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的三大类型
生物农药的分类.doc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主要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它们产生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农药,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
一是植物源农药,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
如苦参碱、印楝素。
二是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活的细菌、真菌、病毒等。
如白僵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三是矿物源农药,主要原料为自然界的矿物质。
如矿物油、硫磺。
四是天敌生物农药,主要为自然界本身存在、同时对病虫害有防治效果的人工繁殖动物。
如松毛虫赤眼蜂、平腹小蜂。
五是生物化学农药,主要原料在生物体中已经存在,对病虫害没有直接毒性,通过调节、干扰作物或病虫害的生长发育起作用。
如芸苔素内酯、赤霉酸、诱虫烯。
六是蛋白或寡糖素类农药,使用后能诱导植物对病害产生抗性。
如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香菇多糖等。
七是农用抗生素类农药,主要原料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
如春雷霉素、宁南霉素、阿维菌素。
生物农药的分类就介绍到这里,考虑到矿物源农药对人畜毒性较低、对环境友好,把以矿物质为主要原料的农药也归属为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的分类农化新世纪编辑视点译者按:近年见到一些文章,内容涉及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界定,观点不一.窃以为国际上已取得的共识,应该作为我们的供鉴. 故将手头一本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编印书籍有关内容节译出供参阅. 其内容略显陈旧,但基本概念不会大变. 生物农药是天然存在的或者经过基因修饰的药剂, 它们与常规农药的区别在于独特的作用方式, 低使用剂它们可以区分为两个主要类量和靶标种类的专一性.别:生物化学农药,如激素和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农药, 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和真菌制剂.1 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必须符合下面两个标准, 也必须符合这类化合物的性能要求.其一, 该类杀虫剂品种必须显示出与对靶标生物直接毒杀不同的作用方式(如生长调节,觅偶干扰). 植物源杀虫剂和烟碱和除虫菊素能毒杀靶标生物, 所以不被认为属于生物化学农药.其二, 生物化学农药必须是天然存在的, 或者如果它是由人工合成,则在化学结构上必须与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完全相同.这里的"完全相同", 意指合成化合物成分的分子结构必须与天然存在的模式化合物分子结构样.有时出现不能确定的情况.例如, 假使该天然存在化合物的确切分子结构是未知的, 或者假使其对靶标生物与非靶标生物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某个国家的管理机构应该根据各种情况规定 , 或者将这样的化合物归类为常规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按照一般生物学机制分为四类 . 1,1 行为.包括外激素 (pheromones), 异源外激素 (allomones) 和种问外激素(kairomones).外激素是一种群中个体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变 同一种群中其他个体的行为 .甚至在非常低的浓度下 , 这些化学信息素导致聚集 , 帮助觅偶, 形成报警信号或 者 引导至食物源 . 最常见的外激素是由雌虫腹腺分泌的 诱素诱使雄虫前来交配 ; 还有 聚集外激素 , 它由一个昆 虫种群中一种性别或两种性别昆虫所产生 , 它能促使两 种 性别昆虫聚集在一起进行取食或繁殖 . 性外激素在蛾 类和蝶类中常见 ,聚集外激素则在甲虫类中常见 . 异源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昆虫 的行为而对释放外激素的昆虫有利 . 多种植 物产生的次生物质能驱避昆虫和阻止它 们取食, 这些物 圃质也被归类为异源外激素 . 人们长期以来利用香茅 (Citronellagrass) 油作为一种昆虫驱避剂涂抹在皮肤 上.种问外激素是由一种动物释放的化学物质 , 它能改 变另种动物个体的行为 , 对 释放外激素的动物无益 , 而 对受纳物种有利 . 例如, 动物寄生昆虫可以由它导向找到寄主. 种问外激素与外激素一样 , 能用以把昆虫引至 诱阱以达到虫情测报或 捕获它们的目的 .1,2 激素激素是生物化学物质 , 其在生物体的一个部位被合 成并输导到另一部位 , 在那 里它们具有控制 ,调节或改 变行为的效能 . 昆虫激素可区分为以下两个主要类别 .其一,蜕皮激素(moltinghormones 或 ecdystetoids).它们是由昆虫体内一组化学结构上彼此十分相近的水 溶性甾族化合物所组成 ,在植物体内也找到其中几种活 性类似物.到本文为止 ,无论用天然的蜕皮激素或者用 植物中产生的蜕皮激素类似物 , 通过饲喂或局部施药 , 都不能有效地防治昆虫 .另外, 因为它们的合成十分昂 贵,蜕皮激素的商品化产品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 其二, 保幼激为生物化学农药 , 或者归类化学信息素这是植物或动物释放的化合物 , 它们能改变相同种 类或不同种类受纳生物体的素(juvenilehormones). 昆虫在幼体发育过程中产生四种化学结构上彼此很相似的保幼激素,这些保幼激素以及它们使昆虫保持处于蛹期或幼虫期.几百种人工合成的活性类似物(拟保幼激素,juvenoids),以任何施药方式都能几乎同样地影响昆虫发育. 按照它们的作用方式,这些保幼激素和拟保幼激素也被称作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owthyegulators,IGRs).天然保幼激素在环境中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而且人工合成太昂贵,因此未能开发为商品.但它们类似物(即拟保幼激素)的合成,导致研发出很多常是提高选择性的活性化合物.登记用于防治害虫的几种拟保幼激素条例如除虫脲(diflubenzuron), 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害虫;苯氧威(~noxycarb), 用于防治果树卷叶虫,火蚁,烯虫酯(methoprene), 用于防治家蝇,跳蚤, 蚊虫, 小家蚁,贮粮害虫和烟草害虫;烯虫乙酯(hydroprene), 用于防治蜚蠊; 烯虫炔酯(kinoprene), 用于防治温室同翅目害虫. 上述几种拟保幼激素主要用于居室和保护地, 只有苯氧威用于大田. 这是拟保幼激素的几个缺点之一. 其他缺点可概述如下:其一, 当叶面沉积的药物暴露在风吹日晒之下时, 药物中的这些化合物不稳定.几种化合物中苯氧威是田间施用最稳定的.其二, 除了烯虫炔酯之外, 其他几种拟保幼激素不编辑视点能导致靶标昆虫的直接死亡.其三, 拟保幼激素仅在昆虫生命中两个特殊而短暂的时期里才能影响到靶标昆虫.这两个短暂时期,所谓敏感窗口期,即幼虫的最后一个龄期和卵期的胚胎发育早期. 拟保幼激素在幼虫最后一个龄期施用能抑制变态过程, 过量的保幼激素或拟保幼激素导致形成蛹和成虫的中间发育形态,即使它们存在活到蜕皮,也不能繁殖.卵期施药有杀卵作用, 即造成胚胎发育不正常, 不孵化或致初孵幼虫死亡.拟保幼激素作为化学杀虫剂有以下特别的优点. 其一, 拟保幼激素显示出对昆虫的极高选择性.它们作用于昆虫的受体系统, 而该系统是其他生物中不存在的.同时对敏感的靶标种群具有很高的与选择性的活性.其二, 这些化合物对非靶标生物和哺乳动物只有极低毒性.其三, 迄今认为这些拟保幼激素很少存在交互抗性.既无驱避作用亦无直接杀死作用的拟保幼激素,象大多数常规杀虫剂一样, 已被证明防治社会性昆虫如火蚁和小家蚁很有效. 含有苯氧威和烯虫酯的毒饵一般有较好防效, 因为保幼激素被回巢的公蚁带进蚁穴而影响到蚁卵孵化和蚁群社会行为.1,3 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体产生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同种或他种植物具有抑制, 刺激或其他调节作用. 其中一些被称作植物激素(planthormones 或phytohormones).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的实例如下.植物生长激素(auxins) 化合物,可导致枝条细胞伸长.1934 年发现植物生长激素增进插条发根. 进一步用于疏果与增花. 植物生长激素是植物体内由植物生长激素前体物形成的.具有类拟活性的工业产品如吲哚乙酸,B 一萘乙酸和2,4 一滴.赤霉素(gibberellins) 或赤霉酸衍生物通过促进细胞中酶的产生来刺激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 它们在所有植物中有天然存在的. 赤霉素用于增加茎杆长度, 延迟黄化,打破马铃薯种薯休眠,提高果实坐果和产量等.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 是天然存在或人工制造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植物体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调节化. 这些化合物在1955 年被发现, 用于延长绿色蔬菜, 切花和蘑菇类和贮藏期. 玉米素(zeatin) 是一种天然物质, 而激动素(kinetin) 和腺嘌呤(adenine) 是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抑制剂(inhibitors) 这类物质能干扰植物体的生理过程, 包括干扰生长调节,种子发芽, 或干扰植物激素,赤霉素和植物生长激素作用. 植物体中天然存农化新世纪在的植物生长抑制剂通常属于植物激素. 具有抑制或延迟植物生长作用的这类物质被用于阻止鳞茎和块茎萌发, 阻止烟草植株的徒长枝和缩短谷物物茎的生长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抑制剂有苯甲酸, 没食子酸, 内桂酸和脱落酸. 也有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抑芽丹(maleichydraeide).1,4 酶制剂本文中酶制剂被定义为这样的蛋白质分子, 其是基因作用表达的工具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2 微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属于天然物质的制剂,其含有具传染性的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类菌质体以及病毒, 或者基因修饰的致病微生物,它们的使用能达到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这些病原菌和寄生物被分离出来和大量生产用作商品化的农药. 它们予以登记的一般基本原则是该产品应当被证明有实效, 且不存在对使用者, 施药处理后食用作物的消费者和环境具有不可接受的危险. 微生物杀虫剂制备的基础是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寄生物, 它们通常能侵染或毒害一种昆虫或叶螨,并最终导致后者死亡. 微生物杀虫剂通常对昆虫或叶螨某些目的种类特别有效,同时对人类,其他哺乳动物和植物没有毒害.微生物杀虫剂已经在多种作物, 林木和蚊虫栖息地使用多年,它们可以采用常规的喷药器械施用. 它们的施用常与化学农药和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 成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个途径.它们的主要优点在于环境安全性和特效作用. 但有个主要缺点, 即在田间条件下缺乏生物学上的持效.因此, 这些微生物杀虫剂难于在商品市场上与较为持效和高效的化学农药如成功合成的除虫菊酯类竞争. 然而, 在生物技术领域, 持别是在蛋白质和基因修饰方面的最新进展, 已重新激发出对生物农药所有类别的兴趣.生物技术显示出带来新的机会, 以克服微生物杀虫剂长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点,如较快失活,活性与昂贵生产的矛盾.1988 年微生物杀虫剂世界市场估值为0.7 亿美元, 或者说占全部杀虫剂市场的1%.这种新进展似乎提供微生物农药产品缓慢扩张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到1992 年可望达到约3亿美元.除微生物杀虫剂之外,已被证明具有杀真菌,杀线虫或除草活性的其他微生物农药已经被开发出来.农药应用》编辑部节译自ESCAP,UnitedNations. Agropesticides:PropertiesandFunctionsinIntegratedCropProtection,Fourthedition.Bangkok:1991,46-51.。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分类

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的分类
生物农药(Biologicalpes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又称天然农药,系指非化学合成,来自天然的化学物质或生命体,而具有杀菌农药和杀虫农药的作用。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
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具有环境友好和生物相容性的农药类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降低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被视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几大类。
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植物源农药则提取自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天然、高效、低毒的特点;动物源农药则主要利用昆虫、动物等产生的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的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产品被开发出来,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尽管生物农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复杂,制备工艺难度较大;其生物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未来生物农药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增强生物活性等方面,以推动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生物农药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生物农药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1. 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说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谱性的细菌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井冈霉素则是一种真菌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一、什么是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因而生物农药相应地可分为动物农药、植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
生物农药的范围主要包括(1)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经提取加工作为农药,如从烟草中提取烟碱;(2)鉴定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之后,用人工合成方法生产的农药,或以天然活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的模型,进行衍生物的类似物合成,开发出比天然活性物质性能更好的仿生合成农药如从沙蚕毒素衍生物开发的杀螟单和杀虫环等;(3)直接利用生物活体作为农药,例如将天敌昆虫通过商品化繁殖,施放起到防治害虫的作用;利用微生物、线虫、病毒等使有害生物被感染或被侵蚀而死。
二、生物农药的特点生物农药的特点比化学农药更适合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中应用。
因为生物农药一般在环境中较易降解.其中的不少品种具有靶标专一的选择性,使用后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
某些生物农药的作用方式是非毒杀性的,比化学合成农药的作用更为广泛。
但是这些非毒杀性的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在有害生物大量迅速蔓延时,难以控制住为害,届时需要施用化学合成农药以降低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或是与化学农药混用。
生物农药作用特点有四点:(1)对人畜无毒,无污染。
(2)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3)无抗药性。
(4)使用简便,残效期长。
生物农药的发展被列为继无机化学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的第三个时代,称为第三代农药,随着人们对无公害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多,生物农药将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植保工作的新方向。
三、生物农药分类中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
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及高效施用技术

常用生物农药的种类及高效施用技术作者:赵桂玲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4期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已逐步被农民认识,在农业生产操作中,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被禁用,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宣传普及工作还不够深入,对生物农药的种类及使用缺乏全面的了解,从而影响了它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与应用。
一、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农药就是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研制的农药,根据生物农药开发研制所利用的对象,生物农药可分为三类:植物源农药:主要产品有烟碱、苦参碱、川楝素、除虫菊脂等。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农抗120、核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多。
动物源农药:主要有玉米螟性诱剂、棉铃虫性诱剂等。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阿维菌素:由放线菌经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杀虫、杀螨剂。
对昆虫和螨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
但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植物表皮下的害虫,且持效期长,它干扰害虫神经生理活动,导致麻痹、停食,2~3天后死亡2、苦参碱:从苦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杀虫、杀菌、调节植物生长功能,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拒食、干扰脱皮、麻痹神经中枢系统作用;杀菌机理是抑制菌体生物合成,影响菌体的生物氧化过程;对植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单用活性较弱,常与高效低毒农药复配。
增强其速效性。
3、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荼、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
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
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
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生物化学农药的分类

生物化学农药的分类
生物化学农药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物源农药:来自植物、微生物等天然生物产物,如植物提取物、昆虫内分泌干扰剂等。
这类农药主要通过影响昆虫的食欲、生长、繁殖等方面,起到杀虫作用。
2. 生物合成农药:通过对天然物质进行改造合成的农药,如合成植物激素、合成拟南芥素等。
这类农药通常具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植物激素的作用,能够改变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性状。
3. 靶标农药:作用于特定靶标分子的农药,如特定酶抑制剂等。
这类农药通常通过干扰害虫或杂草体内的特定生物过程或代谢途径,对其造成毒害,如抗生素类农药抑制微生物生长等。
4. 基因工程农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或微生物产生具有对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具有毒性的蛋白质,如Bt农药。
这类农药主要通过基因编码的毒素对目标有害生物产生杀伤作用。
5. 增强生物农药:利用生物胁迫因子对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产生杀伤作用的农药,如昆虫释放性调节剂、植物抗性诱导剂等。
这类农药通过改变植物或害虫的生理状态,使其受到外界环境的胁迫而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化学农药的分类并不严格,有些农药可能同时具备多种作用机制,或者难以被归入某一特定类别。
此外,农药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使用对象分为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
生物农药

在研制出这一生物农药后,专家们又花了4年时间,经过实验室、5亩以下的中间实验地和45亩以下半封闭实 验地进行环境释放实验等,证实“重组抗棉铃虫病毒”对于棉铃虫的天敌、环境以及水体等均是安全的,同时还 研究出了一套针对转基因病毒的安全性评估的技术指南。日前,这项研究获得国家环保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一 等奖。
5大优势
生物农药的5大优势: ①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
②选择性强,它们只对目的病虫和与其紧密相关的少数有机体起作用.而对人类、鸟类、其他昆虫和哺乳动 物无害;
③低残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农药即能发挥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从总体上避免了由传统 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④不易产生抗药性;
3.避免强光,增强芽孢活力,充分发挥药效。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芽孢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
典型品种
病毒类 细菌类
真菌类 微生物代谢物
昆虫代谢物
植物提取物
复方制剂
1、蟑螂病毒 2、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3、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4、菜青虫颗料体病毒 5、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6、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7、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8、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9、油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32、苦参碱 33、藜芦碱 34、蛇床子素 35、小檗碱 36、烟碱 37、印楝素
38、蟑螂信息素 39、诱虫烯 40、诱蝇
41、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 42、蟑螂病毒+蟑螂信息素 43、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农药的三大类型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凭借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公害的优势,现已成为绿色生物农药首选之一,主要包括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菌剂、植物源除草剂及植物光活化霉毒等。
到目前,自然界已发现的具有农药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有杨林股份生产的博落回杀虫杀菌系列、除虫菊素、烟碱和鱼藤酮等。
动物源农药
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
目前,昆虫病毒杀虫剂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及印度等国已大量施用,国际上己有40多种昆虫病毒杀虫剂注册、生产和应用。
微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物质的生物制剂。
其中,苏云金菌属于芽杆菌类,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开发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应用最成功的生物杀虫剂;昆虫病源真菌属于真菌类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黑尾叶病有特效;根据真菌农药沙蚕素的化学结构衍生合成的杀虫剂巴丹或杀暝丹等品种,已大量用于实际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