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呼吸内科肺胀是指肺组织充气过多或气体积聚在胸腔内,导致肺的容积增大、弹性减弱,使呼吸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肺胀多与脾胃功能紊乱、湿热化痰、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于呼吸内科肺胀的护理方案应从中医气血调理、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方面进行。
以下是针对呼吸内科肺胀的中医护理方案:一、中药调理1. 清热化痰方可以选用黄芩、黄连、半夏、苍术、白薇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清热化痰、利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的症状。
2. 活血化瘀方可以选用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肺胀症状。
3. 补气化痰方可以选用党参、百合、浮萍、枸杞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益气养血、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气虚症状。
二、针灸疗法1. 肺经穴位刺激可以选择肺经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太渊穴、中府穴、太溪穴等,具有疏肺气、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的症状。
2. 胸胁穴位刺激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可以选择胸胁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肺俞穴、胆俞穴、脾俞穴等,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伴随的脘腹胀满症状。
三、按摩推拿疗法1. 气海穴按摩可以采用指压或揉捏的方式刺激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具有调理脾胃、化痰宽胸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胀满不适。
2. 肺俞穴推拿可以采用推拿的方式刺激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横指的位置,具有疏肺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四、中医养生保健1.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纤维摄入,促进消化和排便,改善脾胃功能。
2.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平稳,避免因情绪不良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加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调理肺胀。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肺胀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肺胀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指肺气郁滞、肺气不通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压力、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容易导致肺胀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方案,帮助缓解肺胀症状。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肺主气机,主要功能是呼吸,它的运作与人体其他脏腑和经络相互关系密切。
当肺气郁滞、肺气不通畅时,会导致气机不畅,产生肺胀的症状。
中医认为,肺胀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
中医护理方案调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缓解肺胀症状的重要方面。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宣发,喜干燥。
因此,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湿重的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油腻食物等。
而可以选择一些干燥、温热的食物,如山药、杏仁、海味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等。
调节情绪情绪的调节对于缓解肺胀症状也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肺主气机,情志畅达则气机流通。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调节情绪对于肺胀的治疗非常有效。
可以通过参加适当的运动、打坐、听音乐、与亲朋好友聊天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肺胀的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具一些适合个体的草药方剂。
常用的一些具有舒肺、理气作用的中药有柴胡、陈皮、白芍等。
但是,使用中草药治疗肺胀症状时,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穴位按摩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以缓解肺胀症状。
例如,太乙穴位于手臂肘部大肠经上,可以通过按压太乙穴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胸脘穴位于胸骨正中线第4肋间,按压胸脘穴能够帮助舒肺止咳。
但是,穴位按摩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应该尽快就医,咨询中医师的意见。
- 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 禁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肺胀的症状。
-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目录1.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解释1.1 肺胀的病因1.2 肺胀的症状表现1.3 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2. 中医护理方案与原则2.1 中医药调理2.2 饮食调理2.3 情志调理3. 中医护理方法3.1 中药煎服3.2 中药熏蒸3.3 推拿按摩4.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1.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解释肺胀在中医理论中是指肺脏气血淤滞气滞的情况,通常由外感风寒湿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引起。
肺胀病因复杂,常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
1.1 肺胀的病因肺胀的主要病因包括外感邪气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导致肺脏气血淤滞,气机不畅。
1.2 肺胀的症状表现肺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气喘、咳嗽、痰多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气短、喘促等症状。
1.3 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肺胀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结合脉象判断气滞血瘀的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2. 中医护理方案与原则中医治疗肺胀的原则是疏通气机、调养脏腑,以达到舒肺宣肺、通调气血的效果,从而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2.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常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的中药,如川芎、桃仁、黄芩等,配合熟地、枸杞等滋阴清热的药物,调理气血,舒肺宣肺。
2.2 饮食调理肺胀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肺脏的调养。
2.3 情志调理情志因素对于肺胀的影响也很大,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调整作息规律,有助于肺脏的恢复。
---3. 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中药煎服、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缓解肺胀患者的症状,促进气血顺畅。
3.1 中药煎服通过煎服中药治疗肺胀,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达到舒肺宣肺的效果。
3.2 中药熏蒸用一些具有理气宣肺、祛湿化痰功效的中药进行熏蒸,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有效治疗肺胀,缓解症状。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中医护理原则 • 日常护理措施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 稳定期护理方案 •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01
02
肺胀是指肺部胀满、呼吸不利、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慢性疾病,多见 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稳定期。
中医认为肺胀是由于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痰瘀互结所致,治疗应以 调理气血、化痰活血为原则。
疾病概述
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呈 进行性发展。
02
稳定期是指COPD患者病情相对 稳定,没有明显的急性发作症状 ,但仍需积极治疗和护理,以延 缓病情进展。
02
中医护理原则
整体观念
01
整体护理
02
全面评估
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提 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和社会 支持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证候分类
根据患者的证候表现,将其分为 不同的类型,如痰热壅肺、痰湿 蕴肺等,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
总结词
合理饮食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注意控制盐 和糖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起居调护
总结词
良好的起居环境有助于患者保持舒适和健康。
详细描述
肺胀的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的中医护理方案引言肺胀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肺胀与肺失宣降、气机不畅有关,因此在治疗肺胀时,采用中医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促进病情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胀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一、舒肺活血法舒肺活血法是中医治疗肺胀的常用方法,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肺胀的症状。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 穴位按摩•常用穴位:鱼际、尺泽、列缺、太乙、天突等穴位。
•方法:用拇指按压或旋转穴位,每次约5-10分钟,每日2-3次。
2. 拍打背部•方法:患者俯卧,护理人员用掌心轻拍患者的背部,以促进气机流通。
每次拍打5-10分钟,每日2-3次。
3. 足浴•方法:使用温水或药材水,泡患者的足部,每次约20-30分钟。
足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肺胀的症状。
二、疏肝理气法肺胀与肝气郁结有一定的关联,因此疏肝理气也是中医治疗肺胀的重要方法。
1. 情绪调节•患者要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
•可以尝试放松瑜伽、冥想等活动,缓解心理压力。
2. 中药疏肝理气•常用中药:柴胡、郁金、香附等,可通过煎汤或药片剂形式服用。
具体剂量需根据中医师的建议进行调节。
3.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三、止咳化痰法肺胀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状,中医治疗中常通过止咳化痰来缓解症状。
1. 炙甘草止咳•方法:将甘草炙烤,研磨成粉末,每次取3-5g,用温水冲服。
2. 杏仁化痰•方法:将杏仁研磨成粉末,每次取5-10g,用温水冲服。
3. 雪梨膏•方法:将雪梨去核,填入冰糖,用小火煮至雪梨变软烂,取出食用。
四、调整作息和锻炼合理的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是肺胀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每1-2小时休息一次,适当眺望远处。
•积极参与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增强肺功能。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顺时针按摩腹部~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痰浊壅肺证:胸满,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
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
(二)痰热郁肺证:咳逆,喘息气粗,胸闷,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三)痰蒙神窍证:咳逆喘满不得卧,痰鸣声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或谵妄,烦躁不安, 撮空理线,重者昏迷;或肢体震颤,抽搐。
舌质暗红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四)阳虚水泛证: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
(五)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
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味等;
2.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膻中、肺俞、脾俞、肾俞、大椎、天突等穴;
6.遵医嘱拔火罐,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辨证取穴,运用闪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手法进行治疗;
7.遵医嘱针灸:根据不同证候选择热敏灸、雷火灸等,辨证取穴或循经取穴,如肺脾气虚证配气海、丰隆,肺肾气虚证配太溪等;
8.遵医嘱穴位注射:可选曲池穴、足三里、尺泽、丰隆穴,或者辨证取穴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9.遵医嘱使用中药雾化、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电针疗法、沐足疗法、砭疗法、五音疗法、经络刺激疗法等。
(二)喘息、气短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3.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五音疗法等;
4.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吹气球、行走锻炼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6.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肥甘油腻、辛辣甘甜之品,戒除吸烟习惯,避免海腥发物。
(三)自汗、盗汗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4.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四)腹胀、纳呆
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指导进食粗纤维食物,适当饮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膏: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温水调服,服药期间避免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饮浓茶。
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
膏开启后应冷藏(其他详见附录口服中药)。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2.拔火罐(详见附录)
5.中药雾化: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三)五音疗法
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
(四)物理治疗
1.胸部叩击(详见哮证中医护理案)
2.有效咳嗽(详见哮证中医护理案)
3.振动排痰(详见哮证中医护理案)
(五)呼吸功能锻炼
1.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详见哮证中医护理案)
2.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
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勿摆放鲜花;
2.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二)饮食指导
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2、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3、寒饮束肺者,忌食生冷水果;
4、痰热郁肺者,可饮清热化痰之品;
5、有心衰和水肿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6、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代茶饮;
7、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三)情志调理
1.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
2.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四)康复指导
1.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锻炼,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2.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
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4.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五、护理难点
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2.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案,采取多种指导和教育的法,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
3.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锻炼体会,提高患者锻炼的信心;
4.定期随访,鼓励坚持锻炼。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 专业资料.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 专业资料.
. .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专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