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北省白洋淀周围环境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白洋淀措施

白洋淀措施

白洋淀措施引言白洋淀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的生态旅游区,白洋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白洋淀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白洋淀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措施的效果。

措施一:水污染治理白洋淀地区由于城市化和农业活动的发展,水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改善白洋淀的水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

建立了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白洋淀周边的城乡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白洋淀的污染。

其次,政府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模式。

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会对白洋淀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通过提供补贴和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水环境的负荷。

这些措施的效果是显著的。

经过几年的实施,白洋淀的水质指标持续改善,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也有所提高。

措施二:湿地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的湿地是其特有的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蓄积和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的湿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政府划定了湿地保护区,并对其进行了封地保护。

湿地保护区内的开发活动受到限制,严禁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政府还组织了湿地保护队伍,加强巡查和监管工作,以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政府积极推进湿地的修复工作。

通过人工种植湿地植被和引进湿地动植物等方式,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政府还对湿地进行了工程改造,修复了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白洋淀的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湿地植被的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进展顺利。

一些湿地动物和植物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王雪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白洋淀地理条件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游

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游

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游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国河北省廊坊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之一。

公园占地广阔,景色秀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和欣赏自然景观。

下面将为您介绍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与魅力。

一、自然生态环境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于白洋淀生态保护区,公园内有广阔的湖泊、沼泽、河流和湿地草原等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

公园保护了大量珍稀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如天鹅、鸿雁、鲤鱼等。

在公园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各种飞禽走兽,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二、丰富多样的景观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以其多样化的景观而闻名。

这里有青山绿水,美丽的湖泊和波光粼粼的河流。

游客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湖泊,欣赏湿地间独特的美景;或者选择徒步穿行在湿地草原上,感受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无论是仰望蓝天白云,还是沉醉在湿地上泛舟的快感,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三、体验湿地文化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还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向游客展示湿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湿地农耕体验,了解湿地的农田文化;还可以参观湿地博物馆,了解湿地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在公园内,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湿地美食,体验湿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休闲娱乐设施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休闲娱乐设施。

公园内有漂流、划船、钓鱼等水上项目,让游客尽情享受水上活动的乐趣。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露营区、野餐区和儿童游乐区等场所,适合全家人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五、交通便利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前往公园。

从廊坊市区出发,乘坐公交车或者租车前往公园,大约需要30分钟的车程。

此外,公园还提供停车场,方便自驾游的游客。

六、注意事项在游览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时,游客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尊重自然环境,保持公园的整洁和安静。

其次,遵守公园的规定,不随意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

最后,注意安全,遵循导游或工作人员的指示,确保游览过程的安全。

总结:廊坊白洋淀国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浅析白洋淀生态意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浅析白洋淀生态意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根 据 河 北省 地 理 科 学研 究 所 对 白洋 淀 的研 究 ,
白洋 淀位置 不是 固定 的 , 面积 范 围也 有变 化 , 是 一个
1 白洋 淀 概 况 与 成 因
白洋淀 位 于河 北省 中部 、 雄 安新 区中心地 带 、 大 清 河水 系 中下 游 , 直接 汇入 白洋 淀 的河 流 有 大 清 河
淀 区 面积 3 6 6 k m 。
‘ 华北之肾’ 之称 , 不仅 是 我 国重 要 的淡 水 水 产 品 生
产 基地 之一 , 也 是 海河 流 域 大 清 河 水 系 中重 要 的 蓄 水 枢纽 , 承 担着 缓 洪 、 滞 涝 和 蓄 水 灌 溉 的 重要 任 务 , 同时对 调节 气候 、 补 充 地下水 、 维 护河 北平 原 的生 态 平 衡有 着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但 近 年来 , 受 全 球 气候
关 于 白洋淀 的成 因有 多 种 , 有 人认 为是 断 裂构 造 湖盆 ( 郭敬 辉 , 1 9 3 5 ; 邵 时雄 , 1 9 8 5 ) , 有 的认 为是 凹 陷湖盆 ( 易 明初 , 1 9 9 1 ) , 赵 英 时等 ( 1 9 9 8 ) 认 为 是古滨 海 洼地 , 朱 宣清 等 ( 1 9 9 4 ) 认 为是 人 为湖泊 , 王 洪道等 ( 1 9 8 4 ) 、 王会 昌( 1 9 8 3 ) 、 邹 逸麟 ( 1 9 9 3 ) 、 王 苏 民等 ( 1 9 9 8 ) 、 吴忱 等 ( 1 9 9 8 a ) 均认 为是 河流差 别 堆积 形成 的湖盆 , 此 种成 因是 多数 学者认 可 的成 因 。 白洋淀 是 在 中全 新世 华北 平原 中、 东 部湖 泊 、 沼 泽、 洼 地 的基 础 上 , 由晚全 新 世 永 定 河 、 滹 沱 河河 流 冲洪积 扇 的挟持 和古 河道 高地 的分 割而形 成 的扇 间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白洋淀,位于河北省涿州市、易县和安新县交界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赋予了白洋淀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本文将从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功能和景观美化四个方面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

一、水环境净化白洋淀作为天然湖泊,承载着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净化功能。

湖泊水体在流经土地、植被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过程中,能够自然净化水体,去除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持水质清洁。

白洋淀湿地在水环境净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的水资源,维护着生态平衡。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白洋淀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湖泊、湿地、植被等不同生态系统相互交错,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通过对白洋淀湿地内不同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效果,为保护濒危物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三、碳汇功能湿地是重要的碳汇,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堆积,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

白洋淀湿地内丰富的植被和湖泊水体,为碳汇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评估白洋淀湿地的碳汇功能,有助于了解湿地对气候变化的缓冲作用,为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景观美化白洋淀湿地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景观美化作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白洋淀湿地景观美化效果的评估,可以为景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保护好白洋淀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评估,发现并解决湿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ppt课件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ppt课件

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 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 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 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 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 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 西湖”之誉。
白洋淀现状
1、白洋淀严重缺水现状
白洋淀像一个又大又浅的“盘子”,淀底海拔7—9米, 库容量小,且渗透和蒸发量大。它的水位观测点设在淀内 的十方院,当此地水位低于6.5米时,白洋淀大部分地方 已干涸见底,因此白洋淀的干淀水位是6.5米。汛限水位 是8.0—8.3米,高于这个水位时,防汛部门将视水情雨情 有计划地开闸放水。
2、白洋淀污染严重现状
白洋淀水质长期处于Ⅳ类以下,鱼类品种由1958年的54 种下降到了30种,据保定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去年6月白 洋淀8个常规国控监测点中,有4个是Ⅲ类水质、3个是Ⅳ类 水质、1个是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是COD、高锰酸盐、总磷、 氨氮。主要污染源:一是上游河流污染太重。二是淀区生产 生活功能太强。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 现状与治理保护
汇报人:李文星
目录
CONTENTS
1 白洋淀简介 2 白洋淀现状 3 白洋淀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4 白洋淀的治理和保护
白洋淀简介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 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 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 潴龙河、唐河、府河等八 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是 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 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 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 淀。
4.产业低端
淀内以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小作坊生产和旅游 也为主,生产模式都比较粗放。为了提高渔业产量, 不惜以污染水体为代价,投入大量饵料。
淀外产业以羽绒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耗水 多、耗能大,对水和空气有污染,处于产业链底端。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白洋淀地处中国北方平原,是一个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大型湖泊湿地。

它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北方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白洋淀的环境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白洋淀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状况分析1. 水质污染:白洋淀地区农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的加剧。

各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2. 生态破坏:过度的采砂、过度的渔业捕捞和过度的沿湖农业耕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湿地湖泊的退化和湿地生物的减少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3. 水资源利用不当:白洋淀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一些地区存在着水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4. 空气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白洋淀周边的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也增加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 水质污染问题:加强废水治理,推广农田和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强监督管理。

2. 生态破坏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限制采砂、渔业和农业扩张的规模,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调配。

4. 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四、合作与建议为了解决白洋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白洋淀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度。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关于白洋淀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

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

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而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素有“华北明珠”之称。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

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变化尤其是过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白洋淀面临着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环境功能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对此,保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采取生态补水、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开展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恢复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及淀区水质明显好转,特别是市区府河水质从多年来的劣五类达到一般城市景观用水要求,白洋淀淀区中心区域出现三类水质。

一是加大补水力度。

自2006年以来,除了从安格庄水库、王快水库开闸放水实施“引清济淀”工程外,还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水利部同意,先后三次对白洋淀实施跨流域的“引黄济淀”工程,截止2009年入淀水量共达3.5亿立方米,白洋淀的水位已由补水前的7.03米水位升到目前的7.53米。

二是实施大水系建设。

为彻底解决市区及白洋淀多年以来为水所困的局面,打造“天蓝、气爽、水碧”的宜居城市,有效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从2008年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规划投资三十多亿元启动了大水系建设,共分为水源工程、两库连通工程、雨污分流工程、黄花沟及防洪堤整治等四大工程。

目前,作为水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白洋淀补水渠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已于去年全部竣工,做到了2009年国庆节前清水入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的城市;王快-西大洋水库两库连通工程和黄花沟及防洪堤综合整治正在抓紧实施,将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灾害学》论文姓名吕树林班级10级环工一班学号***********日期2012.04.09有关河北省白洋淀周围环境的分析报告摘要:淀区涉及保定、沧州两个地级市的4县1市,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

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南距石家庄189公时,北距北京162公里,东距天津155公里,是京津冀腹地。

淀区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曾是共产党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亦是河北省一个美丽的风景区。

但白洋淀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使得淀内的美好风光也变得恶化。

究其原因依旧是人类的污染破坏,游客乱丢弃垃圾,周围生活与工业的污染,到处可以闻到恶臭,见到漫天漫地的蚊虫,真的使游客们望而却步。

关键词:河北;白洋淀;环境正文:白洋淀是我故乡的一个风景名胜,其有着优美的景色和地面,历史悠久而且意义重大,以下先介绍一下其具体地理环境情况。

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

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

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

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上游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

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地可耕而食,形成九河入淀之势。

以后人们看到淀水“汪洋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对白洋淀的形成还有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将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猛然惊醒,这一惊非同小可,随身宝镜落入人间,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3块,形成现在的143个淀泊。

白洋淀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石代,淀区的西部、南部(今安新县的留村、梁庄)就有人类活动生自。

春秋、战国时期,淀区分属于燕、赵统辖,以易水长城(今安新县北堤)为界,南葛城(今安州镇)属赵、北浑泥城(今安新镇)归燕,故今日淀区有“燕南赵北”之说。

也正是这横跨燕赵的活土,以其特有地理风光,政治、军事地位,为历代所重视,令骚客咏叹。

宋代,六宅使何承矩在淀区筑堤贮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线。

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御辽。

元代大儒刘因任教于淀区三台、安州。

清代康熙皇帝在淀区端村、圈头、赵北口、郭里口兴建行宫,先后40次来淀区游览围猎。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曾在白洋淀指挥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战役,给这古老的淀区又增添了新的光彩。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夏共产党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

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

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

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淀区为题材。

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

淀区涉及保定、沧州两个地级市的4县1市,占安新县总面积的85%。

安新县境内水区人口10万人,36个村四面环水,芦苇年产值4000多万元,是水区人民主要生活来源,鱼类16科54种,最高产量800多万公斤。

以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著称。

其中,元鱼和桂花鱼中外闻名,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开展旅游业以来接待中外游客300余万人次。

每年7月23日举办“中国白洋淀荷花节”。

面对如此美丽的湖畔,但也没有逃脱被污染的厄运。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存档的资料表明,从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白洋淀上游保定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污水通过河道直接排入白洋淀,再加上随着气候的变化入淀河流的水量锐减,使得白洋淀受到了严重污染。

白洋淀淀区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便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保定市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通过府河直接排入白洋淀,造成白洋淀的污染和水质的恶化;二是近年来连续的干旱少雨和工农业用水的大大增加,使得白洋淀上游的多条河流干涸,无水注入白洋淀。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只能更多的抽取地下水,只是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很多地方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进一步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这样的恶性循环,使过去条条河流皆淌水、村村坑塘有蓄水的自然景观不复存在;三是白洋淀的自然污染源对淀内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森林、草场等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淀区,还有淀区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对白洋淀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根据近几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普遍认为白洋淀主要受到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污染因子以化学需氧量度量最为合适,以化学需氧量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监测结果是白洋淀超过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的水域面积占总水域的12%,超过国家地面水标准四类的水域面积占20%,达到国家三类的水域面积只占55%。

白洋淀区域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保定市区,周边一些县也有一些。

保定市区的重点污染源有六家,它们的污水排放量为每天6.7万吨,占保定市区工业污水总排放量的39%,其主要有机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每天排放总量达到46吨,占到保定市区总量的77%。

近年来,白洋淀的水量严重不足,曾多次干涸,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干涸一次,六十年代三次,七十年代五次,八十年代七次,特别是1983至1988年连续五年干淀。

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淀的频率也城增大趋势,干淀的原因除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水量增大和白洋淀的上游兴修了一些蓄水工程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

白洋淀的深度不大,整体呈浅碟子形状,占地面积虽然不小但库容量不大,所以调节水能力较差。

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反差很大,有时连年干旱,有时却暴雨成灾。

干旱时白洋淀无水可进,干涸是必然;在丰水时期和汛期,由于白洋淀的蓄水量有限,也不能大量蓄水,所以很难在丰水期和干旱期实现“以丰补枯”的调配。

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白洋淀及其上游河道的淤积日益严重,再加上气候干旱,降雨量大减以及上游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使白洋淀的入淀水量锐减,生态的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致使白洋淀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洋淀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不复存在。

根据《白洋淀水污染与控制研究报告》一书提供的数据显示,白洋淀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受到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浮游藻类有129属减少到92属,但藻类个体数量大幅度增加,比未受到污染时增加了96%。

浮游动物也受到了影响,由原来的38个物种减少到了24个物种,其中轮虫由原来的64种减少到了49种,菱角类由原来的29种减少到了23种。

鱼类受白洋淀污染的影响更大。

据统计,在白洋淀未受到污染时其鱼类有16科54种,经济鱼类种以鲤科为主,鲶科、鳅科等次之,当时调查发现鱼类仅存12科35种。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昔日美丽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呈现的是正在加重的态势。

当然问题的出现,也就会相应的去解决。

白洋淀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提出最早始于1974年,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对白洋淀的环境污染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接着国务院下达了“工厂根治、淀污分割、截蓄灌溉、化害为利”的治理方针。

保定市的25个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24公里的排污管道建设,总库容量达1350万立方米的唐河污水库建设等项目陆续列入国家投资计划,总投资共3000万元,限期三年完成,以上可谓白洋淀环境污染治理的第一阶段。

其第二阶段是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的。

重点是对12家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总投资计划为3000万元,资金来源采取“水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即由污染企业自筹资金解决自身的污染问题。

之后又提出了一套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场建设、城市污水综合利用、粉煤灰污水处理工程、白洋淀污染防治、白洋淀补水方案、白洋淀生态防护林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方案总投资计划为10亿元。

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方面,主要针对重点污染源做起,即保定市第一造纸厂、军队造纸厂、保定钞票纸厂、保定化纤厂、保定化工二厂和望都县造纸厂,它们是污染白洋淀的大户,这六家主要工业污染源污水排放量为每天6.7万吨,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每天排放量为46吨。

同时,保定热电厂排放的粉煤灰通过管道输送至粉煤灰贮厂,经工业性试验,证明其对工业污水中的污染物有较强的过滤和吸附作用,该污水处理工程是在利用粉煤灰处理每日排放3万吨污水的工业试验基础上进行完善,使其处理污水能力达到每天5万吨的规模,是保定化纤厂等几家的工业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处理,进粉煤灰场的污水化学需氧量为400mg/L左右,经粉煤灰处理后下降至100mg/L上下,总投资需450万元。

等等。

结论:通过政府每一项的严格控制和治理,彻底调整保定市以及影响白洋淀水质的一些重点县的产业结构,坚决把那些排放污水量大和污染严重的产业拿下来,大力发展排水量小、污染轻、无污染的企业。

同时也解决的补水问题,使得本流域补水得到了保证,白洋淀的生态可以说是有很大的提高的,上流污染基本得到治理,自然景色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观。

但要保护好我们美丽的文化遗产,优美的风景点,保护好白洋淀的自然风光,只靠政府是不够的,只有百姓认真反思,从自己做起来保护她,我们才会有一个真正的“华北明珠”。

参考文献:[1]保定市环境监测站,白洋淀监测结果统计资料,保定,保定市环保局内部资料,1989:1-4[2]河北省白洋淀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白洋淀污染综合治理方案,1992.6:5-32[3]章申,白洋淀区域水污染控制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47-57[4]姜海,白洋淀区域环境问题研究,[J],天津,天津大学,2003.0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