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的抗体区分方法的建立

合集下载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磁珠分离方法初步建立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磁珠分离方法初步建立

摘要:禽流感病毒(aiv)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人畜共患病原,环境中微量病原是潜在的重要传染源,很难进行监测。

为了提高畜禽环境中微量病原的监测效率,样品的必要预处理非常重要。

制备了粒径约30~100 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利用戊二醛二步法偶联h9-ha单抗和磁珠,偶联效率约为130 mg/g;200 μl免疫磁珠(5.6 mg/ml)可分离纯化100 μl血凝价为28的aiv-h9。

制备的免疫磁珠可以为纯化和富集畜禽生活环境中的微量病原提供便利,结合其他病原检测手段将有助于提高环境中病原的监测效率。

关键词:h9亚型禽流感病毒;fe3o4;免疫磁珠中图分类号:s8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0-260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0.038禽流感病毒(aiv)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是举世瞩目的重大人畜共患病原,近年来发生了数起不同血清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为人类积极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流行敲响了警钟[1-4]。

aiv主要通过感染禽的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和粪便不断排出,人和其他动物通过密切接触病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的环境而被感染[5]。

自然界中,鸟和水禽的粪便以及养禽场的废弃物和污水是潜在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加强畜禽内外生活环境中aiv检测,及时预警,更有助于aiv防控。

但环境中组分复杂,一般情况aiv含量少,现有的aiv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很难适应畜禽生活内外环境中微量aiv的监测,直接检测效率低下。

因此,需通过有效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或富集过程以提高检测成功率。

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etic microspheres,imms),或称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 imb),是免疫微球的一种,是表面结合有抗体的磁性微球。

获奖重要科研成果简介-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获奖重要科研成果简介-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获奖重要科研成果简介1. 出口禽肉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人:梁成珠、高宏伟、朱来华、徐彪、鲍蕾、雷质文。

获奖情况:质检总局2005年“科技兴检奖”一等奖、200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摘要:针对我国出口禽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建立了禽肉产品生产、加工安全卫生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兽药残留检测、微生物快速检测、禽肉中其他动物性成分的鉴定技术、热加工变性蛋白检测技术以及禽流感和新城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法。

其中的“复合定量RT-PCR检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研究”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成功应用到出口禽肉产品的检测中。

该项目的应用,可提高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检测效率5倍,降低检测成本2倍。

该研究体系经过在出口企业和检验检疫的实际应用,提高了禽肉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出口禽肉产品的风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主编出版了《出口禽肉产品实用技术》专著,为企业和检验检疫系统培训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为出口禽肉产品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保证,同时也为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出口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质量保障,提供了技术指导。

2. 山东主要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浮游生物入侵种和病原菌研究主要完成人:李伟才、贾俊涛、雷质文等。

获奖情况:国家质检总局2005年“科技兴检奖”二等奖。

摘要:研究了山东主要港口入境船舶压舱水中外来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致病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研究了来自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冰岛、澳大利亚、智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74艘入境船舶,共取得了9000多个数据,掌握了三个港口海域的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获取了74艘入境船舶压舱水中浮游生物群落和病原菌的基本数据,在压舱水中发现了4种外来浮游植物和6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高度危害的浮游植物以及多种致病微生物,探讨了入境船舶压舱水外来浮游生物物种和病原菌对本地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为了解压舱水对本地海区浮游植物的影响和研究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科学数据。

禽流感免疫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禽流感免疫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禽流感免疫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邢佑尚;汪琳;张灿;赵胤泽;栢亚铎;吴亚琼;李玉欣【摘要】本研究应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禽流感亚型病毒Fab抗体,并建立相应ELISA检测方法.用禽流感亚型混合疫苗免疫小鼠,取其脾脏提取总RNA用于扩增免疫球蛋白轻链和重链基因,克隆至噬菌粒pComb3,然后转化入感受态细胞XL1-Blue中,以1012 CFU辅助噬菌体VCSM13进行感染后,获得Fab抗体库容量为8×107 CFU.以H5N1病毒为抗原进行4轮亲和筛选,获得特异性结合的克隆,利用获得的特异性克隆进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Fab antibody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 subtypes was screened by phage antibody library,and an ELISA detec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vaccine mixed of subtypes of AIV, th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harvested spleens, immunoglobulin light-chain and heavy-chain gene was amplificated with the template of total RNA, and cloned into phagemid pComb3, the recombinant phagemid pComb3 was transformed into XLl-Blue competent cells, after infected with helper phage VCSM13, Fab antibody library of 8X10' CFU was obtained. Specific clones anti-H5Nl virus was obtained after 4 rounds of screening, ELISA detec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with specific clones.【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2(039)006【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禽流感病毒;噬菌体抗体库;检测方法建立【作者】邢佑尚;汪琳;张灿;赵胤泽;栢亚铎;吴亚琼;李玉欣【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8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0026;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天津300050;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88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0026;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100026;西南大学,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出现以来,其制备抗体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该技术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和抗体组合文库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Hoogenbcom,2005)。

鉴别猪瘟野毒与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_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_马萍_李达_汤

鉴别猪瘟野毒与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_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_马萍_李达_汤

中国畜牧兽医 2016,43(9):2230-2239China Animal Husbandry &Veterinary Medicine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16.09.003鉴别猪瘟野毒与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马 萍1,2,李 达1,汤德元1*,张元鑫2,张 华2,曾智勇1,刘 霞2,韦冠东1(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2.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阳550008)摘 要:为建立一种对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临床样本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以区分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野毒和疫苗毒感染,为规模化猪场CSF净化奠定基础。

通过对GenBank中CSF野毒、疫苗毒及近源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比对,发现CSF兔化弱毒疫苗株3′-NTR独立存在富含T的插入序列,根据这一特点分别在该插入序列的上、下两端设计2对单一RT-PCR引物并选择特异保守区域设计了二重RT-PCR引物,优化筛选能够鉴别CSF野毒与兔化弱毒疫苗的PCR反应条件,建立了能鉴别CSF野毒和疫苗毒的单一与二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表明,单一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2pg(单一RT-PCR中的1对引物)和1.7pg(单一RT-PCR中的另外1对引物);二重RT-PCR检测CSFV各引物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8.2pg(CSF野毒)和6.7pg(CSF疫苗毒),两种方法均检测不到PRV、PRRSV、JEV、BVDV、PCV2的DNA/RNA。

采用该方法对146份可疑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SF疫苗毒与野毒在能繁母猪、育肥猪、保育猪和哺乳仔猪中的二重感染率分别为6.3%、7.4%、8.3%、8.6%。

本研究建立的单一与二重RT-PCR方法都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优、重复性好的特点,该研究对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二○○七年三月
前言
为规范国家流感中心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重复性,并作为国家流感中心所有工作人员使用指南。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பைடு நூலகம்国家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89-2004)》及相关法律法规,参考世界卫 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以及流感/禽流感相关推荐 方案,并根据《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人禽流感诊断标准》和《禽 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制定了本标准操作规程 (SOP)。在国家流感中心标准操作规程(2004 年版)的基础上,增 补了大量内容,制定本标准操作规程。
本版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基本生物学实验 SOP、标本采集 SOP、 病毒分离 SOP、病毒鉴定 SOP、病毒核酸检测 SOP、血清学检测 SOP、 动物学实验 SOP、耐药性监测 SOP 以及标本及毒株管理 SOP 等。并 且根据近年来的工作需要和进展,建立了许多实验方法,如分子鉴别 诊断技术、禽流感 H5N1 NASBA 检测方法、流感/禽流感抗体单放射 免疫扩散溶血技术(SRH)等以及研究工作中实验的操作规程。
第五章 核酸检测 SOP......................................................................................101
流感/禽流感病毒 RT-PCR 引物制备 ..........................................................................103 流感/禽流感病毒 Real-time PCR 引物探针制备........................................................105 禽流感病毒 RT-PCR 检测 ...........................................................................................107 人禽流感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113 禽流感病毒 H5N1 NASBA 检测 ................................................................................119 分子鉴别诊断技术.......................................................................................................125

2007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

2007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

2007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名单自然科学奖(共17项)一等奖(2项)ZR1-001 模糊值属性特征子集的选取完成人王熙照(河北大学),哈明虎(河北大学),何强(河北大学),花强(河北大学),李艳(河北大学)ZR1-002 细胞膜磷脂PIP2在钾离子通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完成人张海林(河北医科大学),杜肖娜(河北医科大学),贾庆忠(河北医科大学),王川(河北医科大学),贾占峰(河北医科大学)二等奖(2项)ZR2-001 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分化与致病的分子基础完成人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张国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范永山(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科学技术系),张利辉(河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谷守琴(保定师范专科学校)ZR2-002 中国北方主要植被生态类型孢粉组合特征研究完成人许清海(河北省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李月丛(河北省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振华(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阳小兰(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孟令尧(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三等奖(13项)ZR3-001 原位聚合尼龙6/纳米Al2O3复合材料的研制完成人郑立允(河北工程大学),赵立新(河北工程大学),张京军(河北工程大学),牛兰芹(河北工程大学),吴炳胜(河北工程大学)ZR3-002 岩溶(喀斯特)发育规律与相关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研究完成人卢耀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贺可强(青岛理工大学), 张凤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广明(石家庄经济学院),童国榜(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ZR3-003 超声辐射下邻二醇的合成及机理的研究完成人李记太(河北大学),王书香(河北大学),边延江(河北大学),杨晋辉(河北大学),尹雅慧(河北大学)ZR3-004 恒星重元素核合成与中子俘获元素丰度分布研究完成人张波(河北师范大学),李冀(河北师范大学),刘俊红(石家庄学院),梁艳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崔文元(河北师范大学)ZR3-005 新型非茂催化剂用于"原位"聚合制备长支链聚乙烯完成人闫卫东(河北工业大学),张旭(河北工业大学),刘盘阁(河北工业大学),姜涛(河北工业大学),曹晨刚(河北工业大学)ZR3-006 大豆异黄酮微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与鉴定完成人王秀伶(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邵建柱(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朱宝成(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袁洪水(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世英(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ZR3-007 河北省苔藓植物区系分类研究完成人赵建成(河北师范大学),李敏(河北师范大学),范庆书(河北师范大学),李琳(河北师范大学),韩留福(河北师范大学)ZR3-008 D-双功能蛋白的发现及在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和A-beta生成中的作用完成人姜玲玲(河北医科大学),石如玲(河北医科大学),张淑坤(河北医科大学),王素玲(河北医科大学),朱海暴(河北医科大学)ZR3-009 基于多尺度动态系统故障的综合诊断方法及在电气设备中应用完成人吕锋(河北师范大学),周东华(清华大学),焦仁普(河北师范大学),王秀青(河北师范大学),杨俊华(河北师范大学)ZR3-010 带有交互作用的模糊分类和模糊推理研究完成人王熙照(河北大学),哈明虎(河北大学),邱深山(河北大学),花强(河北大学),何强(河北大学)ZR3-011 电子助进化学气相沉积动力学过程研究完成人董丽芳(河北大学),尚勇(河北大学),陈文军(河北大学),王志军(河北大学),陈俊英(河北大学)ZR3-012 微纳超硬材料粉体的表面镀覆与应用研究完成人王艳辉(燕山大学),臧建兵(燕山大学),陆静(燕山大学),赵玉成(燕山大学) ZR3-013 电磁场数值分析的三维无单元Galerkin方法研究完成人杨庆新(河北工业大学),刘素贞(河北工业大学),陈海燕(河北工业大学),杨文荣(河北工业大学),颜威利(河北工业大学)技术发明奖(共11项)二等奖(5项)FM2-001 盐溶液体系中纯净态聚电解质的制备新技术完成人黎钢(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杨芳(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何彦刚(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金付强(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张广清(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张松梅(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FM2-002 空间自位型系列轧机研制完成人申光宪(秦皇岛燕山大学轧机研究所),李明(秦皇岛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张吉旺(新兴铸管集团邯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徐言忠(天津市天铁轧二制钢有限公司),王学柱(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轧钢部),丁肇棣(秦皇岛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FM2-003 小管径φ6~8mm温室专用滴灌带及滴灌系统产业化开发完成人崔建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光永(中国农业大学),孙国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王谦(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贺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贾新台(河北省水利厅)FM2-004 枣环核苷酸和膳食纤维提取利用深加工技术完成人刘孟军(河北农业大学),王向红(河北农业大学),崔同(河北农业大学),赵智慧(河北农业大学),赵仁邦(河北农业大学),彭艳芳(河北农业大学)FM2-005 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熔融分相法制备纳米TiO2材料完成人张文丽(河北理工大学),金建国(河北理工大学),吴印林(河北理工大学),赵英娜(河北理工大学),陈嘉庚(河北理工大学),刘淑萍(河北理工大学)三等奖(6项)FM3-001 抗盲蝽象棉花新品种晋棉-26完成人赵国忠(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朱青竹(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赵丽芬(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眭书祥(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冯恒文(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寒霜(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FM3-002 14度高浓度酒精醋生产工艺的研究完成人刘会勇(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沙惠琴(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彦民(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何立涛(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彩莉(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峥(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FM3-003 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冷轧用钢的工艺完成人陈礼斌(唐钢技术中心),孔庆福(唐钢技术中心),刘明哲(唐钢),刘建华(唐钢技术中心),白连臣(唐钢技术中心),房锦超(唐钢技术中心)FM3-004 塔式连续水解制取氰尿酸新工艺完成人柴如行(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韩伯睿(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庞成国(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宋同旺(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李俊娟(河北冀衡化学股份有限公司)FM3-005 大型混凝土工程一体化连续施工系统装置完成人汪景仁(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劳道邦(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王志峰(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马平均(河北省水利工程局),吕连英(河北省水利工程局)FM3-006 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机完成人范英俊(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刘明忠(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杨彬(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叶德华(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习杰(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王锦秀(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共247项)一等奖(14项)JB1--001 棉花种质资源分子指纹图谱构建和杂交棉新品种选育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完成人马峙英,张桂寅,王省芬,吴立强,刘素娟,张月辰,李瑞奇,李喜焕,郑敬业,赵宝升JB1--002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完成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完成人马永安,陈冬梅,宋玉田,周进宝,刘保华,周瑾,吴智泉,宋香武,曹江,王连英JB1--003 连铸连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组织性能预报及控制完成单位燕山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廖波,李连平,李殿中,任廷志,肖福仁,史东日,李强,万海龙,栾义坤,杨庆祥JB1--004 过渡金属-有机二酸阻燃剂新体系设计及其阻燃机理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大学完成人徐建中,田春明,屈红强,李妍,赵晓珑JB1--005 CCK-8抗内毒素致炎症反应的受体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完成人丛斌,凌亦凌,李淑瑾,高维娟,许顺江,马春玲,倪志宇,姚玉霞,丛军,秦罡引JB1--006 神经甾体参与阿片类药物成瘾机理研究完成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完成人侯艳宁,吴红海,闫彩珍,王娜,任进民,江平,于动震,张素芬,刘建芳,胡玉钦JB1--007 饶阳凹陷中北部亿吨级地层岩性油气藏储量的发现及评价技术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完成人赵贤正,金凤鸣,张锐锋,梁宏斌,刘井旺,王余泉,赵力民,田建章,韩春元,王红JB1--008 奶牛规模化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及产业化示范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完成人李建国,李运起,曹玉凤,李秋凤,王志刚,吴聚生,李勇军,陈凤春,李秀芳,赵晓静JB1--009 智能卡系统安全应用的技术研究及实现完成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邯郸学院完成人刘明生,郑建武,刘辉,李文雄,赵静,马银华,王书海,李建华,石玉晶,许顺斗JB1--010 人脐血/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塑性及干细胞神经分化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人赵宗茂,刘拥军,韩忠朝,孙国柱,郭丽,范振增,刘海英,杜磊JB1--011 酶工程技术及其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完成人贾英民,孙纪录,桑亚新,田益玲,李慧静,于宏伟,李宁,韩军,郭润芳,马爱进JB1--012 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系列国家标准研究完成单位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农业大学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人庞国芳,范春林,刘永明,曹彦忠,张进杰,李学民,连玉晶,方晓明,谢丽琪,王凤池JB1--013 肿瘤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完成人单保恩,潘立峰,李巧霞,郝京生,梁索源,杨维萍,艾军,尚建民JB1--014 先天性鼻窦道整形修复的系列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完成人仇树林,徐金秀,林桂书,张培培,韩胜,李兵,王晓,张芾男,汪洋,段九梅二等奖(39项)JB2--001 高油大豆新品种冀黄13号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张孟臣,赵双进,杨春燕,李志勇,王文秀,邱丽娟,刘兵强JB2--002 高效太阳电池用低氧碳高寿命直拉硅单晶工艺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工业大学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任丙彦,李养贤,任丽,刘彩池,靳保芳,张永新,王会贤JB2--003 900mm四机架六辊冷连轧带钢成套设备开发与工艺研究完成单位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武汉融电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完成人张志祥,张贵磊,迪林,董进明,张焕祥,孟文华,孙海波JB2--004 JAK/STAT,MAP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完成人段惠军,李英,史永红,王丽晖,吕维红,张涛,刘茂东JB2--00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微小转移的检测系列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完成人张涛,张保宁,刘琳,陈保平,陈冰,张宏图,魏希亮JB2--006 中国油砂勘查开发技术研究与现场示范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完成人李景明,刘人和,郑德温,李剑,王红岩,穆福元,宁宁JB2--007 自体干细胞移植对冠心病损伤心肌修复的研究完成单位唐山工人医院完成人许丹,尚小明,姜玉如,李莉,田卫,纪征,姜玉凤JB2--008 Q-300A型自动金相试样切割机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完成人孙维连,孙耀杰,杨钰瑛,赵树朋,张世芳,么永强,李纪刚JB2--009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受热面污染监测及优化吹灰系统完成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山东中华发电有限公司聊城发电厂完成人阎维平,朱予东,高正阳,陈颖敏,秦占峰,王春溪,梁秀俊JB2--010 以海水为介质的循环冷却水中碳钢缓蚀剂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理工大学完成人梁英华,芮玉兰,吕桂双,樊丽华,柳鑫华,魏英立,韩利华JB2--011 废旧轮胎橡胶粉道路应用成套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完成人王国清,杜群乐,王旭东,刘俊德,刘峥,王普清,路凯冀JB2--012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的抗体区分方法的建立完成单位河北省兽药监察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完成人赵彦岭,霍惠玲,李永清,王增利,宁培池,米振杰,刘晓丽JB2--013 1550nmCATV超长距离传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完成单位华北石油通信公司完成人王拴群,杨永芳,冯玉敏,蒋辉,霍学文,李文斌,刘立亚JB2--014 南堡凹陷浅层大型油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方向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完成人周海民,董月霞,汪泽成,王旭东,徐安娜,江进平,郑红菊JB2--015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施工核心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完成人线登洲,高任清,陈增顺,马红漫,田国良,王彦航,董富强JB2--016 大跨度变截面空间钢拱支承的整体结构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完成人高秋利,陈志华,刘永建,张玉兰,田伟,王福才,王小盾JB2--017 中药辅助药物流产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完成人于风华,王树松,闫萍,霍琰,魏健,侯健香,冯静JB2--018 华北油田复杂油气藏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完成人董范,吕传炳,粱星如,冯文彦,黄杰,赵素庚,张峰JB2--019 胃癌微转移,微浸润:机理,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系列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人蔡建辉,刘津,阎庆辉,王凤安,张国建,宋伟庆,周宝军JB2--020 极松软破碎围岩化学注浆加固机理研究与工程应用完成单位河北同成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宋彦波,华心祝,阙建立,郝宝生,胡计平,刘扬贤,高京泽JB2--021 冀张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繁育体系建设与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完成人尹江,马恢,张希近,温利军,左庆华,王晓明,高永龙JB2--022 自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早冠"选育及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完成人王迎涛,李勇,李晓,刘金哲,崔惠英,孙荫槐,聂蕴珉JB2--023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完成人刘正理,程汝宏,张玉宗,朱玉,夏雪岩,张功礼,吕军杰JB2--024 养正消积胶囊的开发研究完成单位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吴以岭,高学东,许红辉,谷春华,李晓燕,田秀红,韩硕龙JB2--025 中药方剂1号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及其机制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人蔡文清,黎玮,张勇,王亚轩,刘凯隆,李陈莉,齐进春JB2--026 显微荧光图像连续光谱分析系统完成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完成人张思祥,冉多钢,尹树杰,万峰,刘伟玲,翟琳娜,尹霞JB2--027 食品中农药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大学完成人刘芃岩,阎正,申世刚,刘庆学,刘金巍,赵孟彬,王英锋JB2--028 河北省沿海风暴潮预报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沧州市气象局完成人王月宾,周连科,吴明月,边清河,居丽玲,郭丽霞,王世彬JB2--029 新生儿肺炎症损伤机制及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完成人刘翠青,曹蕾,郑华城,左月仙,李兰风,康利民,贾系群JB2--030 煤炭企业成本自主管理资源规划系统(ECRP)完成单位峰峰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人刘凤朝,张建峰,谢德瑜,齐敏江,韩玉顺,程宏滨,胡山林JB2--031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及高效利用研究完成单位张家口市水务局河北省水资源开发中心河北水及农业管理项目执行办公室完成人王海英,冯谦诚,陈建卓,赵拥军,安磊,封晨辉,朱贵友JB2--032 鸡主要疫病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完成人李佩国,李蕴玉,史秋梅,沈萍,高桂生,汤生玲,张香斋JB2--033 峰峰矿区三下采煤全局性战略与技术途径研究完成单位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完成人张文学,戴华阳,张汝海,张党育,张浩,高会春,郝延锦JB2--034 抗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冀棉298的选育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完成人李俊兰,张寒霜,崔淑芳,金卫平,王广恩,黎鸿慧,马虎成JB2--035 早熟高产,广适,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冀玉9号选育与推广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完成人张文英,郑积德,张动敏,孟庆民,冯延茹,陈玲,武玉华JB2--036 炎症因子介导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完成人刘宽芝,田德虎,王战建,李玉坤,支忠继,马剑侠,王燕JB2--037 利用蛋壳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的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完成人苗凤智,段惠敏,王改珍,李培学,王涛,罗强,雷和稳JB2--038 新一代EOS/MODIS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系统研究完成单位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张文宗,王云秀,赵春雷,杨彬云,魏瑞江,吴国明,李二杰JB2--039 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防探水中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煤炭科学研究所完成人王社平,赵庆彪,杜木民,李玉宝,王玺瑞,李文峰,孙吉益三等奖(194项)JB3--001 早熟,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邯丰08选育及应用完成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完成人孙海昆,杨密珠,梁新棉,李霄霞,焦宏业JB3--002 热基镀锌板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彭兆丰,魏广民,张耀民,马志和,曹会军JB3--003 邯钢高强度镀锌板的研制开发完成单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唐恒国,吝章国,张耀民,李对廷,谷凤龙JB3--004 AOLE调压型(真空)软泡连续发泡机完成单位河北省奥乐实业有限公司完成人郭安民,郭长池,孙海敏,张连芬,郭玉林JB3--005 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完成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完成人王新喜,朱敏,赵罗生,王少波,陶志勇JB3--006 邯郸天然砂砾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完成单位邯郸市交通局长安大学完成人李祥文,申爱琴,任文清,李炜光,张斌JB3--007 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1例Rh血型弱D12型完成单位邯郸市中心血站完成人孙国栋,景海珍,张彦平,尹志柱,牛小利JB3--008 优质薄皮核桃新品种选育及其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临城县科学技术局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完成人李保国,郭素萍,齐国辉,郭满仓,李保会JB3--009 SWRCH35K盘条开发完成单位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袁世臻,侯月华,胡黎宁,郑永瑞,王志义JB3--010 超薄沥青砼桥面铺装技术研究完成单位邢台市高速公路管理处,河北工业大学完成人张启云,侯子义,任红丽,左文成,霍玉娴JB3--011 倾斜训练联合毕索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完成单位邢台市人民医院完成人王爱平,贾兴元,姚丽梅,魏庆民,范晓娟JB3--012 优质强筋高产小麦藁优9409选育与应用完成单位河北省藁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人杨海川,张庆江,李萍,韩然,李广新JB3--013 特色农产品贮加新技术——太行大枣烘干设施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石家庄市果树站完成人剧慧存,陈锦屏,齐志红,王丽娟,徐立新JB3--014 黄藿超微粉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与免疫力技术研究完成单位正定县畜牧兽医站河北农业大学完成人钟秀会,王忠,史万玉,曹立辉,韩瑞玲JB3--015 禽用高效喷射杀虫技术的研究完成单位石家庄市畜牧兽医服务公司畜禽疫病防治医院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完成人赵洪明,强慧勤,张素巧,梁占军,张勤JB3--016 高支(14.5-7.3tex)精梳无毛羽纯棉纱产品研究与开发完成单位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薛建昌,袁立峰,梁淑花,梁著青,张晋生JB3--017 氨基乙酸清洁生产点控组合技术研究完成单位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局裕华区分局河北东华化工总公司完成人牛新国,靳伟,李刚,李雪萍,冯朝晖JB3--018 焦化粗苯加氢精制新工艺技术完成单位石家庄焦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任培兵,耿印权,秦连科,王力,张志海JB3--019 医院感染智能预警决策管理平台完成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军医学院完成人王晓红,王井阳,冯帆,乔民,吴会丛JB3--020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能源计量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完成单位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黄祖培,赫来福,郑晖,王洪革,张民JB3--021 石家庄供电公司10kV及以上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完成单位石家庄供电公司完成人石桂明,张蕾,刘平,张颖,郝俊科JB3--022 首都圈自主参与式防沙治沙技术研究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完成人张万军,刘孟雨,冯学赞,郑文龙,曹建生JB3--023 腺苷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完成单位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完成人韩建妙,籍振国,刘坤申,江平,郭恒信JB3--024 乳酸杆菌治疗孕期细菌性阴道病(BV)研究完成单位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完成人孟瑞雪,刘冬梅,高淑丽,张艳华,李淑贤JB3--025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研究完成单位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人闫纯锴,周吉坤,张娟,郭建花,刘立JB3--026 新药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及片的研究完成单位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完成人蔡东晨,张宏武,钟南平,张文君,邢亮彬。

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

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

禽流感及其免疫防制陈少莺 俞伏松 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 3500131 病原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为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病毒粒子一般为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表面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长度约为12~14nm,突起可分两类,一类呈棒状(HA),另一类呈磨菇状(NA)。

病毒基因组为8个负链的单股RNA片段组成,占018%~111%,蛋白质占70%~75%,除了NA和HA外,还有核蛋白(N P)、病毒膜蛋白(M)及其结构蛋白(N S),脂质20%~28%,碳水化合物5%~8%。

A I V的HA决定病毒的致病性以及亚型的抗原特异性。

该病毒与其它有囊膜病毒一样,对福尔马林、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对热也比较敏感,56℃加热30m in,60℃加热10m in,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该病毒对冻融作用较稳定,但反复冻融最终会使病毒灭活,阳光直射40~48小时即可灭活病毒,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

依据NA和HA抗原性的不同,已将A型流感病毒分为15种H亚型和9种N亚型,尽管禽流感病毒亚型众多,但大多数对鸡是低致病性的(L PA I V),只有H5和H7两个亚型被高度重视,因为历史上世界各国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 PA I V)均是由H5或H7亚型病毒所致。

不同A I V 亚型毒力差异很大,同一亚型内不同毒株及同一毒株感染不同宿主时其毒力也不相同,非致病性毒株和低致病力毒株感染后往往只引起一些轻微症状,而高致病力毒株即可引起大于75%以上的死亡率。

目前国际上一般按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 V P I)来判定毒力,当I V P I>112时,认为是高致病力毒株,据此标准,目前所有H PA I V均属H7和H5亚型。

2 A I V致病性及变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禽流感病毒表面存在着2种糖蛋白,特别是血凝素(HA)对病毒的致病性起关键作用,成熟的HA是一个由548~552个氨基酸(a.a.)构成的多肽链,病毒的致病力与HA能否被裂解成HA1和HA2呈正相关,而HA1和HA2裂解位点的a.a.序列决定了A I V能否被所感染的细胞内蛋白酶识别并裂解产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禽流感病毒对鸡的致病性主要决定于HA,无论是致病性毒株还是非致病性毒株均能在鸡体中增殖,但非致病性毒株的HA在其HA1和HA2裂解位点上游均只有一个单一的碱性氨基酸2精氨酸(2R2)〔3〕,它们只能被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内一些精氨酸特异的蛋白酶(如胰蛋白酶类)识别并裂解,所以这些低致病力病毒感染时一般只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内局部繁殖,产生局部感染,而高致病性的H5和H7亚型的HA在其裂解位点的上游含有4个或4个以上碱性氨基酸结构(2R2k2k2R)〔4〕,这一结构可被多种组织的细胞内蛋白酶识别并裂解,从而决定了高致病力毒株在机体内广泛的嗜细胞性,所以高致病性的A I V一旦感染便会迅速突破器官屏障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如脑、心脏及血管),甚至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可打印

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可打印

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一、材料准备1、96孔90℃V型微量反应板,微量移液器(配有滴头)。

2、阿氏(Alsevers)液、鸡红细胞悬液,配制方法见附录。

3、PH7.2、0.01mol/L PBS.4、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和阳性血清以及阴性血清。

二、操作方法1、血凝(HA)试验(微量法)1.1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2孔均加入0.025ml PBS,换滴头。

1.2吸取0.025ml病毒悬液(如感染性鸡胚尿囊液)加入第1孔,混匀。

1.3从第1孔吸取0.025ml病毒液加入第2孔,混匀后吸取0.025ml加入第3孔,如此进行对倍稀释至第11孔,从第11孔吸取0.025ml弃之,换滴头。

1.4每孔加入0.025ml PBS。

1.5每孔加入0.025ml体积分数为1%的鸡红细胞悬液(将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摇匀后加入)见附录。

1.6振荡混匀,在室温(20℃~25℃)下静置40min后观察结果(如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

对照孔红细胞将成明显的钮扣状沉到孔底。

1.7结果判定:将板倾斜,观察红细胞有无呈泪滴状流淌。

完全血凝(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代表一个血凝单位(HAU)。

2、血凝抑制(HI)试验(微量法)2.1根据1试验结果配制4HAU的病毒抗原。

以完全血凝的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作为终点,终点稀释倍数除以4即为含4HAU的抗原的稀释倍数。

例如,如果血凝的终点滴度为1:256,则4HAU抗原的稀释倍数应是1:64(256除以4)。

2.2在微量反应板的1孔~11孔加入0.025ml PBS,第12孔加入0.05ml PBS。

2.3吸取0.025ml血清加入第1孔,充分混匀后吸取0.025ml加入第2孔,依次对倍稀释至第10孔,从第10孔吸取0.025ml弃去。

2.41孔~11孔均加入含4HAU混匀的病毒抗原液0.025ml,室温(约20℃)静置至少30min。

2.5每孔加入0.025ml体积分数为1%的鸡红细胞悬液混匀,轻轻混匀,静置约40min(室温约20℃,若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条件下进行,对照孔红细胞将呈明显钮扣状沉于孔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的抗体区分方法的建立
科技进步二等奖
完成单位: 河北省兽药监察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440011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编号:03820417D
禽流感是禽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几乎所有的野生及家养禽类都可感染。

该病不仅给养禽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严重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

2003年以来,全球有328人感染AI,死亡200人;我国共发现23例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15人。

我国家禽存栏140多亿只,以散养为主,占世界存栏量的三分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禽流感的防控必须实行疫苗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方针,其中,如何区分免疫群和感染群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都可产生抗体,如果不能准确区分,就会造成禽流感疫情的错判和漏判,导致“错杀无辜”和疫情的扩散。

本项目培养博士1名、硕士3名,发表相关研究的论文11篇,其中1篇被SCI收录,2篇为“2007年世界禽病大会学术论文集”刊用。

一、研究内容与实施效果
1 、采用了细胞培养及病毒分离技术获得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1基因,该基因与GENBANK中禽类的不同毒株同源性均在95%以上。

2、获得了NS1重组蛋白。

3、研究出一种分离纯化重组蛋白最佳的方法。

4、建立了一种分离纯化重组蛋白包涵体的方法--“DOC-SKL-Ni亲和法”,该方法分离的抗原纯度高,复性后抗原性好,所得重组蛋白纯度达98%。

用原核表达的重组N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对重组蛋白抗原各种条件的摸索,建立了一种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用来区分疫苗免疫和野毒感染的抗体间接ELISA方法。

5、研制了禽流感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的ELISA试剂盒
⏹制定了NS1-ELISA检测方法的操作规范。

⏹使用了生物防腐剂替代了现行化学防腐剂作为稳定剂和保护剂。

6、建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血清抗体的aGST-ELISA检测方法,该技术能够准确鉴别H5N1亚型禽流感血清抗体。

二、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1、克隆了我国分离株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00(H5N1)的NS1基因(已在GenBank 成功注册,注册号为:DQ11296)该基因序列具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2、高效表达了NS1蛋白抗原,建立了分离纯化重组蛋白包涵体的最佳方法-----“DOC-SKL-Ni 亲和法”,所得蛋白纯度高达98%,该方法已为“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重点推荐技术。

3、建立了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及重复性好的间接ELISA,为研制试剂盒提供了技术支撑。

4、成功研制了稳定性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试剂盒,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同类产品问世。

在试剂盒中,以生物防腐剂代替目前通用的化学防腐剂,减少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5、发明的“H5N1亚型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方法-aGST-ELISA”为国内外首创,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受理号:00610089463.5)。

该技术能明确区别禽流感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是禽流感早期监测和预警的有效技术手段。

该项目适应我国禽流感防控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应用前景广阔并将产生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三、已推广应用情况
经河北省畜牧兽医局批准在河北省内进行中试,06-07年在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67个单位进行了中试,包括全省11个市级兽医站、47个县级兽医站(占养鸡较发达县的68%)、8个养鸡场等应用该试剂盒进行了禽流感疫情鉴别诊断,排除禽流感疫情1130起。

四、社会、经济效益
⏹共排除疫情1130批次,涉及400多万只鸡,减少直接损失1.4亿元。

⏹减少了免疫接种、消毒和扑杀、封锁以及对养禽及其加工业等间接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