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介绍 (1)

合集下载

威宁县旅游简介

威宁县旅游简介

威宁旅游概况------威宁行政区划全称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西部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区,地处云、贵、川三省之交通咽喉要塞!全县总面积约为6295平方公里,是贵州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县城的海拔为2200米,县境内的海拔最高处为2897米,被地理学家称之为贵州屋脊.在这里居住着近百万辛劳耕耘的威宁各族人民,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县人口已达130万人,在全国来说也可以算得上人口大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44%.透过精确的卫星图像,可以测算到“街心花园”准确的经度以及纬度为104.1515",26.5251"。

威宁县旅游资源开发可划分为六个旅游功能区一、中心旅游区中心旅游区范围包括草海湖泊——湿地水域及其周边地区。

本区既是威宁县集高原湖泊——湿地山水风光、候—留鸟栖息地、历史文化遗存和多民族聚居地风俗民情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区,也是威宁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所在地。

兼具全县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县城)和高原湿地生态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以及历史文化体验功能。

1、县城旅游中心地亚区:主要景点(区):草海镇城区及(或)拟建的新城区。

凤山寺、玉皇阁、万寿宫(江西会馆)、涌珠泉等。

2、草海湿地——湖泊生态旅游亚区主要景点(区):草海湖泊——湿地水域及沿岸乡村。

阳关山、刘家巷(六孔桥古驿道)、簸箕湾等村落。

3、杨湾桥水库湖光山色——回族风俗民情亚区主要景点(区):杨湾桥水库及周边村落;杨湾桥清真寺等。

二、东部旅游区(重点旅游区)该区邻近中心旅游区,靠近326国道。

主景区位于盐仓、板底两乡范围内。

高原岩溶丘陵上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规模宏大的天然牧场风光和浓郁传统的彝族风俗民情是其旅游资源的主要特色。

该区是体验彝族风俗民情、开展草地生态旅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

主要景点(区):位于盐仓、板底两乡,面积数十万亩的百草坪天然草场;凉水沟畜牧良种(波尔山羊,美丽努绵羊,考力代)繁殖基地及丘陵——山地人工草场;幺站天然林——杜鹃花保护区、盐仓彝族向天坟、板底彝族村寨等。

威宁八大景点及介绍

威宁八大景点及介绍

威宁八大景点及介绍威宁是贵州省毕节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威宁县的八大景点。

一、威宁大峡谷威宁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北部,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野生动物保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峡谷中有许多壮观的景观,如天门洞、三清洞、龙门洞等,还有许多瀑布和溪流,如龙潭瀑布、神龙瀑布、龙潭溪等,让人流连忘返。

二、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和威宁县交界处。

瀑布高达77.8米,宽101米,气势磅礴,水流如悬崖倾泻,声势惊人,是观赏瀑布的绝佳地点。

三、翁贵温泉翁贵温泉位于威宁县的西北部,是一个集温泉、山水、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温泉水温度高达70℃,富含多种矿物质,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周围还有许多山水风光,如翁贵河、龙潭溪、百花谷等。

四、百花谷百花谷位于威宁县的西南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和花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谷内有许多花卉品种,如牡丹、玫瑰、海棠、芍药等,还有许多山水景观,如瀑布、峡谷、溪流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五、观音洞观音洞位于威宁县的东北部,是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洞内有许多佛教雕塑,如观音像、弥勒像、阿弥陀佛像等,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址,如佛教经幢、佛教经典等,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天龙山天龙山位于威宁县的中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和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山上有许多风景区,如天龙岩、天龙湖、天龙洞等,还有许多文化历史遗址,如天龙寺、天龙庄园等,让人感受到天龙山的神秘与魅力。

七、白果山白果山位于威宁县的南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和野生动物保护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山上有许多野生动物,如猴子、松鼠、兔子等,还有许多山水景观,如溪流、瀑布、峡谷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八、金钟山金钟山位于威宁县的西部,是一个以山水风光和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山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如金钟山寺、金钟山庄园等,还有许多山水景观,如瀑布、溪流、峡谷等,让人感受到金钟山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美丽。

我可爱的家乡威宁

我可爱的家乡威宁

• • • • •
威宁——一座美丽的高原古城。 这里的凤山最美丽! 这里的草海最清甜! 这里的《阿西里西》最动听! 这里的人儿最亲切!
威宁是我们可爱的家乡,这里的 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与我们息 息相关。热爱威宁,建设威宁,是 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热爱威宁, 建设威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为威宁美好的明天添砖加 瓦。
幽静清凉的凤山古寺
诗情画意的勺圃万亩草场
• 威宁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县,在这块神奇 的土地上,居住着10多个少数民族,你知 道哪几种少数民族的人数较多吗?你还知 道他们的民俗习惯吗? • 彝族 • 回族 • 苗族
• 彝族火把节的日期统一为农历的六月二十四。“火把节” 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人人 穿着自己心爱的礼服,高高兴兴。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 摆好宴席,把它敬神,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 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 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人们接过毕摩手里用蒿草扎成 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据说可以驱虫。效仿阿什嫫以 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 活动。小伙们举行赛马、摔跤、唱歌、斗牛、等活动。姑 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唱歌,跳舞。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 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 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 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 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 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2200米,县城因常年阳光明媚,被贵 州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夏无酷暑,是 理想的避暑胜地。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介(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介(精)

马摆大山位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乡境内,距县城 40公里,326国道从西北脚经过,交通便利。主峰海拔2763米,山顶平缓,东西宽 5.8公里,南北长7公里,面积约40平方公里。该山地处滇黔交界,隶属乌蒙山脉,是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冬季日照居威宁之首,风和日丽;夏天气候凉爽,绿草如茵。乌 蒙山脉在威宁史上曾为彝族土司乌撒家统治,而马摆大山一带属乌撒侄子马摆家的地 盘,故名叫“马摆大山”,这在古彝文献《彝族源流》等书籍中还能找到佐证。 马摆大山风光奇异独特,大山上集万亩草坪、高山流水、千亩杜鹃、千年“趴地 松”岩格新村等景观于一体,这里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并有“一山一湾, 一湾一滩”的奇景,溪流还汇成高海拔的“马摆天池”和众多瀑布。在大山的山腰、 峡谷间,是长年翠绿的树木,其中生八角树、江子树和野竹林,真可谓是“一座具有 复合型景观的高山大草原”。大山虽然山顶平缓,但山势陡峭,其山体庞大,巍峨雄 壮,因特殊的地域地貌,马摆大山的高山草原,代表了乌蒙山脉的一种有别于西藏、 新疆及内蒙的草原景色,被人称作“最后一片美丽得让人落泪的草原”。万亩草场在 大山上没有明显的脊梁,广博而空旷的原野,看上去同想象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北 方大草原完全一样。在南北长7公里,东宽5.8公里的山顶上铺满了软绵绵的、厚厚的、 各种各样野草,其间还夹杂着一些叫不上名的野花,夏秋绿草茵茵,草花盛开,富有 高山草原特色,诺大个平实且具有高低徐缓错落的天然草原,虽可以远望却一眼无法 穷尽,地势的起凸隐显令人难以预想和捉摸不透, 每走一小段,就会呈显出不同的一幅新画面来。
概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西大门,位于贵州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 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 境中部为平坦开阔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少数民族自 治县,属于毕节市管辖,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据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 23.1℅,三个主体少数民族彝族占8.9℅,回族8.2℅,苗族5.6℅.县人民政府驻草海 镇。 高原草场面积大,畜牧业发达。特产威宁荞酥,火腿,盛产黄梨和苹果,有美味的洋芋, 小粑粑,还有可口的正宗黔西羊肉粉。农收产品加工业发达。县城西边有美丽的草海,中河 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止。 森林面积18万公顷。有煤,石膏,铅、锌、铜等矿产资源。产玉米,马铃薯,小麦,水稻, 豆类,荞麦,甜菜。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过县境。名胜古迹有石门 坎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黑颈鹤草海保护区,凤山寺,百草坪,马摆大山等等。

威宁县民族风情

威宁县民族风情

威宁县民族风情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市辖县。

位于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

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1263816;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4.3%。

民族风情威宁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

各民族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组成了一个100多万人口的大家庭。

彝村、回屯、苗寨星罗棋布。

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苗族花山节,场景恢宏、气氛热烈。

摔跤、赛马、射弩、扭扁担、荡秋千等民族竞技活动丰富多彩。

彝族的大型歌舞组合阿西里西及弹月琴、唱对歌等,苗族的大型迁徒舞及芦笙舞,唱情歌、吹芦笙以及布依族的插秧歌,无不洋溢着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展示出迷人的民族风彩。

各民族迥异的生活习俗、婚丧礼仪、图腾崇拜、服饰装扮以及回族的挑花剪纸、苗族的蜡染编织、布依族的刺绣竹编等民族工艺,这一切犹如一个个精美的光环,焕发出神秘诱人的光彩,犹如一块缀满珠玑的轻柔酥软的纱幔,纱幔之中是一方神奇的土地。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

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彝族“撮泰吉”“撮泰吉”是彝语。

“撮”意是人,“泰”意是变化,“吉”意是游戏、玩耍、合在一起的意思是“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戏”,简称“变人戏”。

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人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以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

1祭祀。

由包头布把头顶缠成锥形,身上和四肢用白布缠紧以象征裸体;戴着面具,用类似罗圈腿的步伐,表示先人初学直立行走形态的一群演员表演。

开场时,在场地四角点燃灯笼,由惹嘎阿布发号施令,领着几个“撮泰”老人,手柱棍棒,踉踉跄跄,像从遥远的原始森林里走来,发出猿猴般的吼叫声。

威宁旅游景点

威宁旅游景点

威宁旅游景点威宁,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下是介绍威宁旅游景点的详细内容。

一、红枫湖风景区红枫湖风景区位于威宁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50公里,是一个以湖泊和红枫林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区。

这里是贵州省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湖泊面积达到了7.8平方公里。

湖泊周围的红枫林在秋季时变得格外美丽,成为了拍摄红叶的好地方。

除了红枫林,这里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景观,如梅花山、白云山、金龟山等。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湖面上的美景,或者乘船游览湖泊,感受湖光山色之美。

二、龙洞沟风景区龙洞沟风景区位于威宁县境内,距离县城约80公里,是一个以峡谷和瀑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区。

这里的峡谷深邃幽静,有着许多奇峰怪石和清澈的溪水。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龙洞沟瀑布群,这里有着数十处不同大小的瀑布,形态各异,有的如银带飞瀑,有的如珍珠串般的小瀑布,还有的如玉龙升天的壮观景象。

这里的瀑布群被誉为贵州省最美的瀑布之一。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峡谷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或者进行一些冒险活动,如攀岩、漂流等。

三、龙场古镇龙场古镇位于威宁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镇。

这里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木结构建筑为主,有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商铺。

古镇中最著名的景点是龙场古街,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商铺和店铺,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苗家菜肴和特色小吃。

此外,游客还可以参观古镇中的许多古迹,如龙场文庙、龙场古城墙等,感受到这个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四、毛儿盖风景区毛儿盖风景区位于威宁县东北部,距离县城约60公里,是一个以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区。

这里的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气候凉爽宜人,空气清新。

这里的主要景点是毛儿盖草原和毛儿盖森林公园,这里有着广阔的草甸和原始森林,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

此外,游客还可以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露营、骑马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威宁彝族苗族自治县演示汇报

威宁彝族苗族自治县演示汇报

经济状况
2009年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49.62 亿元,增长 14.24%; 完成财政总收入 5.018 亿元,同比增长 16.11%;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 18.8 亿元,增长 45.4%;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33.88 1 亿元,同比增长 26.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9 亿元,增长 24.57%。 城镇居 民可支配收入 10735 元, 同比增加 837 元,; 增长 8.46%; 农民人均纯收入 2553 元,同比增加 282 元, 增长 12.42%; 城镇失业 率控制在 4.3%以内。
是一种特色食品。先把切好的火腿、笋子、豆腐、 腌菜、葱姜蒜辣等用油炒好后,再将荞面合水赶 成皮,将炒好的馅子包进去,将小粑粑放进锅里, 圆放成几圈,锅底放点水,盖紧锅盖,不让漏气, 直到锅里水烧干、稍过片刻,小粑粑里面的油浸 了出来,锅底吱啦吱啦直响。
三、民族风情
撮泰吉节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剧 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
石”。“撮泰吉”为彝文
译音,意思为“变人戏”,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
五演出,以驱邪祟、迎吉
祥、祈丰收。
开斋节
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 “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 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 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
荞 酥
“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宁、赫章苦荞粑。”这是一句赞 美威宁传统名点—荞酥的古老民语。 威宁属高寒山区,盛产苦荞、甜荞,常以荞粑为主食。苦 荞味苦,但用苦荞粉精心制作的荞酥却甜美芳香,为众多 黔点中的姣姣者。 荞酥的出现至少已有 600多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 曾认奢香作义女,明初袭其夫蔼翠贵州宣慰使职。1368年, 朱元璋过生日,奢香进京贺寿,想用贵州特有的苦荞面做 一种寿糕送“父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情简介1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情简介1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情简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

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

2010年末总人口140.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

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

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粟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

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

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

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自2009年9月6日-7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我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务院扶贫办把我县作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来推进(简称“威宁试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海水体偏碱性(PH值为8.0),富容氧水 体,湖水透光性良好,利于浮游和水生植 物的生长,为底栖动物形成一个良好的生 存环境,为鸟 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食源
草海是黑颈鹤在中国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 鹤在10月中、下旬到达,3月中、下旬离去。
历史上,草海曾于1893、1958、1972年三度 遭到人为的影响,水面干涸,1981年贵州省 政府决定动工恢复草海,1982年蓄水2700万 立方米,恢复水面25平方公里,1985年建为 威宁草海综合自然保护区,以高原湿地生态 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 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候鸟保护、水生 养殖、旅游疗养三结合之地。
二.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 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
三.自然气候
三.自然气候
威宁县地处贵州省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 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0℃左右, 年均降水量89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00 小时,无霜期180天。
正月十五的扫寨即“扫火星”活动将整个撮泰吉演 。 出推向高潮,表演者走村串寨,扫除灾难和瘟疫, 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每到一家,他们都要坐 在火塘边念一段吉祥祝辞,并向主人索要鸡蛋和麻, 走时再从柴房四角扯一把草。之后来到寨边路口, 把三个鸡蛋埋入土中,点燃茅草,将其余鸡蛋煮熟 分食,口中念“火星走了,火星走了”
每年回历九月,进入斋月。每个成年穆斯林(回教 徒)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 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斋”才恢复正常饮食生活。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凡苗族聚居之村寨,不 论男女老幼,都穿着节日盛装,自带午餐;年轻 人带上芦笙和短笛,成群结队地到多年来约定俗 成的山坡上“耍花山”,也叫“赶花场”。届时, 将举行芦笙舞和穿衣、穿针、射弩、赛马、绩麻 等竞赛和表演。
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 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 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 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四.历史文化
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
春秋时为莫国之地。汉属犍为郡。唐置羁 縻宝州。元置乌撒路,后升为乌撒乌蒙宣 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 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 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乌撒府为 威宁府。1914年改府为县。1954年11月成 立民族自治县。
五.主要景区
威 宁 草 海
草海是一个由岩溶堰塞形成的淡水湖,常年积水, 清澈见底,湖中水草繁茂,故得名草海。登山俯 望草海,周围青松葱郁,湖山辉映,景色如画, 因而草海又称“松波湖”。草海,与青海湖、滇 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 “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 誉。
我的家乡:威宁县
小组成员:杨佳佳、李朓云、 陈祥仙、柏大鹏、 沈长艳、涂立波 齐思思、曾敏
概述
地理位置 自然气候 历史文化 主要景区 民族风情
一.概述
威宁县,全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贵州 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地区辖县。位 于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 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88.52万;其中彝、 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4.3%。
六.民族风情 1.彝族撮泰吉
2.回族开斋节 3.苗族花山节
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被称为“戏剧活化 石”。“撮泰吉”为彝文译音,意思为“变 人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 以驱邪祟、迎吉祥、祈丰收。撮泰吉表演主 要分为祭祀、耕作、喜庆、扫寨四个部分, 其中耕作是全戏的核心,主要反映彝族迁徙、 农耕、繁衍的历史。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海拔 2171.7米,覆盖面积保持在30平方公里以 上。区内有高等水生植物37种,其中海菜 花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鱼类10余种, 鸟类178种或亚种,其中27种为国家重点保 护动物,48种属中日候鸟协定保护鸟类, 并为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 一
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 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 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 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 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 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 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