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文化完

合集下载

隋唐时期的文化

隋唐时期的文化

思考:隋唐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开放性带来什么启示? 思考:隋唐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开放性带来什么启示? 影响:唐文化泽被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 影响:唐文化泽被深远,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 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启示:倡导文化的开放;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等等。 启示:倡导文化的开放;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等等。
二、表现 (一)科技 1.雕版的印刷术 雕版的印刷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868年《金刚经》卷子) 年 金刚经》卷子) 2.火药(唐中期已有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火箭) 火药(唐中期已有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火箭) 火药 3.天文历法成就显著 (僧一行与《大衍历》) 天文历法成就显著 僧一行与《大衍历》) 4.医学的进步 孙思邈《千金方》;《四部医典》;《唐本草》 医学的进步: 医学的进步 孙思邈《千金方》 《四部医典》 《唐本草》 5.建筑的成熟 (宇文恺 大兴 洛阳;李春 赵州桥) 建筑的成熟 宇文恺:大兴 洛阳;李春:赵州桥 大兴,洛阳 赵州桥) @特点:世界领先 特点: 特点
@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开放性 特点:兼收并蓄, 特点
@走进高考: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 题 走进高考: 年高考全国卷第40题 走进高考 年高考全国卷第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 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读 回答: 图5回答: 回答
(三)艺术 1.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佛教艺术宝库: 佛教艺术宝库 2.宗教气息浓厚的绘画: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宗教气息浓厚的绘画:展子虔、阎立本、 宗教气息浓厚的绘画 3.书法:初唐三大家:欧阳询等 盛唐四大家 颜真卿 书法:初唐三大家 欧阳询等 盛唐四大家:颜真卿 欧阳询等;盛唐四大家 颜真卿, 书法 刘公权,张旭 张旭,怀素 刘公权 张旭 怀素 4.风格多样的隋唐乐舞 十部乐 秦王破阵乐 霓裳羽衣舞等 风格多样的隋唐乐舞:十部乐 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 风格多样的隋唐乐舞 十部乐,秦王破阵乐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与繁荣盛世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与繁荣盛世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与繁荣盛世隋唐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从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建立隋朝,至唐玄宗被安史之乱推翻,唐朝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

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繁荣盛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制度的完善、经济的繁荣以及文化的辉煌。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一、政治制度的完善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是这个时期繁荣盛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隋朝继承了汉唐制度,建立了集权制度。

隋文帝杨坚实行了改制革新,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良好基础。

唐朝时期,政治机构更加完善,设立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批杰出的才子,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的发展。

这种完善的政治制度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经济的繁荣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也是中国古代繁荣盛世的重要标志。

在隋朝时期,隋文帝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均田制,实行了租佃经营制度,促进了土地的流转和农田的开垦,农业生产得以大幅度提高。

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土地制度,推行了富国政策,修建了大运河,便利了交通,促进了商品流通。

此外,唐朝还积极与丝绸之路的西域进行贸易,促进了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产业蓬勃兴起,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三、文化的辉煌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是这个时期被称为繁荣盛世的重要体现。

隋朝时期,隋文帝重视文化事业,推行了开元盛世的教育政策。

唐朝时期,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唐玄宗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的文人雅士辈出,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诗人、画家。

杜甫、白居易等著名的诗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唐朝还积极引进外来文化,吸收了中亚、西亚文化的精华,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发展。

隋唐时期的文化辉煌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对后来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与繁荣盛世紧密相关。

政治制度完善、经济繁荣以及文化辉煌是这个时期繁荣的重要原因。

隋唐时期的繁荣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辉煌,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辉煌的时期,特别是文化领域。

在隋唐时期,我国的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精神文明得到了高度的发展,成为世界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那么,这种文化繁荣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一、前置条件的形成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形成有其前置条件。

在隋唐之前,我国的历史经历了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的混乱时期。

唐朝建立之前,先后经历了南北朝、隋朝等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虽然武力斗争比较频繁,但并没有改变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唐朝建立后,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废除均田制,恢复租庸调,以及实行科举制度等等。

这些政策稳定了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前期条件。

二、文化繁荣的表现1. 文学隋唐时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期。

唐代文学成就尤为显著,盛唐时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大量文人墨客涌现出来。

唐代诗人世界闻名,王之涣、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一批诗人的诗歌作品,成就了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

唐代的诗歌种类繁多,包括五言、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每种诗歌都表现了出唐代诗人的杰出才华和灵感。

2. 文化教育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成就非常出色。

唐朝秉持着一种教育思想,认为知识是一种弘扬文化的根本要素,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推行科举制度,设立国子监、别学等学府,以示教育重视。

唐朝还派遣各地官员到国外考察和学习,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文化成果。

因此,在隋唐时期教育和文化是互相联系的,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 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也非常繁荣。

在绘画方面,有唐代的吴道子、顾愷之等人,蜚声中外,而在诗画经传方面,颜真卿的《颜氏家训》更是一笔不可忽略的大家之作,展现了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特点。

唐代时期的绘画创造出了不少的精彩之作,为后代艺术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4. 建筑美术我国的建筑美术在此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隋朝时期,营建了岳阳楼、洛阳城墙、大运河等大型建筑,而唐朝时期又建造了著名的长安城、大雁塔、骊山等重要建筑,这些建筑美术作品展现了唐代的建筑风格和美学。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

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1、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这个时期是先秦以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种类繁多,包括诗歌、散文、传记、唐传奇等等,尤其是诗歌。

现在大约有50,000首诗留了下来,产生了大量的诗人和其他作家。

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和雕塑也有所发展。

在思想上,儒、释、道相互兼容。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历史的编纂方法多种多样,产生了许多史书。

而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外交文化都体现在不同的思维中,具有灿烂的美的氛围。

2、繁荣、发展和创新。

文学和艺术高度发达。

整个唐朝有几十位风格独特的著名诗人,包括李白和杜甫。

诗歌种类繁多,成熟的格律诗构成了唐诗的主体,宋词也应运而生。

内容拓展,视野开阔,风格多样,如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侠诗等。

古文运动促进了传记、散文和游记的发展,出现了散文家韩愈和散文家柳宗元。

唐传奇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后世小说的直接来源,开辟了后世文学的道路。

这些人可以说是世代相传的“衣词人”。

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

书法的整体水平很高。

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等楷书大师的出现,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他们创造的书法风格已经成为后世汉字的主要形式——楷书。

3、开放包容,开放开放。

唐代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融合的结果。

与此同时,它的文化体现了广纳百川的精神。

它有极其广阔的视野。

各种艺术大胆地吸收周围民族的文化。

比如,音乐吸收外国音乐,创新10首,包括《西凉》、《高昌》、《颜》、《青》。

这种舞蹈吸收了西域的剑舞、胡璇舞等类型,达到了中国封建舞蹈艺术的最高峰,出现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形式壮观的宫廷舞蹈。

法院还成立了专门的音乐和舞蹈组织,如教学工作室和梨园。

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政治开放、思想自由和信心上。

为了儒、释、道的兼容发展,将儒、道经典列为考试内容,弘扬佛教,其他理论和信仰自由发展,少受束缚,思想活跃。

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的交流。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涵盖了隋朝(581年-618年)和唐朝(618年-907年)两个朝代。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之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中国古代的隋唐时期。

一、政治1. 隋朝政治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强大的朝代,它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

首先,隋文帝杨坚实行了统一法制,制定了《隋律》和《隋历法》,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杨坚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实行直接任命制,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提高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效率。

隋炀帝杨广则大力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平定了农民起义,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2. 唐朝政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贞观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平定了安史之乱,巩固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唐玄宗时期,通过推行科举制度、扩大文人阶层的权力,进一步加强了封建帝国的统治。

二、经济1. 隋朝经济隋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隋朝政府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的耕作权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此外,隋朝还大力发展水利工程,修筑了大运河,方便了南北货物交流和水运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唐朝经济唐朝时期,农田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垦和提高利用率,农业产品的生产大大增加。

同时,唐朝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商业贸易活动,广泛与外国进行交流与贸易,丝绸之路成为了著名的国际贸易通道。

唐朝的繁荣经济为社会各阶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使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一。

三、文化1. 隋朝文化隋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隋乐府,流传至唐代,成为当时文艺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

同时,佛教在隋朝兴盛并传入了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唐朝文化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被誉为“盛唐”。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了主要的文学形式,唐诗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也是一个非常文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然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

一、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广泛的商业贸易和农业生产。

隋唐时期的商业贸易十分发达,不仅国内贸易繁荣,而且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也非常活跃,这使得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物质生产、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隋唐时期的商业贸易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商业活动多样化,有水上交通、陆上交通、皮毛交易、茶叶交易、艺术品交易等多种形式。

二是商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唐朝时期,商业活动已经覆盖了整个亚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也非常繁荣。

公元7世纪以后,由于人口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大幅度增加。

唐朝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5千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

农业生产的增加使得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文化辉煌除了经济繁荣,隋唐时期的文化也是非常辉煌的。

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和重要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道家和儒家的影响,二是佛教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影响。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隋唐时期的文化大为发展,个性鲜明。

在这个时期,有很多杰出的文化人才,如王勃、杜甫、白居易、李白、骆宾王等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此外,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众所周知,隋唐时期的卓越发明和创造有很多,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等,这些发明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彻底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地区。

总之,在短短的数十年间,隋唐时期创造了极为辉煌的经济和文化成就。

这个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辉煌,对中国历史时期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让人们深切体认到了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对今天的人们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启示。

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隋唐宋元时期封建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公元220~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以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政治文 明 中央 制度隋唐沿用魏晋时期的三省制度,创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代沿用中书省、尚书省,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 方 制度唐朝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宋代在地方集中军权;派遣文官管理地方行政;设置通判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军、政、财权分割和牵制 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隋唐科举考试选官取代了按门第选官,扩大了统治基础,影响深远 经济文明 农业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宋代精耕细作技术发展,引进占城稻;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手工业 魏晋出现灌钢法,北方开始烧制白瓷;唐代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出现“南青北白”局面 宋代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商业魏晋商业受动乱起伏很大;唐代发展,出现了一些大城市,都城长安尤其繁荣,但受市坊限制;南方工商业城市扬州、益州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等经济现象宋朝的商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繁荣局面,出现纸币交子;宋元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思想文明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隋唐出现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局面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标志儒学的转型与成熟科技隋唐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出现;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并外传文学艺术隋唐时期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是宋词,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进入自觉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隋唐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兴盛,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宋朝出现风俗画;元朝文人画发展,文人画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深化必备】一、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1.分封制(1)特点:①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文化也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隋唐时期的发展和繁荣。

一、经济的发展在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且农耕方式也开始逐渐改变。

隋唐时期,中国的农民开始采用新型的耕作工具,例如秤犁和犁耕水车,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率。

同时,农民也开始使用肥料和灌溉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加快了农产品的生产。

此外,在隋唐时期,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东西方的贸易来看,中国对外贸易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唐朝建立以来,海上贸易,特别是对东南亚的贸易有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早期的红毛货问题得到了解决。

同时,唐朝对外关系逐渐开放,大量外国商人开始进入中国进行贸易。

这对于中国商品的流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二、文化的繁荣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除了有优秀的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以外,还有大量的文学家和诗人出现。

唐以其盛唐诗歌而闻名天下,出产了大量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等都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诗作在随后历代史学家和文学家的筛选下被传颂至今。

同时,唐代的百科全书《大唐三藏圣教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之一。

这部百科全书经过数年编纂和整理,收集了当时现存世界各类的它物和自然环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此外,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还体现在建筑和艺术方面。

唐代的佛教石窟和皇家陵墓,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唐代的壁画和唐三彩,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和经济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期。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得以繁荣,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成就对于中国的后代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唐代文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歌创作、古文运动、民间文学等方面均有辉煌的成就。

古典诗歌在唐代处极盛时期,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个领域。

《全唐诗》辑录诗歌近五万首,其作者达二千二百余人,名诗人辈出,不少名篇千古传诵。

诗歌创作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科举制随之由策论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

进士科的独重又反转来促进诗歌创作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南朝以来文人对声律的讲究也为唐代律诗的大盛提供了前提。

根据唐朝诗歌创作发展的具体情况,通常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诗人承袭南北朝颓靡绮丽的遗风,作品缺乏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社会内容,但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自“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至沈佺期、宋之问,逐渐完成了声律化过程,奠定了律诗的形式。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

他力斥齐、梁诗的“彩丽竞繁”,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写的诗刚健朴素,一扫南朝绮靡、颓废的流风,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诗歌体裁众多,风格各异,出现了万紫千红的盛况。

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適和岑参等。

王、孟写作艺术较高,内容上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適才气逊于岑参,但能反映一些民间疾苦。

真正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继承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汲取魏晋以来优秀诗人的技巧,学习民歌语言,再加上自己的革新创造,使其诗具有气势磅礴,想象力丰富,长于夸张,语言明快生动的艺术特色。

他的“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和蔑视王侯、不羁封建礼教的精神,不时在诗篇中闪耀光芒。

但李白并不是一个政治家,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所以求仙饮酒、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等消极情绪在诗中也经常流露。

《将进酒》、《蜀道难》及《秋浦》等名篇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从《诗经》、《楚辞》直至初唐的优秀诗作中撷取精英,又革新创造,从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真挚的感情、雄浑的基调、精炼的语言,构成了杜诗的艺术特色。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座右铭。

就思想内容而言,诗人肯细心观察社会政治,能体会劳动人民的遭遇和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他揭露阶级对立的名句。

他安史之乱后的诗篇反映社会生活更深刻了。

“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和《北征》、《悲陈陶》、《羌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由于杜诗的现实主义特色非常夺目,因而被目为“诗史”。

中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

白居易与元稹曾发起诗歌创作方面的新乐府运动,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白居易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为新乐府运动的纲领口号。

白居易自称“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他以讽喻诗表现其“兼济”思想,以闲适诗表现其“独善”精神。

讽喻诗共有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新乐府》占五十首。

作者在这些诗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揭发贪污强暴和奢侈浪费。

白居易在艺术上的特色是语言通俗、叙事平易。

他的代表作有《卖炭翁》、《秦中吟·重赋》、《琵琶行》及《长恨歌》等诗,其中有的成为新乐府运动的杰出成果,当时已被目为“元和体”。

元稹年岁略小于白居易,两人名噪诗坛,时称“元、白”。

他也主张诗歌创作要“刺美见事”。

代表作有:《连昌宫词》,是与《长恨歌》齐名的长篇叙事诗;《田家词》,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此外,悼亡诗《遣悲怀》七律三首亦为名篇。

不过元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均略逊于白诗。

李贺在短短二十余年的生涯中仕途失路,穷困潦倒,但在诗坛上却是异军突起的诗人。

他在《秦宫诗》、《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及《老夫采玉歌》等名诗中鞭挞割据一方的强藩
巨镇,讽刺与揭露统治集团的贪墨成风和荒淫误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他的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存在较浓厚的唯美倾向和伤感情绪。

晚唐的著名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在政治上历尽坎坷,虽有“欲回天地”的政治抱负,但“运与愿违”,不得实现,因而诗中既有反对藩镇、斥责宦官的内容,也常常流露伤感的情调。

他写了不少《无题》诗,表面上是描写爱情之作,实际上具有政治内容。

他的诗具有隐晦朦胧、文字清丽的特色。

杜牧境遇略优于李商隐,但也沉沦下僚。

他具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关心国家治乱,可是在唐朝江河日下的环境中,他的希望化为泡影,生活上不免纵情酒色。

在艺术上,他追求“高绝”,不满“奇丽”,力图在晚唐浮浅轻靡的流风外独具一格。

唐末农民战争之际,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继承现实主义传统,也写过一些具有政治内容的篇什。

但随着唐朝的走向衰落,失望和颓丧的感情压倒一切,唐诗也呈现强弩之末的状况。

古文运动(补)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兴起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学改革浪潮。

南北朝以来,流行写骈体文,其主要缺点是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文字美,缺乏充实的内容。

中唐时期,在思想领域,儒、道、释杂行,韩愈因而大力提倡“道统”,企图用传统的儒学整顿混乱的思想。

旧的文学形式不能适应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于是文学改革被提到日程上来,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应运而生。

古文运动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古代散文,实则是复古其名,创新其实,力图开创一个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古文运动的两员主将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的主要贡献是为古文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文”这一概念即由韩愈提出,他自己说学古文是为了学古道,即学习和宣扬儒家之道。

为了一反几百年来流行的骈文,韩愈认为作文章必须“唯陈言之务去”,要有创新精神,辞必己出,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

他特别强调锤字炼句,应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韩愈根据自己的理论写了不少的古文,名篇如《师说》、《毛颖传》、《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叙》及《祭十二郎文》等,均为脍炙人口之作。

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的口号,声称自己写文章是为了“辅时及物为道”,反对片面追求辞藻的华丽。

他认为作家的行为和品德是进行创作的首要条件,其作品的社会功用是“褒贬”和“讽喻”,文章应该写得“词正而理备”。

柳宗元对古文运动的最大贡献是在古文创作上留下了大量的名篇。

他所写的著名作品有《天说》、《封建论》、《捕蛇者说》、《黔之驴》及《永州八记》等。

新乐府运动
唐朝元和年间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

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

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

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

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

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

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
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积极从事新乐府诗歌的创作。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

张籍的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等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王建在《水夫谣》中描写了驿船纤夫的悲惨生活。

《田家行》、《簇蚕辞》则揭露了封建赋役的残酷。

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

他的《悯农》诗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

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聂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腐朽和唐末农民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唐的传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