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汽轮机 工作原理

汽轮机 工作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涡轮叶轮产生动能,以及转换流体内部能量的热机。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压气过程:在汽轮机中,气体(通常为空气或燃气)首先被压缩,提高了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这一步骤通常是通过压缩机来完成,压缩机使用机械或涡轮叶轮将气体压缩。

2. 加热过程:在压缩后,气体进一步加热,提高了其温度和内部能量。

加热通常是通过燃烧燃料来完成的,将燃料喷入到高温高压的燃烧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

3. 膨胀过程:在加热后,高温高压气体被引导到涡轮叶轮上,涡轮叶轮受到气流的冲击而开始旋转。

这一旋转运动在轴上带动涡轮产生动能,同时也消耗了气体的内部能量。

4. 输出功过程:涡轮带动的轴通过传动装置将旋转动能转变为有用功。

轴可以用来驱动发电机、涡轮泵或其他机械设备。

整个过程中,汽轮机通过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实现了能源转换的目的。

汽轮机的效率通常由其膨胀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效率来决定,这也是优化设计与运行的关键所在。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是一种利用蒸汽能量来驱动转子旋转,从而产生功率的热力机械设备。

它是发电厂中最常见的发电装置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和工业生产中。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蒸汽进汽、膨胀工作、排汽和再循环等几个基本过程。

首先,蒸汽进汽。

在汽轮机中,蒸汽由锅炉产生,经过调节阀进入汽轮机的高
压缸。

蒸汽进入高压缸后,通过喷嘴对转子产生冲击,推动转子旋转。

这一过程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都在不断下降,同时转子也在不断受到驱动。

接着是膨胀工作。

在高压缸中完成膨胀工作后的蒸汽,将进入中压缸和低压缸
依次进行膨胀工作,从而驱动汽轮机的转子旋转。

在这个过程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会不断降低,而转子则会不断受到推动。

然后是排汽。

当蒸汽完成了在汽轮机中的膨胀工作后,会被排出汽轮机,进入
凝汽器进行冷凝,最终变成液态水。

在凝汽器中,蒸汽和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使蒸汽凝结成水,然后通过泵送回锅炉中继续循环使用。

最后是再循环。

在汽轮机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和节能,通常会采用再循环系统。

再循环系统是将部分排汽重新加热后送回锅炉,再次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再次进入汽轮机中进行膨胀工作。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

综上所述,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蒸汽的膨胀工作驱动转子旋转,从而产生
功率。

蒸汽进汽、膨胀工作、排汽和再循环是汽轮机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在工业生产和发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

汽轮机基本工作原理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 3.冲动式汽轮机 • (1)级:由喷嘴及其后的动叶栅所组成,是最基本 的作功单元。 • (2)单级汽轮机:只有一个级的汽轮机,由汽缸、 喷嘴、动叶、叶轮和轴等部件所组成。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3)速度级汽轮机
产生原因????
对于单级汽轮机,为增大功率而增加其焓降,在 叶轮圆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余速损失上升,从而使汽 轮机经济性下降,为充分利用余速动能,产生了速度 级汽轮机。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 冲动作用原理:利用冲动力作功的原理称为 冲动作用原理。
说明: ①汽流在动叶汽道内不膨胀加速, 即w1=w2,而只随汽道形状改变 其流动方向,汽流改变流动方向 对汽道所产生的离心力, ②蒸汽所做的机械功等于它在动 叶栅中动能的变化量, ③这种级叫做冲动级,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3)速度级汽轮机

双列速度级汽轮机由一列喷嘴、装在同一叶轮上的 两列动叶和装在汽缸上的导叶组成。虽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4)冲动式多级汽轮机
产生原因????
• 随着机组功率增大,汽轮机理想焓降 也越来越大,即使采用速度级汽轮机,余 速损失仍然很大,因此出现了多级汽轮机, 多级汽轮机的功率等于各级的功率的总和。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4)冲动式多级汽轮机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4.反动式汽轮机 • (1)反动式汽轮机工作原理 • 在喷嘴中,蒸汽膨胀加速将一部分热能 转变为动能,这部分动能在动叶中因改变流 动方向,利用冲动力推动动叶片作功。另一 部分热能在动叶中膨胀加速高速喷射出来, 给动叶一反动力,利用反动作用原理推动动 叶旋转作功。
• 2.反动力及反动作用原理 • 反动力:汽流在从容器中高速喷射出来时,给 容器一个与汽流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称为 反动力。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汽轮机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航空、船舶等领域。

它通过将燃料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进一步转换为电能或动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1. 蒸汽产生:汽轮机是以水蒸气作为工作介质的,首先需要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通常使用锅炉将水加热至高温并产生蒸汽。

锅炉内设有水冷壁,当燃料燃烧时释放热能,通过水冷壁传递给水,使水迅速升温并转化为蒸汽。

2. 压力增加:蒸汽经过锅炉后的压力通常较低,需要通过汽轮机的压缩与扩张过程来增加压力。

压缩过程中,燃气通过多级压缩器,逐级提高压力。

扩张过程中,蒸汽通过汽轮机的转子产生动能,将转子带动旋转,从而提取出热能。

3. 能量转换:汽轮机的核心部件是转子。

转子上装有多个叶片,当蒸汽通过叶片时,会改变叶片上蒸汽的动能和压力。

蒸汽逐渐扩张,动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转子旋转。

转子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或其他设备,实现能量的转换。

4. 排放与循环:汽轮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其中包含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等物质。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需要经过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汽轮机通常采用循环系统,将一部分废气重新引入锅炉再利用。

5. 效率与性能:汽轮机的工作效率通常由热效率和机械效率两部分组成。

热效率是指输入燃料能量中被转化为有用能量的比例,机械效率是指能量转换过程中传递到负载的比例。

提高汽轮机的效率是研发和设计的重要目标,可以通过改进叶片形状、降低内部损失等手段来实现。

6. 应用领域:汽轮机广泛用于发电厂,特别是火电厂,它们使用燃煤、燃油或其他能源来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此外,汽轮机也被用于航空领域,作为飞机的动力源。

船舶也使用汽轮机作为主要动力设备,提供推进力。

7. 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汽轮机在结构和材料上都在不断改进。

新型材料而例如高温合金的应用可以提高汽轮机的工作温度和效率。

另外,燃料技术的创新也为汽轮机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如采用天然气、生物质等作为燃料,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第一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压力级:蒸汽的动能转换为转子的机械能的过程在级内只进行一次的级称为压 力级。这种级在叶轮上只装一列动叶栅,故又称单列级。压力级可以是冲动级, 也可以是反动级。 速度级:蒸汽的动能转换为转子的机械能的过程在级内进行一次以上的级称为 速度级,速度级可以是双列的和多列的。只能是冲动式的。
第二节 汽轮机的工作过程
与绝热指 数及喷嘴压力 比有关,其关 系式如右。
k
2
1
2
k n
k 1
n k
k 1
2 k1
k
1
在亚临界条件下: <1,在临界和超临界条 件下:=1
❖ 与n的关系绘成如图 所示的曲线。计算时,先在 图上查 取 值,然后利用下式计算:
G Gcr 0.648An
p0* RT0*
(四)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中的流动
出口截面:
G Anc1t 1t
ln sin1 tnc1t 1t
在实际结构中, lnln´,所以:
sin1
crccr 1t c1t
s in 1
对等熵流动,有以下等式成立:
1
1
1
cr 1t
pcr p1t
k
cr n
k
k
2
1
k
1
1
nk
ccr c1t
k1
k
1
1
k k1 k 1
临界压力比:临界压力与滞止初压之比 即
cr
pcr p0*
对过热蒸汽,k = 1.3,则0.546 对于干饱和蒸汽,k = 1.135则0.577
3.喷嘴出口汽流实际速度: c1=c1t
----喷嘴速度系数 喷嘴的动能损失:
hn 1 2 hn*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

汽轮机级通常由一组连续的转子和静子(定子)组成。

以下是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的一般步骤:
1. 压缩阶段:在压缩阶段,某种工质(例如蒸汽)通过大型风扇或轴向压缩机进入汽轮机级。

风扇或压缩机的工作是将气体压缩至较高压力。

2. 燃烧阶段:在燃烧阶段,压缩后的气体进入燃烧室。

在燃烧室内,燃料(通常是液体燃料或天然气)被注入,并与气体混合。

然后,点燃混合物,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

3. 扩张阶段:在扩张阶段,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进入高速旋转的涡轮。

涡轮通常由一系列的叶片组成,当气体通过时会转动。

涡轮的转动产生的动能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驱动装置,例如发电机或涡喷引擎。

同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下降。

4. 排气阶段:在最后的排气阶段,气体通过涡轮之后进入排气系统。

在排气系统中,气体通过冷却和减压过程,最终被排放到大气中。

整个汽轮机级循环将不断循环进行,以产生持续的动力输出。

每个级别的性能参数,如压缩比、燃烧温度和涡轮效率等,都会影响整体效率和功率输出。

汽轮机级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材料、燃料效率和热损失等,以确保高效率和可靠性。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蒸汽进汽轮机。

汽轮机的工作过程始于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蒸汽经过锅炉产生后,进入汽轮机的高压缸。

在高压缸内,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能够将叶片推动旋转,使得轴承和发电机等设备开始运转。

接着,蒸汽膨胀。

高压缸中的蒸汽在推动叶片旋转后,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蒸汽也因此膨胀。

蒸汽膨胀的过程中,蒸汽对叶片施加的作用力逐渐减小,但是叶片的转速却在不断增加,从而使得汽轮机的转子也跟随转速逐渐增加。

然后,蒸汽排出。

在高压缸膨胀后,蒸汽进入汽轮机的中压缸和低压缸,再次推动叶片旋转,继续膨胀。

在低压缸膨胀后,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已经降至很低的水平,蒸汽排出汽轮机,进入凝汽器中进行冷凝,形成液态水。

最后,工作介质循环。

液态水经过凝汽器冷凝后,再经过泵送至锅炉重新加热成为高温高压蒸汽,重新进入汽轮机,循环往复,形成汽轮机的工作过程。

总的来说,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推动叶片旋转,从而带动轴承和发电机等设备运转。

整个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通过蒸汽的膨胀和排出,完成了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船舶、飞机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流程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流程

汽轮机工作原理及流程汽轮机是一种利用蒸汽能量来驱动转子旋转的热力机械设备,它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对于了解其运行机制和性能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蒸汽的压力能将动能转化为机械能。

当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汽轮机的喷嘴进入叶片区域时,蒸汽的动能将叶片推动并使其产生旋转。

汽轮机的转子通过叶片的推动而旋转,从而驱动汽轮机的发电机或其他负载设备。

这一过程中,蒸汽的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最终排出汽轮机,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包括汽轮机转子、定子、叶片、喷嘴等部件。

转子是汽轮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它由多级叶轮组成,每个叶轮上安装有叶片。

定子是支撑转子的固定部件,它包括了汽轮机的外壳、轴承等部件。

叶片是汽轮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的设计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的性能和效率。

喷嘴是用来喷射高压蒸汽的装置,它的设计和工作状态对汽轮机的工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汽轮机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启动、加速、稳定运行和停机等阶段。

在汽轮机启动阶段,首先需要将汽轮机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通过喷射高压蒸汽来推动转子旋转。

随着蒸汽的不断喷射,汽轮机的转速逐渐加快,从而完成了汽轮机的启动。

在汽轮机稳定运行阶段,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通过控制喷嘴和叶片的工作状态来控制汽轮机的输出功率。

最后,在汽轮机停机阶段,需要逐渐减少喷嘴的喷射量,使汽轮机的转速逐渐降低,最终停止转动。

总的来说,汽轮机是一种利用蒸汽能量来驱动转子旋转的热力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和流程对于了解其运行机制和性能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为汽轮机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 ht
*
(二)汽轮机级的类型和特点 1.按反动度的大小进行分类 2.按通流面积是否随负荷而变分类 3.按蒸汽的动能转换为转子机械能的过程 分类
级的类型及特点
汽轮机的级可分为冲动级和反动级两大类
冲动级
冲动级又分:纯冲动级、带反动度的冲动级速度级 1) 纯冲动级:反动度为零的级称为纯冲动级

在流道中蒸汽对动叶产生一个轮 周方向的冲动力F1,该力对动叶 作功使动叶转动
蒸汽流过无膨胀动叶通道时速度的变化
(二)反动作用原理

反动力定义:蒸汽在动叶汽道内膨胀时 对动叶的作用力。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当气体从容器中加速流出时,要对容器 产生—个与流动方向相反的力。

基本特点:蒸汽在动叶流道中不仅要改 变方向,而且还要膨胀加速,从结构上 看动叶通道是逐渐收缩的。
电厂汽轮机
第一节概述

汽轮机以蒸汽为工质,将热能转 变为机械能,为发电机发电提供 机械能。

火力发电厂三大主要设备之一, 单机功率大、效率高、运行平稳、 使用寿命长
一.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汽轮机内的能量转换 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流经固定不动的喷嘴, 并在其中膨胀,蒸汽的压力、温度不断降低, 速度不断增加,使蒸汽的热能转化为动能 。
从作用力方面分析原理

蒸汽流经级时先在喷嘴中膨胀压力 降低,速度增加一方面通过速度方 向的改变,产生冲动力F1 蒸汽在动叶中继续膨胀,压力降低, 所产生的焓降转化为动能造成动叶 出口的相对速度w2大于进口相对速 度w1,使汽流产生了作用于动叶上 的与汽流方向相反的反动力Fr。 在蒸汽的冲动力和反动力合力作用 下推动动叶旋转作功。
蒸汽热能
喷嘴
气流的动能
动叶
轴的机械能
一、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级”是汽轮机中最基本的
工作单元。在结构上它是由
2叶轮 3动叶栅
静叶(喷嘴)和对应的动叶
所组成;一列固定的喷嘴和
与它配合的动叶片构成了汽
轮机的基本作功单元,称为
1轴
4喷嘴
汽轮机的“级”
单级冲动式汽轮机工作原理结构立体图
(一)冲动作用原理
*
*
反动度

反动度:表示蒸汽在动叶通道内膨
胀程度大小的指标。 它等于蒸汽在动叶通道中的理想焓降 与喷嘴的滞止理想焓降和动叶通道中 理想焓降之和的比值 级的平直径处(即1/2叶高处)的反 动度用Ωm表示,其表达式为:
hb h
* n



m
hb

hb h
* n
hb

背压式汽轮机

特点:是排汽直接用于供热,没有凝汽器。当排
汽作为其它中低压汽轮机的工作蒸汽时,称为前 置式汽轮机。
抽汽背压式

排汽压力大于 0.1兆帕的汽轮机。排汽可用于供热或供给原有中、低压汽轮 机以代替老电厂的中、低压锅炉。后者又称为前置式汽轮机,它不但可以增 加原有电厂的发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原有电厂的热经济性。供热用背压式 汽轮机的排汽压力设计值视不同供热目的而定;前置式汽轮机的背压常大于 2 兆帕,视原有机组的蒸汽参数而定。排汽在供热系统中被利用之后凝结为水, 再由水泵送回锅炉作为给水。一般供热系统的凝结水不能全部回收,需要补 充给水。 背压式汽轮机发电机组发出的电功率由热负荷决定,因而不能同时满足 热、电负荷的需要。背压式汽轮机一般不单独装置,而是和其他凝汽式汽轮 机并列运行,由凝汽式汽轮机承担电负荷的变动,以满足外界对电负荷的需 要。前置式汽轮机的电功率由中、低压汽轮机所需要的蒸汽量决定。利用调 压器来控制进汽量,以维持其排汽压力不变;低压机组则根据电负荷需要来 调节本身的进汽量,从而改变前置式汽轮机的排汽量。因此,不能由前置式 汽轮机直接根据电负荷大小来控制其进汽量。 由于供热背压式机组的发电量决定于热负荷大小,宜用于热负荷相对稳 定的场合,否则应采用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背压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高,蒸汽的热降较小,与排汽压力很低的凝汽式汽 轮机相比,发出同样的功率,所需蒸汽量为大,因而背压式汽轮机每单位功 率所需的蒸汽量大于凝汽式汽轮机。但是,背压式汽轮机排汽所含的热量绝 大部分被热用户所利用,不存在冷源损失,所以从燃料的热利用系数来看, 背压式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较凝汽式汽轮机为高。由于背压式汽轮机可通过 较大的蒸汽流量,前几级可采用尺寸较大的叶片,所以内效率较凝汽式汽轮 机的高压部分为高。 在结构上,背压式汽轮机与凝汽式汽轮机的高压部分相似。背压式汽轮 机多采用喷嘴调节配汽方式,以保证在工况变动时效率改变不大。因背压机 常用于热负荷较稳定的场合,一般采用单列冲动级作为调节级。
理想情况下表面式凝汽器的凝水温度应与排汽温度相同,被冷却水
带走的热量仅为排汽的汽化潜热。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排汽流动阻 力及非凝结气体的存在,导致凝结水温度低于排汽温度,两者的温 差称为过冷却度。冷却水管布置不当,运行中凝结水位过高而浸泡 冷却水管,均会加大过冷却度。正常情况过冷却度应不大于1~2℃。 排汽压力与机组功率 降低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虽可提高 热效率,但因排汽比容增大,汽轮机末级通流面积和叶片需要相应增 大,这加大了制造成本,使加工困难。因此,最佳排汽压力需通过技术 经济综合分析确定。目前一般凝汽式汽轮机排汽压力取为0.004~ 0.006兆帕。 汽轮机功率决定于蒸汽流量。凝汽式汽轮机可通过的最大流量 决定于末级叶片长度。由于叶片越大,离心力越大,这使它受到材料 强度的限制。目前,末级叶片最大长度可达1000~1200毫米,叶片顶 端最大允许圆周速度为550~650米/秒,单排汽口极限功率约为100~ 120兆瓦。低压缸采用分流式结构可提高单机功率。到80年代末,常 规火电厂最大凝汽式单机功率,双轴机组为1300兆瓦,单轴机组为 800兆瓦。 凝汽式机组设计为低转速(1500或1800转/分)时,可提高极限 功率,但这又使汽轮机尺寸及材料消耗增加,因为汽轮机总重量与 转速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除核电站为适应低参数、大流量特点, 常采用低速汽轮机外,中国火力发电厂均采用3000转/分汽轮机
由汽轮机中间级抽出一部分蒸汽供给用户,即在发电的同时还 供热的汽轮机。根据用户需要可以设计成一次调节抽汽式或二次 调节抽汽式。 一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又称单抽汽式汽轮机。由高压部分 和低压部分组成,相当于一台背压式汽轮机与一台凝汽式汽轮机 的组合。新汽进入高压部分作功,膨胀至一定压力后分为二股, 一股抽出供给热用户,一股进入低压部分继续膨胀作功,最后排 入凝汽器。抽汽压力设计值根据热用户需要确定,并由调压器控 制,以维持抽汽压力稳定。单抽汽式汽轮机的功率为高、低压部 分所生产功率之和,由进汽量和流经低压部分蒸汽量所决定。调 节进汽量可以得到不同的功率。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可同时满 足热、电负荷需要。单抽汽式汽轮机在供热抽汽量为零时,相当 于一台凝汽式汽轮机;若将进入高压缸的蒸汽全部抽出供给热用 户,则相当于一台背压式汽轮机。但实际运行中,为了冷却低压 缸,带走由于鼓风摩擦损失所产生的热量,必须有一定量的蒸汽 流过低压部分进入凝汽器,所需最小流量约为低压缸设计流量的 10%。
凝汽式汽轮机

特点:在汽轮机中作功后的排汽,在低于大气
压力的真空状态下进入凝汽器凝结成水。

火电厂中普遍采用的专为发电用的汽轮机。凝汽设备主要由凝汽器、 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抽气器组成。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被循环 水冷却凝结为水,由凝结水泵抽出,经过各级加热器加热后作为给水 送往锅炉。 汽轮机的排汽在凝汽器内受冷凝结为水的过程中,体积骤然缩小, 因而原来充满蒸汽的密闭空间形成真空,这降低了汽轮机的排汽压力, 使蒸汽的理想焓降增大,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热效率。汽轮机排汽中的 非凝结气体(主要是空气)则由抽气器抽出,以维持必要的真空度。 汽轮机最常用的凝汽器为表面式。冷却水排入冷却水池或冷却水 塔降温后再循环使用。靠近江、河、湖泊的电厂,如水量充足,可将 由凝汽器排出的冷却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称为径流冷却方式。 但这种方式可能对河流湖泊造成热污染。严重缺水地区的电厂,可采 用空冷式凝汽器。但它结构庞大,金属材料消耗多,除列车电站外, 一般电厂较少采用。老式电厂中,有的采用混合式凝汽器,汽轮机排 汽与冷却水直接混合接触冷却。但因排汽凝结水被冷却水污染,需要 处理后才能作为锅炉给水,已很少采用。 运行特性 凝汽式汽轮机的排汽压力对运行经济性有明显影响。 影响凝汽器真空度的主要因素是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却倍率。前者与 电厂所在地区、季节及供水方式有关;后者表示冷却水设计流量与汽 轮机排汽量之比。冷却倍率大,可获得较高真空度。但冷却倍率增大 的同时增加了循环水泵的功耗和设备投资。一般表面式凝汽器的冷却 倍率设计为60~120。 由于凝汽式汽轮机循环水的需要量很大,水源 条件成为电厂选址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 又称双抽汽式汽轮机。可以同时满 足不同参数的热负荷。整个汽轮机分为高、中、低压 3部分。新 汽进入高压部分作功,膨胀到一定压力,抽出一部分蒸汽供给热 用户;另一部分进入中压部分继续膨胀作功后,再抽出一部分供 暖,其余蒸汽经过低压部分排入凝汽器。 双抽汽式汽轮机的工况图是按照一定的典型系统和额定参数 绘制的。若汽轮机运行条件不同于绘制工况时,应进行适当修正。 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各缸均单独设置配汽机构,分别控制各缸进汽 量。中、低压缸配汽机构有调节阀和旋转隔板两种形式。功率较 小的抽汽机组采用旋转隔板形式有利于设计成单缸结构;高压缸 则普遍采用喷嘴调节方式,调节级多数为双列级,以保证有足够 大的通流能力。 双抽汽式汽轮机在高、低压缸流量均接近设计值时具有较高 的发电经济性。由于热负荷的变化,有时流经各缸的流量差别很 大,在某些工况下发电经济性较低。因此,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应 根据主要热负荷情况进行设计,合理分配各缸流量,以保证长期 运行中有较高经济性。合理选定抽汽压力对机组经济性有明显影 响,在满足热用户前提下,应尽量降低抽汽压力。早期生产的供 暖抽汽机组,抽汽压力为0.12~0.25兆帕,近年已将下限降为 0.07兆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