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肠道菌群和消化酶在生态养殖中的作用及研究

合集下载

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上的应用

酶制剂在水产饲料上的应用

2021.3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生态养殖理念的倡导,水产养殖业对饲料标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优质饲料源的原料紧缺,价格高,而普通饲料又往往存在适口性差、消化率低、活性物质少等问题。

因此,探求一种高效、低能饲料是诸多行业专家研究的热点。

酶制剂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耗能污染少等优点。

饲用酶制剂可以有效改善饲料应用中的缺陷,充分发挥其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优势,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其应用效果备受认可。

一、饲用酶制剂种类及作用饲用酶制剂主要包括单酶制剂(淀粉酶、植酸酶、脂肪酶、蛋白质酶、纤维素酶等)和复合酶制剂(多种单酶制剂混合)。

1.单酶制剂(1)淀粉酶。

淀粉酶主要用于淀粉的消化和吸收,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支链淀粉酶以及糖化酶。

在水产上,外源淀粉酶的添加能够促进幼体分泌内源淀粉酶,有利于其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黄燕华等(2009)有关南美白对虾的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含量为150毫克/千克的淀粉酶后,显著增加了对虾血清中的PD 和SOD 活性。

武明欣(2015)对刺参的研究显示,添加外源淀粉酶饲养的刺参肥满度明显提高,生产性能大幅提高。

此外,相关研究发现,在饲料中单独添加淀粉酶无明显效果,但是基于水产类的淀粉酶活性远低于畜禽类,在生产上通常与其他种类的酶制剂一起应用于水产饲料中。

(2)植酸酶。

植酸酶对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作用为催化植酸水解(陈斓,2006)。

程宗佳(2004)研究表明,在虹鳟基础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大部分氨基酸的消化率。

石学刚等(2010)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植酸酶在改善饲料营养价值、节约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孟祥科等(2013)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1000~1500单位/千克的植酸酶可以显著促进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

(3)脂肪酶。

饲料用脂肪酶属于消化酶,具有促进动物生长、促进维生素及色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等作用。

低蛋白日粮下淀粉和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下淀粉和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低蛋白日粮下淀粉和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5)2.2 日粮设计 (6)2.3 样品采集与分析 (6)2.4 统计学处理 (7)三、结果 (8)3.1 仔猪生长性能 (9)3.2 小肠消化酶活性 (10)3.3 肠道菌群数量与多样性 (10)四、讨论 (12)4.1 低蛋白日粮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13)4.2 低蛋白日粮对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4)4.3 低蛋白日粮对肠道菌群数量与多样性的影响 (15)五、结论 (15)5.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17)5.2 对畜牧业的启示 (18)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在低蛋白日粮下,淀粉和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饲料营养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低蛋白日粮条件下,如何优化饲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来源,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保证其肠道健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的背景在于随着蛋白质资源的紧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低蛋白日粮已成为养殖业的一种趋势。

低蛋白日粮可能会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因此需要通过研究来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淀粉和蛋白质来源的优化上,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仔猪的生长性能、小肠消化酶以及肠道菌群。

生长性能:研究不同淀粉和蛋白质来源对仔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生长性能指标的影响。

小肠消化酶:分析不同饲料配方对仔猪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其对营养吸收的影响。

肠道菌群:研究不同饲料来源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包括菌群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仔猪饲养成本逐渐成为影响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为了降低仔猪饲养成本,许多养殖户开始采用低蛋白日粮喂养。

低蛋白日粮的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仔猪生长性能下降,肠道消化酶活性减弱以及肠道菌群失衡等问题。

溶菌酶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溶菌酶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溶菌酶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溶菌酶是一类能够溶解菌壁的酶类物质,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畜牧生产中,溶菌酶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和增强其消化功能。

溶菌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分解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和蛋白质,从而使细菌壁受到破坏,达到杀菌的效果。

同时,溶菌酶还可以促进动物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提高肠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畜牧生产中,溶菌酶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中,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增强动物的消化功能。

这是因为溶菌酶可以加速饲料中的大分子多糖的降解,从而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

同时,溶菌酶还可以减少因为饲料不良造成的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另外,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导致消化不良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溶菌酶可以通过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从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

总之,溶菌酶在畜牧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增强消化功能,维护肠道健康和提高免疫力。

刺参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刺参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威海荣成-好当家,职工10000多人,总资产达
35亿元。拥有15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 “好当家”牌海洋冷冻调理食品和即食系列食品, 年生产能力10万吨。
刺参养殖主要问题及 今后发展思路
• 刺参为典型的温带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
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刺参的食疗价值日益得到大众认可, 刺参的增养殖产业迅速发展。 • 2007年,刺参增养殖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 在刺参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 们应该吸取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中国对虾、 栉孔扇贝、海湾扇贝等品种种质退化、病 害发生、一蹶不振的沉痛教训,避免刺参 养殖业重蹈覆辙。
一、刺参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刺参自然繁育区遭人为因素破坏

• 许多刺参自然繁育区周围分布着港口、排
污口,石油、有机污染物、农药、生活污 水等的直接排放及由此形成的有机质沉积, 破坏了刺参的自然栖息环境。 • 同时,因农业生产、港口建设、住宅建筑 等海岸人工围海工程直接破坏了刺参养殖 的栖息地。
(四)推行刺参健康养殖模式
• 加大刺参养殖技术推广力度,提升技术服
务水平,指导养殖户科学生产,健康发展。
海参立体式养殖
(五)加强刺参增殖放流工作
• 实施刺身增殖放流,增加刺参的资源量。
选择适宜的海区,进行增殖放流。
(六)政府搭建平台,实施品牌战 略
• 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加大对“明
星企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实 施品牌战略,创造品牌效应。
健全刺参良种繁育体系,保护好我国优质 的自然刺参种群。
(三)加大科学投入,加快科技攻 关
• 加强刺参优良品种选育、健康养殖模式等
关键技术的研发; • 整合科研院所技术资源,加快对刺参全价 饲料的研发和病害防治药物的研发; • 加强刺参深加工技术研究,大力研发冻干 海参、即食海参、刺参口服液等食品加工 工艺。

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

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

刺山柑细菌群落的生态功能刺山柑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其果实有着酸甜可口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

然而,刺山柑生长过程中,其叶片、枝条、果实等表面都会聚集一些细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菌群落。

这些细菌群落对于刺山柑的生长、健康和果实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将会详细介绍。

1. 促进植物生长刺山柑细菌群落中存在着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菌株。

比如,一些固氮细菌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此外,硝化菌还可以将土壤中的氨气和铵离子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这些细菌能够协助刺山柑生长,提高其生产力和产量。

2. 保护植物健康刺山柑细菌群落还包括了一些能够保护植物健康的有益菌。

例如,一些产生植物生长素的细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并提高其抵抗力。

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则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侵袭。

这些有益菌还可以提高刺山柑对环境逆境的耐受力,增强其适应性。

3. 影响果实品质刺山柑细菌群落还可以影响果实品质。

研究表明,刺山柑果实上存在的一些细菌可以影响果实的味道和香气。

这些细菌能够产生各种有机酸和香气物质,使得果实更加美味可口。

同时,这些细菌还能够降解果实中的有害物质,保证果实品质的安全和卫生。

4. 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刺山柑细菌群落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还具有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这其中,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形成一种稳定的协同关系。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可以滋养细菌,而细菌则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和保护。

此外,刺山柑细菌群落还可以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增强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持久力,提高土壤质量。

综上所述,刺山柑细菌群落具有促进植物生长、保护植物健康、影响果实品质和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生态功能。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群落的成分和作用,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微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鱼用益生菌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鱼用益生菌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鱼用益生菌的作用及功能主治前言益生菌是一种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它能够维持宿主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抑制有害菌生长等。

近年来,鱼用益生菌也成为了养殖业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鱼用益生菌的作用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主治。

作用1.有益菌种:鱼用益生菌中包含多种益生菌,如乳酸菌、酵母菌等。

这些菌种可以在鱼的肠道内生长繁殖,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害菌的位置,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调节消化功能:鱼用益生菌可以通过产生有益酶和有益物质来促进鱼类的消化功能。

它们可以分解饲料中的复杂物质,增加营养的吸收率。

3.提高免疫力: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增强鱼类免疫力。

这使得鱼类更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减少发病率。

4.抑制有害菌生长:鱼用益生菌可以产生抑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它们能够与有害菌竞争营养和生存环境,并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杀死有害菌。

功能主治鱼用益生菌在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其具体功能主治如下:1.促进鱼类生长:鱼用益生菌可以通过优化肠道环境,增加营养吸收率和饲料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鱼类的生长速度。

同时,益生菌还能降低养殖鱼类的抗应激能力,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

2.提高鱼类免疫力:益生菌可以调节鱼类的免疫系统,增强鱼类的抵抗力。

它们能够增加鱼类体内抗氧化物的含量,减少自由基对鱼体的损伤,提高鱼类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预防肠道感染:鱼用益生菌能够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预防鱼类肠道感染。

通过竞争营养和生存空间,益生菌能够降低有害菌在肠道中的存活率,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4.改善水质:鱼用益生菌可以分解鱼粪和残饵中的有机物,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它们能够降低水质中的臭味,改善水环境,提高养殖水体的质量。

5.减少用药量:鱼用益生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益生菌可以降低鱼类常规养殖中的疾病发生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护水生环境。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樊英;于晓清;李乐;李天保;叶海斌;王勇强【期刊名称】《水产学杂志》【年(卷),期】2014(027)004【摘要】在15±0.5℃条件下,向初始体质量为(21.00±2.00)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体内注射400μL(质量浓度为1.2 mg· mL-1)几种免疫增强剂(黄芪多糖、枸杞多糖、黄柏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党参提取物、菊粉、天蚕素、神曲提取物、山楂提取物),第1、3、5d时测定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第5d时制作前肠组织切片,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3d,菊粉组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最高,达15.16μg·g-1 ·min-1,与对照组7.07μg·g-1· min-1差异显著(P<0.05),而黄柏提取物抑制了蛋白酶活性;神曲组淀粉酶活性达72.57 U· dl-1,与对照组(53.2 U· dl-1)差异显著(P<0.05);菊粉和山楂提取物对仿刺参肠道纤维素酶活性影响显著(P<0.05),其他处理组与对照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黄芪多糖组褐藻酸酶活性最高,达2.06μg·g-1·min-1,其次是菊粉组.在养殖试验期间淀粉酶比活力变化趋势较稳定,纤维素酶次之,褐藻酸酶和蛋白酶变化幅度较大.各种免疫增强剂对仿刺参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不同,黄柏、苦参提取物损伤了组织结构,而黄芪多糖、菊粉等促进了细胞分泌.【总页数】7页(P46-51,59)【作者】樊英;于晓清;李乐;李天保;叶海斌;王勇强【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7;S963【相关文献】1.不同生长阶段仿刺参肠道内含物及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J], 周玮;田甲申;黄俊鹏;张弼2.不同糖种类及糖水平对松浦镜鲤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J], 李晋南;王常安;王连生;赵志刚;罗亮;都雪;徐奇友3.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J], 樊英;李乐;于晓清;刘恩孚;李天保;许拉;叶海斌4.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对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J], 刘婷婷;夏雪茹;常兴发;刘树栋;韩帅娟;刘亚娟;陈宝江5.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J], 陈明哲;程云旺;鲁康乐;张春晓;宋凯;王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参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刺参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

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在海水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然而,在我国海参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种质、病害和产品质量等诸多问题仍制约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有效减少水产养殖用药量,本文结合养殖生物生长特性,对相关技术手段加以分析,以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减少刺参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

一、推广使用网箱生态育苗、保苗传统的育苗方式是通过工厂化车间进行繁育和保苗,由于养殖密度较大,需要定期进行保苗处理,部分育苗技术员会使用抗生素维持苗种活力。

池塘网箱生态育苗、保苗技术在不使用药物情况下,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生产管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强化自然选择、提高苗种的质量、提供优质生态苗种,对维护和修复海区环境起到良好效果。

具体技术内容是选择水体交换方便、堤坝防护牢靠、水深适度的池塘,在网箱中投入变色的刺参幼体或更大规格苗种进行后期培育。

若池塘和网箱条件许可,可适当延长培育时间,苗越大将来入池成活率越高,如环境不再适合幼苗生长则撤掉网箱,将参苗连同附着基一同投放到苗礁上,使其在全自然状态下生长。

池塘网箱生态保苗技术与传统工厂化育苗相比,不仅苗种入池塘成活率高出数倍,而且可有效防止水质污染和药物残留,经济效益显著。

二、刺参、单环刺螠混养,减少池塘用药刺参工厂化育苗和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饵料会造成水体中有机质含量过高,需要定期倒池换水,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单环刺螠为杂食性动物,栖息于泥沙底质中。

刺参和单环刺螠混养,刺参的粪便可作为单环刺螠的饵料进行二次利用,同时单环刺螠能够摄食水体、泥沙中的有机质,改变底质的有机物组成,分解硫化氢等,起到净化养殖水质和改善底部环境的作用。

此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由于单独养殖刺参导致水质富营养化而需要换水的频次,同时单环刺螠对药物的敏感性也限制了养殖过程中的药物使用。

因此单环刺螠和刺参的混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刺参 肠道 菌群和 消化酶抗 病 免疫调 节研

稚 参 在 养 殖 过程 中 的 高死 亡 率 仍 是 制 约 苗 种
产 量 的瓶 颈[ 3 7 , 3 8 ] 。研究 表 明 , 造 成稚参 大规 模死 亡是 以弧菌 为 主要 病原 菌 感染 导致 , 一旦 发病 可 在短 期
究 结果 表 明 , 海 参 的前 肠 主要 是对 食 物进 行 酶 消化
耐受低温 , 不适于刺参养殖环境 。所 以从刺参肠道 本 身筛 选 益 生菌 , 更 有利 于 刺参 疾病 防控 。利用 生 物修 复方 法 改 良生态 环 境 和防 治疾 病 , 具有 针对 性 强、 效益 高 、 使用方 便等 优点 。据研 究芽孢 杆 菌具有 分解碳系 、 氮系 、 硫系污染物 、 分解淤泥和絮凝等作 用, 有 些 芽孢 杆 菌 可 以抑 制病 原 菌 , 是 生 态修 复 中
在春季刺参肠道中以假单胞菌属 占优势。 推测这可
能是 由于 不 同季节 刺 参 自身 的 生理 代谢 情 况 不 同 , 以及 生 长 环境 温度 盐 度 的变 化 , 导 致其 肠 道微 生 物
种群 结构 的差 异 。
换【 3 l I 。 刺参 的食性 在发 育过 程 中是 不 断变化 的 , 蛋 白 酶 和淀粉 酶活性 能 够 随饲 料 营养 含量 变化 而 变化 。 吴永 恒[ , 为刺 参消化 道 内蛋 白酶 活性对 饲 料 中粗
化 酶活性 下 降[ 3 4 。 。不 同发 育 阶段 蛋 白酶 活性 也 有 差异 , 且 蛋 白酶 和淀 粉 酶 活性 比值 能 反 映食性 的转
参肠道中还存在灿烂弧菌 , 灿烂弧菌是引起养殖刺 参腐皮综合征的主要病原菌 , 该株细菌能够耐受低
温 。冬 、 春季 节养 殖环 境 与肠道 中优 势菌 还存 在 假单 胞 菌 、 芽孢杆菌 , 其 分 析 结 果 与 近 年 来 国 内外 有关 海洋 微生 物多 样性 的报 道一致 [ 2 0 , 2 1 I 。 李彬 [ 9 9 J 提 出
刺 参 营 养学 是 以刺 身 消化 生 理为 基础 的 , 掌 握 刺 参 体 内消 化 酶 的种类 及 其在 体 内的分 布 , 各种 消 化酶 的性 质 , 对 于 加强 刺参 消 化 生理 的研 究 具有 重 要 的意义 。消化 酶活性 是 反映水 产 动物 营养生 理 的
重要 指标 , 其 消化 酶活 性 的变 化 可 以反 映水 产 动物 在环 境 中 的生 理状 态 和对 环境 的适应 性 , 其 与 水产 动物 的生 长发 育有 着紧密 的联 系I 2 8 ] 。
第 4期
陈文博 , 等
刺参肠道菌群和消化酶在生态养殖 中的作用及研究
化 有 机磷 增加 其 可 用性 I 】 7 l 。李彬 ㈣研 究 发 现正 常刺
最高 , 必 须依 赖 高 活性 蛋 白酶 对食 物 中 的蛋 白质进 行 消化 。淀 粉 酶也 是刺 参 的 主要 消化 酶 , 活力 略低 于 蛋 白酶 ,并 且 在 刺参 消化 道 不 同部 位 的活 性 和 D H均不 同1 3 3 1 。刺参 “ 夏眠” 后, 肠 道 变短 、 薄 而细 , 消
着 多种 类群 的 常驻细 菌 ( 尤 其是 在 中肠和后 肠 ) 。研
优势地位 。 刺参 的淀粉酶活力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 断 上升 , 推 测 刺参 在成 体 养殖 阶段 其食 性 似 乎也 在 发 生 变化 , 糖 类 水解 酶 , 尤 其 是 淀粉 酶 的高 低 有 可
能制 约着 刺参 的生 长 。
内导致全军覆灭[ 3 9 , 4 o 1 。 李彬【 研 究表明刺参肠道中的 灿 烂弧 菌 与芽 孢杆 菌 等处 于 一种 平衡 状 态 , 在低 温 状 态 时 刺参 抵 抗 力 较 弱 , 容 易 破 坏 菌 群 平衡 , 部 分
低 温致病 菌 繁殖迅 速而 引发疾 病 。多数水 产有 益菌 群 是从 陆生 动物养 殖环 境和 肠道 中分 离 获得 [ 4 J I , 不
的场所 , 而 吸收 和代谢 主要 发生 在后 肠[ 2 5 - 2 6 1 。后肠 中 种 类 繁 多 的细 菌 可 能 在刺 参 的 营养 吸收 以及 代 谢
过程 中起 作用 。研 究 结果 与 H o v d a M B t r O 的结论 一
致。
2 刺参肠道消化酶在分解代谢 中的作用
蛋 白含量 有 适应 性 变 化 , 超 过 最适 含 量虽 蛋 白酶 活
高菲
对刺参 肠道 不 同部 位 的菌群 进 行 了分
性提 高 , 但 增重 率却 没 有增 加 。刺 参肠 道 内蛋 白酶 活性 随饲 料 中粗 蛋 白含量 的提 高而有 所下 降 。消 化 酶 分 泌量 多 少 与 活 性 的 大 小不 仅 与 消 化 系 统 自身 有关 , 还 与机体 整体 代谢 的调控 水平 相适 。 唐黎 【 3 I 提 出幼参 和成参 消化 酶 中蛋 白酶 的活 性 远 高于 其他 酶 , 消 化 和利 用蛋 白质 的能 力较 强居 于
李彬 『 1 7 研 究表 示刺 参肠 道与 养殖 环境 中异养 细菌 数
量 的变化趋 势基 本相 同, 异养细菌数量秋季 、 夏季 较高 , 冬、 春 季较低 。刺 参肠 道 中弧菌 与异养 细菌 数 量 的 比例高 于水 环境 。这些 结果 能够 推论刺 参肠 道
中 的细菌 群 落不 是全 部 来 自摄 食 , 肠 道 中可 能定 居
析 ,结 果 显示 细 菌群 落 可 主要 归属 于 5大 类 群 , 即

变 形菌 纲 、 ^ I , 一 变形 菌 纲 、 6 一 变形 菌 纲 、 拟 杆 菌纲 和
柔膜 菌纲 , 这 与李 彬f 2 】 所 得 的结果 一致 。 芽孢 杆菌 分
别 是底 泥 、 附着基 泥 和刺参 肠道 中的优 势菌 之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