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合集下载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供大家欣赏。

李汉荣抒情散文佳作欣赏:野河河在无人烟的地方流着。

喂养一些野草、野花、野兔、野鹿,以及很野很野的风景。

这是一条无人垂钓和捕捞的河。

鱼们游在自己的家里,不安全来自它们内部,与烹调无关。

鳖长得很大,放心地上岸晾晒它们的盔甲,一如隐士晾晒古老的经书。

树随意长着。

笔直的、弯曲的,高接云天的大树和不思进取的灌木,纷然杂陈、互相衬托,各自都不识自己的魅力,只顾欣赏对方的魅力,最后大家都有了魅力。

成材与不成材是林子外面的看法,树,只欣赏对方身上的叶子。

花可以开在任何地方,水走到哪里就追到哪里,于是蜜蜂和蝴蝶都有了飞行的路线。

花停下的地方,聚集了更多的花。

这里是河湾,水徘徊的时候,春天就显出更多的妩媚。

野鹿来到河边饮水,为自己美丽的影子忧愁,难怪它总是横遭追捕。

它想象,水的深处,是否有一片安静的林子,使它能躲过那凶残的牙齿?鹿望着河水发呆,河水也望着鹿发呆。

一些石头横七竖八地守在河边,或卧、或蹲、或静、或动,或黑、或白,或丑、或俊,全都憨厚慈祥,时间一直沉默。

河心的石头,制造了许多旋涡和泡沫,自己却一无所知。

水鸟来了,许多鸟都来了。

鹦鹉发现自己太小了,与天空不般配,却正适合自己管理自己。

鹤惊讶于自己的白,羡慕乌鸦的黑;乌鸦惊异于自己的黑,羡慕鹅的白。

它们都从水里发现了自己,它们全都想变成对方。

河水哗哗地笑着,打断了它们的胡思乱想;也无黑,也无白;也无大,也无小,都是好影子。

水草茂密,安静地铺张着远古的绿色。

荒芜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镞,射向岁月、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忽然,前面出现了桥。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天空中飘不完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

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大而黑的眼睛。

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

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响声,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

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

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间的狂妄和*诈。

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缘到群山之颠。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1.《山中访友》。

李汉荣:1958生,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外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

2.《怀念母亲》。

季羡林(1911.8.6—2009.7.11)。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3.《穷人》。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

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

2019-2020年《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简介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

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年度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

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

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

名家散文汇编四: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又名《攀登我的南山》)1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2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

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

3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

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

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虚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

4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

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望远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

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李汉荣是亚洲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的签约作家,是作品转载率很高的散文作家之一。

有多篇作品入全国及上海、山东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他的散文作品从1997年至今连续十八年入选全国年度选本。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供大家欣赏。

精选李汉荣当代散文名作:我们活着是为了做什么看见雪,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的不洁和浑浊;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意识集中起来,能提炼出一朵雪的纯洁和美丽吗?不忍心踩那雪地,脚上的尘埃玷污了它,记忆里就少了一个干净的去处。

从一棵树下走过,总是感叹和敬畏。

它从古代就站在这里,它在等待什么呢?它这样苍老,深深的皱纹,让人看见岁月无情的刀刃。

它依然开花、结果,依然撑开巨大的浓荫。

不管有没有道路通向它,它都站在这里,平静而慈祥,像一个古老的、圣者的微笑。

是一棵树就撑起一片绿荫,它所在的地方就变成风景,风有了琴弦,鸟有了家园,空旷的原野有了一个可靠的标志。

我生天地间,真比一棵树更有价值吗?我能为这个世界撑起一片绿荫,增添一处风景,能成为旷野上的一个可靠的标志吗?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绿色,丰富着季节的内涵;一只飞鸟,也以它柔弱的翅膀,提升着大地的视线;一块岩石,也以它孤独的肩膀,不顾风化的危险,支撑着倾斜的山体;一条鱼、一粒萤火、一颗流星,都在尽它们的天命,使无穷的大自然充满了神秘和悲壮……人是什么?人活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天天吃饭(包括吃山珍海味),除了少量被身体吸收,大部分都变成肮脏的排泄物;我们天天说话,口中的气流仅能引起嘴边空气的短暂颤动,很少能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话,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白说了;我们天天走路,走到天边甚至走到天外的月球,我们还得返回来,回到自己小小的家里;我们夜夜做梦,梦里走遍千山万水,醒来才发现自己仍然躺在床上……那么,人活着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活着,全靠自然、众生的护持和养育,我这一百多斤的躯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浓缩了大自然太多的牺牲,浓缩了人类文明的太多恩泽。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

李汉荣散文新作《万物有情》诉万物之情,揭生命真谛:万物有情近日,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文学散文《万物有情》出版,本书以灵动的笔触,写尽万物之美,诉尽万物之情,揭示生命的真谛。

作者李汉荣,诗人、散文家,汉中市文联副主席,汉中市作协主席。

创诗歌、散文、小说3000多篇,作品入选100多部选集。

多篇散文、诗歌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地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曾获百花文学奖· 散文奖、中国报人散文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

其作品长于想象,灵气飞扬,文笔生动活泼,富于诗意和哲思。

李汉荣被称为“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

从2001年至今选入全国及沪教版、鲁教版的多篇散文,近100篇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教辅和试题,多数是自然万物的题材。

《万物有情》从李汉荣上千篇文章中精选62篇经典散文,围绕“情”字这一主题:人之有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动物有情,可以为友师;植物有情,以滋养天地;器物有情,以怀念岁月;自然有情,以浇灌心灵;历史人文有情,以激荡情思。

据悉,书中有25篇新作,系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分为“月光落在月光上、人间天堂、草木有本心、在时间洪荒里安坐、寂静空山和时光长安”六个部分,书写祖父母生活过的山川河流,父母把玩过的岁月遗物,我们梦见过的星辰大海,孩子们希冀的童话世界。

书中以图文相合的形式,让读者行走在光影与诗意里。

从人到动物、植物、器物、环境、精神,囊括万物,又针对人的内心需求,在外界物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和谐共鸣,寻到生命的慰藉,让人温暖前行。

本书主题集中,深入人心,文字优美,净化心灵。

李汉荣的文字如诗一般,充满禅意与哲思:言简意赅意味无穷,使我们感受到纯文学之美及对整个宇宙的思考。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开放的时空视野和宇宙意识的笼罩下,俯仰万物,反观自身,我们就会多一些爱和自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

著名作家李汉荣散文名篇:感念祖先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大人们把那叫“先人牌牌。

”房屋是祖传的瓦屋,一共四间,靠西第二间就是堂屋,正中的灵牌整齐地摆了一排,依次是祖父、太祖父、曾祖父、以及旁系的先人们。

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份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

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

献祭的礼物,我记得有时是几个鲜桃,有时是几个馒头,中秋夜,自然是献几块月饼一盘大枣。

但是,过不了几天,大人们就让我们分吃了这些祭礼,父亲说:这是你们的祖父、太祖父、曾祖父舍不得吃,留下让你们吃的,你们吃了,就要听话、勤快、孝顺,祖宗们就会为你们高兴,为你们添福。

那时,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当时还不懂“遗传”,但父母亲说:先人们会把他们的长相、眼神、脾气、口音传给后人的。

后人就是先人的影子,后人也是先人们遥远的回声。

那时流行看手指上的纹路,辨手相,猜命运,男左女右,指纹上有箩箩,有筐筐,箩箩盛米,是富贵命相,筐筐挑土,是穷苦命相。

我们看着手上的箩筐,猜测着可能的命运,虽然是游戏,但也有几份严峻,对那尚未完全展开的命运,生出朦胧的恐惧和期待。

我常常对着先人牌,想象着:我手上的这些箩箩筐筐,曾经长在谁的手上?而那些看不见的手们,曾握住了怎样的命运?他们的筐筐里装了些什么,他们的箩箩又带走了什么?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

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当时还隐隐觉得痛快:这样至少解放了膝盖,从今再没有祭礼,再不用叩头下跪,再不用吃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

从此,我们不再有先人,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的后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推荐的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牛的写意天空中飘不完云彩,没有一片能擦去牛的忧伤。

牛的眼睛是诚实的眼睛,在生命界,牛的眼睛是最没有恶意的。

牛的眼睛也是美丽的眼睛。

我见过的牛,无论雌雄老少,都有着好看的双眼皮,长而善眨动的睫毛,以及天真黑亮的眸子。

我常常想,世上有丑男丑女,但没有丑牛,牛的灵气都集中在它大而黑的眼睛。

牛,其实是很妩媚的。

牛有角,但那已不大像厮杀的武器,更像是一件对称的艺术品。

有时候,公牛为了争夺情人,也会进行一场爱的争斗。

如果正值黄昏,草场上牛角铿锵,发出金属的响声,母牛羞涩地站在远处,目睹这因它而发起的战争,神情有些惶恐和歉疚。

当夕阳“咣当”一声从牛角上坠落,爱终于有了着落,遍野的夕光摇曳起婚礼的烛光。

那失意的公牛舔着爱情的创伤,消失在夜的深处。

这时候,我们恍若置身于远古的一个美丽残酷的传说中。

牛在任何地方都会留下蹄印,这是它用全身的重量烙下的印章。

牛的蹄印大气、浑厚而深刻,相比之下,帝王的印章就显得小气、炫耀而造作,充满了人间的狂妄和*诈。

牛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绝不回头看自己蹄印的深浅,走过去就走过去了,它相信它的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

雨过天晴,牛的蹄窝里的积水,像一片小小的湖,会摄下天空和白云的倒影,有时还会摄下人的倒影。

那些留在密林里和旷野上的蹄印,将会被落叶和野花掩护起来,成为蛐蛐们的乐池和蚂蚁们的住宅。

而有些蹄印,比如牛因为迷路踩在幽谷苔藓上的蹄印,就永远留在那里了,成为大自然永不披露的秘密。

牛的食谱很简单:除了草,牛没有别的口粮。

牛一直吃着草,从远古吃到今天,从海边攀缘到群山之颠。

天下何处无草,天下何处无牛?一想到这里我就禁不住激动:地上的所有草都被牛咀嚼过,我随意摘取一片草叶,都能嗅到千万年前牛的气息,听见那认真咀嚼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

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道: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

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

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

在城市,除了人的浑浊气息和用以遮掩浑浊而制造的各种化学气息之外,我们已很少嗅到真正的大自然的气息,包括牛粪的气息。

有时候我想,城市的诗人如果经常嗅一嗅牛粪的气息,他会写出更接近自然、生命和土地的诗。

如果一首诗里散发出脂粉气,这首诗已接近非诗;如果一篇散文里散发出牛粪的气息,这篇散文已包含了诗。

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放牛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记得那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叫它“老黑”。

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

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的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

那时我并不知道父亲这样做的心情。

现在我想:一定是贫困艰难的生活把他的心打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的爱太少,他也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他已不大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

我当时不懂得这简单的道理。

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

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

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

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能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它面前,我更是小小的。

它大概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

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

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

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

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

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

我趴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哭出了声。

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

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

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

不时有一颗流星,从头顶滑落。

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

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

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秋天,我上了小学。

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

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半年后,老黑死了。

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

它已经瘦得不能拉犁,人们就让它拉磨,它走得很慢,人们都不喜欢它。

有一个夜晚,它从牛棚里偷偷溜出来,独自上了山。

第二天有人从山下看见它,已经摔死了。

当晚,生产队召集社员开会,我也随大人到了会场,才知道是在分牛肉。

会场里放了三十多堆牛肉,每一堆里都有牛肉、牛骨头、牛的一小截肠子。

三十多堆,三十多户人家,一户一堆。

我知道这就是老黑的肉。

老黑已被分成三十多份。

三十多份,这些碎片,这些老黑的碎片,什么时候还能聚在一起,再变成一头老黑呢?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专门到我童年放牛的山上走了一趟,在一个叫“梯子崖”的陡坡上,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

它已比当年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

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

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

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

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

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李汉荣经典散文作品推荐:河床河也有床,河躺在床上做着川流不息的梦。

河躺着,从远古—直到此刻,河不停地转弯改道,那是它在变换睡眠的姿势。

远远看去,河的睡相很安详。

那轻轻飘动的水雾,是它白色的睡衣,时时刻刻换洗,那睡衣总是崭新的。

远远地听,河在低声打着鼾,那均匀的呼吸,是发自丹田深处的胎息。

河是超然的,恬静的,它睡着,万物与它同时入静,沉入无限澄明的大梦。

河静静地躺着,天空降落下来,白云,星群降落下来,也许呆在高处总是失眠,它们降落下来,与河躺在一个床上,河,平静地搂着它们入梦。

一只鸟从河的上空飞过,它的影子落下来,于是它打捞自己的影子,它把更多的影子掉进河里了。

于是世世代代的鸟就在河的两岸定居下来,它们飞着、唱着,繁衍着、追逐着,它们毕生的工作,就是打捞自己掉进水里的影子。

河依旧静静地躺着。

河床内外的一切都是它梦中展开的情节,河躺着。

它静中有动,梦中有醒,阔人的梦境里有着沸腾的细节。

河躺着,它的每—滴水都是直立着的、行走着的、迅跑着的。

一滴水与另一滴水只拥抱一秒钟就分手了,一个浪与另一个浪只相视一刹那就破碎了。

一滴水永远不知道另一滴水的来历,—条鱼永远不知道另一条鱼的归宿。

波浪,匆忙地记录着风的情绪;泡沫,匆忙地搜集水底和水面的消息,然后匆忙地消失了,仿佛美人梦中的笑,醒来,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曾经笑过。

匆忙,匆忙,每一滴水都匆忙地迅跑着,匆忙地自言自语着,匆忙地自生自灭着,远远地,我们看不见这一切细节,我们只看见,那条河静静地躺在床上。

有谁看见,河床深处,那些浑身是伤的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