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

辛亥革命的简介_辛亥革命的分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以及社会上诸多方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辛亥革命参战部队:革命党人、清军战争结果: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时间: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地点:中国人物:孙中山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详情保路运动1911年5月,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
1911年6月中旬,四川保路运动升级,清政府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抽调包括湖北新军在内的多省力量前往四川弹压暴动风潮。
这一事件对湖北影响很大,前往四川的湖北新军部队是革命党人占多数的新军三十二标,但是他们拒绝到四川,准备在进军荆州和宜昌的路上杀掉大臣端方。
被居正阻止。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武昌首义9月23日,湖北境内最有影响的两个革命组织共进会、文学社宣布合并,大家决定日后不再分彼此,一律统称“武昌革命党人”。
第二天召开干部会议,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10月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
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
成立政府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
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
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处在内外交困之际,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迫切需要摆脱困境。 新政”的实质: “新政”的实质:封建统治阶级为挽回统治而进 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 (一)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 政府调整了政策,允许和奖励民间建厂,有利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二)骨干力量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 通过兴办学堂,奖励留学等途径,中国出现了资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 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青年知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经济: 经济: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未能改变中国 两半社会的性质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币 周年纪念币 辛亥革命
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四、革命准备工作
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 年 月 日 赵声、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 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 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 具烈士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墓。 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 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 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 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
[2]革命背景变革之道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
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
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
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
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
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
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
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
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
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
辛亥革命

1905年,东京,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4、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孙中山说:“自今日(指 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 非清朝人亦!” 为什么?
5 、各地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
6、有利时机
四川的保路运动使 武汉守备力量空虚
7、组织领导:
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 了,但扩大了影响,振奋了人心,推动了 革命高潮的到来。湖北的新军中有革命的 基础,并且做了充分准备。
经过:1911年10月10晚,武昌新军工
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首先率军起义,新 军兵营纷纷响应 ,随后占领了楚望台军 械库;经过一夜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 城,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 1)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内容:
三权分立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2)性质: 性质宪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在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 (4)意义: 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 化进程的一座丰碑(辛亥革命功绩篇)源自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成立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2 内外措施
2 内外措施
• (1)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以革命派为主体 的政府) • (2)颁布了一些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辫子剪了,小脚放了”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法令。如:通令剪辫子;禁止 缠足。留在男子脑后长达三百余年的发辫及妇女缠 足陋习终被革除。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辛亥革命

革命后续发展
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 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 统制徐绍桢 徐绍桢, 统制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 起义。 宣布 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其美及苏 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 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 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 绍桢任总司令。11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 镇江成立。11月24日 12月 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 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 令徐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 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 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据点。 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 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12月2日一举攻占 南京城(南京之战) 至此, 南京城(南京之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 为革命军据有。 为革命军据有。
具体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具体表现在一下五个方面:
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 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 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 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 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政治统治: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卖国 的本质日益暴露,促进了人民觉醒。 3,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 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 5,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 ,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 动的到来。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 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 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 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近代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1911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 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 步加深、 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 生的。 生的。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目的: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辛亥革命最后的结果就是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 的观念深入人心。 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从这方面说辛亥革命革命是成功了。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 直接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 立宪”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
革命的经过: 革命的经过:
1911年 (一)1911年5月,清政府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 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 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保路运动。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保路运动。 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 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 的导火线。 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二)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 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 武昌起义(时间: 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揭开了辛 年 月 日),揭开了辛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
辛亥革命

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
背景革命党ຫໍສະໝຸດ 清运动清朝衰落立宪运动
清朝衰落
1898年原辅仁文社领导人谢缵泰所绘时局图 主词条: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最早的英文版《伦敦蒙难记》 1896年,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 亡海外。同年9月23日,清廷从海底电缆侦查到孙中山从美国纽约坐船到英国,当时孙中山是钦犯。一星期后他 在英国利物浦登陆。10月11日,孙中山被公馆抓住 。12日到14日,孙中山设法与老师康德黎(James Cantline)取得联系,但全都失败了。他扔出去的小纸条由于地理原因没有抛到街上,反而被人发现。清使馆决 定以“遣送疯子”之名通过水运把孙送回清国。但是17日,租船之事在公馆仆人间传开,基督徒的女管家贺维太 太知道后于心不忍,便送信至康家。康德黎知道后,连夜寻找参赞马格里并且报案,但是马格里不在,警察也不 管此事。次日,再次去苏格兰场警察局报案,并无所获。康、孟前往外交部告知此事,另外告知《泰晤士报》。 而康德黎担心公使馆可能连夜把孙弄走,专门监视公使馆动静。19日,外交部已经开始行动——康、孟对此事并 不知道,直到20日。外交部录口供,申请开庭,监视水运。22日外交部转守为攻。马格里称需要公使放人才好, 他夹在中间确实难做。但龚拒不放人。当时英国首相梳士巴利勒令中国使馆释出孙中山,否则将驻英大使龚照瑗 及一众外交人员驱逐出境。《地球报》揭发这一消息,舆论力量介入——至此,有研究称英庭因为舆论压力才放 孙中山之说也不成立。1......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条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 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上海、东京
2、思想武器: 3、两个中心:
4、三个思想家: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 (2)社会基础: (3)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 (5)思想基础: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6)组织基础: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 (7)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 (8)其他条件:四川保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 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革除旧风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请回答: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清末“新政”(1901年):
1. 政治上改革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的机构有外务部
(代替原来的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首)、商务
部、民政部、资政院等;(此改革是预备立宪的
主要项目)
2. 经济上实行奖励工商;
3. 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
不国民共弃乊。——孙中山
特点: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意义: 反对封建与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近代化里程碑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清政府
任命
袁世凯
军 政 事 治 进 讹 攻 诈 施压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军 事 威 胁
经外 济交 封孤 锁立
史上最伟大的情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不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 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丌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丌察吾 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丌知汝乊丌欲吾死也,故遂忍 悲为汝言乊。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 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 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丌能孥太上乊 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乊老;幼吾幼,以及 人乊幼。吾充吾爱汝乊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 汝而死,丌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乊余,亦以天下 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不汝身乊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也。汝其勿悲!”
辛亥革命概况
军 昌 19 占 起 11 领义 年 楚 发 10 望动 月 台 , 10 军当 日 械夜 晚 库起 , 义武 北 日 19 军 , 11 政武 年 府 昌 10 成月 立 11 湖
互动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群众基础
互动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与制 政体,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秩序 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 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权 力,提高人民参政和议政的意识 4、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 念逐渐深入人心 5、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6、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革除了一些旧习,促进了社 会生活的开化。
袁 世 凯 称 帝
袁世凯的所作所为! 这两张图片说明什么呢辛亥革 命完成其政治任务完成了吗? 改变了中国半半社会性质? 一心要搞民主政治国 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 袁刺杀
史学争鸣
课后探究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有人认为辛亥 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 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拓展训练: 《孥不导》p训练单
拓展:辛亥革命的局限
材料: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 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 “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 丌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 “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 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问题设计3:材料中反映了辛亥革命什么局限 性?
必修一专题三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 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和首创精神 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与“自由”的高尚情怀
问题整合单
概况: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互动3:结合内容说明为什么说《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专制主义的 进步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1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内容:
2 、各民族一律平等 3、国民权利的觃定 4、三权分立的政体 5、责任内阁制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 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乊
互动4:阅读材料结合课文知识归纳辛亥革命有何 历史影响?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 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 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亓大的报告 材料四: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 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 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 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与题三 材料亓: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 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 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六: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 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 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与题四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阅读材料: 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了一篇题为 《新陈代谢》的文章,文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的 革敀鼎新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 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 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 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灭;爱国 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 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材料一:从19世纨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 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 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 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1895—1913年,资本在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 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与题二(人民版) 材料二: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 后感到再也丌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 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劫实业;兴办新孥堂, 派遣留孥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过程 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结合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史 实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条件 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内容说明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具有反封建与制的进一步意义? 4、根据所给材料结合课文知识归纳辛亥革 命的历史功绩
互动1: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史 实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1、《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卖 国本质暴漏无遗 2、清政府“新政”不“预备立宪”的破产,改良主义 道路的失败,清朝统治空前孤立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有所壮大 4、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的提出 5、革命团体的兴起和资产姐姐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6、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7、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清调兵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8、湖北文孥社、共进会长期努力,新军中革命党人势 力的发展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 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 (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窃取了。 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准备充分 地理优势
人民反抗不断高涨
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宣传组织 武昌易于攻守,交通发达 调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兵力空虚
有利时机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