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介绍
中日茶文化的概述

中日茶文化的概述在历史上,中国茶道远比日本茶道要辉煌,其文化内涵远比其要博大精深。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的概述,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的概述北大刘振羸在其《中日技艺观的比较》一文中认为中国茶文化不注重技术,而日本茶文化如此昌盛是因为日本将之作为一种技艺来学习,传承,这也与我国整个文化不注重技艺有关,而日本这个民族的文化中就很注重技艺,茶有茶道,花有花道,歌有歌道。
但是对于茶文化,中国茶人们对茶的技艺还是很有研究的,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
但是中日茶文化的技艺观由于其文化不同,也由于其发展的道路不同,故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中国茶艺主要对选茶,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及品饮方式颇为讲究。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各有特色,每种茶叶因为采摘时间,选料,加工过程的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仅绿茶类就分炒青(如长炒青雨前茶,扁炒青龙井),烘青(如黄山毛峰),蒸青(如玉露茶等)和蒸压绿茶。
而在日本古代室町时代斗茶仅为区分本茶和非本茶,而中国的茶人可以分辨出好几大茶系的不同风格。
用茶的考究也由此可见一斑了.再说取茶,泡茶用水多有讲究,如明人田艺衡在<<煮茶小品>>中说茶的品质有好有坏,”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好也不好”;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明确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水究以何为好,一般选择天然水.陆羽的<<茶经>>中写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山水中又以”拣乳石池漫流者上”.分得非常细致明确.其中一般认为名泉伴名茶,镇江中泠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和济南趵突泉号称中国五大名泉,其评定就是为了煮茗取水之用.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很是难得.宋代斗茶成风,吸引了许多的文人墨客,在一次斗茶会上,苏学士和司马光同以白茶名列前茅,但苏东坡用的是隔年的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而稍占上风.由此可见古人对取水的重视了.历代鉴水名家对水质的判断标准不一,但归纳起来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强调“源清,水甘,品活,质轻“.清乾隆帝比较注重水质轻重,特命人做银质小斗,严格称量各处水源每斗的质量,评出北京西郊的玉泉山和塞外的伊逊河水质最轻,玉泉山因而被命名为”天下第一泉”(最早被评为天下第一泉的是镇江中泠泉).也有人别出心裁,专取于梅林之中,取梅瓣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来年享用.在茶具上,陆羽早在<<茶经>>上精心设计了一套器具,随着泡茶方式的简单化,壶与杯的地位日显重要,成为展现茶具艺术的最佳方式,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名家里手,他们在着一壶一器,一品一饮中找寻自己的平朴、自然、神逸的境界,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理念。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渊源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渊源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两国在茶文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渊源,从历史演变、仪式流程、道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历史渊源中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当时人们已开始饮茶。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在中国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的载体。
茶具、茶艺、茶道等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的核心理念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唐代,传入日本后发展成独特的文化形式。
9世纪初,随着日本僧侣最澄自中国带回茶叶种子,日本开始种植和饮茶。
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与佛教密不可分,它强调内心的专注,将茶道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二、仪式流程中国茶道注重礼仪和仪式感。
在中国传统茶道中,茶席的布置和仪式流程都非常繁琐。
主人需要精心挑选茶叶,准备茶具,摆放整齐有序。
茶艺师象征性地洗茶具,泡茶,倒茶,然后奉茶给客人。
整个过程注重细节和顺序,讲究礼节和尊重。
日本茶道更加注重内心和静心。
茶室布置简洁,几何形状明确。
在茶道礼仪中,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仪式。
主人鼓励客人专注于此刻,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相连。
茶道中的传统动作,例如添水、搅拌、提茶等,都有哲学的含义。
三、茶具使用中国茶道的茶具种类繁多,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等。
其中,紫砂壶是中国茶道最为重要的茶具之一,以其独特的材质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不仅能够保持茶水的温度,还能增加茶水的香气和口感。
日本茶道的茶具相对简单,一般包括茶碗、茶筅、茶匙等。
茶碗被视为唯美与功能的结合,茶筅则用于搅拌茶水,茶匙用于舀取茶叶。
茶具的简约设计与日本文化的审美观念相契合,传达了一种纯净和静谧的情感。
结语中日两国的茶道渊源深厚,虽然源自同一起源,但在历史演变、仪式流程和茶具使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茶道更注重礼仪和仪式感,而日本茶道则更注重内心和静心。
无论是中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两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发展。
浅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同源异派”——浅析中日茶文化的不同一、茶文化的起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
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二、茶文化的发展1、1茶的传播途径不同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 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
而日本在这一点则截然相反。
茶引入日本之后是作为一种高级文化形态首先在皇室贵族之间流传, 长期为统治阶级所专享, 后来才逐渐传播到民间, 上行下效, 原已成熟定型的饮茶方式和清规戒律也为民间所全盘接受, 形成社会共识。
1、2茶文化的精髓不同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中国茶文化以最初的药用到饮用最后发展成为人的精神活动,强调崇尚自然美,但是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并且只有广泛性和大众性。
它的精神理念是“和、静、怡、真”。
“和”是中国茶文化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文化修行的过程,是“释道”精神的统一;“怡”是愉悦的精神与情感的表现,在饮茶的过程中,养成谦恭的行为习惯;“真”是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日本的“和、敬、清、寂”之四谛始创于村田珠光,400 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中日茶文化比较

茶道流派:日本 茶道主要有抹茶 道和煎茶道两大 流派,各有特色 和传承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
唐代:日本僧人将茶文化带回 日本
明代:日本茶道传入中国,影 响中国茶文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代:日本僧人将茶文化带回 日本,并逐渐形成日本茶道
清代:中日茶文化交流频繁, 互相影响,形成各自独特的茶 文化
日本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茶道:日本茶道的传承和发展,包括茶道礼仪、茶道精神等 茶文化节:日本各地举办的茶文化节,如京都茶文化节、东京茶文化节等 茶道学校:日本茶道学校的设立和发展,如日本茶道学院、京都茶道学校等 茶道表演:日本茶道表演的传承和发展,如茶道表演、茶道比赛等
中日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异同点
日本茶道和茶艺的介绍
茶道起源: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 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文化
茶道精神:日本茶道注重“和、敬、清、寂” 的精神,强调和谐、尊重、清净、寂静
茶道仪式:日本茶道仪式包括泡茶、奉茶、品 茶等环节,注重礼仪和细节
茶道用具:日本茶道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 勺等,注重材质和工艺
茶道流派:日本茶道流派众多,如里千家、表 千家、武者小路流等,各流派各有特色
茶艺表演:日本茶道表演注重艺术性和观赏性, 通过茶道表演展示日本茶道的魅力和内涵
中日茶道和茶艺的异同点
起源:中国茶道 起源于唐朝,日 本茶道起源于宋 朝
茶道精神:中国 茶道注重“和、 敬、清、寂”, 日本茶道注重 “和、敬、清、 寂、真”
05
中日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章节副: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途径,将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 地
影响世界茶产业:中国茶文化对世界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日本 茶道、英国下午茶等
中日茶文化区别

中日茶文化区别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
那中日茶文化的区别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区别,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区别谈到茶道文化,世人皆会想到日本。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中国的茶文化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
日本经过历代人的不懈努力,吸收了禅宗的精髓,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具有东方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日本茶道。
从日本茶道发展史来看,将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是遣唐僧,茶文化在日本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一些高僧,在日本茶道中起关键作用的正是禅宗的信奉者。
因此,日本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日本茶道讲究“四则”,即“和、敬、清、寂”,这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
“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的自然融合。
“敬”指敬爱之心。
在茶道中,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尊敬的态度,一丝不苟地用恭敬的心情,来做好每一件事。
“清”在茶道中指外物和内心的清净的状态。
六根清净,就是禅道,也是茶道。
“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是熄灭了心中诸般欲火之后的宁静的、安祥的状态,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日本茶道中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修身养性。
日本茶道通过茶艺表现禅宗精神,是茶艺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是东方茶文化灿烂的瑰宝,两者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千秋。
在表象层面上,中日的茶具不尽相同。
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茶具至少包括10种,即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等。
而日本的茶具主要包括厂风炉、柄杓、盖置、水指、建水、枣(薄茶用的茶罐)、茶入(浓茶用的茶罐)、茶杓、茶筅等。
在饮茶的过程中日本人强调参禅,所以日本茶道讲究在茶中品味人生,其形式具有高度的仪式化。
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所以中国人饮茶讲究和谐、随和,不过分注重形式。
中日茶文化比较

中日茶文化比较关键词:中日茶众所周知,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
至唐代,茶文化通过一些途经传入日本。
日本的茶文化由此开始。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上许多饮茶国家都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球性的文化交流,使茶文化传播世界,同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至宗教意识相融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各民族饮茶习俗。
(一)日本茶道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隋唐以前,两国已有文化交往。
以后,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茶文化也同时传到了日本。
饮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风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日本茶道有20多个流派,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
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
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
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
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
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
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
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
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
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
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
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饮茶风俗,都因本民族的传统、地域民情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有所异,然而“客来敬茶”却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礼俗。
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二、学习目的: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归纳。
更深刻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习、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
茶树,常绿灌木,开白花。
嫩叶经过加工,就是茶叶。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我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中国和日本都有一段“饮茶史”,甚至都有一个共通点“以茶为名”。
那中国和日本茶文化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一、内涵不同日本茶道内容简单,审美情趣要求不对称,是以不平衡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
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态不正者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图案不对称,陶釉也不均匀;日本的茶道室内,故意在地上地下,开一些不对称的窗,着各样的色彩。
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规定程序,还很讲究着装,表现庄重、严肃。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上下关系分明,有礼有节;“清”,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静的气氛。
茶人们庄重的表情。
可见,日本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谐”与儒家“中庸原则”为前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博,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中国茶文化重精神而轻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廉”,廉俭育德;“美”,美真康乐;“和”,和诚处世;“敬”,敬爱为人。
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
中国茶文化不太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
中国老百姓在家中会斟上一壶茶招待亲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馆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悠闲的喝早茶等等。
二、构成要素不同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
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炉,5月至10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
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纪念日2月28日),3月红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蓟,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帘,8月玉紫阳花、金水,9月红芙蓉,10月樱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薮椿。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茶,作为一种兼具饮品和艺术的存在,承载着中日两国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代表了东方国家对茶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两国人民对生活品质与禅意追求的共鸣。
本文将围绕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展开探讨,从历史渊源、茶具品味、礼仪等多方面分析比较,以期呈现出两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神农氏在尝百草之后,发现了茶树,并将茶叶用于药疗。
中国的茶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茶道的基础。
而在7世纪,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传入日本,奠定了日本茶文化的基础。
二、茶具品味中国和日本的茶具在品味和形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国的茶具多样且精美,如紫砂壶、白瓷杯等,以其工艺独特和简约美感而闻名。
中国茶道注重茶的陈述和品尝过程,追求茶的真味和内涵。
而在日本,茶具更加注重自然和朴素,如茶碗、茶筅等,展现出浓厚的自然主义特色。
日本的茶道讲究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态度,强调自然、平静和禅意。
三、礼仪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礼仪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茶道注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主人要熟悉茶道规矩并悉心为客人泡茶,以展现出自己的茶艺和待客之道。
而日本的茶道则强调双方人员之间的平等和安静,主人和客人相对而坐,共同享受茶的味道和氛围。
日本茶道中的茶席和禅室布置也特别考究,一切都为了营造出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四、茶文化的价值茶道和茶文化在中日两国的传统习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茶文化饱含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强调品茗的过程即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修炼。
而日本的茶文化则表现为一种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茶道中的茶艺、礼仪和文化符号,都代表着人们对于精神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赏。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和日本茶文化作为东方茶文化的代表,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茶道注重品茗的过程和含意,强调茶与人的和谐共生;而日本茶文化则强调自然的平静和内心的修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の源流
●宋VS.鎌倉・室町時代 ①鎌倉初期(13世纪):日本名僧“荣西大师”二次往中国,回
日本后就开辟了茶园,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推动了“ 抹茶”在日本的普及。
②南北朝(1336年)~室町中期(15世纪中叶):“斗茶” ③室町中后期:村田珠光 “品茶开山祖” 千利休 “茶道天下第一人”
泡立ているお茶
和菓子の賞味
和菓子の賞味
お茶の飲み方
己 不 能 骄 傲 表 示 了 自 己 的 谦 卑 , 切 忌 自 己 , 这 表 示 了 退 让 一 步 , 喝 茶 的 时 候 避 免 正 面 对 着 自 在 手 里 顺 时 针 转 动 两 下 。 品 茶 , 一 定 要 双 手 端 起 , 放
お茶の飲み方
茶 面 。 碗 正 面 转 到 外
观 赏 完 以 后 , 把
日本茶道の精神
(一)四規〔しき〕
和敬清寂〔わけいせいじゃく〕
和…お互い仲良くする事。(彼此和气) 敬…お互い敬いあう事。(彼此尊敬)
清…見た目だけでなく心の清らかさの事。(清心)
寂…どんな時にも動じない心の事。(指佛教中不动的意境)
お茶の飲み方
音 越 大 越 是 赞 赏
话 , 表 示 你 对 主 人 好 茶 的 赞 赏 , 声
慢 慢 细 品 , 如 果 出 喝 茶 时 出 声 音 的
お茶の飲み方
制 己 针 造 , 转 观 动 赏 两 茶 下 碗 , 的 正 造 面 艺 对 , 着 为 自 喝 完 后 放 在 桌 子 上 , 顺 时
日本茶道の精神
(三)独坐观念
面对茶壶一只,独坐茶室,回味此日茶事 ,静思此时此日再不会重演,此刻茶人的 心里不禁泛起一阵茫然之情,又涌出充实
感。茶人此时的心境可称为“主体的无”
。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
中日茶道の特色
请各位同学回顾一下日本茶道的礼仪 特色和历史变迁,然后请思考一下中 国和日本在饮茶文化上,从形式到内 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回答 者有奖(~~呵呵)) 1、日本茶道第一人是谁? 2、
日本の煎茶
日本の抹茶
日本茶道の礼儀作法
茶部屋
茶 室
茶 室
茶道用具
抹茶茶道の道具
茶釜
风炉
柄杓
盖置
茶杓
茶 碗
茶筅
日本茶道の礼儀作法
点前の手順
ハンカチで茶の具を清める
ハンカチのお拭き
抹茶入れの御手順
抹茶入れの御手順
水入れ
茶碗に注ぐ
不能全都倒入碗中,还要剩一半倒回去
抹茶を入れた茶碗に釜の湯を注ぎ、 茶筅でかき回し泡立つ
日本茶道の精神
(二)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
江户末期最有名的茶人井伊弼说:“追其本源
,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意思为即使同主、
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却也不能再现此时此
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
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
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能相逢之情赴会,
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
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
(千 利 休 年 1522 -1591
年 )
日本茶道の主な流派
①表千家:千宗旦的第三子。总堂茶室是
“不审庵”。“ 不审”的意思是“诧异”,对大自然之伟大及不可思议的 莫名感动之意。
②裏千家:千宗旦的小儿子。他们继承了千宗旦
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 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 里千家。
日本茶道の源流
唐VS.奈良・平安時代
● 唐代寺院 “供茶”“施茶” →陸羽《茶经》民間“文人茶” 遣唐使“供茶”“施茶” → 民間鎌倉・室町時代
①宋代出现“抹茶”,取代唐朝“团茶”
②宋代文人雅士之间“斗茶”
③何谓“斗茶”? “四种十服”:饮十服四种抹茶,说出茶的「本
③武者小路千家:千宗旦的二儿子。其总堂茶室
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 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日本茶道の源流
●明VS.江戸時代
中国明朝开始流行“煎茶法”,直至现在 日本江户初期(16世纪末),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 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
●中華人民共和国VS.日本
日本:家庭常喝煎茶,正式茶会喝抹茶 中国:家庭及正式场合都常喝煎茶,多以各种绿 茶或普洱为主。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茶道とは何か
茶道とは、日本伝統の湯を沸かし、茶を点(た)て、 茶を振る舞う行為(茶の儀式)。 茶を入れて飲む事を楽しむだけではなく、生きていく 上での目的・考え方、宗教、そして茶道具や茶室に飾る 美術品など、広い分野にまたがる総合芸術として発展し
た。
日本茶道
● 日本茶道の源流と流派 ● ● 日本茶道の礼儀作法 日本茶道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