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偏方
胃积食的缓解方法中药配方

胃积食的缓解方法中药配方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用于缓解胃积食:
1. 半夏(6 克):半夏有助于消化,能够缓解脾胃积滞引起的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 苏子(6 克):苏子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排泄,缓解胃积食。
3. 山楂(6 克):山楂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缓解胃胀、腹胀等症状。
4. 木香(6 克):木香有助于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气胀痛和胃积食引起的不适。
5. 茯苓(6 克):茯苓具有利尿、消肿、化湿的作用,可以缓解由胃湿引起的胃积食。
以上配方一般煮水冲泡后作为茶饮服用,每日一剂,连续服用1周左右,可以缓解胃积食的症状。
但请注意,具体用药剂量和用法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如果胃积食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葱白米醋熨脐治积食便秘

葱白米醋熨脐治积食便秘积食和便秘是常见的肠道问题,许多人都常常遇到这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葱白米醋熨脐来治疗积食和便秘。
积食和便秘的症状包括腹胀、胃脘疼痛、食欲不振、便秘或大便干燥等。
中医认为,积食和便秘是由于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脾胃失调。
而葱白米醋熨脐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排便。
葱白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具有辛温的性质。
它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辣椒素,可以增加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将葱白切成细丝,然后炒熟,再加入米醋调味,制成的葱白米醋可以直接涂抹在脐部进行熨烫。
葱白米醋熨脐的具体做法是:将葱白切成细丝,并放入锅中炒熟。
接着,将炒熟的葱白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米醋调味。
将葱白米醋涂抹在肚脐周围,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数分钟,直到葱白米醋完全被吸收。
每天坚持熨脐数次,效果更好。
葱白米醋熨脐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肚脐周围的穴位和经络,增加脾胃的活力,帮助消化食物和排便。
葱白和米醋的性质可以温补脾胃,增加肠道的蠕动。
热敷可以促进葱白米醋渗透肌肤,加速吸收。
葱白米醋熨脐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新鲜的葱白和好质量的米醋。
肚脐周围的皮肤应该清洁干净,不要有任何的刺激或破损。
熨脐后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引起感冒或其他不适。
葱白米醋熨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积食和便秘。
它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排便。
但需要注意的是,葱白米醋熨脐是一种辅助疗法,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建议及时就医。
建议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咨询中医师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和治疗积食和便秘的关键。
合理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多喝水,定期运动,保持大便规律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积食和便秘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来预防和治疗的。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并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保持健康的消化系统和肠道。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大全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大全1. 玉米粥:将适量的玉米碾碎,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搅拌均匀,继续煮熟至粥状。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玉米粥,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的作用。
2. 苹果泥:选择新鲜的苹果,去皮去核,然后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泥状。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苹果泥,有助于消化、促进食欲。
3. 南瓜粥:将适量的南瓜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起煮熟,然后加入适量的大米煮熟至粥状。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南瓜粥,具有健脾益胃、消积滞的功效。
4. 胡萝卜汤:将适量的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清水中煮沸,煮至胡萝卜变软后捞出,取汤汁待用。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胡萝卜汤,有助于消化、促进胃肠蠕动。
5. 鱼蓉粥:将新鲜鱼肉剁成蓉状,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起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大米煮熟至粥状。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鱼蓉粥,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有助于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
6. 黄豆苹果糊:将适量的黄豆和苹果分别洗净切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糊状,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清水稀释。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黄豆苹果糊,营养丰富,有利于消化、增强免疫力。
7. 蔬菜面片汤:将适量的新鲜蔬菜洗净切成小片,放入清水中煮沸,煮至蔬菜变软后加入适量的面片,煮熟后即可。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蔬菜面片汤,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8. 龙眼红枣糖水:将适量的龙眼肉和红枣洗净放入清水中,加适量冰糖,煮沸后煮10分钟即可。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饮用龙眼红枣糖水,有助于健脾开胃、调理脾胃。
9. 枸杞粥:将适量的大米加入适量的清水煮熟,待凉后加入适量的枸杞,拌匀即可。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枸杞粥,能够调理脾胃、养血安神。
10. 菠菜蛋羹:将适量的菠菜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鸡蛋液,加盐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熟即可。
小儿积食时,可适量食用菠菜蛋羹,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孩子积食内热去火最快方法

孩子积食内热去火最快方法
孩子积食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问题,通常是由于进食过多、消化不良或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的。
积食内热是指消化系统中的食物堆积引起的热毒累积,常表现为口臭、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
要缓解孩子积食内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适当饮食调整:增加孩子的膳食纤维摄入,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2. 增加运动量: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系统正常运作,加速食物的消化和排出。
3. 喝足够的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食物。
4. 食疗调理:可以给孩子喝一些有助于降火的汤水,如决明子茶、绿豆汤等。
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如黄瓜、苦瓜、绿豆等。
5. 空腹喝蜂蜜水:蜂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积食内热。
但要注意蜂蜜不能加热,最好用温水冲服。
6. 适当按摩:可以用手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积食内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积食内热症状严重或长时间未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消积食去内热的方法山楂

消积食去内热的方法山楂
使用山楂可以帮助消积食去内热,主要方法如下:
1. 将新鲜山楂切片,可以直接生吃或浸泡水中饮用,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2. 用山楂制成茶饮,沸水冲泡山楂片或干果,代茶饮用,可清热生津。
3. 山楂和菊花、莲子等食物搭配为凉茶,可解暑退火。
4. 将山楂干或者鲜品煮水制成山楂汤,既可直接饮用,也可用来浸泡脚心,辅助清热。
5. 可以把山楂和绿豆、红枣等食物一起煲汤,增强解暑益气的功效。
6. 水果拼盘中适量加入山楂,可调节热气,增强清热壮阳的作用。
7. 山楂粉可制成面团料,做成面食、饼干等,同样能起到清热的效果。
8. 在烹饪猪肉、牛羊肉等发热食物时,加入适量山楂可调和。
9. 也可以服用含山楂成分的中成药,以辅助治疗内热症状。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真实

小儿积食养生食谱真实积食是指儿童消化道食物在胃肠道滞留过久,未能及时排出的现象。
对于小儿积食问题,除了要及时就医外,平时的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儿积食养生的食谱,供您参考。
1. 蔬果粥材料:糯米50克,苹果或梨1个,混合蔬菜适量(如胡萝卜、南瓜、青豆等)做法:将糯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煮熟。
苹果或梨去皮切块,混合蔬菜切碎备用。
将煮熟的糯米加入果蔬块,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粥状即可。
2. 清淡炖鸡蛋材料:鸡蛋2个,鲜鸡清汤适量,蔬菜适量(如苦瓜、黄瓜、冬瓜等)做法:鸡蛋打散,加入适量的鸡清汤,搅拌均匀。
将切碎的蔬菜放入碗中,倒入鸡蛋汤,用蒸锅蒸熟即可。
3. 果胶糊材料:苹果或梨1个,水适量做法:将苹果或梨洗净去皮切块,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成糊状。
将果糊倒入锅中加热,煮至稍微粘稠即可。
4. 鸽子蛋糕材料:鸽子蛋5枚,蜂蜜适量,面粉适量做法:将鸽子蛋煮熟后去壳。
将鸽子蛋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面粉,搅拌均匀。
将搅拌好的鸽子蛋糊倒入模具中,放入蒸锅蒸熟即可。
5. 清淡蔬菜汤材料:白萝卜、胡萝卜、西红柿、洋葱、香菜适量做法:将蔬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改小火炖煮30分钟。
加入适量的盐和香菜即可。
以上食谱都是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制作的,适合小儿积食问题的调理。
在饮食上要避免过多油腻、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增加蔬果的摄入量,并尽量保证饮食的多样化。
同时,还需要儿童在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匆忙进食和暴饮暴食。
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就医并遵从医生的指导。
小儿食积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小儿食积偏方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导语:小儿食积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饭,最心疼的还是当妈妈的。
但是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带他去玩小儿食积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饭,最心疼的还是当妈妈的。
但是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带他去玩,而是应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食积问题。
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么像小儿食积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小儿食积偏方1、鹿角刺果3g。
研末,吞服。
2、葛蘽果15g,葛蘽叶15g。
煨水服。
3、丝毛榕干根30~60g。
水煎服。
4、白鼓钉30g,咸橄榄10枚。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积、腹泻。
5、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
每日1剂,分2次服。
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6、独脚金15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0g。
水煎眼。
7、猕猴桃干果60g。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8、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车前草9g。
水煎服。
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食积。
9、独脚金15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9g,茯苓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
陈皮3g。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10、野荞麦9~15g。
水煎,1日3次分服。
11、木姜子适量。
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
9~1。
5g。
生活常识分享。
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 调理积食的三个妙招

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调理积食的三个妙招积食,又称“食积”、“积滞”,是中医的一种病名。
就是吃得太多、太杂或是过于油腻、寒凉,使我们的脾胃运作超出了的负荷,因而产生了积滞。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小孩出现积食的症状以及几个家用小妙招,出现积食的时候,不妨动手试一试。
一、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出现积食,不仅自己感觉肠胃难受,胃胀反酸、恶心没胃口,而且容易有“口气”,口臭可能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比较容易出现积食,如果小孩出现以下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安稳、舌苔白且厚、口气有酸腐味、大便恶臭、自述肚子胀(疼)等,大人就要注意给孩子调理肠胃了。
二、调理积食的妙招陈皮蜂蜜水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蜂蜜补中润燥,可以缓解腹痛、便秘。
两者合并,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症状,促进消化。
做法:取10g陈皮,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最后加少量蜂蜜饮用。
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陈皮喝。
每天可以喝2~3次。
此外,普洱茶本身就有健胃消食帮助消化的作用,用陈皮搭配上普洱茶冲泡饮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积食的食疗方法。
大麦茶功效:大麦茶听着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其实用的是炒过的麦芽,麦芽本身就有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炒过后的作用就更好了。
所以可用于缓解积食不化、脘腹胀痛。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妈妈不宜饮用此茶,因其回乳作用明显。
做法:取炒麦芽10g,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即可。
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糖炒山楂功效:山楂消食健胃,用于肉食积滞、脘腹胀满等,炒过的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增强,对于吃多了肉食难消化的人来说,非常适合。
做法:取红糖或冰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山楂(切开,留核)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食用。
或直接购买炒山楂泡水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炒山楂10~15克炒麦芽10~15克红糖适量
制法
把山楂、麦芽及红糖一同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煎汤,煎沸5~7分钟后,去渣取汁。
用法
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当饮料温热服。
功效
去积滞,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
厌食:
仁粥
来源
《养生随笔》
原料
砂仁2~3克大米50~75克
制法
先把砂仁捣碎为细末;再将大米淘洗后,放入小锅内,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砂仁末,稍煮即可。
用法
空腹食用。
功效
健脾止泄,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素虚、消化不良、不思乳食、大便稀溏等。
鸡内金散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鸡内金适量
制法
将鸡内金焙干研粉。
用法
每次2~3克,温开水送服。
功效
消石化积,健脾止泻。对小儿疳积、遗尿均有良效。
牡丹粥
来源
《圣济总录》
原料
牡丹叶漏芦(去芦头)决明子各10克雄猪肝100克粳米50~100克
大麦粥
来
制法
将大麦米浸泡轧碎,煮粥加红糖适量。
用法
每日2次服食。
功效
益气调中,消积进食。适用于小儿疳症、脾胃虚弱、面黄肌瘦、少气乏力。
内金煮黄鳝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黄鳝1条(约250克)鸡内金10克
制法
将黄鳝去肠切段,同鸡内金加水共煮。
用法
每日1次,酱油调食。
功效
补虚损,强筋骨,健胃消积。适用于小儿疳积虚损。
制法
将猪肝洗净切片;先煎前3味药,去渣取汁,后入肝、米,煮作粥。
用法
空腹食之。每日服2次。
功效
活血消积。适用于小儿癖瘕,症见两胁下出现结块,时痛时止或平时摸不到,痛时才能触及。
茯苓煮鸡肝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鸡肝30克茯苓10克
制法
将鸡肝、茯苓共煮
用法
吃肝喝汤,连服10天。
功效
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
大米胡萝卜粥
来源
《寿世青编》
原料
胡萝卜约25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
用法
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
宽中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发。
消食散
来源
民间验方
原料
谷芽山楂槟榔积壳各等份
制法
将以上各味共研为细末。
用法
每服1~2克,每日3次。
功效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
胡萝卜玉米渣粥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玉米渣100克胡萝卜3~5克
制法
先将玉米渣煮1小时,后将胡萝卜洗净切片放入再煮待萝卜熟后即可。
用法
空腹服,每日2次。
功效
消食化滞,健脾止痢。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久泄久痢。
小米淮山药粥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淮山药45克(鲜者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
用法
每日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
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宜忌
砂仁放入粥内后,不可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掉。
香砂糖
来源
《本经逢原》
原料
香橼10~15克砂仁5~10克白砂糖200~300克
制法
把香橼同砂仁一起放入碾槽内,研成细粉末;把白糖放入铝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慢慢煎熬至稠厚时,加入香橼、砂仁粉,一边搅拌调和均匀,一边继续以小火煎熬,熬到挑起糖成丝状时,离火趁热倒入已涂过菜油的搪瓷盘中,稍冷后按压平整,再切成小糖块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每次1~2块,当糖果食用。
功效
开胃,健脾,行气。适用于小儿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等。
香砂藕粉糊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砂仁2~3克木香1~2克藕粉30~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砂仁同木香一同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每次取1/5~1/3的药末,同藕粉及白糖一起放入碗内和匀,用刚煎沸的开水冲泡,搅拌成糊状即可。
制法
将白萝卜洗净后,切成条状或丁状;在铝锅内加入清水,烧开后,把萝卜放入再烧,至煮沸后即可把萝卜捞出,把水淋干,晾晒半日,再把它放入铝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烧煮,边煮边调拌,调匀后,取出萝卜晾凉即可。
用法
于饭后嚼食30~50克。
功效
宽中行气,消食化痰。适用于小儿饮食不消、腹胀嗳腐。
山楂麦芽饮
来源
民间方
用法
每日1~2次,可当点心温热食用,连用2~3天。
功效
健脾开胃。适用于小儿厌食,也可用于小儿伤食症。
宜忌
宜趁热食用,不宜冷服,以免伤脾胃。
制法
把山楂、白术和神曲一并研为细末,与米粉和匀,然后加入清水适量,如同和面,搓揉成团,分成蛋黄大小的团块,压成饼状,把饼放入蒸笼内蒸熟即可。
用法
每日2~3次,每次嚼服或用开水泡服2~3块,至症状消失
功效
开胃口,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消化不良,食积伤脾嗳酸腐气或伤食泄。
蜜饯萝卜
来源
《普济方》
原料
白萝卜500~1000克蜂蜜150~200克
伤食:
山楂麦芽饮
来源
民间方
原料
炒山楂10~15克炒麦芽10~15克红糖适量
制法
把山楂、麦芽及红糖一同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煎汤,煎沸5~7分钟后,去渣取汁。
用法
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当饮料温热服。
功效
去积滞,助消化。适用于小儿伤食。
消食饼
来源
经验方
原料
炒山楂120克炒白术120克神曲60克米粉2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