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9 ] 中男性发病率为 4 2 . 9 3 / 1 0万, 女性为 1 9 . 0 3 / 1 0万 [ 。目前
告, 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为 6 7 . 9万例, 死亡病例 4 9 . 8 万例,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 我国
3 ] 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 4 2 . 6 %和 4 5 . 0 %[ 。因
·9 2 ·
C h i n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8 ,V o l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 ( 2 0 1 7年, 上海)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㊀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㊀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㊀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㊀㊀一、 前言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 康。近数十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良好饮食习惯 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 p ) 的根除等因素, 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 但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 瘤第四 位, 死 亡 率 位 居 第 三 位, 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 2
1 0 ] 人群进行胃癌普查 [ 。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 高危人群” 的
此, 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 健康问题, 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 9 0 % 属于进展期, 而胃癌的预 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 疗, 5年生存率仍低于 3 0 %
[ 8 ] 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2 0 1 4年 4月·长沙) 》 , 确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一、前言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3,4],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5,6]。

2018年预计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7],疾病负担沉重。

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8,9]。

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10],目前在部分省市或地区有区域性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11,12,13]。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 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意见解读 • 实施与推广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3
提高结直肠癌早期发现率
通过规范的筛查流程,提高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率,降低死 亡率。
组织协调
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卫生、财 政、医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形成 工作合力,推进筛查工作的顺利 实施。
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参与和培训
医疗机构参与
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参与早期结直肠癌筛查 工作,设立专门的筛查门诊或窗口,提供便 捷的筛查服务。
医生培训
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生对早期结直肠 癌筛查的认知和技能水平,确保筛查的准确性和有 效性。
对个人和社会的建议和呼吁
个人
建议个人积极参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了 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问题 。
社会
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宣 传和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同时加大对相 关研究和技术的投入,推动结直肠癌早期筛 查事业的发展。
THANKS
准确性较高,无创伤性,但辐射剂量较大 ,不适合频繁检查。
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可发现早期病变, 但成本较高。
针对特定人群的筛查建议
有家族史的人群
建议提前进行筛查,并加强随访 和监测。
有肠道症状的人群
如长期便秘、腹泻、血便等,应 及时进行筛查。
炎症性肠病患者
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癌变

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
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 个性化的筛查和治疗方案制定。
06
实施与推广

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最新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实验诊断技术中国专家共识摘要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用适当筛查方法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从而通过适宜临床干预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恶性疾病。

肠镜为公认的筛查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无法成为大规模筛查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及近年来新的无创实验诊断技术,介绍了各项技术在结直肠癌早诊和癌前病变筛查方面的优缺点,旨在为个人、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选择检查方法和制定筛查策略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co1orecta1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度中国CRC新发38.8万例,死亡18.7万例,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

回顾我国近30年CRC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中国新增CRC患者发病率以年均4%~8%左右的速度递增[1]02019年天津统计数据显示肠癌发病率达38/10万,已接近发病率最高的肺癌。

反观美国统计数据,从1991—2016年美国总体癌症病死率下降29%,其中CRC病死率下降了53%o2023年美国CRC统计报告显示美国CRC发病率和病死率从1985年开始持续下降,2000年后呈快速下降趋势。

从2000至2016年,美国CRC整体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3.3%,病死率平均每年下降3%oCRC是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过程,病因复杂,虽然我国CRC病例中约1/3的患者有遗传背景,但只有5%~6%的患者可确诊为遗传性CRC,其余为散发性CRC o 从病理类型看,我国CRC患者中管状腺癌的比例2010至2017年间从78.6%上升至93.4%[2],乘除6.6%肠癌患者的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等,目前尚无权威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可以筛查。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19word版)

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1、结直肠癌诊疗总则结直肠癌的MDT诊疗模式注释:A.结直肠癌的诊治应重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作用,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将尽可能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诊疗纳入MDT的管理。

的实施过程中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资料,对患者的一般状况、疾病的诊断、分期/侵犯范围、发展趋向和预后作出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治疗规范/指南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现有的治疗手段,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整体治疗策略。

原则应该贯穿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全程。

团队应根据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状况的变化、肿瘤的反应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最大幅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2、结直肠的诊断原则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肠癌的诊断注释:影像学诊断的更多具体内容详见“影像学检查附录”A.患者存在临床显性肠梗阻,鉴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会加剧梗阻或造成穿孔,原则上禁止行结肠镜检查。

临床疑似或诊断肠梗阻患者不建议钡剂灌肠检查。

B.患者不具备条件,或拒绝全结肠镜检查,或结肠镜不能检查全部结肠,建议清洁肠道后腹部/盆腔增强CT行结肠检查。

C.鉴于颈胸部淋巴结等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推荐增强胸部CT;强调高空间分辨率重建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肠癌肺转移瘤。

D.患者存在静脉造影的禁忌证,建议腹/盆腔增强MRI 加非增强胸部CT。

不能确诊肝转移瘤时,或肝转移瘤存在手术切除机会时,建议行腹部MRI,且包含T2 加权,DWI 加权以及多期T1 加权增强成像序列,用于确定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及分布;有条件者可行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该方法有助于检出1cm 以下病灶。

F.有条件者可行肝脏超声造影或术中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肝脏转移瘤。

G.临床怀疑转移但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诊、或重大治疗决策前,PET/CT可用于发现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从而避免过度治疗;但不推荐PET/CT 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

结肠 色素 电子 镜 内镜 内镜
筛查的实施
1.医院单位加强对患者宣传教育 2.对社区医生进行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教育 3.推荐加强对消化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4.推荐在结肠镜检查前做好充分的肠道清洁准备 5.退镜要慢, 不少于6 min
三、诊断
1.常规结肠镜检查 2.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 3.超声内镜检查 4.黏膜下注射——抬举征 5.腹部B 超、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筛查方法
• 1.基于高风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简单经济结肠镜检查 • 5.色素内镜 • 6.电子染色内镜 • 7.X 线、粪便DNA 监测、CT 模拟肠镜(不推荐)
筛查流程
全体 目标 人群
问卷 调查
粪便 OB
肿瘤 标志 物
高风险 人群
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筛查与诊治共识
2020-05-07
一、概念
结直肠癌前病变:已证实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 关的病理变化, 包括腺瘤( 包括锯齿状腺瘤)、腺 瘤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以及非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以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畸变 隐窝灶, 尤其伴有异型增生者, 皆视为癌前病变。
二、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
高风险人群:有以下任意一条者。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大便习惯的改变; ⑥符合以下任意2 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 神压抑, 有报警信号。 一般风险人群:无上述任意一条者。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早期食管癌筛查及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全文)一、引言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

超过9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

早期食管癌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5年生存率可超过95%。

因此,在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的基础上进行内镜下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节约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

为指导我国食管癌高发区筛查工作和规范食管癌临床诊疗实践,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治疗专业委员会先后颁布了相关技术方案及指南。

但目前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食管癌筛查和内镜诊治的共识意见,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外科、肿瘤、病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本共识意见。

二、定义和术语1.食管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癌前疾病指与食管癌相关并有一定癌变率的良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原因导致的食管良性狭窄等。

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食管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是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相关异型增生则是腺癌的癌前病变。

2.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相当于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则相当于重度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国内学者多偏向使用三级分类标准,建议病理报告中同时列出两种分级的诊断结论。

异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为同义词,处理原则相同。

3.Barrett食管: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上皮化生。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由我国结直肠癌临床诊治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一份指南,旨在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家系管理提供准确、规范的指导。

下面将从要点的角度介绍该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一、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与分类共识明确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即在没有明显环境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一种或多种突变所致的肿瘤。

根据突变所在的基因和传递方式,遗传性结直肠癌被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和X-连锁遗传性结直肠癌。

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筛查共识提出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筛查的具体指导原则。

在家族中有2例或以上结直肠癌病例,或者有1例结直肠癌病例伴有其他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时,应进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

筛查包括家族史采集、基因突变筛查、肿瘤相关标志物检测以及结肠镜检查等。

三、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共识详细介绍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原则和方案。

在手术治疗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局部切除、结直肠切除、淋巴结清扫和中远期预防等。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遗传性结直肠癌,还提供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

四、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家系管理共识强调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家系管理的重要性。

家系管理包括家族史采集、突变筛查、预防性筛查和教育指导等方面。

对于突变阳性的家族成员,需要进行定期的肿瘤筛查,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五、其他相关问题综上所述,《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一份权威且实用的指南,为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家系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内容涵盖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定义、诊断筛查、治疗方案和家系管理等方面,对于提高遗传性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2019,上海)》要点
一、前言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 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

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二、相关概念
1.人群筛查:也称自然人群筛查或无症状人群筛查,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筛查方案,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筛查。

2.伺机筛查:也称机会性筛查或个体筛查,是一种基于临床,针对就诊者或体检个体的筛查。

三、筛查目标
筛查的长期目标: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筛查的中期目标: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筛查的短期目标: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四、筛查模式和对象
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
(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五、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六、筛查方法
各种筛查方法的特点见表1。

推荐的筛查方法:(1)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2)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
每1~3年1次;(3)结肠镜检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人群筛查主要选用上述推荐方法;伺机筛查时,为提高筛查参与率,应结合各方法特点,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灵活、综合选用筛查方法。

七、结直肠癌筛查的质量控制
初筛环节的质量控制,因人群、方法差异较大,横向对比较为困难,目前建议依托筛查短期指标进行项目的纵向持续质量改进。

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是保证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成功的关键。

建议在结直肠癌筛查时严格执行结肠镜检查的质控标准。

八、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流程
绝大多数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的国家或地区采用两步法筛查,在我国人群筛查也推荐采用两步法进行。

通过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和/或常用初筛试验可筛选出高危人群。

评分、问卷评定为高风险或FIT、粪便DNA检测阳性者归为高危人群,其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风险明显升高,需接受结肠镜检查;无任一项者为非高危人群(包括部分评分系统的低风险和中等风险人群),风险相对较低,建议采取多轮非侵入筛查和定期随访策略,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筛查效率。

参考国内外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结合最新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建议我国早期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流程如图1。

对于伺机筛查,则筛查方法更加灵活,流程更体现个体化。

此外,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于部分较为特殊的人群,
已有细致的专题讨论:典型的结直肠癌遗传家系的癌变发生风险很高,其诊治和管理流程依照相应共识进行;炎症性肠病相关肿瘤的筛查和监测不同于一般人群,参照相关共识推荐执行。

结直肠癌治疗后或结直肠腺瘤切除后的个体,以往在筛查中有所涉及,应逐步纳入规范的肿瘤监测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