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水管道的设计

合集下载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

地面种类
ψ
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
0.90
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0.60
级配碎石路面
0.45
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
0.40
非铺砌地面
0.30
公园或绿地
0.15
1.2 雨水管道的设计
尽量利用池塘、 河浜受纳地面径 流,最大限度地 减少雨水管道的 设置。
利用地形, 就近排放 地面水体, 降低造价。
平坦地区:为避免干沟埋深过 大,增加造价,干沟应设在流域 的中部,以减少两侧支沟长度。
陡坡地区:为避免因沟道坡度太陡, 设跌水窨井等特殊构筑物,使干沟与 等高线斜交,以适当减少干沟坡度。
雨水沟系常沿道路铺设, 设在道路中线的一侧,与道路 相平行,尽量在快车道以外。
雨水口的设置位置,要 配合道路边沟,在道路交叉 口处,雨水不应漫过路面。
设计降雨历时:以排水面积中最远的一点到集水 点的雨水流行时间作为设计降雨历时。
t t1 t2
t2
l 60 v
(min)
式中: t——设计降雨历时(排水面积的集水时间),min;
t1——地面积水时间,min; t2——在管道中流行的时间,min; l——集中点上游各沟段的长度,m;
v——相应各管段的设计流速,m/s。
步骤5:根据各管段的假定流速,算出集流时间t,比流量q0, 设计流量qv,而后从水力学算图上选定管径D与坡度I,并确定相 应的流速v,当所确定的流速v与假定流速有出入时,再调假定 流速并进行重新计算,最终使假定流速与确定的流速两者一致
步骤6:计算各管底高程,并填入表格
雨水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规划阶段
雨水管道水力学设计的准则
管道按满流设计,明沟应留超高,不小于0.2m。 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沟为0.4 m/s。 管道可不考虑最大流速,明沟的最大流速按下页表采用。 最小管径300mm,最小坡度0.003;雨水口连接管管径 200mm,最小坡度0.01。 雨水沟道流速公式。 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可用管底平接。 最小覆土厚度,在车行道下时,一般不小于0.7m,基础应 设在冰冻线以下。 在直线管段上窨井的最大间距见下表。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雨水管道的设计与计算

Hit——暴雨强度(mm/min)——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100%mnqF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s ha 。

: 1167(1lg )()nA c P qt b/s ha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本设计中暴雨强度0.7583027.3(10.655lg )(19)p qt (2-5)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a) 径流系数Ψ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

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

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道施工方案_

雨水管道施工方案_

雨水管道施工方案_引言概述:雨水管道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筑物或城市规划中,为了有效排除雨水而制定的一套施工方案。

良好的雨水管道施工方案可以确保雨水排放畅通,防止水浸、水患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雨水管道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雨水管道设计1.1 管道布置:根据建筑物或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雨水管道的走向和分支,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系统。

1.2 管道材料选择:根据管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塑料、铸铁等,以确保管道的耐用性和抗腐蚀性。

1.3 管道直径计算:根据预测的雨水流量和管道长度,进行管道直径的计算,以确保管道能够承载所需的流量。

2. 管道施工过程2.1 地面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地面平整,清除障碍物,为管道的敷设做好准备。

2.2 管道敷设:按照设计方案,将管道逐段敷设在预定位置,并进行连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密封性。

2.3 管道固定和支撑:根据需要,在管道敷设过程中进行固定和支撑,以确保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4 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管道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 排水系统设计3.1 排水井设置:根据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排水井,以便于雨水的集中排放和管理。

3.2 排水管道连接:将雨水管道与排水井连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系统。

3.3 排水系统的坡度设计:根据雨水排放要求,合理设计排水管道的坡度,以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流入排水井。

4. 排水系统施工4.1 排水井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排水井安装到预定位置,并进行固定和密封,以确保排水井的功能正常。

4.2 排水管道连接:将排水井与雨水管道连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入排水井。

4.3 排水系统测试: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排水系统的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无泄漏现象。

5. 施工质量控制5.1 材料质量控制:对所使用的管道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材料的符合标准和要求。

排水雨水管道施工规划方案

排水雨水管道施工规划方案

杜阮北一路扩建工程雨( 污) 水管道施工方案一、编制依照、原则及范围1、编制依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查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工程修建物构造设计规范》(50069-2002)《给水排水修建物工程施工及查收规范》(GB50141-2008)《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井盖设备建设技术规范》(DBJ440100/T160-2013)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隶属设备》(06MS20)1《中空壁塑钢聚乙烯管道》(DB44/T1293-2014)图集《室外给水管道隶属修建物》(05S502)图集《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市政排水灌渠施工与质量查收规范》(CJJ3-2008)本单位现有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机械设备、经济能力等综合实力;本工程特色以及过去同类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合理配置资源,知足工程需要的原则。

以优良、高效、迅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资料供应。

突出重点,兼顾安排的原则。

兼顾安排,保证本项目重点控制工程主线高架桥工程的施工,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连接,确保如期或提早达成工程建设。

应用“四新”技术,提升施工水平的原则。

突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踊跃应用先进的科技成就,进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加速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做到优良、迅速、安全、高效如期达成工程建设。

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

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

0 / 313、编制范围杜阮北一路扩建工程(西环路- 江肇高速杜阮进出口) 的排水工程。

二、工程概略1、工程概略本项目处江门市蓬江区西部, 路线走廊基本呈东西走向, 起点接现状江肇高速杜阮北收费站, 终点与双龙大道在广佛江迅速路(西环路)跨线桥下对接平交。

雨水管道设计 文档

雨水管道设计 文档

一、雨水管渠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或暴雨强度曲线;2.划分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的定线;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各设计管段雨水设计流量;4.进行管渠的水力计算,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标高及埋深。

5.确定可能设置的雨水泵站、调节池、排放口6.绘制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二、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布置,要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

一般情况下,当地形坡度较大时,雨水干管布置在地形低处或溪谷线上;当地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布置在排水流域的中间,以便于支管接入,尽量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

分散出水口:当管道将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水位变化小,出水口构造简单,宜采用分散出水口。

就近排放管线短、管径小,造价低。

集中出水口式: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变化很大,管道的出水口离常水位较远时,出水口的构造就复杂,因而造价较高,此时宜采用集中出水口式布置形式。

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当地形平坦,且地面平均标高低于河流的洪水位标高时,需将管道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雨水泵站,经抽升后排入水体。

尽可能使通过雨水泵站的流量减到最小,以节省泵站的工程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

3.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采用明渠或暗管暗管: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一般采用暗管排除雨水。

特点: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

明渠: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一般考虑采用明渠。

特点: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且明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涵费用也增加。

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暗渠(盖板渠)排除雨水4.雨水管渠布置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应根据建筑物分布、道路布置、街区内部地形、出水口位置等布置;雨水管道平行道路敷设;宜在人行道或绿化带;雨水干管的平面和竖向布置要考虑其他地下建筑物,竖向布置上要考虑满足最小净距。

雨水管布置

雨水管布置

雨水管的布置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线应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

雨水干管一般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60M时,可考虑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由于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很大,因此,雨水干管应尽可能不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的行车道下,而宜直接埋设在绿带或较宽的人行道下,并注意与行道树、杆柱、侧石等保待一定的横向距离。

此外,雨水管线还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它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避免造成施工困难;必须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并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

雨水管与其它管线发生平交时其它管线一般可用倒虹管的办法。

如雨水管和污水管相交,一般将污水管用倒虹管穿过雨水管的下方。

如果污水管的管径较小,也可在交汇外加建窨井,将污水管改用生铁管穿越而过。

当雨水管与给水管相交时,可以把给水管向上做成弯头,用铁管穿过雨水窨井。

由于雨水在管道内是靠本身重力而流动的,所以雨水管道应由上游向下游倾斜。

雨水管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与街道地形相适应,即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

这样,不致使管道埋设过深,可节省土方量。

因此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雨水的排除问题,为排除雨水创造条件。

另外,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往往带有尘土、沙、煤屑等物,易于在管道内沉淀,因此要求管道内雨水宜有较高的流速,以防止或减少沉淀,其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米/秒,这就要求而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

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于4%时,为了不使雨水管纵坡过大,需分段设置跌水井。

管道的埋设深度,对整个管道系统的造价和施工影响很大,管道越深则造价越高,施工越困难,所以管道埋深不宜过大。

管道最大允许埋深,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决定,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M。

雨水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布置

雨水管道布置【篇一: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要求及注意事项】一、室内排污管道的布置要求1 、排水管道一般应地下设置或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如建筑工艺有特殊的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或吊顶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

2 、不得布置在遇水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原料、产品和设备上面。

3 、架空管道不得敷设在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和配电间内。

4 、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的副食操作烹调上方。

当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烟道和风道,当条件限制必须穿过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6、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

在特殊情况下,应与相关专业协商处理。

7 、生活污水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外墙。

8 、排污立管应设在靠近最脏、杂质最多的排水点。

10 、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基础处,应预留洞口,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宜小于0.15m. 。

11 、高耸构筑物和构筑高度在50m 以上,或抗震设防8 度地区的高层建筑,应在立管每隔二层设置伸缩接头。

12 、立管仅设置伸顶通管时,最低排水横管与立管相接处距立管底部距离不得小于下表 1 的规定。

最低横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底部距离表 1 注:①当与排出管连接的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径或横干管比之连接的立管大一号管径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

②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3.0 m. ③不能满上述两条件时,则排水支管应单独排出室外。

13 、一般厂房,为防止机械损坏管道,管道最小埋设深度应按下表2 规定:埋管深度表2注:在铁路下应敷设钢管或给水铸铁管;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小于 1.0m 管材和附件一、管材的选用:1. 生活污水管道一般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或铸铁管。

2. 工业废水管材可根据废水性质,管材的机械强度及管道敷设方法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篇一:雨水管道设计要点】雨水管道设计要点:221降雨强度:采用以上计量单位时,由于1mm/min=l(l/m)/min =10000(l/min)/hm,可得i和q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式中 q—降雨强度,(l/s)/hm;i —降雨强度,mm/min。

2(9-2)2暴雨强度的计算:式中—设计暴雨强度,(l/s)/hm;—设计重现期,a;2(9-9)—降雨历时,min。

—地方参数(待定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9-12)式中—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径流量和降雨量的比值,其值小于1;—汇水面积,hm;假定:(1)暴雨强度在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2)单位时间径流面积的增长为常数;(3)汇水面积内地面坡度均匀;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规范》gb50101-2005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见表9-3。

径流系数值表9-322实际设计计算中,在同一块汇水面积上,兼有多种地面覆盖的情况,需要计算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值。

(9-14)式中-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m;-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全部汇水面积,hm。

22在设计中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

国内部分城市采用的综合径流系数值见表9-5。

一般城市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采用0.5~0.8,城市郊区的径流系数采用0.4~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推荐的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取值见表9-6。

1. 设计重现期p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低洼地段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高地;干管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支管;工业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居住区。

市区采用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郊区。

设计重现期p的最小值不宜低于0.33a,一般地区选用0.5~3a,对于重要干道或短期积水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地区,一般选用3~5a,并应与道路设计相协调。

特别重要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雨水管道的设计
3.1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该地区的雨水采用管道收集后直接排入就近水体的方式处理,因为各区汇水分界明显,坡度走势清晰,部分区域有逆坡现象,故雨水管道布置采用沿街顺坡布置,使雨水能够被很好的收集与排放。

雨水干管数量:4条。

具体雨水管道布置请参看某市排水管道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 q av ψ=0
式中 0q —单位面积径流量 av ψ—平均径流系数 q —暴雨强度公式
由于影响因素多,要精确求定ψ值较为困难。

因此目前径流系数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

径流系数ψ值见表3.1。

表3.1 径流系数ψ值
表中所列为单一覆盖时的ψ值。

但汇水面积是由各种性质的地面覆盖所组成,在整个汇水面积上它们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随它们占有的面积比例的变化,ψ值也不同。

所以,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ψav 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

i
i
F F
av
ψ
ψ
⨯=

式中 F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 ψi ——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F ——全部汇水面积(ha)。

市区地面种类如:屋面占36%,混凝土路面占16%,碎石路面占10%,非铺砌路面占20%,绿地占18%
根据市区地面覆盖情况
av
ψ=0.9×0.36+0.9×0.16+0.4×0.1+0.3×0.2+0.15×0.18=0.595
3.3雨水干管的设计流量和水力计算 3.3.1雨水水力计算的设计参数 (1) 采用的流量公式
城市、厂矿中雨水管渠由于汇水面积小,属小汇水面积上的排水构筑物,其雨水设计流量可采用下式:
F q Q ⋅⋅=ψ
式中 Q —— 雨水设计流量(L/s); ψ —— 径流系数,其值小于1; F ——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

(2) 暴雨强度公式
1n
A (1Clg P)
q (t b)+=
+
式中 q――设计暴雨强度
P――设计重现期(a); t――降雨历时(min);
1A ,C ,b ,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

本设计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56
1272(10.65lg P)
q (t 6.64)
+=
+ (3) 设计重现期的选取理由和数值
暴雨强度随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设计中若重现期选用较大,则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

这样偏安全,有利于防止地面积水,但工程造价高。

若重现期选用较低,则暴雨强度小,雨水设计流量小,管渠断面小。

这样工程造价低,但可能会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或对城市生活及生产造成危害。

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在同一排水系统中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选用0.5~3a ,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3~5a ,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特别重要地区和次要地区可酌情增减。

本设计中选择P=1a 。

(4) 集水时间选取数值
对管道的某一设计断面来说,集水时间t 由地面集水时间t 1和管内流行时间t 2两部分组成:
t =t 1 + mt 2
式中 t ——降雨历时(min);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
定,一般采用5~15 min ;
m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m=1.2~2; t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v
L
t 602 式中 L ——各管段的长度(m);
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 60——单位换算系数,1min=60s 。

本设计中选择t 1=10min 。

(5) 折减系数的选取说明
m 的含义即为:因缩小了管道排水的断面尺寸使上游蓄水,就必然会增长泄水时间。

因而采用了增长管道中流行时间的办法,达到适当折减设计流量,进而缩小管道断面尺寸的要求。

因此,折减系数实际是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
的乘积。

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暗管:m=2,明渠:m=1.2。

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1.2~2。

在本设计中,选取m=2。

3.3.2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1)设计充满度
雨水较污水清洁得多,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加上暴雨径流最大,而相应的较高设计重现期的暴雨强度的降雨历时一般不会很长,且从减少工程投资的角度来讲,雨水灌渠允许溢流。

故雨水灌渠的充满度按满管流设计,即h/D=1,明渠则应有等于或大于0.2m的超高,街道边沟应有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

(2)设计流速
为了避免雨水所夹带的泥沙等无机物,在灌渠内沉淀下来而堵塞灌渠:
①满流时最小流速不得小于0.75m/s。

②起始管段地形平坦,不小于0.6m/s。

③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40m/s。

为了防止管壁和渠壁的冲刷损坏,且最大流速只发生在暴雨时期,历时较短,因此对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金属管最大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m/s;明渠中水流深度为0.4—1.0m时,最大设计流速宜按规范采用。

管渠设计流速应在最小流速与最大流速范围内。

(4) 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
街道下的雨水管道,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街坊内部的雨水管道,最小管径一般采用2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1.
(5) 检查井最大间距
检查井通常设在管渠交汇、转弯、管渠尺寸或坡度改变、跌水等处以及相隔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渠段上。

直线段上的最大间距见表3.2。

(6) 采用的管材
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排水,粗糙系数n=0.014。

(7) 起点埋深的确定
表3.2 检查井最大间距
在污水排水区域内,雨水管道起点是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

因此起点埋深的确定对对管道系统的埋深有很大影响。

本设计确定起点埋深为2m。

(8) 衔接方式
雨水管道在管径、坡度、高程、方向发生变化及支管接入的地方都需要设置检查井。

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检查井内上下游管道衔接时的高程关系问题。

雨水管道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成果表
(9)检查井及其数量
表4.4 雨水主干管工程数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