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跨期选择与不确定性

合集下载

跨期选择的心理机制

跨期选择的心理机制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1, 11(4), 1026-103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1.114116跨期选择的心理机制彭友青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3月18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16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9日摘要跨期选择是指对发生于不同时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的决策行为。

无论是政府、集体还是个人都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此类决策。

跨期选择研究以来,产生了时间折扣和非时间折扣两种不同的解释模型。

时间折扣模型用“时间折扣率”来描述跨期选择行为,围绕“时间折扣率”是否恒定以及时间折扣率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非时间折扣模型认为个体在属性之间做比较,且关注认知在跨期选择中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需要借助时间相关电位技术或者功能核磁成像技术整合不同的理论,同时关注损失情境中的跨期选择。

关键词跨期选择,时间折扣,非时间折扣,属性比较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tertemporalDecision MakingYouqing Peng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Mar. 18th, 2021; accepted: Apr. 16th, 2021; published: Apr. 29th, 2021Abstract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refers to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to weigh and choose profits and losses of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s. Whether it is the government, the collective or the individual,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such decisions continuously. Since the intertemporal decision-making re-search, two different explanatory models of 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have been produced: time discounting model and non-time discounting model. The time discounting model uses “time彭友青discounting rate” to describe intertemporal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nd a series of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whether the “time discounting rate” is constant or not and the influence of time discounting rat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e non-time discounting model consid-ers individuals to compare attribut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cognition in 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use ERP technology or functional MRI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different theories, and pay attention to intertemporal choices in loss condition. KeywordsIntertemporal Decision Making, Time Discount, Non-Time Discount, Attribute Comparis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过程(Loewenstein, Read, & Baumeister, 2003; 何清华,李丹丹,2020;任天虹,胡志善,孙红月,刘扬,李纾,2015)。

行为经济学时间贴现和跨期

行为经济学时间贴现和跨期

行为经济学时间贴现和跨期行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偏差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其研究领域之一是时间贴现和跨期决策。

时间贴现是指个体更倾向于享受当前好处而放弃未来好处的行为倾向。

传统经济学认为个体会理性地选择未来的长远利益,但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更加偏好即时满足而忽视未来。

一个经典的实验是饼干实验,研究人员给予孩子们两块饼干,告诉他们如果在5分钟内不吃掉第一块饼干,就可以获得两块饼干。

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都选择立即享受第一块饼干,而放弃了更多的饼干。

在经济决策中,时间贴现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

人们容易受到眼前利益的吸引,而对未来可能带来的利益产生较弱的动机。

这种行为特征在理财、消费决策等领域都有明显体现。

比如,很多人会选择即时购买消费品,而忽视储蓄和投资对未来财富增长的重要性。

另外,跨期决策也是行为经济学关注的问题。

跨期决策是指在不同时间点做出的选择与决策,涉及到利益的跨越。

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跨期决策时,往往更倾向于做出短视的决策,而忽略了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有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医疗健康的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即时的快速解决方案,而不愿意承担长期的艰苦努力,如加强锻炼和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时间贴现和跨期决策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对保险、养老金计划等长期收益的选择较为迟缓。

此外,这些心理偏差也对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和企业需要考虑时间贴现和跨期决策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激励措施,以促使人们做出长远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总之,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时间贴现和跨期决策在人类经济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即时满足,而忽视未来可能带来的好处。

对于个人而言,了解自身的行为偏差,并学会灵活应对,可以在经济决策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行为特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引导人们做出长远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时间贴现和跨期决策是行为经济学中的重要主题,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经济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摘要经济决策包含两个传统问题: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

跨期选择分为冲动决策和自我控制。

当冲动决策时,优先激活了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相联系的旁边缘区域,包括伏隔核、眶额皮层中部和前额叶中部;自我控制即选择延迟决策时大脑双侧前额叶和后顶叶皮层神经活动增强。

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大脑皮层和杏仁核与风险决策联系密切。

关键词经济神经科学,认知,情绪,跨期选择,风险决策。

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认为人们所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但该理论忽视了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情绪参与到决策当中,能预测人的行为,而行为无法评估情绪。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把神经科学的方法、手段等应用到经济学研究中,产生了经济神经科学。

一个新的趋势是研究者开始运用新的研究手段。

包括事件相关电位、正电子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考察决策中情绪的影响作用。

研究者因此构建了新的理论结构。

这些理论强调情绪的作用,或认为情绪是决策的一个因素,比如主观预期愉悦理论;或认为情绪是一些决策的结果,比如后悔理论和失望理论:或认为情绪是即刻的内脏反应,比如躯体标志理论(somaticmark)提供了神经生物学证据的支持,人们常常通过“直觉”、“内脏感觉”和对结果的主观评价做出决策。

可见,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偏向从认知上分析,随后的理论在加入情绪因素后,又忽视了对二者关系的阐述。

神经机能的二维模型整合了前人的理论,认为大多数行为不仅有脑的控制加工也有自动加工,并且两种加工过程都包含了认知加工和情感加工的相互合作和竞争。

这个理论较为全面的阐述了个体决策时,大脑是如何进行加工的(见表1)。

尽管认知和情感加工存在联合作用,但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情感判断可能完全独立于各种知觉和认知过程并先于它们发生,而不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以知觉和认知过程为基础。

情感加工过程包括情绪,比如生气、悲伤和羞愧;也包括生理影响,比如饥饿、疼痛和性㈣,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这些加工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第五讲风险决策与跨时选择

第五讲风险决策与跨时选择
不投保情形下,初始禀赋为 l p(w1 K ) (1 p)w2
又设风险发生后损失(等于保险金)为K,保险价格r
投保情形下,期望值为 l p(w1 K rK ) (1 p)(w2 rK )
预算约束的原则:各种投保方案与投保前每一点的预期财产价值相等,
即 l p(w1 K rK ) (1 p)(w2 rK ) pw1 (1 p)w2 l
其中,w1 K rK为风险发生后的财产水平,令其为wb;w2 rK
为风险不发生时的财产水平,令其为wg,则上式为
pwb
(1
p)wg
l
E(g)
wg
l 1
p
p 1 p
wb
这就是预算约束线(P75图中所示,注意斜率表达方式不同)。
一、风险决策
2.不确定条件下的无差异曲线
(1)期望效用函数
或然品的期望效用函数 u(w) pu(wb ) (1 p)u(wg ) 对或然性商品wg和wb,在初始禀赋点A (w1,w2)是一种期望
p)
此乃无差异曲线斜率,即边际替代率。代表保险条件下为
保持某一效用u0,坏结果预期财富增加,必须以好结果预
期财富的减少为代价。
一、风险决策
3.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风险决策)
(1)规划问题
可按UMP思路构建如下
max u(w)
wb ,waD
s.t.pwb (1 p)wg l E(w)
求解得最优条件 在公平保险下p=r,则
第五讲 风险决策与跨时选择
۩ 风险决策 ۩ 跨时选择
一、风险决策
1.不确定条件下的预算约束
(1)或然品、财产与保险
或然品(probale goods)把同一种,但却处于不同条件下发

集体免疫的经济学原理

集体免疫的经济学原理

集体免疫的经济学原理
集体免疫的经济学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性
每个人的免疫接种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对社会其他人产生正的外部性,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2. 优化配置
通过政府补贴或强制接种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从个人最大化转变为社会收益最大化。

3. 规模经济
集体免疫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接种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集体免疫效应。

4. 协调失败
个体自愿接种可能导致免疫覆盖率不足,需要政府强制接种来克服协调失败问题。

5. 信息不对称
个人不了解是否已达到集体免疫状态,需要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信息。

6. 跨期选择
当前投入免疫资源,能为未来数年乃至全社会带来收益。

7. 风险管理
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集体免疫可降低疫情风险,具有保险功效。

综合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优化免疫政策,提高社会整体福利。

【微观经济学 讲义精品】第5章 跨期选择与不确定性

【微观经济学 讲义精品】第5章  跨期选择与不确定性

•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原则
• 保险费要不低于消费者的期望损失, 或者风险发生的概率应不超过保险费 与消费者期望损失的比值。
案例
• 如果风险规避者乙的私人资产为1000万元,如果 他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将损300 万元,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为2%。他的资产期 望值为:(1000-300×2%+1000×98%=994(万 元)。他的期望损失为:300×2%=6(万元)。 如果保险的价格恰好为6万元,那么他在购买保 险后总资产为1000-6=994万元。可见,购买保险 后,总资产等于其资产期望值,达到了保险的目 的。
图5.9 风险中立者的效用曲线
U(I) B
I2
I
U U(I2)
U(I) B
C
U[I1p+ I2(1-p)]
U(I1)p+U(I2) (1-p)
D
U(I1)
A
O
I1
I1p+I2 (1-p)
I2
I
图5.10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曲线
三、风险溢价
• 风险溢价,就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风险而自 愿付出的货币数量。 • 一般说来,风险越大,风险溢价就越大,即线段 CD的长度越长;反过来,风险越小,风险溢价也 就越小,即线段CD的长度越短。
二、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决策
风险规避者(Risk-averse Individual): 当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等于某确定 数量收入时,如果消费者认为确定数 量收入带来的效用大于风险条件下收 入的期望效用,将这样的消费者称为 风险规避者(Risk-averse Individual);
风险中立者(Risk-neutral Individual):如果消费者认为确定数量收

跨期选择

跨期选择

跨期预算约束
假定第1期消费掉c1 单位商品,其成本为$c1 因此储蓄额为m1- c1。 第2期的消费将是
c2 m2 (1 r)(m1 c1)
也即 c2 (1 r)c1 m2 (1 r)m1.

斜率
截距
跨期预算约束
c2
m2 (1 r)m1
跨期预算约束
第2期的收入为 m2. 第1期的储蓄所得本息和为: (1 + r )m1. 因此第2期可供消费者支配的收入为:
m2 + (1 + r )m1. 因此第2期的消费额为:
跨期预算约束
第2期的收入为 m2. 第1期的储蓄所得本息和为: (1 + r )m1. 因此第2期可供消费者支配的收入为:
m2
0 0
m1
c1
跨期预算约束
现在假设消费者在第1期消费掉所有可能获得 的收入,因此 c2 = 0。
如果消费者以第2期的收入$m2 偿还,他在第 一期最多可以借到多少资金?
令b1表示消费者在第1期所借到的资金金额。
跨期预算约束
在第2期的收入仅有$m2 来偿还在第1期所借负 债$b1
PV 1 $0 83. 1 0 2
跨时期选择问题
m1和 m2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1、2期得到的收 入。
c1 和 c2 分别表示消费者在第1、2期的消费。 p1 和 p2 分别表示消费品在第1、2期的价格。
跨时期选择问题
跨时期选择问题: 给定收入水平m1 和 m2, 和消费品价格p1 和 p2, 什么事最优的跨期消费束 (c1, c2)?
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 为了得到答案我们需要知道:

不确定性与跨期决策

不确定性与跨期决策

)U(W2)
风险态度的类别
早期常用个人所得的效用函数 u=u(x)的 型态来断定个人之风险态度。
通常假定u(x)关于x是凹的,即 u’(x)>0,u”(x)<0
效用函数的凹性具有的经济含义:表示人 们对于风险的态度是规避型的.
效用:u(x)
16
13 A
10
E D
C
期望效用水平 1 u(10) 1 u(20) 1 •10 1 •16 13
例2:兼职 兼职1的效用:
U(L1)=0.5 u(2000)+0.5 u(1000)
兼职2的效用:
U(L2)=0.99 u(1510)+0.01 (510)
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
——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 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期望值[Expected Value]
另一选择是买车,有A与C两种可能的结果; 消费者的决策取决于他关于选择结果的概率分布的
主观猜测:认为C概率高,则选择B(持币不购);认为A概 率高,则偏好买车. 三个数字组成符号(P,A,C)记为一种奖券.
完全理性
任何影响决策者决策的因素都是确定的。 对于所有这些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者具有完
不确定性 VS. 风险
各结果的概率分布若可经由客观事实或实证资料 而得到,并据以做为决策的基础,即视该事件为 具有“风险”的事件;否则即为具有“不确定性”
的事件( Knight, 1933.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
在许多情况下,虽无客观概率,但决策者仍可能 就有关结果的概率分布,根据其经验累积而做出 主观的判断。此主观概率分布形成后,其决策问 题将与Knight所认同的风险决策无所差异。因此 有些学者将“不确定性”与“风险”等同视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含义 1、不确定性(Uncertainty)指的是事件 、不确定性( )
的发展趋势或者结果是不确定的。 的发展趋势或者结果是不确定的。 2、风险包括两层含义: 、风险包括两层含义:
(1)事件结果的多种确定的可能; (2)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程度或大 小。
二、风险的度量
1、概率 、 2、期望值 、 3、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系数 、方差、
I1p+I2 (1-p)
I2
I
图5.9 风险中立者的效用曲线
U U(I) U(I2) B
C
U[I1p+ I2(1-p)] U(I1)p+U(I2) (1-p)
U(I1) O A
D
I1
I1p+I2 (1-p)
I2
I
图5.10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曲线
三、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 风险溢价,就是指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 风险而自愿付出的货币数量。 风险而自愿付出的货币数量。 一般说来,风险越大,风险溢价就越大, 一般说来,风险越大,风险溢价就越大, 即线段CD的长度越长 反过来, 的长度越长; 即线段 的长度越长;反过来,风险越 风险溢价也就越小,即线段CD的长 小,风险溢价也就越小,即线段 的长 度越短。 度越短。
风险中立者(Risk-neutral Individual):如果消费者认为确定数 量收入带来的效用等于风险条件下 收入的期望效用,将这样的消费者 称为风险中立者(Risk-neutral Individual);
风险爱好者(Risk-loving Individual): 如果消费者认为确定数量收入带来 的效用小于风险条件下收入的期望 效用,将这样的消费者称为风险爱 好者(Risk-loving Individual)。
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原则
保险费要不低于消费者的期望损失,或者 保险费要不低于消费者的期望损失, 风险发生的概率应不超过保险费与消费 者期望损失的比值。 者期望损失的比值。
案例
如果风险规避者乙的私人资产为1000万 元,如果他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因 素影响,将损300万元,这些风险发生的 概率为2%。他的资产期望值为: (1000-300×2%+1000×98%=994(万 元)。他的期望损失为:300×2%=6 (万元)。如果保险的价格恰好为6万元, 那么他在购买保险后总资产为10006=994万元。可见,购买保险后,总资 产等于其资产期望值,达到了保险的目 的。
二、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Diversifying),就是 指人们在决策时,为了降低风险和 不确定性的影响,采取多种不同的 行动,而不是采取单一行动。这样 一来,就可以避免采取某一种单一 行动(“孤注一掷”)的较大风险。
案例
假设甲有一笔存款,在银行利率较 低的情况下,他想转为投资证券市 场,但是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投资 股票还是基金。此时银行的理财专 家告诫他,最好将存款一部分取出, 分别投资股票、基金或者购买其他 有价证券,这样既可以获得固定收 益的银行利息,同时也享受到了金 融产品较高的收益率,还可以通过 股票、基金或其他证券组合分散投 资风险。 。
表5-5 某高校茶座的冰激凌销售利润情况 售出100个 售出 售出200个 期望利 售出 个 个 概率0.8) 概率0.2) (概率 ) (概率 ) 润 进货1000个 600 个 进货 进货2000个 400 个 进货 600 2000 600 720
如果该茶座老板有完全的信息,售出 1000个时利润为600元,售出2000个时 利润为2000元,且发生概率相等,此时 的期望利润为: 600×0.5+2000×0.5=1300元。 当茶座老板是风险中立者或风险爱好者 时,完全信息的价值为:1300-720=580 (元)。 当茶座老板是风险规避者时,完全信息 的价值为:1300-600=700(元)。
四、利率和价格变动对跨期消费 者均衡的影响
1、利率变动对跨期消费者均衡的影 、 响
C2 U2 U1 C2
I2 c2
C E1 E2
c2 I2
E1
E2
U1 C U2 c1 I 1 O I 1 c1 C1 O C1
(a):消费者为借贷者时的情况
(b):消费者为借贷者时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5.6 利率下降对跨期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5章 跨期选择与不确定性
第一节 跨期消费的最优决策
一、跨期选择的无差异曲线 1、定义 、 假定消费者在两个不同时期只消费同一 种商品, 种商品,那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 用水平的两个时期商品消费量的所有组 合形成的轨迹, 合形成的轨迹,我们就称之为跨期无差 异曲线. 异曲线
2、分类 、
跨期无差异曲线根据其形状特征又可以分为下 列三类: 列三类: ):消费者的当期消费 (1)直线型(完全替代型):消费者的当期消费 )直线型(完全替代型): 和未来消费存在着线性替代关系, 和未来消费存在着线性替代关系,即可以完全 相互替代。 相互替代。
C2
U2
U1
O
C1
图5.1 直线型跨期无差异曲线
):这表示消费者的当 (2)折线型(完全互补型):这表示消费者的当 )折线型(完全互补型): 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 一种互补关系。 一种互补关系。
C2 U1 U2
O
C1
图5.2 折线型跨期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的当期消 (3)曲线型(不完全替代型):消费者的当期消 )曲线型(不完全替代型): 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 费和未来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
三、获取更多有帮助的信息
完全信息的价值( 完全信息的价值(Valu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将完全信息条件下决策 ):将完全信息条件下决策 ): 的期望收益与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决策的 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 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称作完全信息的 价值( 价值(Value of Complete Information)。 )。
C1 (1 + r ) + C2 = I 2 + I1 (1 + r )
C2 A
O
C
B O O C1
图5.4 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线
三、跨期消费者均衡
C2 U A A C2 U
C E E C
O
B
C1
O
B
C1
(a):消费者为借贷者时的情形
(b):消费者为借贷者时的情形
图5.5 跨期消费者均衡的两种情形
案例
某高校的茶座冬天供应冰激凌,假定每 月进货数为2000个时,每个进价为1元, 而进货数为1000个时,每个进价为1.4元, 而售价为2元。由于信息不完全,茶座老 板预测在一个月内销售2000个的概率为 0.2,销售1000个的概率为0.8。如果冰 激凌卖不掉的话,可以低价转售给临近 的超市,但是价格仅为进价的40%。茶 座的冰激凌销售可能收益情况如表5-5。
第三节 风险偏好和决策
一、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期望效用表示的是各种结果的效用的期 望值; 望值; 期望值的效用则表示各种结果的期望值 所带来的效用。
二、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决策
风险规避者(Risk-averse Individual):当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 入等于某确定数量收入时,如果消 费者认为确定数量收入带来的效用 大于风险条件下收入的期望效用, 将这样的消费者称为风险规避者 (Risk-averse Individual);
C2 U2 U1
O
C1
图5.3 曲线型跨期无差异曲线
二、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
设定一个跨期(两时期)消费模型, 设定一个跨期(两时期)消费模型,假设条件 如下: 如下: 和时期2的货币收入分别为 (1)消费者在时期 和时期 的货币收入分别为 )消费者在时期1和时期 的货币收入分别为I1 和I2; ; 贷款1元 (2)借贷和储蓄利率均为 (如在时期 贷款 元, )借贷和储蓄利率均为r(如在时期1贷款 时期2需偿还 时期 需偿还1+r元;如在时期1储蓄 元,时期 元 如在时期 储蓄1元 需偿还 储蓄 2将得到 将得到1+r元); 将得到 元 (3)两个时期价格都等于 ,两个时期的消费量 )两个时期价格都等于1, 及消费支出分别为C1和 ; 及消费支出分别为 和C2; 结束时, (4)时期 结束时,消费者消费完两期所有收入 )时期2结束时
U
U(I2)
B U(I) C
U[I1p+ I2(1-p)] U(I1)p+U(I2) (1-p)
D U(I1) A
O
I1
I1p+I2 (1-p)
I2
I
图5.8 风险规避者的效用曲线
U U(I) U(I2) B
U[I1p+ I2(1-p)] U(I1)p+U(I2) (1-p)
A U(I1)
C
O
I1
U
风险溢价: 线段CD的长度
B
U(I2)
U(I)
C
U(I1)p+U(I2) (1-p)
U(I1) A
D
O
I1 I’
I1p+I2 (1-p)
I2
I
图5.11 风险规避者支付的风险溢价
第四节 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管理 一、购买保险
只要保险的价格等于期望损失,消 费者总是愿意保险。同时我们也注 意到,购买保险后,风险规避者得 到了稳定的资产价值,其效用要高 于购买保险之间的期望效用。 。
2、价格变动对跨期消费者均衡 、 的影响
C2 C2
U2 I2/P1 P c2 c2 E1 E2 U1 O c1 C1 O c1 I1/P1 I2/P1 U1 U2 C1 E1 E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