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是本单元写景文章中最具特色的一篇。

作者以诗一般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风光,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与赞美。

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

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还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只作适当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开放自主、欢快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欣赏情趣,调动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学习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了解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观,体会西湖拥有“人间仙境”“明珠”称谓的独特内涵。

(二)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积累语言,提高文字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西湖优美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运用打比方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尝试用比喻词说句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奠基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西湖名堤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西湖名堤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西湖名堤〕整堂课中,我力求从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扎扎实实地开展言语实践活动首先,我抓重点,训练学生连贯地言语表达。

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帮助促进学生的言语表达,最低段来讲更要促进学生的连贯表达。

对于本课中“为什么这么称呼白堤和苏堤呢?”的整个训练环节,就是借助了文本内容,然后通过表达来了解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书面表达。

其次,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知识。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随文”就是指在阅读环境中,适度运用就是指适度。

比如,“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这句,就二年级来讲,不是和他讲概念,不是和他讲本体和喻体。

我要讲的是,让孩子在形象的图片,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感受课文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桃花好像在对你说:。

”“柳树好像在干什么?”的展开想象的言语实践,其实也是把拟人化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了学生。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一,无论是怎样一种技术的使用,都应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就语文学科来讲还要促进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

第二,信息技术的使用一定是融合在其中的,所以一定是适时适度的,一定是有很强针对性的,一定是必须的。

指导背诵第2小节时,我就根据课文内容把几段视频紧密贯穿起来。

把西湖的美景变成了直观的,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但它不代替语言的表达,只是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表达——由远及近的。

不过我又引导学生运用画面背诵,这就帮助学生建立起画面感,帮助学生记忆,记忆文章中的文字,同时建立起画面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其次,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锦带一句,由于许多孩子没有到过那里,也没有见过锦带,因此,学生对于这句比喻句难于理解。

如果,拿字典上查到的解释和小朋友去讲的话,那肯定是白讲的。

我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白堤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印象。

又出示“锦带”的图片,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再让学生结合画面去比较,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西湖名堤》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西湖名堤》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讲课稿《西湖名堤》《西湖名堤》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

我上的是第二教时,此中课文第 3、4、5 节介绍了相关白堤和苏堤名字的由来和迷人风景 , 这给西湖美景增加了生气和情味,令人难忘。

整堂课中,我力争从两个方面来达成我的教课目的 ,来提升讲堂教课成效。

一、扎扎实实地睁开语言实践活动第一,我抓要点,训练学生连接地语言表达。

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帮助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最低段来讲更要促使学生的连接表达。

关于本课中“为何这么称号白堤和苏堤呢 ?”的整个训练环节,就是借助了文本内容,而后经过表达来认识文本内容,进而促使学生的书面表达。

其次,随文学习适量实用的知识。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随文”就是指在阅读环境中,适量运用就是指适量。

比方,“堤上桃红柳绿,仿佛一条锦带。

”这句,就二年级来讲,不是和他讲观点,不是和他讲本体和喻体。

我要讲的是,让孩子在形象的图片,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感觉课文为何这样写 ?还有“桃花仿佛在对你说:。

”“柳树仿佛在干什么 ?”的睁开想象的语言实践,其实也是把拟人化耳濡目染的教授给了学生。

二、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讲堂教课效益第一,不论是如何一种技术的使用,都应当促使本学科的发展,就语文学科来讲还要促使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力。

第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必定是交融在此中的,所以必定是合时适量的,必定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必定是一定的。

指导背诵第 2 小节时,我就依据课文内容把几段视频密切贯串起来。

把西湖的美景变为了直观的,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它不取代语言的表达,不过让孩子在看的过程中,感觉作者的表达——由远及近的。

可是我又指引学生运用画面背诵,这就帮助学生成立起画面感,帮助学生记忆,记忆文章中的文字,同时成立起画面与文字之间的联系。

其次,课文第四小节中有一句把白堤比作锦带一句,因为很多孩子没有到过那边,也没有见过锦带,所以,学生关于这句比喻句难于理解。

假如,拿词典上查到的解说和小朋友去讲的话,那必定是白讲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湖》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风景。

二、教学准备1. 课文《西湖》的复印件。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西湖的美景。

3. 教学PPT,包括课文内容和相关练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西湖》这篇课文,让学生知道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湖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预读(10分钟)- 将课文分段,每段配有一个关键词,让学生预测段落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推测技巧。

3.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测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听说训练(15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写作训练(15分钟)- 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自由写一段关于西湖的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拓展活动(10分钟)- 展示一些著名的古詩詞或小說章節,让学生用合适的词语描绘西湖的美景,拓展他们的词汇量。

7.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阅读、听说、写作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写作训练和课后练题的答案。

3. 学生对西湖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西湖》的内容和背景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阅读、听说和写作练习,培养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但是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增加更多的资源和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更具体地设置评价标准和量化指标,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

3、认识一个多音字。

学习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背诵古诗文:1、论语三则2、对诗《木兰诗》中部分诗句;《敕勒歌》3、春景诗(词):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二、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林升《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导入语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6、西湖》(板书课题)。

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览西湖美景。

谁愿意来读读课题?四、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设计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设计2:我们班有谁去过西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五、初读课文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

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西湖》。

理解课文《西湖》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西湖》的内容概述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描述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生字词的学习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解释和例句。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西湖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西湖的了解和印象。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3.3 理解课文内容老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填空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2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西湖”为主题,进行简短写作练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参观西湖,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西湖的美景。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摄影等创作活动,展示自己对西湖的理解和创造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6.2 作业检查老师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6篇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1一、复习(说句练习)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

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说两遍)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2、交流刚才的问题: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静如银镜,一闪一闪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

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

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

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

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

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

(电脑出示画面)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

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请个别学生来介绍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

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写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

以清爽、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风光,抒发了喜爱祖国、喜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1、字词:“掠、堤、垂、初、素”的读音;“华”在本文“华灯”中念其次声是装饰精致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写法;“如同”的意思。

2、重点句子/比拟难懂的句子(1)安静的湖面,如同一面硕大的银镜。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犹如很多的银蛇在游动。

3、段: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局部内容进展整体把握。

教学预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1、今日,教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仔细听,听清晰,还要讲清晰。

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教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说两遍)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著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绕她的群山;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现在我们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课题:西湖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1、播放课文配乐录音。

2、学生自渎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漂亮风光?三、检查自渎1、出示词语杭州远眺连绵起伏如同高雅轻柔掩映一般心旷神怡素有明净镶嵌轻拂山峦硕大拂过绸带阮公墩仿佛(1)自己先读一读。

(2)谁情愿来读一读?(开火车读)(3)谁来说说简单读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州、硕是翘舌音,净是后鼻音,峦、掠是边音)(4)齐读我的非常钟你觉得哪些词最难写?简单写错?在这些词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谁能帮忙他?心旷神怡:心情舒服,精神开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口头造句、说话。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字典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板书并显示西湖全景:西湖三面环山,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
5、指导理解“素有”的意思
6、说说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1、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那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图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齐读课文,说说每段都描写了什么。
1、出示生字:
2、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重点指导“素”的笔顺。
4、师示范写。
5、布置生字描红。
6、教师巡视指导。
生背诵:江南来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学生读好课题。
1、认真听,边听边想象。
2、学生按要求自己读三遍课文,注意边读边动手写写画画。学会用自己学习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和同桌商量。
4、板书:西湖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注意: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画出生字组成的词,想想它们的意思,标出不懂的地方。三、边读边想课文描写西湖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1)读词:杭州 天堂 远眺 连绵起伏 犹如 秀美 典雅 轻柔 掩映 一般 令人 华灯
(2)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何说它是人间仙境呢?指名读。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3、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师生对读,十里西湖中,孤山……白堤和苏堤……三个小岛……
4、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结合理解“飘浮、掩映、典雅“等词语。相机出示图片并指导朗读。
美妙、迷人
教学反思
3、(1)学生开火车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并且质疑问难,掌握词语的意思。注意1个多音字。
(2)以各种方式读通句子和段落。
4、学生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交流: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观看和感受西湖的美景,体会到西湖“人间天堂”的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生查字典来理解。
6、交流讨论并齐读这一段。
课题
6、西湖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进行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2、读课文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语句及段落,练习感情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学习默读,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口头造句、说话。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学生交流,估计:(西湖三面是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学生交流;估计:仙人住的地方,像天宫一样。
师生对读。
学生自由再读课文境一般的西湖美景。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四、学习生字
1、同学们还记得古诗《忆江南》吗?咱们一块儿背背。
2、师背诵:江南忆,最忆是杭州。3、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的一颗明珠。小朋友,你们愿意欣赏西湖那迷人的风光吗?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到西湖游一游吧!
棉( ) 雅( )
绵( ) 摊( )
净( ) 般( )
挣( ) 船( )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山峦
( )的山水画
( )的湖面
( )的湖水
( )的西湖
( )的琴声
3、摘抄自己喜欢的两个句子。
4、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板书设计
6 西湖
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出示词语: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层层叠叠 心旷神怡
2、过渡:大家词语掌握得非常好,相信也一定能把课文读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西湖的迷人。
3、指导学生质疑。
5、师小结: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幻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
(四)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2、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图文结合)
3、指导感情朗读。
4、配乐感情朗读。
5、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试着感情背诵。
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
学生交流: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学生交流后指名2—3人感情朗读。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估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学生感情朗读。
在音乐中体会西湖的迷人夜色。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引导反复诵读,结合欣赏课文插图来体会。对于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展示来体会。
作业设计:
1、组词:
杭( ) 素( )
抗( ) 紫( )
学生提问。发现自己的问题
带着问题回去自己读懂课文,学习读书的好方法。
指名读课文。
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生字。
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学生观察学习“素”的笔顺。
学生描红。
学生练习书写钢笔字。
通过质疑问难,使学生能积极动脑,学会边读边动脑的读书方式。并对课文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各两遍。
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3、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静静的湖面上飞掠过点点白鸥的情景。
4、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