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10《白鹿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10《白鹿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白鹿原》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白鹿原》的大体情节。

二、归纳选文部份的大体情节及其作用。

3、把握要紧人物形象和思想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归纳选文部份的大体情节及其作用。

二、难点:把握要紧人物形象和思想文化。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安排:一、导入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以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或许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能够被公以为“民族秘史”的小说迄今寥寥可数,而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上是名不虚传的一部。

中外文学界高度赞扬陈忠实的成绩,以为:“《白鹿原》凭其恢弘的规模,严谨的结构,深邃的思想,真实的力量和精细的人物刻画,成了今世小说林中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作品。

”“《白鹿原》把陈忠实的个人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层次,也把今世长篇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推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高度。

”二、陈忠实其人陈忠实(1942-),诞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

1965年开始创作,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90年代最引人注视的长篇小说。

三、《白鹿原》:“民族秘史”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能够视为民族历史进展的一个缩影。

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人土匪武装。

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集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比赛,彼此融汇交织,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四、《白鹿原》情节简介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惊心动魄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织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中国小说欣赏》红旗谱》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红旗谱》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红旗谱》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在对文章进行整体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人物形象,最后总结文章的发展脉络和写作特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我们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诚然,承燕赵大地灵气的滋养与培育,这里,有胡服骑射、敢为天下先的英明国君赵武灵王;有英勇大义、智慧宏达的蔺相如等贤臣名相;有廉颇、乐毅等慷慨重义、勇气过人的猛将;有荆轲、高渐离等不畏强暴、挺身抗命豪杰侠士。

二、教师简介作者及《红旗谱》的内容及主题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人。

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影响。

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

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

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

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三国演义》》3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1.《三国演义》》3

《曹操献刀》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年级:高二课题名称:《曹操献刀》授课人:潘多辉单位:第六师奇台农场中学一、设计理念人们常常爱用一个“奸”字来概括曹操形象的性格特征。

其实,《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也不是“奸”到了极点的人物,而有着复杂个性特征的立体形象。

后人更认可其性格内涵有“奸”和“雄”两个层面。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的“奸”(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等)中有“雄”(有胆识、重谋略、讲忠义、视死如归等),并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运用多元解读的方法(剧中角色、读者、历史等角度)鉴赏探究曹操性格。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三、学情分析1、必修五“名著导读”——《三国演义》里面有“背景介绍”和“作品导读”两部分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三国演义一书的背景、主题、主要内容及思想性和艺术性。

2、一部分学生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或读过《三国演义》原著。

四、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一课,出自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其中罗贯中为我们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曹操形象。

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培养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评价人物的能力。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结合历代名人评价曹操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品读名著片段,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

方法:合作探究、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如今都已沉沉睡去。

但当我们翻开《三国演义》时,火烧赤壁的热浪依旧会扑面而来,一代枭雄曹操的形象也依然栩栩如生。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 作者:
———————————————————————————————— 日期: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这本教科书旨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中国古今小说的兴趣,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大致脉络,初步分辨不同时代、流派和风格的中国小说特征,养成鉴赏及批评的能力;借助细致的阅读,汲取艺术及思想养分,同时深化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获得某种写作技巧。这本教科书共9个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兼及小说体式。分别是:历史与英雄、谈神说鬼寄幽怀、人情与世态、从士林到官场、家族的记忆、女性的声音、情系乡土、人在都市、烽火岁月。每个单元包括选文、赏析、思考和链接四部分内容。
7.目标是有创意地阅读
首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收获,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及其阅读成果,并且加以鼓励,当然一定的引导也是必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也是要给予重视和体现的。其次是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阅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指量和质两方面。当然,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可能达不到量的目标,那就多在质上下功夫。
二、大致了解
本门课重在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精神的快乐,所以,决定了它不是某类严密体系的集大成者,也不是某种认知规律或知识总结的载体,它是一个自由的、散漫的结构或曰范围,让学生在其中大致了解中国小说的模样。因此,本门课的框架,如果非要说“框架”的话,有以下几个特点:
1.归纳
18.《红高粱》
罗汉大爷
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程说明
“中国小说欣赏”作为选修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我们在初中、高中阶段的中国小说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个不同,我们才能把握本门课的性质、特点,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将选修与必修两类课程衔接起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西游记》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西游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幻中寄幽怀【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讲解、讨论、点评、写作、对比阅读等方式学习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把握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理解小说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古典文学修养,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能形成自己的看法。

《西游记》教学设计一、选修课设计理念:体会阅读快感、探究创意阅读1、自主学习,体会阅读快感:课前阅读原著,再次熟悉故事内容,了解《西游记》经典情节。

2、合作学习、碰撞阅读激情: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通过讨论、辩论展示自己的阅读《西游记》的成果。

3、探究学习、思考创意阅读:学习已经成文的“赏析”“链接”,积极参与“扩展”《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获得阅读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探究,学会分析人物,点评人物,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和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体会作品中传达出的不畏艰难、克服干扰、团结合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3、整合学习过程获得的素养,穿透文本,交融学生切身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习惯,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迁徙,包括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初步理解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人物形象意义2、教学难点: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形成自己的看法。

四、课时安排3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阅读原著,精读一个自己喜欢的《西游记》故事,小组合作叙述故事情节并简答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2、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小说的形成及影响等。

教师方面:1、选择《西游记》剧照,用多媒体课件表达学生所选的经典内容,指导学生对主要情节的把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8.《红高粱》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18.《红高粱》

《红高粱》家族叙事与革命叙事分析——《红高粱家族》整本书阅读探究一、《红高粱家族》整本书阅读实践概况高二下前半学期我们以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为基石,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师生从教材书目中选取并共同确定了五本名著来开展整本书阅读实践,分别是《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红高粱家族》。

每一本书由一个小组负责,采取小组成员主讲、课堂讨论、教师补充总结等教学形式。

学生主讲内容根据名著的特色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由小组和老师共同确定。

《红高粱家族》塑造了很多诸如余占鳌、戴凤莲、罗汉大爷等富于生命气息和自由精神的人物形象;叙事则以“伏击战”为主线,大量穿插人物的人生故事;同时,小说极具创造性地发掘了“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等独特视角,使得叙事得以在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之间自由转换。

基于小说的以上特点,以及导读和欣赏并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学生主讲的内容:一、梳理主线“伏击战”和插叙部分的情节,让学生对小说内容有基本的把握;二、着重分析余占鳌、戴凤莲、罗汉大爷等人物形象,探讨人物的意义;三、探析小说的写作特色,包括语言、叙事视角等。

学生主讲设计课时为三课时。

学生主讲后,我主讲了一课时。

我的着眼点是教材中导读部分的空白同时也可能是学生无法理解之处。

教材导读部分写到:“《红高粱》和一般的战争小说和革命小说不同,它的重心不在战争的场面,或者克敌制胜的谋略,二是放在了对热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现和歌颂上。

”这基本确定了小说的主题。

“服务于这样的主题,《红高粱》的语言也极富特色……调动着读者的感官的文字都是极富刺激性的”,教材这样的表述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方向,同时也留下了探索的空间。

但是接下来教材说到叙事视角的问题时却只是在叙事视角与语言特色之间建立联系,却没有试图让学生探究叙事视角对于主题的意义,或者更具体的,即,全知视角与限制性视角的自由转换使得《红高粱》的家族叙事和革命叙事别具一格,它们是如何促成“对热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现和歌颂”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8兄弟阋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8兄弟阋墙
主旨概括
两个人的一吵一打,上演了一场兄弟阋墙的闹剧,也把官场中的黑暗现状揭露了出来。何藩台用金钱铺路,平步青云,做官之后,自然想着捞回去。钱成了控制权力的惟一工具,而钱也成了做官惟一的追求。为了金钱,兄弟情谊可以不要,为了金钱,斯文体面也可以不要。可以想见,由这样的官员组成的官场一定是腐败透顶、污浊不堪的,而有这样的官场的社会,也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作者通过他们的互相揭露,暴露了官场的黑暗,暗示了知识阶层对于社会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失望。
学做思三:赏析本文动作描写,探究文本主旨
①三荷包兄弟大打出手的文字有:
三荷包见他来的凶猛,只当是他哥动手要打他。说时迟,那时快,他便把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
今见兄弟撒起泼来,一面竭力抵挡,一面嘴里说:“你打死我罢!”
那三荷包却不陡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
明确:作者巧妙地借助三荷包的口将官场中买官卖官的情形一一道来,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阅读4-5节,分析误会之二。
第二个“误会”使得故事达到了高潮。何藩台本想起身丢掉烟枪,去找师爷,结果由于气急败坏,起得太猛,带翻了一只茶碗,可是三荷包却以为“他哥动手要打他”。于是,“便把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两人扭在一起,纠缠起来。家人拉不开,只得请来了何太太,结果又不小心被三荷包撞在了肚子上,疼得坐在地上出汗。三荷包趁机溜走,这场闹剧才巧妙地煞了尾。在这段故事中,动作描写比较突出,特别是两个人动手时的动作,写得热热闹闹,两个人好像有什么深仇大恨,一个“扑”上来,“往前直顶”,“使着全副力气”,一个又“竭力抵挡”,“揪”在一起;一个喊着“你打死我罢”,一个喊着‘‘要死死在一块儿”。平日里做老爷的那种威严和体面荡然无存了,看上去就像两个无赖在打架。个别细节,像“那三荷包却不隰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把三荷包的莽撞、无赖刻画得非常形象。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课时安排:拟安排3课时:单元简介、《祖孙之间》共2课时,《家族的学堂》1课时《祖孙之间》教学设计目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封建大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结构的特征,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3、欣赏节选的重要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2、把握小说反映两种思想文化观念冲突和抨击旧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曾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小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只有鲁迅的《阿Q正传》、张爱玲的《金锁记》、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这四部作品是所有文科大学生全都看过的。

而在其中,100%的受访者认为《阿Q正传》是上流小说;各有一半的读者认为《金锁记》是上流和中流小说;认为《家》和《子夜》是上流和中流小说的读者比例都是20%和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小说欣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单元目标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的特点、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和崇“奇”贵“幻”的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应为单元学习的重点。

而学生用现代观念对小说的审视,以及两篇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不同应为学习的难点。

【主要内容概述】本单元为中国古代神鬼小说,选取了《西游记》和《聊斋志异》两部作品,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两部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相同及不同。

1、《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

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

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等。

【学法导航】一、小说鉴赏基本步骤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4、研究写作技巧,如语言特性、叙述角度节奏等二、小说鉴赏的具体方法1.人物鉴赏:顰笑言语见真性;(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悬念、巧合、突转等)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视角、详略、顺序等)单元教学设计《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香玉》《王六郎》【整体思路】1、整体局部(单元整体把握局部课文解读;单课整体把握局部研读)2、学时设计:把握情节赏析人物研讨主题3、学生活动自读感知个人内化互动探究能力形成【学习目标】(略,参见“单元总说”之“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学习人物刻画,分析人物性格;鉴赏精彩描写,理解作品的意义。

【学时安排】6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单元介绍及《西游记》介绍【活动过程】导入新课可从让学生演唱《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导入,通过歌曲来渲染研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研讨文学作品的氛围中来。

(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进学生与名著间的距离)【活动过程】一、谈神说鬼1、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神鬼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就你所了解的向老师和同学做一介绍。

2、《西游记》、《聊斋志异》同属于神鬼小说,根据你的了解和阅读,哪部小说的哪些情节或人物给你的印象深刻?谈谈你的看法。

3、《西游记》、《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神鬼小说的两种类型——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和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结合你的了解和认识,你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发学生对这类小说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淀,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二、大话西游1、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西游记》。

(有关《西游记》作者、情节或自己与《西游记》的有关故事均可)2、海选部分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表演《西游记》中的一些精彩情节。

3、《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这四人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最不欣赏的是哪一位?为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4、你认为《西游记》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谁?谈谈你的理由。

5、《西游记》中塑造的人物与上一单元《三国演义》《水浒》中塑造的人物有何不同?(通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认识,并感知重要人物,浅层了解作品在塑造人物上“三位一体”的特点。

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路朝以上知识点思考)6、完成学案“文本细读”中的部分题目。

三、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材料,以便课堂交流1、汇集〈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精彩段落,并对其性格做简要分析。

2、查阅史料,分析〈西游记〉写人方面的突出特点。

3、搜集聊斋故事第二学时【活动内容】节选部分人物形象欣赏;了解《西游记》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活动过程】导入:可以让学生讲述《西游记》中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是多个学生讲,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自读感知让学生速读节选部分的内容,并复述故事情节。

(二)导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跳读全文,勾画精彩语句或段落,思考小说写人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

(三)品读赏析1、让学生跳读全文勾画描写孙悟空精彩段落(尤其是孙悟空与红孩儿斗智斗勇部分),并细读赏析,体会孙悟空性格特点。

孙悟空: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2、学生结合语段,自行探讨猪、沙性格特点。

猪八戒:憨厚、纯朴而又食、色两欲……沙僧:任劳任怨、老实本分、嫉恶如仇,在孙悟空与唐僧之间起到调和平衡的作用。

3、回顾全文,结合实例,谈谈在孙悟空身上是如何体现“三位一体”的写法特点的。

(四)悟读运用1、《西游记》第四十四回写到车迟国国王迫害和尚,各府周县都张挂着御笔亲题的和尚的“影身图”,凡拿到一个和尚就有奖赏,所以都走不脱。

此时忽然插进一句:“且莫说是和尚,就是剪鬃、秃子、毛稀的,都也难。

四下里快手又多,缉事的又广,凭你怎么也是难脱。

”此话看似风趣而夸张,实是对当时厂卫密布,特务横行的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在节选文本中也有这样的语言,试找出分析其社会意义。

(比如:山神土地所受的种种盘剥等一些语段,可让学生分析)(通过此题实现文本现实意义的剖析,并达到文学作品与现实对接的目的)2、《西游记》的主题一直是人们争执的焦点。

建国以来,从"主题矛盾说","主题转化说"一直到近几年来的"安天医国,诛奸尚贤说"、"反映人民斗争说"、"西天取经本体说"、"歌颂反抗,光明与正义说"、"歌颂新兴市民说"和"宣扬'心学'、鼓吹投降说"等等。

可谓是众说纷纭,争执不休。

再看看眼下形势,新的观点、看法正在酝酿之中。

你学过本文之后,结合你的认识你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哪一说?还是另有别说?(设计此题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认识,所以不求答案统一,只求言之成理,合乎文本即可)。

参考答案:《西游记》是一部寓意性的神魔小说。

通过"大闹三界"和"西天取经"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既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现状,又展示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勇于胜利的"西游精神",也突现了作者希望世道清平、社会安定、皇图永固、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乾坤的入世思想。

假如说,这个结论不无道理,较为接近作品客观实际的话,那么,这不妨也作为《西游记》主题的又一说吧!第三学时【活动内容】表达与交流【活动过程】一、话题投放西天取经的道路是艰险的,每一次劫难都是对取经队伍里每一个成员意志和品性的考验,更是一次痛苦的磨练。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人的一生中,不是都有欲取之经,都有一条西天之路吗?学过本文,结合自身实际你有哪些感想和启示。

二、安排活动1、将学生分成多个活动小组,每组均在个人思考的前提下,形成小组的感想与启示。

2、在全班内海选主持人,并让其了解各组的情况。

3、全班内交流感想、体会。

三、写作(可在课下完成)根据课堂的交流,结合个人的体会,自拟题目,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作业1、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每一章回,大都以两个整齐的句子(七言或八言)作标题。

如西游记九十九回的标题是“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回的标题是“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选取其中的一个,然后自拟两个七言或八言的句子来概括该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论平仄、押韵和对仗。

材料一: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材料二: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参考答案:材料一学谭学讴未穷欲归秦青高歌使徒谢返材料二卖马三旦无人问伯乐一顾价飚升)第四、五学时【活动内容】总体了解《聊斋志异》:故事内容,题材分类,人物形象,主旨意图。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聊斋》主题歌,“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引起学生兴趣,也为下面共同讲说聊斋故事,品评聊斋人物,营造氛围。

〕二、安排活动〔一〕讲说聊斋故事全班分为三个大活动组,以组为单位聚集一起讲说聊斋故事,可概括主要内容,可讲述具体情节,各组主持人或小组长可记下故事的篇目。

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列出题材分类条目,如“歌颂爱情”、“揭露科场弊端”等。

学生可把故事篇目依次列进去。

(学生了解的故事可能都是零散的,让他们直接分类会有些难度,教师给列出类别,便于学生操作。

这样,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就由零散走向系列,由个别趋向整体。

)(二)谈狐说鬼,品形象1、“你能说出我讲的是谁吗?”一学生口头描述某个鬼狐形象的特点,以随时抢答的形式请其他学生说出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