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井简化学降粘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合集下载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

稠油降粘方法及应用情况研究矿场常用的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加热降粘技术、掺稀降粘技术、乳化降粘技术、油溶性降粘剂。

文章概述了目前常用的稠油降粘工艺技术的研究方向和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稠油降粘技术有了一个准确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今后降粘技术研究方向。

标签:稠油;降粘技术;原理;复合降粘1掺稀油降粘1.1降粘原理一般当稠油和稀油的粘度指数接近时,掺稀油降粘的实测值与计算值接近。

我国辽河高升油田的稠油中,掺入1P3的稀油量,50e时粘度由2~4Pa#s降为150~200mPa#s。

1.2降粘规律(1)轻油掺入稠油后可起到降凝降粘作用,但对于含蜡量和凝固点较低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高粘原油,其降凝降粘作用较差。

(2)所掺轻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越小,降凝降粘效果也越好;掺入量越大,降凝、降粘作用也越显著。

(3)一般来说,稠油与轻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

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的凝固点3~5e,等于或低于混合油凝固点时,降粘效果反而变差。

(4)在低温下掺入轻油后可改变稠油流型,使其从屈服假塑性体或假塑性体转变为牛顿流体。

1.3 优缺点轻质稀原油不仅有好的降粘效果,且能增加产油量,并对低产、间隙油井输送更有利。

在油井含水升高后,总液量增加,掺输管可改作出油管,能适应油田的变化。

因此,在有稀油源的油田,轻油稀释降粘,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采用此种方法大规模地开采稠油时,选用的稀释剂必然是稀原油,因为稀原油来源广泛,可提供的数量大,因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稀原油掺入前,必须经过脱水处理,而掺入后,又变成混合含水油,需再次脱水,这就增加了能源消耗;其次,稀原油作为稀释剂掺入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

稠油与稀油混合共管外输时,增加了输量,并对炼油厂工艺流程及技术设施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鉴于稠油与稀油在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掺稀油降粘存在经济方面的损失。

2稠油原油的化学降粘技术的应用2.1稠油原油开发的应用虽然我国稠油的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大多数的油藏区块分散,含油面积不大,导致造成了我国的稠油开采困难,或者通过电热或蒸汽吞吐等经济方法进行开采所得到的效果低下,为了在稠油原油开发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化学降粘方式开采或者辅助开采,我国的稠油化学降粘技术主要应用在油层解堵、井筒降粘、蒸汽吞吐以及输油管的降粘等几个方面中,在稠油的开采中应用最多,通过化学降粘技术降低稠油粘度,不仅促进稠油的开发,更是提高了原油的产量以及降低原油的运输成本,还减少稠油中氮、硫等物质产生,大大降低了稠油开采成本。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

稠油井下改质降粘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本论文从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出发,系统阐述了加热降粘技术存在的问题。

接着研究了解决的方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稠油井,改质降粘技术,研究一、前言随着当今社会的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中对稠油井的开发要求也日益渐高。

因此,积极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完善降粘技术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

二、一般的降粘方法的简单介绍1、化学降粘降粘原理化学降粘是向原油中加入某种药剂通过药剂的作用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的方法。

目前对于任何原油,不管什么条件都能降粘的化学药剂尚末发现,只能对不同的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油井生产情况,采取相应的降粘措施。

(一)、降粘原理蜡晶改进剂(降凝剂)降凝降粘对于石蜡基原油,由于原油中蜡含量高,引起原油凝固点高,此类原油在其凝固点以上温度时原油粘度并不大,而且对温度不敏感,但当温度降到原油凝固点以下时,粘度急骤上升,所以如能将原油凝固点降低,就能大幅度降低粘度。

(二)、重点介绍蜡晶改进剂作用机理蜡晶改进剂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具有和原油中蜡分子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正构烷烃,并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的作用是在熔点温度下分子排列发生变化,对石蜡结晶产生特殊改进作用,即在成核和蜡晶生长过程中阻止蜡晶的生长,或在生长中的蜡晶边侧结合上一个蜡晶改进剂。

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可归纳为三点。

(1)、分散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以上析出,起晶核作用,成为蜡分子吸附生长的中心,使原油中生成的小颗粒蜡增多。

(2)、共晶作用蜡晶改进剂在原油析蜡点温度时析出,与蜡共晶,破坏石蜡结晶的方向性,生成分枝的“过滤残晶形态”。

(3)、吸附作用蜡晶改进剂在略低于析蜡温度以下析出,被吸附在蜡晶上改变蜡结晶的方向性,降低晶体间的粘附作用。

由于石蜡结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原油中的蜡和加入的结晶改进剂又是不同分子结构和大小的混合物,所以蜡晶改进剂的作用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作用机理不同,蜡晶上存在的蜡晶改进剂分子位置不同,结晶形态也不同,原油的倾点,屈服值和表观粘度也不同,试验证明,蜡晶改进剂作为晶核或与蜡共晶时原油流动性好,而起吸附作用时流动性差。

稠油降粘输送室内研究

稠油降粘输送室内研究
维普资讯
20 年第 6 06 期
内 蒙 古石 油4 r L- -
7 9
稠 油 降 粘 输 送 室 内研 究
沈 飞 , 绍 斌 , 双 双 傅 任
( 江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 北 荆 州 长 湖 442 ) 3 O 3
摘 要 : 用 注 蒸 汽 开 采 稠 油 中 的 水 热 裂 解 反 应 及 稠 油 的 降 粘 机 理 , 它 应 用 到 稠 油 集 输 过 程 中 , 应 将
化 学药 剂均 为 水溶 液 ( 学 纯 ) 化
13 实 验 步骤 .
用 J 2 0 DI电 子 天 平 称 取 5 . m g 的 稠 油 放 A 13 0O
下 反 应 8个 小 时 , 应 完 后 观 察 稠 油 的 粘 度 变 化 。 反
1 4 不 同 的 催 化 剂 种 类 对 稠 油 的 影 响 .
是 高 密度 、 粘度 、 胶 质和 沥青 质 。而胶 质 和沥青 高 高 质 高 是 造 成 稠 油 粘 度 高 的 主 要 原 因 。 现 在 一 些 稠 油 油 田 很 难 比 较 经 济 的 集 输 , 键 在 于 解 决 稠 油 粘 度 关
的 质 量 分 数 实 验 结 果 见 表 2 。
化 学 药 剂 : 1 Ti 3 ( ) e O. ( ) g ( ) ( ) Cl 2 F S 3 M Cl 2 4
( A l( 6) SO . 3 ( Ba 2 ) 7) Cl 2
表 2 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对稠 油降粘率 的影 响
下 来 研 究 各 种 催 化 剂 的 用 量 对 稠 油 水 热 裂 解 的 影
响 。
15 . 催 化 剂质 量 分 数 的 影 响
电炉 、 热 锅 、 动 震动 器 、 阻 丝 、 制 钢 管 、 电 电 电 特 铁 架 台、 度 计、 烧 杯、 璃 棒、 液 管、 筒、 温 小 玻 移 量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制

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制

中图分类号 :T 3 7 E 5
文献标识码 :A
根据我国稠油油藏分类标准 , 稠油是指在温度 2 0
c 时原 油密度 大 于 090gCl, 温 度 5 l时 原 油 l C .2 /i 在 l 0c C
() I 、苯 乙烯 ( ) K 、醋 酸 乙烯 酯 ( 、丙 烯 酰胺 Y)
维普资讯
第2 5卷 O D D ,... .
20 年 4月 06
. 1 8.
文章编 号 :10 — 5 (0 6 20 8 -3 003 4 20 )0 - 1 7 0 0

种 油 溶 性 稠 油 降粘 剂 的 室 内研 制
质 沥青质 含量 为 4 . % ,蜡 含量 为 2 8 。 57 .% 1 2 合 成方 法 .
油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由饱和烃 、芳香烃 、胶质 、
沥青 质 等多组 分构成 ,其 中 固态烃 、沥青 质 和胶质 的
按如 图 1 所示的合成路线 ,在带有 回流冷凝器的 三颈瓶中,加入甲苯为溶剂,然后依次按原先设计好 的单体比例加入丙烯酸十八酯 、苯乙烯 、丙烯酰胺或
醋 酸乙稀 酯 、偶 氮 二异 丁腈 等 ,通 人氮 气置 换 出反应 瓶 中 的氧 气 ,加热 到 8 l~9 C 间 ,搅 拌 反 应 5 0c C 0c之 l

含量是决定原油流变性的主要因素。对沥青质 、胶质
的研 究表 明 ,它们 的分 子 中含有 可形 成 氢 键 的 羟基 、
羧基或氨基¨ 。 4。沥青质分子之 间、胶质分子之间以 及沥青质分子和胶质分子之间 ,由其分子 中含有的芳 香稠环平面相互重叠堆砌形成 盯 一盯堆积 ,而这种较 强的分子间作用又被极性基团之间的氢键所固定 ,形 成网状结构,从而形成了稠油的高粘度。通过分析形 成稠油高粘度的主要原因,选择以丙烯酸十八酯 、苯 乙烯 、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酰胺 、马来酸酐为单体 ,通 过调节单体 比, 合成一种油溶性多元聚合物 ,利用聚 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和高分子 的分散机理 ,破 坏胶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

降粘剂在稠油井开采中的应用作者:孔维刚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7年第06期摘要:我国化石能源开采量的逐年递增,加之化石能源属于不了再生能源,随着开采的不断进行,化石能源总量越来越少,甚至会枯竭,所以在开采时要将井中几乎所有的油都开采出来,包括稠油,但目前由于我国稠油粘度较大且含水量较高,采出率偏低,需要加入一定的降粘剂,使稠油粘度降低,以达到顺利开采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井;降粘剂;开采;应用由于稠油最明显的特点是粘度高、含水量高,因此,稠油的降粘成为稠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难题,同时开采出来的稠油要想作为炼制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也必须先将稠油的粘度降低及去除水分。

下文介绍了稠油粘度较高的原因,以及降低稠油粘度常用的方法,对降粘剂在稠油降粘中的应用加以分析,以期有所裨益。

一、稠油高粘度的成因分析一般情况下,稠油是以胶体的形式存在与稠油井中的,而不是真溶液形式,其中稠油中的胶束是分散相,沥青质是分散相的核心部分,稠油中一部分胶质以及其中的轻质油馏分是分散介质。

稠油胶束中的胶质沥青质通过π-π或氢键等作用力与胶质分子结合,沥青质、胶质等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得稠油粘度较高,由于从胶束中心到分散介质,它们的组成是逐渐变化过渡的,所以想办法使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之间作用力降低是降低稠油粘度的最佳途径。

二、稠油降粘的方法简介(一)表面活性剂法。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具有两亲性,根据极性基团具有的解离性质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及两性离子型。

基于地层粘土一般带有负电荷的现状,所以通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由于磺酸盐与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耐高温且原料来源广,因此应用较多,但该类阴离子的抗矿盐性较低,尤其是磺酸盐,它极易与高价阳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吸附在黏土表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抗多价阳离子的特点,而且即使在水中也没不会电离出两亲结构的化合物,然而其稳定性及耐高温性较差。

(二)微生物降粘法。

该方法的降粘机理有:一,稠油中的微生物在通常情况下,主要靠稠油中的石蜡、长链烷烃、胶质沥青质等生存,把长链饱和烷烃转化成分子量较小的烷烃,以降低粘度;二,在稠油井下,稠油中的微生物在自身代谢时能够产生表面活性剂,其可以改变油水的平衡,降低表面张力,进而降低稠油粘度;三,地下稠油井中的一些产气菌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使原油膨胀,达到稠油降粘的目的。

中原内蒙矿区稠油-超稠油油藏乳化降粘室内实验研究

中原内蒙矿区稠油-超稠油油藏乳化降粘室内实验研究

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普通稠油M8—3和JZPl拉丝时 的油滴表面圆滑.界面张力测得较小。特稠油J12和 超稠油X14—1408拉伸时油滴拉丝形状不规则,周 边不齐,测得的界面张力也比普通稠油大。 4乳化剂的复配研究 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很好地改善单一表面活性 剂的性能,有利于稠油乳化和形成的乳状液稳定,通 常某一种特定的降粘剂只适合于某一种稠油。乳化 是一个油一水界面能增大的过程,涉及界面能的变
balance)即亲水
测定界面张力。由实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
亲油平衡。乳化剂的HLB值是乳化剂分子亲油亲水 性的一种相对强度的数值量度。HLB值低,表示分
子的亲油性强,是形成w/o型乳状液的乳化剂; HLB值越大坝Ⅱ亲水性越强,是越易形成o/w型乳
的升高,界面张力值波浪形变化。
3.3粘度的影响 原油M8—3、J2P1、J12、X14—1408分别加入表 面活性剂S1,浓度为l%,矿化度为2500mg/L。在
和表面活性剂混表+T4溶液,浓度分别为0.5%、 1%、2%、3%;完全溶解后在40℃下分别用J2P1和 M8~3原油测定溶液油水界面张力值。
性剂是实现稠油乳化降粘的关键。采用非离子、阴离 子、阴非离子、两性离子等4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表活剂浓度与矿化度浓度:5000mg/L,原油:M8—
3,吉2一平l、锡14—1408,开展初步乳化实验,单一 组分的表活剂溶液常温观察可乳化但不稳定,难以 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需要复配2—3种表活 剂以形成混合体系。非离子、阴离子、阴非离子三种 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效果较好。 2表面活性剂HLB值的测定
水动态界面张力综合研究。 5乳化降粘剂的评价研究
5.1
验,水相中乳化剂浓度为0.5%,30"C时,原油粘度由 153000mPa・S降至18mPa・S左右。X14—1408井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

稠油降粘技术研发及应用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降粘的需求。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井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主要方法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石油资源逐渐减少,油田产量的稳定提高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

然而,稠油的开采和输送过程面临着粘度高、流动性差等问题,降低了开采效率和输送能力,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稠油降粘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当前石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稠油降粘技术主要方法稠油降粘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三种方法。

物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能、超声波等手段对稠油进行物理作用,改变其粘度。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剪切、振荡、高压处理等。

剪切是通过搅拌、搅拌、搅拌等手段将稠油进行物理剪切,使其粘度降低。

振荡是通过振动装置对稠油进行振动,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高压处理是通过对稠油施加高压力,增加其流动性。

化学方法是通过添加特定的化学物质,改变稠油分子结构,降低粘度。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溶剂、添加改性剂等。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以改善稠油和水的亲和性,使其形成胶状液体,降低粘度。

溶剂的添加可以改变稠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变得更加流动。

改性剂的添加可以通过改变稠油分子链的结构和长度,降低粘度。

热力学方法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处理,改变其粘度。

热力学方法主要包括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两种。

低温处理是通过将稠油降至低温,使其粘度降低。

高温处理是通过对稠油进行加热,使其分子运动加快,粘度降低。

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稠油降粘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油田开采和输油管道输送方面。

在油田开采方面,稠油降粘技术可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原油粘度后,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延长油井寿命。

此外,稠油降粘技术还可以解决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沉积、堵塞等问题,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及应用梁 伟(1.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山东省稠油开采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 257000) 摘 要:化学降粘能有效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油井产量,具有不动管柱、低成本生产等优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该体系的降粘性能、油砂洗油性能以及单管岩心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评价。

结果表明: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的降粘率均在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油砂洗油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油率达91%以上,可提高单管岩心驱替效率14.29%。

稠油化学降粘冷采技术在胜利油田进行了规模化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稠油;降粘冷采;水溶性降粘剂体系;现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9)04—0068—02 化学降粘可以较好地降低稠油粘度、稳定的分散性能和较好的洗油能力,具有提高油井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3]。

化学降粘药剂主要有油溶性降粘剂和水溶性乳化降粘剂。

油溶性降粘剂主要通过溶解、分散和渗透作用使稠油聚集体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降低粘度;水溶性降粘剂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破坏稠油大分子聚集体,使高粘稠油与水形成粘度很小的油水分散体系。

由于油溶性降粘剂的使用条件苛刻,且用量大、成本高;而水溶性降粘剂的应用范围广、用量少、价格低,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制了新型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在油水界面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体系穿插于原油表面,改变了原油表面特性,增强了原油的亲水性;体系吸附在矿物表面,在一定范围内,体系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链彼此重叠,在矿物表面形成较为平滑的亲水性吸附膜;该体系水溶液将原油剥离成表面亲水的油珠,随着体系水溶液的流动富集于水相,形成“混合相”,由油水“两相流”变成“单相流”,在提高洗油效率的同时,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替效果。

1 降粘剂体系对不同稠油降粘效果评价实验考察水溶性降粘剂体系对胜利油田不同区块稠油油样的适应性,实验水浴温度50℃,搅拌速率250rpm,搅拌时间2min,然后用Brookfield DV-Ⅲ粘度仪测试原油粘度,加入的水溶性降粘剂体系浓度均为0.5%,计算降粘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稠 油 井筒化 学 降粘的 室 内研 究及 现场 应 用
从 表 12 图 1的 实 验 结 果 可 以看 出 , 河 油 田 、、 塔
・ 7・ 2
稠油使用的 D - 降粘剂 。 E2 其降粘机理为 : D 一 降 在 E2 粘剂分子 骨架上引入具有极性 或表面活性 的侧链, 利用极性基团和表面活性剂基 团的空间效应和降低 固一 液界 面 张力 的能 力 , 提高 对 蜡 晶 、 质 、 青 质 的 胶 沥
维普资讯
2 6・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0 0 6年 第 4期 ( 1 ) 第 6卷
稠油 井简化学 降粘 的室 内研 究及 现场应 用
杨 建强① 张 国钰 王 晓 惠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 究院 。 84 0 新疆克拉玛依 30 0
将 D 一 降粘剂分别配制成不 同浓度 的溶液, E2 进 行降粘实验 。 实验结果见表 3 。
表 3 降 粘剂 使用浓 度 的确定
室温 油样采 用 T 4 4井, K0 油水比 7 : 3
从表 3 可以看 出, 当油水 比为 73降粘剂浓度为 :, 5 %为最佳使用浓度 。 因为降粘剂使用浓度过低 , 会造 成稠油乳状液不稳定 , 乳状液很快破乳 、 分层 , 造成原 油粘度再次变大。 降粘剂使用浓度过高 , 成本过高 , 也
行 了降 粘 实 验 、 配伍 性 实 验 、 态 洗 油 实 验 、 温 实 静 耐
验、 乳状 液破乳 脱水性 能测 试 。实 验数据 见表 5 7 实 —(

35 .— 65 4 ._ 7
原油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较好的供油能力 ,但 由 于井筒热损失大 ,原油进入井筒后向地面流动的过 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 , 原油粘度增大, 逐渐失去 流动性, 使油井无法投入或维持生产 。目前国内外解 决这一问愿的主要手段是井简化学降粘 。针对塔河
主题 词 稠油 化 学 降粘 油 井井 筒 室 内实验
现 场试 验
塔河油田
1 前 言
塔河油田主力油 区奥陶系为具有底水 的碳酸盐 岩溶缝洞型重油油藏 , 油藏 中部深度 5 0 m, 0 原始油 6 藏压力 6 . MP , 1 6 a 油藏温度 18 。目前深层稠油开 2 2" C 发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 油藏油质较稠 , 在油藏条件下
表 1 塔河油田原油物性表
5 ℃时粘度 (IB ) 0 I . l 0 P 5 5 2  ̄ 0 9  ̄ 0 14
3. 45
地层粘度( B ) mP. s
密度 (/ m ) gc ' 凝 固点 ( ℃) 析螬点 ( ℃)
舍螬( %)
09 08 .2 .5 一1 2 0
油 田深层 稠 油开 发 存在 的主要 矛 盾 ,我 们 开展 了稠
26
3 —l 0 B
胶质沥青 ( %)
油井简化学降粘试验 , 取得 了较好的现场试验效果。
2 室 内实验
21塔河油田原油性质 .
塔河油 田原油以重质油为主 ,个别区块为 中质 原油 , 原油物 性 见表 1 原油 族 组 分分 析结 果 觅表 2 , 。 原油粘温曲线见图 1 。
稠油 中轻质 组分 含量 低 ,而胶 质 和沥青 质含 量 高 , 原 油粘 度 大 ,O 3℃时粘 度 都 大 于 1 0 mP., 7 ℃以 0O 0 a 到 O s 后 温 度每升 高 lc 粘度 降低 2, OC, / 左右 , 稠油 对温 度 的
敏感性很强。 由于塔河原油中胶质、 沥青质含量高, 胶 质、 沥青质和石油胶等天然乳化剂易形成油包水 的乳 化液, 乳化集团包覆着水 、 无机盐和粘土等物质 , 使原 油变得粘稠。且随着温度的降低 , 稠油中的蜡易形成
3 O 柏 5 0 6 O 7 O 8 O 9 O
温度, ℃
图 l 塔河 油 田原 油粘 温 曲线
表 2 塔河 油 田 6 7区 油样 族组 分分 析结 果 、
①作者简介: 工程师, 9—7毕业于新疆克拉玛依电视大学采油工程专业 1 20 9
维普资讯
蜡晶 , 导致原 油 流动性 降低 , 度升 高 。 粘
分散作用 。 此外降粘剂分子中的强极性基团与塔河原
油胶质 、 沥青质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作用 , 形成更强 的 氢键 。破坏了塔河原油天然乳化液 中的氮键和乳化 膜, 渗透并分散到胶质、 沥青质分子之间, 破坏了油包 水 的乳 化膜 和胶 质 、沥 青质 分子 的重叠 堆砌 结 构 , 并 释放 出包裹的水和轻质组分 ( 烷烃)达到降低塔河稠 ,
不利于破乳。
223 降粘剂 使用量 的优 化 ._
降粘剂使用浓度 5 %,改变降粘荆的加入量进行
降粘实验 , 实验结果见表 4 。
表 4 降粘剂 使 用量 的确定
室温 油样 采 以看 出 , 当油水 比为 73 降粘剂 降粘 效 :, 果及 稳定性 都很 好 。由此可 以确 定塔 河油 田井 筒降粘
袁 志勇
张玉 萍
新 疆克拉玛依市三盛有限公 司 新疆油田公司技 术监督检测 中心
摘 要 针对塔河油田臭陶系 稠油油藏特征, 解决原油进入井筒后. 由于井筒热损失造成原油粘度增大流动困难f题, * 在室内开 - ' l
展 了塔河油田稠油井筒降粘 实验 , 研制 出适舍蟮河油田使用的稠 油降粘 荆。 通过现场 5井次的井筒降粘试验 , 都取得 了较好效果。
油粘 度 的 目的。
22 降粘 剂 配 方 筛 选 优 化 .
221降粘剂 配方筛 选 ..
针 对塔 河 油 田 稠油 胶 质 、 青 质 含量 高 , 时 地 沥 同
2. .2降粘 剂使 用浓 度的优化 2
层水 矿 化度 较 高 的特 征 , 过 大量 实 验研 究 , 用抗 通 选 盐 的 阴离 子活 性 剂 , 以辅剂 , 得适 合 于 塔 河 油 田 配 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