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合集下载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的治法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的治法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的治法
小儿积滞之食积化热证是指小儿脾胃功能不健全,食物积滞于胃肠道中,进一步发生积滞化热,出现发热、口渴、躁动等症状。

治疗这种证候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清热泻火:使用中药清热泻火的方法可以通过促进积滞的排出,减少积滞物的热化,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

常用的清热泻火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等。

2. 疏肝理气:小儿积滞化热证常常伴有脾胃气滞、肝气郁结等情况。

通过使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出。

常用的疏肝理气的中药有柴胡、枳实、香附等。

3. 调理脾胃: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根本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全,需要通过调理脾胃来改善。

可以选用益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白术、茯苓等。

4. 饮食调理:在治疗期间,要注意小儿的饮食调理,避免给予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儿积滞化热证的治疗应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治疗。

同时,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发生积滞化热的情况。

小儿食积的中医治疗

小儿食积的中医治疗

食积一食积的概念食积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食积又称积滞。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

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

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

三临床诊断一)、诊断要点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二)辨证分型1.食滞脾胃2.脾虚夹积四治疗一)分证治疗1.食滞脾胃:治法:消乳消食,化积导滞。

方药: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香附3 g 神曲9 g 麦芽g 9 陈皮3 g 砂仁3 g 炙甘草3 g2. 脾虚夹积:治法: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方药: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党参9 g、白术9 g山楂3 g、神曲3 g、麦芽3 g枳实6 g、陈皮3 g二)适宜技术1、中成药剂1).王氏保赤丸每服1/3-1支,1日2-3次。

用于乳食内积证。

2).枳实导滞丸每服2-3g,1日2-3次。

用于食积重且化热便秘者。

3).小儿香橘丹每服2-3g,1日2-3次。

用于脾虚夹积证。

4).小儿健脾丸每服2-3g,1日2—3次。

用于脾虚夹积证。

2单方验方1).炙鸡内金30g,研细末。

每次1g,每日2-3次,开水冲服。

用于乳食内积证。

2).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

每次0.5—1s,每日2次,开水冲服。

用于乳食内积便秘者。

3、药物外治4、针灸治疗针刺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脾俞、胃俞用于脾虚夹积。

针刺四缝穴用于食滞脾胃。

5、推拿疗法推揉板门100次,清大肠100次,揉按中脘10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2分钟,揉按足三里100次,推七节骨100次,推脊10次,捏脊3—5次。

乳食内积者,加掐四缝10次,拿肚角3-5次,或配合刺四缝。

脾虚夹积者,加补脾土100次,运水人土100次。

小儿食积发热的辨证与治疗

小儿食积发热的辨证与治疗

小儿食积发热的辨证与治疗小儿心智未全,七情难感,惟有饮食失宜,外邪伤之,邪郁不解,而为发热。

现在的父母爱子心切,唯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明明已经吃饱,却要孩子再吃一口,最后一口,造成食积,食物积滞于肠胃之中,阻滞人体中气机的正常升降,郁而发热,是为食积发热。

很多父母一见到孩子发热,慌作一团,输液,打针,吃药,钱没少花,孩子罪没少受,孩子的发热不为之稍减,何也?积滞的食物不去,气机不能正常升降,热自然不能退去。

而吃几颗大山楂丸,王氏保赤丸,按摩几下肚子,虽以四两之力,可起千斤之功。

这就是中医所主张“必先伏其所因”。

食积发热的辨证要点:1,舌苔厚,或黄,或白。

2食欲减退,甚至厌食;3发热的部位:手心热而手背不热,肚子热而屁股不热;4发热时间:发热多在午后或夜晚,早晨清爽。

与外感发热的区别:外感发热,1,身体疼痛,2,手心热而手背不热;3,热无休止,或起伏不大。

食积发热的治疗:1,揉肚子以助小儿脾气的健运,力量要深,缓,慢,顺一定方向绕圈揉;2,推腹,由上向下推,助胃气下行。

经曰:胃为府,以息息下行为顺;3,药物治疗如消积导滞口服液,大山楂丸,王氏保赤丸,保和丸等。

4捏脊;5,发热严重的可以考虑物理降温,如温热毛巾擦拭腋下,前胸,后背,膕弯等处。

我的同事儿子咳嗽,夜晚重,舌苔黄,大便干,日一次,此为食积咳嗽,方;瓜蒌,玉竹,沙参,杏仁,萝卜子,甘草。

二剂愈。

看到有些家长一见孩子发热就带孩子输液,消炎,孩子受罪,效果不理想,真的很闹心,希望本帖对年轻的,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有所帮助,我心足矣。

一则案例分析舌苔厚腻,胃浊严重,近晚发热,阴邪盛于阴时。

揉肚子,痛苦得到缓解,助脾土的运化。

长期喝饮料,湿邪内生,阻碍脾气运头热,胃热上冲所致。

此小儿是由于伤食而引起的食积发热。

大便干结,脾不为胃散津,而肠液枯。

头热,胃热上冲所致。

此小儿是由于伤食而引起的食积发热。

发热的主要部位是手心,肚腹。

而手背,屁股一般不会热。

老中医:小儿积食的家庭调养方法

老中医:小儿积食的家庭调养方法

小儿积食以食欲不振、胃胀胃痛、大便不调为特征,一般属于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范畴。

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求旺盛,同时肠胃功能尚未完善,所以积食现象比较多见。

疫情防控期间,居家时间长,活动减少,更容易发生本病,家长有必要了解小儿积食的判断和调养的知识。

中医药在本病调护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具有易学易用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小儿积食的表现有以下表现即有积食可能。

1食欲:食欲下降或者食欲紊乱,易饱易饥。

2气味:口臭或者伴有酸腐气味。

3口舌:舌苔白腻分布不均,或口角出现糜烂、口疮等。

4肠胃:腹部胀满、灼热,大便稀软粘腻、有酸臭味,或夹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便量及次数增加。

5睡眠:睡眠不稳、夜间哭闹、流口水、磨牙、说梦话等。

小儿积食的饮食调养积食的调养首先要调整生活习惯,包括定时定量进食,定时运动,保持大便通畅等。

在此基础上,再配合食疗,以下食物对积食均有一定的作用。

1白萝卜:清热化痰、理气消食,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2山楂:含多种有机酸、脂肪酶,能促进蛋白和脂肪的消化,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伤食后腹满饱胀,尤其是肉类食物导致的食积不化最为适宜。

不过生山楂酸涩,可以食用山楂糕、山楂片等代替。

不过山楂中的有机酸成分,不利于牙齿健康,所以吃完山楂后要漱口。

3麦芽、谷芽:都有消食化滞的作用。

此外,米仁、白扁豆、山药、莲子都有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对经常容易食积的小儿,可作为平时调理的食品,市面上有八珍糕等小吃就是以这些食品为主要原料的。

还有些食物不宜消化,比如糯米、蜂蜜、板栗等,积食期间注意少吃或不吃。

另外还有些食物多食容易上火胀气的,可能会加重口臭、睡眠不稳等症状,所以也要注意控制,比如羊肉、猪肚、黑豆、芋艿、核桃、桂圆、鸡蛋等。

小儿积食的外治调护推拿捏脊(或称捏积)对本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每日清晨或者洗浴后,让孩子俯卧床上,大人由孩子的尾椎开始沿着脊椎骨向上捏到大椎穴为止(低头时,颈部最高的椎骨就是)。

治疗宝宝积食的小秘方

治疗宝宝积食的小秘方

治疗宝宝积食的小秘方小儿饮食不能自我节制,常常吃多了而造成饮食停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食积。

预防小朋友食积其实也是有很好的方法。

下面店铺分享了民间偏方治孩子食积,一起来了解吧。

民间偏方治孩子食积食积多由于饮食、内伤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食积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

食积的预后一般较好,也有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证,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

对于食积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

轻症食积患儿经过控制饮食,很快可以痊愈,重症食积的患儿须去医院治疗。

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虚实两大类辨证施治。

凡病程比较短,腹胀且拒绝抚按,或者伴有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而病程较长,虽然腹胀,但喜欢抚按,精神疲惫,形体消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虚中夹实证治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

健脾丸加减。

常用药:枳实、党参、山楂、麦芽、白术、神曲、陈皮。

如果孩子舌苔腻、不想吃饭,可加藿香、砂仁;舌质淡、腹胀、大便不成形,可加炮姜、厚朴、苍术。

食积的实证治以消食导滞为主,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陈皮、香附、砂仁、茯苓、半夏、连翘等中药。

伴有腹胀疼痛者加厚朴、枳实;大便秘结者加木香、槟榔消积导滞,重者暂加大黄通腑;呕吐甚者,加姜、竹茹清胃降逆止呕;如果孩子有低热、舌红、苔腻微黄,可加胡黄连消积清热。

许多中成药对食积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可给孩子服王氏保赤丸,每次1/3~1支,1天2~3次。

还可以服化积口服液,每次5~10毫升,1天2~3次。

如果孩子食积较重,而且伴低热,大便秘结,可以用枳实导滞丸,每次服2~3克,1天2~3次。

小儿积食的辨证及处理方法中医学习笔记

小儿积食的辨证及处理方法中医学习笔记

小儿积食的辨证及处理方法中医学习笔记现在食物太丰富,家长都生怕小孩长不胖,喂养非常成问题,导致小孩生病很多是积食造成的;积食时可能鼻涕、鼻塞、咳嗽、发烧,严重的嗓子发炎、咽喉发炎,与感冒症状差不多,西医诊断可能是毛性支气管炎毛支炎或支气管炎;不管症状如何,只要判断有积食就按积食处理;比如咳嗽或发烧,如果是积食,按受寒咳嗽或受寒发烧处理是无效的,即使暂时有效也会反复;一、积食的判断:1. 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2. 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3. 如果发烧是不是手心手背、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如果肚子很烫背不烫、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4. 想想是不是吃东西后引起,比如是否吃太多,是否呕吐过5. 大便是否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积食大便颜色不正常,一般偏深如黑色6. 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7. 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可能还有手心脚心偏烫8. 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饱的样子9. 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不安,还有磨牙的10. 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脓了变白11. 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现不同,不是所有这些症状都有,只有前3条有一条就能判断是积食;如果有感冒症状,并排除积食,则按感冒处理;另外屁臭也是消化问题,可怀疑积食;二、积食案例小儿确认积食比较简单案例1:10个半月的孩子吃了3天棒子骨浓汤煮饭,不拉发展为拉稀,咳嗽有痰,喉咙咳的发红了;喉咙发红发炎;没有口臭;稀便很臭案例2:孩子又发烧了,可两个医生都说是嗓子发炎引起的,我还专门让看了肚子,他们都说没事,我说孩子这几天大便特臭还有屁,他们说只要每天都大便肠胃问题就不大,可我现在发现孩子又是左脸凉右脸烫评:西医一般不懂积食,跟他们说积食是对牛弹琴,积食不用找西医,就像弹琴不用找牛来听案例3:9个月小孩拉肚子5天;妈妈说开始拉肚的前一天给他吃了三个大虾,几块鱼,结果隔一天就开始拉肚子了,而且有口臭案例4:我儿子3岁了,昨晚发烧39度,后服退烧药,推手降下来,今中午又烧,前天吃面包,喝牛奶,又吃两根香蕉,晚没吃饭,这两天大便偏稀,吃饭不好,今天没大便,手心肚子热,晚上脸蛋红,磨牙,乱翻案例5:我女儿从上周开始有感冒症状,流鼻涕,轻微咳嗽,吃感冒颗粒好一些后,吃了一瓶酸奶当晚便低烧咳嗽,医生开小儿氨酚烷胺,红霉素,枇杷止咳颗粒后基本好转,但周日外出吃饭吃四五个虾,昨晚又高烧咳嗽;她口臭明显,感冒期间三天没拉粑粑,昨天拉了,但不是黑粑粑,舌苔厚,咳嗽声里感觉有痰;评:前一次当感冒治估计也是误治,这种治疗后脾胃很难恢复,所以很快就要又生病三、积食的处理1、中成药:如果要开始发烧、或已经开始发烧、或干咳严重、或舌苔已经厚黄腻,则必须用汉森四磨汤口服液,等拉出量多或黑臭便、发烧咳嗽症状好转、舌苔好转后才改用下文的处理,否则病程不容易控制;用量照说明书;积滞严重时,如果买不到四磨汤口服液,可以去找“健儿药丸”原名郑州肥儿丸替代,主要成分巴豆霜、郁金、苦杏仁炒、雄黄、使君子仁、甘草、蜂等;这药药性比四磨汤还强,用了大便通了就停;如果咳嗽等症状比较轻,无发烧,可以用保和丸,用量照大人用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保和丸直接吃最好,有些小孩不吃保和丸水丸或太小的吃不了,可以取约12克,煮水20分钟得150毫升后喝,可以加红糖;一天3次,一次50毫升;或者用太极保和颗粒;一般大药房都有,比如德仁堂;1岁左右小儿用成人用量三分之一,一包泡90毫升,一次30毫升,一天3次;2、3岁左右用成人用量一半,一包泡80毫升,一次40毫升,一天3次;还有保和口服液,成分与保和丸以及保和颗粒一样的,也可以;如果只是知道吃多了些,大便有些不正常,舌苔稍微厚,可以吃同仁堂大山楂丸调理,用量大约1岁左右一天一丸分两次,两三岁一天2丸分两次;大山楂颗粒的成分: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与大山楂丸一样,买不到大山楂丸,或小孩太太小不能吃丸药时也可以用大山楂颗粒;如果保和丸或保和颗粒确实买不到,也可买成分为“黄芪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的健儿消食口服液,品牌任意;如果排便有困难,也很适合用这个;同仁堂的小儿化食丸也可以处理积食,与保和丸或颗粒比较接近些,只是成分比较复杂,实在买不到其它的可以用这个;成分:六神曲炒焦焦山楂焦麦芽焦槟榔醋莪术三棱制牵牛子炒焦大黄;买不到四磨汤也可用这个替代;重要注意事项以上所列的保和丸、大山楂丸等都是消食导滞药,不是健脾药,不可一直吃很久,小儿病辨证对了一般用药两三天症状就会得到改善包括大便好转等,如果无改善说明不对症应停药;脾胃虚弱、经常反复积食、经常腹泻的小儿积食,应慎用消食药物,请咨询中医辨证处理;2、食疗积食或消化不良不严重或小孩只有几个月大也可尝试食疗调理;焦米汤:大米炒焦黄后煮稀饭,水多些,米煮熟,主要喝汤;一天3次,一次30-60毫升;炒大米方法:大米粉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炒鸡内金粉煮水或熬粥时加;鸡内金就是鸡胗内壁凉干,炒焦黄后弄成粉即可用;问:焦米汤没加辅食的可以吃不答:焦米汤是药,不是辅食;问:焦米汤是饭前还是饭后喝答:焦米汤等积食的药都是饭后吃,隔半小时淡豆豉:用淡豆豉是接近食疗的很温和的积食调理方案,但一定要买到好的淡豆豉才有效;如果积食严重,用淡豆豉可能不容易搞定;1、2岁左右,用淡豆豉5-20克,病情重用量可大些,煎一小时得100毫升,一天用2-3次;如果没有秤,可以数颗颗,一克大概10颗;或者用等分法,买50克分5份则每份10克;淡豆豉中药房可以买到,建议同仁堂买;买了自己直接吃下,能吃的才行,吃了就要吐掉的肯定不能用,可能是发霉的;因为很少医生开淡豆豉,所以很久都卖不出去,同仁堂这种流量很大的会更新;淡豆豉黑色、黄色、灰色的都有,颜色差别关系不大;3、推拿调理积食处理的过程做以下推拿会有帮助,如果年龄比较小如一岁内症状比较轻不用药只做推拿也可能有效:1. 如果拉稀很多天大便不臭可以清大肠、清补脾各15分钟根据年龄适当调整,一天两三次;否则都清大肠、清胃各15分钟,一天两三次2. 加顺时针揉腹,时间不限,有力道透进去的感觉,就是感觉很用劲,但又不会把小孩按痛;大肠穴在食指桡侧赤白肉际处;清大肠从指根推向指尖,能清热利湿、促进排便;清补大肠在指尖与指根之间来回推,能调理肠道功能,辨证不清时可以使用;胃经穴在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清胃经手腕从推向指根,能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除烦止咳;清补脾在大拇指侧指尖与指根之间来回推,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另外还可用龙帅江八卦推:以肚脐为中心,由上、下、左、右、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向肚脐各推36下,围绕肚脐顺、逆时针按摩各72圈,手抚孩子肚脐十分钟,孩子就会大便,发烧的会退烧;屡试不爽;受凉腹痛也管用;四、病后康复积食处理差不多了,但还可能一直咳嗽,这是正常的,如果咳嗽有痰,都不用担心,这是积食恢复过程必然的排痰过程;可以搓背帮助排痰;搓背用大人手掌沿脊柱两侧单手上下来回搓,中间脊柱也搓,搓热或搓红即可,时间不定;咳嗽的话肩胛骨也搓,沿着两边肩胛骨下沿左右来回搓;在吃东西至少半小时后,或吃东西以前;可伸入衣服来做,也可隔着薄衣服来做;随便什么姿势都可以,只要能搓到,趴起当然最好;力度自己掌握,以小孩接受为度;搓后可能咳嗽或短暂咳重,这是好事,尤其痰多更好;小儿不会吐痰,有痰吞了也好;搓脚可以帮助恢复快些;小儿脾胃问题比如有睡眠不安,还有就是每次生病好后脾胃都有不正常的都可做的推拿调理;揉脚的脾经,即图中几个点的连线整条线,每天5-10分钟,两只脚都揉,没有方向;还有足底的脾胃反射区,脾胃有问题的揉起会觉得偏硬,小孩可能会说痛;五、病期饮食不管是积食还是感冒,生病时的饮食都要注意:1、生病时清淡饮食,不吃蛋,少吃肉或最好不吃,晚上睡前不喝牛奶;不吃寒凉食物,比如猕猴桃、梨、香蕉,直接暂停水果最简单;藕也是寒的;螃蟹、虾、无鳞海鱼都是寒的,不吃;2、感冒或积食时不吃鸡肉,容易发烧,发烧时吃会烧更高;汤圆等糯米制品不吃,不容易消化;出疹时不能吃辛辣的,有湿疹不吃芒果、木瓜,否则更严重;3、小儿不吃羊肉、牛肉;牛肉如果炖很多个小时几乎成浓汤才可吃;牛肉是高热量高能量的东西,这些东西要消化它也需要消耗人的更多能量;六、重要误区每位经常生病的小孩背后,都有一位犯错误的妈妈一妈妈说小孩清淡饮食,但仍经常积食,问病史,问到“八个月又积食拉肚子,吃过点蒙脱石散两次”;果然,这是常见错误,拉稀就止泻;积食拉稀不一样,不能盲目止泻,否则肠胃会受损,碰到多例小孩肠胃问题都是几个月大时止泻或消炎引起;七、讨论问:四磨汤可以给孩子喝吗不是说有致癌物槟榔吗,我家宝宝现在发烧38度2,原因是积食引起的,现在在考虑给不给他吃那个四磨汤;答:那些新闻是财经记者写的,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然后我查阅了该中心的英文网站,找到确实有说到槟榔,原意是导致口腔癌的原因可能有长期咀嚼槟榔;中药都是靠药物的偏性治病的;这个是药,不是经常吃的;很显然,这些新闻背后有商业阴谋;问: 如果真是细菌感染的疾病,是否还是有必要用抗生素评:经典的中西医思维模式问题,大多数人都被西化了,站在西医角度有细菌用抗生素才能解决问题;比如积食拉肚子几天西医认为是细菌感染肠炎拉肚子,中医排积食,积食排了就会不拉,细菌也会自己消失;今天刚好碰到一个积食拉稀3天,去华西查白细胞3 ,就认为肠炎,然后就妈咪爱、蒙脱石散、加抗生素合并治疗了;问:纯母乳宝宝也会积食评:积食是不消化导致,与吃的是什么东西以及吃多少没关系;妈妈的情绪、饮食都会影响母乳质量,导致宝宝不消化;已经加辅食的,辅食与母乳时间离的太近容易积食;问:积食发烧跟病毒,细菌引起的发烧是怎样一种关系答:任何发烧去西医查都可能查到病毒或细菌,如果还查不到,那只是时间没到;不是病毒或细菌引起发烧,是人生病后,体内环境变化让病毒和细菌有条件生长,然后人体通过发烧来抵御疾病并杀死病毒和细菌;积食发烧是排内热;述:我女儿经常口臭,每次我给她吃三天保和颗粒就好,保和颗粒可以这样经常吃吗评:不能;药都不能经常吃,这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对脾胃有伤害,会导致更容易口臭;述:请问保和颗粒能常吃吗评:首先保和颗粒是积食药物,不积食不生病平时肯定不能吃;但如果经常积食要经常吃保和颗粒,那说明或者脾胃有问题,或者喂养有问题,前者需要找中医处理,经常吃保和颗粒对脾胃不好,后者的话要调整喂养观念喂养习惯,解决根本问题;述:请问如果积食发烧喂四磨汤帮助排便和用开塞露帮助排便的区别是什么一岁多女宝前晚开始发烧,观察后辩证为积食烧;昨天下午用开塞露排出了恶臭黑便;但昨晚到现在一直发烧反复,皮肤嘴唇干燥口气感觉和大人平时嘴里很上火的味道一样;哭闹不已睡不安;评:四磨汤不只是帮助排便的,是帮助排积食的,排便不畅只是积食的一个症状;而且开塞露估计只能帮助排出接近肛门口的大便; 述:西医查是扁桃体发炎,要求输液;中医查是积食;我一直没搞懂扁桃体和发烧之间的关系,是发烧导致的扁桃体呢,还是扁桃体导致的发烧呢积食消了,扁桃体自然就好了额评:积食导致扁桃体炎和发烧,积食消了都会好;述:我女喝了大山楂颗粒后拉黑便,是排积吗评:一般积食后都有通过排便排积食的过程,可能是量大或色黑或或臭,但也有不明显的;述:积食症状没了,小孩开始疯狂地找吃的,我看到他这样好难受; 评:积食排后胃中空虚,而且胃热尚未完全消除,所以食欲旺盛,这时应加控制,否则容易再次积食;饿可以可以给米汤喝;问:只吃保和丸就可以了吗,要不要吃消积止咳口服液答:积食引起咳嗽,只需要处理积食即可,积食排了咳嗽自己就会好;临床发现消积止咳口服液效果不好,因为处理积食的能力不如保和丸;问:同仁堂的加味保和丸和保和丸有何不同小宝宝积食,可以吃加味保和丸吗答:加味保和丸多了一些成分,小儿积食一般没必要用加味保和丸,实在是只能买到加味的也将就;述A:小二七星茶能否改善内热我看它的说明上是有这个功能的,只是犹豫这个药会不会太寒凉呢述B:前几天自买的小儿七星茶给她喝了几次,能拉出来,但停药又便秘;评:小儿七星茶个人不建议使用,对处理积食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述:我的护理错了,有时两天没排我就买香蕉给他吃;评:香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香蕉寒凉伤寒脾胃,长期吃这个会导致小孩容易积食,并且长期顽固性便秘;述:中午给宝宝艾灸了神阙关元肾盂和涌泉,每个两到三分钟,傍晚她就很兴奋大喊大叫,睡觉时热得穿不住睡袋,是不是灸错上火了这两天已经很注意给她少吃了,还是积食,晚上趴着睡的;评:积食如果舌苔不是白的, 建议不灸;白厚、白厚腻,不红的可以灸中脘;述:有专门小孩吃的保和丸吗我去了几个药店都没有;评:应该是没有;保和丸不分大人小孩,对症都是可以吃,大人吃大人的量、小孩吃小孩的量;其实中药都是不分大人小孩的,有专门针对小孩的药只是为了好卖,而且一般都偏贵;如果有药店的说保和丸是大人吃的小孩不能吃,那你就说大人吃即可;述:我儿2岁多,好奇葩,保和丸直接咬来吃, 吃完还要;评:这么大是可以直接吃,积食时吃是好吃;述:浓缩丸可以不评:保和丸浓缩丸不适合小儿,不过如果实在只买到这个可以使劲敲碎后用;保和颗粒成分一样的,是冲剂,适合婴幼儿;保和丸水丸适合两三岁小儿可以直接咬着吃;保和丸蜜丸可直接吃或碾碎冲服;。

小儿食积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

小儿食积偏方 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小儿食积偏方有哪些偏方可以治小儿食积导语:小儿食积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饭,最心疼的还是当妈妈的。

但是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带他去玩小儿食积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吃不下饭,最心疼的还是当妈妈的。

但是妈妈们在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想尽办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或者带他去玩,而是应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食积问题。

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

那么像小儿食积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小儿食积偏方1、鹿角刺果3g。

研末,吞服。

2、葛蘽果15g,葛蘽叶15g。

煨水服。

3、丝毛榕干根30~60g。

水煎服。

4、白鼓钉30g,咸橄榄10枚。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积、腹泻。

5、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

每日1剂,分2次服。

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6、独脚金15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0g。

水煎眼。

7、猕猴桃干果60g。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8、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车前草9g。

水煎服。

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食积。

9、独脚金15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9g,茯苓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

陈皮3g。

水煎服。

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10、野荞麦9~15g。

水煎,1日3次分服。

11、木姜子适量。

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

9~1。

5g。

生活常识分享。

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 调理积食的三个妙招

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 调理积食的三个妙招

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调理积食的三个妙招积食,又称“食积”、“积滞”,是中医的一种病名。

就是吃得太多、太杂或是过于油腻、寒凉,使我们的脾胃运作超出了的负荷,因而产生了积滞。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小孩出现积食的症状以及几个家用小妙招,出现积食的时候,不妨动手试一试。

一、小孩积食会出现哪些症状出现积食,不仅自己感觉肠胃难受,胃胀反酸、恶心没胃口,而且容易有“口气”,口臭可能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比较容易出现积食,如果小孩出现以下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晚上睡不安稳、舌苔白且厚、口气有酸腐味、大便恶臭、自述肚子胀(疼)等,大人就要注意给孩子调理肠胃了。

二、调理积食的妙招陈皮蜂蜜水功效: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蜂蜜补中润燥,可以缓解腹痛、便秘。

两者合并,可以很好地缓解食积症状,促进消化。

做法:取10g陈皮,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最后加少量蜂蜜饮用。

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泡陈皮喝。

每天可以喝2~3次。

此外,普洱茶本身就有健胃消食帮助消化的作用,用陈皮搭配上普洱茶冲泡饮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积食的食疗方法。

大麦茶功效:大麦茶听着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是什么,其实用的是炒过的麦芽,麦芽本身就有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炒过后的作用就更好了。

所以可用于缓解积食不化、脘腹胀痛。

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妈妈不宜饮用此茶,因其回乳作用明显。

做法:取炒麦芽10g,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调小火煮5~10分钟即可。

如不方便煎煮,也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糖炒山楂功效:山楂消食健胃,用于肉食积滞、脘腹胀满等,炒过的山楂,消食导滞的作用增强,对于吃多了肉食难消化的人来说,非常适合。

做法:取红糖或冰糖适量,入锅用小火炒化,加入山楂(切开,留核)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食用。

或直接购买炒山楂泡水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食积大全集!(讲解、辨证、外治法)
一、小儿食积讲解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

这句话就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

关于孩子的脾胃,有一个问题容易出现,就是小孩特别容易积食,这是小孩的特点。

我们说不能给孩子吃多了,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脾胃太弱了,我们给他吃了好多好吃的,堆到里面了,一下就瘀住了。

小儿积食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吃的过多或者过于高营养,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导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

中医称之为积食。

也叫食积。

小儿积食的中医辨证
中医对食积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中医一般将食积分为两种,有型积和无型积。

有型积还分两种:一种为吃多了积,我们叫胃积。

胃积:就是食物积在胃肠道上,这样的孩子一般表现在舌苔厚、黄、肚子胀、有口气、大便干结、腹部胀满。

《素问·逆调论》中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所以有:食滞于中→气滞不行→胀满、腹痛→不眠不安。

另外,还会积滞化热→内扰心脾→惊啼不止。

胃积,以消食导滞为主,对于这样的积食很好处理,我们一般采取的推拿处理办法热敷肚子,顺时针揉肚子等消食导滞、通便的方法。

可选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

脾积:孩子平常吃得并不多,但因为孩子的脾胃功能差,我们通过食物所吸收的水谷精微,不能通过脾传输到肺,运达到我们的五脏,包括我们的皮肤和毛发,而是全部积蓄在中焦,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

脾积,以健脾助运、消食,消补兼施为主。

无型积:就是我们讲的气积,现在的孩子都是我们四个人六个人养的宝宝,关注太多,孩子小心眼,爱发脾气,容易形成气积。

症见
腹痛啼叫,利如蟹渤,吐乳泻乳,其气酸臭。

还有一种情况,食物里面含蛋白类的食物和根茎类的食物多,容易导致孩子气积。

气积,治宜行气导滞,消乳化积。

积食的治疗方法
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

食积还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

食积的预后一般较好,也有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证,也就是西医所称的营养不良。

对于食积的治疗,首先是控制饮食,特别是伴有呕吐、腹泻的患儿,可以暂时禁食8~12小时,待呕吐停止后,给予清淡的流质口服,如藕粉、蔬菜汤等。

对于刚出现的,不严重的,有形的食积,积食食疗方,我们可以用一下方法:
注意事项:一天喝三次,一般连喝两三天。

这是五岁以上左右的孩子的量,五岁以下的孩子,可以自己酌情减量。

比如三岁以下用一半的量等等。

说明:焦三仙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这三仙,这三味药均有良好的消积化滞功能,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其中焦山楂是去肉食之积的,焦麦芽和神曲是清谷面之积的。

炒鸡内金有化瘀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

说明:四磨汤有行气而不耗气,有邪正兼顾之妙。

方中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

沉香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槟榔降胃气破积滞。

人参大补中气。

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

二、小儿食积14辨
食积都有些什么症状,只要符合两三项,就要提高警惕啦。

1、掌握体温。

每天小孩睡觉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热。

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为食积发烧和感冒发烧不同,一
般都是胸口先热起来,这时候量量温度,通常是36度8,或者37度。

估计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

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脚心温度比较高,这在中医上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2、看大便,每天观察小孩一天几次大便,是稀还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没有增多次数,如果正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那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计就拉起肚子来,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条样的,忽然发绿,或者不成形了,或者有块状的都不正常。

3、看舌苔,每天观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变厚,或者一块红一块白,还有黄苔,也是脾胃出问题了。

4、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上,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时没有,忽然出现,那离食积也很近了。

5、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肿胀,发青,那也是脾胃出问题了,食积了。

6、看食欲。

正每天吃东西很香,忽然食欲不太好,或者不吃,或者挑食。

7、看眼睛。

哪两天眼睛没精神,象睁不开一样,有一小部分是单眼皮忽然变成双眼皮。

8、看睫毛。

正常的睫毛是一根一根微翘,哪两天睫毛几根几根的粘在一起了,就是要食积了。

9、看睡眠,如果孩子一般睡眠都很好,这两天忽然夜里翻来翻去,一会一醒,那也要注意,中医有句话叫胃不和而卧不宁。

10、呕吐症状。

吃点东西就吐,这已经严重了,脾主升清,胃主
通降,以降为和,现在不降反升。

11、咳嗽。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

12、口气。

孩子这两天忽然口气很重,那也是食积了。

13、腹涨。

肚子没吃什么东西,肚子也很涨,那也是食积了。

14、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

积食的时候容易“化火”,而火的特性是向上的,所以就会上攻到扁桃体,小孩子就容易反复扁桃体发炎,呼吸道感染。

三、小儿食积的外治法
小儿食积是指小儿伤于乳食而形成的,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酸臭不调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儿科常见病。

孩子病了,父母着急,孩子不吃药,父母又急又气,喂药一事真是愁煞了父母。

那不如试试一些外治法,刮痧疗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治疗之前,首先要辨证,小儿食积有虚实之分。

凡小儿不思乳食或拒食,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或有嗳腐恶心,呕吐酸馊乳食,烦躁哭闹,夜卧不安,低热,手足心热,肚腹热甚,小便短黄如米泔,大便秽臭,舌红苔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为乳食内积,属实。

凡小儿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夜寐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淡滞,为脾胃虚弱,属虚。

01
实证
治法:化积消滞,健运脾胃。

取督脉、任脉、足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大椎穴至腰阳关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贼
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泻刮任脉上脘穴至下脘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天枢穴;泻刮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穴。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脘腹胀痛者,加角揉气海穴;呕吐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发热较重者,加角揉大椎、曲池穴;烦躁不安者,加神门、三阴交穴。

方义:泻刮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段、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下脘段、胃经梁门至天枢段,可调理脏腑,健脾和胃,化积消滞;角揉中院、天枢,可和胃消积,调肠降浊;泻刮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

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消积导滞;配气海消积除胀;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大椎、曲池泄热通胞;配神门、三阴交宁心安神定志。

02
虚证
治法:健脾和胃,化积消滞。

取足太阳经、任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补刮任脉上脘穴至关元穴的循行线,注意避开肚脐,皮肤微红为度;补刮足阳明胃经梁门穴至天枢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中脘穴;补刮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的循行线、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至下巨虚穴的循行线,均以皮肤微红为度;角揉足三里。

食欲不振者,加点法点按四缝穴,角揉脾俞、胃俞穴;呕吐乳食者,加角揉内关穴;大便溏薄者,加角揉天枢、关元穴。

方义:补刮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至大肠俞段、任脉上脘至关元段,可调理脏腑,补益脾胃;角揉中脘,可和胃消积;补刮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胃经足三里至下巨虚段、角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助脾胃纳运。

配四缝、脾俞、胃俞健脾和胃,以消积滞;配内关宽胸和胃止呕;配天枢、关元健脾温中止泻。

注:相关操作手法
(1)刮法
刮法是以刮痧板的薄边或厚边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直行或横行的单向刮拭的方法。

补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小,作用表浅,速度慢,刺激时间短的操作方法。

本法要求动作轻柔,刮拭范围较小,出痧少。

泻刮法是指刮拭按压力大,作用深透,速度快,刺激时间长的操作方法。

本法要求动作重快,刮拭范围大,出痧多。

(2)角揉法
角揉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棱角在施治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回旋揉动的方法。

(3)点法
点法是应用刮痧板厚边或薄边的棱角,着力于腧穴皮肤,用力点按深层组织的手法。

推荐相关书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