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
(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宣传。 康有为撰写书籍,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新学伪经考》认为 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 古改制的改革家。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宣传伸民权、设议院,主张君主立宪 思想,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3.戊戌维新运动意义
➢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注:上图为“【历史地图】戊戌变法时期学堂、学会、 报馆分布交互动画”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一、戊戌维新运动
【合作探究】探究历史上是否发生了公车上书?
材料一 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 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 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 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
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
一、戊戌维新运动
选择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公车上书或百日维新”
注:上图为视频“【知识解析】公车上书”和【知识解析】“百日维新” 截图,如需使用,请插 入视频。
二、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
选择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公车上书或百日维新” 但由于回忆录包含记述者的主观意图,记忆有时也不够准确,因此有时记述的并非真实的历史。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5张PPT)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5张PPT)
——《上谕》,故宫博物院明清档 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义和团失败的原因:
中外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深渊
意 义
沉沦,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 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
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甲午战争引发一轮轮海啸
课程 标准
2011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 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最初是大刀会,……专以洋人,尤其是 传教士为对象,民众对洋人也有多年的积愤。外国传教士免不 了偏袒教徒,而教徒有的时候免不了仗洋人的势力欺侮平民。 民间许多带宗教性质的庙会敬神,信基督教的人不愿意合作。 这也引起教徒与非教徒的冲突。民间尚有种种谣言,说教士来 中国的目的不外挖取中国人的心眼以炼药丹,又一说教士窈取 婴孩脑髓……民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 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 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
二、挽救民族危亡斗争的过程 自上而下(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签订之前,康有为已经有了 这种使命感,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去研究学术.编写了《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托古改制---资产阶级局限性 资产阶级力量小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
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 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课件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甲午战败,瓜分狂潮,中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俄北瞰(kàn),英西睒(shǎn),法南 瞵(lín),日东眈(dān),处四强邻之中 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 者,尚十余国。辽、台茫茫,回变扰扰, 人心皇皇, 事势儳儳(chán), 不可终 日……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凡 百君子,岂能无沦胥(xū)非类之悲乎!
3、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具体原因: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 密的组织,变法操之过急,又把希望寄托于完全没有掌握是实权的皇帝身上
4、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 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三、八国联军侵华
1、经过: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 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6月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 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7月天津陷 落。
6月21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8月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出逃 途中发布“剿匪谕旨”,出卖义和团,并命李 鸿章与列强议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俄国还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列强洽商“东南互保” 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2: 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
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
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共23张PPT)

4、变法失 败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戊戌政 变康,有变为法、失梁败启超逃 亡海外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刘 光第、林旭、杨深 秀、康广仁
戊戌维新运动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
变法理论的自身缺陷——挑战传统,重塑孔子,托古改 制,跪着造反;
2、维新思潮
组织 学强会学 会 创办 报刊 《时务 报》
《国闻 报》
康有为:“观大地诸国,皆以变 法 而 强 …… 能 变 则 全 , 不 变 则 亡 ;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变 者 , 天 下 之 公 理 也 …… 变 亦 变 , 不变亦变。”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 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 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一家有一枚 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 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 均不饶放”。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
藩属:朝 鲜
日战争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

1895年,《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龙的挑战 “相互协商” 瓜分中国
甲午战败,中国该怎么走接下 来的路?
1、公车上 书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 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 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 者,尚十余国。辽台茫茫,回变 扰扰,人心皇皇,事势儳儳,不 可终日……海水沸腾,耳中梦中, 炮声轰轰,凡百君子,岂能无沦 胥非类之悲乎! 回看—中—国康,有列为加强《剧环京!伺师使强民学族会危序机》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8ppt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8ppt
为“百日维新”。
内容
作用
局限
政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有机会参与政权
经济 文教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办厂;创办 国家银行;鼓励商办铁路、矿业;举办邮 政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 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 化的传播
6、评价: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②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维新思想的传播起积极作用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走不通。
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了国人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 1895—1898年期间,特别是1897和1898两年,国人新办报刊达 94种……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 这些近代报刊的创办 A.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 推动了清政府的“新政”改革 C. 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 有助于启迪民智,扩大变法的基础
救亡之路在哪里?
“中国数年以前,仁人志土之所奔走所呼号,则日改革而已。比年外患
日益剧,内腐日益甚,民智程度亦渐增进,浸润于达哲之理想,逼迫于
世界之大势,于是咸知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其所谓变革云者,即英语
Revolution之义也。”
—— 梁启超《释革》
同盟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项目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共21张PPT)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共21张PPT)

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根本原因: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 利益;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06.10 西摩尔率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 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 (2)1900.06中旬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 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四三二一四 、、、、项 变练迁下解 法兵都诏决 成强定鼓办 天天天天法 下下下下: 之之之之 治势本气 。;;;
戊戌维新运动
3.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

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
【知识链接】 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重要事件。1900
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 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 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 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东南互保表现了 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 向。
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 帝党官僚身上。
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 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
【课堂探究】戊戌维新运动具有怎样的进步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 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 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 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 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 在中国的传播。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 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课件6: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6: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评价
性质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 起的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意义 ①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败因 ①守旧势力强大 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③没有严密的组织 ④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启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道路行不通
——引自1900年10月22日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四、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
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荷、比3国(共11国)
内容
项目
主要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 大臣百余人
清政府受制于列强,变成洋人的朝廷
赔款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 ,年息4厘 ,本息共计约9.82亿两
内容: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 维新”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 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 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 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 北京菜市口,这就是“戊戌六君子”)
▲ 康有为、梁启超的合照
史料阅读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 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 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 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 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 业已照允。仍电饬(chì)该全权大臣 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故宫博物院明 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C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Fra bibliotek谢谢观看!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优秀课件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PPT优秀课件
1、原因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直接原因:洋教势力猖獗,特别是德国抢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兴起?
(1)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垂危,中国人民 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只能挺身而出。 (3)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 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
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
平世”。
——《中国通史》
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 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改良之路受阻;清廷腐败日益暴露
刘光第:
吾属死,正气尽矣
戊戌年再看戊戌维新——价值探析
1895年,当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发动起义时,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 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仅隔了5年,当1900年他 再派郑士良到惠州发动起义时,“则鲜闻一般人之 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 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6、评价
材料一 则各国于此一役,知民气之不可辱;有此数功,则我国民精神可从此振刷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
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上层:维新变法
守旧派

表现

下层: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






争 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 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 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 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 等闲看。”
他们中间有一位师傅,是个脸色阴沉的高个子老头。 他带领一群团民径直向我们连冲过来。走在前头的小孩子 举着大旗,上面写着“义和团”三个大字。
月光照耀着这些丧失理智的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 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 倒了下去。
——《八国联军目击记》
思考:读完有什么感受?
愚昧性
皇帝废除了领皇家俸禄的闲差,这就威胁到了满族官员的利益……军队
改革则威胁到满洲的旗兵和绿营。攻击旧式科举制度更威胁到了所有获得功
名的人……损打害击了腐太败多则人几乎的影利响益到了全体官员。总之,皇帝的计划一展开,
他就发现整个统治基础都与他为敌。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பைடு நூலகம்
根本原因:守旧派势力远远超过维新派势力
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
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 能力培养》
思考: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义和团口号“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镇压 招抚
联合 围剿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 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 刀长矛,高喊“义和拳!红灯照!”向车站前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志气太锐,同志太孤,当此排者、
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维新派没能争取人民的支持,只是依靠没有——实康权广的仁光《绪戊帝戌六君子遗集》
康、梁照片
君主立宪制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 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 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 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 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思考: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
维新变法内容
作用
政 治
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知识分子有机 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 会参与政权 人特权
说说你对这一幕的感受?
“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 “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 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 总理书》
——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
思考: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 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 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 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政变所 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 新陈代谢》
展现了中“国故瓜人分民一不事畏,强实暴为的下牺策牲”精。神
——八国联军帅瓦德西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思考: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
惩办爱国官吏,禁止中国人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反帝
的工具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和经济的衰败 资本输出
第 18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日落紫禁城》
思考:诗歌中有怎样的情感?
历史意义:
一、爱国性:作为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的政 治改革,维新变法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二、进思步考性::维维新新变变法各法项为符何合失资产败阶?级需求
的改革主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 的进步意义。 三、启蒙性:推动近代中国思想上的解放,起 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变法过于激进,贪多求全,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经 济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 办厂;创办国家银行;鼓励商 办铁路、矿业;举办邮政
有利于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文 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 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 局
有利于先进科 学文化的传播
军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 增强国防力量
事 造军舰
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 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 同始!”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 “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华 制 华
拆毁炮台,由各国驻军
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设外务部,居六部之上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 府的控制
思考:《中辛国丑已条约完》全反沦应为了半列殖强民怎地样半的封侵建略社企会图?总结一
迷信
落后性
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爱国行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 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那些消极落后的 方面便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阻挠了列强瓜中分国中人民国“的含计有划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思考:维新变法为何失败?
1、为什么会出现义和团运动? 2、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爱国性:反帝救国斗争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局限性:盲目排外天,无无语法,冲地破焦封干建,思只想因束鬼缚子止住天。
天爷恼,仙爷烦,一同下山把道传。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
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