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 (博士)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院内科学专业(代码:100201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掌握内科学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较好的相关学科知识,洞悉把握内科学发展进程及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的人才。
要求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较好的听、说能力和较强的读、写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作风、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制:3.5年三、主要研究方向:1、心血管病:(1)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3)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研究;(4)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5)心血管病基因药物研究;(6)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2、呼吸系病:(1)哮喘发病机制和防治的研究;(2)COPD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3)肺癌发病机制与防治的研究;(4)肺部感染病原体耐药机制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研究;(5)肺部少见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6)肺栓塞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⑺呼吸系统危重症的临床救治研究。
3、血液病:(1)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2)造血干细胞生物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3)白血病病毒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4、消化系病:(1)胃肠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发病及干预逆转研究;(2)脂肪肝和酒精肝的基础及临床研究;(3)胆胰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4)幽门螺杆菌致病及耐药机制研究;(5)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5、内分泌与代谢病:(1)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防治;(2)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糖尿病肾病的基因药物研究;(4)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防治。
6、肾病:(1)肾小球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2)肾脏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危重病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4)血液净化新技术包括生物人工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专

耳鼻咽喉科学
▲
肿瘤学
◆
麻醉学
▲
神经病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
超声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外科学(骨外) ◆
外科学(泌尿外)
外科学(普外)
外科学(普外)
眼科学
儿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第 2 页,共 8 页
首都医科大学202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名称
专业代码
研究
专业名称
方向
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
闫健学 01
儿童体质健康与慢性病早期预防研究
魏守刚 1
公共卫生学院
100405
卫生毒理学
01
卫生毒理学
陈瑞
1
公共卫生学院
100405
卫生毒理学
03
分析毒理学与纳米检验技术研究
黄沛力 1
公共卫生学院
100405
卫生毒理学
05
纳米毒理学、颗粒物毒理研究
孙志伟 1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201
内科学(呼吸系病) 05
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研究
杨媛华 1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201/105101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08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研究
王广
1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201/105101 内科学(肾病)
09
肾脏病与血液净化研究
李寒
1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201/105101 内科学(消化系病) 10
耳鼻咽喉科学
01
耳科学、听力学、鼻颅底外科学
王宁宇 1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217/105116
胰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研究
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简介2012年版

3
EBUS-TBNA
临床工作特色
纵隔病变不易获取病理和细胞学标本,目前多行纵隔镜或开胸活检,但此两项检查创伤大、费用高。 经 EBUS 引导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定位准确、创伤小、阳性率高、操作方便,使纤支镜的检查范围由腔 内病灶扩展至腔外、纵隔内病灶,可对纵隔内淋巴结进行针吸活检,从而提高纵隔病变尤其是结节病的诊 断阳性率,对肺癌的诊断和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陶仲为 教授
辉煌历史
山东省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专业,拥有众多的我国呼吸专业的 老前辈或知名教授。陶仲为教授、李襄五教授、薛立福教授、雷茂禄教授、辛洪涛教授等都曾 或正在这里执教和工作,为科室树立了良好的声誉,蜚声国内外。
科室工作概况
李襄五 教授
科室紧抓临床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能够对绝大多数疑难危重病做出正确 的诊断和处理。各级医师掌握相应的技术。重视对中青年医生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术的培训。 能独立诊治本专科主要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部及纵隔良 恶性肿瘤、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非典型病原体、理化因素所 致)、肺间质疾病、肺结节病、肺结核、胸腔积液、气胸、脓胸、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征、肺栓塞、睡眠呼吸紊乱等。2011 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服务标 兵,获山东省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二等奖 1 次,三等奖 1 次,医保住院管理先进奖 1 次,医疗 安全奖 3 次。学科带头人姜淑娟教授被评为山东省立医院优秀科主任、山东省卫生厅优秀党支 部书记、山东大学教学先进个人、荣获第六届中国呼吸医师奖、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培 训项目讲课专家。注重科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 项,山 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项。现科研立项省级 11 项,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0 余篇, 中华系列杂志 20 余篇,著作 6 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门诊部医生介绍修改最终

曹洪欣,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研究。
对冠心病、心肌炎、肾病等内科疑难杂病具有良好疗效。
范吉平,1991年毕业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博士学位。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善于治疗:中医脑病,如中风、偏头痛、痴呆、眩晕、癫痫、失眠、抑郁症、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等。
费开扬,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
遣方用药思路广阔,尤善用“对药”为特长,处方别具一格。
擅治内科杂病和妇科病如:老慢支咳喘、支气管扩张,咳血、肺气肿、肺纤维化、哮喘、慢陆广莘,国医大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在近六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急腹症、乙脑、肝炎、肾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等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余瀛鳌,国家级师带徒专家,博士生导师。
出身于中医世家,在治疗上余氏主张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临证不拘经方、时方,择善而从。
擅长治疗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病、肠胃病、泌尿系感染、于灵惠,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
擅长治疗:病毒性传染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
非传染性肝病如: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安邦煜,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师带徒专家。
对儿科常见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智力障碍有大量的临床实践。
擅长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崩漏、更年期以及儿童常见的营养不良、免疫朱云龙,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研究,临床及教学工作。
对跌打损伤、骨折脱位、内伤、外伤、红伤均有丰富经验。
对软组织伤、颈、胸、腰椎等脊椎疾患更有深入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疗效。
对骨感染、骨髓炎、关节炎、肩蒲志孝,蒲氏中医第四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常见及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抢救。
对内科顽固性咳嗽、哮喘、陈立华,中国中医科学院肝病资深专家。
40余年来在中西医结合内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从不同角度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恢复理化指标;尤善于运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刘文龙,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治病注重整体调理,坚持“辨证论治”。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研究进展呼吸系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吸烟、过敏等多种原因,呼吸系统疾病不断增多,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医学研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期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因为疾病早期发现能够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医学研究已经针对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开发了早期诊断方法。
例如,对于肺癌来说,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X线检查或CT扫描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但这种方法存在误诊率高,无法发现早期肿瘤等问题。
目前,基于基因的肺癌筛查方法已经发展成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发现早期肺癌。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新的早期诊断方法出现,如通过评估气体交换能力来进行COPD的早期诊断。
二、治疗手段的进展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手段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目前,一些基于光子学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
光动力疗法已经成为肺癌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通过激活光敏剂来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会对周围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此外,已经有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电子捕获的放疗技术,它能够精准地靶向肺部癌细胞,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还有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利用纳米材料进行诊断和治疗。
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如肺癌诊断纳米探针。
该纳米探针可以靶向肿瘤细胞,检测出癌细胞的存在,同时释放出治疗的药物。
三、药物研发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研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的发挥作用十分重要,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研发也有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半制剂类固醇和雷贝韦隆等药物已经广泛应用,通过这些药物的应用,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武汉 博士体检 合格条件

武汉博士体检合格条件
1.身体健康:博士体检要求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如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2.视力、听力正常:博士生需要具备正常的视力和听力,以保证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3.传染病检测合格:博士入学前需进行传染病检测,如艾滋病、肝炎等,确保校园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4.体重指数符合标准:体重指数(BMI)需在正常范围内,以维护身体健康。
5.心理稳定:博士生需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学业压力或其他原因导致心理问题。
6.其他要求: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博士生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体检,如脊柱、肝肾功能等。
以上是武汉博士体检合格的基本要求,具体可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
博士生应该积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进行体检,确保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保持身体健康。
- 1 -。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

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题陈小菊【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1页(P1-1)【作者】陈小菊【作者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 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 南充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正文语种】中文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居民死因调查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在农村占第三位( 16. 4%)。
2015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目前呼吸系统疾病在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病因中占第三位。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以及人口年龄老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4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8%)。
肺结核在我国目前仍属于高发传染病,其发病率虽有所控制,但近年来又有增高趋势。
肺血栓栓塞症已经构成了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发病率也逐渐增多。
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有增无减。
流感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很高,而流感病毒侵入体内主要的靶器官也是肺。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本期专题栏目涉及到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及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评价、血液病患者伴发的肺部真菌感染和住院结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等,这些论文的集中发表,将为进一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治提供参考。
陈小菊,教授,内科学(呼吸病学)专业博士,199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获四川大学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大学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第一届中青年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协会呼吸专委会委员、南充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博士试题

医学博士试题一、单选题1.以下哪种细胞不属于白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2.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传染病?A. 流感B. 肺结核C. 乙型肝炎D. 高血压3.下面哪个器官是唾液腺的一部分?A. 肺B. 肝C. 胃D. 舌4.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能量B. 加强免疫力C. 组织修复D. 增强肌肉力量5.以下哪种维生素是脂溶性维生素?A. 维生素CB. 维生素B12C. 维生素DD. 维生素B6二、多选题6.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的基本感官?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平衡感觉7.下列哪些不属于常见的心脏病症状?B. 恶心C. 呼吸困难D. 胸痛8.下列哪些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A. 脾脏B. 肝脏C. 淋巴结D. 骨髓9.以下哪些食物属于高脂肪食物?A. 橙子B. 鳕鱼C. 红肉D. 蔬菜沙拉10.以下哪些器官属于消化系统?A. 肝B. 肾D. 心脏三、判断题11.糖尿病是一种传染病。
A. 对B. 错12.白血病是一种肿瘤性疾病。
A. 对B. 错13.人体内最大的无名静脉是大隐静脉。
A. 对B. 错14.血液中缺乏血小板会导致出血倾向。
A. 对B. 错15.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A. 对四、问答题16.请简述免疫系统的功能及主要组成部分。
17.简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8.解释细胞呼吸的过程。
19.什么是高血压?它可能导致什么后果?20.简要介绍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答案:一、单选题1. D2. D3. D4. A5. C二、多选题6. D7. B8. B10. A, C三、判断题11. B12. A13. A14. A15. A四、问答题16. 免疫系统负责保护人体免受外部病原体的侵害,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脾脏、淋巴结、骨髓和腺体等。
17. 心脏是位于胸腔中的肌肉器官,主要功能是泵血循环。
它由四个心腔组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特点:多途径传播
空气传播速度极快 可通过种蛋传给幼禽(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7天。 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咳嗽、全身不 适、肌痛、鼻塞、流涕、恶心、腹泻水样便、 眼结膜炎。 持续高热和眼结膜炎较常见,个别患者出 现淋巴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部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出现病毒性肺炎、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心衰及肾衰 等多器官衰竭。
临床症状:不典型,即不同于典型的肺炎
(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发热、畏寒、干咳及 全身酸痛、乏力。
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
病因:主要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可
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X线:表现为多灶性阴影。
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 (AI)
高致病性(H5N1型、H7N7型) 低致病性 非致病性 世界动物组织:A类传染病
(二)间质性肺炎 (interstitial pneumonia)
发生于肺间质的炎症 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Ⅰ. 急性间质性肺炎 (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1.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肺炎
多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并发症。
病理改变
肉眼:肺表面呈灰黄色网状结构,
诊断 有家禽接触史或疫区经过及禽流感患者密切
接触史
持续高热(>39 ℃) 鼻咽分泌物分离出H5N1型病毒 检测出血清中抗H5N1病毒抗体,恢复期较 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H5N1型禽流感与一般流感的区别
临床表现和治疗基本相同 致病病毒不同: H5N1亚型 H1N1亚型、H3N2亚型
病理改变 肉眼:病变肺体积缩小、质实,
可与胸膜粘连;切面呈黄色斑点状(早
期)或灰黄色(晚期)。支气管淋巴结
常肿大。小支气管可扩张,内含黏液脓
性内容物。
镜下:可分三个阶段:
早期,病变肺泡腔、终末支气管腔内
充满大量泡沫细胞。肺间质主要为淋巴细胞、 浆细胞浸润。 后期,肺间质亦可见泡沫细胞,同时淋 巴细胞增生成小团并突入肺泡内。肺泡上皮 转为立方上皮,使肺泡腔呈腺样结构。 末期,肺组织广泛纤维化。动脉周围炎 和动脉内膜炎可导致血管阻塞。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一) 脂性肺炎 (lipid pneumonia)
由油脂、液状石蜡、胆固醇等引起 的肺炎称为脂性肺炎。 根据脂类物质来源不同,可分外源 性脂性肺炎和内源性脂性肺炎(胆固醇 性肺炎)。
胆固醇性肺炎
(cholesterol pneumonia)
病变常累及肺叶的大部分或全叶。肺泡腔内 出现大量含有胆固醇酯微粒的大单核细胞,即泡 沫细胞,并继之纤维化。本病可继发于肺炎、肺 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癌;也可是原发性的。 临床: 分为急性型(常误诊为流感、大叶性 肺炎)和慢性型(常误诊为肺癌、肺脓肿)。
脏器可见小血管炎。
病理改变:肺部病变常伴局灶性坏死性肾
小球肾炎。 1)病灶为肉芽肿性; 2)病灶中央多发生大片凝固性坏死; 3)坏死灶周可见灶性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中性和嗜酸性白 细胞; 4)小血管的纤维素样坏死。后期病灶纤维化。
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 (Necrotizing sarcordois granulomatosis-NSG)
中国农业部:一类监测传染病
人类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
H5N1型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表面血凝素(HA)和神经胺酸酶(NA)
血凝素亚型15个(H1-H15)
神经胺酸酶亚型9个(N1-N9)
1959年 苏格兰科学家 首次分离到H5N1型禽流感病毒
干燥尘埃中存活2W 4 ℃可存活数周 冷冻禽肉、骨髓中存活10个月 病毒对热及紫外线均敏感 56℃加热30min 60 ℃加热10min 70 ℃加热数分钟 阳光直射40-48小时 常用消毒药物
不同病毒引起的肺炎,在病理上各有其特点。 A 流感肺炎:肺呈暗红色;切面高度充血、 水肿,有暗红色液体从切面逸出。镜下,肺泡 管、肺泡腔壁有厚薄不等的透明膜形成。肺泡 腔内一般无纤维素和中性白细胞。不易找到病 毒包涵体。 B 麻疹肺炎(巨细胞性肺炎):病变处出 现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胞浆和核内可见病 毒包涵体。部分病例坏死明显。
镜下特点:①上皮样肉芽肿,部分可相互融合
形成肿块;②肿块中央呈大片状坏死;③坏死灶周
围可见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壁增厚,内腔不规则。
结节间纤维组织增生伴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病
灶周围肺组织无明显异常
由于NSG和sarcoidosis在临床病理上
有许多重叠之处,故有学者提出NSG和
sarcoidosis是同一种疾病,或认为NSG是
结节病属全身性疾病。90%累及肺。可能与不 明原因的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病变特点是受累的 器官或组织出现结核样结节。50%患者发病1年后可 自行消退。
病理改变 肉眼:肺结节病大多呈多发性病灶。灰白,
界清。可见于肺实质和胸膜。
镜下:典型病变为非干酪性的上皮样结节。
结节由上皮样细胞组成;
病灶不发生干酪样坏死,较大病灶中央可发
由嗜肺性军团病杆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本病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军团病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长2~20μ, 直径0.5~0.7μ。 临床上可分为肺炎型(可累及多脏器)和 Pontiac fever型(自限性),前者死亡率约15%。
病理改变 肉眼:病变呈融合性肺炎,常累及一叶
或多肺叶,呈灰色,颗粒状,可伴纤维素性胸 膜炎。 镜下:病变属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与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相似。 要确诊本病,需Dieterle染色。病灶内或 巨噬细胞内可见呈短的、多种形态的杆状,长 2~4μ,直径小于1μ,两端呈珠子样。
间隔增宽。
镜下:病变属慢性间质性肺炎。间质有大
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纤维 化明显。病变处肺泡管、肺泡扩张,含泡沫状或 无定形物质,内见多数薄壁小囊。PAS染色呈淡 红染的小点状。六胺银染色,可见约4μ大小、球 形或半月形病原体。肺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
二、肉芽肿性疾病
(一)肺结节病(sarcoidosis of lung)
病变程度不同:病情重、病死率高
B型流感病毒
Ⅱ. 慢性间质性肺炎 (chron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多为急性化脓性间质性肺炎迁延而来。 也可见于肺尘埃沉着症和肺结核等。
病理改变 肉眼:小叶间隔增宽,形成白色条索。 镜下: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少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1997年以前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仅感染禽鸟类 1997年5月 香港首次发现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毒感染人类 2003年底-2004年初 越南、泰国、中国大陆、香港等国家地 区先后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 类的病例。
传染源:病禽、带毒禽鸟
病 水痘性肺炎:脱落的肺泡上皮 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肺泡腔内可见 少数渗出的纤维素。
D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理改 变与麻疹肺炎相似,可形成合体性巨细 胞。胞浆内有中等大小球形包涵体,无 核内包涵体(这与麻疹肺炎不同)。
E腺病毒性肺炎:可表现为坏死性炎、
渗出性炎和出血性炎。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 和巨噬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根据染色和大小 不同,分为:嗜碱性包涵体(最具特征)、双 染性包涵体和嗜酸性包涵体。
块。
若肉芽肿主要由成熟的浆细胞组 成,浆细胞沿增生的纤维组织呈条索 状分布。可见Russell’s小体和数量不 等的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等则称为
新型隐球菌形态特点:1)呈圆形酵母样,直径
约4~7μ;2)HE切片无色或淡蓝色;3)无菌丝。
病理改变:肉眼早期呈灰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病
灶;后期中央有坏死或形成空洞。镜下,早期大量 隐球菌悬浮于黏液物质中,肺组织坏死,缺乏或甚 少炎症反应。后期肉芽肿形成。在单核细胞和巨细 胞内外见大量隐球菌。
5. 组织胞浆菌性肺炎 (histoplasma pneumonia)
F巨细胞病毒性肺炎:肺泡腔可有透明
膜形成。包涵体(HE染色呈嗜酸性,周围有典 型的空晕)常在核内,也可出现于胞浆,体积 较大,不典型。
(2)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病理改变与病毒性肺炎相似,病变程 度轻,可自愈。
*非典型肺炎(SARS)
组织胞浆菌形态特点:1)为寄生在巨噬细
胞内的孢子体;2)圆形或椭圆形,体积小, 1~5μ,平均3μ;3)菌体胞浆由于固定、脱水 与胞壁分离并出现一空白带。菌体死亡后残存 一圈细胞壁。 病理改变:结核样肉芽肿形成,可发生坏死 而形成空洞。巨噬细胞内有大量组织胞浆菌。
(四)军团病(legionnaires disease)
呼吸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Respiratory System)
一、肺炎:
脂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军团病、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二、肉芽肿性疾病:
肺结节病、Wegener’s肉芽肿、NSG、炎性假瘤
三、良性肿瘤:
肺硬化性血管瘤、错构瘤
四、恶性肿瘤:
鼻咽癌、恶性胸膜瘤、肺癌
一、肺炎(pneumonia)
病理改变:分为变态反应型(嗜酸性肉芽肿
形成)、腐生型(在空洞内形成曲菌球为特点) 和感染型(肺内出现坏死灶和小脓肿)三型。
2.白色念珠菌性肺炎
(candida albicans pneumonia)
白色念珠菌形态特点:
1)菌丝直而细长,粗细均匀,直径约2-5μ ,有
分隔和少量分枝;2)有厚膜的孢子。
sarcoidosis的变异型。但NSG和
sarcoidosis在临床病理亦各具有特点, 故有学者认为NSG是一种独立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