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通过能力
上海海事大学港航工程必看填空题(部分答案已填写)解析

1.港口按照按用途分:商港、渔港、作业港、军港、旅游港。
2.港口水域是供船舶航行、停泊、靠泊、装卸等,包括锚地、外堤、航道、导航、港池、回旋水域等设施。
水域要求宽广、平稳,并具有足够的水深。
3.码头是供船舶停靠、旅客上下船和货物装卸的场所。
码头岸线要求有足够的长度,码头要有足够的高度,码头要有足够的深度。
4.港口陆域设施是供旅客候船、货物存储、货物集疏运,包括仓库、堆场、装卸设备、交通设施(道路和铁路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等。
陆域要求宽广、平坦,满足码头的纵深要求。
5.在下图中的方框处填上港口对应位置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6.港口生产作业可归结为五大系统:船舶航行作业船舶航行作业系统;集疏运作业系统;存储、分运作业系统;装卸作业系统信息与商务系统。
7.港口的港向腹地是指通过海运船舶与某海港相连接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8.根据货物的流向、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数量以及运输成本,确定某些地区范围内的货物经由某港进出在运输上最为经济合理,对于这些地区范围的划定,称为腹地范围的划分。
9.现代化的港口一般具有双向腹地,即面向内陆的陆向腹地和面向海外的海向腹地。
影响港口建设及营运的气象因素有风、雨、雾和冰,还包括气温、雷电、雪等。
10.根据工程上的需要,把风记录资料分别按季度、年度、多年统计,绘制成风速、风向频率图,这个图称为风玫瑰图。
11.借助风玫瑰图可方便地确定该区域的各个方向风的强度和频率,便于在港口总平面布置、建筑物施工和港口营运中考虑风的影响。
12.“风玫瑰”图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方位表示。
13.在统计中大风持续时间不足24h,大于12 h按1天计;不足12h,但大于4 h按半天计。
14.风对船舶的作用力公式为:,其中R表示风压力合力(N);A表示水面上船体正面投影面积(m2);θ表示风向与船体中心线夹角;θ表示风向与船体中心线夹角。
码头通过能力设计计算及实例分析

岸边轨道式龙门起重机每年可形成 8 . 4万 T E U 的通过能力 ,
固定 式 起重 机 每年 可 形成 2 5 . 4万 t 的通 过能 力 。 结 合 码头 一 期 改建 工 程 的实 际特 性 ,其 泊 位计 算特 征 参数 取 值 如表 2所示 。
表 2 泊 位 计 算特 征 参数 取 值
表 1 设 计代 表 船 型 尺 度 一览
型 所 需 的纯 装 卸 时 间 ( h) ;t f 一 该 类 船 舶 的装 卸 辅 助 与 技 术 作 业 时 间之 和 ( h) ;t d 一 昼 夜 小 时数 ( h ) ;t 。 一 昼 夜 泊 位 非 生 产 时 间之 和 ;Ks 一 港 口 生产 不 平衡 系 数 ;p 一 设 计 船 时效 率 ( t / h或 T EU/ h) 。 计 算单 台桥 式抓 斗卸 船机 年 可 形成 6 5 . 9 通过 能 力 ,单 台
底宽 3 5 m ,航 道 宽 度 能 够中 的数 据 带 入 公 式 ( 1 ) 中 ,根 据 目前 泊 位 设 备 配 置 情 况 ,工程 3个 煤 炭 泊 位 配 置 2 台桥 式 抓 斗 卸 船 机 ,在 现 有 装 卸 设备 下每 年可 形 成 1 3 1 . 8过 能 力 ;2个 多 用 途 泊 位
6 .通 过 能 力核 算 结 论
机卸船后 ,经后方 J 6 A接 J 7 A ( 或者 J 6 B接 J 7 B)带式输
送机 直 接 输 送 到 电厂输 煤主 系 统 。 多 用 途 泊 位 :多 用途 泊位 1 4 # 、1 5 # 岸 边 选 用 1台 2 6 m 轨 距 的 岸 边 轨 道 式 龙 门 起 重机 ,后 方布 置 堆场 。 件 杂 货 泊 位 :件 杂 货 泊 位 9 # 、1 0 # 水 工 结 构 已在 一 期 工 程 中 建 成 ,但 未 配置 装 卸 设 备 ,本 次 配 置 了一 台 GQ1 O 一 1 4 固 定 式 起 重 机 ,水 平 运 输采 用 牵 引车 +平 板 车 。
港口通过能力计算

港口通过能力计算一、港口通过能力的概念港口通过能力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年、月、日)内,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所能装卸货物的最大数量。
港口通过能力可分为理论通过能力、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通过能力。
港口理论通过能力也就是港口饱和通过能力或最大通过能力。
它是港口本身所固有的生产能力,不考虑港口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时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
其定义是:港口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在既定的港口设施、劳动力和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港口各生产要素所能装卸的—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
理论通过能力由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能力两部分所组成。
港口营运通过能力也就是港口的实际通过能力,它是港口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综合平衡的、依据。
其定义是: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既定的港口设施、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的条件下,港口各生产要素在得到合理利用时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
所谓“合理利用”是指在经济效益最好时的利用程度。
港口营运通过能力与理论通过能力的区别在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不同后备通过能力则是应付运输工具或货物密集到港时所需要的那部分生产能力,在非高峰时则以闲置状态存在。
在理论通过能力一定时,扩大后备通过能力,就是压缩营运通过能力,这样可以缩短船舶排队时间,但会提高港口成本;反之,虽然可以降低港口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但却会延长船舶在港排队时间,增加货主和船东负担。
因此,当理论通过能力为一定时,生产任务不同,经济效益也不同。
因此,不同的后备通过能力,经济效益不同。
二、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一)货类货类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种类的货物及其特性,包括货物批量、包装形式、单件重量、运输形式(如散装、包装等)、在流向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等,对装卸工艺和装卸条件的要求不同,港口生产作业的复杂程度不同,对港口生产资源的占用也不同。
(二)港口总体布局和码头专业化程度港口的总体布局主要是指港口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规模与结构关系,包括码头岸线的布置形式、港池尺寸、陆域面积、水域面积、库场与码头泊位的相对位置、装卸工艺系统、作业区的划分以及港内交通线路的布置等。
港口物流考试

港口通过能力:指港口在运营期间内,在既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下,按照先进合理的工艺流程,组织装卸生产所允许通过的饱和物流量。
P2港口的分类:P2 图港口水域:由进出口航道、港池、港口锚地三部分组成。
P3港口腹地:又称港口的吸引范围,即港口集散旅客和货物的地区范围。
对于某港口而言,其港口腹地是该港口所服务和被服务的地区。
港口腹地和港口港口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P4港口物流:是以港口作为现代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和服务平台,以促进区域性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建立货物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加工和商品贸易中心为目标,利用港口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多式联运等为一体的特点,发挥由点(港口)到线(陆路、水路运输)、面(港口腹地及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活动的辐射优势,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活动。
P10港口物流的基本功能:一、运输、中转功能二、装卸搬运功能三、仓储功能四、加工、包装、分拣功能五、配送功能六、信息处理功能七、报税性质的口岸功能八、其他服务功能P15-16港口与物流的关系:港口和物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物流涉及港口,国际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
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水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
港口是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港口的服务,而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又为港口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P21港口物流企业的职能:包括港口物流企业的宏观职能和港口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能两部分,其中基本职能可分为运送货物实体的职能、储存商品的职能、信息流通职能、功能整合的职能及满足客户对港口物流服务的全方位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客户竞争能力的职能。
P89-90港口物流园区的特征:一、集群化二、信息化三、系统协同化四、一体化P91-92港口物流园区的功能:一、港口物流服务组织与运作管理功能二、港口物流配套服务功能三、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功能四、辐射、拉动功能P92-94港口与保税区的关系:一、地理位置毗邻二、功能优势互补(1.保税区的转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区仓储、国际贸易等功能的发挥需要以港口功能为依托 2.港口功能升级必须以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和功能的强大为基础)P103-104区港联动:即在毗邻保税区的港区划出专门供发展仓储物流产业的区域(不含码头泊位),实行保税区政策,通过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保税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域优势,进一步简化手势,加快货物流通,促进港区产业、仓储产业和物流产业发展,带动港航产业联动发展。
港口吞吐能力

港口吞吐能力港口吞吐能力(gǎng kǒu tūn tǔ néng lì)又称港口通过能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按照合理的操作过程和先进的装卸工艺,某一港口在一定时期(年、月、日)内为船舶装卸货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亦即最大吞吐量,以吨数表示。
它是港口所有泊位吞吐能力的总和,以吨为单位。
港口吞吐能力受泊位、库场、铁路装卸线、道路、锚地、港口作业船舶等能力的制约,其中泊位通过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又受到其它环节能力的限制。
影响港口吞吐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劳动组织与管理水平、装卸机械数量和技术水平、船型、车型、水文气象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车船到港的不均衡性,以及经由港口装卸的货物数量及性质等。
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按照合理的操作过程和先进的装卸工艺,某一港口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
它是港口所有泊位吞吐能力的总和,以吨为单位。
港口吞吐量(Port handling capacity)又称港口通过能力或港口吞吐能力。
是衡量港口规模大小的最重要的指标。
反映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港口为船舶装卸货物的数量,以吨数来表示。
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
综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的区域因素,如腹地的大小,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等等;另一种是港口本身的建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在上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组织与管理水平、装卸机械数量和技术水平、船型、车型、水文气象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车船到港的均衡性,以及经由港口装卸的货物品种与数量,均可能成为影响港口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
但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是泊位能力的大小。
船舶货物周转量怎么计算2009-1-9 14:40某船在a装4800吨行驶1800海里到b,卸下1600吨到c,在行驶1800海里到d,装上800吨行驶360海里到e,请问这个货物周转量怎么计算阿急切阿2009-1-29 15:07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
港航知识手册(一)

港航知识手册(一)时间:2004-8-23 9:04:00 来源:台州市港航管理局玉环港航分局一、港口航道港湾江、河、湖、海、水库沿岸,具有天然掩护的水域(有时也辅以人工措施),可供船舶停泊或临时避风的地方。
港口供船舶安全进出和锚泊,进行水、陆或水、水转运,以及为船舶提供各种服务设施的场所。
港区:港界范围以内的陆域和水域。
是港务部门管理和装卸作业的场所。
锚地: 又称泊地、停泊地。
专供船舶或船队在水上抛锚停泊、避风、联检、编解队、水上过驳以及进行各种作业的水域。
锚地的设置,应选择在天然水深适宜、海底平坦、锚抓力好、水域开阔、风、浪和水流较小,便于船舶进出航道,并远离礁石、浅滩以及具有良好定位条件的水域。
锚地的边缘应距航道边线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锚地的水深应满足船舶抛锚后留有富裕水深的要求。
港池:码头前供船舶靠离和进行装卸作业的水域。
港池内要求风浪小、水流稳定,具有一定水深和宽度,能满足船舶靠离和装卸作业的要求。
按码头布置形式可分为顺岸码头前的港池和突堤码头间的港池。
其大小按船舶尺度、靠离码头的方式、水流和强风的影响、转头区布置等因素确定。
岸线:海岸线通常是指平均大潮高潮位时的水陆交界线;江河岸线通常是平均洪水高水位时的水陆交界线。
在港口水域,岸线的使用与港口的规划、发展和合理布局密切相关,因此,分配和使用岸线应贯彻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和节约使用原则,做到合理规划、有效管理、严格控制、确保其发挥最大的效能,为港口建设和生产服务。
岸线使用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港章:是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对其所管理的港口的章程。
其内容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航道条件、港池水深、机械设施和装卸能力等情况的说明,以及该港口贯彻执行有关港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具体措施。
主港:又称基准港。
在潮汐表中提供逐日潮汐预报(潮时和潮高)的港口。
这类港口一般都设有长期连续水位观测站,它所提供的水位资料足以分析出表征该港潮汐基本特征的调和常数。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综述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综述以《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综述》为标题,本文旨在综述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以船舶运输作为港口网络和海上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是指港口航道通航过程中,船舶在航道内的空间能力和运动能力之和。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航道宽度、深度、船舶长度、型宽、船舶部分落深、廊梁两侧坡度等相关指标,以及船舶对航道的受力,即结构强度、底部损坏及外部力的影响。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研究航道设计焊接方案。
针对港口航道设计,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设计海岸坡度和船舶形状,获得航道通过能力最大化的设计方案。
日本安丰工业和中国船舶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均有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不少进展。
其次,研究船舶行驶动态过程中的位置与风险识别。
充分了解船舶行驶动态过程的路线,能够提高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确保船舶的安全行驶。
近年,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曾对船舶行驶动态过程中的位置与风险识别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再次,开展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实际测试。
利用实际测试的方法,可以集中研究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总体指标,以及单船通过能力和航行安全性的实际测试,进而之行定可行的航道设计。
国内外机构已大力开展各种实际测试活动,获得了大量实用数据。
最后,基于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系统评估。
基于多种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指标,建立航道通过能力有效评估模型,系统识别不同港口航道的可行设计方案。
此外,可以利用航道调整的方法,优化航道的可行设计方案,获得最终的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待深入完善,尤其在实际测试方面,存在许多发展潜力待挖掘。
因此,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航道设计、船舶行驶动态过程中的位置与风险识别、实际测试以及系统评估,从而更好地评估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船舶行驶安全。
港口管理考点

填空:
1. 港口管理内容包括:港口行政管理、港口企业管理
2. 港口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工作、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3. 港口生产的的特征:超前性、不平衡性、储备性、复杂性
4. 装卸工序:港内作业、起落舱作业、水平搬运作业、堆垛作业、上下坡作业、车(舱)内作业
5. 操作过程分为:船——船,船——车,船——库,车——库, 车——车,库——库
4)其他生产性停泊时间:不属于上述各种原因的其他生产性停泊时间
5.计算港口指标:货物吞吐量;装卸自然吨;操作量;操作系数
6.计算货物平均堆存期、库场容量运用率及库场容量周转次数
7.计算有几个货种的泊位的综合理论装卸能力。
8、计算题要求1)堆场所需容量;2)堆场总面积(把公式记住)
1、主要的装卸工序有哪些?
4)劳动定额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
5)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13、试述港口生产不平衡性的原因?
首先,由于货流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两种不均衡的特征在货物到达港口的时间上得到集中反映,即使是稳定的货流,由于船舶、车辆运行、到达规律的不同,实际的货流并不是以稳定的连续流到达,而是以变化的间断流到达。
14、影响港口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货类方面:货物种类及其特性,货物的批量、包装形式、单件重量、运输的形式(如散装、包装等),货物在流向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等等;
2)港口设施与设备;
3)港口的总体布置;
4)来港运输工具的技术性能及其作业条件;
5)装卸工人和机械司机;
6)港口的自然条件。
5)港口基础设施与生产力系统相适应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工人装卸能力
• 一、工人装卸能力 单位:操作吨
P工人•操 N工人 T营 (1 K轮 ) K装•出 K工•利 (1 K辅 )t班 p工时
第六节 机械装卸能力
• 一、机械装卸能力 单位:装卸机械装卸货物吨数
P机•起 N机 T营 N班 t班 K机•使 P台时
2.核定通过能力: 一般是指老码头没有规定 设计能力,或者是经过设备的技术改造,或者是 泊区专业化分工作了新的调整,实际的通过能力 已超过原设计能力,港口应根据先进合理的技术 组织条件,重新测算其通过能力。测算的能力叫 核定能力。
3.营运通过能力: 常是指港口在计划年度 内,依据现有的生产设备、技术组织措施和货运 量的实际构成,以及在营运期内能够实现的扩大 通过能力的改造措施效果来计算,实际可能达到 的通过能力或者统计期已经达到的能力。
-------泊位利用率
P营 M q
M -------营运期装卸船舶艘数
q -------船舶平均载货量
M •q
T营 • n • p
M T营
t生
q n• p
t生
t生
n泊
结论: 寻找泊位利用率与船舶到达规 律、装卸作业时间和泊位数之间的函数关 系
T营 ------泊位年营运期
n ------泊位设计作业线数
p ------每条作业线昼夜生产率
利 ------装卸设备理论利用率
q额 ------装卸设备额定生产率
----承担的货物吨数)
P营 P设计
P营 ------泊位营运通过能力
1) 人员的素质 2) 技术素质 3) 管理素质
• 三、港口通过能力的系统结构模型
第二节 码头与泊位系统通 • 一、通过能力过的能计算力步骤
(一)选择计算公式 (二)收集资料
1.港口平面图 2.港口各装卸企业的平面图 3.各种装卸机械以及港内运输设备的类型、 性能、数量、技术状态以及在各种条件下 的生产效率
第七节 港口通过能力的确定
• 一、各环节能力的换算
1.泊位通过能力的换算
第一步:将泊位能承担的货物吨数换算为可以完成 的吞吐量
P泊 •营 •吞 P泊 •营 (1 K驳 K水直 )
P泊 •营 •吞
P泊 •营
K驳
K 水直
-------泊位能承担的货物吞吐量 -------泊位能承担的货物吨数 -------驳运系数 -------水水直接换装系数
服务水平的尺度;同时,装卸的快慢又影
响码头泊位利用率( ),泊位利用率是
衡量码头设施利用的尺度,它直接影响港 口、船舶的成本,直接对船舶排队等待时间 有影响。
• 二、泊位通过能力计算 1.泊位设计通过能力计算
P设泊计 T营 n p
p 24 利 q额
P设泊计 ------泊位设计通过能力
第一节 港口通过能力的
概念
• 一、通过能力定义
港口通过能力:港口在营运期(年、 月、日)内在既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下,按 照先进、合理的工艺流程组织装卸生产所 允许通过的饱和货运量,计量单位为货物 自然吨 。
• 港口通过能力,通常可分为设计能力、 核定能力和营运能力(现有能力)。
1.设计通过能力: 指新建或扩建的港口,在 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应达到的生产 能力。
• 三、船舶数及船舶到达规律 • 1.到港船舶数
M Q q
• 2.船舶到达规律与装卸船舶数 • 第一种方式到达------定期到达 装卸船舶数
M1
t停
T泊 t让档
• 1) C> t停 t让档
• 2) C< t停 t让档
• 所需泊位数:
n泊
(t停 t让档 ) • M C •M斑
K 起 -------- 起运系数
• 二、确定港口综合通过能力
P泊 •综 min( P泊 , P库场 , P装卸线 )
P企 min( P泊综 , P工人 , P机 ) P港 min( P企 , P港运 , P进 )
第八节 提高港口通过能力 的途径
• 提高港口通过能力的途径: 扩建和挖潜
第二步:将吞吐量换算为装卸自然吨
P泊 P泊 •营 •吞 (1 K水水 2)
P泊 -------泊位能承担的货物装卸自然吨
K 水水 -------水水中转系数
2. 库场系统通过能力换算
P库场 P库场 •堆 K 库场
P库场
吨
P库场 •堆
K 库场
-------仓库和堆场能承担的装卸自然
讨论题: 某装卸公司有6个泊位,每个泊位的年
通过能力是60万吨,平均船舶装卸时间是4 天,泊位占用率是75%,总通过能力是360万 吨,如果要把总通过能力提高到420万吨,你 可采用何种办法?说说理由。
• 提高港口通过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
1.对现有的生产布局、专业化分工、各环节生产力 的组合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应用规划论的方法进行布 局、分工、组合的优化。
-------仓库和堆场能承担的货物吨数 -------入库场系数
3. 集疏运系统通过能力换算
P装卸线 P装卸线 •车 K铁路
P装卸线 ------铁路装卸线所能承担的装卸自然
吨
P装卸线 •车
-------铁路装卸线所能承担的货物吨数
K铁路
-------铁路运输系数
4. 装卸工人装卸能力换算
量,单位:仓库和堆场能承担的货物吨数
P库场 S总 K s P堆 T库场 K w T堆存
第四节 集疏运系统通过 能力
• 一、集疏运系统通过能力 是指在计算期内在铁路装卸线上可
以装卸火车车辆的货物吨数,单位:铁路作
P装卸业线吨•车 N停车 N车次 Q车 T装卸线 K不线
P综
1
m i
P i1 i
Pi
T营 • t日 • q t停 t让档
• 综合性泊位通过能力
P综 P • t日 •T营
• 泊位数
Q n泊 P综
Q n泊 P综
• 3.应用模拟的方法求所需的泊位数
第三节 库场系统通过能力
• 一、库场系统通过能力的计算 是指库场在计算期内可以堆存的货物数
本章重点:掌握港口通过 能力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各主要环节能力的计算和
提高通过能力的途径
f (n, S) n • S港 T • S船
T q •Q Q n• p q n• p
船舶合理开工舱口数
n合理
Q • S船 p • S港
• 泊位数的计算与确定: • 1.按每米泊位通过的货运量确定泊位数
p p • L泊
n泊
Q p • L泊
• 2.按码头上泊位类型计算其营运通过能力 以确定泊位数
4.仓库和堆场的类型、尺寸、技术状况等
5.计算期货流结构 6.来港运输工具的主要特征 (三)预测参数的数值----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
定性分析的目的: 一是认定数据的可靠性
二是根据参数变化的性质确定采用定量 预测的方法
定量预测的方法: 1.平均数法 2.相关分析法
(四) 计算各主要环节通过能力 泊位通过能力、库场系统通过能力、
• 第二种方式到达-----随机到达
• 平均在港等待装卸的船舶数
Lq
(S)2 • S!(1 )2
•
S 1 n0
(S ) n
n!
(S ) s
1
S!(1
)
• 船舶平均等待时间
Wq
Lq
• 装卸船舶数
M2
T泊 •
t停 t让档
• 四、泊位合理通过能力的确定 • 1.船舶合理开工舱口数的确定 完成该轮装卸应付出的总费用
P工人 P工人•操 K 操
P工人 -------装卸工人所能承担的装卸自然
吨
P工人•操
-------装卸工人所能承担的操作吨
K操
-------操作系数
5. 机械装卸能力换算
P机 P机•起 K 起
P机 ------- 装卸机械装卸货物自然吨
P机 •起 -------- 装卸机械装卸货物吨数
2.对薄弱环节进行改革或改造(局部或整体)以提高 它的适应能力,实现扩大港口通过能力的目的。
3.加强协作关系,提高管理水平。 4.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使生产组织过程合理化。 5.加强智力投资,提高企业素质、管理干部素质、 工人与司机人员的素质。
6.改革管理体制,使港口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得到 解放,而不被不合理的体制、制度限制,阻碍其发展。
第六章 港口通过能力
本章重点:掌握港口通过能力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各主要环节能 力的计算和提高通过能力的途径
港口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的概念 泊位系统通过能力 库场系统通过能力 集疏运系统通过能力
工人装卸能力 机械装卸能力
设计通过能力 核定通过能力 营运通过能力 影响通过能力的因素
港口通过能力的确定 提高通过能力的途径
2)锚地的规模、水深、掩护程度及其距 港池或装卸泊位的距离.
3)泊位的数量、结构、水深及其装备情 况.
4)仓库和堆场
5) 装卸机械的种类、数量、性能及其技 术状态
6) 其他辅助设施和设备的情况
3.港口的总体布置 4.来港运输工具的技术性能及其作业条件 5.装卸工人和机械司机 6.港口的自然条件 7.港、航、货的各项经济指标 8.企业的素质
• 二、影响通过能力的因素 1.货类方面 1)货物的特性 2)采用直接方案装卸所占的比重 3)货物在港口所要求进行的辅助作业
等等都会影响到货物的装卸效率,最终影 响到港口的通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