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人类起源5大惊人猜测

人类起源5大惊人猜测

关于宇宙和生命的起源,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科学上好像也没有确定的结论。

本人没有特别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下面的内容可能有些看起来非常可笑,不过我的目的就是与大家分享我的想象力,所以能为大家带来几分钟的轻松就足以令我满意了。

在说我的幻想之前,先简单说一下目前被最多科学家接受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和关于生命起源的进化论。

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发生在大约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现在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所有物质均始自那次大爆炸(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这个理论的具体内容,但愿上面说的没有错的离谱)。

按照进化论,生命起源于一些构造复杂的大分子,好像是类似氨基酸之类的物质。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由这些物质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时间里进化来的。

在不违反上面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我对宇宙和宇宙中生命的状况有以下几种猜测(一个比一个大胆):1.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现象。

虽然宇宙中普遍存在生命现象,但由于宇宙极其巨大,而生命这种存在形式太过脆弱,所以不同星球之间的生命想要互相联络完全不可能。

这是一种比较令人绝望的情况,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命中注定无法在宇宙中找到同伴,也永远无从知晓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同伴。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存是没有保障的,随时可能因为意外而中止,比如小行星撞击和附近宇宙空间中出现超新星爆发等。

2.生命在宇宙中并非普遍存在,它只是在地球上偶然发生的一个特例。

乍一看这种猜测比上一种更加令人绝望,因为这更容易使人想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绝望。

但我说地球是特例却并不意味着宇宙是单调乏味的。

也许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种令人惊异的现象,而生命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种,而且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也许我们还可以与一些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的现象实现某种互相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与几千年前人类萌芽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比较相像。

3.生命普遍存在,而且可以实现互相沟通。

人类进化史中的古人类起源问题

人类进化史中的古人类起源问题

人类进化史中的古人类起源问题人类进化史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备受关注。

人类起源的探讨涉及到古人类的研究,如何从古人类找到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人类进化史中的古人类起源问题,并探讨一些相关的观点。

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万年前的非洲。

在这个阶段,最早的古人类形态出现,他们身上具有部分人类特征,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的祖先。

古人类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阶段,研究古人类起源问题是了解人类进化史的重要途径。

对于古人类起源问题,有多种学说和观点。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人类和其他现代灵长类动物有着共同的祖先。

他认为,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逐渐发展成现代人类。

达尔文的观点为后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成为人类进化史研究的基础。

除了达尔文的观点,还有其他一些学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例如,狩猎学说认为,人类的特殊适应能力来源于早期人类通过狩猎采集活动的演化。

认知革命学说则强调了人类智力的突然进化,将人类起源的关键事件归因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这些学说对于古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

古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索离不开对化石和考古遗址的研究。

通过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类的外貌、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形态等信息。

此外,通过发现和研究古人类使用的工具和遗址,科学家们也能够揭示出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这些研究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古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的本质和进化过程非常重要。

通过探索古人类起源问题,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还可以深入探讨人类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古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古人类起源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古人类的起源地点和时间尚未完全确定,科学家们对于古人类物种的分类和进化关系也存在争议。

人类起源的十大谜题

人类起源的十大谜题

人类起源的十大谜题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虽然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答,但是仍有许多未经解决的谜题。

接下来,将介绍人类起源的十大谜题。

一、人类祖先的起源虽然我们知道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过去,但我们并不能清楚地描绘出人类的祖先是怎么出现的。

科学家们认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人类祖先可能是猴猩或者某种早期哺乳动物。

二、人类的原发性语言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但是我们不知道语言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人类的原发性语言是什么样的。

三、人类是如何变得智能的?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我们拥有高度发达的智力。

所以,人类的智能是如何演化的是人类起源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人类为何有“右利手”?据统计,全球 90% 的人是右利手,但关于为什么人类的手是右利的这个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解释。

五、人类完成从四肢走直立我们现在可以直立行走,但人类完成从四肢走直立的过程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这一转变可能是出于觅食需要或者从事其他工作所致。

六、人类头骨变小人类头骨变小是演化的进程之一,但是这一进程的原因尚不明确。

有人认为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导致的,也有人认为是头盖骨形态的改变所致。

七、人类皮肤的颜色变化人类皮肤的颜色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但是科学家们还不知道人类的皮肤颜色是如何进化的。

八、夜视能力的退化许多夜行动物有非常强的夜视能力,而现代人类则很少有夜视能力。

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出于不夜城和电力的影响。

九、人类的寿命延长人类的寿命一直在变长,但是人类寿命延长的原因尚不清楚。

一些科学家认为是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改进,而另一些则认为是由于改善饮食、卫生条件和生活方式所致。

十、自然选择是否还在继续?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或被改造的选择机制。

但在现代社会,人类已经失去了自然环境的选择机制。

因此,自然选择是否还在继续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有科学家认为,以人类为例,现在的选择机制已经变成了“文化选择”。

初二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B.人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C.人是由女娲用泥捏出来的D.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答案】D【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2.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四肢行走转为双足行走【答案】D【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中的关键一步是直立行走,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

3.“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约300万年前,它不可能具有的本领是()A.下地生活B.直立行走C.使用树枝、石块等工具D.语言能力【答案】D【解析】据考古发现“露西”的盆骨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比较粗壮,这些特点都说明“露西”可以直立行走,也说明“露西”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所以不可能具有语言,故选D。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含答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含答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A.能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C.能制造简单工具D.能用火【答案】B【解析】【分析】人猿分界线:是否可以直立行走。

【详解】据考古发现“露西”的盆骨的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的股骨比较粗壮。

这些特点都说明“露西”可以直立行走。

也说明“露西”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

【点睛】区分人与猿的标准是否可以直立行走。

2.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劳动在人类的进化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使森林古猿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C.语言的产生是森林古猿与人类分界的重要标志D.从森林古猿到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了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自然条件: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自身的变化:由于环境改变与自身形态结构变化,他们一代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逐渐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变得灵巧;创造和使用:随着制造的工具越来越来复杂,并且使用了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详解】在地面生活的古猿,因为没有尖牙利爪进行攻击和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只能使用折断的树枝、破碎的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

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只能用后肢行走,而将上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

所以,劳动在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A正确;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中,是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一部分古猿从树栖到陆地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的,B正确;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是森林古猿于人类分别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C错误;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原因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是环境对森林古猿进行了选择,D正确。

人类的起源之谜

人类的起源之谜

人类的起源之谜人类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困惑的话题。

虽然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现,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信息,但与之相关的谜题和疑问依然存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的起源之谜,并试图解开其中的一些迷雾。

从化石学的角度来看,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证据表明,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

在坎布里亚纪时期,有一个物种叫做奥斯特拉利皮特克斯(Australopithecus)出现了,它们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之一。

然而,这只是一个片段,还不能完全揭示人类起源的全貌。

在人类起源的进化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

其中之一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分离。

据科学家的研究,大约6000万年前,在非洲大陆上,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共同生活。

但由于各种原因,人类开始独立演化,最终成为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完全不同的物种。

当然,与人类起源有关的重要发现还包括支撑人类进化理论的基因和分子证据。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关于人类进化的信息。

例如,人类基因组中有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不同的部分,这些差异很可能是人类与其他物种分离时所发生的突变。

除了基因研究,考古学也为揭示人类起源的谜题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通过在世界各地的考古遗址发现的工具和人类遗骨,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人类进化的时间和过程。

例如,在非洲的奥尔松遗址和亚洲的尼昂亚洲穴居人遗址发现的化石和工具,揭示了人类起源的一些细节。

尽管已经有了这些发现,但对于人类起源的谜题来说,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解答。

例如,科学家们还在努力寻找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什么物种,以及他们是如何与现代人类发生关联的。

此外,尽管近年来基因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但我们对于人类基因组中某些部分的功能和意义仍知之甚少。

此外,人类起源的谜题还涉及到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人类不仅通过进化逐渐变得智慧和有创造力,还发展出了社会组织、语言、工具和文化等独特的特征。

然而,关于这些特征如何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5.2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讲义-5.2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济南版

初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考点梳理人类的起源一、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观点“人类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小时候就会问爸爸妈妈的问题,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

1. 自然发生说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

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虫,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

生物可以从它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

腐草生萤腐肉生蛆2. 神创论由于古代人类对生命的猜测和对自然的敬畏,衍生出无数的神话故事。

他们相信各种生物是神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

女娲造人上帝创世3. 进化论19世纪,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此,曾经流行于世的神创论受到了猛烈冲击。

达尔文物种起源4. 外星起源说等关于人类起源,还有很多猜想。

一些科学家发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并认为这一发现支持了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独特理论。

目前,不少科学家已把它作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种可能来对待。

不同的假说可信度如何,取决于有多少的证据支持。

二、现代类人猿为解开人类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

它们虽然能下地,但是不能真正直立行走,手也远不如人类灵巧,大脑和智力还远逊于人类。

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特殊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人类的进化一、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地质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距今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的大裂谷。

当时的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

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人类是外来物种的几个证据

人类是外来物种的几个证据

人类是外来物种的几个证据摘要:1.人类起源的争议2.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的不适应3.人类在地球上的扩散速度4.人类与外星生命的联系5.人类起源的未解之谜正文:人类起源的争议:长久以来,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有些人认为人类是地球上的本土生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人类是来自外太空的生物。

这种争议源于一些学者对人类起源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证据,这些证据似乎表明人类并非地球上的本土生物。

人类与地球生态环境的不适应: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其在地球上的生存方式与其他生物有着很大的不同。

人类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征都与其他生物有很大的差异,这使得人类在地球上显得如此特殊。

此外,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令人质疑。

例如,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的扩散速度:另一个令人质疑人类起源的证据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扩散速度。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扩散速度非常快,似乎不符合地球本土生物的演化速度。

这种快速扩散的现象让人联想到人类可能是来自外太空的生物,他们在某个时间点被带到地球,然后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

人类与外星生命的联系: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许多潜在的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这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星球上真的存在生命,那么人类是否可能是这些星球上的生命形式之一呢?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因素,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人类起源的未解之谜:虽然目前人类起源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无论是人类是地球本土生物,还是来自外太空的生物,我们都将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一、人猿分离的时间过去一百多年的研究中,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类进化的实物证据,推动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

对人猿分离时间的问题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古人类学界提出的人类起源理论认为,人和猿分离至少在1400万年以前,最早的人科成员是腊玛古猿,是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

此后由腊玛古猿演化成南方古猿,再经过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而进化成现代人。

腊玛古猿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刘易斯在印度发现,之后,非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化石发现。

然而随着有关学科的发展,这一认识正在受到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人们对腊玛古猿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西瓦古猿的化石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人类学家对腊玛古猿是否人科的最早成员及是否在人的进化系统中表示了怀疑,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就是其代表。

他们的结论否定了传统上的认为腊玛古猿是人科最早成员的认识,人类的历史也比原来所设想的大大缩短了。

由于对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存在争议,目前为止能够确认的最早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400-100万年,其中有一段时间是和人属成员共存的。

南方古猿最早是1924年澳大利亚学者达特在南非汤恩发现的,是一个6岁儿童的头骨化石。

最初的发现并未被学术界接受,直到50年代才被确认属于人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有新的南方古猿化石被发现。

1994年,英国古人类学家李基等人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附近找到了一些极其珍贵的人科化石。

这些化石的年代在距今390-420万年之间,早于已知的南方古猿化石。

从人猿分离直到人属出现的漫长时期是人类起源中的过渡时期,介于人类的古猿祖先和完全形成的人之间。

谈到完全形成的人,就不能不涉及到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的问题。

关于人和猿的界限曾有过“界河说”和“直立说”。

前者是以脑量是否达到750毫升作为区别人和猿的“界河”,达到的即为人,达不到的即为猿;后者则以能否直立行走作为区分人猿的标准,能直立的是人,不能直立的是猿。

这些认识显然是机械和片面的。

在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中,远古人类在经历了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阶段后,开始了有意识地制造工具。

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才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飞跃。

至此,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我国古人类学者将这一过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二、人猿的联系与区别目前流行的是类人猿假说。

古人类学家从比较解剖学角度分析出人与现代类人猿(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之间的几百个共同之处,同时也是人科与类人猿科和其它动物的不同之点,说明人与现代类人猿存在着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联系主要有:从外表看,猿类躯干与人相似,是半垂直的,下肢可以暂时站起来甚至行走,脸上没有或很少有毛,也没有尾巴。

鼻子、眼睛、耳朵等器官的位置与人接近。

手掌纹路相似,有32颗牙齿。

和人一样,猿的面部可做出各种表情,会哭会笑,会表现喜怒哀乐,有相当强的记忆力,能发出并理解同类的多种声音。

从身体结构看,猿类骨盆结构与猴子相比,与人更相似,尾椎渐渐消失,锁骨发达,肋骨有12-13对。

人的胎儿最初也有13对肋骨,后来最后一对消失,才成为12对。

生理特征上,母猿有月经,且一胎只生一只幼猿,胎儿发育期为八九个月,和人十分接近。

刚出生的幼猿比成年的猿更像人。

此外,猿类的寿命也超过一般动物,可以达到几十年。

生物化学证明,血缘相距很远的动物,其血液性质也不同,血液性质相近的动物,血缘相对也会比较近。

而猿类的血液和人一样,血型相应地分成A、B、O、AB等血型。

猿类染色体的位置和形态也与人相近,它们像人一样会得伤风感冒、霍乱、梅毒、伤寒等,症状也相似。

在猿的消化道中,有时会和人体内一样有相似的寄生虫。

这些情况说明,猿类确实有不少和人类相接近的地方,如果二者不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很难解释二者之间的这种相似性。

但是猿类毕竟不是人类,在生物的进化层次上,它们比人类差了一个等级,二者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首先,猿手和人手不同,猿基本上是臂行动物,生活在丛林中,依靠臂力在树丛中跳来跃去,因此上肢发达,比下肢长得多,与人正好相反。

猿类大拇指很短,不能和其他四指相对握。

虽能靠手在树枝间灵活地来去,却不如人的手灵活,后者可以抓握各种东西,并且可以进行包括书写在内的各种复杂活动。

其次,猿类脚趾长,大脚趾可和其他四趾分开并拿东西。

由于长期生活在树上,猿的脚主要不是用来支持身体重量,脚底扁平,不能长时间直立。

人类的脚则不同,大脚趾和其他四趾并排,有脚弓,以便于行走。

复次,人的下肢长而上肢短,腿几乎占了人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大腿肌肉发达,便于行走。

猿类正好相反,下肢短而上肢长。

行走时需要用力摆动双臂以保持平衡,所以很难进行长距离的跋涉。

人类的脊柱相对比较直,既可以减轻行路过程中对大脑的震动,而且有助于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

再次是语言。

人的语言词汇非常丰富,句法结构复杂,可以表达各种抽象与具体的概念,是人类相互交流的基本工具。

猿类则只能发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声音,目的也主要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至于其他动物,交流方式就更加原始了,主要依靠身体的动作或身体散发的气味。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是人脑和猿脑之间的差别。

人脑比猿脑先进之处,不仅在于人的脑容量大大超过猿类,更在于人脑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有高度发达的思考能力,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进行加工,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再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人类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他们居住的世界,有进行选择的能力。

白蚁固然会建造结构复杂的土丘,在其内部创造适合它们自己生存的气候,但它们的技能不过如此,它们不会也不可能拿着那堆泥土去做别的事情。

人类则不同,可以用同样的泥土,做出五花八门的东西来。

人类为了秋天的收成,在春天播种;或为了来年的收成,在前一年的秋天劳动;甚至为了子孙的需要,栽下需要十几年才能取得收成的果树。

不仅如此,对于同一块土地,人类可以根据环境和需要,在那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或把那块土地用于建房之类的非生产性用途。

此外,人类是所有现代生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更加合群,只能生活在社会或群体中。

一方面,人,特别是现代人,几乎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另一方面,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猿类虽然也是群居动物,但如果它单独生活的话,没有人会认为它奇怪。

如果离开了其他的猿,它同样可以维持生存。

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问题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强调指出:“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如果说达尔文将人类从上帝的手中解放出来,归还于动物界,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则又把人类从动物界区别出来,使人们看清了人作为劳动者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界过程中的特殊的新生命的本质。

“劳动创造人”这个命题的主要内容是:古猿下到地面后,为了生存,手越来越多地使用天然工具以获取食物和抵御敌害,而脚则经常用于走路,最后直立行走。

这样,“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又使其它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

在劳动中,社会成员必须经常地交流思想以加强合作,这种需要使猿的喉头及口部器官发生变化,导致语言的产生。

在语言和劳动的推动下,猿的脑髓又发展为人的脑髓。

因此,劳动是古猿转变到人的决定因素。

然而,根据现代科学成果,在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不能绝对化、简单化。

第一,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从生物学上看,“劳动创造人”的命题包含着如下观点:动物的需要和主观努力可以使器官发生变化;经常使用的器官能够得到发展,不使用的器官则要退化,即用进废退;在后天环境中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环境的变化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通过获得性遗传形成新的物种。

显然,上述观点正是法国学者拉马克学说的基本内容。

然而,现代生物学已经否定了拉马克的学说,因此,“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也就失去了其生物学根据。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什么是遗传物质。

根据拉马克的观点,生物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性状通过繁殖而遗传给子代,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就是遗传物质。

“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认为,直立行走、手经常使用而获得的灵活性、器官的种种变化都是世代相传的遗传物质。

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中存在着一种遗传因子,它控制着生物的性状;相对的遗传因子,控制着相对的性状;性状本身是不能遗传的,不是遗传物质;能够遗传的只是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才是遗传物质。

比起性状本身能够遗传的获得性遗传理论来,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成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东西,因此,当时孟德尔定律并不为人们所接受。

直到1900年,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才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

从此,生物学从外部形态的宏观研究发展到细胞层次上的研究。

1909年,人们将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称为基因,基因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那么,基因又是什么呢?1944年,艾弗里等人证明,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就是决定生物性状并世代相传的遗传物质。

1953年,沃克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物学从细胞层次发展到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现在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绝大部分生物遗传信息以核苷酸的不同排列次序编码在DNA分子上,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就是由DNA中特定的核苷酸顺序所决定的。

遗传基因,实际上就是DNA分子中的一个片段,物种间的差异,根本上是由一些基因的差异及基因的表达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的。

其次我们有必要知道物种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是一个物种,古猿是另一个物种。

从古猿发展到人,实际上是一个新物种如何形成的问题。

在拉马克看来,环境变化了,生物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异来适应新的环境;变异就是适应。

通过获得性遗传,这些变异逐渐积累,最后成为新物种。

拉马克学说的著名例子就是长胫鹿的起源:长胫鹿的祖先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努力伸长头胫和前肢,于是头胫和前肢因不断使用而日益发达,并将此性状代代相传,终于变成现在的长胫鹿。

在“劳动创造人”的命题中,也是认为古猿为适应环境而不得不劳动,从而导致直立行走、手脚分工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发展为人。

随着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否定了拉马克的学说。

达尔文认为,在同一种生物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变异,有些变异对生存有利,有些变异则对生存有害。

在生存斗争中,有利的变异能够生存下去并遗传给后代,不利的变异则无法生存,被自然淘汰。

这就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通过自然选择,有利的变异逐渐积累,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