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测向教案

合集下载

无线电测向的技巧

无线电测向的技巧

无线电测向的技巧
无线电测向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策略的竞技活动。

以下是在无线电测向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技巧:
1.了解信号特性
在无线电测向中,理解信号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熟悉信号的频率、强度、波形等特性,以便在接收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判断。

2.选择合适的设备
选择适合的无线电测向设备对成功至关重要。

使用高品质、高灵敏度的无线电测向设备可以增强你的接收能力,提高准确性。

3.优化接收设备
熟悉你使用的接收设备的所有功能和设置,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提高性能。

这可能包括调整频率范围、选择滤波器设置、优化天线配置等。

4.掌握操作技巧
正确地操作无线电测向设备也是关键。

这包括熟练地使用控制面板、掌握搜索策略、调整灵敏度等。

5.判断信号方向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特性,如强度、频率和波形等,可以推断出信号的大致方向。

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将有助于你更快地找到信号源。

6.保持专注
在搜索信号时,保持专注和耐心是必要的。

不要被外界干扰,保持注意力集中,以便在接收到的瞬间做出准确的判断。

7.学会预判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对信号的移动方向或出现时机进行预判。

通过了解信号的一般行为模式或观察相关模式的变化,可以帮助你提前预判。

8.实践与总结
最后,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是提高无线电测向技能的关键。

通过参与活动、练习和反思,你可以逐渐改进自己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在无线电测向中的表现。

总之,无线电测向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技巧,不断地练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无线电测向基础原理.

无线电测向基础原理.

1 无线电测向基础1.1 示向度为了确定某个目标的方位,必须确定连接该目标至已知坐标的点的直线同某个起始方向(起始线之间的夹角。

例如,在点X 上有一个须要确定方位的目标,而点A 的地理坐标已知,那么,点X 和点A 的连线同地理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A a 称为示向度(图1-1。

这就是说,示向度是以已知地理坐标的观测点A 的地球子午线的指北方向沿顺针方向旋转至点A 与被测目标连线所转过的角度。

其取值范围:0≤示向度<360°。

无线电测向是用无线电技术手段确定来波..的示向度。

请注意,无线电测向设备所测定的是来波..的示向度(到达角,由于电波传播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会导致其等相位面畸变,因而来波的到达角未必是其辐射源所在的方位。

图1-1 测向与定位1.2 交会定位只在一个已知地理坐标的点测向,只能得到一条方位线,而不能得到一个定位点。

为了实现定位,必须产生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独立的方位线。

例如,点X 有一个须要确定位置的目标,而点A 与点B 的地理坐标已知,那么,由点A 和点B 测得示向度A a 和B a 与相应的方位线A LOP 和B LOP ,方位线A LOP 与B LOP 的交点,就认为是目标位置(图1-1。

如果用n 条方位线交会定位,那么,由于测向误差的影响,在目标真实位置W 周围将得出最多可达m 个交会点。

m 由下式得出:21(-=n n m (1-1a式中,n ——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

目标真实位置w 仅以一定的概率位于这些交点所构成的多边形内。

这个概率121--=n n n p (1-2式中,n ——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

n p 随着用于交会定位的方位线的条数的增多而增大。

表1-1是根据式(1-2制得的。

表1-1 目标位于方位线交点多边形内的概率与方位线条数的关系1.3 电磁波电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电场与磁场的总和。

由发射天线辐射出来的无线电波的电磁场是行波场:电磁场的相位随着电波传播的路程成比例地变化,而幅度变化比较小。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

无线电测向运动意义集科技教育、竞技体育和操作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技素质;无线电测向运动的定义无线电测向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运动)是利用无线电测向机(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接收机),在自然环境中,以徒步、奔跑方式快速、准确逐个寻找预先设置隐蔽电台,在规定时间内找完指定电台数量、实用时间少者为优胜的运动项目,是现代无线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

短80 米波段呼号为:(电台呼号长为横线短为点)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特点(一)无线电测向是极强科技内涵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无线电测向是智力与体力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

(三)无线电测向的趣味性(四)无线电测向运动场地、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无线电波1 属于电磁波中频率较低的一种波2 青少年测向运动的三个频道是:160 米波段(1.8Mhz—2.0Mhz )80 米波段(3.5Mhz--3.6Mhz)2 米波段(144Mhz—146Mhz)无线电波的特点1) 在均匀介质(例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速度很快。

(30 万千米/秒) 2)反射与折射: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

3)绕射:电波在传播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 80 米波绕射能力较强,2 米波波绕射能力就很差)。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信号会产生叠加现象。

5)衰减: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地波,天波,直接波,反射波。

无线电波形态:无线电波其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并且都垂直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向。

无线电测向基本原理(一) 磁性天线工作原理磁棒由软磁铁氧体磁性材料制成。

它的特点是既易被磁化,又易退磁,有较高的导磁率。

从而使磁棒上的线圈感应出很强的信号电压。

工作原理1)将磁性天线平行于地面放置,并且接收垂直极化波时状况。

2)当磁棒轴线的垂直方向对着电台时耳机声音最大,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大音面,或大音点。

3无线电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讲议稿03

3无线电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讲议稿03

第3篇无线电测向与空间谱估计测向体制第五十八研究所朱锦生赵衡内容简介:本文简述无线电测向原理,几种典型的无线电模拟电子技术的无线电测向设备,以及空间谱估计测向的含义和它目前达到的水平。

1 无线电测向的基本原理1.1 无线电测向的目的是测定辐射源(或发射机)的位置无线电测向是靠测定电波传播的方向来实现的。

电波传播方向的轨迹是沿地球的大圆弧前进的,即地面上两点(如辐射源和观测点的两点)间的最短直线距离。

因此测定电波的来向,也即测定了辐射源的方向。

1.2 无线电测向的定位三角交会定位由地面两个以上的观测点对同一辐射源测定电波的来向,这些来波行进轨迹的交会点,即为辐射源或发射机的位置,如图1。

(1)单站定位(一般对短波测向而言)由观测点测定来波的方位角、仰角,通过精确电离层模型计算出电离层反射点的等效高度。

由仰角和电离层等效高度计算出观测点距辐射源的距离,由此距离与方位角一起就可确定辐射源的位置,见图2。

图1 多站测向交会定位示意图图2 短波单站定位示意图1.3 实际电波传播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影响电波传播行进轨迹的因素,最大有两个:(1) 电波传播短波远距传播均通过电离层反射来实现,但电离层并不是一面实际的镜子,它有一定的厚度,实际是漫反射,是由逐渐的折射达到反射,见图3。

因此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对电波传播影响很大。

电离层电子密度的不均匀,相当反射镜面的倾斜,使得电波传播行进的轨迹偏离地球大圆弧(即直线)的轨迹。

除此还有电离层各个不同层的分别反射,即使同一层,也有不同的反射次数,即跳数,结果形成多径传播,见图4。

由于各个途径的电波传播是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合成的来波不仅方向上有误差,同时来波的方向还明显呈游动。

(1) 地形地物的影响地形地物如各种建筑物、铁塔、山脉、树林等障碍物,它们也接收电波的照射,同时还产生再次辐射。

这样到达观测点的电波,不仅有直接来自辐射源的电波,而且还有障碍物的再次辐射电波,它们合成的来波方向,偏离辐射源,并根据影响程度,向障碍物偏转一定的角度,这就产生误差。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张洪顺)(王磊)5-10章 (3)

无线电监测与测向定位(张洪顺)(王磊)5-10章 (3)

第7章 测向原理 图 7-7 人工听觉小音点测向原理框图
第7章 测向原理
7.2.1 听觉小音点测向 听觉小音点测向设备根据其所采用的天线结构形式不同可
分为三类:单环天线体制的听觉小音点测向机、间隔双环天线 体制的听觉小音点测向机和角度计天线体制的听觉小音点测向 机。
在近距离测向场合下,通常采用单环加中央垂直天线这种 复合结构的听觉小音点测向机,如图7-8所示。这种测向机的 环天线可以手动绕中心轴线自由旋转,在环天线的旋转过程中, 方位读盘的指针与之同轴旋转,当环天线平面的法线方向处于 正北方位时,方位读盘的指针指在0°位置,若测向信道接收 机的工作频率和工作状态(通带选择、解调方式AGC控制方式及 天线衰减等)已设置好,则只要环天线平
第7章 测向原理 图 7-2 最小信号法测向示意图
第7章 测向原理
2. 最大信号法测向 最大信号法测向要求天线具有尖锐的方向特性,测向时旋 转天线,当测向机的输出端出现最大信号值时,说明天线极坐 标方向图主瓣的径向中心轴指向来波方位,根据此时天线主瓣 的指向就可以确定目标信号的来波方位值,如图7-3所示。由 于示向度值是在天线接收信号为最大值时获取的,因而它具有 对微弱信号的测向能力,但测向精度较低是它的主要缺点。因 为天线极坐标方向图在最大值附近变化缓慢,所以只有当天线 旋转较大的角度(半功率点波束宽度的10% ~25%)时才能测出其输出电压的明显变化。
第7章 测向原理
近期的测向设备普遍地采用半自动测向工作方式,测向过 程中有些工作如旋转天线、测向信道接收机工作状态的调整、 信道的预置、方位测定过程中的大部分辅助工作及示向度数据 获取与处理工作都是自动完成的。随着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应用,测向设备自动完成的工作越 来越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某些复杂环境下, 如信号非常密集、存在较强的干扰、信号结构非常复杂或信号 质量非常差等,测向设备工作状态的设置与控制过程、示向度 数据读取过程、示向度数据可信度评估过程及示向度数据的某 些处理过程仍然需要操作员人工辅助来完成。

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

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

无线电测向基础知识
1、认识测向机
2、80米波段测向机持机方法
右手握机,大拇指靠近“单、双向开关”,其它四指握向测向机,手背一面是大音面;松肩、垂肘,测向机举至胸前,距人体约25厘米左右,尽量保持测向机与地面垂直。

调整测向机时,用右手调整各旋钮和扳动各开关(单、双向开关由右手大拇指控制)。

测单向时,为了测线准确,找准方位物,允许将持机臂伸直,将测向机抬高与眼平,进行“瞄准”。

3、测向机的信号
4、测向机的使用
(1)当磁棒轴线的垂直方向对着电台时耳机声音最大,此时磁性天线正对着电台的那个面称大音面,或大音点。

利用大音面我们可粗略确定信号源所在的方向(面)。

(2)当磁棒轴线正指电台时,耳机声音最小或完全无声,此时称小音点或哑点。

利用哑点可以精确地得到电台的位置。

无线电测向综合技术和战术安排

无线电测向综合技术和战术安排

无线电测向综合技术和战术安排无线电测向综合技术是指测向技术中各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整个标准距离测向过程分成三大部分,即起点测向、途中测向和近台区测向,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但每个环节都有各自侧重的综合技术。

一. 起点测向综合技术起点测向综合技术主要包括起点前技术、起点测向、起点特殊情况处理。

1.起点前技术:运动员离开出发端线前采取的技术。

依时间先后化为三个阶段:(1) 进入预备区:从驻地到比赛现场的途中要做两件事:一是在心理和精神上做必要的调整和准备;二是留心观察沿途地物、地貌,了解地形特点,以备竞赛过程分析地图,选择道路时参考。

(2) 预备区内:仔细听裁判长宣布注意事项及有关规定,规定时间、找台顺序、地图补充说明,同时带上号码布、计时器、指卡和备用耳机。

明确自己出发时间以及在何时之前到达终点。

(例如9:30出发,用时120分钟,应该在11:25到达)。

(3) 进入出发区。

在出发前运动员便可领到当日比赛的地图,大约有5分钟看图,此时首先标定地图和现地对照,然后分析地图:明确起点、终点在地图上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重要道路、山脉走向,明显参照物,地势起伏。

2.起点测向:运动员离开起点终端线后,初次测向称为起点测向。

(战术:选择多数人跑出去的方向,体能好的同学看能否赶上上一批队员,同时避免下一批队员赶上,指运动员离开起点后,选择良好的测向点,立即开机收测电台信号,起点测向应该解决以下问题:(1) 收测电台信号和标图;(2) 标图后图可一目了然看清各电台之间以及与起点、终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布台方式,初步定出首找台和找台顺序。

第一个五分钟(初步首找台),第二个五分钟(确定首找台),因此要熟悉四种布台方式:(a)直线布台;(b)小角度布台;(c)大角度布台;(d)环形布台。

遵循四条原则:(a)以终点、起点或起终点的连线为基准,确定各台关系;(b)离终点角度最大的先找;(c)离起点最近的先找;(d)如果两侧均有电台,应该结合道路、地形情况来确定。

短80无线电测向技巧

短80无线电测向技巧

第一节80米波段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特点_无线电测向技术短距离是相对长距离而言的,原来开展的80米波段测向,规定电台设置的最佳直线距离为4—7公里,电台间距小于400米,还求该地区内森林复盖,地形起伏,人烟稀少…。

这种地形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附近是很难找到的。

而且训练、竞赛的组织工作复杂,花费很大,使得内容和形式部很好的项目难以得到普及和发展。

短距离无线电测向,就是针对上述问题,面向中、小学生,利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学校活动课的内容而提出和设置的。

短距离测向的最大特点就是“短”。

国家体育总局98年颁布的《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竞赛规则》中规定:起点与各台及各台间距为30—200米。

这样带来了很多好处:竞赛场地很容易在公园、近郊选到;使用器材简单便宜;组织竞赛的工作量和经费开支大大缩减,而一场竞赛容纳的运动员却增多了,并且测向竞赛的可观性也提高了。

这不但有利于吸收千万名青少年参加,增强了测向自身的运营机能和新的活力。

在竞赛方法上,短距离测向还有两点重大的变动:一是隐蔽电台的发信方式,由在同一频率上循环发信改为在不同频率上连续发信。

二是运动员在找台顺序上由自选台序改为指定台序,其目的是为了减小测向竞赛中作弊的可能性,使竞赛的组织工作简便,使竞赛的参加考平等竞争,减少误会。

由于竞赛方法的变化,必然使测向技术带来相应的变化。

长距离测向的有些技术在这里用不上了,但短距离测向又必然会在实践中给测向技术增加新的内容,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也仍有很多共同之处。

第二节使用和掌握测向机一、测向机各旋钮、开关的功能1.频率旋钮:用来寻找需要收测电台的信号,要求被收测信号的音调清晰、悦耳、而其它电台信号尽可能小,减小其干扰。

2、音量旋钮:用来控制音量大小。

此旋钮在快速接近电台的途中,随着信号强度的不断增加而需经常旋动,每次旋转时,应放置在音量适中并略微偏小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方向性。

3、单向开关:用来判断电台的方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无线电测向 课程时间:75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执教: 日期: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无线电测向知识和掌握无线电测向技能。
2、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和掌握无线电测向机的大音面、磁棒轴线、频率键、音量键的功能,掌握使用方法并运
用它们寻找到电台位置。
3、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分析、判断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时、爱护公物的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
掌握无线电测向机的使用方法,并能运用无线电测向机的大音面、哑点方向寻找到电台和运用测向机寻找电台的
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哑点定位电台具体方向

教学器材准备:
测向机、耳机、任务牌一个连队各5个、秒表1个、成绩单一份、 电台10部,并备用一部测向机和电台。
教学活动场地:
地球村
安全保障
1、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充分的准备活动
3、强调学生对活动规则的遵守,避免意外伤害
4、检查器材的完好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和学生活动 体验教学策略 评价关注点

准备部分 3 分钟 教:教师整队,安排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认真听讲、积极主动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精神饱满、思想集中 比一比 哪个连队动作迅速有序,及时
给予表扬。
教学活动部分:
1、分组

2、无线电任务单 2 分钟 10 分钟 教:1、教师讲解分组要求点清人数分组(强调每连队分5组) 2、教师要求分组之后领取任务单 3、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学: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快速分组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的任务 教:1、教师讲解任务单上的任务电台
2、讲师讲解电台呼号的识别
3、教师讲解电台上的标签
学:1、学生认真听清 2、组内熟悉自己的任务单,讨论 、进行电台所发出的莫尔斯代码的模仿 要求:熟悉自己的任务电台,并分辨电台的区别 播放莫尔斯代码音频录音,学生保持安静体验莫尔斯代码声音特点。 2分钟完成分组,如有超时的班级,及时进行点评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 尝试让学生说出教师指定电
台的拍发呼号,如学生反馈效
果不理想,需重复播放音频,
直至得到学生正确的反馈。
3、无线电测向机的使用 4、评分标准 5、学生体验 10 分钟 教:1、教师讲解无线电测向机的旋钮部分,强调测向机频率旋钮的重要
2、正确持机方法 3、教师完整示范无线电测向机的使用(大音面确定电台的大致方向,哑点确定电台的精确方向) 4、演示耳机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听示范电台 6、器材的发放,明确保管责任 学:1、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 2、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 3、拿到器材之后,进行体验 要求: 小组内器材轮流使用,正确持机 教:教师讲解评分要求,明确加分扣分环节 要求: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返回起点 教:1、教师巡逻指导 2、及时进行纠错,注意学生跑动 找学生代表使用测向机,按正确步骤(频率旋钮-大音面-哑点)判断信标台位置,并能听清电台发出的呼号,然后抽查。 完成5个代码识别,每找对一个代码识别20分,否则不计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半径为0.4公里的圆形范围内进行无线电测向体验,活动范围内共有十个电台无规则摆放,要求小组在40分钟内按任务卡上的要求按顺序寻找 观察学生对信标台的测向判
断情况,如有学生无法做出正
确判断需重复测向机使用的
教学,保证接下来的体验活动
能顺利进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正确方
法完成体验任务,鼓励每位学
生尝试使用测向机寻找电台,
对体验活动中出现的正面行
为进行表扬,负面行为进行批
结束部分 40 分钟 10 分钟 安全 学: 1、小组内进行活动 2、积极寻找任务电台 要求:积极合作寻找电台,转动频率旋钮 教:1、教师统计活动小组分数 2、组织学生整理器材 3、总结分享 学:汇报结果,回收器材 要求:按照老师的要求格式汇报结果,整理器材 其中五个电台,并记录其代码。 评纠正 活动小组每正确完成一个代码识别记20,满分100,最快完成任务返回终点并五个代码识别全对的小组有20附加分。最终记取班级总分,总分
低于300分的班级评定为不
合格,需在总结分享时,再次
进行教学指导。如有小组超过
规定时间返回终点,小组成绩
为零,并在总结分享时进行守
时诚信思想教育。

课后反思

评课
点评:
评课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