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_陈航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节点,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犹如人体的器官与机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港口的运营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从码头工人、装卸设备操作员到物流管理人员、报关员等,涵盖了众多职业领域。
这些工作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吸引了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为城市的人口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扩大注入了活力。
其次,港口的贸易活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港口为依托,衍生出了仓储、运输、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产业链。
例如,港口周边常常会建立起大型的仓储设施,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物流企业纷纷布局,提供高效的运输服务;加工制造业也因原材料和产品的便捷运输而得以蓬勃发展。
这些产业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再者,港口的税收贡献不可小觑。
港口企业的运营、货物的进出口等环节都为城市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改善以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的发展也为港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口发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道等,使得港口与内陆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货物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输和集散。
先进的通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有助于提高港口的运营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贸易结构。
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其港口可能更多地运输原材料和成品;而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港口的物流服务可能更加注重高附加值货物和快递业务。
同时,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也会推动港口的技术进步,如采用智能化的装卸设备、自动化的仓储系统等,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和竞争力。
城市的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对于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规划、招商引资等,为港口的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港口城市发展模式与案例研究

目录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1(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2(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发展路径4(三)港口城市典型案例研究61、新加坡62、XX10二、港口城市案例研究港口城市是指位于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沿岸,拥有港口并具有水陆交通枢纽职能的城市。
港口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为港口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其强大的资源集聚和整合能力还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发展,为商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旅游、商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港口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连接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
对于港口城市来说,如何进一步发挥港口在城市中的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联动发展,已经成为港口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主题。
(一)港口城市发展模式早期港口的功能,主要侧重水的条件(如水深等)和海岸的条件(如海岸线长度等),后来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仅有港口码头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港口的陆地条件、经济腹地等对于港口发展也同样重要。
因此,对于港口自身的发展来说,港口条件、陆地条件与腹地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有的港口不能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不具备优越的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
港口城市的发展并非必然建立在与港口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港口和城市有可能同步发展,也可能相互背离。
以港口与城市各自发展程度为基础,可以将港口城市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
图表1港口城市发展模式资料来源:产城会图表2港口城市发展模式资料来源:产城会(二)“港兴城兴”发展模式的典型发展路径“港兴城兴”发展模式比较适合港口、陆地和腹地三个条件都优良的城市,例如新加坡、XX、XX、XX等港口城市都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同时鼓舞了具备类似条件的其他港口城市以类似的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发展。
XX是天然深水良港,港口区和防城区提供了大量陆地面积建设港口物流设施,同时又可以利用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大西南的广阔经济腹地。
XX市作为同时拥有港口条件、陆地条件和腹地条件的港口城市比较适合“港兴城兴”发展模式。
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

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
陈航;栾维新;王跃伟
【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2(31)2
【摘要】基于港口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的4个主成分因子;运用分层聚类法对我国21个港口城市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港口功能、城市功能、港口与城市关系等指标对我国港口城市功能模式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功能模式港口城市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基于港口城市功能模式差异性分析,提出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陈航;栾维新;王跃伟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168;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1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2
【相关文献】
1.我国休闲农业植物资源功能及构建模式研究 [J], 张彦;侯元凯;刘松杨
2.我国保税区基于区域优势的功能定位和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以天津港保税区为例 [J], 王雅璨;汝宜红;蒋培;姚常成
3.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多元治理模式研究 [J], 洪富艳;宣琳琳
4.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研究 [J], 王非;时榛;贾涛
5.我国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J], 佟新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

港 口城市 的本质特征和做好 管理规划 , 有必要对我 国沿
海地区的港 口城市功能模式进行分类研究 , 总结和分析
不 同功能模式 的港 口城市 的发展 特征及存在 问题。既 要充分发挥港 口功能对城市 的推动作用 , 同时港 口城市 也要为港 口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作用。
中 图 分 类 号 :K 0 92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3 3 2 1 )2 05 . 5 0 3 26 (020 —0 4 0
0 引言
港 口作 为 特殊 的 城 市 功 能 , 促 进 和 推 动 城 市 发 展 对
1 港 口城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港 口城 市 的发 展 涉及 到 港 口 和城 市 两 个 方 面 的复
第 2期
陈
航 , :我 国港 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 等
表 3 主成 分 因 子旋 转矩 阵
・ 5・ 5
2 研 究 方 法
以我 国 2 个主要港 口城 市作为研究 对象 , 1 选取 1 9 个反映港 口、 城市功能的相关指标 ( 1 , 表 )采用主成分分 析方法和分层 聚类 方法 , 对我 国港 口城 市进行 归类。 在数据分析 的基础 上 , 判断我 国港 口城市 的功能模 式。 数据 主要来源是 2 1 00年 的《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和《 中
标 对 我 国港 口城 市 功 能模 式进 行 总 结 , 分 析 不 同 功 能模 式 港 口城 市 的 发 展 特 征 和 存 在 问题 ; 于 港 1城 市 功 能 模 并 基 : 7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作为连接海洋与陆地的重要枢纽,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紧密且复杂,两者的协调性发展不仅关乎城市的经济繁荣,也影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港口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诸多机遇。
首先,港口的运营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仓储、运输等。
这些产业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人口的集聚,从而推动城市规模的扩大。
例如,中国的上海港,其庞大的货物吞吐量带动了周边物流园区和加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无数的劳动者前来就业,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港口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通过港口,城市能够与国内外市场进行更便捷、高效的货物交换,从而加强了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优质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贸易商选择该城市作为进出口的枢纽,进而带动城市的制造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再者,港口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具有推动作用。
为了支持港口的运营和发展,城市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桥梁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有助于港口的货物运输,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港口的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一些挑战。
港口的运营可能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等。
大量的货物运输车辆和船舶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港口的土地需求较大,可能会与城市的其他发展需求产生冲突。
例如,港口的扩建可能会占用原本用于城市建设、住宅开发或公共设施的土地,从而影响城市的规划和布局。
为了实现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在规划方面,城市和港口的规划应该相互衔接、统筹考虑。
要充分考虑港口的发展需求,合理规划港口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同时也要保障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可以将港口的物流、仓储等功能区与城市的生活区适当分离,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关系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关系港口是连接海洋和内陆的重要枢纽,发挥着贸易、物流和旅游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港口城市是指以港口为核心,以港口经济为支撑的城市。
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港口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本文将探讨港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港口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港口的作用港口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多种多样的作用。
首先,港口是货物进出口的重要通道。
通过港口,国内外的货物可以顺利地进出港口城市,实现国际间的贸易往来。
其次,港口也是区域物流的核心。
通过港口运输的货物可以进一步分发到周边地区,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此外,港口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港口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二、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支持。
首先,港口可以带来就业机会。
港口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港口城市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港口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到港口城市,促进经济的繁荣。
此外,港口城市还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如货物加工、仓储、物流等,为港口运输提供便利,增加其竞争力。
三、港口城市的经济优势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受益于港口的地理优势。
首先,港口可以通过海洋与世界各地实现贸易往来,为城市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港口城市可以利用港口的资源,如水域、码头等,发展相关产业,如航运、造船等,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
这种集群效应有利于提高港口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港口城市还可以通过海洋旅游等方式,开发海洋经济,实现经济多元化。
四、港口城市与港口的合作模式港口城市与港口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关键。
首先,港口城市应与港口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港口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设施,吸引更多的船舶进出港口,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
同时,港口城市可以为港口企业提供各种政策和服务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便利。
其次,港口城市应与周边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与周边地区的物流、产业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更广阔的经济发展。
国内外港口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港口物流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吴晶晶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在国际物流运输中,港口一直都是汇集各种运输方式的重要物流运输节点,它能充分利用自己先天的口岸优势,加上配套的软件及硬件的运用,对诸如集装箱拼装拆箱、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具有辐射能力,对促进港口周边的加工工业有很大的作用。
随着港口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港口物流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关键词:港口物流发展研究现状港口物流(Port Logistics)是在专业学术杂志和研讨会及各大媒体上最近这几年频繁出现的新名词,主要是指把港口作为全球综合物流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和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强化其对周边地区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在集疏运、配货、堆存等方面的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化通讯、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的基本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一、国外港口物流研究现状国外港口的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至今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建设已经很完善。
目前,全世界拥有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港口,据统计,较大的贸易港有2000多个,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吞吐量比较大的港口如:鹿特丹、新加坡、釜山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港口。
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港口物流已经发展到了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关于港口物流研究的方向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1.对港口功能方面的研究。
克林(Klin)指出,港口作为物流运输结点,连接着陆上和海运这两个部分的作业,港口的核心业务是能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快速有效地安排货物进行转换,当储存、集散配货、制造、贸易这四大功能全都具备时,港口就可以从传统的运输结点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物流结点。
2.对港口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
Hoyle,Pinder,Husain三人主编的《滨水区复兴》中指出,世界上很多港口城市都在进行老港新建,引进科技、休闲、第三产业等,利用港口运输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港口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
《上海市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17)》等多篇

70 | 交通与港航阅 读 READING《转型期中国港口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及路径研究》作 者:郑士源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转型期中国港口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及路径研究》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中国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内容包括:港口治理理论的进展,各种港口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港口的多层级治理机制设计,防止合谋的港口多层级治理的机制设计,中国港口治理模式的转变对港口绩效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等。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港口与港口城市》作 者:郑秉文,李文,刘铭赜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带一路”建设为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的机遇,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实践创新、技术创新方面的保障。
本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对我国沿海港口、港口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系统研究、深入分析的专著。
作者以求真、求新、求深为宗旨,通过对环渤海港口群的大连与青岛,长三角港口群的上海与宁波,珠三角港口群的泉州、深圳与海口等七大沿海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实地调研,从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我国港口和港口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经验,揭示和分析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得出的结论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原创性与指导意义。
《上海市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17)》主 编: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报告从交通设施与建设、交通运营、交通服务业、交通安全与环境、综合交通补短板等各方面全方位介绍了上海交通行业的发展状况。
2016年,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围绕完善和提升“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聚焦“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 继续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管理。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功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综合交通管理补短板取得实效,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发展的良好开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陈航1,栾维新2,王跃伟3(1.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168;2.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3.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136)摘要:基于港口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的4个主成分因子;运用分层聚类法对我国21个港口城市的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港口功能、城市功能、港口与城市关系等指标对我国港口城市功能模式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功能模式港口城市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基于港口城市功能模式差异性分析,提出我国港口城市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港口城市;功能模式;类型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363(2012)02-0054-05收稿日期:2011-09-26;修回日期:2012-0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3)作者简介:陈航(1980-),女,辽宁兴城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E-mail )chenhang -119@163.com 。
0引言港口作为特殊的城市功能,对促进和推动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港口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港口所处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城市作为港口的载体,只有和港口功能之间实现有效的关联,达到港城相互促进发展,“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港口城市[1]。
欧洲的伦敦、汉堡、鹿特丹、阿姆斯特丹、马赛、安特卫普等,北美的洛杉矶、纽约、蒙特利尔、旧金山等,亚洲的香港、新加坡、横滨、神户等都是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港口与城市共生共荣[2]。
我国港口城市发展不平衡,中小港口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主要是由于港口城市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各自的发展过程,其地理区位、发展背景和制约条件不同。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港口建设的热潮,各港口城市也纷纷提出了“港兴城兴”的发展目标。
但是“港兴”和“城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盲目地扩大港口规模对于不同类型的港口城市而言并不是都适用的。
港口和城市的关系错综复杂,再加上港口功能的特殊性,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具有不同的组合模式,每种功能模式的港口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要根据差异性去制定相应的政策调节机制。
因此,为了分析港城关系、揭示港口城市的本质特征和做好管理规划,有必要对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功能模式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和分析不同功能模式的港口城市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既要充分发挥港口功能对城市的推动作用,同时港口城市也要为港口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作用。
1港口城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港口城市的发展涉及到港口和城市两个方面的复杂问题。
概括地说港口城市的发展是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出的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发展特征有所不同。
构建合理的港口城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港口城市差异性分析和功能模式划分的基础。
港口城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港口功能和城市功能两部分的评价指标[3-4],港口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总体指标、货类指标两个方面,反映港口功能的整体特征;而城市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指标、规模指标、水平指标、产业指标、行业指标、外贸指标6个方面,反映城市功能的整体特征(表1)。
表1港口城市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Tab.1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ort-cities ’function评价单元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港口总体指标货物吞吐量/万t 货类指标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外贸吞吐量/万t 矿石吞吐量/万t 煤炭吞吐量/万t 油品吞吐量/万t 城市经济指标GDP /万元规模指标人口/万人水平指标人均GDP /元GDP 增长率/%产业指标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行业指标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重工业产值/万元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外贸指标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第31卷第2期2012年4月地域研究与开发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31No.2Apr.20122研究方法以我国21个主要港口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的相关指标(表1),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分层聚类方法[5],对我国港口城市进行归类。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
数据主要来源是2010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港口统计年鉴》。
2.1主成分分析研究涉及指标较多,而且指标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尽管能够全面地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的差异,但也增加了分类的难度和复杂性。
为了从众多的变量数据中抓住港口城市功能的整体特征,采用了适合多变量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6]。
以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的19个指标数据为基础,构建了21ˑ19数据矩阵。
选取特征值在1.0以上,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进行主成分分析,KMO检验值为0.79,因此各变量间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主成分有意义。
运算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已经高达85.17%(表2),可以得出4个主成分及其与19个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指标的关系(表3)。
Z1中,得分较高的指标有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人口、GDP、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外贸进出口总值,可以概括为港口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主成分;Z2中,得分较高的指标有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可以概括为城市产业结构主成分;Z3中,得分较高的指标是GDP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可以概括为GDP和工业发展速度主成分;Z4中,得分较高的指标是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可以概括为城市对外贸易发展潜力主成分。
表2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Tab.2Characteristic values andcontribution rate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分特征根贡献率/%累积贡献率/%Z17.15644.72744.727Z22.51815.73560.462Z32.51215.69976.161Z41.4419.00885.169港口城市主成分得分结果(表4)显示,Z1得分大于1的港口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宁波、天津、深圳,其中上海得分最高,说明这5个港口城市相对于其他16个港口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
Z2得分大于0的港口城市包括大连、营口、天津、烟台、威海、青岛、宁波、温州、泉州、厦门、深圳、珠海、中山13个港口城市,说明这些港口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二产比重大于一产和三产之和,而其他8个港口城市产业结构中三产和一产比重之和大于二产比重。
Z3得分大于1的包括丹东、大连、营口、锦州,说明这4个港口城市GDP和工业表3主成分因子旋转矩阵Tab.3Rotation matrix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指标体系主成分Z1Z2Z3Z4货物吞吐量0.898-0.0220.0660.122外贸吞吐量0.8830.074-0.0100.040集装箱吞吐量0.942-0.086-0.092-0.124人口0.888-0.1470.031-0.134GDP0.8180.052-0.301-0.173人均GDP0.6220.324-0.421-0.373GDP增长率-0.1050.2270.880-0.100第一产业占GDP比重-0.494-0.2470.6480.31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0.0090.974-0.0260.01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287-0.808-0.338-0.187工业总产值0.9450.054-0.156-0.14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0.0300.3960.8090.406重工业产值0.877-0.122-0.1270.091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0.1060.6830.588-0.107外贸进出口总值0.909-0.117-0.1620.091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0300.0820.0630.935发展速度较快。
Z4得分大于1的包括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宁波,说明这4个港口城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较快。
表4我国21个港口城市的主成分得分Tab.4Principalcomponent scores of21port-cities in China 港口城市Z1Z2Z3Z4丹东-0.665-0.2921.522-0.312大连0.2480.4511.097-0.395营口-0.2970.7911.8940.011锦州-0.808-0.9151.618-1.429秦皇岛-0.415-0.8530.2271.451天津1.1200.9290.788-0.632烟台-0.1291.278-0.2091.501威海-0.7111.054-0.630-0.573青岛0.4700.0860.135-0.132连云港-0.353-0.4120.8642.776上海3.334-0.926-0.2800.345宁波1.2360.590-0.6471.017温州-0.7080.014-1.2860.058福州-0.519-0.5230.413-0.374泉州-0.5260.596-0.3550.357厦门-0.4100.324-0.840-0.433广州1.343-0.888-0.031-1.054深圳1.0480.078-0.553-1.220珠海-0.4770.674-1.670-0.156中山-0.7491.024-0.898-0.810海口-1.033-3.080-1.1580.0062.2聚类分析港口城市类型化指标反映不同港口城市的功能特征,基于前面得出的反映港口城市功能特征主成分得分的结果,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对港口城市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
将相似系数绝对值最大的两类归成一类,并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新并类的综合性变量作为新类·55·第2期陈航,等:我国港口城市的功能模式研究的代表变量[7]。
归类后,新的类与类之间的归类系数,就是以各类中的代表变量依据公式算得的相似系数。
经逐步归类后得到系统聚类谱系图(图1)。
图1我国21个港口城市的聚类谱系图Fig.1The hierarchical diagram of21port-cities in China从港口和城市功能对比角度出发,港口城市可以分为以下八大类(表5)。
第一类:城市功能和港口功能均强。
代表城市上海,主要特征是港口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很高,港口功能强,城市发展进入到了产业结构高级发展阶段,即三产>二产>一产,经济发展高速增长,但工业增长缓慢,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港口城市的对外贸易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