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培训教材口服液车间岗位操作法

合集下载

GMP培训教材第三册

GMP培训教材第三册

GMP培训教材第三册目录第一章药剂卫生 (2)第二章中药炮炙基础知识 (4)第一节前言 (4)第二节净选与切制 (6)第三节炮制方法介绍 (7)第三章提取基础知识 (12)第一节浸提及药材所含成份 (12)第二节溶媒、溶剂 (13)第三节浸出原理 (13)第四节浸出方法 (14)第五节蒸发与干燥 (16)第六节纯化 (17)第一章药剂卫生一、药品卫生标准1、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含动物及脏器的药品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不得检出活螨。

2、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菌,其中创伤、溃疡用制剂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不得检出活螨。

3、其它药品:(1)膜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0cm2不得超过100个。

(2)气雾剂:细菌数及霉菌数每1ml不得超过100个。

4、各类制剂:检出大肠杆菌或其它致命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抽样复验,该产品作不合格论,细菌数、霉菌数不合格者应从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样复试两次,以三次检验结果的平均质报告细菌数,霉菌数任意一项不合格时均作不合格论,凡外观发霉、生虫、生活螨药品作不合格论,液体制剂瓶盖周围有发霉或活螨者,作不合格论,不合格无需复验。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1、原料药材:要紧指植物类、动物类药材直截了当携带多种微生物和螨。

2、辅助材料:加水、蜂蜜、淀粉与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微生物。

3、制药设备:如粉碎机、混合机及各种盛装物料的容器具,可能带入微生物。

4、环境空气:空气中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5、操作人员:工人的手、皮肤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有带有微生物。

6、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塑料带等可能带入微生物。

三、常用净化设备1、非层流型洁净空调系统缺点:不易将尘粒除掉,净化设备稍差。

2、层流型洁净净化系统。

五、物理灭菌法分为加热灭菌法、滤过除菌法、紫外线照耀法、微波灭菌法、辐射灭菌法。

物理灭菌法:指采纳加热、辐射等物理手段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加热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加热可破坏微生物中霉、蛋白质和核酸导致微生物死亡。

口服液灌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口服液灌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口服溶液剂灌装岗位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标准的口服溶液剂灌装岗位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的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口服溶液剂灌装岗位的生产操作。

3、责任:岗位操作人员、岗位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 班前检查4.1.1 厂房及附属设施4.1.1.1 检查操作间的顶棚、四壁(包含窗户)、地面及其交接处是否清洁。

4.1.1.2 检查操作间内的所有管道、风口、灯具及灯具与墙壁或顶棚的交接处是否清洁。

4.1.1.3 检查进入操作间的水、电、气、汽供应是否正常,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4.1.2 空气净化系统4.1.2.1 洁净室的温度是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是否控制在45%-65%,是否有记录。

4.1.2.2 确认进入洁净室的空气是否净化,微生物数和尘数是否符合生产要求, 是否有相关记录。

4.1.3 设备、仪器、仪表、衡器4.1.3.1 生产、检验用设备、仪器是否已清洗、消毒(灭菌),状态标志是否明显。

4.1.3.2 生产用仪器、仪表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有状态标志,是否定置放置, 性能是否良好,并符合生产要求,处于待生产状态。

4.1.4 物料4.1.4.1 药品生产过程所需灌装的中间产品,是否有合格证或明显的标签标示可用。

4.1.5 文件4.1.5.1 生产用现行标准文件(口服溶液剂灌装岗位标准规程)是否齐全。

4.1.5.2 上次记录或凭证是否填写完整;本次生产用记录和凭证是否准备齐全。

4.1.5.3 有质量部QA核发的清场合格证,说明生产环境及室内的物品均符合生产要求。

4.2 生产前准备工作4.2.1 岗位操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先检查上一班次的清场情况,是否有清场合格证,并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超过有效期,则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

4.2.2 领取或查验生产指令单和生产记录。

操作工(至少2人),要详细阅读产品生产指令和产品生产记录的有关指令。

GMP培训-岗位职责、操作SOP

GMP培训-岗位职责、操作SOP
详细描述
生产操作SOP是指导生产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生产的操作指南,包括生产前的准备、生产过程的控制、 生产后的清场等内容。该SOP详细列出了每一步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和标准要求,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GMP规 范,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质量检查操作SOP
总结词
详细描述了质量检查操作的步骤、方法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VS
详细描述
除了上述的生产操作、质量检查和设备操 作外,GMP培训中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操作 SOP,如物料管理、文件管理、清洁卫生 等。这些操作SOP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 各个环节都符合GMP规范,保证产品质量 和安全性。这些操作SOP的具体内容和要 求根据不同的生产和管理需要而有所不同, 但都应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为核心目 标。
规范操作流程
培训中对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助于员工更 加规范地进行操作,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事故。
强化质量监控
培训强调了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使员工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 制,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促进团队合作
培训加强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 高整体工作效率。
04 GMP培训的实践与案例
GMP培训的实践应用
制药行业
GMP培训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旨在 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性, 包括生产过程的规范操作、设备清洁 和维护、物料管理等。
医疗器械行业
食品和饮料行业
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GMP培训关注 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确保产品在整 个生产过程中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负责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确保设备使用符合规定要 求。
设备工程师
负责设备的选型、安装、 调试和改进,提高设备效 率和产品质量。

口服液包装岗位清场操作规程

口服液包装岗位清场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目的:建立一个口服液包装岗位清场操作规程,防止差错和混药。

适用范围:口服液包装岗位。

责任人:操作工、班组长负责实施,QA员和车间主任负责监控。

岗位操作规程:1.检查贴标室和外包装间清场合格证及各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牌。

检查外包所用工器具应齐全。

2.根据包装指令由专人领取当班所需标签、说明书、纸盒、纸箱等包装材料,要求数量准确、品种齐全、品名、规格正确。

并经物流通道进入包装间。

3.按《WTB-C不干胶贴标机》操作规程进行签标,注意签标速度,贴标要端立,批号、生产日期打印正确、清晰。

4. 纸盒、纸箱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数量印字正确、清晰,并与包装指令相符。

5. 每个工序应按包装指令认真完成本工序职责,随时检查上道工序和本道工序的包装质量。

6.认真检查每盒包装数量和每箱包装数量是否正确。

9.认真填写批包装记录,计算物料平衡和成品收率。

执行《物料平衡管理规程》。

10.生产完成后,按《口服液包装岗位清场操作规程》进行清场。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用桶收集,生产结束后送到垃圾站11.包装工作中应由班组长、QA人员负责包装工作的质量控制。

13.认真填写《口服液包装岗位生产记录》。

岗位清场操作规程:1.每批生产结束后,对口服液贴标室和外包装间进行清场。

2.确认本批产品完成包装后,逐步关闭各机器并用清洁干毛巾擦净。

将不能整箱包装产品,经QA人员确认数量后,用铁柜锁好,其它整件包装产品寄放仓库,办理入库手续。

3.计算未使用的口服液包装材料,执行《物料退库管理规程》SMP-WL015-01,将包材退回仓库。

4.清理贴标室和外包装间废弃杂物,执行《废水和废弃物处理管理规程》SMP-SC020-01。

5.将各工器具定置摆放整齐。

6.用清洁毛巾、饮用水擦拭工作台并擦干,用拖把拖地。

7.操作工填好岗位清场记录,由QA人员签发清场合格证后方可离开。

8.每周末进行彻底清洁,包括设备、工作台、墙、天花板、地面,并消毒。

相关记录:《口服液包装岗位清场记录》《口服液包装岗位生产记录》。

64-洗瓶岗位操作法(SOP) 制药企业GMP管理文件 产品批号的制定及管理制度

64-洗瓶岗位操作法(SOP) 制药企业GMP管理文件 产品批号的制定及管理制度

洗瓶岗位操作法(SOP)一. 目的:掌握洗瓶工序的操作程序及工艺技术要求。

二. 适用范围:口服液车间洗瓶工序操作人员。

三. 操作:1. 洗瓶前先把外包装打开,将药瓶取出,瓶口朝下放进洗瓶中,取瓶及放瓶应做到轻拿轻放。

2. 开启自来水阀门,开启真空泵,并开启洗瓶机,让洗瓶用水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喷洗瓶内和瓶外壁。

3. 关闭自来水阀门及真空泵、洗瓶机开关。

取出清洗好的瓶子,瓶口朝上放入铝托盘中。

4. 将装有清洗好瓶子的铝托盘放入烘干消毒锅中,放入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放入,并关闭好烘干消毒锅开启门。

5. 开启蒸气阀门,使锅内温度达到100℃时计时,烘干消毒15分钟。

6. 关闭蒸气阀门,并打开烘干消毒锅减压阀,使锅内压力与外界气压相同,再打烘干消毒锅开启门,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取出托盘。

洗瓶岗位操作法(SOP)7. 将烘干消毒好的瓶子通过传递窗及时传入灌装间,并关闭传递窗。

8. 瓶子清洗完毕后,及时清场,并做好洗瓶原始记录及清场记录。

一、目的:为了规范产品批号的编制方法,特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正常生产批号、返工批号、拼箱批号,不适用于实验批号。

三、责任者:生产部正、副经理、工艺员。

四、正文:1.在一定生产周期内经过一系列加工过程所制得的质量均一的一组药品为一个批量。

一个批量的药品,编为一个批号,批号的划分一定要具有质量的代表性,并可根据批号查明该批药品的生产全过程的实际情况,可进行质量追踪。

2.片剂以压片前经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作为一个批号,使用两台同型号胶囊充填机,则应确认有同一性质者为一个批号。

3.胶囊以填充前一台部混合器一次混合量作为一个批号,使用两同型号胶囊充填机,则应角认有同一性质者为一个批号。

4.生产批号的编制由六位数组成。

4.1 公司批号:年——月——流水号,实例000705表示2000年7月第5批生产的产品批号。

4.2 生司规定自上月26日起至本月25日止,投料的药品划归为本月批号。

口服液罐装岗位规程

口服液罐装岗位规程

GMP管理文件一、目的:建立口服液灌装、封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保障灌装、拧盖、封口质量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口服液灌装、封口岗位标准操作三、责任者:口服液组组长、灌装、封口岗位操作人员, QA四、正文:1.操作前准备:1.1.操作人员在进入车间前根据包装指令到仓库领取免洗聚脂瓶和盖。

1.2.操作人员按《十万级洁净区人员出入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更衣、消毒后进入操作间。

1.3 检查室内有无质量保证部门检查员核发的上批清场合格证副本,并检查设备有无“完好”状态标志。

1.4 操作人员要详细阅读产品批生产指令等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好生产状态牌后贴于灌装室的门上。

1.5 检查本岗位的电是否正常。

1.6 检查操作间内温湿度是否合格。

2.操作过程:2.1. 按“GSZ型灌装旋盖机操作规程”将灌注器各部件组装成灌注系统,安装在灌装机上,同时调试灌装机。

2.2. 把瓶和盖分别放入灌装机不同的进料口。

2.3. 配制后的药液应在8小时内完成灌装。

2.4 灌装后的半成品放入周转筐中,每隔20盘放入标签并标明:品名、批号、规格、操作者或操作者编号。

从传递窗传递至包装岗位。

2.5.灌装结束后,关闭灌装机开关。

3 灌装完毕后,操作人员按“GSZ型灌装旋盖机清洁规程”对灌装机进行清洁。

4 灌装完毕后,操作人员按照“口服液灌装室清场规程”清场,填写清场记录。

5 灌装时注意事项:5.1 调整机器各部件后,必须拧紧螺丝。

5.2 机器运转中,手或工具不准伸入转动部位。

5.3 随时查看针头喷药情况,更换针头、活塞等器具,装量,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

5.4 灌装室门必须关紧。

GMP生产管理培训教材

GMP生产管理培训教材

2005年度GMP培训教材出产打点安然出产打点:1.全体员工必需安稳树立“安然第一〞的思想,对峙预防为主的方针。

1.1.每年均要进行安然教育;1.2.新到职工,地址部分要对其进行上岗前安然教育培训后才能分派到有关班组。

新职工地址班组的班组长要对其安然教育查核合格后才能上岗;1.3.各部分安插出产工作任务时要同时安插安然工作;1.4.严格要求操作者当真、严格执行产物工艺规程与尺度岗位操作法,严禁违章操作;1.5.每月进行安然查抄,对安然隐患制订整改办法。

2.防止设备变乱的发生:2.1.操作人员严格按设备安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2.机器运行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2.3.机器上的安然防护设备必需按要求安装,否那么不得开机;2.4.发现异常现象应停机查抄;2.5.在运行中的设备万一发生故障,必需当即关闭总电闸,防止故障漫延;2.6.电器呈现问题时必需找电工来查抄维修,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电器维修。

3.消防安然要求:3.1.严禁明火,各部分如必需用火,需经批准;3.2.出产区严禁抽烟;3.3.出产用电炉要专人打点,严禁用电炉烧水、烤火;3.4.半途停产,或法定休息日,各部分均要关闭总电闸;3.5.消防器材不得挪作他用,万一发现火警要当即关闭电闸,采纳有效灭火办法,必要时当即打119报火警。

4.变乱的处置程序:4.1.出产或工作现场发生变乱:4.1.1.在场人员必需当即采纳有效措放,防止变乱漫延造成更大损掉;4.1.2.在变乱遏制后,要庇护现场,以便查找原因;4.1.3.变乱地址部分要当即陈述变乱情况。

安然部分负责人当即了解变乱情况后,一般变乱由变乱地址部分处置,重大变乱必需报主管出产的副总经理组织处置,同时报上级主管部分及省医药监督打点局;4.2.不管大小变乱均要召开阐发会:4.2.1.一般变乱由地址部分或当事人写出版面陈述,报安然部分,由安然部分组织有关人员开会;4.2.2.重大变乱由变乱发生的主管部分查询拜访后向分管副总经理写出版面陈述,由质量打点部组织召开阐发会;4.2.3.无论大小变乱发生都要做到“三不放过〞的原那么:a、变乱原因不清不放过;b、当事人和其他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c、没有制定整改办法不放过。

GMP车间管理培训教材

GMP车间管理培训教材

卫生管理-清场管理
清洁记录纳入批批生产记录。检查方法:根据各工序 清场工作记录的内容、岗位清洁规程、设备清洁规程 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验收。
6.9 清场结束后,清场者及时填写岗位清洁记录,并 通知指定车间管理员复查、QA监督员进行清场检查, 合格后发放“已清洁〞状态标志,清场人员将状态标 志插在工作区的指定位置。如检查不合格,不得挂 “已清洁〞标志,要重新清场直到合格为止。 6.10 凡清场合格的工作区,必须挂上“已清洁〞标 志,没有清洁合格的岗位不得进行下一批产品生产。
现的问题、设备运行、故障、维修情况等记录在 交接班记录表上。〔不仅仅是交接哪里哪里在做 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还要注明哪里哪里哪台设 备不能用〕 接班人必须提前换好工衣,到达工作岗位准备接 班。
生 产 管 理-交接班管理
应根据岗位、设备的特点制定交接班内容,主要应 包括:
机器运转情况; 生产进度情况; 设备维护保养、密封、卫生情况; 设备故障维修情况; 设备附件、工具管理情况〔齐全 、完好〕; 记录填写情况; 清洁卫生情况;
卫生管理-精烘包
4. 物料进入精烘包 所有物料进入精烘包间必须走物流通道。 物料由车间操作人员从车间转运到物料暂存间。 进入精烘包间的物料、容器及工具均需在物料暂
存间进行清洁处理,或剥除外包装。 去除外包装后检查内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必要时
可用干净容器装好,内包装在进入精烘包间前应 无污垢和赃物;对不能去除外包装的应用干净擦 布擦去外表的污垢和赃物。
卫生管理-设备卫生
要求所有的管道要说明输送的介质内容和流向。 不用的工具不得散放在生产区域内,应存放在指
定的工具柜内,整齐码放,专人保管。 6.3.6 管道安装要充分考虑到清洁、消毒的方便,
不得有盲端、死角。 管道要留有消毒、清洁口,并且有一定的倾斜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度GMP培训教材口服液车间岗位操作法领料岗位:1.车间领料人负责车间各班组领料与退料方面的工作。

2.领料员凭批生产指令或批包装指令领料领料时,须对所领用物料一一核对,并作好相应记录。

3.核对验收内容3.1.核对所有物料名称是否相符。

3.2.原辅料是否有检验报告单,批号、规格、数量是否准确。

4.核对验收准确无误后,即可发送各班组,并记录。

5.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在外消间清洁,使其符合洁净要求后方可经缓冲区进入洁净区。

6.每批产品生产结束后,各班组将清场剩余的物料清理后交付领料人员。

7.领料人员将物料一一清点登记后,打包后退库。

8.退库时,须同仓库接料人员办理好交接。

9.退库物料要求准确、标志明确、包装整齐。

口服液配料岗位:1.上岗前的检查1.1.检查是否有上一批产品清场合格证。

1.2.检查生产所用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洁净。

1.3.检查配料罐是否洁净,罐内有无物品。

1.4.开启电源,检查空机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声音。

2.操作程序2.1.根据生产指令单对原辅料及中药提取液名称、批号、重量等进行核对,无误后双方交接签字。

2.2.根据生产指令向配料罐中注入相应纯化水,煮沸。

2.3.根据生产指令要求,准确称取原辅料,一人称重,另一人复核。

2.4.将原辅料投入配料罐内,煮溶后开启搅拌浆混合均匀。

2.5.检查药液质量指标(色泽、比重等)是否符合要求,如质量符合要求则将配好的药液过滤后打入高位贮液罐中备用。

2.6.生产结束后及时对生产场地、工具和设备等进行清洗,若更换品种则须彻底清场。

2.7.填写好生产记录及清场记录。

外包装岗位:1.包装指令下达1.1.生产部根据投料情况及半成品质量检验合格情况,将包装指令于产品包装前一天下达给车间工艺员,包装指令中有详尽的包装材料定额使用要求。

1.2.车间工艺员根据包装指令,将包装指令准确地填发给相应的班组(将包装指令准确地填写在包装生产记录第一栏“生产指令”栏中,并分发给相应的班组长)。

1.3.包装班组长接到生产指令后,根据生产指令的要求进行计划和组织生产。

2.操作程序2.1.生产前须检查是否有上一批产品的清场合格证及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2.2.根据批包装指令领取待包装品和包装材料(标签和小盒、中盒、说明书、外箱等),核对包装材料品名、规格、批号、图案、商标、套色、文字内容、外观质量、数量等;领取待包装半成品物料,检查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单,再核对外观质量、品名、规格、批号等是否与生产指令一致。

核对无误后,领发双方交接并签字。

2.3.标签粘贴端正,牢固,不能有多余的胶水痕迹。

2.4.包装操作时,应装量准确,批号清晰无误,并挑出有缺陷的膜、铝塑板及纸盒、纸箱等,把小盒、或药瓶装入中盒以及把中盒装入大箱时,小盒和中盒的摆放方向一致。

2.5.外箱中须放装箱单,且捆扎牢固。

2.6.拼箱时:填写拼箱记录,并且只限相近两个批号合为一箱拼箱应在产品开始包装时进行,拼箱操作人及复核人均须在相应记录中签字,装箱单及外箱须打全两个批号,装箱单须标明每批号的数量。

2.7.在进行颗粒剂包装时,每一件均须检查产品气密性,并随时注意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外观质量情况。

2.8.工作结束后,把有缺陷的产品(裸露的素片或空胶囊除外)及生产结余的半成品交给班组长,由车间质监员核对并作尾料处理,不合格品按《不合格物料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编码:CQ/MS0106402)相关条款处理。

2.9.做好生产记录。

2.10.严格执行清场规定。

每班生产结束应做好设备、工具、操作台面及工房清洁,生产完毕或更换品种时按车间清场制度彻底清场。

2.11.在同一操作室不可同时包装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或规格的产品,不可避免时应进行有效隔离。

2.12.操作室及生产设备都要有明显的状态标志。

3.包装材料使用与管理要求:3.1.包装材料一律由班组长安排领用与分发,没有班组长的指令,其他人不得颤自领用包装材料。

3.2.已打印批号与没有打印批号的包装材料须严格分开存放。

3.3.生产结束后须对所结余的包装材料计数并记录,并由工艺员负责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检查与核算。

3.4.包装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包装人员须随时注意其所使用的包装材料的质量及批号情况,不合格的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对于有疑问或有潜在质量隐患的包装材料必须停止使用,并立即向班组长或质监员反映。

3.5.包装材料的领用原则是先零后整。

3.6.每一包装人员必须在单包装中印有独立工号章。

4.清场4.1.生产结束后,剩余的包装材料由领料员负责安排退库或寄库。

4.2.一个批号的产品生产结束后,所结余的印有批号的包装材料必须及时销毁并记录。

4.3.每班下班前应做好机器和场地的清洁工作,做到设备、料桶、工器具、工作台面、地面清洁,不残留本批次的物料、不积水,保证无灰尘、无油垢、无杂物。

并按定置管理要求摆放。

4.4.对照清场要求自查,填写好生产记录及清场记录。

理瓶、洗瓶岗位:1.上岗前检查1.1.检查是否有上一批产品清场合格证。

1.2.检查灭菌烘箱网带运转是否正常,电气开关及仪表是否正常。

1.3.检查洗瓶用水澄明度是否符合要求。

1.4.加注润滑油,并检查生产所用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完整、洁净。

1.5.开空车试运行数分钟,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2.操作程序2.1.清理设备、容器、工具、工作台。

2.2.开启灭菌烘箱加热,待烘箱预热段、灭菌段、冷却段达到规定温度时,可进行洗瓶准备工作。

2.3.根据生产指令领取相应数量的玻瓶,玻瓶进入生产区须按相应的脱外皮或净外皮程序进入。

2.4.开启饮用水,调节压力至0.2mPa。

2.5.开启纯化水,调节压力至0.2mPa。

2.6.开启压缩空气,调节压力至0.2mPa。

2.7.开启喷淋控制水,调节压力至0.5mPa。

2.8.开启烘箱进瓶转盘、洗瓶机,进行洗瓶操作,并随时注意玻瓶破损情况及设备运行情况,如出现一般故障自己排除,自己不能排除的通知维修人员。

2.9.洗瓶过程中每15分钟检查一次澄明度。

2.10.生产结束后,将设备清理干净,搞好生产场地卫生,并填写好生产记录及清场记录。

3.注意事项:3.1.经常注意洗瓶用水供应是否正常,如中途出现停水,须立即停机,对于没有经过冲洗的瓶子须撤回重洗。

3.2.对于热缩封的玻瓶塑膜,须用剪刀或刀片划破,不得用剪刀剪开,以防塑料碎片进入瓶中对产品造成污染。

3.3.电机不可用水直接冲洗,应用抹布擦洗。

尾料处理:1.尾料包括细粉、生产剩余或挑出并可返工处理的颗粒、片子、胶囊内容物;2.产生尾料的工序正确填写尾料盛装单、并注明产生的原因及质量情况;保留的尾料必须是没有受污染的,已受污染的不得再做药用。

3.尾料的保管3.1.所有尾料均交中间站统一保管,由中间站建尾料帐。

3.2.中间站接受尾料时按规定进行复核,并目测外观质量;3.3.各种尾料分类存放,并有醒目的标示牌。

3.4.尾料均要有质监员签字认可,否则中间站保管员有权拒绝收管;4.保留尾料的处理4.1.保留3个月以内的尾料,在此期间内生产该产品,由工艺员会同质监员将尾料交配料班重新粉碎过筛后掺入,掺入量在5%以内,并做好记录。

4.2.保留3个月以上但不足6个月的,须经质量管理部检验合格才能按本规程4.1.条处理;4.3.保留期超过6个月的尾料,不得再利用,作销毁处理。

4.4.各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已受污染的尾料和其它原因要作废品处理的尾料不得再作药用,必须及时销毁,销毁时作好记录,质监员监毁并签字。

灌装、轧盖岗位:1.开启紫外灯进行空间消毒30分钟。

2.检查是否有上一批产品的清场合格证。

3.检查生产需用的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洁净。

4.清理设备、容器、工具、工作台。

5.开空机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6.对灌封机输液管路进行消毒和清洗。

7.核对待灌装料液的外观质量是否符合相应要求。

8.通知理、洗瓶组将已处理好的玻瓶或PVC瓶放入并进行灌封。

9.生产过程中须随时检查装量及严密度情况。

10.每15分钟检查一次装量差异。

11.生产结束后按要求清场,填写好生产记录及清场记录。

中间站管理:1.生产前须检查中间站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工作环境是否清洁。

2.进站2.1.物料进出站时,容器均应密封,外壁清洁。

2.2.物料进出站时,须认真填写好中间站物料交接记录,收发双方均须在记录上签字。

2.3.对进站物料应核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

2.4.核对无误后挂好待检牌,围上黄色围栏,填写半成品(中间体)请验单,交质量管理部质监员取样检验。

2.5.对进站的中间体或半成品按批号、品名、规格分别摆放整齐,并在容器盖上挂好盛装单,防止混淆。

2.6.经检验合格的中间体或半成品,取下“待验”标示牌和黄色围栏,换上“合格”标示牌,围上绿色围栏。

3.出站: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成品才能发放到下工序,发料时核对批号、品名、规格、桶数、重量,填写中间站物料交接记录,双方签字。

4.经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要立即转移到不合格品存放间,并报告生产和质量管理部门。

5.做好物料台帐,做到帐、物、卡相符。

6.对各班组交来的尾料称重后根据不同品种分别存放。

7.下班时搞好本岗位清洁卫生工作。

脱外包装操作:1.有数种原、辅材料要拆除外包装时,应先按品名、规格、批号分别堆码整齐,同一品名、规格、批号的物料拆完后再拆另一品名、规格、批号的物品,不允许同时或交叉进行。

2.如是桶装或木箱装,拆下的钉子、封口铅要集中放在一固定容器内。

轻轻除去外包装,将内容物连同内包装一起取出放在干净的容器内,填写包装单,放在该容器内(可扎在袋口上)。

3.复核合格证(包装单)上所填写内容与外包标签内容是否一致。

4.将去外包装的物料置传递柜或缓冲间中,开启紫外灯并记录时间。

5.通知车间领料员接料。

6.搞好本岗位清场工作。

传递柜操作:1.检查传递柜(门)是否清洁卫生,是否联锁完好。

2.打开传递柜(门)的一扇门,并将物料放入其中,关好门。

3.开启紫外灯消毒30分钟。

4.从另一侧打开另一扇门,将物料取出,关好门,并闭紫外灯。

5.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5.1.一侧门已打开时,不能强行打开另一扇门。

5.2.门不能长期打开,放入或取出物料后须立即关好门。

5.3.每班生产结束后必须对传递柜进行清洁,传递室中的清洁卫生由洁净度高的一方负责。

喷码操作:1.开机前准备:1.1.确认电缆的连接完好无磨损。

1.2.确认喷码机箱和喉管喷头无损坏、磨损或墨水泄露。

1.3.确认喷头和喷头盖内部无沉积墨水。

1.4.确认喷码机输入电流正常。

2.开机2.1.插好外部电源(220V),要求接地良好。

2.2.2.3.按2分钟后开始自动清洗管道(需用2ml溶2.4.按键进入主目录。

2.5.开始喷码前必须调好喷码内容,如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并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正式喷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