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2020年10月整理).pdf

合集下载

庞杂的中成药,您可以这样来记忆!

庞杂的中成药,您可以这样来记忆!

庞杂的中成药,您可以这样来记忆!1.辛温解表剂☆桂枝合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大勺炒姜汁:大-大枣、勺-白芍、炒-甘草、姜-生姜、汁-桂枝)。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君药桂枝-助阳解肌发表;臣药白芍-敛营阴;二者合用调和营卫。

【主治】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抓住要点表虚有汗,卫气不足,毛孔张开,汗出)。

表实感冒颗粒【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可以这样记忆,表实,表皮很紧实,毛孔张不开,所以是无汗。

用汗法去治,就是发汗解表。

与桂枝合剂有汗区分。

感冒清热颗粒【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通过药名去记忆,感冒-表证-解表,清热也是功效,是风寒感冒,所以要疏风散寒。

正柴胡饮颗粒【功能】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感冒。

柴胡可以退热,功效里有“解热”字样,带“正”字的一般有止痛功能。

关于正柴胡饮抓住解热止痛。

总结:桂枝合剂、表实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都属于辛温解表剂,功效里一般会有发散风寒、疏风散寒字样。

要知道它们的归类,大方向不要错。

2.辛凉解表剂银翘解毒丸【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银-金银花,翘-连翘;二者合用疏风散热,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双黄连口服液【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功能与银翘解毒丸类似。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双-双花-金银花,黄-黄芩,连-连翘,注意双黄连口服液中并不含有黄连。

羚羊感冒胶囊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

连花清瘟胶囊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记忆方法:榴莲,榴-流行性感冒;莲-连花清瘟胶囊。

3.解表胜湿剂☆九味羌活丸【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解表剂(辛温解表)

解表剂(辛温解表)

麻黄汤功用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
浮紧。
麻黄汤方义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 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 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 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 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汤运用
本方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临床应用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为辨证要点。
桂枝汤加减化裁
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 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宣肺止咳平喘。
桂枝汤禁忌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均当忌服,孕妇及月经过多者 慎用。
趣记:桂枝要三 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三)
桂枝汤组成用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桂枝汤功用主治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
浮缓或浮弱者。
桂枝汤用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 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 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 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 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 [2]

(整理)方剂背诵表格整理完整版

(整理)方剂背诵表格整理完整版
1冲服参汁、姜汁的用意-①防止剧药;②振奋胃气
B增液承气汤
《温病条辨》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燥屎不行,下行不通
元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增液承气玄地冬
更加硝黄力量雄
温病阴亏实热结
养阴泻热肠道通
3.和解剂
3.1和解少阳
A小柴胡汤
《伤寒论》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见少阳证
3柴胡-舒邪透表
4人参-扶正祛邪、益气实里
A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少阳湿热证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短少,舌红苔白腻,脉数弦滑
青蒿黄芩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蒿芩清胆夏竹茹
碧玉赤苓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加味逍遥散=逍遥散+丹皮、栀子;疏肝健脾,和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黑逍遥散=逍遥散+生地/熟地;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治:肝脾血虚。
逍遥散用当归芍
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
调和肝脾功效卓
1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袪湿;薄荷-助柴胡疏肝,兼散肝郁之热;烧生姜-温运和中,辛散达郁;炙甘草-益气和中,兼缓肝急
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助阳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
寒重热轻咏沉良
B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方剂学重点整理(表格)

方剂学重点整理(表格)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
阴中求阳,纯补无泻;滚白汤送服
8.6阴阳双补
地黄饮子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喑痱
舌喑不语,足废不用。
肾虚暗痱代表方
第9章 固涩剂
9.1固表止汗
牡蛎散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自汗,盗汗
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
9.2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
里实热见热厥、痉病,发狂;痞满燥实坚;通因通用;阳明腑实证代表方,寒下法基础方;大黄后下,芒硝最后
2.2温下
温脾汤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阳虚冷积证
腹痛便秘,脐周绞痛,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干姜
2.3润下
麻子仁丸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脘腹胀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人参-扶正祛邪;逆流挽舟
再造散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煨生姜;无阳证
加减葳蕤汤
滋阴解表
阳虚外感风热证
身热微寒,咳嗽,无汗或不多,咽干口渴,心烦,舌红苔薄白,脉数。
炙甘草;红枣3枚
第2章 泻下剂
2.1寒下
大承气汤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热结旁流证
7.1解表清里
葛根黄芩黄连汤
解表清里
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协热下利证
身热下痢,苔黄,脉数。
炙甘草;葛根先煎;清热升阳止痢;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协热下利证基础方
7.2解表攻里
大柴胡汤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去节9g 桂枝去皮6g 杏仁去皮尖9g 甘草炙3g)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禁忌: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身重心悸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麻黄加术汤(麻黄去节9g 桂枝去皮6g 甘草炙3g 杏仁去皮尖9g 白术12g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证症见身体疼烦无汗三拗汤(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6g)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症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华盖散(紫苏子炒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6g 甘草3g )兼至七分温服功用:宣肺解表止咳祛痰主治:风寒袭肺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胸膈痞满鼻塞声重苔白脉浮紧桂枝汤(桂枝去皮9g 芍药9g 甘草炙6g 生姜切9g 大枣擘6g)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禁忌: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辨证要点: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服法:适寒温服以须臾喝热稀粥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大青龙汤(麻黄去节12g 桂枝6g 甘草炙6g 杏仁去皮尖6g 石膏如鸡子大18g 生姜9g 大枣6g)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 1.外感风寒内有郁热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2.溢饮身体疼痛四肢浮肿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辨证要点:治疗外感风寒里兼郁热恶寒发热无汗烦躁脉浮紧使用注意:发汗之功居解表方剂之冠故一服得汗者应停后服以防过剂汗出多者温粉扑之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仁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九味羌活汤(羌活9g 防风9g 苍术9g 细辛3g川芎6g 香白芷6g 生地黄6g 黄芩6g 甘草6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辨证要点: 治疗外感风寒湿邪而兼里热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要点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小青龙汤(麻黄去节9g 芍药9g 细辛3g 干姜6g 甘草炙6g 桂枝去皮9g 五味子9g 半夏洗9g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薄白脉浮辨证要点: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而致喘咳之常用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方歌: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止嗽散(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2g 甘草炒4g 陈皮水洗去白6g)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之咳嗽症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方歌: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连翘30g 银花30g 苦桔梗18g 薄荷18g 竹叶12g 生甘草15g 芥穗12g 淡豆豉15g 牛蒡子18g)桑菊饮(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苦桔梗6g 生甘草2.5g 苇根6g)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去节9g 杏仁去皮尖9g 甘草炙6g 石膏碎绵裹18g)升麻葛根汤(升麻白芍药甘草炙各6g 葛根9g)。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材用量g数及禁忌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材用量g数及禁忌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药材用量g数及禁忌一.解表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以发散表邪为主,解除表证,性味多为辛温,以发散,袪寒为主,适用于恶寒发冷,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实等。

1.麻黄(2~10g),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慎用2.桂枝(3~10g),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3.荆芥(5~10g)4.防风(5~10g),阴亏,热病而动风者慎用5.羌活(3~10g),阴血亏虚,脾胃虚弱者慎用6.细辛(1~3g),散剂0.5~1g,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7.紫苏叶(5~10g),后下8.白芷(3~10g),阴虚血燥者忌服9.生姜(3~10g),解毒时可大量60~120g,捣汁内服10.香薷(3~10g),表虚自汗者忌用11.藁本(3~10g),阴虚血燥,肝阳上亢,火热内盛者忌用12.苍耳子(3~10g),有毒性,不宜过量13.辛夷(3~10g),鼻病阴虚火旺者忌服二.解表药: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袪热为主,性味多为辛凉,适用于风热感冒以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主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1.薄荷(3~6g),后下,体虚多汗者慎用2.蝉蜕(3~6g),治疗破伤风时可用15~30g3.菊花(5~10g)4.柴胡(3~10g),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及气机上逆者忌用5.牛蒡子(6~12g),气虚便溏者慎用6.桑叶(5~10g)7.葛根(10~15g)8.升麻(3~10g),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者忌用9.蔓荆子(3~9g)注:使用解表药应针对外感风寒,风热表邪不同来选择用药,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邪,要根据四时气侯来配伍袪暑,化湿,润燥药,正虚里热,难以袪散表邪时,要根据体质不同,可分别与益气.助阳.养阴.补血药配伍,以扶正袪邪。

春夏季腠理疏松,容易出汗,用解表药量宜小冬季腠理致密,不易汗出,用解表药可酌情增大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阴虚发热等应慎用解表药。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
大柴胡汤★
《金匮要略》
少阳阳明合病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柴胡、黄芩、白芍、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
姜芍药枣夏川军,枳实(为了)大柴胡。
江琴要找夏川军,只是(为了)打豺虎。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少阳湿热证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清脏腑热
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心经火热证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淋痛,舌红脉数
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
(导赤)竹甘通地。
(导赤)竹竿捅地。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胆湿热下注证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
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升麻、枳壳
(济川)牛当归,壳麻泽苁蓉。
(济川)牛当归,俏马则从容。
麻子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
脾约证
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麻子仁、芍药、炙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麻子杏黄蜜药朴实。
麻子姓黄蜜要朴实。
逐水
十枣汤★
《伤寒论》
1.悬饮
2.水肿
攻逐水饮
(普济)和(坤)生擒俏马,兰狐陈更连赶残牛。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上中二焦火热证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6方)
1.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麻黄汤,麻桂杏草
功用记忆口决:麻黄汤,麻黄功。

2.大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石膏炙甘草生姜大枣
组成记忆口诀:大青龙,麻桂杏草膏草姜枣
功用决记忆口决:大龙发表情-热大龙发表清热
3.桂枝汤: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桂枝芍药草姜枣
功用记忆口决:鬼子鸡表调英味桂枝肌表调营卫
4.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甘草、生地黄、苍术、黄芩
组成记忆口决:就为抢活,辛勤兄弟白纸老厂房九味羌活,辛芩芎地白芷草苍防功用记忆口决:九味寒食,减轻里热九味汗湿,兼清里热
5.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桂枝、半夏、芍药、五味子、细辛、干姜、甘草
组成记忆口决:小青龙马跪下,稍喂新干草小青龙麻桂夏,芍味辛干草
功用记忆口决:小龙姐表散文非花银小龙解表散温肺化饮
6.止嗽散:
组成:百部、紫苑、荆芥、白前、桔梗、甘草、陈皮
组成记忆口决:智叟百万金钱借老陈止嗽百苑荆前桔草陈
功用记忆口决:支书选飞机,舒服即可止嗽宣肺气,疏风止咳
辛温解表剂附方:(8方)
麻黄加术汤:麻黄汤加白术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姜
华盖散:麻黄紫苏子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加桂汤:桂枝汤加桂枝量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芍药量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苑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下热结 益气养 血
滋阴增液 泻热通 便 和解少阳
Hale Waihona Puke 阳虚寒积腹痛 脐腹绞痛 绕脐不止 大 温脾参附与干姜 甘草当归硝大黄 便不通 手足欠温 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 寒热并用治寒积 脐腹绞结痛非常 迟
脾约证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脘痛胀痛 舌红苔黄 脉数 肾虚便秘 大便秘结 小便清长 腰膝酸 冷 舌淡苔白 脉沉迟
参归甘桔枣生姜 攻补兼施效力强
加入硝黄效力增 增水行舟肠腑通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 胸肋苦满 默 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 咽干 目 眩 舌苔薄白 脉弦 2.妇人中风 热入血室 经水适断 寒热 发作有时 3.疟疾 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
小柴胡汤和解功 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岑加姜枣 少阳百病此为宗
蒿岑清胆汤 1
凉膈散 2
普济消毒饮 1 清脏腑热剂 导赤散 1 龙胆泻肝汤 1
泻白散 1 清胃散 1
寒热平调 散结平 痞 清热生津 清热生津 益气和 胃
止嗽散桔草白前 紫菀荆陈百部研 镇咳化痰兼解表 姜汤调服不必煎
银翘散主上焦疴 甘桔芦根凉解法 咳加杏贝渴花粉 桑菊饮中桔梗翘 芦根为饮轻清剂 麻杏甘石伤寒方 辛凉宣泄能清肺
竹叶荆蒡豉薄荷 风温初感此方宜 热甚栀岑次第施 杏仁甘草薄荷绕 热盛阳明入母膏 汗出而喘法度良 定喘除热效力彰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穹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参苏饮内用陈皮 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 气虚外感最相宜
大承气汤力峻猛 专治阳明俯实证 痞满燥实腑不痛 硝黄枳朴四药攻
1
温脾汤 1
润下剂 麻子仁丸 1 济川煎 2 逐水剂 十枣汤 1
攻补兼施剂 黄龙汤 2
增液承气汤 2 和解剂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1
攻下寒积 温补脾 阳
润肠泄热 行气通 便 温肾益精 润肠通 便 攻逐水饮
调和肝脾剂 四逆散 1
逍遥散 1 痛泻要方 2
清胆利湿 和胃化 痰
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 寒轻热重 口苦 膈闷 吐酸苦水 或呕黄涎而黏 甚则干 呕呃逆 胸肋胀痛 小便黄少 舌红苔白 腻 间现杂色 脉数而右滑左弦
俞氏蒿岑清胆汤 赤苓枳壳兼碧玉
陈皮半夏竹茹襄 湿热轻宣此法良
透邪解郁 疏肝理 脾
疏肝解郁 养血健 脾
解表散寒 温肺化 饮
宣利肺气 疏风止 咳
辛凉透表 清热解 毒
疏风清热 宣肺止 咳 辛凉疏表 清肺平 喘
散寒祛湿 益气解 表
益气解表 理气化 痰
峻下热结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而喘 舌苔薄白 脉浮紧 1.外感风寒 内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 头 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脉浮紧 2.溢饮 身体疼重 或四肢浮肿 恶寒身 热 无汗 烦躁 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 苔白不渴 脉浮缓或浮弱 外感风寒湿邪 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 渴 舌苔白或微黄 脉浮 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无汗 喘咳 痰涎清稀而量多 或干呕 或痰饮 咳喘 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 浮肿 舌苔白滑 脉浮 风邪犯肺之咳嗽 咳嗽咽痒 咳痰不爽 或微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缓
四逆散里用柴胡 此是阳郁成厥逆
逍遥散用当归芍 疏肝养血兼理脾
痛泻要方陈皮芍 补泻并用理肝脾
芍药枳实甘草须 疏肝理脾奏效奇
柴苓术甘草姜薄 调经八味丹栀着
防风白术煎丸酌 若作食伤医便错
2
调和寒热剂 半夏泻心汤 1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1 竹叶石膏汤 2
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 1 犀角地黄汤 1
清热解毒剂 黄连解毒汤 1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 喘而无汗服之宜 大青龙汤桂麻黄 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 发表清里此方良
桂枝汤治太阳风 桂芍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与川穹 黄岑生地同甘草 发汗祛湿效力宏
小青龙汤治水气 咳喘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 细辛半夏兼五味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1 大青龙汤 2
桂枝汤 1 九味羌活汤 1 小青龙汤 2
止嗽散 2 辛凉解表剂 银翘散 1 桑菊饮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1 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 1
参苏饮 2 泻下剂 寒下剂 大承气汤 1
温下剂
发汗解表 宣肺平 喘 发汗解表 兼清里 热
解肌发表,调和营 卫 发汗祛湿 兼清里 热
温病初起 发热 微恶风寒 无汗或有汗 不畅 头痛口渴 咳嗽咽痛 舌尖红 苔 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风温初起 邪客肺络证 但咳 身热不甚 口微渴 脉浮数 外感风邪 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 咳逆 气急 甚则鼻煽 口渴 有汗或无汗 舌 苔薄白或黄 脉浮而数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憎寒壮热 头项强 痛 肢体酸痛 无汗 鼻塞声重 咳嗽有 痰 胸膈痞满 舌苔白腻 脉浮而重按无 力 虚人外感风寒 内有痰湿证 恶寒发热 无汗 头痛 鼻塞 咳嗽痰白 胸脘满闷 倦态无力 气短懒言 舌苔白 脉弱 1.阳明俯实证 大便不痛 频转矢气 脘 腹痞满 按之硬 甚或潮热澹语 手足戢 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过焦黑燥裂 脉 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 色纯清 其气 臭秽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口舌干 燥 脉滑实 3.里实热证而见热厥 痉病及发狂等
补脾柔肝 祛湿止 泻
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 或腹痛或泄利 下重 脉弦 2.肝脾不和证 胁肋胀痛 脘腹疼痛 脉 弦 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神疲食少 或往来寒热 或月 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 脾虚肝郁之痛泻 肠鸣腹痛 大便泄泻 泻必腹痛 舌苔薄白 脉两关不调 左弦 而右缓者
大戟甘遂与芫花 水肿胀满实证佳
阳明俯实 气血不足证 自利清水 色纯 清 或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 腹痛拒按 身热口渴 身倦少气 澹语甚或循衣撮 空 神昏肢厥 舌苔焦黄或焦黑 脉虚 阳明温病 热结阴亏证 燥屎不行 或下 之不通 口干唇燥 舌红苔黄 脉细数
黄龙枳朴并硝黄 阳明俯实气血弱
増液承气玄地冬 热结阴亏大便秘
麻子仁丸小承气 胃热津亏解便难 济川归膝肉苁蓉 肾虚精亏肠中燥
杏芍麻仁治便秘 润肠通便脾约济 泽泻升麻枳壳从 寓通于补法堪宗
1.悬饮 咳唾胸肋引痛 心下痞硬 干呕 短气 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 舌 苔滑 脉沉弦 2.水肿 一身悉肿 尤以身半下为重 腹 胀喘满 二便不利
十枣逐水力量大 悬饮水留胸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