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措施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2024年学校校内实训场所疫情防控及消毒方案

2024年学校校内实训场所疫情防控及消毒方案

2024年学校校内实训场所疫情防控及消毒方案针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和学校实训场所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全面的疫情防控和消毒方案,以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

首先,对于学校实训场所的使用管理,我们将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实行预约制度,避免人群聚集。

同时,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在实训场所的消毒方面,我们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消毒。

首先,对于常用物品和高频接触区域,我们将采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保持桌椅、门把手等物体的清洁度。

同时,对于地面和墙面,我们将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定期进行地毯清洁和换洗。

另外,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将定期对师生员工进行体温监测,并建立完善的疫情排查制度。

对于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的人员,将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学校实训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做好校内实训场所的疫情防控和消毒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合作,能够尽快度过这一特殊时期,恢复正常的教学和实训秩序。

我们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疫情一定能够被彻底控制,学校的发展也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愿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战胜疫情,共创学习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第 1 页共 1 页。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教室消毒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疫情的蔓延和学校的逐渐复课,教室成为了重要的防控环节。

为了保障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安全,学校需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室消毒工作计划。

二、消毒时间安排1. 每天消毒:每天早晨,中午和下午下课后,对教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确保消毒覆盖到每个角落。

2. 周末加强消毒:每周六对教室进行深度消毒,利用免洗消毒液或消毒喷雾进行全面喷洒。

三、消毒方式选择1. 消毒液擦拭:选用含有效成分和对人体无害的消毒液,擦拭教室桌椅、门把手、黑板、窗台等常接触的部位。

2. 光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进行杀菌消毒,每周不少于一次。

四、消毒器具使用1. 消毒喷雾器:使用消毒喷雾器对教室内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确保空气清新。

2. 消毒布:使用湿布蘸取消毒液对桌椅和其他物体进行擦拭,去除污垢和杀灭细菌。

五、消毒液选择1. 酒精类消毒液:具有快速杀菌效果,但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2. 84消毒液:广谱杀菌能力较强,使用方便,携带方便。

3. 次氯酸钠溶液:杀菌效果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六、员工培训1. 消毒知识培训:对负责教室消毒任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消毒知识的培训,包括消毒液的正确配比、使用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等。

2. 操作规程培训:制定消毒操作规程,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效果达标。

七、个人防护1. 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消毒液。

2. 定期为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测,确保其身体健康。

八、消毒记录1. 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表格,及时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 每月对消毒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九、学生教育1. 加强学生防控意识:对学生进行消毒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 定期组织消毒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度。

十、定期检查和评估1. 定期召开会议,对教室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2. 不定期随机抽查学生和教师对教室消毒工作的意见和反馈。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

实验消毒管理制度一、实验室消毒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中的器材、用具、工作台面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

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卫生环境,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并清除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物体,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和交叉感染。

2. 专业化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具备专业的消毒知识和技能,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安全第一:实验室消毒管理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4. 合理使用消毒剂:选择适合实验室消毒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5. 定期检测: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室消毒管理的具体措施1. 制定消毒计划:实验室应制定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时间、频率、范围、方法等内容,保障实验室的消毒工作有序进行。

2. 定期清洁消毒:实验室工作台面、器材、用具等应定期清洁消毒,消除污染和病原微生物。

3. 个人防护:实验室人员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接触有害物质。

4. 废物处理:实验室废物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分类处理,有害废物应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危害。

5. 紧急处理:实验室发生意外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6. 档案管理:实验室消毒管理工作应建立消毒档案,记录消毒的内容、时间、人员等信息,便于监督和查证。

四、实验室消毒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监督检查: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消毒效果。

2. 评估效果:实验室消毒工作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消毒管理措施,提高实验室卫生水平。

实验室安全防护

实验室安全防护

实验室安全防护xx年xx月xx日•实验室安全防护概述•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主要内容•实验室安全防护的管理措施•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应急处理目•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改进建议录01实验室安全防护概述实验室安全防护是指为防止实验室内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影响对工作人员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实验室安全防护涵盖了实验室设计、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旨在降低实验室风险,保障实验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定义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检测等工作的场所,其安全防护对于保障科研成果、教学成果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涉及大量危险化学品、生物样品、辐射等危险因素,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导致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实验室安全防护的重要性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制定并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确保实验室分区明确、标识清晰、通风良好、采光适度。

加强实验室设备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完好、安全运行。

规范管理实验室废弃物,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人员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应对突发事件。

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02实验室安全防护的主要内容应合理划分实验室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确保人员和物资能够有序流动。

实验室建筑设计安全要求建筑布局合理实验室建筑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结构安全、稳固,具备防震、防洪、防暴等能力。

结构稳固实验室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

通风系统设备使用规范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安全事故。

仪器质量可靠选购仪器设备应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厂家,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安全。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学校消毒工作实施方案博客

学校消毒工作实施方案博客

学校消毒工作实施方案博客各位家长和同学们,近日学校将进行全面消毒工作,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以下是学校消毒工作实施方案:1. 时间安排:消毒工作将在周末和假期进行,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同时,每天学校下班后也会进行一次局部区域的消毒工作。

2. 消毒区域:学校整体消毒范围包括所有教室、走廊、办公室、食堂、洗手间等公共区域。

3. 消毒方法:学校将采用专业的消毒剂进行喷洒和擦拭,确保能有效杀灭空气和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4. 个人防护:为保障教职员工的健康,学校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5. 消毒周期:学校将建立定期的消毒周期,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每天进行局部区域的消毒。

6. 监督管理:学校将安排专人负责消毒工作的执行和管理,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在学校消毒工作期间,学生和家长们也可以采取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相信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特殊时期,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

让我们共同加油,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作为家长和同学们,学校消毒工作的实施对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学校的消毒工作期间,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从日常生活入手,做好自我保护工作。

首先,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消毒工作期间,我们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其次,佩戴口罩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或人员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不仅可以避免自己受到感染,也能够减少病毒的传播。

除了个人防护,我们也要加强对家庭环境的消毒工作。

在学校消毒工作期间,家长们可以定期对家中的常用物品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清洁,比如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这样可以减少病毒在家庭中的传播。

此外,保持呼吸道的清洁也是很重要的,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也很有帮助。

最后,希望家长和同学们在学校消毒工作期间能够配合学校的工作,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参加大型聚集活动,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耐热药品、手术敷料等。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 射
辐射:能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按辐
射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分:
1.非电离辐射: 可见光、日光、紫外线 2.电离辐射: 、、γ 、χ 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一)非电离辐射
1.可见光: 指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之间的肉眼可见的光线,
其波长400~800nm。可见光线对微生物一般无多大影 响,但长时间作用也能妨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繁殖,故
4. 何谓细菌素?
5. 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6. PFU的概念。
(2)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3)流通蒸汽灭菌法 :是一种常压蒸汽消毒法,细
菌繁殖体15-30分钟可杀灭,但芽孢不全部被杀灭。
培养细菌和保存菌种,均应置于阴暗之处。
光感作用 :指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 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到培养基或涂 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 。
2.阳光: 直射日光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是天然的杀菌因
素。许多微生物在直射日光的照射下,半小时到数小 时即可死亡。芽胞对日光照射的抵抗力比繁殖体大得 多,往往需经20h才死亡。日光的杀菌效力因地、因
(二)植物杀菌素 :某些植物中存在的杀菌物质。
如黄连、大蒜、板蓝根等。
(三)细菌素 :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
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它同种不同菌株的细菌 以及与它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如大肠菌素 。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为了维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卫生,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制定本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实验室的消毒和废物处理工作,并明确相关责任和管理流程。

二、实验室消毒管理1. 实验室定期消毒实验室应按照消毒计划和频率,进行定期消毒。

消毒计划由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2. 消毒方法与工具实验室消毒应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区域和设备,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具必须清洗干净,并保持干燥,以免交叉污染。

3. 消毒实施实验室实施消毒前,必须将实验室人员及实验动物转移至安全区域,并禁止任何非实验室人员进入。

消毒工作由专门的消毒人员负责实施,消毒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消毒记录每次消毒应当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区域、消毒剂使用量和操作人员等信息。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2年,以备检查和跟踪溯源。

三、实验废物处理管理1. 实验废物分类实验废物应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分类。

常见的实验废物分类包括:化学废物、生物废物、辐射废物和危险废物等。

2. 废物容器要求实验废物应使用防漏、耐腐蚀、密封性好的容器进行收集。

废物容器上应标明废物类型、日期、来源单位及废物处理要求等信息,并采取防止误用的措施。

3. 废物暂存与保管实验废物暂存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和泄漏,废物容器应放置于指定的存放区域,并严禁将废物丢弃于普通垃圾桶。

4. 废物处置与回收实验废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置与回收。

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废物,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废物处置过程中应加强监管,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责任与管理流程1. 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消毒计划、废物处理方案,并监督实施过程。

对于消毒措施和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组织检查与培训。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医学ppt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ec.4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医学ppt
32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营养缺陷下生长的微生物抵抗力强。
数量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表面活性剂对G-效果好,芽孢菌,真菌无效。 –浓度高比低效果好,但乙醇70-75%最好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显著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化学消毒 过氧乙酸喷雾 0.5%水溶液30ml/m3 1hr。 过氧化氢喷雾 0.3%溶液,30ml/m3 1hr。 二氧化氯熏蒸 水溶解饱合液自然逸散。 中药烟熏
医学ppt
30
手和皮肤的消毒
–医护人员带菌,院内感染重要途径,30%。 –勤洗手,会洗手,肥皂,水;乙醇,次氯酸钠。
粘膜的消毒 口腔-过氧化氢,泌尿-氯已定。 病人排泄物分泌消毒 粪尿脓痰,次氯酸钠2h。 病人污染物品 蒸,煮,熏,擦;过氧乙酸浸泡,烧。 饮用水消毒 氯气消毒,或漂白粉。 环境消毒 房间-过氧乙酸喷洒,厕所-生石灰,污水-氯。
2003年1月1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巴特勒教授 检查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实验室中30份鼠疫杆菌样本不翼而飞。
2004年冬春之交,新加坡、我国台湾及北京地区相继发生实验室 SARS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
医学ppt
45
3月25日,在腹泻病毒实验室进修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 宋某感到全身酸痛、发热、身体不适。在不经意中,她已 感染了SARS病毒。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种致命的病毒,也 没有得到任何提醒,甚至在被自己传染的母亲去世后,宋 某也没有想到“非典”二字。
–中危器械物品 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 体温计接触黏膜。消毒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消毒措施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

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
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

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

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

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 玻璃器材
(1)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分钟—30分钟,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

(2)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蒸汽灭菌30分钟,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3)用于生化实验室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钾一浓硫酸清洁液内24小时,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

(4)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160℃2小时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
102.9kPa灭菌15分钟—30分钟,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完全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

3. 塑料制品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薄膜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溶液煮沸15-30分钟,洗净后,再用压力蒸汽121℃102KPA灭菌20-30分钟。

(3)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0.5%过氧乙酸或1000ng/L有效氯的溶液浸泡30-60分钟,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作用6小时;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1-3小时。

(4)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科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小时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醛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2-4小时,洗净再用。

4. 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煮沸吸液管应全部进入水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分钟。

5. 纺织品: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科
随时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60分钟,或压力蒸汽121℃20分钟。

6. 贵重仪器
(1)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枰、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75%擦拭。

(2)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分枝杆菌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七、废弃物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1)废弃的血液、血清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浸泡2-4小时消毒后交特垃处。

(2)废弃的尿、胸水、腹水、等每有效氯2000mg/L搅匀后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痰、脓、粪便、白带等,焚烧(4)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可用2000mg/L的有效氯浸泡小时,消毒后用水洗净,沥干备用,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5)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的污染袋(箱)存放,专人集中,烧毁式消毒,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6)采集检验标本或解除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戴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浸泡;玻璃制品可干热式压力灭菌。

八、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洗净、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干燥备用。

九、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或建议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洗手后采用纸巾擦干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共用擦手巾,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