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措施复习过程

实验室消毒措施复习过程
实验室消毒措施复习过程

实验室消毒措施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

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 玻璃器材

(1)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分钟—30分钟,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

(2)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蒸汽灭菌30分钟,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3)用于生化实验室或免疫学检验者,刷洗后浸泡于重铬酸钾一浓硫酸清洁液内24小时,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

(4)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干热160℃2小时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

102.9kPa灭菌15分钟—30分钟,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完全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

3. 塑料制品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薄膜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2)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溶液煮沸15-30分钟,洗净后,再用压力蒸汽121℃102KPA灭菌20-30分钟。

(3)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0.5%过氧乙酸或1000ng/L有效氯的溶液浸泡30-60分钟,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作用6小时;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1-3小时。

(4)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科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小时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反应板可用0.5%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醛溶液或2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2-4小时,洗净再用。

4. 橡胶制品: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0.5%洗涤剂溶液煮沸15-30分钟,煮沸吸液管应全部进入水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分钟。

5. 纺织品: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科

随时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作用30-60分钟,或压力蒸汽121℃20分钟。

6. 贵重仪器

(1)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枰、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75%擦拭。

(2)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分枝杆菌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七、废弃物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1)废弃的血液、血清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浸泡2-4小时消毒后交特垃处。

(2)废弃的尿、胸水、腹水、等每有效氯2000mg/L搅匀后作用2-4小时倒入厕所;痰、脓、粪便、白带等,焚烧(4)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搪瓷容器,可用2000mg/L的有效氯浸泡小时,消毒后用水洗净,沥干备用,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5)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的污染袋(箱)存放,专人集中,烧毁式消毒,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6)采集检验标本或解除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病的检验标本者,应戴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

(7)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浸泡;玻璃制品可干热式压力灭菌。

八、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洗净、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在2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干燥备用。

九、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或建议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洗手后采用纸巾擦干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共用擦手巾,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1目的 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防止污染。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实验台面、工作服、移液器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等。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3职责 3.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人员负责实验室消毒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废液的收集和处理。 3.2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消毒工作、废弃物处理的监督检查。 4具体要求 4.1 实验室清洁消毒 4.1.1 消毒液配制 4.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 有效氯消毒液。 4.1.1.2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 4.1.2紫外消毒 4.1.2.1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根据需要适

当延长时间。 4.1.2.2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4.1.3实验室消毒清洁程序4.1.3.1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4.1.3.2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30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4.1.3.3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30分钟。 4.1.3.4 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钟。 4.1.3.5 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4.1.3.6 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4.1.3.7 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 4.1.4 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 a、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b、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两侧、后壁、观察窗玻璃内侧壁进行擦试。 c、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30-60分钟,用于工作台面和内部环境的消毒。 d、开启紫外灯时请勿在柜内操作。 e、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请严格遵守安全防护制度。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专项培训,上岗前必须被告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无关人员和物品不得入内。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室无关的活动。 三、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需穿隔离衣、戴衣套,进行可能造成污染材料飞溅的操作时需戴口罩、护目镜。必要(是用腐蚀性试剂)时需戴双层手套。 四、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液体溅出和气溶胶危害。 五、所有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六、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台面、空气消毒、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处理。 七、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留本人血清相关检测的结果,定期复查。.

HIV筛查实验室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HIV检测实验室职业暴露是指检验工作人员在从事检测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AIDS)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AIDS)病毒感染的情况。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或者%的碘伏等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周、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及六1、在暴露后的4 个月时抽血进行检测艾滋病(AIDS)病毒抗体。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针刺伤事件有处理登记 ●传染病、特殊感染病例报告登记 ●再生医疗器械消毒流程正确: 1.医疗垃圾需分类放置。 2.污染敷料(血液、体液)与使用后的一次性换药包 需用黄色袋。 3.非污染物(使用后的输液袋、注射器)需用兰色袋。 4.使用后的针头需锐器桶盛放,玻璃安瓿需用黄色袋。 ●中心静脉穿刺处无红肿和渗液 ●无菌物品及器械: 使用方法正确,消毒灭菌达标,标识清楚。 ●屏障隔离: 1.符合要求,隔离标识正确,物品单独使用。 2.隔离患者的物品消毒符合规范。 3.沾染了放射性、化疗药物的废弃物处理符合规范。 4.血液制品袋用后按医疗垃圾单独放置,保存24小时 备查。 ●体温表消毒方法: 1.每周浸泡用肥皂水清洗两次(周一、周四),用75%酒精浸泡,不填加,每周更换两次。 2.遇有传染病人用过的体温表,需用0.05%有效氯消毒半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酒精浸泡。

3.病人处不可放置体温表,随用随取,及时消毒。 4.每月监测体温表检测,并登记。方法如下:将体温表中的汞柱甩至35℃以下,放入36℃以上、42℃以 下水温中浸泡3分钟,取出后体温表中汞柱误差在 0.2之间为合格。 ●血压计终末消毒方法: 1.污染的血压计袖带使用0.05%有效氯即刻消毒,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污染的血压计用 0.05%有效氯擦拭消毒。 2.无法撤掉的要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消毒。 3.传染病人固定专用血压计,定时每周消毒一次。 4.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方法如下: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后晾干,再用紫外线双面消毒半小时。 ●简易呼吸器消毒: 1.接口与面罩用酒精擦拭,球囊污染用肥皂水清洗。 2.人工呼吸器使用后消毒,避污保存。 3.气管插管导丝使用后灭菌保存。 ●呼吸机冷凝水终末消毒: 1.配制0.1%有效氯装在密闭容器中,积水器中冷凝水达1/2满时倾倒,将冷凝水倒入容器中,半小时后 倒入卫生间污水系统。 2.呼吸机管路积水瓶处于直立状态,避免冷凝水倒灌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编号:SM-ZD-98227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 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为确保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人员、样本和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此管理制度。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本管理制度执行。 2 管理制度 2.1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有明显的生物危险标识,还包括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姓名和电话。 2.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3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无论进入实验室时间长短必须填写工作日志,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所有操作规程。 2.4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模拟训练,掌握预防暴露和暴露后的消毒处理程序,经考核取得资格认可方可上岗。 2.5 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

实验室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和措施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1 为确保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实验人员、样本和环境的安全,特制定此管理制度。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严格遵照本管理制度执行。 2 管理制度 2.1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有明显的生物危险标识,还包括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姓名和电话。 2.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2.3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无论进入实验室时间长短必须填写工作日志,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所有操作规程。 2.4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上岗工作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模拟训练,掌握预防暴露和暴露后的消毒处理程序,经考核取得资格认可方可上岗。 2.5 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批准。 2.6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的检测,以后定期复检;如有疫苗必须进行免疫注射;并做好登记记录。 2.7 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和饮水,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2.8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2.9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应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入内;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员不许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方可入内。 2.10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及需运出的设备,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工作前后应消毒,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

时消毒。 2.11 实验室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的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具体措施按紧急情况处理程序执行。填写正式的事故登记表,并按规定报告给国家相应级别的卫生主管部门。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完整版)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热力消毒和灭菌(湿热)、化学药物消毒和灭菌(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戍二醛、甲醛、乙醇等),以及紫外线消毒和电放辐射灭菌。现分述如下: 一、湿热消毒和灭菌 湿热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凝固菌体蛋白质而杀死微生物。湿热杀死微生物的能力比干热强,因为湿热消毒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从而易于被热力所凝固,加速了微生物的死亡。 (一)煮沸消毒 煮沸消毒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方法简单,应用方便,不需要特殊设施,花费不多而效果可靠。缺点是消毒物品被浸湿,而且处理后再污染的可能性增多。 煮沸消毒适用于消毒食具、食物、棉织品、金属及玻璃制品等。当水温达到100℃时细菌繁殖体几乎立刻死亡,通常在水沸腾后再煮5-1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细菌芽胞抗热能力较强,有些芽胞煮沸数小时才能将其杀灭,因此煮沸消毒一般不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煮沸消毒时应注意:

1.消毒时间应从水煮沸后算起; 2.煮沸过程中不要加入新的消毒物品; 3.被消毒物品应全部浸入水中; 4.碗盘等不透水物品应垂直放置,以利对流; 5.消费物品不应放置过多,一般不应超过容器高的四分之三; 6.消毒导热不良的物品时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二)压力蒸汽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是热力灭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可靠,能灭杀所有微生物。穿透力强的原因主要是蒸汽凝结时释放出的潜热和凝聚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加速了蒸气对物品的穿透,使物品的深部也能很快达到灭菌所需的温度。 压力蒸汽灭菌的持续时间应从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时算起,至灭菌完成时为止。总时间包括: 1.热力穿透时间;2.消毒维持时间,即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一般用杀灭嗜热脂肠杆菌芽胞所需时间来表示(在121℃里需12分钟、132℃时需2分钟、115℃需30分钟);3.安全时间(一般为消毒维持时间的一半)。其中热力穿透时间是指灭菌柜内达到灭菌温度至消毒物品中心部位亦达到灭菌温度所需时间,该时间长短取决于消毒物品的性质、包装大小、安放情

实验室消毒措施复习过程

实验室消毒措施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 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各种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日常消毒方式方法,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通风。消毒方法如下: 1、表面(如楼梯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擦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mg/L)用喷洒或拖布湿式拖拭,消毒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 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比水为1:100 比例稀释。(2)、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5-10%):按消毒液比水为1:200 的比例稀释。 配置的溶液需要搅拌混匀后使用。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含84 消毒液) (1)、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严格按比例加水稀释后方能使用。 (2)、含氯消毒剂配置和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严禁儿童触碰。 (3)、含氯消毒剂不能和酒精、碱性活洗剂(洗衣粉)、洁厕剂等混存混用。(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不可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表面以及彩色织物的浸泡,对金属表面也有腐蚀,消毒后要擦拭干净。其中84 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5)、含氯消毒剂需加盖保持容器密闭,并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否则会造成氯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 防护服装 防护手套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实验室消毒措施培训试题教学教材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资料实验室消毒措施培训测试 1、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病原细菌 B. 病原真菌 C. 病原病毒 D. 病原微生物 E. 病原放线菌 2、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放线菌 E. 全部微生物 3、对消毒剂的要求是() A. 必须杀死含有芽胞的细菌 B. 能够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即可 C. 使微生物毒力失活 D. 使微生物酶系统失活 E. 抑制微生物生长 4、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 A. 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 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D.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5、卫生用品的杀菌性能判定为有杀菌作用时,其杀菌率应为() A. 杀菌率≥50% B. 杀菌率≥90% C.杀菌率≥99% D.杀菌率≥99.9% E.杀菌率为100% 6、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合理的采样时间是() A. 消毒处理后、医疗活动之前 B. 医疗活动之中 C. 医疗活动之后 D. 随机 E. 以上均可 7、《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正常情况下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采样面积分别是() A. 25cm2,25cm2 B. 25cm2,30cm2 C. 50cm2,50cm2 D. 100cm2,30cm2 E. 100cm2,60cm2 8、《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标准是() A. 无菌,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B. 细菌菌落总数≤1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 细菌菌落总数≤2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 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E. 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9、.皮肤消毒剂中属于禁用的物质是() A.戊二醛B.氯已定C.甲硝唑D.三氯新E.苯扎溴铵 10、下列对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限制事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指用普通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各种农用和医用喷雾器均可应用。 1.适用范围普通喷雾消毒法适用于对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配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指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 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喷雾时,可使用QPQ-1型喷雾器及产生直径在20μm以下雾粒的其他喷雾器。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实施消毒。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作用30~60min后,打开门窗通风,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 三、擦拭消毒法 指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实施消毒处理。

2.使用要求消毒时,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漂白等损坏作用。 3.注意事项 (1)不耐湿物品表面不能应用该方法实施消毒处理; (2)擦拭时应防止遗漏; (3)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因此表面污物较多时,应适时更新消毒液,防止污物中的病原体对消毒剂溶液的污染。 四、浸泡消毒法 指将待消毒物品全部浸没于消毒剂溶液内进行消毒的 处理方法。 1.适用范围用于对耐湿器械、玻璃器皿、餐(饮)具、生活用具及衣物等实施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对导管类物品应使管腔内同时充满消毒剂溶液。消毒或灭菌至要求的作用时间,应及时取出消毒物品用清水或无菌水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消毒管理办法培训试题

消毒管理办法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单选题(40分) (一)《消毒管理办法》的修订已于 B 卫生部部务会通过,自施行。(A、2001.12.29、2002.1.1 B、2001.12.29、2002.7.1 C、2001.12.29、2002.10.1)(二)《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 A ,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招用流动人员 C 的用工单位,应当对流动人员集中生活起居的场所及使用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消毒。(A、50人以上 B、100人以上 C、200人以上 ) (四)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有效期满前是在 C ,生产企业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卫生许可证。(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之日起 在 C 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A、10天 B、20天 C、一个月)(六)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的有效期为 B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七)《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对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或者疏于管理难以保证检验质量的消毒产品机构,是由 C 责令改正,并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取消认定资格。(A、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八)消毒服务机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规定,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可以处 B 的罚款。(A、五千元以下B、五千至二万元C、一万至三万元) 二、多选题(40分) (一)《消毒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 ABC (A、医疗卫生机构 B、消毒服务机构 C、从事消毒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 ABC (A、接受消毒技术培训 B、掌握消毒知识 C、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D、取得《消毒机构人员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从事职业活动) (三)《消毒管理办法》规定 ABCD (A、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 B、制定消毒管理制度 C、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D、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八种常用的消毒方法对比

八种消毒方法的对比 之前,有网友一起讨论,空气消毒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其实没有 所谓的最好,只是看看哪种最适合您。为此,我整理了8 种空气消毒方法,主要从消毒原理已经消毒效率进行评价,供各位朋友参考选择:常见应用方法: 1、臭氧消毒法: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解产生的氧原子可以氧化并穿透细菌细胞壁而杀死细菌。但不能除尘,室 内必须没有人,并容易损坏一些易氧化的物品,对表面微生物作用较小。臭氧对人的呼吸道有一定的影响。尽管应用广泛,但越来越多的报导不 主张使用臭氧消毒方法。消毒效率在91~92%之间。 2、紫外照射法:如果应用在空调系统中效果非常差,因为空气流速高,细菌受照的剂量非常小,不能除尘。WHO 和欧盟GMP 都已经宣布其 为通常不被接受的方法,更不能作为最终灭菌。消毒效率在 82~84%。 3、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化学试剂,已经宣布致癌,消毒效率大 概在77~78%。 4、超低阻高中效过滤器:这是一种物理阻隔的方法,常规风口上的 阻力是粗效的三分之一,但效率很高,对于大于0.5 微米的效率可达

80%,重量轻,安装方便。消毒效率在92~98%(一次通过的除菌效率) 5、高效过滤器:也是物理阻隔,没有副作用,卫生部消毒规范指出洁净室空气灭菌只用空气净化过滤方式。这种消毒效率可达99.9% 甚至更高(一次的效率) 由于细菌不会单独存在,都需要附着在粒子上,因此,高效其实是最好的消毒,控制好人员的规范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消毒只是一种辅助。 除此之外,再汇总几个消毒方法,供参考吧: 6、等离子法:这种方法是在气体在加热或者强电磁场作用下产生高度电离的电子云,其中的活性自由基和射线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效率很低70%以下。 7、电子灭菌灯:一种物理方法,没什么破坏,消毒效率平均85%。 8、负离子法:在电场、紫外、射线和水的撞击下使空气电离而产生,可吸附尘埃粒子变成重离子而沉降,缺点是有二次扬尘,在空调系统中不会使用。消毒效率73%左右

实验室灭菌指南

实验室灭菌指南 消毒灭菌方法 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干热灭菌法 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oC~150o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蒸汽压力一般调整为1.0~1.1kg/cm2,维持20~30min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3射线灭菌法 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适合于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灭菌。灭菌时间为30min。用紫外线杀菌时应注意,不能边照射边进行实验操作,因为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皮肤有伤害,而且对培养物及一些试剂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过滤除菌法 是将液体或气体通过有微孔的滤膜过滤,使大于滤膜孔径的细菌等微生物颗粒阻留,从而达到除菌的方法。过滤除菌法大多用于遇热易发生分解、变性而失效的试剂、酶液、血清、培养液等。

实验室技能培训实施方案

2014年全县兽医实验室技能培训 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各乡站动物防疫人员技能水平,切实做好疫病监测和样品采集工作,畜牧兽医局决定于9月4-11日举办全县兽医实验室技能培训会,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二、时间、地点及人员分组 1.培训地点:县疫控中心实验室。 2.时间及分组:本次培训共分2组。第一组:崔建文、柳红红、谢瑞瑞、杨刚、苏剑辉、郑薇、崔高栋、陈渊博、程云飞、王军。第二组:李宝瑞、王映霞、张钰钰、李红艳(通化)、李红艳(良邑)、王具荣、张军维、李爱萍、李丽霞,每组3天。 3.日程安排:见附件1动物防疫技能培训日程安排。 三、培训内容 1.猪耳静脉采血 2.猪前腔静脉采血 3.鸡翅静脉采血 4鸡心脏采血 5.鸡的剖检及采样 6.血清分离 7.血涂片、组织触片、粪便涂片制作 8.染色镜检。

四、培训要求 1.各站参训人员自备工作服,带手术刀、手术剪、镊子各1把,酒精灯一个(不装酒精),全新载玻片盖玻片各10张。 2.住宿:由培训人员在县内自找宾馆住宿,所属乡站按《关于印发庄浪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庄政发…2008?32号)每人每天按50元的标准凭票实报实销,在朋友、亲戚或回家住宿的不予报销。 3.餐饮:由培训人员自行解决,所属乡站按《关于印发庄浪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庄政发…2008?32号)每人每天补助伙食和公杂费15元的标准报销。 4.防护及采血用具防疫物资库负责整理(培训用物资计划单见附件2)。 5.剖检及采样用具由实验室负责准备(见附件2)。 6.培训期间严格考勤签到制度,每天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30为培训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迟到、早退、旷课。 五、考试 操作部分培训现场附带考核,培训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总成绩由操作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对总成绩不合格者,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

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健康教育资料 家庭常用消毒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家庭的消毒卫生,消毒剂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由于一些人对消毒剂的性能和危害不甚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不到真正的消毒效果,甚至出现个别人误服误用消毒剂而出现意外伤害事例的发生。因此,开展家用消毒剂的宣传教育十分必要。 一、家庭消毒原则 1、一般情况下,家庭只需要清洁卫生,无须进行消毒; 当家中出现病人时,尤其是传染病病人时,或者外人来访后,才有必要进行消毒。 2、对于一般家庭,在选择消毒方法时应尽量选用物理消毒的方法,如蒸煮、暴晒。餐具消毒宜首选煮沸消毒,或者消毒柜。衣物、被褥主要采用在阳光下曝晒的方法。室内空气消毒主要采取定期开窗通风。洗手时,如果没有接触患者,使用普通肥皂和流动水即可。 3、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脚垫、水龙头等重点部位进行消毒,不要全房大面积喷洒消毒剂。 4、对于洗脸面盆和座便器,只需要对表面适量喷洒消毒,消毒后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否则会腐蚀管网;地漏及下水道,不

要专门加消毒剂消毒,因为对地漏或下水道消毒通常起不到消毒防病的目的,还会腐蚀管网,带来后患。 5、不要遗漏重点物品的消毒,如洗碗布,由于使用频繁,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而且接触饭菜等有机物比较多,十分有利于细菌的滋生,因此应经常暴晒、煮沸消毒。 6.宠物的窝巢应经常进行消毒。 二、家庭用消毒剂选用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能力,我国把消毒剂分为灭菌剂、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和低水平消毒剂。消毒剂杀菌能力越强,相应对人体的危害也越强;一般家庭中没有病人时,也就没有很明显的致病微生物,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剂就可以了,如75%酒精,0.5%碘伏等。84消毒液为高水平消毒剂,由于浓度相对较低,为家庭常用消毒剂。 2.选择安全的消毒剂。“安全”至少包括三个含义:对人体健康安全,对消毒对象安全,对环境安全。绝大多数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呼吸道均有程度不同的刺激性和腐蚀性,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急性中毒;有些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很强,会使金属腐蚀、橡胶老化、织物褪色,购买时应详细阅读说明书,重点了解注意事项的内容,根据需要消毒对象的特性选择消毒剂。为安全起见,甲醛、戊二醛、漂白粉、漂白粉精、优氯净、过氧乙酸、高浓度的过氧化氢不适宜家用。 3.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很多消毒剂不稳定,存放一定时期后,

试验室消毒措施

. 实验室消毒措施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手套,严格实行实验室操作规程。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必须做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每接触一个病人前后做好手卫生工作(洗手或快速手消),止血带用后用用后送供应室消毒。 三、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灭菌包外有消毒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包名称、操作人员。无菌物品如棉球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不得超过24小时。 四、检验科工作场所的保洁和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和库房;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的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1.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所有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2.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每天用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液拖把拖地。 3. 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几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

有效氯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消毒处理。 . . 五、空气的消毒 1. 标本开闭盖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不允许标本开盖离心。 2. 生物安全柜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线灯每日消毒时间进行登记;紫外线灯管两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有效强度一次,并按要求记录。 六、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 金属器材 (1)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当接种 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烧灼,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2)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到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小时后,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常用几种灭菌方法

常用灭菌方法简介 一、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后的产品其SAL应《10-6。γ射线辐射灭菌所控制的参数 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考虑灭菌物品的 适应性及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最强抗辐射力,事先应验证所使用的剂 量不影响被灭菌物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常用的辐射灭菌吸收剂量为 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能采用低辐射 剂量灭菌。灭 菌前,应对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 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 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 与灭菌物品一起被 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装时剂量计应用标准 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再校正。 60Co-γ射线辐射灭菌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除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 械、物品外,任何物品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清洗可采用流动 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然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一、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 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血压计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先用 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 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 选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 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30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等器具,用后 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可选择压 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 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 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消毒剂500mg/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4.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传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 分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2%戊二醛浸泡 10 小 时。非高度危险性物品,也可以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浸 泡或 0.2%~0.5%的过氧乙酸 30min~ 6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

试验室安全知识培训 一、确保操作安全 1、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严格按指定的用量进行称量, 对于极易变质失效的药品应根据试验需要适量取用, 使用前才配制溶液, 不要配制过多的备用, 避免药品失效造成浪费。有些试验一种药品只需要很少的量, 应按实际需用量(单位g) 来称量药品, 并用小药品瓶分装。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 2、依照规范谨慎操作 试验人员严格遵守试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充分了解 试验使用化学药品的性状、反应条件、可能的危害, 掌握试验仪器, 尤其是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提高试验技术。 3、采取安全使用措施 使用毒性物质, 须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操作,妥善称量、转移和保管。操作使用时应戴上手套、口罩或防毒面罩, 在通风橱中进行, 沾过毒性、致癌物的容器应单独清洗、处理。 4、对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实行双人管理 对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实行双人管理,双人使用,由安春艳和欧小燕进行保管和使用,房间内严禁吸烟,专人负责。对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品试验室,配备消防器材,并学会使用,以备需要时及时使用。对残存的有毒、有害物品和废液不随意弃置于公共场所,按有关规定集中统一处理,以免污染环境。试验结束后做好残留物品的清理工作,杜绝将其带出试验室 二、熟练掌握防护方法 1、放射性防护 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破坏细胞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体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

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死亡。 在试验中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的用量。选择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在满足试验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危险性小的。试验时力求迅速、熟练,尽量减少被辐射的时间,并应尽可能利用各种夹具、机械手来操作,以便远离辐射源,同时应设置隔离屏障。实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好专用的防护手套、口罩,试验完毕立即洗手或洗澡。禁止在试验室内吃、喝或抽烟。试验室应保持高度清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试验过程中煮沸、烘干、蒸发等均应在通风柜中进行,粉末物质应在手套箱中进行处理。佩戴个人辐射剂量计,可以知道当天的接受剂量和累积剂量,以便将其控制在安全水平以下。2、试验室化学药品安全防护 应熟悉以下试验室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措施。 (1) 酸类( 硫酸, 盐酸、硝酸、乙酸、甲酸、草酸、苦味酸) 。先用大量清水冲洗, 后用(4+ 1)70% 乙醇- 氧化铁(1 mol /L) 混合液洗; 眼、鼻、喉受蒸气剌激时, 也可用温水或2% 苏打水冲洗或含喉。 (2) 氰化物、氢氰酸。皮肤接触时, 先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再用硫化氨溶液冲洗。误食时, 可吸入含5% 二氧化碳的氧气并立即送医院。 (3) 溴。用1 体积25% 氨水+ 10 体积95% 的乙醇+ 1 体积松节油的混合液冲洗。 (4) 氢氟酸和氟化物。用大量的冷水冲洗至伤口表面发红, 然后用5% 碳酸氢钠溶液洗, 再以甘油和氧化镁(2 ? 1) 悬浮液涂抹, 用消毒纱布包扎, 或冰镇乙醇浸泡。 (5) 铬酸。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用硫化氨稀溶液漂洗。 (6) 硝酸银。先用水冲洗, 再用5% 碳酸氢钠溶液漂洗, 涂油膏及磺胺粉。 (7) 砷及其化合物。离开现场, 吸入含5% 二氧化碳的氧气或新鲜空气。鼻咽喉损害用可卡因涂局部, 含碘片或用1% ~ 2% 苏打水含漱或灌洗。皮肤受损害时涂氧化锌或硼酸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