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治疗大全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的治法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的治法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是指小儿脾胃功能不健全,食物积滞于胃肠道中,进一步发生积滞化热,出现发热、口渴、躁动等症状。
治疗这种证候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泻火:使用中药清热泻火的方法可以通过促进积滞的排出,减少积滞物的热化,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
常用的清热泻火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
2. 疏肝理气:小儿积滞化热证常常伴有脾胃气滞、肝气郁结等情况。
通过使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出。
常用的疏肝理气的中药有柴胡、枳实、香附等。
3. 调理脾胃: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全,需要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
可以选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4. 饮食调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小儿的饮食调理,避免给予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
同时,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发生积滞化热的情况。
小孩补脾胃的中药方剂

小孩补脾胃的中药方剂小孩补脾胃的中药方剂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的小孩出现了脾胃不好的情况,比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
这些问题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小孩的身体健康和发育。
中药有着一定的调理功效,下面我将从高级养生专家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孩补脾胃的中药方剂。
一、黄连上清丸黄连上清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泽泻、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止渴、健脾开胃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腹胀便溏等症状。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可加入温水冲服或加入稀饭中食用。
二、仙鹤草胃复消丸仙鹤草胃复消丸是一种有机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仙鹤草、黄芩、苍术、乌梅等,具有健脾胃、解毒消炎、止泻止痢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可加入温水冲服或加入稀饭中食用。
三、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枣仁,具有健脾胃、益气补血、调理气机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可加入温水冲服或加入稀饭中食用。
四、山楂丸山楂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山楂、莱菔子、薏苡仁等,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降脂减肥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用法:每次3克,每日3次,可加入温水冲服或加入稀饭中食用。
五、八宝粥八宝粥是一种传统的补益食品,主要成分包括糯米、薏苡仁、红豆、花生等,具有健脾胃、滋阴补气的功效。
适用于小孩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瘦弱等症状。
用法:将以上材料混合,加水煮熟即可。
总之,小孩补脾胃的中药方剂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调理方法,但是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小孩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我还想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的养生建议:1.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乱吃零食。
2.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小孩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
小儿积食治疗大全

常言说:“孩童不知饥饱”。
确实,孩子得到好吃得东西,总要吃个够,因此很容易造成积食。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积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遇到以上情况,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调治,使积食病症迅速解除。
1.糖炒山楂:取红糖适量(如体内有热,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得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每顿饭后吃一点,或煎水喝。
2.鸡内金饼干:取3-5个鸡内金焙干,研末,与适量得面粉、盐、水掺合,擀成薄饼,烘干。
可做主食,也可当点心吃。
3.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
操作者以两手在拇指、食指与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4.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得二分之一处,即就是中脘穴位。
揉时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5.摩涌泉:足底心既就是涌泉穴。
操作者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小儿发烧药紫雪散: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烧,对一惊一乍、烦躁不安、昏昏沉沉、大便干燥者,可根据年龄每次服0.3克。
根治小儿积食病小儿得积食病主要原因就是消化不良,常摘得面黄肌瘦,吃不下东西。
可用桃仁7个、杏仁7粒、白胡椒7粒、栀子一些,一起研成细末,用蛋清调好。
晚上8点贴在手心、足心,男左女右, 用纱布裹好,早晨揭下来。
一次治不好,再贴一次。
山楂神曲治小儿饮食不节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而致消化不良,常突然哭叫或睡中惊啼,粪稀溏内有残渣气味酸臭,偶伴呕吐、暖气腹胀。
后用下方治好:山碴(去核)50克、神曲20克(轧成细粉)、粳米30克,常法煮粥,稍加白糖。
此法可健脾胃、消食导滞。
但忌油腻。
胡萝卜治小孩消化不良小孩消化不良时,可将胡萝卜煮烂并适当加点红糖让其服食,一般服几次后即可收到较好得效果。
桔皮治小儿厌食鲜桔皮洗净,切成条状、雪花状、蝴蝶状、小动物状各式各样小快,加入适量白糖,拌匀,阴凉处存放一周。
治疗小儿积食的方法

1、推下七节骨:”七节骨“是从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条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地直推即可。
2、补脾经:将孩子的拇指微屈,操作者用自己的右手拇指从孩子指尖沿拇指外侧(桡侧)缘推向指根,或用拇指反复旋推孩子拇指指肚的螺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清大肠:从孩子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桡侧)推到指端;4、清胃经: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从孩子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按摩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按摩。
幼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幼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但有时候幼儿会出现积食的情况。
积食是指食物在消化道中停滞不前,无法正常排出体外。
幼儿积食的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呕吐、便秘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积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幼儿积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幼儿积食的症状1. 腹胀:幼儿积食后,食物在胃肠道中滞留,会导致腹胀感。
幼儿可能会感到腹部胀痛,甚至出现腹部隆起的情况。
2. 食欲不振:由于食物积聚在胃肠道中,幼儿可能会感到饱腹,导致食欲不振,不愿进食。
3. 呕吐:积食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幼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
呕吐物中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4. 便秘:积食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幼儿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便秘的表现包括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
5. 腹痛:积食引起胃肠道的胀气和蠕动不畅,幼儿可能会出现腹痛的症状。
腹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严重时会影响幼儿的正常活动。
二、幼儿积食的治疗方法1. 饮食调理:对于轻度积食的幼儿,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缓解症状。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同时,避免给幼儿食用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辛辣食物等。
2. 药物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积食症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和消化酶替代药物。
但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药物。
3.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除积食。
家长可以用手轻轻按摩幼儿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每天多次进行。
4. 温水灌肠:对于严重的积食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温水灌肠。
温水灌肠可以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除积食。
但是,温水灌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伤害。
5. 外科手术:对于极少数严重的积食病例,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清除积食,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但是,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应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进行。
总结:幼儿积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按摩穴位治疗小儿积食(图解)

按摩穴位治疗小儿积食(图解)
按摩穴位治疗小儿积食西工区梁女士:我儿子今年3岁,体质一直较瘦弱。
于是,我总是在三餐后再给儿子添加各种蛋糕、饼干之类的零食,没想到儿子出现了严重的积食,不爱吃饭,也不爱吃蔬菜。
我给儿子吃过健胃消食片和山楂丸,也带他看过西医和中医,症状虽有缓解,但积食仍很严重,除了服用药物,还有那些方法能治疗小儿积食?小儿推拿按摩师:孩子出现积食,大多是饮食不当所致。
出现积食的孩子除服用药物外,家长还可经常给孩子做一些按摩,以增强孩子胃肠蠕动,逐渐缓解积食症状。
顺、逆时针揉肚子。
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妈妈把手轻轻地放在孩子的肚子上,先呈逆时针在孩子的肚子上揉一分钟,随后再呈顺时针揉一分钟。
反复做几次可促使肠胃蠕动。
按摩大鱼际。
大鱼际位于大拇指的根部(手掌上突起的部分),此处也是胃经穴。
经常按摩胃经穴位有助消化的作用,用拇指按摩3分钟。
捏脊。
从孩子的尾骨处开始往颈椎的方向捏去,两只手交替捏6遍即可。
没有便秘的孩子可以用捏脊的方法促消化,经常发生便秘的孩子禁用此法。
另外,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孩子,避免喝过多的牛奶,吃过多的肉食、油炸食物。
如果孩子不饿,就不要强行给孩子喂食。
小儿推拿积食调理案例

小儿推拿积食调理案例小儿推拿积食调理案例:1. 案例一:小明,男,3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揉腹、拍背等手法,促进小明的消化功能,改善腹胀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
2. 案例二:小红,女,4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困难。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揉腹、按摩腹部穴位等手法,刺激小红的消化系统,缓解腹痛症状,顺利排便。
3. 案例三:小亮,男,2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烂。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拍背、捏脊等手法,调整小亮的消化功能,改善腹泻症状,恢复正常的大便。
4. 案例四:小芳,女,5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揉腹、拍背等手法,刺激小芳的消化系统,改善腹胀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
5. 案例五:小强,男,3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困难。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揉腹、按摩腹部穴位等手法,促进小强的消化功能,缓解腹痛症状,顺利排便。
6. 案例六:小丽,女,2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烂。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拍背、捏脊等手法,调整小丽的消化系统,改善腹泻症状,恢复正常的大便。
7. 案例七:小健,男,4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揉腹、拍背等手法,促进小健的消化功能,改善腹胀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
8. 案例八:小欣,女,5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大便困难。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揉腹、按摩腹部穴位等手法,刺激小欣的消化系统,缓解腹痛症状,顺利排便。
9. 案例九:小晶,女,3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大便稀烂。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拍背、捏脊等手法,调整小晶的消化系统,改善腹泻症状,恢复正常的大便。
10. 案例十:小良,男,2岁,积食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大便干燥。
经推拿调理后,采用推腹、揉腹、拍背等手法,促进小良的消化功能,改善腹胀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
小儿积食常用药物及联合用药大全,太全了,建议收藏

小儿积食常用药物及联合用药大全,太全了,建议收藏小儿总是不想吃饭大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又称“生积”“积食”),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
导致小儿生积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消化功能未成熟健全、家长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等都是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病因分析食物给我们带来能量、热量,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中医上称之为“积食郁热”,就是吃得过多,脾胃的消化功能运化超负荷,尤其是小宝宝们,从而积食、积热,内郁化火。
常用药物1.健儿药丸成分:巴豆霜、郁金、苦杏仁(炒)、雄黄、使君子仁、甘草、蜂蜡。
治疗症状:破击驱虫,开胃进食。
用于小儿食积、乳积,发热腹胀,呕吐滞下及腹痛等症。
成分解析:健儿药丸主要由巴豆霜、郁金、甘草、使君子仁、雄黄、蜂蜡以及苦杏仁等组成中成药,其中巴豆霜具有峻下冷积以及缓泻作用,加快细菌、毒素等致热源排除,郁金可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甘草可治疗咳嗽并调节胃肠功能,使君子仁、雄黄、蜂蜡均可解毒止泻祛痛,苦杏仁可消食导滞、润肠通便,诸药合用,有利于小儿食积、发热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提高疾病恢复时间。
注意事项:小儿积食,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
给宝宝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
2.健胃消食片成分:太子参、山楂、山药、麦芽、陈皮。
治疗症状:脾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大便溏稀、面黄肌瘦的患儿。
成分解析:君药太子参,补气健脾;臣佐药山楂、山药、麦芽,治疗米面积,使药陈皮。
注意事项:孩子多为纯阳之体,所以在发热感冒期间禁止服用,但食欲不振、平时不爱吃饭且大便粘稠者可以食用。
3.乳酸菌素片成分:乳酸菌素治疗症状:用于肠道异常发酵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及儿童腹泻,指的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言说:“孩童不知饥饱”。
确实,孩子得到好吃的东西,总要吃个够,因此很容易造成积食。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积食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遇到以上情况,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调治,使积食病症迅速解除。
1.糖炒山楂:取红糖适量(如体内有热,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
每顿饭后吃一点,或煎水喝。
2.鸡内金饼干:取3-5个鸡内金焙干,研末,与适量的面粉、盐、水掺合,擀成薄饼,烘干。
可做主食,也可当点心吃。
3.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
操作者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4.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
揉时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5.摩涌泉:足底心既是涌泉穴。
操作者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小儿发烧药
紫雪散: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发烧,对一惊一乍、烦躁不安、昏昏沉沉、大便干燥者,可根据年龄每次服0.3克。
根治小儿积食病
小儿得积食病主要原因是消化不良,常摘得面黄肌瘦,吃不
下东西。
可用桃仁7个、杏仁7粒、白胡椒7粒、栀子一些,一起研成细末,用蛋清调好。
晚上8点贴在手心、足心,男左女右,用纱布裹好,早晨揭下来。
一次治不好,再贴一次。
山楂神曲治小儿饮食不节
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而致消化不良,常突然哭叫或睡中惊啼,粪稀溏内有残渣气味酸臭,偶伴呕吐、暖气腹胀。
后用下方治好:山碴(去核)50克、神曲20克(轧成细粉)、粳米30 克,常法煮粥,稍加白糖。
此法可健脾胃、消食导滞。
但忌油腻。
胡萝卜治小孩消化不良
小孩消化不良时,可将胡萝卜煮烂并适当加点红糖让其服食,一般服几次后即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桔皮治小儿厌食
鲜桔皮洗净,切成条状、雪花状、蝴蝶状、小动物状各式各样小快,加入适量白糖,拌匀,阴凉处存放一周。
小儿进餐时取少许当菜吃。
每日1一2次,对小儿厌食有效。
1、饮食疗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
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用糖炒总觉得麻烦,我发现给宝宝煎服山楂汤也很有效果。
我从超市买了些新鲜山楂,洗净取适量切成小块,放入炖锅中小火煮3-4
小时,煮出汤色后,用干净纱布过滤果块和杂质,根据宝宝的口味,稀释或者加糖,让宝宝当成水喝。
有时如果没有买到新鲜山楂,就买些未加工过山楂干代替,用高压锅大火滚烧后转小火淬制汁水,让宝宝服用。
另外,我发现山楂有清肺功效。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
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
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如果去药店买干山药不方便,可以在超市里购入新鲜山药,那种褐色长长,像是根茎类作物就是山药。
除了熬粥,山药还可以炒着吃,味道粘滑,但效果也是不错的。
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
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
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
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白萝卜本就是清凉败火的食物,我平时就经常单独做汤给宝宝喝,但可能是因为味道的缘故,孩子并不爱吃,现在放在粥中,又加了红糖,孩子爱吃多了。
小编推荐:
其实醋也是一宝,鸡蛋伤食的宝宝,可用醋一汤匙兑米汤喝;吃了太多油腻的食物,宝宝觉得恶心时,可喝几口醋,小口、慢咽会觉得舒服些。
2、小儿化食丸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七分饱,有益于健康。
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