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制动器_主题创新报告_20131003
制动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3.双向双领蹄式 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是两蹄片浮动,用各有两个活塞的两轮缸张开 蹄片(图8—1c)。 无论是前进或者是倒退制动时,这种制动器的两块蹄片始终为领蹄,所以制动 效 能 相 当 高 ,而 且 不 变 。由 于 制 动 器 内 设 有 两 个 轮 缸 ,所 以 适 用 于 双 回 路 驱 动 机 构 。 当一套管路失效后,制动器转变为领从蹄式制动器。除此之外,双向双领蹄式制动 器的两蹄片上单位压力相等,因而磨损均匀,寿命相同。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因有 两个轮缸,故结构上复杂,且调整蹄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工作困难是它的缺点。 这种制动器得到比较广泛应用。如用于后轮,则需另设中央驻车制动器。 4.双从蹄式 双从蹄式制动器的两蹄片各有一个固定支点,而且两固定支点位于两蹄片的不 同端,并用各有一个活塞的两轮缸张开蹄片(图8—1d)。 双从蹄式制动器的制动器效能稳定性最好,但因制动器效能最低,所以很少采 用。 5.单向增力式 单向增力式制动器的两蹄片只有一个固定支点,两蹄下端经推杆相互连接成一 体,制动器仅有一个轮缸用来产生推力张开蹄片(图8—le)。 汽车前进制动时,两蹄片皆为领蹄,次领蹄上不存在轮缸张开力,而且由于领 蹄上的摩擦力经推杆作用到次领蹄,使制动器效能很高,居各式制动器之首。与双 向增力式制动器比较,这种制动器的结构比较简单。因两块蹄片都是领蹄,所以制 动器效能稳定性相当差。倒车制动时,两蹄又皆为从蹄,结果制动器效能很低。因
浮 动 钳 式制 动 器的 优 点有 :仅 在 盘 的 内 侧有 液压 缸 ,故 轴向 尺 寸小 ,制 动 器 能 更 进 一 步 靠 近 轮 毂 ;没 有 跨 越 制 动 盘 的 油 道 或 油 管 ,加 之 液 压 缸 冷 却 条 件 好 ,所 以 制动液汽化可能性小;成本低;浮动钳的制动块可兼用于驻车制动。
汽车制动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我国汽车制动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
本文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总结其性能特点,为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特点;2. 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3. 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品牌汽车,车型为XX型;2. 实验设备:汽车制动性能测试台、制动踏板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制动距离传感器等;3. 实验内容:汽车制动性能试验,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等指标;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动距离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距离为100m,满足国家标准。
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距离略大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中低速行驶时,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制动距离增加。
2. 制动减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10m/s²,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减速度为8m/s²,略低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减速度下降。
3. 制动协调时间实验结果显示,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0.8s,满足国家标准。
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协调时间为1.2s,略高于标准值。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响应速度较慢,导致制动协调时间增加。
4. 制动系统可靠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较高,但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系统可靠性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制动效果不稳定。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该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制动性能较好,满足国家标准;(2)在中低速行驶时,制动性能略低于标准值,需要进一步优化;(3)制动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可靠性有所下降,需要提高制动力分配均匀性。
【精品文档】制动器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制动器开题报告篇一:制动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轻型载货汽车制动器设计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汽服1002班—17学生姓名:张武寿指导教师:黄玮职称:副教授201X 年 12 月 24 日篇二:盘式制动器开题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三:制动器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制动器主要有摩擦式、液力式和电磁式等几种形式。
电磁式制动器虽有作用滞后性好、易于连接而且接头可靠等优点,但因成本高,只在一部分总质量较大的商用车上用作车轮制动器或缓减速器;液力式制动器一般只用作缓速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仍为摩擦式制动器。
摩擦式制动器按摩擦副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鼓式、和盘式和带式三种。
带式制动器只用作中央制动器;鼓式和盘式制动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
汽车是现在交通工具中用的最多、最普遍、也是运动得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上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制约汽车运动的装置,而制动器又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件。
汽车的制动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随着公路业的迅速发展和车流密度的日益增大,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人身和车辆安全,必须为汽车配备十分可靠的制动系统。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频繁进行制动操作,由于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交通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非常重要的性能之一,改善汽车的制动性能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现在汽车普遍采用的摩擦式制动器的实际工作性能是整个制动系中最复杂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改进制动器的机构、解决制约其性能的突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汽车制动系统是汽车行驶的一个重要主动安全系统,其性能的好坏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路面情况复杂程度的提高,更加需要高性能、长寿命的制动系统。
2024年制动器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制动器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目录序言 (4)一、制动器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4)(一)、行业背景分析 (4)(二)、产业发展分析 (5)二、制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一)、产品规划 (6)(二)、建设规模 (7)三、市场分析 (10)(一)、行业基本情况 (10)(二)、市场分析 (11)四、制度建设与员工手册 (12)(一)、公司制度体系规划 (12)(二)、员工手册编制与更新 (13)(三)、制度宣导与培训 (14)(四)、制度执行与监督 (16)(五)、制度评估与改进 (17)五、制动器项目选址说明 (19)(一)、制动器项目选址原则 (19)(二)、制动器项目选址 (20)(三)、建设条件分析 (21)(四)、用地控制指标 (23)(五)、地总体要求 (24)(六)、节约用地措施 (25)(七)、总图布置方案 (26)(八)、选址综合评价 (28)六、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30)(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30)(二)、社会责任制动器项目与计划 (30)(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31)(四)、节能减排与环保措施 (31)(五)、社会公益与慈善活动 (32)七、组织架构分析 (32)(一)、人力资源配置 (32)(二)、员工技能培训 (33)八、环境影响评估 (35)(一)、环境影响评估目的 (35)(二)、环境影响评估法律法规依据 (35)(三)、制动器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35)(四)、环境保护措施 (36)(五)、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 (36)(六)、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要求 (37)九、风险评估 (37)(一)、制动器项目风险分析 (37)(二)、制动器项目风险对策 (38)十、制度建设与员工手册 (39)(一)、公司制度建设 (39)(二)、员工手册编制 (40)(三)、制度宣导与培训 (42)(四)、制度执行与监督 (44)(五)、制度优化与更新 (45)十一、公司治理与法律合规 (46)(一)、公司治理结构 (46)(二)、董事会运作与决策 (48)(三)、内部控制与审计 (49)(四)、法律法规合规体系 (50)(五)、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经营 (52)十二、供应链管理 (53)(一)、供应链战略规划 (53)(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55)(三)、物流与库存管理 (56)(四)、供应链风险管理 (58)(五)、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 (59)十三、团队建设与领导力发展 (60)(一)、高效团队建设原则 (60)(二)、团队文化与价值观塑造 (61)(三)、领导力发展计划 (63)(四)、团队沟通与协作机制 (64)(五)、领导力在变革中的作用 (66)十四、制动器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66)(一)、制动器项目管理方法论 (66)(二)、制动器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67)(三)、团队组建与角色分工 (68)(四)、沟通与协作机制 (68)(五)、制动器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 (69)十五、人力资源管理 (70)(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70)(二)、人员招聘与选拔 (71)(三)、员工培训与发展 (73)(四)、绩效管理与激励 (73)(五)、职业规划与晋升 (74)(六)、员工关系与团队建设 (75)序言本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旨在全面介绍和规划一个创新性的制动器项目,以满足需求。
制动器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制动器设计摘要制动器可以分两大类,工业制动器和汽车制动器,汽车制动器又分为行车制动器(脚刹)和驻车制动器。
在行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行车制动(脚刹),便于在前进的过程中减速停车,不单是使汽车保持不动。
若行车制动失灵时才采用驻车制动。
当车停稳后,就要使用驻车制动(手刹),防止车辆前滑和后溜。
停车后一般除使用驻车制动外,上坡要将档位挂在一档(防止后溜),下坡要将档位挂在倒档(防止前滑)。
使机械运转部件停止或减速所必须施加的阻力矩称为制动力矩。
制动力矩是设计、选用制动器的依据,其大小由机械的型式和工作要求决定。
制动器上所用摩擦材料(制动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制动过程,而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工作温度和温升速度。
摩擦材料应具备高而稳定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耐磨性。
摩擦材料分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前者常用的有铸铁、钢、青铜和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等,后者有皮革、橡胶、木材和石棉等。
臂架式盘式制动器是一种新型的主要适用于起重运输机械的制动装置。
本论文着重介绍了其特点、关键零部件的选择或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性能参数及一些台架试验结果。
除此之外还着重介绍了制动臂、松闸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参数及注意事项,同时细节方面对于制动器的静力矩也做了详细的计算设计。
AbstractBrak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dustrial brakes and automotive brakes, automotive brake is divided into brake (foot brake) and the parking brake. In the driving process, generally used brake (foot brake),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deceleration in the forward stop, not just the car to remain intact. If the traffic Zhidongshiling when using the parking brake. When the car completely stopped, it has to use the parking brake (hand brake), to prevent the vehicle front and rear slip slide. After stopping the general addition to the parking brake, the uphill hanging in a stall to stall (after the slide to prevent), downhill to hang in the reverse gear (to prevent forward slip.)Mechanical moving parts to stop or slow down the resistance of the moment must be applied as the brake torque. Braking torque is the design, selection based on the brake, the size of the pattern and work by the mecha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cision. Friction material used on brake (brake parts)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raking process,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speed. Friction material should have high and stabl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good wear resistance.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friction materials sub-categories. The former are commonly used cast iron, steel, bronze, and powder metallurgy friction materials, which have leather, rubber, wood and asbestos.Disc brake arm frame is a new major for the braking device handling equi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its characteristics, key components of the selection or design methods, the mai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some bench test results. Highlights in addition to the brake arm, loose brake components, etc. The key design parameters and considerations, while the details of the static torque for the brake has also done a detailed calculation of design.第1章概论1.1 制动器(brake staff)简介制动器就是刹车,是使机械中的运动件停止或减速的机械零件;俗称刹车、闸。
制动器开题报告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汽车诞生时起,车辆制动系统在车辆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这种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制动装置需要转换和吸收的动能,与汽车制动初速度的平方和总质量成正比;其需要产生的制动力则与汽车总质量成正比,与制动初速度相对来说关系不大。
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速度和总质量两个参数始终处于不断攀高的状态,这就要求制动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吸收越来越大的能量,并产生接近车轮滑移界限的制动力。
汽车速度的提高对制动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改善汽车的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
同时,世界各国和制动器制造企业对制动器制动性能都提出了各种标准,是制动器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尽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对制动器舍烟台的准确性和高精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动器试验台的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就国外的情状而言,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发达国家对制动器试验台的研究相对较早,实验技术相对成熟。
如德国 Carl Schenck AG公司,德国 Froude Hofmann 公司以及美国 CHASE 公司等研制的制动器试验台,都体现了他们先进而精湛的实验技术。
其中德国 Carl Schenck AG公司研制的惯性制动器试验台,能过同时对两个制动器进行实验。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以一定角速度旋转的惯性飞轮的动能来模拟汽车的动能,并在制动时为被制动器所吸收,从而检测出制动器的性能参数。
国外已经在电惯量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减少或取消机械惯量部分,利用调整系统及计算机控制进行补偿,使实验系统动力特性与具有大质量惯性轮系统一致,即受载后转速变化一致,则系统就是“电惯量”系统,其控制技术就是“惯量电模拟”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可减少原实验系统的结构尺寸,通过控制参数调整系统惯量,提高实验精度。
14—3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弹簧 制动轮
制动蹄 销轴
外抱块式制动器
制动臂
推杆
主弹簧 闸瓦块
制动轮
松闸器
机械压力机工作原理
V带
机械压力机由电动机通 大带轮 过V带驱动大带轮(通常兼作
飞轮)﹐经过齿轮副和离合 器带动曲柄滑块机构﹐使滑 块和凸模直线下行。锻压工 作完成后滑块回程上行﹐离 合器自动脱开﹐同时曲柄轴 上的制动器接合﹐使滑块停 止在上止点附近。
制动器
曲柄轴 连杆 滑块 凸模 板材
凹模
电动机离合器 大齿轮 小齿轮
传动轴
机械压力机工作原理
§14—3 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了解制动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
自行车的制动装置为什么能起制动行车
作用:利用摩擦力矩来降低机器运动部件的转速 或使其停止回转。
闸带式 内涨式 外抱块式
制动器应用举例
常用制动器 闸带式制动器
内涨式制动器 泵
摩擦片 制动蹄
制动器的拆装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制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拆装方法。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实践技能。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汽车维修实训室四、实训工具与材料1. 汽车制动系统1套2. 配套工具一套(套筒、扳手)3. 刹车油、刹车油抽排加注工具4. 刹车片5. 相关书籍及资料五、实训内容1. 制动器结构认识2. 制动器工作原理讲解3. 制动器拆装步骤4. 制动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六、实训过程1. 制动器结构认识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对制动器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钳、制动油管、制动液等部件组成。
通过实物观察和图纸对照,我们对制动器的各个部件有了直观的认识。
2. 制动器工作原理讲解实训教师详细讲解了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油泵将制动液送入制动系统,制动液通过制动油管进入制动钳,使制动钳夹紧制动盘或制动鼓,从而产生摩擦力,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
3. 制动器拆装步骤(1)拆卸前盘式制动器1. 使用两柱式举升机将汽车举升至合理位置,确保汽车可靠地支承起来。
2. 用套筒松开螺栓,拆下车轮。
3. 拆下盘式制动器的外摩擦衬块弹簧夹。
4. 拆下两个定位销盖,拆下定位销。
5. 从滑柱上的软管支座上拆下制动软管。
6. 提起制动钳,使之离开制动盘,并将制动钳挂起,以防止损坏制动软管。
7. 从固定板上拆下外摩擦衬块。
8. 拆卸固定板的2个螺栓,拆下固定板。
9. 拆下制动盘。
(2)拆卸盘式后制动摩擦块1. 使用两柱式举升机将汽车举升至合理位置,拆下车轮总成。
2. 拆下制动摩擦块磨损指示器。
3. 拆下装有减震弹簧或固定夹。
4. 从汽车中部拔出制动钳,将活塞压入制动钳孔中,拆下制动钳导向销。
5. 从制动钳导向销从制动盘上拆下制动钳,并将制动钳挂起。
6. 从制动钳上滑下摩擦块,摆放好各零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0-03
报告目录
i.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 1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 3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3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4 3.1.6 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 4 3.2 学位论文 ................................................................................................ 6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6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 6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 7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7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7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 7 3.3 中文会议论文 ........................................................................................ 8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8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8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 9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 9 3.3.5 发文较多的人物 .......................................................................... 9 3.3.6 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 9 3.4 外文期刊论文 ........................................................................................ 9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9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 10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 10 3.5 外文会议论文....................................................................................... 12 3.5.1 近十年外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 12 3.5.2 外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 13 3.5.3 最近相关外文会议论文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