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小学劳技课堂之我见论文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之我见

农村小学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之我见

农村小学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之我见作者:杨学海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9年第02期一、现状分析我曾在山区、坝区、城区小学任教过,所在学校都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地。

山区学校的种植地有坡地和菜园。

坡地师生一起种干粮出售,所得贴补学校办公费用;菜园,教师种蔬菜解决自给。

因条件和环境的影响,对坡地很少管理,收成极少,有的坡地干脆让其荒芜。

山区教师买蔬菜不方便,只能自种自给,所以对菜地相对较投入。

城区小学,校园内和围墙外虽也有部分用地,但大多未很好利用。

坝区乡村学校有水田和菜地。

水田承租给邻近农户,菜园各班管理或教师自己种,种出的蔬菜或自用或卖给学校食堂。

因统测监考或学校间的一些活动,我也到过其他小学。

各小学对种植地的开发和利用大体相似,都叫“学校的菜园”,“学校的田”,很少有叫勤工俭学地或学农基地的。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

但这些在我们乡村学校落实并不到位,学校教学以语、数为中心,劳动技术等非统考科目只要课程表上排有就行,学不学,学得怎样,很少检查。

虽然学校有规定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但并不严格监查和落实。

推进素质教育只是社会的呼声,学校教学仍偏科。

升学率成了学校的“重点工程”,是教师奋斗的目标,学生努力的方向。

有了高升学率,学校有了先进奖牌,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教师有了“骨干”的名分,评优推先可以候选,晋职评级可以申请。

学校抓好统考科目的教学管理,是打造“工程形象”的重中之重,劳技课这样的非统考科目是不在“工程”范围内的,学农基地被“休闲”,劳技课遭“冷遇”是不奇怪的。

二、应对的策略受新一轮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五步培训法”培训教材内容的启发,我有如下建议。

1.重新开发利用学校种植地。

学校历史遗留的“自留地”,近年来利用率极低,学校的水田因疏于地界管理,邻近农户“挪田趱埂”,面积渐渐萎缩。

学校应协商当地村委会,重新分明地界,组织学生翻耕、栽种,让其成为真正的学农基地。

劳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劳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劳技论文(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劳技论文浅谈劳技课中应注意的细节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它要求学生既能动口,又能动手,而且人人参与。

它不同于文化知识课,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

它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技课的课堂教学以教会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特点,要以实践为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年龄段在生理、心理方面发展的特点。

本人从教劳技课几年,感觉到在教学中要抓住以下几个细节:一、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在劳技课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充分发挥出潜能,激起劳动创造的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创设情境时,利用实物导入新课,它形象、美观,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让学生的视觉焕然一新,能将枯燥无味的劳技课变得生动有趣;利用猜谜语导入新课,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线体造型》一课时,我先出示用不同颜色的铜芯线制作的滑雪远动员造型、举重运动员造型、跳舞的小朋友造型导入新课,马上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工艺椅》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易拉罐制作的各式各样的工艺椅来吸引学生的视线,激起学生学习劳技的兴趣。

在教学《简易机器人制作》一课时,利用谜语“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机器会下棋,听话干活负责任。

”引入新课,学生一听是要学习和机器人有关的内容,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劳技课中学生往往只是一味的听老师教如何制作一件作品,并没有动脑思考一件作品是如何制作的,这在劳技课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要想上好劳技课,就要抓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过去的劳动技术课授课基本上是模式化的:引入、教师示范或录像示范、学生操作实践、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谈劳动感受、教师小结。

小学劳技教学论文

小学劳技教学论文

小学劳技教学论文小学劳技教学论文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劳技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劳技教学论文一摘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当代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物质条件日益丰富,两代人看护一个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出现了许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

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的大有人在,学校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习惯。

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师家长应改变鄙视体力劳动的偏见,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锻炼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育人作用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正是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产生;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有了劳动,才有了人类美好的今天;同样,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人类灿烂的未来。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下,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劳动者努力工作,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大多数家庭获得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子女一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艰苦创业、吃尽千辛万苦的父辈们,给了子女莫大的爱,甚至爱的没有了理性的思考。

于是乎,在我们的周围,不少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父母只盼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即使他们在家中“为所欲为”,父母也心甘情愿,在两代人的呵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最简单、最轻松的劳动也与之无缘了。

去年,我曾遇见过这样一种情况:在一农村寄宿制中学校门口,一位母亲请求保安让她进入校园。

保安问何事,她说:“女儿在家中自己连鞋带都没系过,都是我给系,现在在学校住宿,实在不放心,来看看”。

我们也常见新闻媒体这样的报道:新生入学,校园内车水马龙、道路堵塞,几代人送子女报到,前呼后拥,办手续、扫宿舍、理床铺,一切父母代劳。

开学后,衣不会洗,地不愿扫,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的大有人在。

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作者:何光辉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摘要:家庭劳动教育薄弱、学校劳动教育不足、社会劳动教育消极现象引发了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弱、身体协调性较差、心理素质不过关、劳动习惯欠自觉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倡“五育”并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转变劳动思想观念,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规定动作创新动作核心素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多数家庭对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有的还认为孩子参加劳动是没有出息或有失自尊的事情,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关注不足,重智轻德恶劳,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只是看重学习成绩。

这是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的问题。

陶行知说过:“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劳动是锻炼,劳动是体验,劳动也是生命成长的本能,有益身心,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应时性,对学生从小进行合情合理的劳动教育。

一、示范动作不能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

劳动教育也是如此,要求孩子做的事,大人首先去做,做好做实,眼见为实;大人们“昼出耘田夜绩麻”,孩子们自然“也傍桑阴学种瓜”;“大手”捡起一片纸屑,“小手”自然会学着送垃圾入箱……时时处处,家长给孩子无声示范,必将取得“水到渠成”之效。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和孩子持续合作,鼓励与指导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叠被子、洗衣服、倒垃圾、洗碗、做饭、节假日和家长一同进超市,参与采购……一次次,心在启蒙,让孩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心灵必定手巧;一天天,人在长大,共创“家庭劳动日”,情感默契,见识和本领也在增长,有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是指反映师生在劳技教学活动中记载并归档保存的历史资料,各位,看看下面的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吧!小学劳技教育教学论文[摘要]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记录教学管理的过程,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小学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建立、分类、管理和使用四个方面介绍档案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管理使用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劳技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劳技教学活动服务,是学校教学管理档案的一个部分。

科学、系统、规范的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对促进劳技教学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

我校在1990年至2000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

这些档案为学校课程改革中编写劳技教学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我校自编的劳技教学校本教材《绿色家园》在市级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可以为劳技课外活动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对提高劳技课外活动的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如我校劳技兴趣小组在饲养金鱼方面有许多成功与失败的记录,这些饲养记录以档案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学生在饲养金鱼方面提供了可查证的资料。

学生李海鹏、王杰利用了这些档案中的数据资料,在学校劳技实验基地进行了《金鱼的生态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取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3.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对劳技活动成果的搜集、整理、鉴定、保管和利用。

劳技活动成果如果不加总结归档就非常容易遗失,还会由于保管不当导致受潮、虫蛀而损坏。

因而对此进行整理,分门别类,然后做出鉴定,并长期存放就显得特别重要。

它不仅可以高效地、长久地为劳技教学服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劳技成果的展示,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

小学劳动课论文

小学劳动课论文

小学劳动课论文研究背景小学劳动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小学劳动课重点放在技能的培养上,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小学劳动课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究小学劳动课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对两个小学三年级班进行对比实验。

其中,实验组采用创新型劳动教学方法,探究学生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情况。

而对照组按传统的技能培养教学法进行教学。

预期结果预计实验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进行创新性操作和思考。

而对照组学生可能只具备使用传统技能操作的能力。

实验具体操作1.设计小学三年级的劳动课程计划,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采用创新型劳动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意作品制作、活动设计等,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3.对照组则以传统的技能操作为主,如木工、编织等。

4.对两个班进行教育实验,实验时间为8周。

5.采用问卷调查和作品评比等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和建议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鼓励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合作、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建议相关机构加强对小学劳动课程的研发和改进,为小学生注入更多的创造性元素。

特殊应用场合一:多元文化学校增加的条款:1.增加多元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劳动课教学计划中,增加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介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劳动技艺和文化习俗等,旨在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2.引入跨文化合作项目:通过跨文化合作项目,让学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任务。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们将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1:如何选择适合的跨文化合作项目?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机构建立联络,寻找具有跨文化合作需求的伙伴。

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

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

JIAOXUE GUANLI YU JIAOYU YANJIU202026No.12 2020小学生劳动教育之我见何光辉(甘肃省陇西县实验小学 748100)摘要:家庭劳动教育薄弱、学校劳动教育不足、社会劳动教育消极现象引发了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弱、身体协调性较差、心理素质不过关、劳动习惯欠自觉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小学生劳动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倡“五育”并举,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转变劳动思想观念,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 规定动作 创新动作 核心素养编者按:劳动教育是现代教育五大目标的其中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何光辉老师认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劳动教育。

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不能少,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动作有花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多数家庭对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有的还认为孩子参加劳动是没有出息或有失自尊的事情,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关注不足,重智轻德恶劳,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只是看重学习成绩。

这是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劳动教育被弱化、被淡化的问题。

陶行知说过:“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劳动是锻炼,劳动是体验,劳动也是生命成长的本能,有益身心,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认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应时性,对学生从小进行合情合理的劳动教育。

一、示范动作不能少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要“言传”,更要“身教”。

劳动教育也是如此,要求孩子做的事,大人首先去做,做好做实,眼见为实;大人们“昼出耘田夜绩麻”,孩子们自然“也傍桑阴学种瓜”;“大手”捡起一片纸屑,“小手”自然会学着送垃圾入箱……时时处处,家长给孩子无声示范,必将取得“水到渠成”之效。

小学劳动实践教学论文(3篇)

小学劳动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实施策略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劳动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阶段。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劳动实践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生通过劳动,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实践,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劳动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劳动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功与挫折,学会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小学劳动实践教学现状1. 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劳动教育是“配角”,与学科教育相比,地位较低。

2. 教学内容单一劳动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教学方法陈旧劳动实践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演示为主,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劳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过程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之我见
摘要:小学劳技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三方面阐述对小学劳技课堂的理解: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实践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堂;实践;探究;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83-002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说过:“人是世界上最具有丰富性的生命,我们要把课堂作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潜在发展,并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索知识,共同提高。

”作为实践性、综合性强的小学劳技课堂,如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手脑并用,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呢?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构建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实践的课堂
开展劳技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场所,没有设备和场所去谈实践的重要性那只能是纸上谈兵。

只有建设一定规模的劳技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场地、设备以及技术指导,才能使实践活动不断深入。

我校1998年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在校内开辟了占地(4.5亩)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劳技实践基地星火园。

园内
建立了劳技教室,配备了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五金工具,电子制作设备,缝纫工具,烹饪设施等。

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星火园开辟了六大活动区域:(1)温室栽培区,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开展无土栽培、反季节蔬菜的种植、立体种植等活动;(2)动物饲养区,学习养鸽、蚯蚓、孔雀、金鱼、蚕、兔、羊等小动物饲养技术;(3)种植区,开展种植葱、蒜、毛豆、青菜、向日葵、水仙、一串红、月季一些简单的种植活动;(4)堆肥区,学习把畜禽的粪便、种植剩下的废料与学校的垃圾堆积发酵后制作有机肥料技术;(5)环保实践区,主要设施有:沼气池、风能、太能阳能热互补路灯、太阳能热水器、人造湿地、天然水畜水池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资源的循环利用知识;(6)气象观察区,主要设施有: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地温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凭借这个劳技实践基地,我校学生的劳技实践项目丰富,实践体验深刻,为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二、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探究的课堂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技术,更要从“做”中学习科学探究,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劳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条件,使全体学
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给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创造能力的舞台。

在教学中只有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学和做、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如在教学《心锁环》一课时,教师以多种益智玩具引入,出示范作,“不借助任何工具,你能将心形环从横杆中取出吗?”学生在充分尝试和体验后,探究兴趣被激发了,这个心锁环是如何制作的?如何上锁和解锁呢?由此,教师揭示课题,学习制作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2.在劳技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
劳技教学强调学生动手操作,但动手操作并不等于探究。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做一做、讲一讲、想一想、试一试”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做一做”:即劳技实践活动;“讲一讲”: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想一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试一试”: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研究。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如在教学《花卉组合盆栽》时,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劳动技术,先进行单棵花卉种植,将花苗移栽到花盆里;然后组织交流,你知道哪些花卉养护知识?哪些花卉的习性相近?在学生充分讨论的过程中,想一想,能否将习性相近的花卉进行组合盆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综合运用了已有的种植技术、花卉养护知识,还需要根据方案进行跟踪养护,以了解最
佳的方案实施效果。

劳技实践活动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研究、验证,经历了探究活动的完整体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在劳技课外实践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广泛开展劳技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调查校园花卉树木》时,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分类汇总、数据分析等。

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问题,教师就利用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有学生对夹竹桃进行观察,想进一步探究它的作用。

在课外活动时间里,学生查找资料,发现夹竹桃是具有毒性的,如果能利用其叶子中所含毒素,能否灭杀常见的植物害虫呢?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学生认真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在获得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了科学研究论文《夹竹桃叶提取液杀虫效果的研究》。

此项研究在全国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成功的小学劳技教学,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肯定是不能满足学生实需求。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

我在校本教材《绿之园》修订过程中,对小学劳技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加入了“开心农场”、“劳技实践室”、“绿色科技园”、“环境体验馆”等项目,使实践项目更加丰富。

开放的时间。

小学劳技课堂,不是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每个角落。

我校的劳技教室及实践基地是全天候开放的,其原因:一是爱动手、爱探究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光靠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没法完成的;二是技能的积累有一定的转化过程,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摸索、去反复实践。

如在学校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我鼓励学生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及假期到学校继续实践;学到木工知识时,学校提供工具和材料,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到劳技教室去制作。

开放的空间。

小学劳技课堂应该将课堂学习与社区、企业等相联系。

其优点是:(1)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企业设备及设施资源开展实践活动;(2)增加了学生对身边劳动技术的关注度。

我们学校与多个社区、企业建立共建关系(如:花园社区、萧林社区、茂迪新能源有限公司、亚龙纸业有限公司、昆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并经常与社区、企业开展活动。

通过参观、实践等形式,加强互动。

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新的知识与技能,我校学生的许多创新作品都来自这些活动。

开放的形式。

小学劳技课堂不仅仅是授课的形式,也允许其他形式的学习。

我们学校举办的“绿之园——开心农场”“绿之艺——小小陶吧”“绿之美——劳技小制作”“绿之芽——科普讲坛”,就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新技术的窗口。

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是学生实践和探究的乐园,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近几年来,我校35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中,有15个项目获省一等奖,8个项目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陈树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