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9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中国,城市人际交往不但具有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的特色,同时又积淀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
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为序列,以父子为经、以兄弟为纬的立体关系网,几乎所有相识的人都可以纳入这架网中,但不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这架立体网上不同的网结间有着远近亲疏的差别。
费孝通称中国社会结构关系特征为“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
在“差序格局”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
传统社会圈子中,除了“家庭圈”、“亲属圈”,还有邻居、朋友等以地缘为特点的社会圈,形成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圈内人的人情、认同、信任和圈外人的排斥、疏离、不信任等。
因此也就有了由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所形成的“血浓于水”、“亲不亲故乡人”等人际观念。
虽然上述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城市人际关系不无影响,但是如今中国城市的人际交往的环境已与传统社会不同,因而现代人际关系已产生了质的变化。
其质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表层化和多取向。
第一,城市人际交往的匿名性和非人情性。
城市人口的大规模集中,使得城市人口的异质性很强。
这种异质性表现为: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造成职业的不同、收入的差异,因而导致了城市贫富的差别。
而教育程度的差异及社会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异质性。
正是由于这种人口的集聚和异质性,使得城市人口绝大部分相互之间是陌生的。
虽然都市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与人沟通的机会,但人际关系淡漠、趋于表面化、缺少情感色彩。
第二,城市人际交往的多取向和多层面。
在现代城市,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
邻里、街坊等地缘群体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密,甚至家庭关系也在弱化。
而在传统社会一些必须由这类群体所承担的功能,已被城市的科层化组织所替代。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
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
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
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
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
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
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
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五)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肿胀(zhàng) 嗥鸣(háo)炽痛(chì)亘古(gèng)B.叮嘱(zhǔ) 狭隘(ài)宰割(zǎi)歉疚(jiū)C.骊歌(lí) 默契(qiè)磐石(pán)管辖(xiá)D.花圃(pǔ) 污秽(suì) 哺育(pǔ)田垄(lǒ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纯粹报怨臀部急据B. 书籍渲哗倒置篮箍C. 脉膊故障陶醉脊椎D. 垒球退役胡茬蓬乱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这所学校,会被一种大气揪住。
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两旁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陋室铭》中的“书”“传”“说”“铭”都表示文体。
B.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具有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
课文节选了一篇《雷电颂》。
C.赤壁是东汉末年曹操大败周瑜的地方,在今湖北市长江南岸。
D.《岳阳楼记》一文,作者范仲淹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知识分子》,完成题。
知识分子吴念真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
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
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
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红楼梦》和中华文化周汝昌《红楼梦》以前的章回体“稗官”“野史”绝无如此弘广深厚的文化内涵容量,曹雪芹以前的作者群,也不曾有过像他这般才情灵慧的大手笔:两者凑泊,形成了诞生这部伟大的文化小说的历史条件,正所谓前无史例,后继为难。
那么,这部小说究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精髓、何等光芒呢?简要而言,有两条主脉,贯串了全书。
这两条主脉,并非我辈读者的臆想创说,实由作者自己明文提醒,即: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
一部大书的主题眼目,豁然尽展于此。
作者的文风,语淡而意蕴,然其含蕴至丰。
吾人须知:一“才”一“善”,便是雪芹对我中华文化这精髓命脉的最经济的简括和深识。
才是什么?一般理解大抵以为是指“文才”“诗才”,在《红楼梦》而言更是如此“无疑”的事意。
其实这是看错了。
试看:一、“无才可去补苍天”——石头二、“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三、“都知爱慕此生才”——凤姐四、“试才题对额”——宝玉五、“才选凤藻宫”——元春六、“才华阜比仙”——妙玉这些例中,只有宝玉所试之“才”实指文才,其余诸人,皆非此一狭义可限。
最明显的是探、凤二例,凤是今之所谓“文盲”,其才与诗文了无干涉。
元春入选,明言是由“贤德”。
妙玉的才,以仙为喻,亦非仅指能诗而已。
这样一说,则《红楼梦》所重之才,所包甚为广博。
原来,“才”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节目,是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一种高层次的认识感悟。
在《易经》的《说卦》中就已提出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是谓“三才”的理念。
三才概括了宇宙万物和人类的体性功能、生机动力,而人居三者之中,为“天地之心”,独占“性灵”之位。
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哲思的另一逻辑形式。
天之才,表现为风云雷电,节序光阴。
地之才,表现为山川动植,品类众生。
人之才,则表现为智慧聪明,情思才干。
所谓“天人合一”,实即“天人本一”,人也是天的一部分,也是天的精华体现。
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答题卡)上,请看清试题序号。
一、古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1 -10题。
(28分)烛之武退秦师(节迭)①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子犯请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表述中,不能致使秦伯退军的一项是(3分)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许君焦、瑕,軔济而夕设版焉。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古代礼仪要求面对地位不比自己低的人时不能直呼其名,而用与其人有关的其他人、亊、物来代替,以表示对方的尊敬。
以下各句不属于这类情况的一项是(3分)A.以昭陛下平明之理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泰王D.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既东封郑”中的“封”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又欲肆其西封B.范增数目项王C.封闭宫室,还军霸上D.朝济而夕设版焉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B.大阉亦巡逻畏义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烛之武在劝说秦伯时说:“夫晋,何厌之有? ”如果用一个四字成语将“何厌之有”的句意表达出来,这个成语是▲。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一笛刘强盛李一笛,原名李谟。
幼年学笛于西域异人,开元年间凭一支竹笛闯荡长安教坊,技压西门追烟、柳如影、张野狐等高手,成为教坊首席乐师,声名直追李龟年、马仙期等大师,朋友赠匾“李一笛”。
那年,他十九岁。
李一笛成名后,长安显贵争相重金宴请。
李一笛约法有三:境不佳不吹,客不雅不吹,一次只吹三曲。
一日,李一笛因故宿于越州。
寓居客栈的十位进士闻讯,醵资相请,会于镜湖水云阁,并约定各带一客捧场。
那夜,云疏,月晕,风清,湖面如镜,澄波万顷,静影沉璧。
李一笛身着一袭水纹银袍,立于水云阁中,举目环视:客人倒也俊朗雅致——只是东南角那褐衣老者佝偻席地,似一乞丐。
他皱了皱眉头。
轻云闭月,微风拂浪,波澜陡兴。
李一笛轻启朱唇,吹出一曲《临江仙》,和风飒飒,氤氲齐开,暗香浮动,霓仙飘临。
曲终,众宾客交相赞叹,褐衣老者却哈欠连连,昏昏欲睡。
众宾客面有讥色。
李一笛不语,略沉思,另起一曲,却是《诉衷情》。
笛声呜咽,如泣如诉,潜蛟起舞,嫠妇欲哭。
宾客沉浸其中,曲终良久,轰然叫绝。
老者似被惊醒,微翻眼皮,竟又睡去。
李一笛面有愠色,众宾客面带怒色。
卢进士抱拳道:“孤独丈乃在下邻居,孤苦贫寒,卢某带他来,意在让其一饱耳福,想是老丈久居孤村僻壤,不懂丝竹之雅,望公子海涵,莫要扫了大家兴致。
”众人揶揄不已,孤独丈似又被惊醒,憨憨一笑。
李一笛又吹一曲《水调歌头》,一时愁云出岫,明月孤悬,烟波浩渺,潮打空城;忽而衰草离离,鹧鸪鸣叫,杜鹃啼血,众宾客无不动容伤怀,唏嘘不已。
孤独丈仅仅微笑而已。
李一笛面有怒色,道:“老丈如此怠慢,莫不是轻薄李某,抑或是此道好手,不屑一顾?”孤独丈幽幽说道:“李公子认为老朽不会吹笛?”众宾客笑道:“疯了,疯了!”孤独丈徐徐说道:“请李公子试吹一曲《凉州词》,如何?”李一笛即吹《凉州词》曲终,孤独丈静静说道:“公子吹得也还不错,只是曲中夹杂胡乐,莫非公子有龟兹朋友?”李一笛大骇,拱手而揖,道:“老丈真乃神人,晚辈吹笛二十载,竟未察觉曲中夹杂胡乐---家师确为龟兹人。
2019学期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

2019学期高一语文下期期末试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Ⅰ卷命题人:郏县一高王晓红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ó)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ǔ)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án)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抱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句是()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
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中国遇难者身份。
②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③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职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及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019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得益于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顷刻(qīng)戕害(qiāng)剔除(tī)咄咄逼人(du ó)
B.刹那(shà)悄然(qiǎo)好莱坞(wū)繁文缛节(rù)
C.混沌(hùn)埋怨(mán)拘泥(nì)暴殄天物(tiǎn)
D.卓越(zhuó)离间(jiàn)风靡(mí)可乘之机(ch 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寒暄前扑后继礼尚往来声名雀起
B.躁动称诵步履为艰相应成趣
C.赋与稍纵即逝妙笔生花直接了当
D.搽粉归根结蒂伶牙俐齿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催生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的叛乱呢?
④港独分子的歇斯底里,让人想起不清的癫狂病人,他们必将被人民唾弃。
A.指摘交织不耻神志
B.指摘交融不齿神志
C.指责交织不齿神智
D.指责交融不耻神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
不停地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B.跟生命及人类的起源一样,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课题。
C.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书画协会会员的年龄平均为75岁,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只是
B. 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固:坚持
C. 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秦贪,负其强负:倚仗
D.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违背、触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仔细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D. 若知我不降明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覆盖周密无际
8.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何以知之②大王见臣列观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遂与秦王会渑池⑤求人可使报秦者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⑧见犯乃死,重负国
A.②⑦/①③⑤/④⑥/⑧
B. ①⑦/③④⑧/②/⑤⑥
C.①⑦/③⑧/②④/⑤⑥
D. ①⑦/⑤⑧/②④/③⑥
9、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B、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朝。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
豪放派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婉约派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C、《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
作者莎士比亚,全剧以哈姆莱特和新国王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
塑造了一个说话直率、酷爱思索、有着忧郁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
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D、《张衡传》节选自《汉书•张衡传》,作者是南朝历史学家范晔。
文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16分)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赞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史记•淮阴侯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呕呕:和悦温和的样子
B.不居关中而都彭城都:国都
C.印刓敝,忍不能予刓:磨圆棱角
D.今大王举而东举:兴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B.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公之时廉将军孰与秦王D.三秦可传檄而定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
12.下列句子都能体现项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的一项是()
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②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③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
④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⑤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⑥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
A.①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信认为勇敢凶悍仁爱强大,项羽远胜刘邦,但项羽也有自身弱点或失误,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任人唯亲、杀戮过多,因此,项羽其强易弱。
B.韩信认为,“秦民”对项羽所任的三秦王是既“怨”又“痛”且“莫爱”;而对刘邦的入关是“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民心所向,显而易见。
C.韩信冷眼旁观,比较了刘项两人的不同:项羽暴虐,刘邦抚民;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