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淀内以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小作坊生产和旅游 也为主,生产模式都比较粗放。为了提高渔业产量, 不惜以污染水体为代价,投入大量饵料。
淀外产业以羽绒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耗水 多、耗能大,对水和空气有污染,处于产业链底端。
白洋淀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最深处也不过 3 m,水量自我 调节能力较弱。在丰水年或 汛期,水多得盛不住,水位超出海拔 9 m, 水就要溢 出;枯水年入淀水量又不足,有干淀的危险,同时地 形特点 造成白洋淀水域的水面蒸发量很大,白洋淀 的自然蒸发量每年在 1 000 mm以上,湖面若无自然 补给,每天因蒸发降低 1 cm左右。根据专家 测算, 只要两年不补水,白洋淀就会干淀。因此要保持白 洋淀的水位 及水域面积必须采用小水常补”长效而 完善的补水机制。大流量、水量 的短时间补水对于 白洋淀流域的长期治理作用不大。
保护措施
(3)开展水质污染的环境治理工程。 减轻水污染负荷,搞好上游污染点源治理工程和农业面 源污染的治理工程,减少水体污染,保证入淀水质清洁。尤 其是加强对府河和白洋淀周边企业的污水治理。
(4)开展淀内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对淀内生态功能退化的区域,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工程, 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为丰富多样的水生动、植物、珍稀鸟 禽的其它鸟类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严禁毁坏莲藕、芦苇 等水生植物,严禁过度捕捞和非法狩猎活动。严禁围淀造田, 对影响和破坏湿地生境的农田要退耕还淀。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 现状与治理保护
汇报人:李文星
目录
CONTENTS
1 白洋淀简介 2 白洋淀现状 3 白洋淀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4 白洋淀的治理和保护
白洋淀简介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 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 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 潴龙河、唐河、府河等八 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是 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 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 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 淀。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王雪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白洋淀地理条件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浅析白洋淀生态意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白洋 淀位置 不是 固定 的 , 面积 范 围也 有变 化 , 是 一个
1 白洋 淀 概 况 与 成 因
白洋淀 位 于河 北省 中部 、 雄 安新 区中心地 带 、 大 清 河水 系 中下 游 , 直接 汇入 白洋 淀 的河 流 有 大 清 河
淀 区 面积 3 6 6 k m 。
‘ 华北之肾’ 之称 , 不仅 是 我 国重 要 的淡 水 水 产 品 生
产 基地 之一 , 也 是 海河 流 域 大 清 河 水 系 中重 要 的 蓄 水 枢纽 , 承 担着 缓 洪 、 滞 涝 和 蓄 水 灌 溉 的 重要 任 务 , 同时对 调节 气候 、 补 充 地下水 、 维 护河 北平 原 的生 态 平 衡有 着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但 近 年来 , 受 全 球 气候
关 于 白洋淀 的成 因有 多 种 , 有 人认 为是 断 裂构 造 湖盆 ( 郭敬 辉 , 1 9 3 5 ; 邵 时雄 , 1 9 8 5 ) , 有 的认 为是 凹 陷湖盆 ( 易 明初 , 1 9 9 1 ) , 赵 英 时等 ( 1 9 9 8 ) 认 为 是古滨 海 洼地 , 朱 宣清 等 ( 1 9 9 4 ) 认 为是 人 为湖泊 , 王 洪道等 ( 1 9 8 4 ) 、 王会 昌( 1 9 8 3 ) 、 邹 逸麟 ( 1 9 9 3 ) 、 王 苏 民等 ( 1 9 9 8 ) 、 吴忱 等 ( 1 9 9 8 a ) 均认 为是 河流差 别 堆积 形成 的湖盆 , 此 种成 因是 多数 学者认 可 的成 因 。 白洋淀 是 在 中全 新世 华北 平原 中、 东 部湖 泊 、 沼 泽、 洼 地 的基 础 上 , 由晚全 新 世 永 定 河 、 滹 沱 河河 流 冲洪积 扇 的挟持 和古 河道 高地 的分 割而形 成 的扇 间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
—
3 5 0. . —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1 O期
李云 虎, 刘秉 良.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J ] .江 苏农业科学, 2 0 1 3, 4 1 ( 1 0 ) : 3 5 0— 3 5 3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
李 云虎 ,刘秉 良
1 . 1 . 1 生态环境脆弱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 , 地势低洼 , 生
态 环 境 十 分 脆弱 。 由于 白洋 淀 上游 的 山区 丘 陵地 带 森 林 植 被
破坏严重 , 水土流失面积居高不下 , 且有逐年增长 的趋势 , 影 响了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历代人为破坏及大强度的 开发 , 加剧了生态环境 的退化 , 湿地生态系统被大大破坏 , 自
(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河北石家庄 0 5 0 0 2 4 )
摘要 : 分析 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在确定 了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的基 础上 , 根据现状对 白洋淀湿 地划分 了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分区 , 提 出了相应 的保护设 想 , 对重点 开发 利用 的资源分别 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 要求 , 最 后提 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
业生态环境 问题突出 , 农药 、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及随意性 的农 灌, 使 白洋淀的水 质进一步恶化 ; 淀区群众传统的生活习惯根 深蒂固 , 生活垃圾 随意丢弃现象严重 , 3 9个纯水村 1 0万人 口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白洋淀地处中国北方平原,是一个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大型湖泊湿地。
它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北方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白洋淀的环境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白洋淀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状况分析1. 水质污染:白洋淀地区农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的加剧。
各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2. 生态破坏:过度的采砂、过度的渔业捕捞和过度的沿湖农业耕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湿地湖泊的退化和湿地生物的减少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3. 水资源利用不当:白洋淀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一些地区存在着水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4. 空气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白洋淀周边的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也增加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 水质污染问题:加强废水治理,推广农田和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强监督管理。
2. 生态破坏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限制采砂、渔业和农业扩张的规模,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调配。
4. 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四、合作与建议为了解决白洋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白洋淀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度。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在中国河北省境内,有着一个独具特色的湿地——白洋淀。
白洋淀地处太行山脉西麓,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片湿地被誉为“北方的江南”,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大量的动植物栖息繁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对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展开了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白洋淀湿地内不同的生境环境进行调查。
湖泊、湿地、沼泽、水田等不同类型的生境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我们穿行于湿地间,观察记录每一处生境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在湖泊中,我们发现了多种珍稀水禽,如黑颈鹤、白琵鹭等;在湿地中,莲藕、香蒲等水生植物繁茂生长,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不同的生境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进行了对湿地内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白洋淀湿地内栖息着大量的动植物,它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湿地内有着数百种不同的鸟类、昆虫、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物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维持着湿地生态平衡的稳定。
种类繁多的水生昆虫是湿地的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湿地食物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类群的多样性也为鸟类提供了各种丰富的食物资源。
湿地内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是白洋淀湿地的一大特点,也是其生态系统的魅力所在。
最后,我们还对湿地内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保护研究。
在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如斑头雁、东方白鹳等。
这些物种在湿地内的栖息地遭受到了破坏和威胁,它们的生存状况异常艰难。
基于对这些物种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方案,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湿地,拥有着独特而美丽的生态景观。
我们的调查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白洋淀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探析赵敬如(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白洋淀湿地有“华北之肾”的称号,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近年来白洋淀湿地显现出了生态退化的趋势,生态修复工作正在开展但成效不稳固。
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角度全面评估白洋淀湿地的基本情况、生态修复工作开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
关键词:生态修复;白洋淀湿地;解决路径Abstract:The Baiyangdian Wetland has the title of n Kidney of North China"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water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However,in recent years,Baiyangdian wetland shows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work is also being carried out but little effect.Therefor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system wholeness,the basic situation of Baiyangdian wet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On this basis,the problems that will be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 proposed,and the solutions a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ecological restoration;Baiyangdian Wetland;solutions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21(2021)02-0064-031引言白洋淀湿地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湿地之一,坐落于河北省中部,区域面积约为3600kn*,有“华北之肾”的称号。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显露生机

中国环境报/2010年/5月/3日/第008版
生态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显露生机
曹培锋周迎久
本报讯为保障白洋淀持续适宜的水位,近年来,水利部、河北省、保定市积极探索白洋淀流域内补水与跨流域补水相结合的长效补水机制,使白洋淀摆脱缺水干淀的困境。
自1997年以来,已先后多次引水济淀,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性保护。
河北省安新县县委书记肖占乐近日告诉记者,为保障生态环境,白洋淀景区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河底清淤及主航道毛石护坡工程,投资近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加快淘汰燃油机船步伐,累计淘汰燃油机船100多艘;为改善湿地环境,白洋淀景区还将淀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区域,分别进行禽鸟保护、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
据悉,随着自2009年开始的第三次“引黄济淀”生态补水工程的完成,白洋淀的水位由补水前的7.03米上升到目前的7.53米,收水约为1亿立方米,核心区的水质已经达到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绝迹多年的菱角、芡实、白花菜等多种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也已重现,一度大量死亡的野生鱼类也在快速恢复和繁殖,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
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王雪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
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白洋淀地理条件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
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近年来一直绝迹的马口鱼、棒花鱼、鳜鱼又重现白洋淀,鱼类已由2000年的11科18种增加到17科34种。
一些绝迹多年的水禽水鸟又回到了芦苇丛,鸟类已由1992年
的52种恢复到180种。
濒临灭绝的一些水生植物也得到了恢复,长势良好。
白洋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种群逐渐恢复。
3 白洋淀湿地存在问题
白洋淀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因而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价值,开发与利用白洋淀湿地资源,可以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也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目前,白洋淀湿地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如下方面的主要问题:
3.1 围垦造田,缺乏湿地保护意识
人们曾一度盲目开垦、围湖造田,占用天然湿地,这直接导致了白洋淀天然湿地面积锐减,湿地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恶化,比如风蚀加重、土地局部沙化、盐渍化、水旱灾次数增多等。
3.2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淀区淤积
白洋淀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仅为16%,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造成淀内库容缩小、河道淤积变浅、土壤肥力下降,并直接影响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20世纪80年代入淀水的含沙量最高时达到7.4kg/m3。
白洋淀淀区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561平方公里,锐减至目前的366平方公里。
在汇入白洋淀的河流中,影
响最大的是潴龙河、唐河和白沟引河。
三条河洪水期间挟带大量泥沙人淀,占全年入淀沙量的95%,是淀内泥沙的主要来源,主要造成入淀河口淤积严重。
近年来,随着太行山区和首都周围绿化等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局部环境明显改善。
但由于工程造林计划任务小,投入少,致使白洋淀上游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3.3水资源匮乏,入淀河流多数断流
目前,九条入淀河流中,除拒马河、漕河、孝义河、瀑河仅在部分季节有水,其余河流基本长期断流。
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不具备多年调节能力,淀区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很大,在丰水年或汛期往往大量弃水,枯水年入淀水量又得不到补充,多次面临干淀的危胁。
3.4淀区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水资源不足和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的影响,白洋淀缓慢退化萎缩,
水域面积减少,水质受到污
染。
白洋淀是流域内所有地
表径流的总汇处,所以白洋
淀水体的水质呈明显的地域
变化特性。
府河入淀口及县
城附近污染最严重,人口密集的村庄周围水域次之,其它人类生活影响较小的水域水质良好。
受府河污水影响,北何庄、安新桥、大张庄一带水质最差,为重污染和严重污染,主要污染物氨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总磷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水域。
3.5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严重威胁着白洋淀湿地的存在,随着水资源市场化的不断进展而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为: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心生态、环境用水;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等。
4 白洋淀湿地保护措施
4.1 完善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湿地立法。
广泛地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与人类的关系。
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议尽快制定《湿地法》,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以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2 生态补水为发挥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提供保障。
建立长期稳定的补水机制,维持发挥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所需的正常水量,防止淀区萎缩。
4.3 加强白洋淀自身污染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控制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加强燃油机船管理,严格控制燃油机船数量,限定航行路线。
同时,在水区村开展生活垃圾治理,同时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行为,保护淀区资源。
4.4 加大对白洋淀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
白洋淀湿地保护是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建议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对白洋淀湿地保护开发的财政投入,建立专项基金,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全面推动白洋淀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
5 结束语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白洋淀湿地保护工作,对维护华北地区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2011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