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实验一

合集下载

酶工程1-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详解

酶工程1-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详解
提出:拟稳态法(B-H法)
四点假设: ①、②、③ 同“快速平衡法”; ④中间复合体[ES]在一开始浓度增高后,可在相当一段 时间内保持浓度的恒定;在这段时间里,[ES]的生成速度 和[ES]消失(包括分解成 E+S 和 E+P)的速度相等,达 到动态的平衡,即“拟稳态”。
c[ES]不随时间而变化
dc[ES ] dt
k1cE cS
k1c[ES ]
k2c[ES ]
0
c
cE0 cE c[ES ]
vP
dcP dt
k2c[ES ]
cS c[ ES ]
c[ E ]
拟稳态
cp t
vP
k2cE0 cs Km cs
vP ,max cs Km cs
Km
k1 k2 k1
为米氏常数(mol/L)
Km
Ks
k2 k1
当k+2远小于k-1时,Km=Ks
每一种酶的催化反应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及最 适温度。
添加酶的作用底物或者某些稳定剂可以适当提高酶 的热稳定性。
4、pH值的影响
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和底物分子中的基 团的解离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分子的构象以 及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和催化能力。 在极端的pH值条件下,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酶的变性失活。 每种酶都有其各自的适宜pH值范围和最适pH值。
k1cEcS k1c[ES ]
cE0 cE c[ES ]源自vPdcP dtk2c[ES ]
vP
k2cE0 cs Ks cs
vP ,max cs Ks cs
Ks
k 1 k 1
为解离常数(mol/L)
M-M 方程的修正
1925年,Brigg 和 Haldane 认为:许多酶有很大的催化 能力,当[ES]形成后,即迅速转化成产物P而释放出酶, 即当k+2>k-1时,M-M 方程不成立。

“酶工程”_暑期科研实践_实习_报告_总结 2100字 - 总结范文

“酶工程”_暑期科研实践_实习_报告_总结 2100字 - 总结范文

三一文库()〔“酶工程”_暑期科研实践_实习_报告_总结 2100字 - 总结范文〕“酶工程”暑期科研实践总结报告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2班黄义林20xx30742333这次暑期科研实践,我和李洋、黄文潘都参加了有张俊辉师兄所负责的酶分子改造的项目,实际参加实验的时间是7月13至29号,以及8月16至19号。

在此之前,我们还参加了有郑穗平老师和林影老师讲授的关于酶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的讲座,以及内容为负责各个项目的师兄对其项目讲解的培训。

参加实践前的讲座和培训都让我对酶的发展概况、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实验中,张俊辉师兄让我们从实验的开头开始,逐步学习实验过程中各阶段的实验操作,同时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在实验流程中,我们的操作都没有出现能直接导致实验失败的失误,但实验最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产物,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也和我们的实验操作有很大关系。

实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成果,但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及操作规范,并对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面说一下我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其他心得体会。

首先是酶分子改造实验的思想:获得待改造酶分子的三维结构后,对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可能改善酶某一方面性能的突变位点,通过反编译获得改造后的酶的基因,把这段基因再表达出来,就得到改造后的酶分子。

思想比较直接,但是实际操作却比较迂回,因为某些步骤看起来不复杂,但在现实中要实现就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要确定突变位点和突变的方向,目前的理论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还达不到可以直接指导酶分子改造的那个层次,所以在改造的时候需要结合理性突变和随机突变,即理性确定突变位点,然后在那个位点进行全突变,或者增加突变位点;要获得反编译后的酶的基因,直接合成成本太高(1bp 要几块钱),所以需要对原来的基因进行操作(设计引物,通过PCR对酶基因进行全突变);对改造后的酶的基因进行表达,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先把基因和质粒连接,先转化大肠杆菌以增殖质粒,再从大肠杆菌中提取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进行最终的表达;因为设置多个突变位点以及每个突变位点都有二十种氨基酸,所以需要进行大量的筛选(筛选量随着突变位点的增长而呈指数增长);基因既看不见有摸不着,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步的成果进行检测,比较多的就是依靠跑胶来检测DA分子的长度,确定是否得到目的基因,与突变后的酶基因进行连接的质粒上面要有抗生素抗性标记,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或毕赤酵母要用含抗生素的平板进行培养,以筛选出成功转化的菌落。

高中生物关于酶的实验

高中生物关于酶的实验

高中生物关于酶的实验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对于高中生物学习而言,了解酶的性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酶的实验文档,旨在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酶的相关知识。

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2.掌握酶的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酶是一种具有高效、专一、可逆等特性的生物催化剂,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肝脏、过氧化氢溶液、碘液、淀粉溶液、唾液、蔗糖溶液等。

2.仪器:烧杯、量筒、滴定管、试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器等。

四、实验步骤1.酶的提取(1)将新鲜肝脏洗净,剪碎,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肝细胞破裂;(3)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观察各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3.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将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各试管中淀粉消失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4.蔗糖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蔗糖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将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各试管中蔗糖消失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气泡产生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作用。

2.淀粉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淀粉消失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淀粉酶,具有催化分解淀粉的作用。

3.蔗糖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蔗糖消失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蔗糖酶,具有催化分解蔗糖的作用。

酶工程实验

酶工程实验

实验一考马斯亮蓝G-250测蛋白含量一、实验目的:学习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二、原理考马斯亮蓝G250(R250)具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

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中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和芳香族的氨基酸残基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染料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由465nm变为595nm。

它染色灵敏度高,比氨基黑高3倍。

反应速度快,约在2分钟左右时间达到平衡,在室温一小时内稳定。

在0.01 ~1.0mg蛋白质范围内,蛋白质浓度与A595值成正比。

所以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三、试剂与仪器①标准蛋白溶液(牛血清蛋白1.0mg/ml)②考马斯亮蓝溶液: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溶于50mL95%乙醇中,加100mL85%磷酸混匀,配成原液。

临用前取原液15mL,加蒸馏水至100mL,用粗滤纸过滤后,最终浓度为0.01%③仪器:分光光度计,旋涡混合器四、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蛋白溶液(牛血清清蛋白BSA:2.0mg/ml),每组10ml,2、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终浓度0.01%),3、取12支试管,分为三组平行,按表中顺序加入标准蛋白溶液,水和试剂:即分别向各管中加入标准蛋白溶液0,0.1,0.2,0.3,0.4,0.5ml;然后补充去离子水到0.1ml;最后各管加入5.0ml考马斯亮蓝G-250。

每加完一管立刻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注意不要太剧烈)。

4、放置5min后,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样品的光吸收值A595(1号管为空白对照)。

5、用标准蛋白的量为横坐标,用A595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图,由此曲线,根据后续试验测出的未知样品的A595值,可查出未知样品的蛋白质含量。

6、实验结果分析:误差分析,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力一、实验目的:学习DNS测定还原糖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酶工程实验指导

酶工程实验指导

酶工程实验指导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09年3月实验一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一、实验目的学习胞外生产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选择,熟悉分离菌种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工业上常用的生产酶的微生物有许多,重要的有枯草杆菌和真菌中的曲霉等等,它们都能产生耐热的芽孢或分生孢子,分离这类菌种时可采取先进行一定的热处理杀灭其它营养细胞,提高该菌株的相对数目。

根据胞外酶能分泌到培养基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分泌的酶形成的“水解透明圈”,可对产酶的微生物的产酶能力(活力)进行初步估计、分离高产酶的微生物。

三、试剂、仪器高压灭菌锅,天平,无菌超净工作台,培养皿(8套/组)、试管(2支/组)、三角瓶、烧杯、酵母膏,蛋白胨,NaCl、琼脂粉,奶粉三、操作步骤1、带菌土壤的热处理称取1g带菌土壤湿润后放入80℃烘箱处理30min。

2、分离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各组按下列比例配制120ml培养基:奶粉2g ,自来水50ml,装入50ml三角瓶琼脂1.8g ,NaCl 0.5g,自来水70ml,装入100ml三角瓶自来水50ml,装入50ml三角瓶取50ml烧杯一个,放入5支带帽5ml离心管,灭菌备用。

分别封口,常规灭菌(121℃、20min),灭菌后待冷却至不太烫手时混合上述液体,按无菌操作要领迅速倒平板8个,其中4个加有0.2ml不同稀释倍数(操作5)的样品液(菌悬液),迅速混合冷却形成平板,余4个平板冷却后用于涂布筛选。

3、稀释制备菌液,取5支灭菌带帽5ml离心管,各加入无菌水3.6ml备用;将热处理过的土壤放入无菌50ml烧杯中,加入无菌水10ml,搅拌后静置片刻,上层液体为微生物悬液,按下法稀释微生物悬液: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0.4ml微生物悬液,混合均匀后再取0.4ml到第二支试管中混合,从第二支试管中再取0.4ml到第三支试管中,以此类推。

4、斜面培养基配制:配制100ml 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蛋白胨1.0g、酵母膏1.0g、NaCl、1.0g加水到100ml,调节pH=7,加热融化后,各组倒斜面培养基2 支,灭菌备用。

酶工程实验报告一(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酶工程实验报告一(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移液管使用时量取精准,保证结果可靠准确。
精确记时:每一管加入酶液的时间要做记录,每管之间间隔的时间要合理;
避免试管进水:煮沸和用流水冲洗时;
5实验处理
A 5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
A 5.1标准曲线的测量结果:如表四:
试管编号
0
1
2
3
4
5
OD(540nm)值

0.0595
0.2135
0.345
0.493
B 4.2滤纸条的准备:
①将待用滤纸放入(硅胶)干燥器中平衡24h:
②将水分平衡后的滤纸制成宽1cm、质量为(50士05)mg的滤纸条,折成M型备用。
B4.3操作步骤:
①取三支25mL刻度具塞试管(一支空白管,二支样品管)。实验中分为两组:pH
4.8与pH6.0。pH 4.8酶液稀释到1000倍,pH 6.0酶液稀释到5000倍。
步骤7
加入0.5mL待测酶液,
沸水浴煮沸10min
沸水浴煮沸10min9
加蒸馏水定容至25mL,混匀
步骤10
OD540nm比色
(注意:OD =(A+B)/ 2,比色前根据具体情况稀释相应的倍数。)
表二
D4.4羧甲基纤维素(还原糖法)酶活力(CMCA-DNS )测定操作流程:如表三所示:
XX
XX
1、实验目的
1.1学习并了解纤维素酶的基本特性;
1.2学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3学习还原糖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4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实验仪器、试剂和溶液:
A2仪器:
A2.1滤纸酶活力(FPA)的测定中仪器:除普通实验室仪器外,还应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精度士0.01 pH、恒温水浴(50士0.l)0C、分析天平感量0.1mg、磁力搅拌器、秒表或定时钟、沸7k洛(可用800W申炉和高脚烧杯、楠夸量杯或茸楠奔器切成)、具塞刻度试管25mL。

酶工程实验方案

酶工程实验方案

酶工程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利用酶工程实验技术,熟悉酶的生产、纯化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酶工程是利用生物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酶进行筛选、改造和工程应用。

酶在生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能源、材料等领域。

酶工程实验的关键是酶的生产和纯化技术。

典型的酶工程包括:酶源的筛选、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的纯化和酶的应用等。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将包括以下内容:1. 酶源的筛选:选择一种具有较高酶活性的微生物菌株,进行培养、鉴定,筛选出所需酶。

2. 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通过PCR技术扩增酶基因,将其克隆至适当的表达载体中,然后将其转化至表达宿主中,表达目的蛋白。

3. 酶的纯化:采用离心、柱层析、过滤等方法对表达蛋白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

4. 酶的应用:将纯化的酶用于特定的生产或研究中,评价酶的性能。

四、实验步骤1. 酶源的筛选(1)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株,进行培养并获得菌液样品。

(2)采集菌液样品,进行酶活性测试,筛选出具有较高酶活性的菌株。

2. 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1)利用PCR技术扩增酶基因。

(2)将扩增出的酶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中。

(3)转化表达载体至适当的表达宿主中,进行表达。

3. 酶的纯化(1)收集表达蛋白,进行细胞破碎,得到目的蛋白混合物。

(2)通过离心、柱层析、过滤等方法对蛋白混合物进行纯化。

4. 酶的应用(1)评价纯化酶的性能。

(2)将纯化的酶用于特定的生产或研究中。

五、实验材料和仪器1. 微生物菌株:待定2. 实验宿主:大肠杆菌等3. 载体:pET等4. 酶活性测试试剂盒5. PCR试剂盒6. 离心机、柱层析仪、过滤器等实验仪器七、实验结果1. 酶源的筛选结果:取得具有较高酶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2. 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结果:成功将酶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中,并通过转化实现表达。

3. 酶的纯化结果:得到较纯的酶样品。

[工学]《酶工程》教案

[工学]《酶工程》教案

《酶工程》教案安排:本课总学时为48,其中理论课40,实验课8,周学时为3学时。

要求:要求同学们课前预习教材,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学习效果好;学生上课作笔记,动动脑;学生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教师作课后小结和布置作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绪论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酶、酶工程的概念,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了解酶的分类与命、酶活力测定、酶的生产方法。

2教学内容:主要讲酶和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酶活力测定、酶的生产方法。

3重点和难点:酶、酶工程、酶活力有关的概念;酶的化学性质与催化特性、酶活力测定。

4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图示法、问答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板书设计: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大标题始终留在黑板的左边;书写规范。

6学时分配:理论3学时,实验2学时。

7教学进程:第一节酶和酶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1酶的基本概念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按化学组成分:蛋白类酶(Enzyme proteins)和核酸类酶(Ribozyme RNAs)。

a蛋白类酶(Enzyme proteins)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b核酸类酶(Ribozyme RNAs)本身就是一段RNA,不需要额外的蛋白酶就可以对自身进行剪切。

提问:酶一定是蛋白质吗?2酶的发展史1.2.1酶在中国的发展史人们对酶的认识起源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夏禹时代,人们掌握了酿酒技术。

公元前12世纪周朝,人们酿酒,制作饴糖和酱。

春秋战国时期已知用麴(曲)治疗消化不良的疾病。

酶者,酒母也。

1.2.2酶在西方的发展史1878年, 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Enzyme,这个字来自希腊文,其意思“在酵母中”。

1896年,日本的高峰让吉首先从米曲霉中制得高峰淀粉酶,用作消化剂,开创了有目的的进行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

西方国家19世纪对酿酒发酵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①、了解掌握双酶法制备淀粉糖。

②、掌握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淀粉糖的生产大都采用双酶法。

双酶法生产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先经α-淀粉酶液化成糊精,再用糖化酶催化生成淀粉糖浆。

α-淀粉酶又称为液化型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随机地从淀粉分子内部切开α-1,4葡萄糖苷键,使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一些还原糖。

糖化酶又称为葡萄糖淀粉酶,它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端开始逐个地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生成葡萄糖和一些低聚糖。

且糖化酶还有一定的水解α-1,6葡萄糖苷键和α-1,3葡萄糖苷键的能力。

1.仪器:恒温水浴器、烧杯、玻璃棒、天平、量筒及其他常规仪器用具。

2.试剂:生粉、α-淀粉酶、糖化酶、0。

1mol/L HCI、无水CaCl2、。

碘液、活性炭。

1.液化:
取12g生粉,加150mL水配制成淀粉浆,加入0.1gCaCl2,2gα-淀粉酶,在75℃温度下保温45min,使淀粉液化成糊精。

液化中可每隔3分钟搅拌一下, 每隔15分钟用碘反应检测,观察颜色变为褐色或棕色的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5min后升温至100℃并保温10min。

2.糖化:
将液化淀粉液冷却至55℃~60℃,用0.1m1/LHCl调pH至4.5~5.0,加入0.5g糖化酶,将水浴槽温度升至60℃,保温糖化过夜,使糊精转变为葡萄糖和低聚糖(淀粉糖浆)。

3.脱色:
淀粉糖浆中加入1g活性炭,在80℃下搅拌15min后,抽滤,得浅黄色透明糖液。

4. 所得糖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取1 m1滤液,加水稀释到10ml,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葡萄糖含量。

a=(0.406-0.0648)/0.5341=0.64 b=(0.395-0.0648)/0.5341=0.62 实验现象观察
1 6 7
思考题:
1液化时加入0.1gCaCl2的目的是什么?
答:钙离子有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

2液化后冷却和调pH的目的是什么?
答:盐酸容易挥发,所以要冷却。

调ph是为了提供酶催化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