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病中医护理_方案护理_效果分析报告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二)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
3.遵医嘱拔火罐,取大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
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
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6.遵医嘱中药雾化。
(二)喘息、气短1.观察喘息气短的程度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
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大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艾灸,取大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
(三)自汗、盗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避免汗出当风。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避免刺激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2.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呼吸内科肺胀中医护理方案呼吸内科肺胀是指肺组织充气过多或气体积聚在胸腔内,导致肺的容积增大、弹性减弱,使呼吸功能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中医认为,肺胀多与脾胃功能紊乱、湿热化痰、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对于呼吸内科肺胀的护理方案应从中医气血调理、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方面进行。
以下是针对呼吸内科肺胀的中医护理方案:一、中药调理1. 清热化痰方可以选用黄芩、黄连、半夏、苍术、白薇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清热化痰、利湿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的症状。
2. 活血化瘀方可以选用桃仁、赤芍、当归、川芎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肺胀症状。
3. 补气化痰方可以选用党参、百合、浮萍、枸杞等中药,煎汤服用,具有益气养血、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气虚症状。
二、针灸疗法1. 肺经穴位刺激可以选择肺经相关的穴位进行针刺,如太渊穴、中府穴、太溪穴等,具有疏肺气、化痰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的症状。
2. 胸胁穴位刺激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可以选择胸胁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肺俞穴、胆俞穴、脾俞穴等,具有活血化瘀、调理脾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伴随的脘腹胀满症状。
三、按摩推拿疗法1. 气海穴按摩可以采用指压或揉捏的方式刺激气海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下方三横指的位置,具有调理脾胃、化痰宽胸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胀满不适。
2. 肺俞穴推拿可以采用推拿的方式刺激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横指的位置,具有疏肺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改善肺胀时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四、中医养生保健1.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加纤维摄入,促进消化和排便,改善脾胃功能。
2. 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平稳,避免因情绪不良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加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调理肺胀。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兰方美杨丹丹【摘要】目的通过对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室肺胀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肺胀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也缩短了患者年均住院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认为应用护理方案可有效缓解病情,防止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提高肺胀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肺胀;中医护理;优化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且呈进行性发展,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反复住院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升为第四位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肺胀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1】。
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病次数,,改善肺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COPD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点,对老年肺胀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及个体化健康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6月—2014年5月本科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480例,其中男280例,女200例,年龄60-78岁,病程2-23年,肺脾气虚证120例、肺肾气虚证180例、肺肾气阴两虚证180例.其诊断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医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2。
辨证分型及观察要点2。
1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
2.2肺肾气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
2.3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2021/11/14
11
(三)情志调理 1.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 2.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 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四)康复指导 1.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锻炼, 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2.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 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 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 3.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4.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2021/11/14
8
(五)呼吸功能锻炼 1.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详见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2.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 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 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 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 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 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 挂的小纸球训练。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三焦、胰、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足三里等穴。
6.2遵021/医11/1嘱4 艾灸,取中脘、足三里等穴。
5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膏方: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温水调服,服药期 间避免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 饮浓茶。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 膏方开启后应冷藏(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文档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剖析报告2017 年06 月一、基本状况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的首批“21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 年 01 月 01 日至 2017 年 06 月 30 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 例,患者均匀住院日 6 天。
辨证分型统计以下:与《诊断方案》一致的病例数 5 例:肺肾气虚 4 例,痰浊阻肺 1 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洁净、陪伴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样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状况剖析(一)主要中医护理举措应用状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状况主要症状病例数辩证施护方法实行人次百分比体位 5 100%有效咳嗽 5 100% 咳嗽、咳痰 5 胸部叩击 5 100%振动排痰 4 80%体位 5 100%氧疗 3 60%排便指导 5 100% 喘气、气短 5呼吸功能锻炼 5 100%皮肤护理 1 100% 自汗、盗汗 1口腔洁净 5 100%腹部按摩 5 100% 腹胀、纳呆 5 活动指导 5 100%饮食指导 5 100%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状况主要症状病例数中医护理技术实行人次百分比艾灸 1 20%中药湿敷0 0中药塌渍0 0 咳嗽、咳痰 5 穴位贴敷 5 100%艾灸 1 20% 喘气、气短 5 中药湿敷0 0中药塌渍0 02 穴位贴敷 5 100%艾灸0 0中药湿敷0 0自汗、盗汗 1 中药塌渍0 0穴位贴敷 1 100%穴位贴敷 5 100%5 中药湿敷0 0腹胀、纳呆其余:艾灸 1 20%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次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
剖析其原由: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依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交流并实行,所以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肺胀中医护理方案简介肺胀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指肺气郁滞、肺气不通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压力、环境污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容易导致肺胀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方案,帮助缓解肺胀症状。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肺主气机,主要功能是呼吸,它的运作与人体其他脏腑和经络相互关系密切。
当肺气郁滞、肺气不通畅时,会导致气机不畅,产生肺胀的症状。
中医认为,肺胀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痰多等。
中医护理方案调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缓解肺胀症状的重要方面。
根据中医理论,肺主宣发,喜干燥。
因此,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湿重的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油腻食物等。
而可以选择一些干燥、温热的食物,如山药、杏仁、海味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润肺作用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等。
调节情绪情绪的调节对于缓解肺胀症状也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肺主气机,情志畅达则气机流通。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调节情绪对于肺胀的治疗非常有效。
可以通过参加适当的运动、打坐、听音乐、与亲朋好友聊天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肺胀的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具一些适合个体的草药方剂。
常用的一些具有舒肺、理气作用的中药有柴胡、陈皮、白芍等。
但是,使用中草药治疗肺胀症状时,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穴位按摩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特定的穴位按摩方法,可以缓解肺胀症状。
例如,太乙穴位于手臂肘部大肠经上,可以通过按压太乙穴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胸脘穴位于胸骨正中线第4肋间,按压胸脘穴能够帮助舒肺止咳。
但是,穴位按摩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注意事项-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应该尽快就医,咨询中医师的意见。
- 避免寒冷、潮湿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 禁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加重肺胀的症状。
-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目录1.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解释1.1 肺胀的病因1.2 肺胀的症状表现1.3 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2. 中医护理方案与原则2.1 中医药调理2.2 饮食调理2.3 情志调理3. 中医护理方法3.1 中药煎服3.2 中药熏蒸3.3 推拿按摩4. 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1. 中医理论对肺胀的解释肺胀在中医理论中是指肺脏气血淤滞气滞的情况,通常由外感风寒湿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引起。
肺胀病因复杂,常表现为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
1.1 肺胀的病因肺胀的主要病因包括外感邪气侵袭、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多种因素,导致肺脏气血淤滞,气机不畅。
1.2 肺胀的症状表现肺胀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气喘、咳嗽、痰多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气短、喘促等症状。
1.3 肺胀的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肺胀主要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结合脉象判断气滞血瘀的情况,进而指导治疗方案。
---2. 中医护理方案与原则中医治疗肺胀的原则是疏通气机、调养脏腑,以达到舒肺宣肺、通调气血的效果,从而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2.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常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的中药,如川芎、桃仁、黄芩等,配合熟地、枸杞等滋阴清热的药物,调理气血,舒肺宣肺。
2.2 饮食调理肺胀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肺脏的调养。
2.3 情志调理情志因素对于肺胀的影响也很大,患者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调整作息规律,有助于肺脏的恢复。
---3. 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中药煎服、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缓解肺胀患者的症状,促进气血顺畅。
3.1 中药煎服通过煎服中药治疗肺胀,可以直接作用于体内,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气滞血瘀,达到舒肺宣肺的效果。
3.2 中药熏蒸用一些具有理气宣肺、祛湿化痰功效的中药进行熏蒸,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有效治疗肺胀,缓解症状。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按期)中医护理方案之马矢奏春创作(试行)一、罕见证候要点(一)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气,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年夜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二)肺肾气虚证:喘气,气短,动则加重;乏力或自汗;易感冒,恶风;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面目虚浮;小便频数、夜尿多,或咳而遗尿;舌质淡、舌苔白.(三)肺肾气阴两虚证:喘气,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嗽不爽;冷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二、罕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卧床患者按时翻身拍背,痰液无力咳出者,予胸部叩击或振动排痰.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3.遵医嘱拔火罐,取年夜椎、定喘、肺俞、风门、膏盲等穴.4.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离子导入的部位为背部湿罗音最明显处.5.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6.遵医嘱中药雾化.(二)喘气、气短1.观察喘气气短的水平及有无紫绀,遵医嘱给予氧疗,观察吸氧效果.2.取合适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危坐位,指导采纳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3.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熬炼,经常使用的熬炼方式有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年夜椎、定喘、肺俞、脾俞、天突等穴.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6.遵医嘱穴位推拿,取列缺、内关、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7.遵医嘱艾灸,取年夜椎、肺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用补法.(三)自汗、冷汗1.衣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擦干汗液、更衣,防止汗出当风.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交感、肺、内分泌、肾上腺等穴.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四)腹胀、纳呆1.病室整洁,防止安慰性气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漱口.2.顺时针推拿腹部10~20分钟,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增进肠蠕动,减轻腹胀.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三焦、胰、交感、神门等穴.5.遵医嘱穴位推拿,取中脘、足三里等穴.6.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膏方:宜早晨和晚上睡前空腹温水调服,服药期间防止油腻、海鲜、辛辣之品,戒烟、限酒,忌食萝卜、忌饮浓茶.感冒、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疾病时应暂停服用.膏方开启后应冷藏(其他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穴位推拿(详见附录2).4.拔火罐(详见附录2).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6.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7.艾灸(详见附录2).8.中药雾化(详见附录2).(三)五音疗法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四)物理治疗1.胸部叩击(详见喘病中医护理方案).2.有效咳嗽(详见喘病中医护理方案).3.振动排痰.(五)呼吸功能熬炼1.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详见喘病中医护理方案)2.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举措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正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坚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2.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动,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沾染病流行期间,防止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二)饮食指导1.肺脾气虚证: 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2.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3.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4.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5.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三)情志调理1.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2.采用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沛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四)康复指导1.呼吸功能熬炼: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全身呼吸操熬炼,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2.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主动运动,3.自我推拿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增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4.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五、护理难点患者对呼吸功能熬炼依从性差解决思路:1.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熬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2.为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熬炼方案,采用多种指导和教育的方法,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3.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熬炼体会,提高患者熬炼的信心.4.按期随访,鼓励坚持熬炼.六、护理效果评价附: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按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按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水平: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肺肾气虚证□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阴两虚证□ 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评价项目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部份依从不依从满意部份满意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拔火罐穴位贴敷穴位推拿中药离子导入中药雾化中药泡洗艾灸健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胀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分析
肺病科
一、基本情况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汉川市中医院肺病科应用“肺胀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74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7. 14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742例痰浊阻肺证509 例,痰热郁肺证146例,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87例:肺阴亏虚证40例,痰湿蕴肺证16例,气滞血瘀证13例,水饮凌心证13例,痰浊上蒙证5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有效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翻身拍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氧疗、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埋豆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穴埋豆。
分析其原因:1.中药离子导入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离子导入。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穴位贴敷。
分析原因:它能减轻肺胀患者咳嗽、喘息、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71人(94%);②一般:18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266人(92%);②实用性较强:17人(6%);③实用性一般:6人(2%);不适用:0人(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II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科学。
3.系统规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
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护理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对肺胀病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气短,次要症状头晕、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穴位贴敷49人,1天(1次);中药离子导入210 人,1天(1次)耳穴埋豆30人,1天(1次)。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
及相关健康教育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本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如下: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100%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肺胀病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案例:8床,某,男性,86岁,诊断:肺胀病。
患者因反复咳嗽10余年,气喘1年,复作2天入院,现症:反复咳嗽,痰白粘,不易咳出,无血丝,气喘
胸闷气短,动则尤祺,汗出身热,咽燥,额红,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纳食欠
佳,夜寐安。
入院后行常规的药物及氧疗治疗,并通过肺胀中药离子导入,经治
疗7天后,咳嗽气喘明显减轻。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护理难点分析
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配合及依从性较差患者年龄较大,对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较难掌握;同时对锻炼效果期望过高,但实际效果并非立竿见影,故容易失去坚持锻炼的信心。
解决思路:
1•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了解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护士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案。
3.釆用多种教育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使患者易于接受和理解。
4.鼓励病友间沟通、交流,争取亲友等社会支持,提高患者训练的信心。
(二)护理作用分析
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1.预防呼吸道感染
协助取正确体位(仰卧位时影响咳嗽的力量),根据病情按时给予拍背(肺阴虚、气阴两虚的患者干咳少痰或无痰不宜拍背),指导有效咳痰方法,进行深呼吸训练,可宣畅肺气,复肺肃降功能,调节水液代,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同时,遵医嘱给予中药穴位贴敷,选穴:肺俞一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脾俞一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以上护理方法配合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症状。
2.减轻喘息、气短
通过半坐卧位、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减轻心脏负荷;合理运动,应用移情调志等中医情志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焦虑、忧伤惜绪,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根据五音入五脏的中医理论,指导患者倾听商调音乐,以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缓解胸闷气促;遵医嘱予中药穴位贴敷,选穴:肺俞一加强肺主治节功效,改善咳嗽、咯痰症状;脾俞一镇静安神、调节气机、助心行血,改善气喘、憋闷症状。
肺病科
2017年2月20日。