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齿轮》课件2
21齿轮 教学设计

评价设计
1. 3分钟内独立完成当堂检பைடு நூலகம்。
2.完成自评,并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8-10分★★★
6-7分★★
6分以下★
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订正额外得★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
1.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可以--------------,还可以---------------。
2.能基本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科学问题。★★
3.能正确、有条理的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4.能全面、准确的描述齿轮的作用★★★
过程实施
设计(预
设)
教师展示学生搜集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轮子,之后出示齿轮模型。提问:在哪些地方见过齿轮?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但这样的导入能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思考,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2.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和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这种轮子人们称它为-------------。
3.为在传导中改变运动的方向,常常将齿轮做成各种形状,如---------------,--------------等
4.多个齿轮的组合系统称作是---------------。
作业设计
1.钟表内一般都有----------,它们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钟表里究竟有几个齿轮?它们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工作的?这个问题你们课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梳理——总结
评价设计
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本课收获★★
过程实施
21.齿轮

《齿轮》课后反思
1.制作齿轮
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亲自体验做齿轮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发现齿轮的特点,为齿轮作用的探究过程提供最直按的经验。
2.生活中的齿轮
科学生活无处不在,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齿轮,观察齿轮工作的视频,发展学生的科学工程思维,使学生认识到关心新科技,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意义。
3.探究齿轮的作用
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汇报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记录、积累别的小组的发言,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
4.拓展活动
利用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恰当地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各项探究能力的持续发展。
《21齿轮》教案1

《21 齿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
2、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合理解释身边杠杆工具的工作原理;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了解齿轮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研究主题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粉笔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齿轮?
新课讲解:
一、做齿轮,感受齿轮的特点
1、激发做齿轮的兴趣。
齿轮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认为,只要你们做个齿轮模型体验体验齿轮的特点,再利用它来研究研究,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你们能行吗?
2、学生动手做齿轮。
21.齿轮-青岛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1. 齿轮-青岛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齿轮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齿轮的传动原理;3.掌握引出多个齿轮的同步运转方法。
二、教学重点1.齿轮的定义和作用;2.齿轮的传动原理。
三、教学难点1.引出多个齿轮的同步运转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导入前,向学生展示一些简介的自行车、汽车、机器等现代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都有哪些共同之处;2.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如何完成移动和变化,提示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各种物体的知识。
2. 学习1.讲解齿轮的定义和作用:齿轮是一种由金属、塑料等制成的机械部件,有许多尖尖的齿,主要用于传动动力;2.讲解齿轮的传动原理:齿轮之间通过齿轮的齿形匹配来完成动力传递,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从而产生推动力和转动力;3.展示几个齿轮的传动原理探究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齿轮的传动过程;4.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引出多个齿轮的同步运转方法。
3. 实践1.给学生发放装有齿轮的扯动器,让学生通过摆动扯动器来掌握齿轮的传动原理;2.要求学生自行发掘齿轮同步运转的方法:用两个齿轮来示范,并引导学生实践,再加入一个齿轮并确保其与其他齿轮同步运转运动;3.确认学生已掌握了齿轮的传动原理,并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齿轮来识别齿轮的类型并整合掌握。
4. 讨论与总结1.整合学生认识,对齿轮的定义、作用和传动原理进行总结,确保学生已经掌握;2.小组讨论,找出更多现代生活中应用齿轮的事例,并确保学生充分理解以及明白齿轮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向家长解释齿轮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回家观察家中电器中的齿轮,记录齿轮的使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齿轮的定义、作用和传动原理,能够引出多个齿轮的同步运转方法。
而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程融合了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实践操作。
同时,课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和扯动器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验齿轮传动的原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度。
齿轮的基本知识与应用(2024版)

精选2021版课件
35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
两个标准的渐开线齿轮的分度圆在标准的中心距下 相切啮合。
两轮啮合时的模样,看上去就像是分度圆直径大小 为d1、d2两个摩擦轮(Friction wheels)在传动。但 是,实际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取决于基圆而不是分度 圆。
精精选2021版课件
33
渐开线齿轮的优点
即使中心距多少有些误差,也可以正确的啮合。 比较容易得到正确的齿形,加工也比较容易。 因为在曲线上滚动啮合,所以,可以圆滑地传递旋转运动。 只要轮齿的大小相同,一个刀具可以加工齿数不同的齿轮。 齿根粗壮,强度高。
精选2021版课件
34
基圆和分度圆
基圆是形成渐开线齿形的基础圆。分度圆是 决定齿轮大小的基准圆。基圆与分度圆是齿轮 的重要几何尺寸。渐开线齿形是在基圆的外侧 形成的曲线。在基圆上压力角为零度。
分度圆直径 d=zm 齿顶圆直径 da=d+2m 齿根圆直径 df=d-2.5m
分度圆在实际的齿轮
中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因为分度圆是为了决定 齿轮的大小而假设的圆 。
精选2021版课件
26
中心距与齿隙
一对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啮合时,中心距是两个分度圆
直径的和的一半。
中心距 a=(d1+d2)/2
在齿轮的啮合中,要
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0.004~100毫米;齿轮 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 十万千瓦;转速可达 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国际上,动力传动齿轮装置正沿着小型化、高速化、标准 化方向发展。特殊齿轮的应用、行星齿轮装置的发展、低振 动、低噪声齿轮装置的研制是齿轮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
精选2021版课件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PPT课件

不论在法面还是端面,其齿顶高和齿根高一样:
②使重合度ε下降。 在法面和端面内齿高一样
当B2落在N1点之上: PB2=PN1
B2 ----起始啮合点
以下分析产生根切的原因: 斜齿轮的齿面为螺旋渐开面,其法面齿形和端面齿形不一样,参数也不一样。
即: B1B2/pb≥1 这在工程上是不现实的。
N1
α
P
在位置2开始切削渐开线齿廓;在位置3切削完全部齿廓;
到达位置4时,轮坯转过φ 基圆转过的弧长为:
N1 N’1=rbφ
= rφcosα
刀具沿水平移动的距离: N1M =rφ
沿法线移动的距离:
N1K = N1Mcosα
O1 φ
α
强调B2的位置
强调N’1是齿廓起始点,并证明该点 落在刀刃左边
rb
O2
一、重合度
轮齿在从动轮顶圆与N1N2 线交点B2处进入啮合,主动轮齿根推动 从动轮齿顶。随着传动的进行,啮合点沿N1N2 线移动。在主动轮 顶圆与N1N2 线交点处B1脱离啮合。主动轮:啮合点从齿根走向齿 顶,而在从动轮,正好相反。
1.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
rb1
O1
ω1 ra1
B2 ----起始啮合点
一对齿轮传动时,所有啮合点都在啮合线N1N2上。
p 齿面接触线始终与K-K线平行并且位于两基圆的公切面内。
p O =d/mn cos2β b1
1
b1
r 在位置2开始切削渐开线齿廓; r ω 称N1Km、=zN、1αM为co渐sα开b线1 齿轮的三个基1本参数。
b1
r r 齿非顶标高 准:安h装a时=h,a*两m分度1圆将分N离,1 此时由:
齿轮传动经典 ppt课件

观看渐开线生成
PPT课件
10
2. 渐开线的性质
(1) BC=BK
(2)BK为渐开线在K点的法线,B为曲率中心,BK为曲率 半径,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与基圆相切。
(3)渐开线离基圆愈远,曲半半径愈大,渐开线愈平 直
(4)渐开线的形状决定于基圆的大小。
θK相同时,rb越大,曲半半径越大 rb→∞,渐开线→⊥N3K的直线
n
摆线、变态摆线
2
PPT课件
9
二、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及其啮合特性
1. 渐开线的形成
如图,当一直线n-n沿一个半径为
rb的圆的圆周作纯滚动时,该直线 上任一点K的轨迹AK称为该圆的渐 开线。这个圆称为基圆,该直线称 为渐开线的发生线。渐开线上任一 点K的向径与起始点A的向径的夹角 <AOK( < AOK= θk)称为渐开线 (AK段)的展角。
a
r1'
r'
rb1
cos
' 1
rb 2
cos
' 2
(r1
r2
)
cos cos '
a cos cos '
PPT课件
21
3、传动比
i12
1 2
r2 r1
rb2 rb1
r2 r1
z2 z1
常数
PPT课件
22
4. 齿轮齿条啮合
齿轮齿条啮合时,相当于齿轮的分度圆与齿条的节圆作纯 滚动。标准安装时,齿条的节线与齿轮的分度圆相切。
此时, ' 当齿条圆离或靠近齿轮时,啮合线位置不
变,啮合角不变,节点位置不变,齿轮与齿条啮合时齿轮的分 度圆永远与节圆重合,啮合角等于压力角。但只有标准安装时, 齿条的分度线才与节线重合。
最新第十五节齿轮的规定画法、结构及图样精品课件

齿轮(chǐlún)的规定画法
啮合 (nièhé)
画法 (外形)
啮合区 节线画 粗实线
第七页,共21页。
啮合区内 齿顶圆可 省略不画
270
齿轮(chǐlún)的规定画法
啮合 (nièhé) 画法 (剖开) 画法
啮合区内 从动轮的齿 顶线画虚线
啮合区内齿顶 圆画粗实线
啮合区内齿顶 圆画粗实线
第八页,共21页。
第十八页,共21页。
齿轮(chǐlún)工作图
第十九页,共21页。
齿轮(chǐlún)工作图
第二十页,共21页。
12-60
第一级
第一级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齿顶线
齿顶圆 分度圆
齿根圆
齿根线 分度线
轮齿部分不画剖面线
第五页,共21页。
齿轮的规定画法
2)齿轮(chǐlún)啮合画法
剖开时主动轮(dònglún)挡住从动轮(dònglún),从动轮 (dònglún)被挡住的部分画虚线,节线仍然画点画线,其余为 粗实线。
第六页,共21页。
啮合(nièhé)区的画 法
啮合啮合nihnih画法画法剖开剖开画法画法啮合区内齿顶啮合区内齿顶圆画粗实线圆画粗实线啮合区内啮合区内从动轮的齿从动轮的齿顶线画虚线顶线画虚线啮合区内齿顶圆画粗实线齿轮chln的规定画法第八页共21页
第十五节 齿轮的规定(guīdìng)画法、结构 及图样
第一页,共21页。
一、齿轮(chǐlún)的规定画法
以省略不画)
第三页,共21页。
齿轮的规定画法 剖开的画法(huà fǎ)
齿顶圆,齿顶线---粗实线 分度圆,分度线---点画(diǎn hu轮à齿)线部分按不剖处理 齿根(chǐ ɡēn)圆,齿根(chǐ ɡēn)线--粗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