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_张家勇(2星)

合集下载

哈佛大学本科生咨询和辅导制度初探

哈佛大学本科生咨询和辅导制度初探

文献标识码:A哈佛大学本科生辅导和咨询制度改革及启示张家勇1,王报平2(1.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北京100816;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On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System Review of HarvardUniversity and its InspirationsZHANG Jia-yong and WANG Bao-ping摘要:学生辅导和咨询是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

2002年秋季学期末,哈佛大学启动课程改革伊始就任命了全面学习体验工作小组从宽广的视角对学生辅导和咨询工作展开回顾。

课程改革第二阶段,哈佛大学专门任命学生辅导和咨询委员会,重点对哈佛学院新生辅导、专业辅导、宿舍楼辅导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改革,指出了现行学生辅导和咨询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哈佛大学的改革为我国高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学生辅导和咨询;同伴辅导;新生住宿辅导;专职导师Abstract: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Harvar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October, 2002, Harvard University announced its newest curricular review. At the very beginning, a working group on student overall academic experience was appointed to discuss issues of undergraduates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At the second phase, in June, 2004, a standing committee on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was appointed to carry out a thorough review for current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system, which points out some weaknesses and gives some proposals for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freshman advising program, the houses advising system and the advising system in the concentrations. We could draw some inspirations from Harvard’s experience for our efforts on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Key words: advising and counseling, peer advising, first year residential proctoring, dedicated adviser学生辅导和咨询(以下简称学生辅导)是哈佛学院1学术使命固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佛学院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每隔一代人就要改革一次。

2002年10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比(WilliamC.Kirby)正式宣布启动自1978年以来最全面综合的本科生课程改革。

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业已完成,第二阶段尚在进行中。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集思广益,收集哈佛学院内外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同仁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思考如何最佳地设计改革步骤,确保最广泛的参与。

2003年12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提交了“关于课程审查进度的中期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的工作,重点阐述了4个工作小组探讨主题和途径。

2004年4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哈佛学院课程改革报告”,标志着第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束。

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是评论、讨论、辩论、逐步深入、进入高潮,即通过教师团立法推出新的课程计划。

2004年6月起,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又陆续组建了普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建议和咨询委员会、说明性写作评审委员会、教学法改进委员会和元月短学期委员会,分别落实2004年4月报告中提出的相应任务。

各委员会成员基本上是重新选择的,和第一阶段工作小组成员并不重合。

2005年底至2006年初,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各委员会分别提交了工作报告。

由于哈佛大学校长和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的更迭,课程改革工作暂时陷入停顿。

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立至今,本科生课程数量、内容和结构经过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目前三组合的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专业课程(1/2)、普通教育(1/4)和选修课程(1/4)。

毫无疑问,普通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历史上,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是如何演变的?曾经辉煌的核心课程需要改革吗?而今,专业教育处于霸权地位,选修课程扩张呼声高涨,普通教育改革何去何从?本文试图跟踪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

一、哈佛大学普通教育的历史哈佛大学的教育一直和高度专业化的第三级教育不同(音乐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过着专业化的生活),与英国让学生学习单一学科(例如历史、文学等)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哈佛大学宿舍内部

哈佛大学宿舍内部

哈佛大学宿舍内部哈佛两个宿舍占地面积达2万9000平方米,由八个“Y”型宿舍楼组成,总共可容纳1250名学生。

新宿舍的设计中大量采用环保理念,并设有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设施,包括大型舞蹈室、烧烤区和方便学生探索新想法的“车库”式工作室等。

呈Y-形树枝状的8栋公寓楼将围绕着一个共通的中心场地而建。

而这个中心场地的特色,便是它的文化与体育广场,以及其边上的池塘。

池塘上的3个亭子,可让人瞭望水面美景、或举行派对和集会。

新宿舍为了减少学生对空调的需求,所有房间都安装了双层玻璃窗,而在一些楼层里则安装百叶窗,使整个宿舍楼避免阳光直射。

宿舍楼也将充分利用太阳能,以减少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

新宿舍月租介于250元至375元,较其他宿舍的平均月租贵25元。

双人间的费用是:250元/月(无空调)和280元(有空调);单人间的费用是:340元/月(无空调)和375元(有空调)。

Hall1:Hall1是NTU历史最悠久的hall,建立于1957年。

这里过去是哈佛的女生宿舍,1982年被更名为hall1。

每个block都有一个厨房,除了烹调用的家什,还有洗衣机。

TVlounge也是每个block一个,有沙发,有小桌,可以聚餐(刚好都离厨房很近)。

每个block楼下的草地上都有几个石桌石凳,很适合BBQ。

闲一点的时候,在房间里经常会闻到有人吃烧烤的香味。

整个hall1的地理位置其实是挺不错的:交通方面,hall1busstop是179路进入NTU的第一站,而离hall1不远的hall4busstop则是179在NTU的最后一站;吃的方面,canteen1(一号餐厅)是被誉为NTU最好吃的餐厅,而且一个星期七天都营业。

周末在canteen1吃饭,可以碰到从NTU四面八方来吃饭的熟人,十分热闹。

如果吃腻了canteen1,临近的canteen5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离学校里的超市也不远,平时买点东西很方便;如果要作运动,SRC(sportsandrecreationcentre,体育活动中心)走十分钟就到,游泳,打球,跑步随你便。

高等教育的_英_德_模式博弈_住宿学院制在哈佛大学的发展与变迁_何毅

高等教育的_英_德_模式博弈_住宿学院制在哈佛大学的发展与变迁_何毅

一、哈佛大学的住宿学院制“血统”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同时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在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背后,有两个鲜明传统:一是去中心化的英国住宿学院制模式,二是中心化的德国大学模式。

去中心化的英国住宿学院制模式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重视本科生的培养,重视自由教育,重视人格和个性的完善,保存了师徒式的师生关系,比较好地继承了中世纪社团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中心化的德国大学模式以柏林大学为代表,强调科学研究、注重教学和学习自由,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机构,更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单位。

“英”“德”两种大学模式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社区观念,而且在过去的200多年时间里,两种观念之间的交锋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博弈过程。

从历史发展看,早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受到英国学院制传统的深刻影响,强调学生智力和性格的综合培养,而19世纪后期引入的德国大学传统,则将大学的关注点逐渐从对学生的培养关注转移到技术性的学术研究。

德国大学模式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对美国高校具有支配地位。

但是,目前有一股广泛的复兴势头,使人们开始对更古老的去中心化的英国学院制模式感兴趣。

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顶尖大学之一的哈佛大学,同样经历了“英国模式”和“德国模式”的发展道路博弈。

哈佛大学具有英国住宿学院制“血统”。

当英国殖民者在17世纪早期来到北美大陆探险,在那里建立具有英格兰风格的殖民地大学时,英国大学模式的输出的唯一样本便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1636年10月,马赛诸塞殖民地议会通过创办一所学院的作者简介:何毅,男,湖北房县人,温州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博士,温州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温州%%325035)*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内地高校住宿学院制改革的本土化实践研究:以五所高校为例”(项目编号:13YJC880026)和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阈下的高校住宿学院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N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

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

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一、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一)洛厄尔之前留学专家介绍,哈佛大学从创办时起,就一直寻求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立联系。

1638年,哈佛学院正式开课时只有一位教师,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师生一起在校内学习和生活。

1642年,邓斯特校长(HenryDunster,1609-1659年)筹集1000英镑经费建成一幢多功能建筑,就是著名的老学院(OldCollege),目标是提供住宿和诵读的场所,完成了英国牛津/剑桥式的住宿制。

老学院模仿英国剑桥大学伊顿学院(EtonCollege),既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又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整个建筑呈E字形,主体一层大厅就是学生祷告、听讲座、就餐和学院大型活动的场所;二楼是教师宿舍和图书馆,两翼是学生宿舍、办公室和厨房等。

早期,哈佛学院新生入学后,一般被安排在可以居住3-4人的宿舍里,宿舍里有一名同班同学,另外1-2人是四年级学生。

低年级学生习惯上是高年级学生的仆役,必须服从并承担无报酬的差役和服务,早上起床后为高年级学生整理床铺,准备洗漱用具,准备早餐,整个白天随时听候使唤,直到晚上高年级学生入睡为止。

1667年,校监委员会明令废止高年级学生役使低年级学生的做法,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以前这一传统还在哈佛校园内盛行。

1869-1909年,艾略特(CharlesWilliamEliot)担任哈佛大学校长。

他苦心孤诣推行的课程选修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哈佛大学师生人数也随之急剧增长。

1868-1869学年,哈佛学院共有教师23名,有学生529人;到1910-1911学年,教授增加到169名,在校生达到2217名。

富家子弟住在豪华的私人府邸里,贫寒子弟住在寒酸的学生宿舍里,过去宗教、学术、社会生活三合一的学院式生活传统消失殆尽,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社会性人际交往,有悖于民主教育宗旨。

(二)洛厄尔时代1909-1933年,洛厄尔(AbbottLawrenceLowell)担任哈佛大学校长。

大学到底应该教什么_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启示

大学到底应该教什么_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9.12.95Overseas 〔环球/焦点〕◎文·张会议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内容?一千年来,这始终是困扰大学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很多著名高等学府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进行本科教学课程改革,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中山大学的“无专业精英”、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对所有本科新生不分专业统一实施教学安排等等。

可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场以“通识教育”为发展方向的改革随之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美国的哈佛大学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堪为世界高等学府的“楷模”。

几十年来,哈佛大学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果我国的“通识教育”改革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成功经验,将会受益良多。

“方法-理念-视野”:课程改革没有尽头早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进行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当时改革的结果是所谓的“红皮书”,即强调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必须实施通才教育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制定的通识教育大纲(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一直实行到70年代末,其主要特点是课程以导论课为主,不强调对细分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

到了70年代,美国许多教育人士对这一课程体系设置提出质疑。

经过深入讨论,哈佛文理学院对通识教育大纲进行了改革,其结果是对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体系产生。

1974年,哈佛大学提出了《核心课程报告》,决定用核心课程替代原来的通识课程。

《核心课程报告》提出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7大领域11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

历史研究领域分为A、B两类:A类侧重宏观方面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研究理解当代世界重要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轨迹;B类侧重微观方面的研究,其课程集中在详细了解有文献记载的古代某些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哈佛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哈佛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

哈 佛 大 学 本 科 生 创 新 教 育 的 特 色 及 其 借 鉴 意 义
曾秋 菊
( 河科 技 学 院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河 南 郑 州 4 0 6 ) 黄 5 0 3

要 : 哈 佛 大 学 独 特 的 创 新 教 育 思 想 , 所 有 哈 佛 学子 在 学 校 得 到 最 可 贵 的 东 西 : 心 和 方 法 ; 色 的 本 科 生住 让 信 特 宿 制 学 院 式 生 活 方 式 , 本 科 生 营造 了 良好 的 创 新 环 境 ; 型 的 教 学 方 法 和 模 式 , 效 地 培 养 了本 科 生 独 为 典 有 立 思 考 问题 、 决 问 题 和 决 策 的 能 力等 。这 些举 措 , 于 我 国 当 前 高等 院校 大 学 生 创 新 教 育 , 有 一 定 的 解 对 都
和 创 造 新 方 法 、 经 验 的 能 力 。 要 充 分 利 用 学 校 的 新


哈佛 大 学 能 够 成 为全 世 界 高 校 中 的成 功 典 范 ,
培 养 出一 大批 为人 类 创 造 财 富 、 出杰 出贡 献 且 有 做 创 新 开拓 精神 的人 才 , 根 本 原 因在 于它 独 特 的办 最 学 宗 旨和 校 风 。 创 新 教 育 的 思 想 时 刻 体 现 在 哈 佛 大 学 的校风 之 中 。它 的 核 心 内容 可 以这 样 理 解 :
第2 8卷 第 1期
21 0 2年 2月










( 科 版) 社
Vo . 8 NO 1 12 . F b2 2 e : Ol
J u n lo a i a I si t f Wa e n e v n y a d Hv r e e ti o r S ca c e c o r a fNo h Ch n n tt e o t rCo s r a c n d o l crc P we ( o il S in e u

哈佛大学寝室分配方案

哈佛大学寝室分配方案

哈佛大学的宿舍是怎样的?在新生们还未踏入校园时,哈佛的住宿系统就已经悄悄地启动了。

入学前的夏天,新生要填写一份住宿申请表,内容包括希望有几个室友、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社交习惯,以及一堆其他个人问题,来帮助新生主任安排住宿。

哈佛学院的新生主任会花一整个夏天的时间,亲手筛选这些申请表,小心翼翼地将兴趣和背景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而不是把相同背景的学生放在一起。

这是一件艺术工作。

如果不这样做,一个在田纳西州接受家庭教育的基督教小孩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和一个来自纽约最好的公立中学的犹太正教小孩住在一起呢?华盛顿州一个追求增加社交和教育的中国家庭的女儿怎么可能与一个来自麻盛热爱拉丁文的白人女孩每日交流呢?一个来自缅甸的留学生又怎么可能生平第一次和一个从墨西哥移民到洛杉矶的女孩成为朋友呢? 每个新生都和几个室友一起住进哈佛园里的17栋新生宿舍楼中的一套房子。

这些宿舍楼只有大一新生可以进入,每幢楼有好几个单元入口,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舍监专门进行管理和监督。

这个舍监往往是哈佛的研究生或者职员,就住在单元入口的房间里。

舍监的职责主要是通过组织社交聚会和给予生活和学术的辅导,来创造一种和谐的团体氛围。

因此,从新生踏入房间的第一天起,舍监就成为了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学生们有一位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住在一起的生活顾问。

打扫宿舍还可以小赚一笔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有迎新周的活动,新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各项迎新活动。

可选的迎新活动丰富多彩,有为热爱艺术的新生提供的艺术活动,为喜欢社区服务的新生提供的都市活动,为热衷户外运动的新生提供的户外活动;对于国际留学生,也有强制参加的留学生活动。

学生还有机会参加宿舍卫生小组,通过打扫宿舍小赚一笔。

迎新周,也被我们戏称为哈佛营,它为新生提供了一个互相认识,适应宿舍和了解哈佛的机会。

比如,如果我要挂科了应该怎么办?如果我想家了怎么办?图书馆怎么用?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社交活动,比如冰淇淋狂欢和“初次亲密”舞会(是新生们第一次寻找男女朋友的机会,毕业时还有一嘲最终幻想”舞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
1926)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推行的课程选修制改
( 一)洛厄尔之前[1] 哈佛大学从创办时起,就一直寻求在生活和
学习之间建立联系。1638 年,哈佛学院正式开课时 只有伊顿( N athanielE aton,1607-?)一位教师,他既 是教师又是校长,师生一起在校内学习和生活。 1642 年,刚刚任职两年的邓斯特校长( H enry D un- ster,1609-1659)筹集 1,000 英镑经费建成一幢多
革获得巨大成功,哈佛大学师生人数也随之急剧 增长。1868-1869 学年,哈佛学院共有教师 23 名, 有学生 529 人;[2]到 1910-1911 学年,教授增加到 169 名,在校生达到 2,217 名。[3]富家子弟住在豪华 的私人府邸里,贫寒子弟住在寒酸的学生宿舍里, 过去宗教、学术、社会生活三合一的学院式生活传 统消失殆尽,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社会性人际交 往,有悖于民主教育宗旨。
二、哈佛大学本科生的导师制
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师,哈佛大学早期没有形 成英国牛津 /剑桥大学那样完备的导师制。很长时 期内,哈佛学院规模都不大,整个 17 世纪教师从 未超过 3 人,直到 1720 年学校也只有 1 名教授和 4 名导师。[12]独立战争前毕业人数最多的 1771 年 为 63 人,独立战争期间毕业生人数锐减,到 1810 年毕业生首次恢复到战前的 63 人。[13]随着学生的 增加,校长开始雇佣导师协助工作,开始是教少管 多,后来管少教多。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初,哈佛大 学共任命了 42 名导师。在任期间,洛厄尔校长对 完善哈佛大学导师制的贡献很大。洛厄尔校长离 任之前“,导师制不仅使哈佛的导师们树立起了更 好地培养有抱负的学者的信念,也使学生们对学 习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成 绩,每个毕业班大约有 40% 的学生在专业领域获 得了荣誉学位。”[14]由于资料所限,无法考证哈佛大 学现行导师制是何年何月完善起来的。下文主要 介绍哈佛大学现行的导师制。
哈佛学院要求学生相互宽容、相互体谅、尊重 彼此的习惯和个性,和室友、学监、新生主任办公 室高级工作人员共同解决住宿中出现的种种问 题。新生住宿要签署包含 3 项条款的协议:学院有 权随时调换学生住宿;新生主任助理有权安排所 有学生住宿;学院老师有权巡查宿舍管理。每年春 天,一年级学生被重新安排到 12 幢 2-4 年级本科 生住宿楼里,他们可以随意组合为 2 人以上的小 组共同申请,没有特别的组合要求和规定。[9]
院新生入学后,一般被安排在可以居住 3-4 人的 满,他指责哈佛大学缺乏基本的社会教育环境,无
宿舍里,宿舍里有 1 名同班同学,另外 1-2 人是四 法将伦理和宗教教育贯穿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他
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 仆役”,必 相信,一个年轻人的大学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
须服从并承担无报酬的差役和服务,早上起床后 堂中进行,而且也应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大学为年
说“:年轻人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历程,不要试图强 迫孩子走你设定的道路,你们已经一同航行了 17 年。两个掌舵人同时驾驶一艘轮船是很困难的,你 可以通过一切手段帮助他,但是要记住这是新的 航程,是另外一个人的航程。”[15]
新生主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和主任助理( 助 理在课外活动和学术事务中担负特殊责任,也是 新生住宿楼的学术和住宿主任) 密切配合负责 1 年级本科生在哈佛学院的全面生活。办公室工作 人员指导新生学习处理和室友、教师、导师和新生 主任之间的关系。新生主任助理定期到办公室上 班,为新生提供学术的和个人生活的建议和咨询。 新生主任助理分别居住在 3 幢新生住宿楼里,负 责住宿楼的管理工作。
2.2-4 年级 哈佛大学现有 13 幢 2-4 年级本科生宿舍楼, 每幢宿舍楼并非单单一座楼房,而是由若干座宿 舍楼组成的群落,其实称作楼群更为确切;其功能 也绝非单单住宿,而是学习、餐饮、娱乐、住宿、健 身、交际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10]如今,97%的哈佛 大学 2-4 年级本科生住在 12 幢宿舍楼里,非住校 生与研究生住在第 13 幢宿舍楼— ——杜德雷楼。每 位哈佛本科生都和一幢宿舍楼相关联,每位学生 拥有 3 年的楼员资格,哈佛大学本科生在宿舍楼学 习,获得证书,增进了与其他学生、研究生、教师的友 谊。每幢宿舍楼住 330-450 名学生,拥有食堂、公共 休息室、图书馆、学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设施。宿舍 楼提供很多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和教学机会,例如 各幢宿舍楼都开设辅导课程、小班课程和习明纳 课程,举办社会服务、表演、音乐会、讲演、特殊宴 会②和晚会、各种运动队的校内比赛,等等。 每幢宿舍楼都设有高级公共寓所,住着所有 与宿舍楼相关的非本科生成员:舍监、导师、其他
( 一)1 年级本科生的指导 哈佛大学认为,1 年级是十几岁青少年从高中
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首次 离开父母开始自主人生历程的特殊时期,因此特 别重视 1 年级过渡期的教育。与耶鲁大学 1-4 年 级本科生享有同样的住宿和导师安排不同,哈佛 学院专门为 1 年级本科生提供了特殊指导。哈佛 学院前院长杨( W .C .B urriss Y oung)告诫学生家长
2007 年第 1 期 ( 总第 200 期)
大学教授、管理者、社区成员以及舍监批准的访问 学者,等等。每幢宿舍楼主办的许多活动都要邀请 高级公共寓所人员参加,包括特别晚宴、宿舍楼开 放日、每周一次的午餐等等。图书馆是每幢宿舍楼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大部分 图书馆工作是兼职学生在专职馆员的指导下进行 的。图书是由学生、导师、教授们共同选定的。长期 以来,各幢宿舍楼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传统风格, 在哈佛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大背景下塑造着更小的 学术和社会共同体。例如,邓斯特楼有悠久的音乐 表演与欣赏传统,老舍友们常常回忆起晚餐后的 百老汇音乐演出和夜半风琴音乐会。邓斯特楼鼓 励学生使用图书馆、餐厅举办音乐会。[11]
为高年级学生整理床铺,准备洗漱用具,准备早 轻人创造一个优良环境至关重要。洛厄尔疾呼:
餐,整个白天随时听候使唤,直到晚上高年级学生 “ 大学的目标是同社会交互作用,而不是复制当代
入睡为止。1667 年,校监委员会明令废止高年级学 文明的缺陷。”[5]洛厄尔在就职演说中说,人的天性
生役使低年级学生的做法,但是直到 19 世纪中期 是社会性动物,美国大学也应该发展人的这种能
① 拉德克利夫学院( R adcliffe college)1879 年创办,目的是为妇女提供大学教育和生活的机会。1943 年以后,拉德克利夫学 院的教学成为哈佛文理学院教师的正式职责。1963 年,哈佛大学首次授予拉德克利夫学院学生学位。1975 年,两院合并 招生办公室,采用同等的入学政策。1977 年,两院达成协议,拉德克利夫学院委托哈佛大学负责所有女生本科教育及管 理事务。1999 年 9 月 14 日,两院管理机构完成了彻底合并,哈佛学院完全负责女生本科教育。
No.1. 2007 General No.200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2007 年第 1 期 ( 总第 200 期)
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
张家勇 1,张家智 2
( 1.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北京 100816; 2.安徽省滁州学院政教系,安徽滁州 239012)
作者简介:张家勇( 1972-),男,安徽金寨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 张家智( 1968-),男,安徽金寨人,安徽省滁州学院政教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 75 —
2007 年第 1 期 (总第 200 期)
比较教育研究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以前这一传统还在哈佛校园内盛行。17-18 世纪, 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性公民。他认为“:性格不仅
甚至到 19 世纪中期,哈佛大学的规模都不是很大。 仅取决于所接受的教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1869-1909 年,艾略特( C harles W .E liot,1834- 于他们所生活的良好同伴的氛围。”[6] 洛厄尔说:
[ 摘要]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住宿制和导师制,学院式生活方式一直是哈 佛大学的崇高目标。哈佛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经历了模仿起步、中道废弛、改造重振、稳步发 展的历程,成为哈佛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的第三课程。
[ 关键词]哈佛大学;住宿制;导师制;第三课程
中图分类号:G 649.7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 2007新生主任根据 住宿申请把学生组合为 2-6 人的住宿小组,几个 住宿小组再组成一个住宿注册单位或学监监护单 位。如果一切妥当,每个单位就构成一个注册班 级。新生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安排学生住宿时, 主要依据学生自我介绍,并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住 宿小组类型和规模的期望和偏好。
No.1, 2007 General No.200
“ 不同班级、不同类型和不同协会的本科生和导师 们在同一个社区里生活,在同一个餐厅里就餐,全 新的接触、惬意的交谈、深厚的友谊就会建立起来 ……简短地说,2-4 年级学生同住在一幢宿舍楼 里,提供了不同年龄本科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导师 之间文化交流的机会,因而增强了对学术问题的 兴趣,补充并强化了正式教育。”[7]他努力在哈佛大 学推行住宿制,把学生学习和生活完美结合起来, 以制止学院里的社会解体。 他的第一个措施是要求所有的新生住在校园 里。1910-1914 年,哈佛大学先后建成了三幢学生 宿舍楼,1915 年所有新生都住进了校内宿舍楼。 1916-1928 年,沿着“ 新天地纪念大道”又新建了 4 座新生宿舍楼,附有餐厅、公共寓所和能够容纳 1-5 名学生的现代化套房,洛厄尔校长理想中的住 宿环境几近完成。 1926 年,哈佛学院决定把 2-4 年级本科生与 1 年级本科生分开居住,看看能否恢复哈佛学院教 育一些古老社会价值观。为此,哈佛大学着手建造 首座实验性默里逊宿舍楼。1930—1931 年,建成了 7 幢宿舍楼,1933 年,洛厄尔校长离任时,所有本 科生都住进了学校学生宿舍楼。 20 世纪 50-70 年代,哈佛大学入学人数激增, 住宿制再次受到威胁。哈佛大学为此分别于 1959 年、1960 年、1970 年建造了昆西楼、勒维芮特塔 楼、马瑟楼。到 1971 年,包括拉德克里夫学院①宿 舍楼在内各宿舍楼都实行男女混住,实现了洛厄 尔校长打造一所男女共同生活和学习,没有社会 分层的学院的梦想。 ( 三)现况[8] 1.新生 哈佛学院新生居住在最富历史意义的中心地 带— ——哈佛大院或其附近的三幢新生宿舍楼,它 们是深红色楼、榆树楼和常春藤楼。每年 8 月中下 旬,哈佛学院新生都会收到住宿信息,内有主管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