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暖谈起((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4.1从全球变暖谈起1、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汞(水银)、酒精、煤油等。
2、摄氏温标:(1)摄氏温标: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读作1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中乙正确、甲和丙错误。
注: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温度,再选取量程合适的温度计进行测量。
4、温度计读数:如图所示中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
5、体温计:①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③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④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前应先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⑥如图所示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6.8℃。
习题演练一、选择题1.估测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下列数据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深圳全年平均气温为23℃B.教室中普通标准日光灯管长度约12dmC.中学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9sD.成年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5km/h2.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B.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为0℃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冬天,江阴市最低气温可达-30℃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阿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计在使用前都必须要将液体甩回玻璃泡B.量液体温度时,读数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C.体温计在使用后,应该在沸水中高温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D.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所以去南极考察可以用酒精温度计4.温度计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课件

例6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 盖有a、b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C ) A.a、b 两块玻璃上表面均有小水珠 B.a、b 两块玻璃下表面均有小水珠 C.a 块玻璃下表面,b 块玻璃上表面有小水珠 D.a 块玻璃上表面,b 块玻璃下表面有小水珠
知识点2 融化和凝固
(1)融化: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 (2)凝固Leabharlann 物质由 液态 变为 固态 的过程。
(3)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有固定的融化温度,这类固体叫作_晶__体__,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作 _熔__点___,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 点相同,熔点相同._非__晶__体__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例2 若一支测量过前一个人后未甩的体温计,再次测量另一个体温,示 数如图所示,则后一个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 C ) A.37.0℃ B.37.5℃ C.38.0℃ D.37.8℃
解析: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如果用没甩的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计 的示数为两个体温的最大值,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为37.8℃,所以后一个 人的实际体温不可能是大于37.8℃。
(7)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 沸腾前:上升途中气泡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则气泡 变小 ; 沸腾时:水温恒为100 ℃,沸腾过程气泡内水蒸气不断增多,气泡 变大; (如图所示).
(4)液化的两种方式: 加压 和 冷却 。
例5 今年我市夏季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2℃,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 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C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取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训练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小米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少许,然后按图中所示方式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强找出来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有点儿问题,这条是()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中,这会使水的温度降低B.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被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D.读数时应该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以方便准确读数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B.将蔬菜放在保鲜袋中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3.汽车后视镜有水雾时,为保证行车安全,司机会按车上的“除雾”开关除掉水雾。
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A.液化、放热B.熔化、放热C.升华、吸热D.汽化、吸热4.(2022江苏沭阳怀文中学月考)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基本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是()A B C D5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雾凇的形成B.煮菜时锅盖内侧出现大量水珠C.放进冰箱里的水结成冰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6.在生活中,人们常把盛食物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锅里的水和碗中的水是否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同时沸腾B.锅里的水先沸腾,碗中的水后沸腾C.碗中水的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锅里水的温度达到沸点,能够沸腾7.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杯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杯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8.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9.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化,冷凝后得到具有多种金属特性的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表中是标准大气压下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试根据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金属镁铝铜铁熔点/℃65066010831535沸点/℃1090246725672750A.660℃的铝一定是固态B.铁块掉入大量的铜水中一定会熔化C.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种类理论上共计有7种D.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镁铜合金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8分)10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但全国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如湖北地区,就属于水资源轻度缺水地区。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物质一般存在于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些状态之间可以通过物态变化相互转化。
1.1 固态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相对稳定地固定在一起。
固态物质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1.2 液态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在固态中要弱,分子之间能够互相滑动。
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一定的体积。
1.3 气态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吸引力。
气态物质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和变化的体积。
1.4 相互转化物质之间可以通过加热或降温、加压或减压等方法实现相互转化。
以下是常见的物态变化:•固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液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蒸发。
在蒸发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液态的变化称为冷凝。
在冷凝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态向气态的变化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态向固态的变化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知识点2:测量物质状态变化的指标2.1 温度温度是测量物质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和开氏度(K)。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能够反映物质状态的改变。
2.2 热量热量是物质内部或与外界交换的能量。
在物态变化时,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引起物质的相互转化。
2.3 无定形态部分物质在某些条件下可呈现无定形态。
无定形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知识点3: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物态变化一般与压强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态变化与压强的关系:3.1 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可通过下列关系来描述:•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4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章节综合复习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凝固点)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 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 113.6 ℃,碘的沸点是 184.25 ℃,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 400 ℃,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 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 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 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 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解析】工厂烟囱冒出的“白烟”是固体小颗粒,不 是液化现象,选项 A 错误;选项 B 中的“出汗”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啤酒瓶液化形成的小液珠,选项 B 错 误;固态碘吸热会升华成气态碘,所以加碘食盐开袋后一 段时间碘含量减少,选项 C 正确;霜和雪都是气态水蒸气 放热直接变成固态,它们均属于凝华现象,选项 D 错误.
(3)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 有什么要求?_玻__璃__泡__完__全__浸__没__在__萘__中__,__不__能__碰__到__试__管___ _壁__和__底_______.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搅拌,其目的是 使__萘__各__处__的__温__度__一__致________.
◎针对练四 6. 苏州是一座拥有 300 多个翠玉珍珠般湖泊的江南 水乡城市,以下措施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A ) A.扩容水上森林,恢复湿地生态 B.为发展经济大规模围网养殖 C.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D.为增加可耕地面积围湖造田
◎体温计使用错误时的读数问题 1.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 38 ℃,粗心的护士仅仅消毒后 就直接用它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甲的实际体温为 37 ℃,乙的实际体温为 39 ℃. (1)若按顺序测量甲、乙,则示数分别为___3_8_℃_____、 __3_9_℃______. (2)若按顺序测量乙、甲,则示数分别为____3_9_℃____、 __3_9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图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填空题(23分)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 064 1 083 1 300-259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北师大版

初二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1. 总结要点:一物质存在的形态;二物态变化;三温度与温度的测量2. 复习方法指导:(一)日常热现象的解题思路(二)对“白气”的正确认识(三)生产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形态:........1.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 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的特征分别为: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气态:无一定的体积,也无固定的形状例1:有6种物质:铁板、铜丝、纯净水、白酒、冰棒、豆浆、玻璃杯。
请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它们分成两类分类一:分类方法:按是否透明分类透明不透明分类二:分类方法:按固体、液体分类固体液体分类三:分类方法: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按三种方法将所给物质分成两类。
方法一是依据生活常识,按是否透明分类,其正确答案为:透明的有纯净水、白酒、玻璃杯,其它为不透明的。
方法二是依据物质的状态,按固体、液体分类,其正确答案为:属于固体的有铁板、铜丝、冰棒、玻璃杯,其余的属于液体。
方法三给同学们一定的思考空间,自己确定分类方法,正确答案应有多种,如按导热性分类,其正确答案为:铁板、铜丝易导热,其它的不易导热。
或按可食用或不可食用分类,正确答案为:纯净水、白酒、豆可食用,其它不可食用,再如按金属和非金属分类:铁板、铜线属于金属,其它为非金属等等。
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知识结构图: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为晶体的一组是:(考查的目的:识记知识的能力)A. 海波钨玻璃B. 蜂蜡松香铁C. 冰食盐铜D. 硫代硫酸钠沥青铂金答案:C例3:图中表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通过图象这个角度识别出晶体和非晶体)A. 甲、丙是晶体B. 乙是晶体C. 甲、丙是非晶体D. 乙是非晶体答案:AD例4:某常见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认识图象和理解图像的能力)①该晶体的熔点是多少②该晶体从-20 ℃到0℃用了几分钟?③该晶体熔化用了几分钟?④第8min时,物质呈什么状态?⑤图中哪一段表示固态?哪一段表示固液混合状态?答案:①0℃②3分钟③4分钟④液态⑤AB段表示固态;BC段表示固液混合状态例5: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已知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___温度计;通常情况下测量沸水温度应选用____温度计或_____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温度; 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
蒸发过程需要吸热。
知识点回顾:
12.沸腾是液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
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 沸点: 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沸腾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描述。
记住了什么?
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D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拭 2、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 9.0℃ 丁-2.2℃ 0℃ 分别是:甲、1.5℃ 乙、 丙、 .
甲
乙
丙
丁
记住了什么?
3、判断下列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是错误,错在哪里?
15.注意:平常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
不到的,“白气”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液化成 小水珠,许多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成了“白气”。 汽化与液化互为相反的过程。
16.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17.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熔化与凝固互为相反的过程。
读:
记:
知识点回顾:
8.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精 确 度 不 同:体温计能精确到0.1℃,实验室温度计只能精确到 1℃; 结 构 不 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从“缩口”升上去的水 银当温 度降低时不易退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 方法 不同:体温计测定温度后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复习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一、知识点复习(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摄氏温标:一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纯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③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④分类及比较:⑤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 (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分 类 区别 晶体非晶体物质种类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各种金属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玻璃熔化图像温度时间温度时间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高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固态,低熔点的物质常温下呈液态、气态。
(2)凝固①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分 类 区别晶 体非晶体凝固图像温度时间温度时间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 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升华 吸热凝华 放热气固液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汽化 吸热2、汽化和液化: (1)汽化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②分类: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③应用:1、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2、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②液化的两种方式:⑴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⑵ 压缩体积。
③应用:气体液化放出热量;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蒸发沸 腾1、“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看见了就不是水蒸气。
“白气”都是水蒸气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烧开水冒白气;冬天呼白气;冬天湖面上冒白气;夏天冰棒冒白气;夏天空调冒白气;夏天开冰箱冒白气;冬天井水冒白气;冬晨的大雾;火箭发射时发射塔下冒白气;炒菜的锅冒白气;两个房间都把水烧开,可根据白气判断房间温度的高低。
2、出汗: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上从冰箱中拿出的啤酒;饮料出汗;夏天自来水管出汗;从冰箱中拿出的香烟、茶叶会出汗(不要马上打开,防止受潮);夏天街道上盛冷饮的容器外壁出汗;露。
3、模糊: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附在……上喝开水,吃饭时镜片模糊;冬天晚上,晚自习回家后,镜片模糊;夏天,空调房里出来后镜片模糊;冬天晚自习时教室玻璃模糊(里还是外里);夏天空调房间里的玻璃可能模糊(里还是外外);医生检查口腔时要把放入口腔中的小镜子烤一下,以避免口中水蒸气液化模糊镜面。
3、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4、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云——液化或凝华雨——熔化雹——凝固露——液化雾——液化霜——凝华雪——凝华(三)应用1、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1)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3)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4)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2、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霜是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在低温下凝华而形成的冰晶。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水蒸气凝华的过程是放热的,即这个过程有大量的热放出,这样使空气的寒冷会有所缓解,这可能是霜后不太寒冷的原因;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3、卫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
4、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二、易考题复习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
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容器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a B.b C.c D.d三、针对练习1、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A.a、b、c肯定都是晶体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点的低D.a比b的熔点高2、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这种方法的依据是()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C.水的比热比酒精大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3、用开口的烧杯烧水,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这时烧杯中的水温()A.升高 B.保持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定4、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5、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 B.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C.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 D.是冰的凝华现象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7、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8、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D.水不会结冰9、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发生的这两种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11、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2、哈尔滨寒冬气温是-24℃,松花江上结了一层冰,江面上冰的温度是________,冰层下有水流动,冰和水接触处的温度是_______,最底层水温是4℃,你猜想原因可能是。
13、一位年轻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只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只是测甲前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测得数是℃,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问三人的体温真实值应为甲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
14、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
因为它在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热量。
15、将碘的小颗粒放到烧杯里,上边盖一个玻璃器皿,在杯底部加热时会看到有紫色的气体生成,同时玻璃器皿底部有紫黑色碘颗粒生成,这两个现象反映了碘发生和。
16、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见图a)方向观察读数。
其中沿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图b 是某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他的体温是________。
17、将食物和水放在高压锅中加热时,由于水从而在锅内形成高于1标准大气压的环境,因此锅内水的沸点会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其锅盖上还有一个保险装置,其中的金属片是用熔点较______的合金制成的。
18、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1)放在碗中的水变浅了熔化(2)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凝固(3)堆高的雪人“消瘦”了汽化(4)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液化(5)冬天早晨屋顶的霜升华(6)蜡液浇注鞋模凝华19、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在第______分钟开始熔化,凝固过程用了______分钟,第3~7分钟,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