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本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术语和定义1管理要求35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46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57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68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7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工作流程及洗涤、消毒、整理过程要求8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洁织物采样及相关指标检测方法1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建生、邓敏、沈瑾、武迎宏、杨芸、崔树玉、余书、巩玉秀、吴兵武、徐敏、谢多双、邓兵、莫雄勋、曹平、凃宣程、许慧琼、周彬、邹俊杰。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操作要求,洗涤、消毒的原则与方法,清洁织物卫生质量要求,资料管理与保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提供医用织物洗涤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7573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7918.5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GB15979—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8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SB/T10989衣物洗涤质量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021年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欧阳光明(2021.03.07)[]拼音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英文参考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技术规范》由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军事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的基本原则;与、消毒与灭菌;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评价第7部分:灭菌残留量GB 19258 杀菌灯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膜组成的可密封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04-05发布 2012-08-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7-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管理要求. 4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56 清洗与清洁. 6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7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7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12皮肤与黏膜消毒. 13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5附录B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5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同意;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管理要求. 4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56 清洗与清洁. 6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7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7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 12皮肤与黏膜消毒. 13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5附录B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5压力蒸汽灭菌. 25干热灭菌. 27环氧乙炔气体灭菌. 28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29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29紫外线消毒. 30臭氧. 31醛类. 32过氧化物类. 33含氯消毒剂. 35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36含碘类消毒剂. 37氯己定. 38季铵盐类. 38酸性氧化电位水. 39煮沸消毒. 40流动蒸汽消毒. 40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4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同意;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19258 紫外线杀菌灯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场所消毒技术规范38页.doc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目录1第1章总则1.1引言为了预防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传播染病,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办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订《公共场所消毒技术规范》(简称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场所环境和公共用品的消毒方法、效果检测和监督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负责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卫生的事业和企业单位。
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公共场所和公共用品、文化娱乐场所、浴业服务单位、宾馆、饭店、酒吧、茶馆、公共交通工具和环境、商店和购物场所、社区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公用二次供水水箱和贮水容器、游泳池、银行和货币、幼托机构、体育场所和公共健身器材、美发美容店、空调系统等。
1.3 名词术语1.3.1 公共场所对公众开放的,人民大众都可进入活动或接受服务的场所。
是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使用的活动空间。
1.3.2 公共用品向公众提供,为公众服务,众人均可使用的物品。
例如:健身器材、娱乐器材、茶具、餐具、二次供水水箱等。
1.3.3 消毒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是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求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程度,而不是全部杀灭。
1.3.4 消毒剂用于杀灭和去除外环境中污染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它有害毒素的化学和生物制剂。
1.3.5 消毒器以物理或化学因子作为消毒因子,配以发射装置和其他辅助装置而制成的用于消毒的机器。
例如:干热消毒器、压力蒸汽消毒器、空气消毒器等。
1.3.6 外环境指人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环境物品、水、空气、墙面、地面、天花板、用品等。
也包括人体表面和表浅体腔。
1.3.7 灭菌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灭物品上污染的微生物。
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要求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不致病的。
要求完全杀灭而不是使微生物减少到一定水平。
WST367-XX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XXXX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yīliáo jīgòu xiāo dújìshùguīfàn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 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治理规范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成效监测标准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T 0506.1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3.1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cleaning3.2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3.4消毒disinfection3.5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3.7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育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

3.术语和定义
5.3.7宜配备动力泵(与全管道灌流器配合使用)、 超声波清洗器。
5.3.8宜配备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5.3.9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要求应符合 GB30689的规定,主要包括:
a)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b)宜具备测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 功能。
e)对内镜诊疗中心(室)新建、改建与打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 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 ;专人负责内镜诊疗中心(室)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保障内镜诊疗中心(室)的水、电、压缩空气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 的维护和检 修。
5.3.6应配有以下设施、设备
• a)清洗槽。手工清洗消毒操作还应配备漂洗槽、消 毒槽、终末漂洗槽。
• b)全管道灌流器。 • c)各种内镜专用刷。 • a)压力水枪。 • e)压力气枪。 • f)测漏仪器。 • g)计时器。 • h)内镜及附件运送容器。 • i)低纤维絮且质地柔软的擦拭布、垫巾。 • J)手卫生装置.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长医附属和济医院 腔镜室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 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 毒操作规程、监测与记录等内容。
WST367201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7页word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前言4. 1 范围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6. 3 术语和定义7. 4 管理要求8. 5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9. 6 清洗与清洁10.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11.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12.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3.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4.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15. 12 皮肤与黏腰的消毒16.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7.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21. 相关文献[返回]拼音WS/T 367-2019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返回]英文参考WS/T 367-2019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ICS 11.020C 0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9年4月5日发布,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9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
1
通风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3 空气洁净技术
4 紫外线消毒
5
空气消毒器
6 化学消毒法
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 带有净化装置的中央空调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空气净化方法
通风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
ICU 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 血透 烧伤病房
常规:每月监测一次
临时: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 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 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 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 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非洁净手术室: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洁净手术室:符合GB50333要求
中央空调
(有净化装置)
手术室
空气洁 净技术
空气 消毒器
紫外线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通风
产房、导管室、新 生儿室、器官移植 病房、烧伤病房、 非洁净重症监护病 房、血液病病区
中央空调
(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装置)
对感染高风险部门 每季度进行监测( 实际:重点科室每 月,普通科室每季 度);洁净场所、 新建与改建验收时 以及更换高效过滤 器后应进行监测;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 疑与空气污染有关 时随时进行监测
洁净手术部(室)及 其他洁净场所,根 据洁净房间总数, 合理安排每次监测 的房间数量,保证 每个洁净房间能每 年至少监测一次, 其监测方法及结果 的判定应符合 GB50333的要求
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 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 机械排风
空气净化方法
效果好 空气清新 持续有效
层流
投入大 维护费用高 对管理要求较高
需提前开启、延后关闭 需定期检查,更换滤器 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 防霉问题 漏气问题 阻塞问题
紫外线消毒
1
适用于无 人状态下 室内空气 的消毒
2
没有持续 作用
3
需要一定 的时间、 强度
空气消毒器
作用原理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过滤、 紫外线、 静电吸附、 等离子体、 光触媒
适用于有人 状态下的室 内空气消毒
消毒时应关闭 门窗。
进风口、出风 口不应有物品 覆盖或遮挡。
化学消毒法
喷雾法 熏蒸法
※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 的室内空气消毒;
※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 消毒完毕,打开门窗 彻底通风。
※ 喷雾前应将室内易 腐蚀的仪器设备,如 监护仪、显示器等物 品盖好
布巾及保洁 手 套:
不同患者单元更换布巾。 不同区域,用后统一 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
拖 布:
病 房——红色, 卫生间——红色, 治疗室——蓝色, 走 廊——黄色, 办公室——蓝色。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的 清洁与 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
ICU 新生儿室 血透 烧伤病房 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 检验科 急诊等
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
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紫外线
其他方法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自然通风
有人情况下
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
通风不良, 可机械通风
空气 消毒器
有净 化装 置?
空气洁 净技术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自然通风
无人情况下
(上述有人方法均
可使用)
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
紫外线 照射
空气 消毒 器
空气洁 净技术
化学 消毒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机械通 风自然
《消毒技术规范》与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 生部发布
2012-04-05发布 2012-08-01实施
环境卫生学标准
各环境类别空气及物品表面应符合以下标准:
我院实际情况:I类环境中洁净手术部为手术室和眼科准分子手术间。I类环境中其他洁净场所为重症医学科和 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存放区。 我院实际情况:II类环境为产房、介入室、烧伤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 我院实际情况:III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不使用空气洁净技术的区域、血透室、急诊科及感染科以 外的普通病区。 我院实际情况:IV类环境为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科病区。
空气洁 净技术
紫外线
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
皿
空气 消毒器
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
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通风
空气 消毒器
化学消毒
儿科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注射室 治疗室 换药室 输血科
CSSD 血透 急诊 化验室 普通病室 感染疾病科
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
通风
呼吸道 传染病房间
负压病房
中央空调(安 装空气净化消
毒装置)
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
普通患者出 院或死亡后
房间
通风
紫外线
空气净化效果监测
监测部门
监测频度
监测方法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 险部门如手术部、 产房、导管室、层 流病房、器官移植 病房、ICU、新生儿 室、母婴同室、血 透室、烧伤病房的 空气净化与消毒质 量进行监测。
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 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 的清洁与 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 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 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 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感染高风 险部门地 面和物体 表面的清 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洁净病 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 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 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 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消毒剂浓度选择
地面
采用400mg/L~700mg/ (500mg) 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
30min
物体 表面
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 消毒液(如新洁尔灭、百毒杀、新洁灵 ) 擦拭。
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