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肺部检查(王葆青)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肺癌合并空洞时需与结核空洞、肺脓 肿及肺曲菌球病鉴别。
五、继发性肺肿瘤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低热)、 盗汗、咳嗽、气急、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胸 痛咯血。
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三 、 肺结核
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包括原发综合 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 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 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透视
方法简单 多体位、 动态观察
不易发现 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 记录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度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 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中等密度圆形或 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 CT呈中等偏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 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 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的类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 ② 小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演讲稿

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演讲稿

特发性肺纤维化_演讲稿第1张大家好!我今天要介绍的主题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第2张我们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引言流行病学病理改变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第3张我们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自然病程与预后第4张下面介绍引言。

第5张这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它的组织学和(或)胸部HRCT特征表现为UIP,病因不清,好发于老年人。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注意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身体健康,关爱老年人。

第6张下面介绍流行病学。

第7张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在美国,IPF的患病率和年发病率分别是(14~42.7)/10万人口和(6.8~16.3)/10万人口。

但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流行病学资料,不过临床实践中发现,近年来IPF病例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8张下面介绍病理改变。

第9张它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也就是UIP。

这种病理改变在肺部组织中表现为斑片状分布,主要影响胸膜下外周肺腺泡或小叶。

在低倍镜下,病变表现得时相不一,有纤维化、蜂窝状改变、间质性炎症和正常肺组织并存。

此外,还会出现致密的纤维瘢痕区和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灶。

这些病理改变会导致肺部功能逐渐下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健康。

第10张下面介绍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11张但是,吸烟和环境暴露被认为是一些危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吸烟指数超过20包年,那么患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

此外,病毒感染也可能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但具体作用还不清楚。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吸烟和环境暴露的控制,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病毒感染,以预防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

第12张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肺部疾病,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虽然有一些家族性病例的报道提示它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但还没有特定的遗传异常被证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肺部并发症
包括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可通 过胸部CT检查进行评估。
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胸部CT检查 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肺动脉高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合并肺动脉 高压,胸部CT检查可评估肺动脉直径 和管壁改变。
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与肺功能检查的关系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01 02
定义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 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 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
03
影响
COP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
有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 查评价指标
气道壁增厚
气道壁增厚定义
气道壁增厚是指气道壁的结构性改变,包括平滑肌增生、黏液腺肥大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
气道壁增厚分级
根据气道壁增厚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增厚。
气道壁增厚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气道壁增厚程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增厚越明显,病情越严重。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 量患者的肺活量、呼气流量等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呼吸 功能状况。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肺功能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 ,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胸部物理治疗-肺部廓清技术

胸部物理治疗-肺部廓清技术
个性化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3
联合治疗
将肺部廓清技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形成综合治疗体系,提高治 疗效果。
肺部廓清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康复治疗
01
肺部廓清技术可以应用于康复治疗领域,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肺部廓清技术的科学依据
黏液纤毛清除机制
肺部存在黏液纤毛清除机 制,通过黏液分泌和纤毛 摆动,将呼吸道内的异物 和分泌物排出体外。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 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 稳定,提高换气效率。
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是一种重要的防 御机制,通过咳嗽动作, 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和痰液 排出体外。
慢性病管理
02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慢性疾病,肺部廓清技术可以帮
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职业病防治
03
对于长期接触粉尘、有害气体等职业病患者,肺部廓清技术可
以帮助清除肺部有害物质,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对肺部廓清技术的未来展望和期待
创新发展
期待未来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肺部廓清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通过改善呼吸困难和呼吸功能, 肺部廓清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 地进行日常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
减少医疗依赖
对于长期卧床或呼吸道分泌物潴 留的患者,肺部廓清技术可以减 少对医疗护理的依赖,降低医疗 成本。
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呼吸困难和呼吸道阻塞等症状本身就 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的 情绪,而肺部廓清技术可以改善这些 症状,从而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肺部体格检查

肺部体格检查

肺部体格检查肺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肺部功能和疾病情况。

通过子细观察和听诊,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肺部病变的重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肺部体格检查的引言概述开始,分别介绍正文的五个部份,包括肺部观察、听诊、叩诊、触诊和其他辅助检查。

一、肺部观察1.1 胸廓形态观察:医生应子细观察患者的胸廓形态,包括胸廓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

异常的胸廓形态可能与肺部疾病相关,如肺气肿引起的桶状胸。

1.2 呼吸频率观察:医生应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

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提示肺部疾病,如呼吸难点引起的快速浅表呼吸。

1.3 皮肤观察:医生应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湿度。

苍白的皮肤可能与缺氧相关,而湿冷的皮肤可能与呼吸衰竭相关。

二、听诊2.1 呼吸音听诊:医生应用听诊器子细听取患者的呼吸音。

正常的呼吸音包括清晰的呼吸音和无明显的杂音。

异常的呼吸音可能与肺部疾病相关,如湿啰音提示肺部感染。

2.2 哮鸣音听诊:医生应子细听取患者的哮鸣音,哮鸣音是一种高音连续性呼吸音,常见于哮喘患者。

哮鸣音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2.3 磨擦音听诊:医生应子细听取患者的磨擦音,磨擦音是一种类似磨擦声的呼吸音,常见于胸膜炎患者。

磨擦音的位置和强度可以匡助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三、叩诊3.1 手法选择:医生应选择适当的叩诊手法,如直接叩诊和间接叩诊。

直接叩诊是直接用手指敲击胸壁,间接叩诊是用中指敲击另一根手指敲击胸壁。

3.2 音调观察:医生应观察叩诊时产生的音调。

正常的肺部叩诊音调为清音,异常的音调可能与肺实质病变或者积液有关,如浊音提示肺部实质病变。

3.3 边界确定:医生应通过叩诊确定肺部边界的位置。

正常的肺部边界为肺脏与胸壁之间的界线,异常的边界可能与肺部肿块或者积液有关。

四、触诊4.1 颈静脉触诊:医生应触诊患者的颈静脉,观察颈静脉的充盈情况。

颈静脉充盈度的改变可能与心力衰竭或者肺动脉高压有关。

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对比

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对比
【关键词】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 诊断;儿童肺炎
【中图分类号】R445.3;R5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1.05.010
MA Min-tao, XIE Qing, WANG Wen-li, LIU Wei-hua, ZHENG Xiao-ye*.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 Xi'an No.3 Hospital, Xi'an 710018,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胸部平片、肺部超 声、CT平扫在诊断儿 童肺炎中的价值对比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超声 科 (陕西 西安 710018) 马敏涛 谢 晴 王文利 刘韦华 郑小叶*
【摘要】目的 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 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 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 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 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 断效能。结果 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对儿 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最高, 为100%,其次为胸部平片,为91.80%,肺部超声 为86.89%,肺部超声对儿童肺炎的诊断误诊率为 13.11%;肺炎胸部平片多呈现片状致密影,密度 不均匀,边缘分界模糊。57例患者肺部超声出现多 重或融合B线,外观形态为彗星尾征或火箭征,支 气管壁出现增厚,局限性弱回声区,分界不清,内 部短线样的强回声;CT平扫可见肺部纹理增多、 增粗,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伴支气管血管束 增厚,1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肿大。结论 胸部平 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均能有效显示儿童肺 炎典型图像特征,CT平扫对儿童肺炎诊断符合率最 高,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ipf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ipf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ipf的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间质性肺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呈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体重下降等症状。

IPF的诊断是关键且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其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且缺乏特异性。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IPF的诊断方法逐渐得到完善,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检验来辅助诊断,如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准确的诊断对于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延缓病情恶化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IPF的诊断标准,介绍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及其优缺点,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IPF的诊断过程,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IPF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对IPF疾病背景和临床情况的概览,同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IPF的定义、症状以及诊断方法。

通过对IPF的定义进行梳理,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诊断依据。

另外,症状部分将介绍IPF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帮助读者更容易地了解疾病表现。

诊断方法部分将介绍目前常用的IPF诊断工具和流程,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确诊该疾病。

结论部分将总结IPF的诊断标准,并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此外,展望未来IPF诊断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对未来治疗和管理IPF疾病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探讨和介绍IPF的诊断标准。

通过了解IPF的定义、症状和诊断方法,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种疾病。

同时,通过总结IPF的诊断标准,强调IPF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展望未来IPF诊断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正文2.1 IPF的定义IPF的全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

胸部查体

胸部查体

正常形态: 前后径:横径 1: 1.5


桶状胸
二. 胸廓
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郅的胸廓 改变。 多见于儿童,它包括: •佝偻病串珠
•肋膈沟
•漏斗胸,鸡胸
漏斗胸
二. 胸廓
胸廓一侧变形 膨隆:胸水、气胸、肺气肿 平坦或下陷: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粘连和肥厚 胸廓局部隆起 心脏明显增大、心包大量积液、 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 肋软骨炎、肋骨骨折
二. 垂直线标志
• 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皱襞 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 腋中线:为自腋窝顶端于 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 垂直线。 • 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皱 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二. 垂直线标志
•肩胛线:为双臂下垂时通 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 行的垂直线。 • 后正中线:即脊柱中线。 为通过椎骨脊突,或沿脊 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脊柱棘突 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以第 七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为 胸椎的起点,常以此处作为计 数胸椎的标志。 肋脊角 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 角,为肾脏和输尿管上端所 在的区域。
二. 垂直线标志
前正中线(anterior midline) 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 正中的垂直线。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 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 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 直线。
二. 胸廓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形严重的 脊 柱前凸,后凸或侧凸均能导致胸部两侧不对称,肋间隙增宽或 变窄。常见于脊柱结核等。
胸廓的畸形
桶状胸
扁平胸
脊柱后凸 脊柱侧凸脊柱后凸来自脊柱畸形三、乳房
• 儿童和男子乳房 • 女性乳房 • 乳房检查注意事项: 视诊、触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廓、肺部检查中山医院呼吸内科王葆青(wang.baoqing@)•了解:体征发生机制•熟悉:体表标志•掌握:体检的基本手法、检查顺序、内容•掌握:正常参考值、体征的临床意义肺部体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准确•以人为本Part1胸部概述胸部: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

胸廓:由胸骨、肋骨和胸段脊柱组成。

肺部基本的物理检查法有哪些?胸部体格检查:视、触、叩、听•环境私密、温暖、光线充足•尽可能暴露全部胸廓•坐或卧位•按视、触、叩、听顺序进行•先检查前胸部及两侧胸部,再检查背部。

强调全面性,并需对比。

体表标志的临床应用举例?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胸部划线自然隐窝和解剖学区域肺和胸膜的界线骨骼标志(前胸部)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sternal angle, Louis 角)胸骨下角, 腹上角剑突肋骨(rib,12对)/ 浮肋 2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①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②气管分叉*胸骨角③心房上缘④上下纵隔交界⑤相当于第5胸椎水平骨骼标志(后胸部)肩胛骨(scapula)脊柱棘突肋脊角(costalspinal angle)骨骼标志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

相当于第8胸椎水平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计数胸椎的标志*肋骨的计数方式!①胸骨角②浮肋③肩胛下角④男性乳头胸部划线前胸侧胸后胸前正中线腋前线肩胛线锁骨中线腋后线(scapular line )(midclavicular line)腋中线后正中线胸骨线胸骨旁线肩胛线胸部自然隐窝和解剖区域腋窝胸骨上窝肩胛上区锁骨上窝肩胛区锁骨下窝肩胛下区肩胛间区*肺和胸膜的界限肺尖肺上界胸膜(脏层胸膜、肺外侧界壁层胸膜、肺内侧界肋膈窦)肺下界叶间肺界666锁骨中线处达第6肋间隙肺下界腋中线处达第8肋间隙肩胛线处达第10肋骨水平前胸部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处叶间肺界后正中线T3(水平裂)腋后线第4肋胸骨右缘第3肋间隙(斜裂)第6肋与肋软骨连接处T3T33肋间6肋4肋Part2胸壁、胸廓与乳房•胸壁•胸廓•乳房胸壁检查•视诊(INSPECTION)胸廓形态:是否对称?局部畸形?前后径与左右径?(1:1.5)胸廓皮肤:颜色、皮疹、静脉显露与否(血流方向)•触诊(PALPATION)水肿、皮下气肿、压痛(胸骨、肋骨、组织、神经)、肋间隙胸壁(chest wall)•静脉: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上腔静脉阻塞时,下腔静脉阻塞时,胸壁•皮下气肿subcutaneous emphysema①肺、气管或胸膜受损后,气体自病变部位逸出,积存于皮下所致。

②偶见于局部产气杆菌感染而发生。

捻发音、捻发感或握雪感胸壁•胸壁压痛: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肋骨骨折骨髓异常增生者,常有胸骨压痛和叩击痛胸壁•肋间隙:吸气时肋间隙回缩提示呼吸道阻塞。

肋间隙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肺气肿;此外,胸壁肿瘤、主动脉瘤或婴儿和儿童心脏明显肿大者。

胸廓成年人胸廓前后径:左右径为1:1.5,前后径较左右径为短,呈椭圆形。

小儿、老年人胸廓前后径略小于或等于左右径,呈圆柱形。

胸廓外形异常•扁平胸(flat chest)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桶状胸(barrel chest)胸廓前后径增加见于:严重肺气肿老年矮胖体型•佝偻病胸(rachitic chest)佝偻病串珠肋膈沟(Harrison’s groove)漏斗胸(furnnel chest)鸡胸(pigeon chest)胸廓外形异常•胸廓一侧变形大量胸腔积液一侧膨隆多见于气胸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肺不张一侧平坦或下陷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胸廓局部隆起心脏明显肿大、心包积液、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等。

肋软骨炎、肋骨骨折•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脊柱前突、后突或侧突。

乳房(breast)•上界--第2或第3肋骨•下界--第6或第7肋骨•内界--胸骨缘•外界--腋前线正常儿童及男子乳房一般不明显,乳头位置大约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

正常女性乳房在青春期逐渐增大。

乳房视诊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

检查早期乳房皮肤回缩时,应请患者接受各种能使前胸肌收缩乳房悬韧带拉紧的上肢动作。

如双手上举超过头部,或相互推压双手掌面或双手推压两侧髋部等。

视诊内容•对称性•表观情况(皮肤色泽、浅表血管、有无溃疡、色素沉着和疤痕)•乳头(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倒置或内翻,有无分泌物)•皮肤回缩(skin retraction)•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红肿、包块、溃疡、瘘管和瘢痕)乳房触诊触诊乳房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

当仰卧位检查时,可垫以小枕头抬高肩部使乳房能较对称地位于胸壁上。

健侧患侧左侧乳房:由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方向右侧乳房:由外上象限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着重注意乳房有无红肿、热痛和包块•硬度和弹性•压痛•包块:部位、大小、外形、硬度、压痛、活动度腋窝、锁骨上窝及颈部淋巴结乳房常见病变•急性乳腺炎:红、肿、热、痛,硬结包块,全身中毒症状,哺乳期妇女,亦见于青年女性和男子乳房常见病变•乳腺肿瘤恶性:多为单发与皮肤组织粘连,局部皮肤呈桔皮样乳头常回缩无炎症表现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晚期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良性:质软,界限清楚并有一定活动度胸壁、胸廓检查内容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胸廓的异常、乳房的视诊和触诊。

Part3肺部检查•肺部检查一般通过以下四种手段:视诊触诊叩诊听诊视诊•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运动•藉膈和肋间肌的收缩和松弛来完成。

胸廓运动带动肺的扩张和收缩。

吸气--主动运动,呼气--被动运动•节律通过中枢神经和神经反射调节实现。

PaCO2、PaO2、P H、牵张反射、意识呼吸运动类型腹式呼吸:以膈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

见于正常男性和儿童。

胸式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

见于女性。

呼吸运动影响因素•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肺或胸膜疾病如肺炎、重症肺结核和胸膜炎等。

胸壁疾病如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等。

•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腹腔情况呼吸运动•呼吸道上部分阻塞(气管阻塞,如气管肿瘤)--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症(three depressions sign)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下呼吸道阻塞(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阻力增加肋间隙膨隆呼吸运动•Litten现象(膈波影)光源置于被检查者的头侧或足侧,检查者位于光源的正对面或侧面,视线平上腹部,当吸气时可见一条狭窄的阴影,自腋前线第7肋间向第10肋间移动,呼气时该阴影自下而上回归原位。

此系膈随呼吸上下移动之故。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过速(tachypnea):呼吸频率>24次/分,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

•呼吸过缓(bradypnea):呼吸频率<12次/分,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呼吸深度的变化:呼吸浅快、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深、快)•注意代偿、调节机制•每分钟通气量=频率潮气量呼吸节律•潮式呼吸(Cheyne-Stokes呼吸)浅慢深快浅慢呼吸暂停•间停呼吸(Biots呼吸)有规律呼吸停止有规律呼吸呼吸节律•抑制性呼吸: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地突然受到抑制•叹息样呼吸: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

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病因和特点类型特点病因呼吸停止呼吸消失呼吸停止毕氏呼吸Biot’s规则呼吸后长周期呼吸停止,重复颅内高压、大脑损害、药物引起呼吸抑制潮式呼吸Cheyne-Stokes不规则呼吸呈周期性呼吸频率和幅度逐渐增加和减少以致呼吸停止相交替出现大脑损害、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心衰Kussmaul呼吸呼吸深快代谢性酸中毒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胸廓扩张度(thoracic expansion)呼吸时的胸廓动度。

检查者两手置于胸廓下方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而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嘱患者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的动度是否一致。

语音震颤(触觉语颤)(vocal fremitus,tactile fremitus)原理: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

检查方法: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到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

语音震颤影响因素•管腔通畅•胸壁传导情况•管腔至胸壁距离•发音强弱、音调高低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4.胸膜高度增厚粘连5.胸壁皮下气肿语音震颤(触觉语颤)•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语音震颤增强1.肺泡内炎症浸润,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塞等。

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等。

语音震颤(触觉语颤)胸膜摩擦感(pleural friction fremitus)•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故称为胸膜摩擦感。

最明显部位:胸廓的下前侧部。

•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触及,咳嗽后不消失。

叩诊的注意事项?叩诊•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直接叩诊法叩诊时板指应平贴于肋间隙并与肋骨平行。

•影响叩诊音的因素•叩诊音的分类清音(resonance ):正常肺的叩诊音。

过清音(hyperresonance ):常见于肺气肿患者。

鼓音(tympany ):正常人可于左胸下侧方叩得。

浊音(dullness ):肺部含气量减少或有炎症浸润渗出实变时。

实音(flatness ):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正常叩诊音•正常胸部叩诊音Traube’s鼓音区•肺界的叩诊(1)肺上界:自斜方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向外,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

向内,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内侧终点。

Kronig峡,正常为5~6cm。

正常叩诊音(2)肺前界(3)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线第10肋。

(4)肺下界移动度:6-8cm平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最低点:深吸气后屏气,向下叩诊,清音浊音最高点:深呼气后屏气,向下叩诊,清音浊音或:深呼气后屏气,由下向上叩诊,浊音清音病理情况下的临床意义!•肺下界移动度减弱–肺组织弹性减弱/消失–肺组织萎缩–肺组织炎症和水肿•肺下界移动度消失–大量积液、积气–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胸部异常叩诊音•肺部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肺内不含气的占位病变以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叩诊均为浊音或实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