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扩散机理

合集下载

曝气原理及装置

曝气原理及装置

曝气原理及装置
曝气是指将空气通过气体液体接触面上方进入液体中,使氧气以分子扩散和气泡扩散等方式溶解到液体中,以增加液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的过程。

曝气装置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曝气器:曝气器是曝气装置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空气进一步细分为小气泡,增加气泡与液体接触面积,以促进氧气的溶解。

常见的曝气器有喷射曝气器、旋流曝气器等。

2. 气源:气源是提供曝气器所需气体的设备,常见的气源包括压缩空气机、空气泵等。

3. 气液分配系统:气液分配系统用于将气体均匀地分配到曝气器上。

常见的气液分配系统包括气体分配管、气体调节阀等。

4. 气体输送管道:气体输送管道用于将气体从气源输送到曝气器。

通常包括气体输送管、接头等。

5.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曝气装置的运行,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气体压力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等。

曝气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曝气器将气体细分成小气泡,通过气泡的扩散和液体的搅拌作用,增加氧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氧气的溶解。

这样可以提高液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满足生物处理等过程中的氧气需求。

曝气原理

曝气原理

曝气原理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

它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

空气中的氧通过曝气传递到水中,氧由气相向液相进行传质转移,目前应用较多的扩散的理论是刘易斯和惠特曼提出的双膜理论。

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水”界面上存在着气膜和液膜,气膜外和液膜外有空气和液体流动,属紊流状态;气膜和液膜间属层流状态,不存在对流,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压梯度和浓度梯度。

如果液膜中氧的浓度低于水中氧的饱和浓度,空气中的氧继续向内扩散透过液膜进入水体,因而液膜和气膜将成为氧传递的障碍,这就是双膜理论。

显然,克服液膜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快速变换“气-液”界面。

曝气搅拌正是如此,具体的做法就是:减少气泡的大小,增加气泡的数量,提高液体的紊流程度,加大曝气器的安装深度,延长气泡与液体的接触时间。

曝气设备正是基于这种做法而在污水处理中被广泛采用的。

2曝气类型曝气类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鼓风曝气,一类是机械曝气。

鼓风曝气是采用曝气鼓风机,曝气器;扩散板或扩散管在水中引入气泡的曝气方式。

一般乙烯厂的污水处理多采用这种方式。

机械曝气是指利用叶轮等器械引入气泡的曝气方式。

所有的曝气设备,都应该满足下列3种功能:①产生并维持有效的气-水接触,并且在生物氧化作用不断消耗氧气的情况下保持水中一定的溶解氧浓度;②在曝气区内产生足够的混合作用和水的循环流动;③维持液体的足够速度,以使水中的生物固体处于悬浮状态。

3实际应用摇臂式微孔曝气器因为有氧利用率高、检修方便等优点,较多应用在生产负荷较重、污水水质较恶劣的一级生化系统;固定式动态曝气器则因为有氧利用率稍低但可以长期保持,检修困难但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一般应用在生产负荷较低,污水水质较好的二级生化系统。

射流曝气器工作原理

射流曝气器工作原理

射流曝气器工作原理当液体通过射流曝气器进入气液混合器时,液体将由引入管道进入,并与来自喷嘴的高速气体相混合。

当液体靠近喷嘴的时候,由于与气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剧烈的扰动。

这种剧烈扰动引起了湍流,进而导致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扩散。

由于喷嘴的高速气体是通过孔板或分流器产生的,其速度范围为32-64m/s。

当液体与气体扩散时,气体被分散成许多小气泡,并与液体中的污染物接触。

同时,喷嘴的高速气体创建了一个负压区域,吸引了空气中的氧分子和其他气体。

这些气泡中富含了溶解氧,它们通过液体中的上升运动将溶解氧输送到废水中。

此外,射流曝气器的设计还考虑到了气体的流通性。

由于射流曝气器中液体的流速较高,因此产生了较强的气液混合效果。

较高的混合效果导致了更大的气液接触界面,从而提高了气体的传递效率。

此外,射流曝气器还利用喷嘴的高速气体产生的负压区域来增加溶解氧的转移速率。

1.液体通过射流曝气器进入气液混合器,并与喷嘴的高速气体发生剧烈的扰动。

2.剧烈的扰动引起了湍流,并导致气体与液体的扩散。

3.液体中的污染物与气体分散成许多小气泡,与溶解氧接触。

4.高速喷嘴产生的负压效应吸引了空气中的氧分子和其他气体。

5.溶解氧通过气泡的上升运动输送到废水中。

射流曝气器的工作原理有效地提高了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促进了溶解氧的传递。

在废水处理中,射流曝气器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

此外,在其他工业领域中,射流曝气器也可以用于搅拌、冷却和气体吸收等过程。

以上就是射流曝气器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它通过高速喷嘴产生的剧烈扰动和气液混合效应,将溶解氧输送到废水中,从而促进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曝气处理 扩散盘的作用

曝气处理 扩散盘的作用

曝气处理扩散盘的作用
曝气处理是目前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水处理方法之一。

曝气处理的核心是利用曝气设备把空气注入水体中,使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分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而在曝气处理中,扩散盘则是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设备之一。

扩散盘是曝气处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圆形或长条形的设备,通常由许多小孔组成。

在曝气处理中,扩散盘的作用是将空气均匀地注入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分解,从而净化水质。

扩散盘通常是由不锈钢制成,耐腐蚀性能较好。

它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曝气处理场景。

在运行过程中,扩散盘需要通过曝气管道与曝气机相连,以便将空气输送到水体中。

扩散盘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在曝气处理中,曝气机通过曝气管道将空气输送到扩散盘中,然后扩散盘将空气均匀地分散到水体中。

在水体中,由于空气的注入,微生物可以更加充分地进行代谢作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扩散盘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保证曝气处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如果扩散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空气不能均匀地分散到水体中,从而导致曝气效果不佳。

因此,在使用扩散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保证曝气处理的效果。

扩散盘是曝气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它的作用是将空气均匀地注入水体中,保证微生物能够充分代谢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因此,在曝气处理中,扩散盘的合理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

曝气原理和曝气设备

曝气原理和曝气设备

曝气原理和曝气设备曝气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空气通入水体中,促进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及气体溶解,从而提高水质。

本文将介绍曝气的原理和曝气设备。

曝气的原理曝气是一种通过通入空气来提供氧气的方法,以促进水中溶解氧(DO)的增加。

曝气将空气通过曝气设备在水体中进行通气,使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从而提高水中的溶氧量。

曝气的过程中,由于气泡的形成和运动,气液界面的扩散面积增加,氧气能够更快地传递到水体中,从而提高水体的溶氧量。

曝气设备曝气设备是实现曝气的关键设备,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曝气设备。

1.气水混合曝气器:气水混合曝气器是一种常见的曝气设备,它通过将水和气体同时进入曝气装置,通过高速旋转进气装置产生水气混合物,在气液界面形成气泡并向上浮升,从而将溶解氧带入水中。

2.压力式曝气装置:压力式曝气装置是一种通过压力差促使氧气溶解到水中的曝气设备。

它通常由压缩空气系统和带有多孔板或喷嘴的曝气装置组成。

压缩空气通过装置产生气泡,气泡进一步分散为微小气泡,提高气液界面的扩散面积。

3.曝气槽:曝气槽是一种通过水位差和重力作用来实现曝气的设备。

水从曝气槽的上层流入下层,通过与气体的接触,气体溶解到水中。

曝气槽通常由多个层次的装置组成,以增加气液接触的时间和表面积。

曝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水质要求进行选择。

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选择适当的曝气设备可以提高废水的生物处理效率和COD (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而在饮用水处理中,曝气可以通过增加溶解氧量来提高水体的口感和品质。

总结曝气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法,通过将空气通入水体中,促进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及气体溶解,从而提高水质。

曝气设备是实现曝气的关键设备,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曝气设备。

选择合适的曝气设备能够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提高水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和运行。

曝气器原理

曝气器原理

曝气器原理
曝气器是一种用于在水体中增加溶解氧浓度的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通过水体中,利用气泡与水体接触来实现氧气的传递。

具体原理如下:
1. 气泵产生气流:曝气器通常使用气泵将空气吸入,然后通过管道将气流输送至曝气器。

2. 气流进入曝气器: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曝气器,通常是通过一个小孔或扩散器等设备控制气流的进入量。

3. 气泡冒出:当气流进入曝气器后,会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随着气流的推动逐渐往上冒出水面。

4. 气泡与水体接触:气泡在冒出水面的过程中与水体进行了充分接触,氧气分子从气泡中扩散到水体中。

5. 溶解氧增加:由于气泡与水体接触面积大,气泡冒出水面的速度快,并且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产生湍流,进一步增加气泡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氧气更快地溶解到水体中。

通过以上步骤,曝气器能够有效地将氧气溶解到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这对于养殖、污水处理等环境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水处理曝气原理

水处理曝气原理

水处理曝气原理水处理曝气原理水处理曝气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使水中溶解的氧气浓度增加,从而促进细菌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下面详细介绍水处理曝气的原理。

一、曝气设备曝气设备是实现水处理曝气的关键工具。

通常使用的曝气设备包括机械式曝气机、喷射式曝气机和微孔式曝气器等。

机械式曝气机通过旋转叶轮或离心轮产生涡流,从而将空气吸入并混合到水中。

这种设备结构简单,但能耗较高。

喷射式曝气机则是通过利用高速液流将空气回收到液体中。

它既能提供充足的溶解空氧,又能保证在整个系统中产生均匀分布的流动。

这种设备能耗低、效率高、安装方便等特点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备。

微孔式曝气器则是通过微孔板上开有许多小孔来将空气注入水中。

这种设备能耗低,但需要定期清洗孔板以避免堵塞。

二、曝气过程曝气过程是指将空气注入水中的过程。

曝气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溶解和扩散。

1. 溶解阶段在溶解阶段,空气被注入水中后,会受到水的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逐渐溶解于水中。

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定时间。

2. 扩散阶段在扩散阶段,已经溶解于水中的氧气开始向周围环境扩散。

由于氧分子比空气分子小,因此其扩散速度较快。

三、作用机理水处理曝气主要通过增加水中溶解的氧气浓度来促进细菌生长和代谢,加速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具体作用机理如下:1. 促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细菌是自然界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之一,它们对有机物质具有强烈的吸附能力,并能通过代谢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而细菌的代谢需要氧气的参与,因此,水中溶解的氧气浓度越高,细菌生长和代谢的速度就越快。

2. 促进有机物降解和去除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污水、废水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很难被细菌降解和去除。

而曝气后,水中溶解的氧气浓度增加,细菌生长和代谢加速,从而促进了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四、总结水处理曝气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处理方法。

通过将空气注入水中,增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浓度,从而促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并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微孔曝气器原理

微孔曝气器原理

微孔曝气器的原理是挤压空气,使空气从橡胶膜片的微孔中逸出,形成微小气泡并扩散到水中。

微孔曝气器在6米深的水中的氧利用率可达到30%以上,氧利用率较高。

然而,微孔曝气器易堵塞破损,寿命较短。

当使用一定年限后,微孔曝气器会因为结垢堵塞而造成风压和能耗上升,破损后氧利用率会骤降,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微孔曝气器通常适用于生活废水等低浓度废水处理。

它具有服务面积大、氧利用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然而,对于工业废水,尤其是含钙和重金属的废水,微孔曝气器容易堵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

此外,射流曝气器是一种较早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曝气工艺。

它的原理是循环水高速喷射,卷吸空气,并在腔体内混合后沿喷嘴方向射出。

射流曝气器具备服务面积大、不易堵塞等优势。

然而,由于需要额外配备循环水泵,因此能耗较大。

在含钙废水中,喷嘴容易结垢堵塞。

总的来说,微孔曝气器和射流曝气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选择哪种曝气器取决于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废水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测试,以确定最适合的曝气器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曝气扩散机理
参考资料:/news/details7294.htm 曝气扩散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核心技术,曝气扩散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

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

1 按照流体运动性质分析曝气扩散的区别
曝气扩散的实质就是使气相中的氧向液相中转移。

气相中的氧转移为液相中的溶解氧,是通过流体运动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而完成的。

因此,按照流体运动性质来分析则可以看出曝气扩散技术的区别。

如果采用流体运动的性质来区分,曝气扩散技术则有下列两种基本形式。

1.1 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叶轮与转刷(盘)表面曝气是采用制造液相流体的水跃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射流曝气是依靠射流液相流体吸入气相流体而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些均是属于液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重质液相流体运动;轻质气相流体是被动接触;在叶轮或转刷(盘)搅动处、射流口附近产生局部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

1.2 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
鼓风曝气是由风机输送气相流体,经曝气器的扩散作用以升泡运动的方式形成气液接触界面,这就是属于气相流体主动运动型,其技术特征是:动能作用于轻质气相流体运动;重质液相流体是被动接触;由升泡的上升运动,可产生立体连续的气液接触界面。

2气流扩散的技术合理性
在鼓风曝气系统中,曝气器是终端关键设备,曝气器的功能实质就是对气流进行扩散。

2.1气流扩散的合理性
孔隙扩散不可能使气流扩散实现技术合理性。

曝气器对气流的扩散,从理论上讲当然是扩散程度越高越好,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泡越细越好”。

按照孔隙扩散的原理,“泡细” 与“阻力”是一对矛盾;孔隙越细排气所产生的气泡也就越细,但孔隙越细阻力也就越大,孔隙也就越容易被堵塞,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气量也就越少。

因此孔隙的细小只能解决“泡细”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必然存在损耗大、气流扩散技术合理程度低、性能不可靠等问题。

2.2气流扩散技术合理的基本要求
排气阻力要小排气通畅可靠性要大,在此前提之下实现气流越分散越好。

通常污水处理曝气气源均采用的是鼓风方式,鼓风机属于低压运行设备,排气阻力大必然要影响到鼓风机的动力效率。

污水处理工艺的条件较为复杂多变,要达到排气阻力小和无堵塞的技术可靠性,排气孔只能是采用大孔(<Φ5mm=,但是,按照孔隙扩散的原理大孔排气是不可能产生细泡;因此,要使气流扩散技术合理,就必须由孔隙扩散之外寻求其他的扩散方法。

2.3关于孔隙可变的孔隙扩散
采用软性膜可变孔隙排气,虽然可使防止堵塞的性能得到改善,但是由于要求孔隙尺寸是在十分细小的范畴(0~100μm);因此,软性膜可变孔隙排气仍难以解决易堵塞与阻力大的问题。

软性膜在长期的受压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软性膜疲劳与老化问题,使孔隙可变的技术可靠性不高(孔膜易损)。

2.4 动力扩散的技术合理性
动力扩散利用气体在水体中的上浮动力,发生“碰”与“撞”的作用而获取细泡,气流扩散完全脱离了细小孔隙的束限作用。

由于动力扩散采用的是大孔排气,实现了阻力小、不堵塞的扩散技术合理性。

仅是“技术合理”还不行,还要是“功能高效”,旋混曝气器具备设计科学的旋流、导流、紊动阻挡等多种“碰”与“撞”作用,实现了既是大孔排气又是功能高效,PD 旋混曝气器很好地解决了动力扩散的技术合理性。

3 曝气器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污水处理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

采用技术性能可靠的曝气设备,是确保污水处理装置长期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

3.1由于鼓风曝气动力效率高,立体布气性能好,目前应用较为普遍。

鼓风曝气的终端关键设备是曝气器,因此可以说曝气器的技术发展状况就代表了鼓风曝气的技术水平。

由于曝气池相关的工艺理论计算,基本点就是曝气氧利用率,从而导致出现了对曝气器的技术评价重点集中在氧利用率,也导致出现了孔隙扩散——排气孔隙越来越细的现象。

3.2应当指出,孔隙扩散由固定孔隙到软性膜可变孔隙,技术水平是有所发展,孔隙扩散曝气器在污水处理装置新安装投运初期会表现良好,但孔隙扩散技术可靠程度太低,现实运行情况不尽人意,这就不得不使人深思孔隙扩散中的技术合理性问题。

3.3任何一种设备,其功能效率必须要有合理的技术支持,这是一个很通常的技术原则,孔隙扩散完全不符合这样的技术原则。

从理论上讲,设备的功能效率是越高越好,但这种功能效率如果没有合理的技术支持,则其肯定是不可靠的。

曝气器的“氧利用率”当然是要越高越好,但如果实现这种效率是以降低技术可靠性为代价,显然是有问题的。

3.4目前所谓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孔隙扩散,可以使曝气器氧转移率达到30%以上,但无非是排气孔隙更加变细,进气除尘要求更加严格,阻力损耗更加增大;即以更加的技术不合理来实现的,其实际应用结果也只能是技术更加的不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