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段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2020年扇形旋转实验报告

2020年扇形旋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扇形旋转二、实验要求 1、把扇形旋转固定角度,并且依标记角度旋转。

2、掌握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技巧三、实验步骤 1)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选项,打开一个新画板。

2) 单击菜单栏中的“绘图”选中“定义坐标系”,在 y 轴上任取一点,选中该点左击工具箱中文字工具,在弹出的窗口把标签标为 O 点,选定 y 轴在“构造”菜单栏中选择“轴上的点”,把该点的标签为 P 点,单击该点和 O 点,做两点间的线段 OP,单击菜单栏中的“构造”选中“线段”(或快捷键做线段按住 Ctrl+L 键)。

3) 双击 O 点做标记中心,选中该线段,单击菜单栏中的“变换”选中“旋转”,在弹出的窗口按照固定角度顺时针旋转 25 度,得到线段 OP1,然后以逆时针方向分别点击 O、P1、P,点击“构造”选中“圆上的弧”,再双击 O 点,选中扇形 OPP1,点击“变换”中的“旋转”按钮,依次作四个相同的小扇形,交点分别为 P1、P2 、P3,得到 1/4 圆。

4) 选取作出的 1/4 个圆,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 1/4 圆。

5) 选中 y 轴,点击“构造”中的“轴上的点”把该点标签为 H,选定该点以及 y 轴,作垂线,在垂线上取点 B,以点 H 为圆心,B 为圆上一点作圆 H,隐藏垂线。

6) 选中圆 H,点击“构造”中的“圆上的点”,选中该点左击工具箱中文字工具,在弹出的窗口把标签标为 L 点,以点 H 为中心,将点 L依次旋转 1 25 度,2 5 度,375 度,45 度,得到点 L1,L2,L3, L4。

7) 在 L3L4 弧上任取点 M, 点击“变换”中的“标记角度”,取∠L3HM为标记角度;双击点 P 将 1/4 圆依标记角度旋转;如图,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显示对象 1。

8) 在弧 L2L4 上任选点 R, 取∠L2HR 为标记角度;选中右边二个扇形,不包括左边扇形的半径,点击编辑中的显示隐藏按钮,标签改为显示对象 2。

赴上海罗泾考察的报告

赴上海罗泾考察的报告

赴上海罗泾钢厂考察报告2011 年3 月15日至17日炼钢分厂一行8人。

由分厂厂长陆配新与首席技师邬琼带队,对上海罗泾钢厂进行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生产现场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1. 上海罗泾钢厂工艺装备基本概况:上海罗泾钢厂与2007年11月13日正式投产,目前有。

2座KR, 3 座150吨转炉、2 座LF 炉、2 座RH 炉、一座连铸机,采用3吹1模式,钢种结构以管线钢,船板钢为主。

吹炼采用自动枪位配合手动加料模式,二级计算为辅助参考。

下面就罗泾钢厂工艺设备,工艺流程和我厂工艺相比较做简要介绍:2.各生产线工艺设备以及工艺参数对比:2.1以两炉对一机的组产方式,通过频繁更换中包的方式实现铸机的连续化生产,确保作业率高达90%以上,目前班产15-18 炉。

其浇铸规格较为单一,一般采用结晶器在线调宽的方式实现浇铸宽度的变化,目前平均两天调整一次浇铸铸坯宽度(最多时一天3 次),单次调宽最大300mm(对应的过渡坯长度约8m,通过离线切割的方式,确保铸坯头尾宽度一致)。

其热轧普碳板采用热装方式,单一规格组产。

3. 我厂连铸存在相关问题的讨教3.1 铸坯角部裂纹问题太钢铸坯质量控制良好,目前没发现铸坯角部存在质量问题。

比对我厂设太钢考察报告第 2 页共3 页备及浇铸工艺方面与其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点:铸机OEM 供货商不同,我们是西马克德马格公司、太钢为奥钢联;其结晶器水量控制与我厂基本相当,但具体结晶器的设计型式的区别有待下一步与奥钢联交流;其结晶器锥度控制为1.10%(南京钢厂奥钢联的宽板坯连铸,浇铸2000mm断面时锥度值为1.20%),较之我厂的0.85-0.95%稍大。

为实现大锥度,其结晶器窄面足辊采用蝶簧实现弹性定位;而我厂固定式的足辊设计,采用同样的锥度,存在大浇铸宽度时与引锭头的干涉问题;太钢二冷系统除足辊外,均采用气水雾化冷却,其采用垂直段与顶弯段为一体化设计,采用单排5 个喷嘴的配置实现对浇铸铸坯宽度方向上的全覆盖。

传热调研报告

传热调研报告

传热调研报告传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传热的相关知识、技术以及市场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发传热技术和产品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传热介质、传热设备等内容。

2. 实地考察:参观传热设备制造商和应用场所,了解传热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

3. 专家访谈:采访传热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了解他们对传热技术和市场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内容:1. 传热原理: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热传导、对流传热以及辐射传热等不同传热方式的原理,以及应用场景和限制。

2. 传热介质:调查不同传热介质的特性和应用情况,包括空气、水、油等常见传热介质的热导率、热容量等参数。

3. 传热设备:考察不同类型的传热设备,包括散热器、换热器、蒸发器等,了解其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4. 传热技术:研究传热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了解新型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应用情况。

5. 市场应用:调查传热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市场应用情况,包括电力、石化、制冷空调等领域,了解其市场规模和潜力。

6. 建议和展望: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关于传热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四、调研结果:1. 传热原理:传热主要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传热方式的应用取决于实际情况和要求。

2. 传热介质:常见的传热介质包括空气、水、油等,其热导率、热容量等参数直接影响传热效果。

3. 传热设备:传热设备的类型繁多,不同类型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传热场景。

散热器主要用于散热降温,换热器用于传热回收,蒸发器用于制冷等。

4. 传热技术:传热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传热技术如纳米流体传热、相变材料传热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5. 市场应用:传热技术在电力、石化、制冷空调等行业有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庞大,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6. 建议和展望:加强传热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传热效率,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传热技术,促进传热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考察报告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考察报告

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考察报告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二OO五年七月目录一、空冷系统概述二、考察电站概况三、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要紧设备与布置四、空冷散热器制造厂概况五、结论和建议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考察报告为了深切了解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进展和运用状况,客观熟悉直接空冷、间接空冷系统的特点及特性,结合大唐阳城发电公司2X600MW机组空冷系统的建设情形,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一起组成考察团,于2005年6月27日至7月6日赴土耳其、匈牙利考察了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考察期间对土耳其Bursa电站和Gebze/Adapazari电站的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匈牙利Matra电站布置在空冷塔内脱硫装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EGI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并参观了EGI公司散热器制造厂。

考察进程中,全面了解了海勒式空冷系统的技术特性、进展及运用情形,实地考察了三个运用海勒式空冷系统电站的治理、运行、保护和检修情形,详细考察了EGI公司第五代散热器的技术、经济特性和生产厂的生产、治理情形,专门是脱硫塔设在空冷塔内的布置方式给大伙儿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察工作顺利圆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空冷系统概述现今用于发电厂的空冷系统要紧有三种:即直接空冷系统、带表面式凝汽器的哈蒙式间接空冷系统和带喷射式凝汽器的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这三种空冷系统在我国都有应用。

直接空冷系统初期投资较低,占地面积小,锅炉给水和冷却水系统分离,可是耗电多,运行效率及运行稳固性受自然风环境阻碍较大,噪音高,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运行保护相对简单,由于要紧考虑初期投资较大的因素,目前大多项目投资者更偏向选用直接空冷系统。

间接空冷系统初期投资较高,占地面积大,运行中对水质要求较高,但运行费用低,保护简单,没有噪音污染,更符合成立节能社会的要求。

叶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叶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叶片的基本形态结构;2. 观察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3. 掌握叶片形态的描述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等功能。

叶片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叶片的形态结构及其与植物种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植物:选取几种常见的植物,如柳树、杨树、桂花、银杏等;2. 实验工具:放大镜、剪刀、白纸、铅笔、透明胶带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叶片的整体形态: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下来。

2. 观察叶片的形状:用放大镜观察叶片的形状,如针形、披针形、椭圆形、圆形、心形等。

测量叶片的长度、宽度,计算叶片的形状指数(形状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

3. 观察叶片的边缘:观察叶片的边缘形状,如全缘、锯齿状、波状等。

4. 观察叶片的尖端:观察叶片的尖端形状,如锐尖、钝尖、渐尖等。

5. 观察叶片的基部:观察叶片的基部形状,如楔形、圆形、心形等。

6. 观察叶片的质地:观察叶片的质地,如膜质、草质、纸质、革质、肉质等。

7. 观察叶片的脉序:观察叶片的脉序,如网状脉、平行脉、叉状脉等。

8. 观察叶片的叶柄:观察叶柄的形状、长度等特征。

9. 观察叶片的叶脉:观察叶脉的分布情况,如主脉、侧脉、细脉等。

10. 比较不同植物叶片的形态差异:将观察到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植物叶片形态的异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1)叶片的形状:柳树叶为披针形,杨树叶为椭圆形,桂花叶为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银杏叶为扇形。

(2)叶片的边缘:柳树叶为全缘,杨树叶为锯齿状,桂花叶为全缘或锯齿状,银杏叶为全缘。

(3)叶片的尖端:柳树叶为渐尖,杨树叶为钝尖,桂花叶为渐尖,银杏叶为钝尖。

(4)叶片的基部:柳树叶为楔形,杨树叶为圆形,桂花叶为楔形或宽楔形,银杏叶为楔形。

试运行工作总结报告

试运行工作总结报告

试运行工作总结报告篇一:试运行报告xxxx自助服务一体机项目试运行报告xxxx 自助服务一体机项目自XX 年2 月签定合同并开始施工, XX年 1 月基本完成常熟市 334 个村社安装调试。

到目前为止,已经试运行了近 4 个月,从这段时间的运行状态和抽检情况来看,除特殊原因造成个别村社络异常外(导致络异常的原因是由于客户自行更换络或修改配置,故障已消除),一体机的各项功能使用正常,经过试运行期间对各村社的自助服务一体机的运行情况,符合项目的各项需求,性能指标满足性能规定。

通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我们认为xxxx 公司生产的自助服务一体机设计先进,质量可靠,安全性、稳定性、先进性、可拓展性都能满足 xxxx 自助服务一体机项目招投标书和合同的要求及实际的需要。

从试运行的情况来看,设备整体上满足终端查询的日常业务操作要求和cccc 的管理督导要求。

系统业务模块已在进一步扩充完善,系统运行也日趋稳定,可以进入系统正式运行阶段。

负责人:日期:篇二:试运行总结报告样板a连铸系统试运行总结一、工程概况连铸系统 XX年 11 月 26 日竣工完成,验收合格后,我公司编制了连铸系统试运行方案,从XX年 11 月 26 日至 XX 年1 月 16 日进行试车运行。

试运行方案遵循先单车试运、联动试车、模拟试车的原则。

二、试运行所具备的条件在进行连铸机试车之前, 我车间已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所有设备应精确安装就位、对中,连铸机的倒锥度、开口度、弧度“三度”合格。

单体设备上的运动部件应事先经过手动盘车检查,同时要求润滑状况良好 , 所有设备上设有油杯 ( 嘴) 的润滑点必须按要求加入足够量的润滑脂;集中润滑各点必须打开接头将污油排出后再接好管路继续供油脂。

各种能源介质系统应按相应的安装规范进行管路吹扫、清洗和试压,达到设计和安装要求。

所有的仪表和电控 (PLC) 以及动力电源线分别经自动化各专业校线。

生产现场必须清除一切对试车操作有害的障碍物及施工中遗留下的杂物。

材料科学实验-非平衡组织观察分析实验小报告

材料科学实验-非平衡组织观察分析实验小报告

非平衡组织观察分析实验小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钢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 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热处理后组织的影响;
3. 观察分析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实验内容:
观察分析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并采集图像、添加标尺。

实验结果:
45钢860°C气冷索氏体+铁素体
组织特征:细小黑色片层状索氏体和白色的铁素体镶嵌分布
45钢860°C油淬马氏体+屈氏体
组织特征:针状马氏体晶粒呈块状,晶界处夹杂黑色的片层状屈氏体45钢860°C水淬马氏体
组织特征:马氏体呈黑色针状
45钢860°C水淬+600°C回火回火索氏体
组织特征:片层的白色铁素体与渗碳体(被腐蚀呈黑色)的双相混合组织T12钢760°C球化退火马氏体+二次渗碳体+残余奥氏体
组织特征:黑色针状马氏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白色碳化物的组织
T12钢780°C水淬+200°C回火球化体
组织特征:层片状珠光体上均匀镶嵌球状的白色渗碳体T12钢1100°C水淬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组织特征:黑色羽毛状。

扇面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扇面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扇面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编写扇面的研究报告时,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来进行组织:
1. 引言:
- 引入扇面作为研究对象的背景和意义。

- 阐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
- 回顾过去相关研究,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 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潜在的研究空白。

3. 研究方法:
- 解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 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步骤。

4. 研究结果:
- 对于实验或调查研究,呈现和解释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

- 使用图表、表格或统计数据来支持研究结果。

5. 讨论:
- 分析并解释研究结果。

- 比较你的研究结果与先前的研究成果。

- 探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偏差或错误。

6. 结论:
- 总结研究问题和目的。

- 给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7. 参考文献:
- 列举所有引用过的文献的详细信息,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排列。

在写作过程中,应确保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并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观察结果和数据。

另外,适当地使用图表、表格和图片可以更好地展示和解释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炼钢厂
扇形段改进考察报告
部门:炼钢厂
区域:
姓名:
工号:XXX
考察地点:
报告日期:2015年8月
扇形段考察报告
时间:2015年8月11日-8月15日
地点:######
主题:扇形段结构的改良、优化
关键词:扇形段改进间隙
目的:
连铸机扇形段在板坯生产中至关重要,而单机扇形段对弧的质量直接影响连铸机的安装质量,同时影响连铸坯的质量。

对弧的精确性是衡量连铸机整体装备水平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也是反映连铸机制造质量的重要依据。

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现场观察、测量发现,我公司炼钢厂的连铸机扇形段在安装结构形式上有一定缺陷,即扇形段夹紧缸(见图a1)的连接销轴(见图a2)与液压缸插头(见图a3)存在安装间隙(局部见图a4),此间隙影响设备精度及使用寿命,
图a1 图a2
进而影响板坯的质量。

故此,我们一行对****的同行业兄弟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求对我公司的扇形段结构改进吸取经验、积累素材。

图a3 图a4
正文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达涅利公司的扇形段设计的基本结构(和我公司扇形段类似)。

扇形段由上、下框架、辊子装配、驱动辊压下油缸、及4个夹紧油缸装置、冷却水配管、液压动力及润滑配管等组成(其整体图和简图见图b1、b2)。

图b1
图b2
扇形段的上下框架都是钢板焊接结构,在上下框架上分别安装着内弧侧和外弧侧的辊子及轴承座。

扇形段框架的设计主要用于支撑辊子的抗弯力,扇形段框架必须有足够的刚性来保证板坯所要求的几何形状。

扇形段的辊子起到铸坯导向、支撑作用,可以通过开口度的改变使正在凝固的铸坯得到要求的尺寸。

此外,在上下框架上安装有两对可升降的液压缸(夹紧缸)和一个驱动缸,而夹紧缸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于下框架的液压缸插头处,上端连接扇形段上半部分,通过夹紧缸的上下动作使扇形段上半部分实现运动,来满足不同生产工序对辊缝值和压力的要求,以满足生产不同厚度板坯的要求(我公司生产的板坯厚度为200mm)。

驱动缸安装在扇形段的上半部分的梁上,它可以单独动作并同时协同夹紧缸动作,从而为板坯的拉伸矫直提供导向力和支撑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流道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上下框架、辊子、轴承、油缸等部件和扇形段开口度值,加上扇形段工况环境恶劣,受高温、粉尘、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任何关键点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板坯质量,从而缩短扇形段使用寿命,导致扇形段事故下线。

经研究探讨发现,我公司连铸机扇形段夹紧缸与下框架连接处存在一定间隙,最大活动量达到3mm(而通常满足生产条件的对弧要求,是将开口度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已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通过几天的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对比了我公司与兄弟公司扇形段结构的不同之处,扇形段铰接点形式对比结果如下:
一、扇形段设计形式:
目前国内连铸扇形段设计都是在达涅利和奥钢联铸机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其中达涅利铸机设计,多采用上框架基准点、下框架基准点、液压缸连杆和插头、销轴链接而成。

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销轴都是用铰接形式进行连接的,那么就存在一定量的铰接点间隙。

而在未生产时测定辊缝值,由于辊缝仪不能提供足够的外力(区别于正常生产时的热坯压力),夹紧缸所受的作用力无法即时传递到铰接点间隙处,因此,此处间隙就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现象,而此时所测定的辊缝值可能符合生产要求。

当正常生产时,板坯在拉伸时提供足够的持续的力作用在夹紧辊即夹紧缸上,并传递到铰接点间隙处,导致辊缝值因铰接点间隙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并造成铰接点磨损,间隙进一步加大,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我公司连铸机为赛迪公司设计提供,而赛迪设计的扇形段前期是以达涅利连铸机设计为蓝本,进行改造并制造的,那么理所当然,我公司的扇形段就存在着铰接点间隙无法消除的现象。

后续赛迪将扇形段进行了改进,为扇形段的外弧框架上安装了支撑立柱,使内框架的作用力直接通过立柱,作用在外弧框架上,消除了扇形段铰接点的间隙,改进前后对比见此链接(我厂见图)。

另一个冶金业先驱,奥钢联铸机设计,多采用下框架基准点、连杆、液压缸、下框架接而成。

在下框架上安装连杆(导向杆),将液压缸活塞杆直接套在连杆上,同时液压缸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到上框架上,不存在铰接形式,因此,铰接间隙不存在。

****分公司(其扇形段结构形式见下面链接)就是采用此种扇形段结构形式,几乎完全区别于我公司。

(见图)
二、现有有效解决方式
解决铰接点间隙是关键,生产实践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也逐步解决了问题。

通过对以上两种不同结构(即铰链连接和无铰链连接)扇形段的对比,和目前赛迪新型扇形段设计的结构方式,得知扇形段铰接点的问题是可以消除的。

而基于
我公司扇形段结构,目前可选择的有效消除间隙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就是以赛迪设计的方式为主,利用碟簧(如楔形,外端有调节螺栓)将扇形段铰接点间隙消除(将碟簧置于夹紧缸耳环与下框架平面的间隙之间,调节到适当位置,使铰连接配合面间隙消除至零,详见下面链接),经过考察得知,五矿铰接点间隙消除装置,平均每个扇形段费用达到10万元,周期是1年必须更换,这种形式改造费用高,装置的使用周期短,从改造成本和周期两方面考虑,皆不建议采用见图)。

另一种消除间隙方式,是***连铸设计的消除装置,此装置是在外弧框架上安装支撑块,使液压缸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到外弧框架上,限制其固定端向下活动,因此铰接点间隙理论上可以直接消除至零,同时使用周期长,安装方便。

与此同时基于我公司一直以来“降本增效”的思想,建议予以考虑此种方式。

具体的设计外观和形式见此链接(****设计见图)
其他厂家形式(****)
一、目前我厂扇形段改进措施:
(考察内容请领导过目后,根据公司现状再进行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