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合集下载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意义和目的有益于治疗方案的调整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内外环境的微笑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

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行经检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变化的信息,以此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措施是否正确。

通过自我监测血糖,不仅能严格控制高血糖,还能防治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有益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糖尿病教育的自我监测是实施糖尿病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每位患者都要进行有关监测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及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使病人较全面地掌握糖尿病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合作,共同对病情控制的好坏进行评价。

有益于自我保健的开展糖尿病自我监测意味着患者成为糖尿病保健队伍中的一员。

经过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和培训,患者不仅能理解和完成医生提出的保健计划和各种要求,而且能相对独立地解决病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实施糖尿病的自我保健。

血糖的自我监测对改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必要的。

自我监测的方法和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认真记录血液/尿液检查以及其他测定项目的结果。

测定血糖水平能很好地反映代谢控制情况。

胰岛素治疗或妊娠期的病人必须进行血糖监测,测定血糖不仅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而且对防止低血糖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糖自我监测方法喜用卫星血糖测定仪器即刻测出血糖值。

现有多种血糖测定仪,采血针使用自动弹簧装置,使采血过程几乎无痛感,结果准确可靠,十分方便。

已成为糖尿病人在正常工作、学习和家庭环境中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最好方法。

适应症所有糖尿病人妊娠糖尿病脆性糖尿病反复低血糖和酮症肾糖阅异常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者PCOS肥胖糖耐量减退者不适用者老年稳定性2型糖尿病视力障碍或无活动能力病人拒绝优点较尿糖测试更为精确更简捷地防止高血糖和低血糖可记录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程序频率根据病情、用药情况来定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1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每日监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但频率和准确性因个体差异而异。

2. 饮食控制:大部分患者能够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食物摄入量控制不严格、糖分摄入过多等问题。

3. 运动锻炼: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但因各种原因(如时间、身体状况等)而难以长期坚持。

4. 药物治疗: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或药物依从性差而影响治疗效果。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认知能力等。

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能缺乏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认知能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部分患者可能因心理问题而影响自我管理的实施。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成员的督促和鼓励有助于患者坚持自我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3.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质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医疗资源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如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措施的普及程度,以及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四、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使其了解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关心和支持患者,共同参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3. 提供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应提供全面的治疗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CHINESE GENERAL NURSING M ay,2OO9 Vo1.7 N0.5A
健 康 教 育对 糖 尿 病 病 人 自我 管 理 能 力 的 影 响”
EVaIuatiOn 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enhancing seIf— managem ent ab.J jty Of djabetes patjents 周翠 屏 。苏 飞群 ,黎水莲 ,卿蜜 兰 ,谢 红 ,黄淑娟
对 20O6年 6月一 2007年 6月 在 我 院 内 分 泌 科 治疗 的 95例 糖 尿 1.3 评 分 标 准 对 糖 尿 病 知 识 问 卷 中 有效 答 题 2O题 为糖 尿 病
病病 人 进 行 了 系统 的健 康 教 育 ,取 得 了满 意效 果 。现 报 告 如 下 。 知 识 知 晓情 况 良好 ,15题 ~ 2o题 为 糖 尿 病 知 识 知 晓 情 况 一 般 ,
糖 尿 病 是 继 心 脑 血 管 病 、肿 瘤 、艾 滋病 之 后 的第 四大 致 人 死 尿 病 概 念 、饮 食 、运 动 、药 物 、并 发 症 、血 糖 监 测 )以及 饮 食 治 疗 知
亡 的疾 病 。 自我 血 糖 监 测 是 进 行 糖 尿 病 管 理 的有 效 工 具 ,也 是 糖 尿 病 综 合 记 录 方 法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r】]。然 而 戴 霞 等 的研 究 显 示 ,住 过 医 院 的病 人 远 比 未住 过 医 院 病 人 的 监 测 意 识
识 (标 准体 重 的计 算 法 、三 大 营养 物 质 的分 配 、食 物 交 换 法 、每 日 总 热 量 计 算 、水 果 食 用 种 类 、量 及 时 间 )共 25题 。调 查 组 成员 发 放 ,病 人 自行 填 写 ,对年 龄较 大者 由家 属 协 助 完 成 。入 院 时 与 住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建议、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等方面。

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病人应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建议病人采用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包括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瘦肉。

同时,要控制饮食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或饥饿,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餐次规律。

2. 运动建议:适度的运动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病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常见的有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

运动可以帮助病人控制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是,病人在运动前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病人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疾病控制情况。

通常,病人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家庭血糖监测。

监测结果可以帮助病人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

建议病人每天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在餐前和餐后。

4.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

病人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病人应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等信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的用药。

此外,病人应定期复诊,与医生沟通病情和药物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为了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病人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此外,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对病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结: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建议、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等方面。

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全程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接受全程健康教育前后 血糖水平 的研 究 , 讨健康 教育在 糖 探
尿病血糖控制 中的重要作用 。现报告如下。 I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 按 19 9 9年 WH 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 选择 在 门诊就诊 , 未接受 系统 糖尿病 教育 的 2型糖 尿病患 者进 行 但 研究 , 有患者用药保持不变 , 所 观察其在 系统 糖尿病教育前 及
教育后 1 个月 、 个 月患者血糖水 平 的变化。其 中, 3 资料完 整
者5 O例 , 3 男 8例 , l ; 女 2例 年龄 4 7 ( 16 7 1 ) ; 5— 6 6 .5± .3 岁 均
为小学 l 文化程度。 上 12 方 法 .
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尤 其重要 。本 研究 发现 , 糖尿病 患者在接
间与病 情 反 跳 的 关 系 [ ] J .中 华 护 理 杂 志, 04 3 20 , 9
( 2 :2— 3 1)2 2 .
[ ] 何凡生. 强对 混配农 药 中毒 的 防治研 究 [ ] 中华预 1 加 J.
防医学杂志,9 7 3 ( ) 17 18 ,14 :9 .
本文编辑 : 王海燕
20 0 9—1 0 0— 5收稿
[ ] 王雪. 2 急诊 外伤 患者 的健 康教 育技巧初 探 [ ] 实 用 医 J.
全 程健 康 教 育对 2型糖 尿 病 患 者 血糖 水 平 的影 响
王静敏 , 胡树春 , 建文 王 ( 东大学 附属 省 千佛 山医院 山 东 济 南 20 1) 山 504
齐鲁 护理杂 志 2 1 00年第 1 6卷第 3期
活信 心 , 提高患者抵抗 生活压力的能力 , 同时也使家 属更加重 技杂志 ,0 3 1 ( ) 7 . 20 ,0 1 :0

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并促进他们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建议:
1. 饮食控制:有规律地摄入健康的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建议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糕点和饮料,选择高纤维、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

合理控制饮食量,并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

2. 运动与体重控制: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

此外,保持健康的体重也非常重要,因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3.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特别是在饮食和运动后,应定期测量血糖。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4.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如果医生开立了药物,应按照医嘱准时服用,并定期复诊以调整药物剂量。

5. 管理压力:长期肾病可能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一定的压力。

学会应对压力和放松技巧,如进行身体活动、冥想或参加支持小组,有助于改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促进整体健康。

6.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定期检查血糖、肾功能、血压和血脂,并及时咨询医生有关任何疑问或症状变化。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压力管理和定期就医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

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和与医疗团队的合作,糖尿病患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护理门诊教育对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护理门诊教育对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Jan 32(1)·护理园地·T2DM 系因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临床上需多手段、全方面的治疗和干预[1]。

研究认为,建立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行为是目前最佳的糖尿病干预模式[2]。

护理人员常通过门诊健康宣教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增强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的致残率,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但常规的门诊教育缺乏专科的针对性,与患者的联系不够密切[3]。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系统化教育对T2DM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中年T2DM 患者20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

观察组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4~49(42.5±7.5)岁;病程2~19(10.5±3.9)年。

对照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25~51(41.3±4.6)岁;病程3~18(11.9±3.3)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

纳入标准:(1)经胰岛功能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2)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3)均已签署知情书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肾和神经病变并发症;(2)合并认知功能异常;(3)年龄大于60岁者。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两组均接受基础的T2DM 治疗,定期注射胰岛素并服用口服降糖药物。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健康宣教,包括饮食治疗、用药嘱咐和基础知识教育。

观察组采用糖尿病护理门诊教育,包括:(1)小组建立:建立糖尿病门诊护理教育管理团队,由我院专科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临床营养师组成。

(2)同伴支持教育:建立糖尿病俱乐部及微信群,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由一个拥有丰富糖尿病识和经验的患者将病友们组织在一起,相互提醒和督促。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影响
等 作用 。指 导 患者 根 据 个 人 身 体
状况 和客 观条 件 , 选 择合 适 的运动 项 目、 强度 、 持 续 时间
及 次数 , 同 时还要 经常 观察血 糖 的变化 , 以调整 运动 量 , 运 动项 目以耐力运 动 为主 , 如散步、 慢跑、 骑车、 跳舞 、 打
餐后 0 . 5 h , 每 日 3次 , 并做好 记 录 。 5 .防治 低血 糖 : 向患者 说 明低 血 糖 的症 状 、 处 理 方
2 0 0 8年 3月 ~ 2 0 0 9 年 3月 本 院共 收治 符 合 WTO 诊 断标 准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1 2 0例 。其 中男 6 8例 , 女 5 2 例; 年龄 2 7 ~7 2岁 , 平均 4 5岁 。随机 将 其 分 为对 照组
医院诊 治 。
4 .定 期监 测 血 糖 及 尿糖 : 教 会 患 者 正 确 使 用 血 糖 仪 和尿 糖试 纸 。血 糖 监 测 主要 在 空 腹 、 餐前 、 餐后 2 h 和睡前 。不 同时间测 定 的血糖值 有不 同意义 , 对指 导饮
般 资 料
食、 药 物和 胰 岛素治疗 有重 要 意 义 。测 尿 糖 可分 别 在 3
宜 空腹进 行 运动 , 以免 引起低 血糖 。 3 .药 物指 导 : 指 导患 者按 照 医 嘱用 药 , 不 得 私 自改
年 3月 ~ 2 0 0 9年 3月 , 笔 者 在 我 院共 收治 1 2 0例 符 合 入选 病 例标 准 的住 院病 人 , 随机分 为 观察组 和对 照组 各
与观察 组 各 6 0例 。两 组 年 龄 、 性别、 学历、 病 情 比较 差
异无 显著性 意 义 。 具 有 可 比性 。
治 疗 方 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16-07-22T16:52:42.6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作者: 彭玉容
[导读] 可以提高其病情认知水平,促使其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血糖监测理念,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生存质量。

彭玉容
长宁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摘 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行健康教育,观察其自我血糖监测情况。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
患者
138例,参考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9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
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主动率、自我血糖监测准
确掌握概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数据值相较于参照组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即组间对对比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
糖尿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自我血糖监测的积极性以及自我血糖监测的准确掌握程度,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保证其拥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自我血糖检测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其慢性并发症不仅会受到血糖水平的影响,
还会受到血糖波动情况的干扰
[1]。对患者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主动性以及准确掌握程度,可以帮助患者对自身血
糖波动情况进行及时掌握,然后通过药物疗法、生活方式、食物摄取等对其进行纠正,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保证其生命安
全与健康
[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符合WHO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且
不存在严重性并发症以及语言沟通障碍等情况。所有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实验内容后,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实验满足医学伦理委员
会审批标准。参考患者入院时间以及个人意愿,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
69例。其中,参照组有42例为男性患者,27例为女
性患者,年龄介于
31岁-76岁之间,平均为(52.3±2.8)岁;实验组有44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3岁-75岁之间,平均
为(
52.7±2.1)岁。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相应数据组间差异并不明显,即差异P>0.05,不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存在比较意
义。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锻炼指导等。
对实验组患者行健康教育,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主动率、自我血糖监测准确掌握概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所涉及的数据,两组计数资料(n,%)通过χ2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
两组计量资料(
±s)通过t对组间差异进行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主动率、自我血糖监测准确掌握概率方面的数据值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组间比较,差异统计
学意义显著(
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指标对比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主动率、自我血糖监测准确掌握概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的数据值相较于参照组
而言,具有明显优势,即组间对对比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李敏[3]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

本次实验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具体入下:健康教育方式: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环境、召开患者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成立专家咨询
处以及示范、讨论、录像放映以及讲课等方式,向患者传授糖尿病管理经验。健康教育内容:首先,帮助患者明确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与
目的,提高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方面的认知水平,促使其形成自我血糖监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及严格
管控。其次,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自我血糖监测方法,组织患者、患者家属模仿学习,确保他们均可以良好的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方法,
并通过以下步骤指导患者监测自身血糖情况:①叮嘱患者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详细记录;②参考患者一般资料,为其制定自
我血糖监测频率以及血糖控制目标;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宜的药物治疗、运动、饮食方案;④结合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结果,
对其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评估,对上述步骤进行合理调节,直至患者血糖符合既定目标。再次,帮助患者合理选择自我血糖监测频率、
采血部位以及时间。例如,采血部位以手指外侧为最佳;监测时间多为凌晨
2点-3点、空腹状态、餐后2h以及睡前;如果患者存在围手术
期、合并严重感染、情绪波动剧烈、外出旅行、运动习惯改变、饮食习惯改变以及药物疗法调整等特殊情况,需要加强血糖监测。又次,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保存血糖试纸、血糖仪的保存方法以及采血针处置方法。最后,指导患者详细且准确的记录自我血糖监测结果,并妥善
管理相关数据。
结语: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病情认知水平,促使其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血糖监测理念,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
以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夏伟珍,蒋勤华,杨菁华等.系统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48-149.
[2]庞旭哲,吕会新,刘素波等.阶段改变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4,07(12):1894-1896.
[3]李敏,姜琦,张宁等.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17-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