布参战。威尔逊在宣战书上宣称美国将“为
言论和意见、宗教信仰、免于恐怖、免于匮乏的自由。他规 美国的国际形象。其次,利用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普遍关
定凡是接受美国军援的国家,都必须实行“四大自由”政 注的人权问题来争取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和国际舆论的支
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了当时的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 持。第三,用人权作为反苏的武器,以此来弥补军事力量的
的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白人人种的优越性,同时也暗含着美 民主而战”,但实际上目的是维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
国是世界“民主”、“自由”、“人权”的维护者。
益,争夺世界霸权。1918 年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第一次提
1823 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后来被称为“门罗 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它成为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
五、卡特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
57
1976 年卡特出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他在就职演说
(责任编辑 / 王丽君)
干涉欧洲的殖民地。我们也不能坐视欧洲国家对我们南方 范围和关税壁垒,夺取世界殖民地,以此来建立美国领导
各兄弟国家的干涉。”从这里可以看出,“门罗宣言”虽然没 的国际世界新秩序。它实际上是一个用和平词句掩盖起来
有直接提及人权的概念,但却以美洲国家“保护者”的身份 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扩张纲领,充分暴露了威尔逊“理想主
出现。同时提出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其本质 义”人权外交的虚伪性。
是要将美洲变成“美国人的美洲”,是美国大陆扩张、干涉
威尔逊正是在这种“民主、自由、道义、人权”的口号掩
美洲国家事务的体现,也是其推行地区霸权的一次尝试。 饰下,把美国的对外扩张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他作
二、威尔逊政府时期的“人权外交”
位。人权外交的举措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也连年下 [1 ]张宏毅.美国人权与人权外交[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93.
降,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从杜鲁门政府后期起美国国会中 出现了一只强大的政治保守主义势力,人权和政治自由也 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股反对派势力的压力下, 1953 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改变了其支持参与国际 人权运动的立场,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与苏联的政治和军事 对抗上。至此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运动的立场最终转向消 极抵制,同时也确立了现实主义在美国外交中的主导地位。
早在 1933 年 5 月,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就提出了: 们的道德感指引我们偏爱那些尊重个人人权的社会。”同
“社会状况的改善、个人人权的保障、社会正义的伸张,都 时他还宣称,美国政府将以一种新的决心和新的精神来实
依赖于他们的政府将来要作出的决定。”1939 年第二次世 现美国人民传统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人权”。
渴望。1942 年 1 月 1 日,中美英苏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 不足,改变“苏攻美守”的态势。1978 年卡特在国会两院发
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言中指出:“为了保卫 表国情咨文指出: “我们是一个可信任的国家。我们已恢复
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为保全他们本国和其他国 了我们外交政策的道德基础。我们对人权所承担的坚定不
解,1946 年 3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反苏、反共的铁幕 扭转颓势,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至此卡特政府的对
演说,冷战的序幕正式拉开。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美国 外政策开始从强调道义的“人权外交”转变为强调实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