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运用

合集下载

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良好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导入有效策略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很困难,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课下很少下工夫来学习语文。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只重视文章的中心思想、艺术特色和段落大意,没有美的享受,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展开详细论述。

一、利用教学设施,进行歌曲导入歌曲,本身就具有教育、熏陶的作用,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调动人们的感情。

而现阶段的高中生们,对歌曲也有相当高的热爱度,我们可以结合这一点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所要讲的文章的内涵和感情基调。

这样导入不仅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基于歌曲里面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的感情基调。

例如,在学习课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一课的时候,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播放费翔的《故乡的云》。

费翔以沧桑的、感人至深的嗓音唱出: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这样的音乐加上这样悲情的歌词,学生会听着音乐自觉不自觉地生发出思乡之情。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很自然地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学生们也会积极地融入到课文中去。

二、动画、影视片导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对电影有着极度的爱好和迷恋。

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电影、电视剧的元素,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们的眼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影视片播放出来的影视画面和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生涩的文言文知识和诗歌的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篇1:一、直接式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

例如在讲《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六课《猫》,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95页。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四、引用导入法: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初探

导入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初探

要: 随 着新课 改 的 深入 实践 , 高 中语 文教 学质量得 到 了有 效 的提 高。为 了进 一步提 高 高中语 文教 学质 量 , 本 文 以新 课 改理 念
为 指导 , 以 一切 为 了学生发 展 为原 则 , 以 高中语 文教 学为 载体 , 以导 入 策略 的应 用 为主线 , 就 导入 策略在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有 效应 用进
( 指南录> 后序》 教学为例, 笔者以《 扬子江》 中的佳句“ 臣心一 文章 的作 者相 同 , 所 处 的 时 代 背景 、 思想 情 感 以及 写 作 手法 等都 以《


定 的相 似之 处 , 将 二 者联 系起 来 进 行 导 入 , 不 仅 巩 固 了 已学 的
片 磁 针石, 不 指南 方 不肯 休” 进 行新 课的 导入, 使学 生对“ 指南录 ” 教
进行 , 但有 时 也可 以在 课 中进 行 , 比 如 当一 堂 课 所 学 知 识 点 的 上 部分 与下 部 分没 有 关联 , 且 上 部 分 内容 较 少 的 , 待 这 部 分 内 容 上 完之 后 , 还 应 在下部 分学 习 时应 用 导 入 策 略 。例 如 在进 行 《 赤 壁 赋》 教 学时 , 笔 者从 《 念奴娇 ・ 赤壁 怀古 》 进 行 新课 导 入 , 由于 两篇 在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采 取 诗 歌 导 入法 也是 一 种 有 效 的导 入策 略。 1 = 旨 四、 诗 歌导 入法 在高 中语 文教 学中 的有 效应 用 诗 歌 是我 国文 学园地 中的 “ 长青树” , 不仅枝繁叶茂, 而 且 根


复 习导入 法在 高 中语 文教 学 中的有 效应 用
在 高 中语 文教学 中应 用课 堂 导人 策 略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意 义 :

导入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艺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斌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6期江苏沭阳高级中学(223600)刘斌在一节课中,导入语至关重要。

导入语若是设计精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课导语的特点语文教学除了具有交流口语性、内容教育性以及过程反馈性外,还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即综合基础性、语言艺术性和鉴赏阐释性。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语言的综合基础性特点尤其明显。

语文教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文学语言。

和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对比,文学语言的审美性更强,往往并不直接表达内涵,有意在言外、言近意远的美学功能。

我们平常使用的语言,是什么便说什么,就好像蒸米饭一样,饭熟了依然可以看出米的形状;而文学语言则好像米酒一样,无论是形态还是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若是从最后接受的效果来讲,日常语言就好像吃饭一样,讲究实用性;文学语言则好像饮酒一样,重在品味,讲究艺术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与分析这些文学语言,不仅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学语言,还学会分析鉴赏,这样就可以使语文教学具有鉴赏阐释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导语设计,力求从导语上体现上面这些语言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导语的分类若从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来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情趣导之很多语文教师都比较喜欢采用情境导入法,如猜谜语、讲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关于文章修改的内容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回答一下文章是什么呢?”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该如何回答,都睁大了眼睛看着教师。

教师继续讲道:“《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绘画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意思就是说人的脸皮有青色的,有红色的,也有白色的,其中青色和红色相配就叫做文,红色和白色相配就叫做章。

试析孔子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孔子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孔子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的运用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家之一,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其教育思想提倡“以“教”为首”,强调“循循善诱”,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孔子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试析孔子教育思想在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的运用。

一、引导学生思考“为学之道”孔子强调“为学之道,有近而远,有舍而取”。

这种思想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学习的广度,还要注意学习的深度。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孔子的这一思想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导入一篇课文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养。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不怨天,不尤人”,注重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孔子的这一思想,引导学生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在导入文章或诗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和艰辛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成功背后的不易,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孔子提倡“学而实习之”,他认为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孔子的这一思想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导入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后的人文情怀,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恰当的导入技巧呢?本文将分享一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导入课堂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文前,教师可以问:“你们了解古文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的意思吗?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的热情被激发,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并鼓励他们进行描述和猜测。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描绘贾宝玉的图片,让学生用想象力推测贾宝玉的性格和命运。

图片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从中找到与课堂内容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神话传说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可以带来一本《诗经》的实体书,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篇章和注释,让学生亲自感受并尝试解读其中的诗句。

实物导入法能够增加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感。

五、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其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播放由古筝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与情感,进一步理解和体味文学作品。

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

清朝戏 曲理 论家李渔在《 闲情偶寄》 中说 : “ 开卷 之初, 当以奇句夺 目, 使之 一见 而惊 。 ” 课 堂导入就如 “ 开卷之初” , 虽只 占很少时间 , 但 它关 系到整个课 堂 教学 的效果 。 优秀 的课堂导入 , 犹如 一把 开启 学生兴 趣 闸门 的金钥匙 , 能起 到先声夺 人 , 扣 住学生心 弦 , 激发学 习兴趣 和求知欲望 的作用 ,为教学活动 的顺 利展开创造有利 的条件 。 高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的导入 方式 大致 有 以下几
四 提 问式 导 入
语 文教材每 一单元都有 一定 的内在逻辑联 系 , 那 么在开课 时 , 将 前后两课相 比较 , 由此及彼 , 能 让 学生在 比较 中很 快进 入课 堂情境 。 如在学 习毛泽东的《 = ; j 园春 ・ 长 沙》 一课时 , 可进 行 如下导入 : 《 沁 园春 ・ 雪》 写 于1 9 3 6 年, 词 作上 阕写 景, 句句有情 , 在 描写长城 、 大河 、 高山 、 高原时 , 倾 注 着 赞美祖 国河山 的爱 国深 情 ; 下 阕议论 , 兼用抒 情 , 在评说 古代帝王 和当代英雄 时 ,注入颂扬 当代英雄 力演示仪 面板上 的文字太小 , 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 , 讲解 洛伦兹力演示仪 的使用方法时就有 困难 ;如 电
创新课堂

引" 人 入 脞 ◆ 先声夺人 “

高 中语 文课 堂导 入 方 法例 谈
■ 熊家成
之情 。《 沁园春 ・ 长沙》 一词写 于1 9 2 5 年, 作者选取 了 哪些景物 ?又抒发 了怎样的感 情呢?
通 过 比较 导 入 , 既温 习 了 已经 学
教师在开课时有意识 地设 置悬念 ,诱发学生 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 的思维处 于高度兴奋 的状 态, 急于探个究竟 , 而后教 师顺势 引出要讲 的内容 。 如于漪在讲 授《 孔 乙己》 时是这样 导入 的 : 凡读 过鲁迅小说 的人 , 几乎没有不知道《 孔 乙己》 的, 凡读

浅谈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浅谈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动学 习、 探究 ” , 所 以我就考 虑让学生在课 堂上 怎样才 能真 正动起来 , 其 中就是 让学 生要 自己走进 课文 , 而写对联就 是让学生 动笔的最好方法 。 对 联是 中国特 有的一种文 化 , 学 生从小就熟悉 , 但却 不理解 , 认为这是 很难 的。但 教过“ 梳 理探究” 中的“ 奇妙 的对联 ” 后, 又明确 对联 与我 们 的生活 密切 相关 , 加上 前几年高考福 建卷有考 过 , 学 生一下子就来 了兴趣 了, 很想 自己来对 对子 。当我教 到《 孔雀东 南飞》 时, 就 提前 布置 了预 习 , 让 学生 去读 课 文 , 我写 了上联 “ 纫如蒲 苇 , 勇兰芝抗 婚 赴清池 ; ” 让学 生对 学生对 出很 多 内容 , 甚 至对 到现代革命追求 精神 。我 就从 内容 相对 、 意义 相关 、 句式 、 平 仄 等角 度进 行 分 析, 并让学 生修改 , 挑 出对得工 整的对子 。 “ 少长成集 , 几俯 几仰参悟 人生哲理 , 岂不悲哉 ? ” 这 一下 , 就让 发现 原来 对 联也 可以这样写 的 , 于是 兴趣就来 了 , 很快 从文章 中摘 出了对仗 的句 子 , 自己整 合一下 就成 了对联 了。通过这 些对联 的练习 , 促进 学生去理解 课文 , 概括 内容 , 用对联 来提高仿 写的能力 。 4 利 用高考作 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 写作文没有材 料而愁 , 其实课文 本身就是很好 的素材 。高考 中
浅 谈 导 入教 学 在 高 中语 文 课 堂 的运 用
李 海 英 河 北 省 成 安 县 第一 中 学
灞 簿
作 为 课 堂 的 第 一 环 节 导 入 可 以 是 多 姿 多 彩 的 , 在 课 前 偶 然 听 到 的 一 句 话 , 或 者 上 一 节 课 的 一 个 亮 点 , 都 可 以 作 为 课 堂 的 精 彩 导 入 , 因 为 新 课 程 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
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

导入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39-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1利用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

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

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

如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
之珠》导入。

教学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

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2利用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

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

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3利用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
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

但教过“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

当我教到《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

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

“少长成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

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4利用高考作文导入
学生经常为写作文没有材料而愁,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

高考中也是常见到利用文本为材料来写作文的。

如教学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去看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精选:《孔雀东南飞》新传。

学生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论。

在教到苏轼的《赤壁赋》时,我让学生提前了解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目,最后还给学生看了当年优卷的作文《苏轼的赤壁》。

教学《红
楼梦》单元时,无论是《林黛玉进贾府》,还是《抄检大观园》、《诉肺腑》等课文,都可以从高考作文导入,如可参考2004年高考福建卷有以“薛宝钗”为题的作文。

这样,通过这些优秀高考作文,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原来可以这样写的。

但这点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去准备,且导入时间不宣太长,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学习。

在新课导语设计上,除上述示例外,还有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针对语病导入等。

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因为新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视课堂生成的教学,只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一些闪光点,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教学。

导入还应该切合学生实际,即注意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阅历、心理特征、思维特点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教无定法,一切都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否则就成为空理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