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五《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

3、探讨《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战役和策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4、引导学生理解《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熟悉《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理解书中所展现的智慧和谋略。

2、难点(1)对复杂人物形象的全面把握和评价。

(2)探讨作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国演义》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背景、情节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情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精彩章节,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或讲述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如“桃园三结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介绍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他是施耐庵的学生。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

2、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创作是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渴望英雄,希望有能够拯救天下的人物出现。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为罗贯中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主要内容概述《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四)人物形象分析1、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他以仁德闻名,善于招揽人才,有着兴复汉室的远大抱负。

但有时也显得过于优柔寡断。

2、关羽关羽为人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但他也有骄傲自大的缺点,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人教版完美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 人教版完美版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人教版完美

一、教学目标
-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 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 研究分析《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场景和片段
-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背景介绍
- 介绍《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 分析《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和影响
2. 作者简介
- 了解罗贯中的生平和成就
- 探讨罗贯中为何选择创作《三国演义》
3. 基本情节
- 简要概括《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巩固章节划分和主要事件
- 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阶段的意义和影响
4. 主要人物
- 列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并对其特点进行简要描述- 分析人物关系和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5. 重要场景和片段
- 选择《三国演义》中的若干重要场景和片段进行分析
- 引导学生理解场景和片段的意义,并进行深入讨论
三、教学方法
- 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 课堂演讲:学生自行选择和解读《三国演义》的场景和片段并进行演讲
- 分析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三国演义》进行分析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研究来评价
- 课堂演讲和解读:对学生的解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 阅读反思和分析: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分析报告来评价
五、教学资源
- 《三国演义》教材和导读教案
- 课堂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
- 学生个人阅读资料
以上是《三国演义》导读教案的完美版。

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名著。

初中语文必修五《三国演义》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必修五《三国演义》的教学计划
任务驱动法:布置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三国演义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和基本情节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三国演义》所反映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三 国演义》的文学 背景、故事梗概、 人物形象、主题 思想等
学情分析:初中 生的认知水平、 阅读习惯、兴趣 爱好等
初中语文必修五 《三国演义》的 教学计划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教学背景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05 教学过程设计 06 教学资源与评价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教学背景
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必修五《三国演义》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篇目之一 该篇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学习该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难点内容
难点1:学生对 三国时期的历史 背景和文化背景 不够了解
难点2:部分学 生难以理解《三 国演义》中的文 学手法和修辞技 巧
难点3:如何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国演义》中 的人物形象和主 题思想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导读与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4.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与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二、文本导读与分析(30分钟)1. 教师借助教材或其他资源,逐章节导读《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剧情;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4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2.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角色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特点;3. 各小组依次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4.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演员发挥角色特点,加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四、文本解读与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或描写,请学生分析、解读,并进行讨论;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创作角色对话、解读文本或描述故事情节;3. 学生互相分享并互评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学生需要继续阅读、思考和分析《三国演义》;2. 鼓励学生展示对于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

教学名著《三国演义》:教案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背景、历史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运用文献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撰写读后感、论文等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尊重文化多样性,认识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人文素养。

3. 学生能够从小说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导入与概述1. 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成书背景、历史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

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三国演义》第一回,了解故事的开端。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1. 学生分享《三国演义》第一回的阅读心得。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第三课时:故事情节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情节,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2.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汲取人生智慧。

第四课时:艺术特色分析1. 分析《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如白话文、成语典故等。

2. 探讨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场景描绘。

3.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的艺术美。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

2. 学生撰写读后感或论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1.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国演义》教案3篇

《三国演义》教案3篇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3篇《三国演义》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二.名著的影响: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

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五.鉴赏任务形象1.了解三绝是谁2.鉴赏曹操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

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欣赏关羽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交流1、了解诸葛亮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

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教案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教案2023

人教版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教案2023一、教案概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本教案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及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掌握《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形象及个性特点;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主题;5.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与文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重点1. 《三国演义》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个性特点;3. 《三国演义》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4.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主题分析;5. 历史与文学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和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3. 归纳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总结提炼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4. 比较法: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读和评价;5. 创造性写作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创作相关的短篇小说或评论。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导入和背景介绍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三国演义》的封面以及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好奇心;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第二课时:重要人物形象1. 刘备、关羽、张飞: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2. 曹操、袁绍、吕布: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这些人物形象,总结其个性特点。

第三课时: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1. 叙事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理清主线、支线以及各个情节之间的关系;2. 情节发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总结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分析其发展过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2)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

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三国》。

二、赏《三国演义》在三国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许多鲜活的面容,据统计此书中大约描写了1200多个人物,在这些众多的人物中,你认为谁是英雄?你最佩服谁?(一)数英雄人物还看三国(二)话说《三国演义》:由学生点击故事情节介绍:桃园三结义、捉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小霸王孙策、青梅煮酒论英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三国归晋(二)论英雄1、曹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位自称英雄的人物有哪些“英雄”的壮举呢?(1)、挟天子以令诸侯,想称霸天下,具有胸怀大志,最后终于统一了北方。

(2)、他主张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3)、他不但腹有良谋,能够礼贤下士,而且知人善用。

例如: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顾不上穿鞋,急忙光着脚迎出来。

(4)、他有豁达的胸襟。

例如赤壁惨败,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三次大笑,表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

(5)、其它:他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

“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

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导读名著
1、名著的形成
1)《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
生活在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
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名著的影响
1)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名著的价值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名著的欣赏
1)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惋惜之哭声
三哭大哭不已惭愧之哭
c)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
向众人谢罪。

d)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作业:
1)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六、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积累语文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