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报第六单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作者常建。
《送友人》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
《卜算子·咏梅》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作者陆游。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了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禅()籁()磬(馨、磐、罄)【理解记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水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答案同学们,你们是否在为课后练习而懊恼呢?不消担心,以下是语文课后练习频道为您搜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答案,供您参考学习!26课小石潭记一1冽缀澈2(1)向西,往西。
(2)以……为乐(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5)像狗的牙齿一样。
(6)格外。
3(1)清澈。
凄清,冷清。
(2)以……为乐。
欢乐。
(3)大约。
可以(4)游动。
游玩。
4略。
5略。
二(一)6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
7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
8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
9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表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惨的表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11 (1)边际。
(2)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3)俯(4)小竹子。
12(1)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竹木分布疏密有致、凹凸参差。
(2)(上天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13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14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方本身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愤懑不平的感情。
27课岳阳楼记一、1A2(1)降职或远调。
(2)胜景,好景色。
(3)虽然如此,那么。
(4)边际。
(5)日光。
(6)放晴。
(7)逼近。
(8)日光。
3(1)“具”通“俱” 全,皆(2)“属”通“嘱” 嘱咐4(1)顺利。
通向。
(2)有时。
或许,也许。
(3)怎么,哪。
什么。
(4)看。
景象。
5略6略7(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一)8唐贤今人诗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试题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迁徙.(xǐ) 广厦.(xià) 庇.护(bì)B. 两鬓.(bìn) 北冥.(míng) 鲲.鹏(kūn)C. 槽枥.(lì) 奴隶.(lì) 突兀.(wù)D. 塘坳.(ào) 翩.翩(piān) 敕.书(chì)【答案】A【解析】A.广厦.(shà) 。
故选A。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 系向牛头充炭直D.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案】B【解析】A.“与”通“举”,推举,选举。
C.“直”通“值”,指价格。
D.“食”通“饲养”,喂养。
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人不独亲.其亲(意动用法,以……为亲)B. 虽.有至道(虽然)C.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D.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答案】B【解析】B.虽.有至道虽:即使。
故选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大道之.行也B. 其.真无马邪弗学,不知其.善也C.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策之不以.其道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答案】D【解析】A.第一个“之”:代词,代鱼的快乐;第二个“之”:助词,的。
B.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代词,指最好的道理。
C.第一个“以”:用、拿;第二个“以”:按照。
D.两个“而”:表示转折,却、但是。
故选D。
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B【解析】B.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全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及答案1

第六单元检测卷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题序得分一 二 三总分一、累积运用 (29 分 )1.依据注音将相应的汉字写在田字格中。
(4 分 )濠 li ng á( ) ti o á()鱼两 b ìn ( )修 m ù()伐 x īn()选贤 j ǔ() 能ɡ u ān( )寡孤单 伯乐 xi àng ( ) 马2.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2 分 )A .选贤与能B .才美不外见C .而后能自反也D .系向牛头充炭直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者也 (气味,这里指风 )A .去以六月息.B .亦假如 则已矣 (这样 ).C .大道 之行也 (骨干道 )..D .偷窃乱贼而不作 .(盛行 )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 )其材 /林尽水源A .食之不可以尽. .B .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 也. . C .其翼若垂天之 云 /大道之 行也. . D .虽 有嘉肴 / 虽有千里之能. . 5.以下句子朗诵节奏区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 .是故 /学 /而后知不足B .可怜 /身上衣 /正单C .抟 /扶摇而上者 /九万里D .故 /人不独 /亲其亲6.以下对于文学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 .韩愈,字退之,宋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被后代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后来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含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D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基层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
7.古诗文默写。
(每空 1 分,共 5 分 )(1)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学.学半(xi 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主旨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本文在开头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答案㈣1.小石潭的特点清澈曲折蜿蜒潭上的气氛(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幽静{清幽、幽邃、幽深、寂静、凄清、冷清、冷寂})2•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怆”。
作者遭贬谪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境。
3•游鱼,清澈的水4•作者的情感表现为:由乐到悲,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5•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6.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一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写景语言凝练,生动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7•小石潭的特点是:幽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8•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一百二十步的地方,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美,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的好地方。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小石潭记】。
小石潭因此而闻名遐迩。
9.A、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
B、表现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10.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炎精澈见底;写鱼在水中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写坐潭上所感受到的氛围“凄神寒骨”,说明水极凉,以致于环境也显得凄清冷寂,寒气透骨。
㈤1甲:素潭绿潭,回清倒影。
乙: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而石上,佁然不动。
2•柳完元从实处写景即寓情于景,借写幽邃之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范仲淹采用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描绘两幅不同的览物画面,其目的不仅仅借以表明世人之多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喜悲无常,更主要的是将这些人与古仁人和“我” 作鲜明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表现作者积极身上、忧国忧民的情怀,政治家立身行事,、以天下为已任的准则,正大豁达的情操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学习报第六单元及答案

(2)给你熟悉的旅游景点拟一条宣传语。
(3)在某旅游景点,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涂乱刻,这时你走上去,劝阻道:(4)请你根据“旅”字的演变图示,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你探究的问题你探究的方法二。
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饮酒【东晋】陶渊明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回答。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9.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妙在何处。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语,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2○3○4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伛偻提携(2)山肴野蔌(3)苍颜白发(4)宴酐之乐12.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13.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A上水之乐B与民同乐C被贬后的抑郁之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14.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
的旷大胸襟。
15.这一段写太守“醉”是为了些什么?(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24分)1.给画线的字注音(4分)怅恨()狐裘()棹小舟()郡县()骈死()夕岚()踌蹰()笞广()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社jì()qiāng()笛罗wán()云bìn()宫què()gōu ()火突wù()锦qīn()3.下面画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食或尽粟一石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乃立为王C. 胡不见我于王/ 才美不外见D. 扶苏以数谏故/ 车六七百乘,卒数万人4.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字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比至陈/ 其两膝相比者/ 比肩继踵B. 执策而临久/ 策之不以其道/ 策勋十二转C. 若为佣耕/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D. 上使外将兵/ 项燕为楚将/ 陈胜自产为将军5.下面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当的一项是()(2分)A.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B. 晓镜/ 但愁/ 云鬓改,夜吟/ 应觉/ 月光寒。
C. 今诚/ 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 扶苏、项燕。
D. 发闾左/ 滴戌渔阳/ 九百人。
6.默写填空:(6分)(1)《无题》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5)《与朱元思书》中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表达作者鄙弃名利思想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